幻灯片1 - 趣味力学
- 格式:ppt
- 大小:922.50 KB
- 文档页数:18
别莱利曼的趣味物理学模板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别莱利曼的《趣味物理学》,主要涉及第3章“力的作用”和第4章“运动和力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力的定义和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定义和作用效果,掌握重力、摩擦力等基本概念。
2. 引导学生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够运用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定义和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
难点: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小车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展示弹簧测力计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力的作用。
2. 讲解重力:介绍重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举例说明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讲解摩擦力:阐述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4. 讲解牛顿运动定律:介绍定律的内容和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定律的实际意义。
5. 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讲解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运动状态。
6.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答案讲解:讲解随堂练习题的答案,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力的定义和作用效果2. 重力计算公式及应用3. 摩擦力计算公式及应用4. 牛顿运动定律内容5. 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力的定义和作用效果。
2. 计算一个物体在地球表面的重力。
3. 分析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
4.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分析一个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答案: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物体在地球表面的重力为:G = mg,其中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约9.8m/s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