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专题7全球气候变化D卷
- 格式:doc
- 大小:548.50 KB
- 文档页数:19
气候与气候变化一、选择题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地区中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显著的是( )A.青藏高原B.南海诸岛C.华北平原D.横断山脉2.能够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举措是( )A.计划生育B.提升城市化水平C.节约水源D.开发新能源解析:1.B 2.D 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故四个选项中南海诸岛受到的影响最显著。
第2题,开发新能源能够有效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A.冰期① B.冰期②C.冰期③ D.冰期④4.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②时期( )A.全球各地降水较多B.山地雪线海拔较高C.温带作物北界偏北D.陆地总面积较大解析:3.D 4.D 第3题,气温最低,应该是冰川面积最广,分布纬度最低的时期,所以D正确。
第4题,与现在相比,第四纪时期全球处于寒冷期,山地雪线偏低,北半球温带植物北界偏南,降水整体偏少,海平面偏低,大陆和岛屿的面积会增大,所以D正确。
(2018·天津高考)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读图文材料,回答5~6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
5.对如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6.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解析:5.D 6.D 第5题,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错;山岳冰川属于地表淡水资源,2015年山岳冰川面积减小,融化后的淡水或流入湖泊随着蒸发变成咸水,或流入海洋变成咸水,淡水资源减少,D对。
2022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全球气候变化一、选择题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随着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B.随纬度的升高递减C.在高纬度地区递减明显D.随大气C02,浓度增加而增加2.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B.平流层气温降低C.酸雨区面积缩小D.地面温度降低3.亚马孙雨林是功能强大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但雨林生态系统又是非常脆弱的。
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导致的直接后果是()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下图为地质时期某阶段的气候变化简图。
完成下面小题。
4.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是()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全球降水量逐渐增加C.冷暖、干湿交替出现D.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5.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A.气温上升、降水增多B.气温上升、降水减少C.气温下降、降水增多D.气温下降、降水减少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一般比低纬度地区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A.蒙古高原B.亚马孙平原C.巴西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7.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读某区域气候区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8.影响Ⅰ气候区和Ⅲ气候区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B.洋流C.河流D.海陆位置9.分布在Ⅱ气候区的R城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风力较弱B.气温较高C.降水较少D.光照较强读下面四幅气候类型图,回答下面小题。
课时跟踪检测(六十九)全球气候改变与国家平安一、选择题植物分布区的扩展和迁移主要受种子散布实力和环境特征影响。
落叶松是西伯利亚特有种,在漫长的全球气候改变过程中,其分布范围不断扩展。
下图为北半球落叶松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亚欧大陆东岸落叶松集中分布区南界纬度低的缘由是( )A.西风势力强B.冬季风影响大C.地势低平D.光照足够2.亚欧大陆中部少见落叶松分布,表明( )A.落叶松对水分差异敏感B.亚欧大陆中部动物数量少C.亚欧大陆中部风力较弱D.落叶松主要借助洋流扩展3.亚欧大陆中低纬度地区东西部落叶松零星分布可能是因为( )A.人类活动的破坏B.山地地形的分布C.不适应当地环境D.其他物种的竞争解析:1.B 2.A 3.B 第1题,由材料“植物分布区的扩展和迁移主要受种子散布实力和环境特征影响。
落叶松是西伯利亚特有种”可知,落叶松相宜在较寒冷的地区生长,亚欧大陆东岸受冬季风影响温度低,相宜落叶松向纬度较低处延长。
另外在西北风的影响下,种子向低纬度方向散布。
第2题,亚欧大陆中部降水少,气候干旱,落叶松少见,说明其对水分差异比较敏感。
第3题,亚欧大陆中低纬地区东西部落叶松主要分布在横断山、阿尔卑斯山等高海拔地区。
冰期时落叶松向南扩展到亚欧大陆中低纬的东西部地区,间冰期落叶松向北退去,山地基带的落叶松向高海拔延长而保留,而低海拔地区的落叶松因热量条件改变而消逝。
2024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改变特地委员会在发布的《全球1.5 ℃增暖特殊报告》中指出,为实现全球变暖不超过1.5 ℃的目标,须要全球在2050年左右达到净零排放。
下图为2015—2050年为实现全球变暖不超过1.5 ℃ 与2 ℃情景的碳排放趋势对比(含预料)图。
据此完成4~5题。
4.与2 ℃情景的碳排放相比,1.5 ℃情景( )A.碳排放顶峰不会到来B.2050年完全实现零排放C.碳排放速度下降更快D.极端气候会渐渐消逝5.与2 ℃情景的碳排放相比,1.5 ℃情景削减的碳排放量主要得益于( )A.化石燃料的全面禁用B.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C.经济增长速度放缓D.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升解析:4.C 5.B 第4题,由图可知,1.5 ℃情景碳排放速度下降更快。
押题02 全球气候变化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格陵兰岛冰盖夏季表面温度变化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
研究表明,2000~2020年期间,冰盖东南部和西南部区域较其他区域具有较高的温度,但是却具有较小的温度变化率。
图1为格陵兰岛位置及冰盖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格陵兰岛冰川及冰盖表面低洼处的冰面湖数量持续增加,导致冰盖质量损失加剧,汇入海洋的淡水增多。
周边海域的海水运动、海水性质及生物资源等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图2为冰面湖剖面结构示意图。
(1)格陵兰岛冰盖东南部和西南部较其他区域具有较高的温度和较小的温度变化率,简述其成因。
(2)分析冰面湖增多导致冰盖质量损失加剧的原因。
(3)用图1中的图例完善北大西洋环流,简述格陵兰岛附近汇入海洋的淡水增多对周边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
【答案】(1)冰盖海拔较低;纬度较低;西南部有暖流;面积小,距海近,受海洋影响大。
(2)湖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强于冰面;冰面水系发育,侵蚀切割加强;冰面湖的融水渗入冰盖底部,冰盖和基岩间润滑加剧。
(3)画图如下:影响:引发海水盐度下降;阻碍格陵兰岛附近的寒流下沉;减弱北大西洋环流的循环速度;导致鱼类活动范围发生变化。
【分析】本题以格陵兰岛为背景材料,涉及影响气温的因素和全球气候变暖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格陵兰岛冰盖东南部和西南部较其他区域海拔低,气温高,温差小;位于南部,纬度低,气温高,气温变化幅度小;西南部有暖流,增温增湿,温度高,云雨天气较多,温度变化小;格陵兰岛往南面积缩小,受海洋调节作用增强。
(2)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于湖面,湖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强于冰面,导致冰面融化;冰面湖形成后,流水侵蚀冰川,冰盖受到破坏;冰面湖的融水顺着冰盖裂隙渗入冰盖底部,加大冰盖运动、消融。
(3)画图:用正确的图例绘制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拉布拉多寒流、加那利寒流的位置和流向。
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一、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1.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大气的温室效应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趋势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密切相关。
温室效应原理如下所示:2.碳循环过程读全球碳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自然状态下,碳循环的过程是怎样的?提示:①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
②自然状态下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
(2)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1)全球变暖通过什么途径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影响?提示:全球变暖通过多种自然过程危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甚至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正常运转。
(2)请举例说明全球变暖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提示:①海平面上升→岛屿和沿海低地被淹→造成环境难民问题。
②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高温热浪和旱涝灾害加剧→造成疾病和死亡人数增加。
2.全球变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判断正误)(1)最严重的影响——丧失生存空间。
(√)(2)减轻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影响国家安全。
(×)(3)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
(√)(4)受其他国家波及而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措施解读减缓措施①方式: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吸收;②目的:通过有效控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减缓全球变暖速度,避免全球气温超过危险水平适应措施①目标:趋利避害;②方式:改变人类社会自身,降低全球变暖导致的不利影响或利用全球变暖带来的发展机遇;③举例:农业生产中改变作物种植结构、发展节水灌溉等国际合作①原则:“公平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要率先减排;协商解决各国分歧,建立国际共同应对的机制;②方式: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③领域:科学、经济和外交等命题视角(一) 碳循环与全球变暖实践性学习碳排放交易据生态环境部2021年11月12日消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以来,总体运行平稳有序。
课时7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1.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1)全球气候变化①特征:全球气温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______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增温尤其明显。
②主要原因: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使大气的____________增强。
③温室效应原理: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______等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球接收的太阳能不会马上散失掉,对地球起到______作用,形成温室效应。
回归教材读选择性必修3教材第82页图3.27“全球气温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1880-2020年)”,指出全球气温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碳循环①碳循环过程:______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______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
②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回归教材读选择性必修3教材第83页图3.28“全球碳循环示意”,指出人类改变碳循环的主要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2)全球变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影响表现________的丧失加剧____危机或自然灾害激化国家间的____争端受其他国家波及3.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措施解读减缓措施①方式:通过减少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吸收;②目的:有效控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______,减缓全球变暖速度,避免全球气温超过__________水平适应措施①目标:____________;②方式:改变人类社会自身,降低全球变暖导致的不利影响或利用全球变暖带来的发展机遇;③举例:农业生产中改变作物种植结构、发展____________等国际合作①原则:“公平原则”和“共同但________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率先减排;建立国际共同应对的机制,协商解决分歧;②方式: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能力建设支持;③领域:科学、经济和外交等1.全球气候变化及原因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杭州市高考地理一轮基础复习:专题7 全球气候变化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9题;共82分)1. (4分) (2019高二下·北碚期末) 读“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完成下题。
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A . 棉花纺织B . 甘蔗制糖C . 葡萄酿酒D . 大豆加工2. (4分) (2017高一下·舒兰期末) 影响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远大于北美洲,主要影响因素是()A . 地形B . 洋流C . 纬度D . 大气环流3. (4分) (2016高一上·宜昌期末) 如下图气温和降水情况对应的气候类型是()A . 热带草原气候B . 地中海气候C . 亚热带季风气候D . 温带季风气候4. (4分) (2015高一上·衡阳期末) 如图为部分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1)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A . abcdB . abdcC . bcdaD . adcb(2)当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分布如a图所示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我国南极科考站长城站出现极夜现象B . 珠穆朗玛峰的雪线上升C . 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D . 南亚地区受西南风季节影响5. (6分)(2020·黄浦模拟) 上海临港新城滴水湖景观带用蓝色透水沥青、碎石等铺装,其目的是()A . 增加地表径流B . 减少地表蒸发C . 增加雨水下渗D . 降低地表温度6. (4分)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 甲地为德干高原B . 甲地为巴西高原C . 乙地为新西兰D . 乙地为莫斯科7. (4分) (2017高二下·泉港期末) 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渐堆积,形成泥炭。
泥炭又叫草炭、泥煤,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园艺等多个领域。
如图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据图可推断,与该岛屿泥炭形成条件不符的是()A . 纬度较高,常年盛行西南风B . 受寒流影响,年均温较低,蒸发弱C . 一年中雨日较多,日照时间少D . 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在下列岛屿中泥炭资源欠缺的有可能是()A . 南美大陆南部的火地岛B . 北大西洋中的爱尔兰岛C . 北太平洋中的夏威夷岛D . 加拿大东部的纽芬兰岛8. (4分) (2017高二下·容县月考) “亚洲某地(约27°N ,86°E )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A .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B . 高原山地气候C . 温带大陆性气候D . 地中海气候(2)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A . 喜马拉雅山脉南侧B . 德干高原北部C . 阿拉伯海沿海沿岸D . 贝加尔湖沿岸9. (4分) (2019高一上·普宁月考) 如果气球在英国伦敦施放,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刚刚施放时其水平运动的方向为()A . 向西北方向B . 向东北方向C . 向西南方向D . 向东南方向10. (2分)(2016·江苏) 图6 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
(1)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4 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的是()A . 北京时间8 点B . 北京时间11 点C . 北京时间14 点D . 北京时间17 点(2)图示5 个城市中()A . 有4 个城市受季风的影响明显B . 有4 个城市受台风(飓风)影响C . 巴黎和洛杉矶冬季降水的成因相同D . 有3个城市属于温带气候11. (6分)北半球等温线图上的等温线是()A . 7月份海洋上向高纬凸出B . 7月份大陆向南凸出C . 1月份大陆上向低纬凸出D . 1月份海洋上向南凸出12. (4分) (2018高二下·洛阳期末) 气候学家以候(每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稳定降低到10℃以下作为冬季开始,稳定上升到22℃以上作为夏季开始,春季和秋季为冬、夏季的过渡季节。
读2017年9月23日中国大陆季节分布及一些城市入秋日期图,回答下面小题。
(1)推测石家庄市进入秋季的时间,最可能是()A . 8月16日B . 8月20日C . 9月6日D . 9月23日(2)下列不同地区的景观,在图示季节能够欣赏到的是()A . 长春——雾凇美景B . 石家庄——麦翻金浪C . 北京——香山红叶D . 成都——落叶缤纷13. (6分)(2018·浙江模拟) 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
据此完成下题。
(1)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A . 光照强烈,地形平坦B . 植被稀少,土壤肥沃C . 气候干旱,日较差大D . 水源充足,矿物质多(2)骆驼刺所在区域的自然带主要属于()A . 温带草原带B . 温带荒漠带C . 寒带苔原带D . 热带稀树草原带14. (4分) (2017高二下·龙岩期末) 下图为我国某山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图示自然保护区主要河流的流向()A . 由南向北B . 由东向西C . 由西北向东南D . 由东北向西南(2)该自然保护区的山地可能位于()A . 阴山B . 天山C . 太行山D . 武夷山15. (4分) (2013高一上·南昌月考) 读图,回答下题(1)图中表示热带雨林气候类型的是()A . 甲B . 乙C . 丙D . 丁(2)图中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A . 甲乙B . 乙丙C . 乙丁D . 丙丁16. (4分) (2013高一下·吉安月考) 形成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最主要的因素是()A . 太阳辐射B . 下垫面C . 大气环流D . 人类活动17. (4分) (2018高二下·襄阳期末)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
回答下列各题。
(1)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A . 地形、热量B . 热量、水分C . 水分、热量D . 海陆位置、纬度位置(2)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B .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C . 热带气旋的形成D . 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①降水丰富②热量充足③光照充足④气温日较差大⑤土壤肥沃⑥灌溉水源充足A . ①③④B . ②③④C . ③④⑥D . ③④18. (6分) (2016高二下·济宁期中) 冬小麦在每年秋季播种,次年春末夏初收获。
下图是某地区冬小麦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时间)日数图。
N地与M地相比,冬小麦生产的有利条件是()A . 热量充足B . 降水丰富C . 土壤肥沃D . 光照充足19. (4分)(2018·浙江模拟) 下图为印度洋某海域上升流(洋流)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1)图中上升流()①使沿岸海区海水蒸发量增大②使沿岸地区降水量增加③使沿岸海区海洋生物生产力增大④其形成主要受离岸风影响A . ①②B . ②③C . ③④D . ①④(2)下列对所提供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 图示区域位于印度洋板块B . 该季节一货轮从非洲东海岸航行至印度西海岸一路逆水C . 图中表层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D . 该海域洋流系统与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模式相吻合二、综合题 (共3题;共45分)20. (15分) (2017高二下·南京会考) 左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俯视图,右图为世界部分地区降雨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左图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判断,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月,b地此季节受________(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与左图中________(填数字序号)对应的气压带或风带一致。
(2)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城市c可能是表中的________。
城市甲乙丙平均气温(°C)1月51121 7月292726平均降水量(mm)1月47751007月1505610(3)右图中M、N两地年降水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M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N地对应的自然带是________。
(4)右图中PQ沿线各地自然带更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21. (20分) (2017高二上·东台月考)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大自然区的名称:B________,C________。
(2)黄土高原属于________区(三大自然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
(3) A,与B,C两个自然区的分界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三大自然区中,荒漠化最严重的是___________自然区(填代号);人口最多、面积最大、自然条件最优越,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使自然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大自然区是__________(填代号)。
(5)填写下表,说明应从哪些方面比较三大自然区的区域特征差异。
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体现在________人类活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________22. (10分)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热雨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A . 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B . 东南亚、非洲、南美洲C . 亚欧大陆北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D . 太平洋诸岛、西印度群岛、马达加斯加岛(2)】导致亚马孙地区雨林破坏的人类活动包括()①过度的迁移农业②开辟大型农牧场③商业性伐木④采矿、水利、修路、城镇建设⑤战争、灾荒、森林大火⑥旅游、游乐设施建设A . ①②③④B . ②③④⑤C . ③④⑤⑥D . ①②⑤⑥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9题;共82分)1-1、2-1、3-1、4-1、4-2、5-1、6-1、7-1、7-2、8-1、8-2、9-1、10-1、10-2、11-1、12-1、12-2、13-1、13-2、14-1、14-2、15-1、15-2、16-1、17-1、17-2、17-3、18-1、19-1、19-2、二、综合题 (共3题;共45分)20-1、20-2、20-3、20-4、21-1、21-2、21-3、21-4、21-5、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