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三生物高考专题复习实验与实验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418.00 KB
- 文档页数:8
第16讲教材基础实验观察类与鉴定提取类实验1.观察类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显微镜观察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时,必须要用大光圈、凹面镜B.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C.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苏丹Ⅲ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油脂D.在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用本尼迪特试剂作为检测试剂[解析] 观察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时,需要调亮视野,要用大光圈、凹面镜,A项正确。
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高,分离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B项错误。
对子叶细胞进行染色,必须杀死细胞才能便于染色剂进入细胞,C错误。
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不适宜用于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D项错误。
[答案] A(1)观察类实验操作流程模板(2)鉴定类实验的操作流程模板[题组突破]1.洋葱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苏丹Ⅲ染液染色洋葱根尖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橙黄色的颗粒B.用洋葱根尖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可以观察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C.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时,观察不到染色体D.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可以选用洋葱管状叶做实验材料解析:选B。
洋葱根尖细胞含有油脂,因此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橙黄色的颗粒,A正确;洋葱根尖细胞在解离时已经死亡,故不能观察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B错误;染色体只有在细胞分裂时才可看到,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故观察不到染色体,C正确;洋葱管状叶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可作为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材料,D正确。
2.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是一些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下列操作或想法正确的是( )A.用滴管在加有2毫升未知样品的试管中滴加苏丹Ⅲ染液,振荡后发现溶液呈现橙黄色,于是判断未知样品为蛋白质B.取新鲜的菠菜叶,加少许石英砂和无水乙醇,研磨液呈黄绿色,于是判断是菠菜叶用量太少导致C.在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结果中,蓝绿色带最宽,可判断为叶绿素a含量最多D.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颜色变浅是液泡里的色素发生了渗透解析:选C 。
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教案(5篇)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教案(5篇)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教案新课程中强调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本模块每项教学任务时,除了创造实验条件和参与学生讨论外,应适当补充相应资料或引导学生自己搜集相应资料,引导学生相对系统地完成有关的学习内容,而不仅仅是完成几个互不关联的实验的操作。
实验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技意识的主要途径。
为切实搞好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特制订实验计划如下:一、联系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强化学生的科技意识。
二、认真安排实验,按要求及时把实验通知单送达实验老师。
三、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室纪律、安全、卫生方面的教育,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册,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存在问题,及时改进。
五、与实验老师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共同辅导学生实验,确保实验教学顺利完成。
六、本学期实验进度安排表:周次、材料、教材年级、备注;第二周、发酵瓶,纱布,榨汁机,葡萄,酵母菌,醋酸菌,恒温箱,重铬酸钾,烧杯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选修1、高二年级、学生实验第三周、小桶2个,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20个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必修2、高一年级、演示实验第四周、豆腐,电热干燥箱,粽叶,保鲜膜,平盘,盐,广口玻璃瓶,黄酒米酒和各种香辛料,高压锅,泡菜坛,各种蔬菜1、腐乳的制作2、泡菜的制作、选修1、高二年级、学生实验第八周、高压蒸汽灭菌锅,无菌室,接种仪器,MS培养基原料,培养皿,酒精灯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选修1、高二年级、学生实验第十周、无菌室,超净工作台,接种箱,酒精灯,高压锅,枪状镊,组培用具。
菊花的组织培养胡萝卜的组织培养、选修1、高二年级、学生实验第十一周、榨汁机,漏斗,滤纸,恒温箱,苹果,果胶酶,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面布,植物油,烧杯,玻璃棒,小型洗衣机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选修1、学生实验第十二周、烧杯,玻璃棒,漏斗,纱布,离心机,镊子,鸡血,柠檬酸钠,二苯胺,蒸馏水,NaCl溶液DNA的粗提取和鉴定、选修1、学生实验第十三周、烘箱,圆底烧瓶,蒸馏装置,压榨机,吹风机,萃取回流装置,大烧杯,石油醚,新鲜胡萝卜,胡萝卜素的提取、选修1、学生实验第十四周、洋葱,培养皿,滤纸,纱布,烧杯,镊子,剪刀,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冰箱,卡诺氏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15﹪盐酸,95﹪酒精,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必修2、高一年级、学生实验高三生物实验与探究教案一、指导思想1、以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17讲实验设计与分析对实验目的的考查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表。
(1)仅做Ⅰ组与Ⅱ组实验,其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仅做Ⅰ组与Ⅲ组实验,其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其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能否获取确切的实验目的?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对照实验,确定自变量(实验中必须保持单一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说明因变量的变化缘由。
由表格及题干可知本题是探究自变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即实验中的因变量为种子的萌发情况。
通过Ⅰ组与Ⅱ组对照可知,自变量为种皮的完整性,故实验目的可描述为:探究机械破损种皮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Ⅰ组与Ⅲ组对照可知,自变量为种皮完整条件下有无赤霉素,故实验目的可描述为: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Ⅱ组与Ⅳ组对照可知,自变量为机械破损条件下有无赤霉素,故实验目的可描述为: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通过Ⅱ组与Ⅲ组分析发现自变量不具有单一性,故无法形成对照。
高频考点9实验设计与探究【命题猜想】【猜想1】实验设计型科学研究表明,氟对雄性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内分泌系统具有干扰作用,但不清楚具体影响的部位。
请完成下列相关实验设计内容:(1)实验目的: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第一步:选用适龄成年雄性大鼠36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低氟组、高氟组。
第二步:给对照组饮用去离子水,低氟组饮用氟浓度为30 mg/L的水,高氟组饮用氟浓度为100 mg/L的水,饲喂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各激素的含量(单位:10-5moL/mL)。
实验结果:(2)________。
(3)分析原因:下丘脑—垂体—性腺等内分泌系统存在________调节机制,即血清中性激素含量下降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会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而在该实验中,随着饮水中氟含量的增多,雄性激素的含量下降,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上升,促性腺激素含量________。
解析由“氟对雄性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内分泌系统具有干扰作用,但不清楚具体影响部位”这一关键信息,获取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氟对雄性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内分泌系统的干扰部位。
据实验结果可知,随着氟含量的增加,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而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减少,由此可判断氟影响了垂体的活动。
下丘脑—垂体—性腺等内分泌系统存在负反馈调节,当血清中性激素含量增多时,会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当血清中性激素含量少时,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
答案(1)氟对雄性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内分泌系统的干扰部位(2)垂体(3)反馈减弱下降【猜想2】补充完善型(2013·金华等十二校联考)染色体的断裂片段在有丝分裂时不能进入子细胞核中,而在细胞溶胶中形成圆形结构,称为微核。
通过染色可观察到微核,常用含微核的细胞数占观察细胞总数的比例(微核率)来检测有毒物质对细胞的危害程度。
专题10 实验设计与分析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活动),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设计实验,提出或完善实验思路,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能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预期、确认变量、设计实验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第30讲实验设计与分析对实验目的的考查1.实验目的书写实验目的的总体格式为“验证+自变量+研究对象+因变量+确切关系”或“探究+自变量+研究对象+因变量+产生的影响(作用)”等。
2.变量法寻找实验目的(1)根据题目信息,直接写出实验目的。
此类题目中往往含有“验证×××”或“探究×××”的字眼,此即为该实验的目的。
(2)根据实验装置或实验现象,推断实验目的。
此类试题首先应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再寻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此即实验的目的。
[题组冲关]1.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表。
实验组ⅠⅡⅢⅣ处理种皮完整,25 ℃蒸馏水浸泡24h机械破损种皮,25 ℃蒸馏水浸泡24 h种皮完整,25 ℃质量分数为0.05%的赤霉素水溶液浸泡24 h机械破损种皮,25 ℃质量分数为0.05%的赤霉素水溶液浸泡24 h(1)仅做Ⅰ组与Ⅱ组实验,其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仅做Ⅰ组与Ⅲ组实验,其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套资源目录浙江专用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实验与探究第15讲教材基础实验教案浙江专用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实验与探究第16讲实验设计与评价教案第15讲教材基础实验[考纲要求]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活动),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设计实验,提出或完善实验思路,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能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预期、确认变量、设计实验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1.显微镜观察类实验(1)实验名称①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②观察叶绿体。
③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④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⑤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
(2)操作流程模板(3)归纳总结①“观察叶绿体”实验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一定用活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用活或死的细胞;其余考纲中规定的观察类实验用死细胞。
②不需染色直接观察的实验:“观察叶绿体”实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③任何渗透装置,隔着半透膜(玻璃纸、细胞膜、原生质层),水分子都是双向移动的,只是在浓度差的作用下,两个方向水分子移动的速率不同而已。
④显微镜观察类实验要先制片,不同材料用不同的制片方法。
装片法(把整个实验材料制成装片,如用葫芦藓观察叶绿体);切片法(把材料切成薄片,以便观察,如油脂的检测);压片法(把材料压成薄层,以便观察,如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⑤鉴定类实验中的“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探究性实验中的“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都需用显微镜观察。
⑥洋葱在实验中的“一材多用”2.鉴定提取类实验(1)实验名称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
高三生物高考专题复习实验及实验设计
一.教材实验
(一)对教材实验容的识记
这类对教材实验容的再现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已做过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材料与器具、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现象等的掌握情况。
例1(2004·)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
A.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物镜继续观察
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找
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
例
(3)若要尝试利用此洋葱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你将用到的试剂分别是和
(二)对实验原理的分析与应用
这类试题不是教材实验的机械重复和再现,但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教材实验的,考生需将学习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新的实验情境中去分析解决问题。
例3. (2004·)某同学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叶肉细胞时,若要进一步确认这些细胞是否为活细胞,请你为该同学介绍一种判断方法。
简述该方法的操作过程和出现的现象,并说明该方法能判断这些细胞是活细胞的理由。
例4.实验室有2瓶质量分数均是30%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由于不慎丢失了瓶上粘贴的标签,请你用活细胞作材料设计一个鉴别的方案。
材料:2瓶质量分数均是30%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色洋葱鳞片叶,清水。
用具:刀片、滴管、载波片、盖玻片、镊子、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①
②
③
结果预测:(表示在坐标)
二拓展性实验
(一)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以实验为背景,通过图、文、表等多种形式来表达实验情境,要求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果的解读、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等,着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例5.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简称胸苷)在细胞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酸,后者是合成(DNA)的原料,用含有3H—胸苷的营养液,处理活的小肠腺粘膜层,半小时后洗去游离的3H—胸苷。
连续48小时检测小肠绒毛的标记部位,结果如下图黑点表示放射性部位。
请回答:
(1)处理后开始的几小时,发现只有a处能够检测到放射性这说明什么?
(2)处理后24小时,在b处可以检测到放射性,48小时左右,在c处可以检测到放射性,为什么?(3)如果继续跟踪检测,小肠粘膜层上的放射性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4)上述实验假设如选用含有3H—尿嘧啶脱氧核苷的营养液,请推测几小时小肠粘膜层上放射性出现的情况将会怎样?为什么?
例6.将萝卜磨碎制得提取液,取少量分别加入pH=3~9的盛有等量
过氧化氢(H202)溶液的几个试管中,保持30o C温度。
结果每个试管都
产生气体。
重复上述实验,只是把提取液的添加量减半。
两次实验
过氧化氢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请据图回答:
(1)萝卜提取液中含有。
(1)为什么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含量的相对值最低点位
于同一直线上? 。
(3)B是第次实验的曲线,理由是。
(4)如果把提取液进行热处理,再进行第3次试验,结果是
其原因是
(二)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
这类试题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或者试题中给出的信息,去分析和预测实验的可能结果,一般是从已知去推未知。
例7.前联科学家V.S.Chardakov设计的简单有效的测定植物组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植物组织水势)的方法。
(如下图)
说明:
①a、b为一组,同组试管溶液浓度已知并相等。
建立多个组别,并形成浓度梯度。
②a试管溶液中放置植物组织,b试管溶液中加入一粒极小的亚甲蓝结晶(它对溶液浓度影响极小,可忽
略不计)。
③从b管中吸一滴蓝色溶液小心地滴到a管中,如果a管溶液浓度上升,蓝色溶液小滴将漂浮在无色溶
液上面;如果溶液浓度下降,蓝色溶液小滴将下沉;如果溶液浓度不变,蓝色小滴将均匀扩散。
查达科夫法测试植物组织细胞液浓度,方法简单,易于观察,很适宜在田间应用。
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某组试管溶液在第一步操作时,植物细胞在溶液中发生则进行第二步操作时发现
蓝色小滴往下沉。
(2)如果溶液浓度最低的一组进行第二步操作,发现蓝色小滴往下沉,实验应该如何进行下去?
(3)实验进行第一步操作应在尽量短的时间(约5-15min) 进行,以减少误差,因时间长而造成的误差主
要来自
(4)尽量利用不切伤的组织进行测量,否则也会产生误差。
这种误差是由于
而产生的。
例8.利用无菌操作技术,将某种细菌引到不同的琼脂平板上,然后用不同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并加盖
(1)解释4号和5号琼脂平板上实验结果及产生的原因:
①4号琼脂平板原因。
②5号琼脂平板原因
(2)培养一段时间后,如果3号琼脂平板Q和P区域也长出菌落。
请先推测可能的原因,然后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
(三)实验方案的分析与评价
学生的实验能力还可以通过对实验方案、实验结果与结论的分析与评价的方式来考查。
这也是近几年来高考的常见类型
例9.(2004.)一种主要利用地下茎繁殖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高度10m、500m、1000m的同一山坡上。
在同一生长发育阶段,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生长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在不同海拔高度上生长的野菊株高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显著变矮。
为了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春天将海拔高度500m、1000m处的同一发育阶段的野菊幼芽数株,同时移载于海拔高度10m处。
②第二年秋天,测量并计算野菊的平均株高,记录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密,缺乏对照,说服力不强,你的意见呢?如果你认为有对照组,请写出对照组;如果你认为没有对照组,请设计对照组。
(2)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直观,便于结论的推导,常将有关数据列成表格,请根据题意设计合理的表格以记录该实验的数据。
(3)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移栽至海拔高度10m处的野菊株高与原海拔高度处的原地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说明。
②移栽至海拔高度10m处的野菊株高与海拔高度10m处的原地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
说明。
③移栽至海拔高度10m处的野菊株高比海拔高度10m处的原地野菊株高矮,比原海拔高度处原地野
菊株高高,说明。
(四)实验方案的设计
通过实验设计,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也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以及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能较好地体现当前教学改革特别是考试改革的要求,因此是一类很好的题型。
从解题技巧的角度来看,总体上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了解题目要求-----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思路-------设计实验步骤
-----预测结果并分析。
实验方案设计:完善设计型、完全设计型
1.完善设计型
(1)续写实验步骤的题型
例10 探究酸碱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实验用具:烧杯、注射器8支、带有橡皮塞抽去空气的试管4支、干酵母粉、蔗糖、
配制好的pH分别为5、6、7、8的缓冲液
实验步骤:①用开水配制10%蔗糖溶液100mL,冷却到室温(26℃)后,加入4克干酵
母粉,10min后……依次完成步骤②③④⑤,观察并记录。
实验记录:产生2mL气体体积量(以针筒推柄上升的mL数为产气量,见右图)
(1)完成实验步骤:
②
③
④
⑤
(2)实验结论:
(3)回答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等到蔗糖溶液冷却后再加入干酵母粉?
②为什么要用注射器吸取溶液注入试管?
(2)评价和纠正给定实验步骤
例11. 为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根据已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出了如下实验方案。
你认为该方案存在哪些问题?
1.用恒温水浴锅、烧杯和铁架台调好水浴装置。
2.将量好的酶溶液和天平称取的蛋白质块分别放入2个试管,然后将2个试管放入同一水浴环境中持续一定时间,使试管外温度一致,再将酶溶液和蛋白质块(将鸡蛋煮熟后的蛋白部分切成的小块)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蛋白质块消失所需的时间。
3.将酶溶液改成等量的蒸馏水,重复步骤2,并注意与步骤2的温度保持一致,进行对照实验。
4作好观察记录。
2.完全设计型
例12. 现提供新鲜柑桔60个,塑料桶篮)数个,松树针叶适量,蒸馏水、清水、无色透明保鲜袋若干,医用APC(保鲜剂)、温湿计、台式天平、量筒和空调机等。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在室温24o C的条件下,探究松树针叶是否有保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