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8兰亭集序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6
8 兰亭集序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癸.丑/葵.花暮.春/歆慕.稽.首/会稽.山B.险峻./逡.巡管弦./炫.耀契.约/修禊.事C.形骸./垓.下娱.乐/愚.弄挺.立/兰亭.集D.彭殇./流觞.嗟悼./泥淖.垂涎./圣诞.节解析:A项,分别读guǐ/kuí,mù,qǐ/jī;B项,分别读jùn/qūn,xián/xuàn,qì/xì;C项,分别读hái/gāi,yú,tǐng/tíng;D项,分别读shāng,dào/nào,xián/dàn。
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会面。
B.列坐其次.次:次序。
C.或.取诸怀抱或:或者。
D.向.之所欣向:以前。
解析:A项,“会”是“集会”的意思;B项,“次”是“旁边”的意思;C 项,“或”指有的人。
答案:D3.对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③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④及其所之.既倦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解析:①助词,的;②助词,用于主谓间;③代词;④动词,往,到达。
答案:D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D项,都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项,“列”分别指“排列”和“一一摆出,全部举出”。
B项,“集”分别指“诗集”和“聚集、会集”。
C项,“一”分别指“一样”和数词“一”。
答案:D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②引以为..流觞曲水③仰观宇宙..之大④所以..游目骋怀⑤俯仰之间,已为陈迹..⑥亦将有感于斯文..A.①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⑥解析:②“以为”,文中的意思是“把……作为”。
( 时间:40 分钟分值:62 分)一、基础稳固(25 分, 1~5 题,每题 3 分)1.以下加点的词语解说所有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少长咸集 ( 都).畅叙幽情 ( 幽静内藏 ).感触系之( 附着 ).不可以喻之于怀 ( 比喻 ).B.群贤毕至 ( 全).崇山峻岭 (高).终期于尽 (至、及 ).列坐其次 (摆列 ).C.茂林修竹 ( 修整 ).人之相与 ( 交好 ).修短随化 ( 变化 ).其致一也 (情味 ).D.清流激湍.( 急流的水 )暂得于己 (一时 ).向之所欣 ( 一直,素来 ).列叙时人 ( 一个个地 ).分析: A 项,“喻”,理解; C 项,“修”,高;“化”,指自然; D 项,“向”,过去,从前。
答案: B2.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或取诸怀抱..B.事过境迁,感触系之矣..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D.引认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分析: A 项,“怀抱”,古义,胸襟志向;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内心存着,④打算。
C 项,“俯仰”,古义,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今义,低头和仰头,泛指一举一动。
D 项,“其次”,古义,其,代词一,指曲水;攻,旁边。
今义,第二,次要的地位。
答案: B3.对下边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虽世殊事异.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③因此游目骋怀..④因此兴怀,其致一也..A.①与②同样,③与④不一样B.①与②同样,③与④同样C.①与②不一样,③与④不一样D.①与②不一样,③与④同样分析:①②中的“虽”,都是连词,固然;③“因此”,用来;④“因此”,的原因。
答案: A4.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不可以喻之于怀.B.当其欣于所.遇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犹不可以不以.之兴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分析: A 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撤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这类感情。
兰亭集序[ 基础稳固层 ]1.以下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一样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以内【分析】 D 项,“悟”通“晤”,当面。
【答案】D2.以下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引认为流觞.曲水觞:酒杯B.所以游目骋.怀骋:松开、敞开C.虽趣舍万殊趣:趋势,取向.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到.【分析】 D 项,致:情味,情致。
【答案】D3.以下各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导学号: 94890064】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分析】 A 项,语气副词,表婉商,其余三项均为代词。
【答案】A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现象的归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导学号:94890065】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②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③足以极视听之娱④齐彭殇为妄作⑤引认为流觞曲水....极视听之娱⑧犹不可以不以之兴怀..⑥所以游目骋怀..⑦足以A.①/ ②/ ③/ ④⑦/ ⑤⑧/ ⑥B.①⑥ / ②/ ③⑤/ ④⑦/ ⑧C.①/ ②⑧/ ③⑤/ ⑦/ ④⑥D.①⑥ / ②⑧ / ③/ ⑦/ ④⑧【分析】①/ ②/ ③/ ④⑦ / ⑤⑧ / ⑥挨次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用作动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用作使动。
【答案】A5.以下各句中,句式不一样于其余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当其欣于所遇C.死生亦大矣D.亦将有感于文雅【分析】A、 B、 D 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判断句。
【答案】C[ 阅读提高层]94890066】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6~ 9 题。
【导学号: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认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兰亭集序文言基础知识 限时:15分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引以为流觞.曲水 觞:酒杯 B .所以游目骋.怀 骋:放开,敞开 C .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D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到 答案 D解析 致:情趣。
2.对下列句子中“于”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当其欣于.所遇②不能喻之于.怀⎩⎪⎨⎪⎧ ③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④终期于.尽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答案 B解析 ①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对;②介词,在,从;③介词,对;④介词,到。
3.下列对本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永和”是年号,“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暮春”指晚春,“禊事”是古时的一种风俗。
B .《兰亭集序》虽为一般宴集而作,但却不同于当时的咏物谈玄之作,该文章写得清新朴素,指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盛行的老庄哲学观点。
C.《兰亭集序》中,“不知老之将至”出自《论语·述而》。
《论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与《大学》《中庸》《尚书》合称“四书”。
D.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字逸少,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因其书法艺术卓越,人称“书圣”。
他书写的《兰亭集序》,为千古书家之范,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答案 C解析“四书”为《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4.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
B.面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没有沉浸其中,而是从中引出了对生死的联想,肯定了庄子对于生死的看法。
C.“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D.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
学业分层测评(八) 兰亭集序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解析】D项,“悟”通“晤”,面对面。
【答案】 D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以为流觞.曲水觞:酒杯B.所以游目骋.怀骋:放开、敞开C.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到【解析】D项,致:情趣,情致。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导学号:94890064】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解析】A项,语气副词,表婉商,其余三项均为代词。
【答案】 A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现象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94890065】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②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③足以极视听..之娱④齐.彭殇为妄作⑤引以为流觞曲.水⑥所以游.目骋.怀⑦足以极.视听之娱⑧犹不能不以之兴.怀A.①/②/③/④⑦/⑤⑧/⑥B.①⑥/②/③⑤/④⑦/⑧C.①/②⑧/③⑤/⑦/④⑥D.①⑥/②⑧/③/⑦/④⑧【解析】①/②/③/④⑦/⑤⑧/⑥依次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用作动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用作使动。
【答案】 A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当其欣于所遇C.死生亦大矣D.亦将有感于斯文【解析】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判断句。
【答案】 C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导学号:94890066】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10 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眷然有“归欤”之情眷然:依恋的样子情在骏奔骏奔:骑着快马奔跑B.非矫厉所得矫厉:造作勉强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动用法,使愉快C.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其:它的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借以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丝竹:借指音乐不知老之将至至:到来答案:A2.下列句子中“一”都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1A.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悟言一室之内C.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过秦论》)答案:A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足以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介词,比)B.及其所之既倦(动词,求得)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介词,对于)C.当其欣于所遇(介词,对)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2句子独立性)D.亦将有感于斯文(介词,向)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动词,到)答案:D4.下列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自以心为形役A.不能喻之于怀B.遂见用于小邑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答案:B5.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怅然慷慨B.列坐其次C.问征夫以前路D.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答案:D6.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B.未尝不临文嗟悼C.齐彭殇为妄作D.悟言一室之内答案:D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以“五柳先生”称之。
B.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人们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图景,反映了古代农民的愿望与追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兰亭集序》测试试题一、语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癸丑( ) ⑵会稽( ) ⑶修禊( )⑷激湍( )⑸流觞( )⑹行骸( ) ⑺趣舍( )⑻骋怀( ) ⑼彭殇( ) ⑽嗟悼( )2.请写出下列各句中“信”字的意义。
⑴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⑵信言不美,美言不信⑶言必信,行必果⑷大丈夫能屈能信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茂林修竹修竹:高高的竹子。
B.惠风和畅:惠风:和风。
C.快然自足快然:高兴的样子。
D.虽世殊事异世殊:世事悬殊。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⑴列坐其次古义:今义:⑵俯察品类之盛古义:今义:⑶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古义:今义:⑷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古义:今义:⑸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古义:今义:5.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⑴群贤毕至⑵少长咸集⑶一觞一咏⑷所以游目骋怀⑸足以极视听之娱⑹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⑺齐彭殇为妄作6.翻译下列句子。
⑴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⑵虽趣舍万殊,静噪不同译文:⑶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译文:⑷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译文:⑸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译文:7.填空。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山东临沂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家,被后人尊称为“ ”。
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世称“ ”。
王羲之48岁任会稽内史,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与谢安、孙绰等42人修禊兰亭,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
这篇序言,不仅文采斐然,书法艺术更是精美绝伦,为千余年来书家所公认。
这实际上也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顶峰。
正因为此,兰亭雅集也被千古传颂,流传至今。
二、课堂点击8.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答:9.“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答:三、选段在线阅读《兰亭集序》第一段,完成文后11—17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流觞.(shāng)会稽..(jiē)(dǎo)..(huì)(jī)嗟悼激湍.(tuān) 修禊.(qì) 癸.丑(kuí)彭殇.(shāng) 虚诞.(yán) 悟.言(wú)俯仰..(fǔ)(yǎng) 曲.水(qǔ) 群贤.(xián)【答案】“会”应读“kuài”,“悼”应读“dào”,“禊”应读“xì”,“癸”应读“guǐ”,“诞”应读“dàn”,“悟”应读“wù”,“曲”应读“qū”。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全) 少长咸.集(都)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激湍.(急流的水)B.畅叙幽.情(幽深) 人之相与.(交往)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一时)C.感慨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终期于尽.(生命的尽头) 向.之所欣(过去,以前)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列.坐其次(排列) 列.叙时人(一个一个地)【解析】A项,“修”应为“长、高”;C项,“化”应为“自然”;D项,“喻”应为“明白”。
【答案】 B3.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08332071】①引以.为流觞曲水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④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解析】①以:把,介词;②以:能够;③以:因为,介词;④以,用来,连词。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解析】A项,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
学业分层测评(八)[基础巩固层]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斯天下之民至焉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解析】A项,“无”通“毋”;B项,“涂”通“途”;D项,“颁”通“斑”。
【答案】 C2.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增加B.河内凶.凶:有战争C.弃甲曳兵.而走兵:士兵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解析】A项,加:更。
B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C项,兵:兵器、武器。
【答案】 D3.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20880069】①寡人之.于国也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③树之.以桑④申之.以孝悌之义⑤王道之.始也⑥填然鼓之.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⑧未之.有也⑨察邻国之.政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①④⑥B.②③⑦C.③④⑧D.⑤⑨⑩【解析】①⑦⑩中的“之”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③④⑧中的“之”为代词;⑤⑨中的“之”为结构助词,的;⑥中的“之”为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解析】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判断句。
【答案】 D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导学号:20880070】(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译文:(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译文:(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译文:【答案】(1)咚咚地敲起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2)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可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3)(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的东西,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救济。
[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兰亭集序[基础巩固层]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解析】D项,“悟”通“晤”,面对面。
【答案】 D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觞:酒杯B.所以游目骋.怀骋:放开、敞开C.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到【解析】D项,致:情趣,情致。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94890064】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解析】A项,语气副词,表婉商,其余三项均为代词。
【答案】 A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现象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94890065】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②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③足以极视听..之娱④齐.彭殇为妄作⑤引以为流觞曲.水⑥所以游.目骋.怀⑦足以极.视听之娱⑧犹不能不以之兴.怀A.①/②/③/④⑦/⑤⑧/⑥B.①⑥/②/③⑤/④⑦/⑧C.①/②⑧/③⑤/⑦/④⑥D.①⑥/②⑧/③/⑦/④⑧【解析】①/②/③/④⑦/⑤⑧/⑥依次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用作动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用作使动。
【答案】 A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当其欣于所遇C.死生亦大矣D.亦将有感于斯文【解析】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判断句。
【答案】 C[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导学号:94890066】王羲之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B.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C.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D.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
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逐步排除错误选项。
“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中,“池水尽黑”是完整的主谓句,前面当断开,排除AC两项。
“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是两个句子,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B。
【答案】 B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说王羲之“尤善隶书”,这里的“楷隶”指的是“汉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七种体式)中的“楷书”和“隶书”。
B.东床就是女婿。
对女婿称“东床”,源于晋代我国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袒腹(也作坦腹)东床的传说。
C.“王羲之,字逸少”,古人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D.本文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
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
【解析】《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而钦定的二十四史都是以《史记》为范本的纪传体史书,因此,《资治通鉴》不在二十四史之列。
【答案】 D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
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遗恨。
【解析】D项,王述先前在会稽任职,后因母丧又回到郡里。
并非“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
【答案】 D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
(2)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
【参考译文】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
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
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
他特别擅长书法,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很被伯父王敦、王导看重。
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
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
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
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
”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
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
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
王羲之曾和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
(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
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
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
”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
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棐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
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
他的书法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
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如同大雁排行落在后面。
”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
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回来守丧,王羲之接替了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
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
这样过了几年,而王羲之竟然不去拜访他,王述深以为憾。
[语言运用层]10.下面是一段介绍书法王羲之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
要求:①符合原意;②不超过30个字。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
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构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
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与运用修辞的能力。
考生首先要从材料中提炼出符合题干要求——概括其“主要贡献”的要点。
相关信息主要是:“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
”应注意材料用分号所分隔成的三个方面。
【答案】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
11.某校拟制作“走进文化名人”的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材料。
请你据此写一段王羲之简介,再就人物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