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兰亭集序》同步测试卷(含答案)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1
9 兰亭集序(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4分) A.癸.丑(kuǐ)会.稽(kuài)修禊.(xì)巳.日(sì)B.峻岭.(lǐn)激湍.(tuān)流觞.(shānɡ)骋.怀(chěnɡ)C.娱.乐(yú)会晤.(wù)形骸.(hái)彭殇.(shānɡ)D.虚诞.(xián) 酣.畅(hān) 玄.理(xián) 清冽.(liè)解析A.“癸”应读ɡuǐ;B.“岭”应读lǐnɡ;C.“诞”应读dàn,“玄”应读xuán。
答案 C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恰逢。
B.信.可乐也信:诚,确实。
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盛:多,这里指“热闹”。
D.感慨系.之矣系:附着。
解析会:聚会,集会。
答案 A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4分)A.列坐其次..之盛..B.俯察品类C.夫人之相与,俯仰..之外..一世D.放浪形骸答案 D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4分) A.群贤.毕至B.齐.彭殇为妄作C.少长.咸集D.死生亦大.矣解析“齐”为意动用法。
其他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
答案 B5.名句默写。
(3分)(1)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
(3)及其所之既倦,______________,感慨系之矣。
答案(1)茂林修竹(2)仰观宇宙之大(3)情随事迁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装…………○…………订………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装…………○…………订………绝密★启用前人教版必修2第8课《兰亭集序》精选同步习题(含答案)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
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
举孝廉,除郎中。
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迁广平太守。
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
曹爽辅政,引为司马。
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 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
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
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引以为流觞.曲水 觞:酒杯 B .所以游目骋.怀 骋:放开、敞开 C .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D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到 【解析】 致:情趣,情致。
【答案】 D2.下列各句对“于”的用法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其欣于.所遇②不能喻之于.怀 ⎩⎨⎧③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④终期于.尽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解析】 ①“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对②“于”介词,在③“于”介词,对④“于”介词,到。
【答案】 B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或取诸怀抱..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解析】A项,古义为胸怀抱负;今义为抱在怀里或胸前。
C项,古义为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今义为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
D项,古义为它(曲水)的旁边;今义为第二,次要的地位。
【答案】 B4.从句式的角度考虑,下面的句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当其欣于所遇B.不能喻之于怀C.亦将有感于斯文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解析】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省略句。
【答案】 D5.名句填空。
(1)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
(3)及其所之既倦,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
【答案】(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3)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兰亭集序同步练习题答案兰亭集序同步练习题答案兰亭集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由东晋文学家王羲之所写。
这篇文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广为人知。
下面是对兰亭集序同步练习题的解答。
题目一: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哪篇作品?答案: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作品写于东晋时期,是王羲之在兰亭宴会上所写的序文。
题目二:兰亭集序的主题是什么?答案:兰亭集序的主题是品茗和诗词。
文章以兰亭宴会为背景,描述了作者在宴会上品茗、吟诗的情景,表达了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题目三:兰亭集序中的“临川羡鱼之濑”指的是哪个地方?答案:临川羡鱼之濑指的是兰亭的地方。
兰亭位于中国江西省临川区,濒临鄱阳湖,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题目四:兰亭集序中的“风烟望断”是指什么?答案:风烟望断是指远处的景色被烟雾遮挡,望不到尽头。
这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兰亭宴会现场的雾气弥漫,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题目五:兰亭集序中的“气蒸云梦泽”是什么意思?答案:气蒸云梦泽是形容兰亭宴会现场的景象,意味着气氛热烈,犹如云雾弥漫的湖泽。
这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对宴会场景的赞美和喜悦之情。
题目六:兰亭集序中的“何萧何竭”指的是什么?答案:何萧何竭是指筝和瑟两种乐器。
这个词语用来形容兰亭宴会上的音乐声,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喜爱和赞美。
题目七:兰亭集序中的“浩荡离愁白日斜”是什么意思?答案:浩荡离愁白日斜是描绘夕阳下的离愁别绪。
这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题目八:兰亭集序中的“烟霞净澈天山雪”是什么意思?答案:烟霞净澈天山雪是形容景色的美丽和清澈。
这个词语描绘了兰亭宴会现场的美景,给人一种清新而纯净的感觉。
题目九:兰亭集序中的“谁家玉笛暗飞声”是什么意思?答案:谁家玉笛暗飞声是指玉笛的美妙音乐。
这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赞美和欣赏。
题目十:兰亭集序中的“众鸟高飞尽”是什么意思?答案:众鸟高飞尽是形容鸟群飞翔的景象。
这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兰亭集序》同步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陶渊明——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和艺术化人生的具体表现。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
他所谓的“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他特别推崇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
他并不是一般地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
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
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来求得平衡:“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挨饿的程度,但是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
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它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
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
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
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
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
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达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
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
“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
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观里的冲突与调和。
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导出来的顺化、养真的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而一贯的哲学。
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
第8课兰亭集序一、知识积累与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癸.丑/葵.花暮.春/歆慕.稽.首/会稽.山B.险峻./逡.巡管弦./炫.耀契.约/修禊.事C.形骸./垓.下娱.乐/愚.弄挺.立/兰亭.集D.国殇./流觞.嗟悼./泥淖.垂涎./圣诞.节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足以极.视听之娱极:穷尽B.列坐其次.次:旁边C.终期.于尽期:期望D.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3.下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用法、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当其欣于.所遇C.不能喻之于.怀 D.因击沛公于.坐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引以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所以C.夫人之相与,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一世俯仰D.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引以为..之相与,俯仰一世..流觞曲水 B.夫人C.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6.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表达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
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
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
7.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
(只填字母)《兰亭集序》(见下图)这幅传颂千古的书法名迹,通篇遒美劲健,变幻万端,如有神助,在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了行书艺术的高峰。
兰亭集序同步练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 《兰亭集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所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提到了“永和九年”的日期,即公元353年。
3.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描述了兰亭的自然景观,如“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4.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如“人生如梦”。
5.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提到了“一觞一咏”的雅集活动。
二、选择题1. 《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是哪个朝代的书法家?A. 唐朝B. 宋朝C. 东晋D. 明朝答案:C2.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提到的“永和九年”是哪一年?A. 公元352年B. 公元353年C. 公元354年D. 公元355年答案:B3.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提到的“崇山峻岭”指的是什么?A. 书法作品B. 绘画作品C. 兰亭的自然景观D. 诗歌作品答案:C4. 《兰亭集序》中“一觞一咏”指的是什么活动?A. 书法比赛B. 绘画比赛C. 诗歌朗诵D. 饮酒作诗答案:D三、简答题1. 请简述《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
答:《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在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文人雅士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的一次雅集活动中所作。
当时,他们饮酒作诗,王羲之在酒酣之际挥毫泼墨,写下了这篇序文。
2. 请解释《兰亭集序》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的含义。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这次雅集没有乐队演奏的盛大场面,但通过饮酒和吟诗,也足以表达和分享他们对自然美景和友情的深切感受。
四、论述题1. 论述《兰亭集序》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不仅展示了王羲之卓越的书法技艺,也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王羲之以其行书的流畅自然、变化多端,被誉为“书圣”。
《兰亭集序》以其优美的字形、和谐的布局、丰富的情感,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典范,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兰亭集序》同步测试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寸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半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竣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四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蟹怀,足以里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有,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想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了所遇,暨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四之兴怀;况住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咆之于怀。
固知了死生为虚诞,齐彭笏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为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0 分)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咸:2.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修:3.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极: ____________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与: ___________5.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6.曾不知老之将至曾:7.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化:8.不能瞰之于怀喻: ___________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10.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致: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5分)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兰亭集序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A. 《九成宫醴泉铭》B. 《兰亭集序》C. 《多宝塔碑》D. 《自叙帖》2. 《兰亭集序》的书写年代是?A. 东汉B. 东晋C. 南北朝D. 唐代A. 风华正茂B. 流连忘返C. 游目骋怀D. 指点江山二、填空题1.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在______(地点)举行的一次文人雅集中所作的序文。
2. 《兰亭集序》中提到“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______和______的赞美。
3.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提到“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句话表达了他对______的看法。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兰亭集序》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是如何表达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的?3. 请举例说明《兰亭集序》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四、翻译题五、分析题1. 分析《兰亭集序》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2. 结合《兰亭集序》的内容,谈谈你对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的认识。
六、对比分析题1. 比较《兰亭集序》与王羲之的另一篇作品《快雪时晴帖》在情感表达和书法风格上的异同。
2. 请将《兰亭集序》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进行对比,分析两位书法家在书写心境和艺术表现上的差异。
七、论述题1. 论述《兰亭集序》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影响。
2. 从《兰亭集序》看王羲之如何将文学与书法艺术相结合,体现其艺术成就。
八、鉴赏题2. 分析《兰亭集序》中“畅叙幽情”四字的书法特点。
九、应用题2. 请以《兰亭集序》为灵感,创作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五言绝句。
十、综合题1. 结合《兰亭集序》的内容,设计一套关于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展览方案,包括展览主题、展区划分和展品介绍。
2. 请以《兰亭集序》为背景,编写一个关于王羲之与朋友们在兰亭举行雅集的故事。
答案一、选择题1. B. 《兰亭集序》2. B. 东晋3. C. 游目骋怀二、填空题1.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在会稽山阴之兰亭(地点)举行的一次文人雅集中所作的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