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金牌教程人教版化学选修课堂达标练化学反应与能量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77.08 KB
- 文档页数:8
更上一层楼基础·巩固·达标1.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解析:A、C、D属氧化还原反应,B为复分解反应属非氧化还原反应,A、D属放热反应,而灼热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答案:A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解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伴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核变化(如原子弹的爆炸)也都伴有能量变化。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设为x)与生成物的总能量(设为y)之间的关系为:①x>y,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②x<y,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③x≠y。
答案:AC3.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4P(白磷,s)+5O 2(g) 2P2O5 (s) ΔH=-a kJ·mol-14P(红磷,s)+5O 2(g) 2P2O5 (s) ΔH=-b kJ·mol-1若a、b均大于零,则a和b的关系为()A.a<bB.a=bC.a>b D.无法确定解析: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红磷比白磷稳定,故红磷的能量比白磷低。
根据ΔH=生成物能量总和—反应物能量总和,对于放热反应(ΔH<0),当生成物状态相同时,反应物能量越低,放出热量越少。
C选项正确。
答案:C4.下列对热化学方程式1/2H 2(g)+ 1/2I2(g) HI(g) ΔH=+26 kJ·mol-1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1 mol氢气和1 mol碘蒸气完全反应需要吸收26 kJ的热量B.1个氢分子和1个碘分子完全反应需要吸收52 kJ的热量C.1 mol H2(g)与1 mol I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I气体需吸收52 kJ的热量D.1 mol H2(g)与1 mol I2(g)完全反应放出26 kJ的热量解析: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一定物质的量的、一定聚集状态的反应物完全反应生成一定聚集状态的生成物时的放热、吸热情况。
燃烧热能源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 D解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这说明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使燃烧更充分,答案为D。
2.[2016·兰州一中质检]据新浪网报道,欧洲一集团公司拟在太空建立巨大的激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
有下列几种说法:①水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②若用生成的氢气与空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储存起来,可改善生存条件;③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④氢气是一级能源。
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 C解析①水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①错误;④氢气不属于一级能源,④错误。
3.[2015·东北期中]已知石墨、金刚石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1 kJ/mol和395.41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答案 A解析由题意可知:C(石墨,s)+O2(g)===CO2(g)ΔH=-393.51 kJ/mol;C(金刚石,s)+O2(g)===CO2(g)ΔH=-395.41 kJ/mol;即有C(石墨,s)===C(金刚石,s)ΔH=+1.9 kJ·mol -1。
故选项A正确。
4.[2015·太原五中期中]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的绝对值均正确)( ) A.C2H5OH(l)+3O2(g)===2CO2(g)+3H2O(g)ΔH=-1367.0 kJ·mol-1(燃烧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3 kJ·mol-1(中和热)C .2NO 2===O 2+2NO ΔH =+116.2 k J·mol -1(反应热) D .S(s)+O 2(g)===SO 2(g) ΔH =-296.8 kJ·mol -1(反应热)答案 D解析 燃烧热必须是可燃物生成稳定的化合物对应的热效应,而气态水不是稳定的化合物,故A 错误;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ΔH <0,故B 错误;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标明物质的状态,C 错误。
03课后测评提实能基础 中档 稍难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比较 1、2、3、5、94 综合提升67、8、10、111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来表示B .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同一时间内同一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C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化学反应在某时刻的瞬时速率D .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浓度渐渐变小,所以用反应物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负值答案 B解析 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A 错;化学反应速率为平均速率,C 错;化学反应速率均为正值,不消灭负值,由于Δc (变化量)不能为负,D 错。
2.在肯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2B(g)+C(g),将2 mol A 通入2 L 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甲中,若维持容器内温度不变,5 min 末测得A 的物质的量为0.8 mol 。
用B 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 ( )A .0.24 mol/(L·min)B .0.08 mol/(L·min)C .0.06 mol/(L·min)D .0.12 mol/(L·min) 答案 D解析 v (A)=Δc Δt =(2 mol -0.8 mol )/2 L5 min=0.12 mol/(L·min),v (B)=v (A)=0.12 mol/(L·min)。
3.在反应N 2+3H 22NH 3中,经一段时间后,NH 3的浓度增加了0.6 mol·L -1,此段时间内用H 2表示的平均速率为0.45 mol·L -1·s -1。
则反应所经过的这段时间是( )A .0.44 sB .1 sC .1.33 sD .2 s 答案 D解析 用NH 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v (NH 3)=23v (H 2)=23×0.45 mol·L -1·s -1=0.3mol·L -1·s -1,设该段时间为t ,则0.3 mol·L -1·s -1×t =0.6 mol·L -1,t =2 s 。
人教版选修4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一、选择题1.CO(g)与H 2O(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 .CO(g)和H 2O(g)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CO 2(g)和H 2(g)具有的总能量C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 2O(g)===CO 2(g)+H 2(g) ΔH =+41 kJ/molD .1 mol CO 2(g)和1 mol H 2(g)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 2O(g)要放出41 kJ 的热量 2.下列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H 4(g)+32O 2(g)===2H 2O(l)+CO(g) ΔH 1 B .S(s)+32O 2(g)===SO 3(g) ΔH 2 C .C 6H 12O 6(s)+6O 2(g)===6CO 2(g)+6H 2O(l) ΔH 3 D .2CO(g)+O 2(g)===2CO 2(g) ΔH 4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B .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C .如图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D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4.已知反应X +Y===M +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 的能量一定高于NC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D .因为是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以发生5.半导体工业用石英砂作原料通过三个重要反应生产单质硅: SiO 2(s)+2C(s)===Si(s)+2CO(g) ΔH 1=+682.44 kJ·mol -1(石英砂) (粗硅)Si(s)+2Cl 2(g)===SiCl 4(l) ΔH 2=-657.01 kJ·mol -1(粗硅)SiCl 4(l)+2Mg(s)===2MgCl 2(s)+Si(s) ΔH 3=-625.63 kJ·mol -1(纯硅) 生产1.00 kg 纯硅放出的热量为( ) A .21.44 kJ B .600.20 kJ C .21 435.71 kJ D .1 965.10 kJ6.下列关于ΔH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过程中,消耗的反应物越多,ΔH 越大 B .ΔH >0时反应放热,ΔH <0时反应吸热 C .ΔH 越大,说明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D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ΔH 为“-”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恒压条件下的焓变在数值上等于变化过程中的热效应B .焓变的符号是ΔHC .焓变的单位通常是kJ·mol -1D .硝酸铵溶于水是吸热反应8.已知25 ℃、101 kPa 时,乙烯和乙炔(C 2H 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 2H 4(g)+3O 2(g)===2CO 2(g)+2H 2O(l) ΔH =-1 411 kJ·mol -1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ΔH =-2 600 kJ·mol -1又知燃烧时火焰的温度乙炔高于乙烯。
03课后测评提实能1.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的条件下ΔH应该不相同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能发生D.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答案 D解析ΔH大小与反应条件无关,A错;化学反应中的能量有的是以光能的形式表现出来,B错;有的燃烧反应(放热反应)需要加热至着火点才能发生,C错。
2.[2015·西安月考]将下列物质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发现U形管内滴有红墨水的水面呈现如图所示状态。
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不考虑加入物质引起的溶液体积的变化)( ) A.固体NaOHB.浓H2SO4C.Ba(OH)2·8H2O与NH4Cl糊状物D.CaO固体答案 C解析U形管中右侧红墨水的液面比左侧红墨水的液面高,说明向锥形瓶中加入某种物质后,放出热量,使得气体膨胀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增大。
根据所给出的物质,符合条件的是A、B、D项。
选项C中物质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本题答案为C。
3.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
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答案 B解析B选项正确,水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后能量变大,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热效应。
4.[2015·南昌二中期末]下列关于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的ΔH=+100 kJ·mol-1,则该反应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 kJ·mol-1B.图中a、b曲线可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ΔH>0未使用和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C.由图中a、b曲线可知,该反应在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的ΔH 不同D.如由上图所示的能量变化判断该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答案 A解析a表示使用了催化剂,B错误;ΔH与反应条件无关,C错误;由图可知反应物CH2CH2(g)和H2(g)总能量低于生成物CH3-CH3(g)总能量,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D错误。
03课后测评提实能是( )A.与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关B.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有关C.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键有关D.与是否使用催化剂有关答案 D解析焓变取决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相对能量的大小,它等于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与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总能量的差,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与是否使用催化剂无关。
2.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ⅰ)I2(g)+H2(g) 2HI(g) ΔH=-9.48 kJ·mol-1(ⅱ)I2(s)+H2(g) 2HI(g) ΔH=+26.48 kJ·mo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54 g I2(g)中通入2 g H2(g),反应放热9.48 kJB.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C.反应(ⅰ)的产物比反应(ⅱ)的产物稳定D.反应(ⅱ)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ⅰ)的反应物总能量低答案 D解析因H2(g)+I2(g) 2HI(g)为可逆反应,故254 g I2与2 g H2不可能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I,放出的热量小于9.48 kJ,A项错误;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差为9.48 kJ-(-26.48 kJ)=35.96 kJ,B项错误;产物相同均为HI,稳定性一致,C项错误;因反应物中氢气相同,而固态碘比气态碘所含的能量低,故D项正确。
3.以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2H2(g)+52O2(g)===2CO2(g)+H2O(l)ΔH=-1300 kJ·mol-1A.有N 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 kJ的能量B.有N 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 kJ的能量C.有2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 kJ的能量D.有8N A个碳氧共用电子生成时,放出1300 kJ的能量答案 D解析A项,有N A个电子转移时,只有0.1 mol乙炔反应,反应放出130 kJ的能量,锗误;B项,有N 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反应放出1300 kJ的能量,错误;根据方程式放出1300 kJ的能量即生成2 mol CO2,含8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C错误,即D项正确。
03课后测评提实能1.氯化铵晶体溶于重水(D2O)中,溶液呈现酸性,下列叙述的原因中正确的是()A.NH+4水解生成NH3·H2O和HD2O+B.NH+4水解生成NH3·DHO和HD2O+C.NH+4水解生成NH3·D2O和HD2O+D.NH+4水解生成NH3·DHO和D3O+答案 D解析NH+4在重水中发生水解生成NH3·DHO,同时D2O结合D +形成DO+。
32.[2016·唐山检测]常温时,纯水中由水电离的c(H+)=a mol·L -1,pH=1的盐酸中由水电离的c(H+)=b mol·L-1,0.1 mol·L-1的盐酸与0.1 mol·L-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由水电离的c(H+)=c mol·L-1,则a、b、c的关系正确的是()A.a>b=c B.c>a>bC.c>b>a D.b>c>a答案 B解析盐酸中HCl电离出的H+抑制H2O的电离,所以b<a;而盐酸和氨水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H4Cl,NH+4发生水解促进了H2O的电离,所以c>a,因此c>a>b,故选B。
3.[2015·绍兴期中]为了配制NH+4浓度与Cl-浓度比为1∶1 的溶液,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①适量的HCl②适量的NaCl③适量的氨水④适量的NaOHA.①②B.③C.③④D.④答案 B解析在NH4Cl溶液中NH+4+H2O NH3·H2O+H+,故c(NH+4)<c(Cl-),加入适量的氨水增大了c(NH+4),可使二者相同。
4.下列各组溶液混合后,溶液显碱性的是()A.10 mL 0.1 mol·L-1 NH3·H2O与10 mL 0.1 mol·L-1 HClB.10 mL 0.1 mol·L-1 K2S与10 mL 0.1 mol·L-1 K2SO4C.10 mL 0.1 mol·L-1 KOH与10 mL 0.1 mol·L-1 KHCO3,再加入10 mL 0.1 mol·L-1 BaCl2D.10 mL 0.1 mol·L-1 NaOH与5 mL 0.1 mol·L-1 H2SO4答案 B解析A项正好完全反应,生成的NH4Cl水解显酸性;B项K2S 水解显碱性;C项反应生成BaCO3沉淀、KCl和H2O,显中性;D 项恰好中和显中性。
课堂10分钟达标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C.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无关D.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ΔH>0【解析】选D。
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A项错误;ΔH>0表示吸热反应,ΔH<0表示放热反应,B项错误;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C项错误;生成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即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D项正确。
2.(2016·洛阳高二检测)已知在相同状况下,要使同一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该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熔融的Al2O3可以制得金属铝和氧气,该反应是一个放出能量的反应B.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时放出能量C.相同状况下,反应2SO2+O22SO3是一个放热反应,则反应2SO32SO2+O2是一个吸热反应D.氯化氢分解成氢气和氯气时放出能量【解析】选C。
由题意可以推测,如果一个反应过程放出能量,那么使该反应向反方向进行则需要吸收能量,C正确;另外氢气和氧气反应、氢气和氯气反应、铝和氧气反应都是放出能量的反应,与它们相反的反应:水、氯化氢和Al2O3的分解都应该是吸收能量的反应,故A、B、D 错误。
3.(2016·衡水高二检测)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 ΔH1②Sn(s,灰)+2HCl(aq)SnCl2(aq)+H2(g) ΔH2③Sn(s,灰)Sn(s,白) ΔH3=+2.1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1=ΔH2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解析】选D。
03课后测评提实能①2H2O(g)===O2(g)+2H2(g) ΔH1②Cl2(g)+H2(g)===2HCl(g) ΔH2③2Cl2(g)+2H2O(g)===4HCl(g)+O2(g) ΔH3则ΔH3与ΔH1和Δ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3=ΔH1+2ΔH2 B.ΔH3=ΔH1+ΔH2C.ΔH3=ΔH1-2ΔH2D.ΔH3=ΔH1-ΔH2答案A解析因为反应式①②和③之间存在关系:①+2×②=③,故ΔH1+2ΔH2=ΔH3。
2.[2016·贵州六校模拟]现在科学家正在寻求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利用太阳能将H2O分解成H2,再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能源。
右面是有关的能量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ΔH1=ΔH2+ΔH3B.如果H—H的键能为a kJ·mol-1,O===O键能为b kJ·mol-1,则断开1 mol H—O键所需要的太阳能为(ΔH1+a+b) kJC.H2燃烧热为ΔH3kJ·mol-1D .水蒸气所具有的能量比液态水多ΔH 2 kJ 答案 C解析 利用盖斯定律得ΔH 1=-(ΔH 2+ΔH 3),A 错误;由图可知H 2O(g)===H 2(g)+12O 2(g) ΔH =ΔH 1,则成键H —H ,O==O ,共放热⎝⎛⎭⎪⎫a +b 2kJ ,断O —H 要吸收ΔH 1+a +b22kJ ,B 错误;1 mol H 2O(g)所具有的能量比1 mol H 2O(l)多ΔH 2 kJ ,D 错误。
3.[2015·西工大附中期中]已知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1,则热化学方程式a C 8H 18(l)+b O 2(g)===c CO 2(g)+d H 2O(l) ΔH =-2759 kJ·mol -1中b 的值等于( )A .25B .C .D . 答案 C解析 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可知1 mol 辛烷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l)放出的热量为5518 kJ 。
题给方程式中,ΔH =-2759 kJ·mol -1,则对应的辛烷为 mol ,即a =,故配平方程式可知b =。
4.[2016·北京四中月考]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H 2O(g)===H 2(g)+1/2O 2(g)ΔH =+ kJ/mol ①H 2(g)+1/2O 2(g)===H 2O(l)ΔH =- kJ/mol ②当1 g 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 A .吸热88 kJ B .吸热 kJ C .放热44 kJ D .吸热44 kJ 答案 B解析 由-(①+②)得H 2O(l)===H 2O(g) ΔH =+44 kJ/mol ,所以当1 g 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要吸收 kJ 的热量。
故选B 。
5.[2015·昆明期中]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C 2H 2(g)+52O 2(g)===2CO 2(g)+H 2O(l)ΔH 1=- kJ·mol -1②C(s)+O 2(g)===CO 2(g)ΔH 2=- kJ·mol -1③H 2(g)+12O 2(g)===H 2O(l)ΔH 3=- kJ·mol -1则反应④2C(s)+H 2(g)===C 2H 2(g)的ΔH 为( ) A .+ kJ·mol -1 B .- kJ·mol -1 C .+ kJ·mol -1 D .+ kJ·mol -1 答案 A解析 热化学方程式①②③和④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2×②+③-①=④。
所以ΔH =2ΔH 2+ΔH 3-ΔH 1=2×(- kJ·mol -1)+(- kJ·mol-1)-(-1301 kJ·mol -1)= kJ·mol -1。
6.已知:1 mol 晶体硅中含有2 mol Si —Si 键。
工业上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高纯硅:SiCl 4(g)+2H 2(g)=====高温Si(s)+4HCl(g),根据下表列举的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判断该反应的反应热(ΔH )为( )C .+236 kJ·mol -1D .-236 kJ·mol -1 答案 C解析 反应热=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则工业上制取高纯硅的反应热ΔH =4×360 kJ·mol -1+2×436 kJ·mol -1-(2×176 kJ·mol -1+4×431 kJ·mol -1)=+236 kJ·mol -1。
7.[2016·莆田一中模考]已知2H 2(g)+O 2(g)===2H 2O(l) ΔH =- kJ/mol ,H 2O(l)===H 2O(g) ΔH =+44 kJ/mol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液态水的能量高于气态水B .2H 2(g)+O 2(g)===2H 2O(g) ΔH =- kJ/molC.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大于 kJD.形成1 mol H2O中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小于断裂1 mol H2和 mol O2中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答案B解析A项,根据H2O(l)===H2O(g) ΔH=+44 kJ/mol可知,气态水的能量高,故A错;B项,根据盖斯定律可知选项B正确;C项,由于气态水的能量高于液态水的能量,所以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热多,故C错;D项,反应热是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新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由2H2(g)+O2(g)===2H2O(l) ΔH=-kJ/mol,知H2与O2反应放热,故D错。
8.已知:①C2H5OH(g)+3O2(g)===2CO2(g)+3H2O(g)ΔH1=-Q1kJ·mol-1②C2H5OH(g)===C2H5OH(l)ΔH2=-Q2kJ·mol-1③H2O(g)===H2O(l) ΔH3=-Q3kJ·mol-1若使23 g液体酒精完全燃烧,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kJ)为( )A.Q1+Q2+Q3B.-+C.(Q1+Q2+Q3) D.-+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盖斯定律,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
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③×3,得C2H5OH(l)+3O2(g)===2CO2(g)+3H2O(l)ΔH=-(Q1-Q2+3Q3) kJ·mol-1,所以23 g液体酒精完全燃烧,恢复到室温,放出的热量为-+ kJ。
故选B。
9.根据以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2(g)===2SO2(g)+2H2O(l)ΔH=-Q1kJ·mol-12H2S(g)+O2(g)===2S(s)+2H2O(l)ΔH=-Q2kJ·mol-12H2S(g)+O2(g)===2S(s)+2H2O(g)ΔH=-Q3kJ·mol-1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Q1>Q2>Q3B.Q1>Q3>Q2C.Q3>Q2>Q1D.Q2>Q1>Q3答案A解析假设已知三个方程式分别为①、②、③,则①、②相比可知①为H2S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故放出热量比②多,即Q1>Q2;②、③相比H2O的状态不同,因为等量的水,H2O(l)比H2O(g)能量低,故放出热量Q2>Q3,则有Q1>Q2>Q3。
10.[2015·吉林长春期中](1)如图是1 mol 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图a和图b,根据盖斯定律,写出ΔH1、ΔH2、ΔH3、ΔH4、ΔH5和ΔH6的关系。
图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O2(g)+CO(g)===NO(g)+CO2(g)ΔH=-234 kJ·mol-1(2)ΔH1+ΔH2+ΔH3+ΔH4+ΔH5+ΔH6=0ΔH6=ΔH1+ΔH2+ΔH3+ΔH4+ΔH5解析(1)由图直接求ΔH=E1-E2=134 kJ·mol-1-368 kJ·mol -1=-234 kJ·mol-1。
(2)应用盖斯定律,抓住起点和终点即可列式。
图a起点可看作是A,终点也是A,总结果是A→A1,即ΔH=ΔH1+ΔH2+ΔH3+ΔH4+ΔH5+ΔH6=0;图b起点是A,终点是F,即ΔH6=ΔH1+ΔH2+ΔH3+ΔH4+ΔH5。
11.通常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如下:24气(气态)中燃烧,生成N2(气态)和H2O(液态),1 mol肼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2)为了提高肼(N2H4)燃烧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常用二氧化氮作氧化剂代替氧气,这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
已知:①N2(g)+2O2(g)===2NO2(g)ΔH1=+·mol-1②N2H4(g)+O2(g)===N2(g)+2H2O(g)ΔH2=-534 kJ·mol-1试写出肼和NO2完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答案(1)577 kJ(2)N2H4(g)+NO2(g)===3/2N2(g)+2H2O(g)ΔH3=-kJ·mol-1解析(1)据题意,肼燃烧时发生反应为N2H4(g)+O2(g)===N2(g)+2H2O(l),故ΔH=[(386×4+167)+498]-(946+2×2×460)=-577 kJ·mol-1,即1 mol 肼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577 kJ。
(2)根据题意,要求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的值:③N2H4(g)+NO2(g)===3/2N2(g)+2H2O(g)ΔH3。
根据盖斯定律,一个反应仅与其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其过程无关,则存在:②-①÷2=③,即:ΔH3=ΔH2-ΔH1÷2=-kJ·mol-1。
12.(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①1 mol酸与1 mol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②在101 kPa时,1 mol硫燃烧放出的热量就是硫的燃烧热③一个反应一步完成和分几步完成,两者相比,经过的步数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④生物质能属于新能源⑤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2)已知下列热化学反应方程式: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ΔH=-kJ·mol-1②C(s)+O2(g)===CO2(g) ΔH=-kJ·mol-1③H2(g)+12O2(g)===H2O(l)ΔH=-kJ·mol-1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2C(s)+2H2(g)+O2(g)===CH3COOH(l)ΔH=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