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 格式:ppt
- 大小:663.50 KB
- 文档页数:28
东亚金融危机讲稿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
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
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
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一、东亚金融危机的形成•1、实体经济•2、金融体制 •3、汇率政策•4、国际游资•5、问题表现1、实体经济•(1)东亚模式中出口替代战略的单向依赖 •(2)东亚雁形模式造成的垂直分工与竞争 •(3)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 •(4)产品阶梯性进步的中断•(5)过度举债扩张生产(韩国最为典型)2、金融体制•(1)金融体系不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 • 一是资本结构不合理 • 二是信贷投向结构不合理 • 三是外资结构不合理•3、汇率政策•1、长期人为高估本币•2、盯住美元与美元在90年代的波动 •3、调整缓慢,贻误时机4、国际游资•1、国际资本流动规模膨胀 •2、国际资本流动速度加快 •3、金融市场波动更加剧烈5、问题表现•1、银行出现大量呆账、坏账,金融体系周转出现困境 •2、国际短期投机资本大量进入 •3、出口受阻,外汇储备不足 •4、外债迅速增加•5、非生产领域资产泡沫严重二、东亚金融危机的过程•危机第一阶段:•1、1997年7月2日.泰国被迫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当日泰铢汇率当天贬值20%。
•2、7月11日,菲律宾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当日比索贬值11.5%。
•3、7月11日,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
•4、7月2日至14日,印尼盾贬值14%。
•5、新加坡元也跌至30个月以来的新低。
•6、香港虽然捍卫了联系汇率制度,但利率飙升,香港股市为此受到较大冲击。
•危机第二阶段:•1、10月17日,台市贬值0.98元,达到1美元兑换29.5元台币,创下近十年来的新低,相应地当天台湾股市下跌165.55点,10月20日。
台币贬至30.45元兑1美元。
台湾股市再跌301.67点。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爆发后,金融危机就象瘟疫一样在东南亚传播开去,甚至影响到世界金融市场。
这次危机爆发得如此突然,蔓延如此迅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甚至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此都是事后孔明。
其中危机袭击马来西亚以前, 马来西亚曾经嘲笑别人的忠告,认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快、通货膨胀很低、几乎没有外债,不可能发生货币危机。
但是还是发生了货币危机。
韩国没有泰国严重的泡沫经济现象。
而且,韩元没有与任何货币挂钩,不少专家认为韩国不会发生泰国式货币危机,结果还是在劫难逃。
那么东南亚金融危机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一、危机爆发的原因亚洲金融危机作为一个重大的经济现象,其背景和起因可以看作是一个多种因素的集合,它包括自身状况与外部环境、经济运行方式与经济结构、经济体制与制度等。
金融资本从70年初石油危机后逐渐活跃起来。
在其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不断制造全球性金融动荡,并是危机快速扩大的主要媒介。
80年代初的拉美债务危机。
90年代初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年墨西哥汇率危机。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最近的南美金融危机.每次都令人震惊地表现了国际金融资本的巨大破坏力。
尽管各国经济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对策,不少国家也努力加强资本管制.但是总体而言这些努力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国际游资数额远超实质经济规模,而它们必然要通过运转满足投资和回报的需要,有人认为它们可以给正常的投资、生产和贸易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这个作用当然是有的,但是可惜这些资金并不完全固定在实质经济活动中,而是投入到回报率更高的有价证券和衍生工具上。
而且,当投资、生产、贸易的比较回报率发生变化时,它们经常借助有价证券和衍生工具的买卖随时撤离、投入。
引起实质经济资金供求的频繁波动,引起汇率和利率的连锁反应。
而庞大的国际游资可以左右一个国家。
乃至整个地区经济的起落,一国政府、中央银行甚至本国资金无法抵挡它们带来的震荡效应。
这些巨大的资本被少数金融机构所掌握。
目录第一节:金融危机前夕1.经济结构失衡,经济泡沫化,金融机构出现大量呆账、坏账,是造成这场金融危机的最重要原因。
-----------------------------------------------------------------------------------------------------------------------------P22.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的解决过分依赖于资本项目,而且举借外债饥不择食,是这场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
--------------------------------------------------------------------------------------------------------------------P23.资本项目开放过早,外汇输入失控,是促使东南亚各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催化剂。
----------------------P34.长期实行与美元紧密挂钩的僵硬的固定汇率制度,汇率政策不当,是导致这场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
----------------------------------------------------------------------------------------------------------------------------P45.金融体制不健全,特别是金融监管不力,是导致这场金融危机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P4第二节:危机来临1.索罗斯-------------------------------------------------------------------------------------------------------------------P52.攻击----------------------------------------------------------------------------------------------------------------------P5小试水深------------------------------------------------------------------------------------------------------------P5 第一波攻击:泰国------------------------------------------------------------------------------------------------P6 第二波攻击:“四小虎”---------------------------------------------------------------------------------------P6 第三波攻击:香港------------------------------------------------------------------------------------------------P7 回合过招第一回合--------------------------------------------------------------------------------------P7第二回合--------------------------------------------------------------------------------------P7第三回合--------------------------------------------------------------------------------------P8第三节:以史为鉴1.防范金融风险的最佳途径是优化本国的经济结构,强化本国经济的基本要素。
1997亚洲金融危机:一场改变亚洲经济格局的风暴1997亚洲金融危机:背后的故事与深远影响在这场金融风暴的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经济问题。
亚洲国家的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过早,金融体系不够成熟,加上巨额短期外债的负担,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当投资者对这些国家的经济信心动摇时,资本迅速撤离,如同潮水退去,暴露出沙滩上的种种问题。
危机的蔓延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货币竞相贬值,如同多米诺骨牌般倒下,亚洲各国央行试图通过提高利率和动用外汇储备来稳定货币,但这些努力在巨大的市场力量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外债,纷纷陷入困境,不少家庭因此失去了生计。
这场危机不仅打击了亚洲的经济增长,更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曾经繁荣的街头变得冷清,失业的工人四处寻找工作,而那些依赖出口的企业也不得不寻找新的生存之道。
社会氛围从乐观转向谨慎,人们开始反思过去的发展模式,探讨如何构建更加稳健的经济体系。
国际社会的援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的影响,但也让亚洲国家意识到,过度依赖外部资金是危险的。
危机过后,许多国家开始重视金融监管,加强内部控制,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是一场灾难,但也在无形中催生了一场深刻的自我革新。
1997亚洲金融危机:复苏之路与未来的启示在经历了危机的剧痛之后,亚洲各国开始了漫长的复苏之路。
这一过程并不容易,它要求政府、企业乃至每个公民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政策的调整、结构的优化、信心的重建,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
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在危机后实施了紧缩政策,严格控制开支,同时加大了对金融体系的改革力度。
这些措施虽然短期内带来了阵痛,但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基础。
金融机构的重组、不良贷款的处理、透明度的提升,这些都是亚洲国家在危机中学到的宝贵教训。
随着时间的推移,亚洲经济逐渐回暖。
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的经济在2000年初期开始恢复增长,显示出惊人的韧性。
97年亚洲金融危机是如何爆发的?
1997年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受这场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的货币、股票和相关资产的暴跌。
一方面,这场危机严重打击了亚洲经济的飞速发展,亚洲各国先后进入大萧条,另一方面,金融危机造成了社会动荡和政局不稳,一些国家陷入了长期混乱。
这场危机更是冲击到俄罗斯和拉丁美洲的经济。
1997年,泰国经济出现疲软现象,“金融巨鳄”索罗斯随即高调进入泰国金融市场,他多次卖空泰铢。
时隔不久,泰铢崩溃。
泰国政府随即宣布泰铢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顿时出现狂跌,泰国金融市场一片混乱,亚洲金融危机由此爆发,并迅速波及到亚洲各国。
日本、马来西亚、韩国和新加坡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亚洲各国的经济均在高速增长,这也吸引了全球资本流入,而资本的流入进一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外资的依赖度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经济泡沫越吹越大的风险在所难免。
由于当时亚洲各国均采用的是固定汇率制。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些经济体的货币被严重高估。
再加上各国的外汇储备不充足,金融危机暴发后,亚洲的股市和汇市一路狂跌,许多国家的经济也因此一蹶不振。
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风暴对日本和韩国的传统工业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日本和韩国两国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为了摆脱困境,两国政府下大力气对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提出以文化产业“刺激内需、拉动出口”重振经济的口号,并在短期内走出困境。
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各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
1、危机首先在东南亚爆发并波及港台短期资金大量进出:泰国于97年首季有19亿美元的净资金流入,第2季变成62亿美元的净资金外流;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印尼与菲律宾于96年共获得478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97年却变成300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出。
自1997年初起,东南亚地区特别是泰国的泰铢受国际投机者的攻击,泰铢不断走软,最终不得不放弃固定汇率制,造成泰铢狂跌。
接着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3国的货币也狂跌。
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影响到它们的股市,大多数东盟国家的股票市值至10月底都下跌了20%以上。
1997年第三季度台湾和香港的金融市场也被攻击。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迅速采取了有力的调控措施,成功地捍卫了港元联系汇率制。
但香港股市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16800多点跌至9000点左右。
2、危机蔓延至东北亚从10月底起韩元持续下跌,股市跌幅也超过40%。
在金融危机中,韩国的大企业纷纷遭殃,又连累了一大批为其生产配套设备的中小企业。
企业的大量倒闭使韩国银行呆帐和坏帐剧增,信誉大幅度下降,几乎已不可能到国际市场上融资了,到期应偿还的外债却越来越多。
东南亚和韩国的金融风暴很快刮到了日本,使原本就不景气的日本经济愈益恶化。
3、危机深化并波及俄罗斯、巴西1998年上半年,金融危机给东亚经济造成的巨大杀伤力不断显现,大多数东亚国家的经济跌入谷底。
尽管各国的货币都已大幅度贬值,但出口仍呈下降趋势。
内外投资也呈持续减少的态势:在国内,由于金融危机造成高利率和货币贬值,私人投资者极其谨慎;海外投资由于担心金融危机造成东亚地区投资环境的恶化,进入的数量锐减,而大量本地资金却因对本地区经济前景捉摸不定而逃逸。
危机造成的另一个苦果是通货膨胀:1998年6月,菲律宾的通货膨胀率达 10.7%,泰国6月份通胀率亦为10.7%,1998年5月一个月,印尼的通胀率就达5.24% 。
亚洲金融危机的时间轴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这场危机波及亚洲多个国家,并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亚洲金融危机的时间轴:1997年7月2日:泰国央行突然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度,泰铢贬值20%。
此举引发了泰国国内的严重经济危机。
1997年7月10日:泰国政府为防止金融系统崩溃,将泰国商业银行运营权归还央行,并对泰国国内金融机构实施了严格的资本管制。
1997年7月24日:泰国金融危机蔓延至菲律宾,菲律宾央行宣布采取措施抵御危机影响。
1997年8月14日:印度尼西亚政府宣布进行紧急措施,包括提高利率和取消固定汇率制度,以防止危机蔓延。
1997年8月15日:马来西亚遭受巨额资金外流和货币贬值压力,政府迅速采取行动限制资本外逃,并提高利率。
1997年8月20日:韩国政府公布了一系列金融措施,以稳定金融市场和阻止币值下滑。
1997年11月:亚洲金融危机扩散至日本,日本股市暴跌,经济形势严峻。
1998年1月: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爆发了国内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
1998年8月:亚洲金融危机扩散至巴西,巴西的货币贬值加剧了该国的经济困境。
1999年:亚洲各国开始逐渐从金融危机中复苏,但经济受到了长期的影响。
一些国家对金融体系进行了改革,以防止未来类似危机的发生。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是,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和全球经济的高度融合使得一国的金融危机很容易蔓延到其他国家。
合理的监管措施和稳定的货币政策是防范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同时,亚洲金融危机也促使各国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以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