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物质的量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
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二课时(最新7篇)《物质的量》化学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内容。
本节内容在学生学习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后,建立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间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其中“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学生必做实验。
二、学情分析对于定量认识物质及化学变化,学生初中学习过基于质量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并且掌握情况较好。
所以当学生接触“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概念,是比较难主动使用的。
所以教学过程,应该突出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使用过程,在使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的建立,确实为化学研究链接微观和宏观,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物质的量、摩尔概念的内涵,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描述微观粒子的量,学生初步掌握微粒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2、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3、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结合实验或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数据,并应用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组成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
四、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2、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涵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六、教学过程(一)环节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任务1]教师引导:讨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学生活动:(1)通过对化学方程式定量意义的讨论,发现化学方程式既能定量地讨论质量关系,也能够定量地讨论个数关系,而且个数关系要更加简洁。
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标要求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物理量的含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在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安排了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利用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通过一个例题把在第二章里学习的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知识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分散了第二章集中学习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质量的计算。
本节在初中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关系,并学习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中和滴定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对于学生了解化学反应规律、形成正确的有关化学反应的观点也有重要意义。
三、素养目标1.【教学目标】: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化学变化,运用物质的量及相关物理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感受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2.【评价目标】:通过从简单到复杂,善于把问题分类,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来解决生产生活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解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2.难点∶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解、练习六、教学设计思路物质的量那部分知识与本节课的内容十分紧密,可以通过对粒子数目、质量、气体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之间关系公式复习进行导入。
以氢气与氧气的反应为例,从物质的量的角度认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从宏观的物质质量以及微观粒子数目切入,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在此基础下,通过例题“250mL2mol/L硫酸与足量的铁屑完全反应”,使学生掌握运用物质的量对化学方程式进行初步计算。
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第二课时优秀7篇物质的量篇一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二课时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引入: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学习了概念之后,今天我们学习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例如:配制500mL0.1mol/LNa2CO3溶液。
提问:配制的第一步要做什么?板书:1.计算学生计算,教师加以订正。
提问:知道了质量如果取固体?如果是液体呢?板书:2.称量提问:天平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演示:用托盘天平称量无水碳酸钠。
设问:如果需要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如果称量其固体?讲述:配制用的主要仪器――容量瓶。
让学生观察容量瓶,注意有体积、温度和刻度线。
介绍其规格,如何检验是否漏水及其使用方法。
(此处也可以播放动画“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的相关部分。
板书:3.溶解提问:溶解能够在容量瓶中进行吗?演示:在烧杯中溶解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溶解时不能加入太多的水;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烧杯壁;不能把玻璃棒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待溶液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因此第四步是转移。
板书:4.转移讲述:由于容量瓶瓶颈很细,为了避免溶液洒落,应用玻璃棒引流。
演示:把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提问:烧杯和玻璃棒上残留的液体应如何处理?板书:5.洗涤演示:洗涤2~3次,每次的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
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
提示:如果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不必洗涤。
因为这是量筒的“自然残留液”,若洗涤后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物质的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e quantity of materia l物质的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
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设计方案二课题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二课时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3.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摩尔质量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教学难点: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什么是摩尔?它们的使用范围是什么?[回答]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粒子多少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
物质的量和摩尔都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于宏观物体。
在使用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引言]既然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那么如何通过物质的量求出物质的质量呢?也就是说1mol物质的质量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先填写下面的表格,看是否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得出有用的结论。
第二课时物质的量
1.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 1molH2
B.1mol苹果
C.1mol NH4+
D.1molH2SO4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OH的摩尔质量是0.040k g·mol-1
B.1molH2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C.1molH2O的质量为18g·mol-1
D.氧气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3.下列物质各1mol,质量最大的是
A.O2
B.H2O
C.H2
D.CO2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
B.0.012kgC-12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
C.阿伏伽德罗常数表示的粒子“集体”就是1mol
D.使用摩尔这一单位时必修指明粒子的名称.
5.现有CO、CO2、O3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mol氧原子,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1
B.1:2:3
C.3:2:1
D.6:3:2
6.已知在3.2g某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目约为3.01×1022,此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A.32g
B.32g·mol-1
C.64mol
D.64g·mol-1
7.用N 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 A个N2分子与N A个CO分子的质量比为1:1
B.水的摩尔质量等于N A个水分子的质量之和
C.1molO2的质量等于N A个氧原子的质量
D.分别由N A个水分子组成的冰、水、水蒸气的质量各不相同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mol的O2和CO2含有的原子数相等
B.SO42-的摩尔质量是96g·mol-1
C.阿伏伽德罗常数恰好为6.02×1023 mol-1
D.1molCO2的质量为44g·mol-1
9.
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