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山地降水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初步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698.00 KB
- 文档页数:6
山地雨水量计算分析作者:税莲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下旬》2019年第07期【摘要】重庆俗称“山城”,属于典型的多山地区,住宅区时常建造在坡度较大的山地区域,山地雨水排放由于下垫面特性变化、地形坡度起伏明显,径流变化更为显著。
采用室外雨水设计计算时,如何优化雨水设计参数,使之更切合山地雨水排放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山地雨水防洪排涝能力、预防由持续性降雨产生的地质灾害。
【关键词】山地雨水;暴雨强度;雨水径流山地特殊的地形条件,容易呈现降雨集中、雨型急促、降雨历时短、雨水径流量大,极易短时形成暴雨。
按照国家暴雨标准定义,站点24小时降水量≥50mm称为暴雨,但对于我国西部新疆及四川的山地区域,一般日降雨量≥25mm的天气足以构成地质灾害,因此新疆将日降雨量≥24mm作为暴雨标准,而四川甘孜、阿坝地区将日降雨量≥25mm作为暴雨标准;暴雨标准因山区地形和气候条件作了较大调整,亦印证了山地雨水产流与平原地区的显著差异。
在常规的室外雨水设计中,通常采用暴雨强度公式和汇流面积求取计算区域的雨水量。
暴雨强度指单位面积上某一历时降水的体积,用于室外排水设计的短历时强降水。
暴雨强度公式即为用于计算某一城市或某一区域暴雨强度的表达式:q=1.67A(1+clgP)/(t+b)n其中,q-设计降雨强度(L/S.100㎡);P=设计重现期(a);t=降雨历时(min);A,b,c,n为当地降雨参数,各地根据地形气候条件不同制定。
明确暴雨强度公式后,根据径流系数和汇水面积计算雨水设计流量:Q=ψqFψ: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100㎡)计算山地雨水量时,根据山地雨水排放特点,结合地形环境,对暴雨公式中设计参数逐项分析如下:1、设计重现期排水设计重现期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程度、汇水区域性质、地形特点、气象特征等因素确定。
山区地形有坡度大、易短时形成暴雨、区域短时呈现积水特点、甚至因恶劣天气引发地质灾害,宜比普通建筑采用较大的重现期。
高原山地气候的气温和降水量1、高原山地气候的气候特征高大山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专,湿度大、多雾、降水属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
中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
气温的年较差小,日差较大。
山地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受海拔和纬度影响。
气候的垂直分布,生物的多样性,是一个很特别的气候类型,其他气候都是受纬度的高低影响,而高原山地气候则不然,它受地形的影响特别是海拔高度的影响。
高原山地气候日温差则不超过10℃。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2、高山高原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有区别吗?这两种气候是一回事,但是标准的叫法是高山高原气候。
高山高原气候是一种非地带性气候,在全球各地都可能出现。
按照气候学家柯本的观点,要海拔3000米以上才算高山高原气候,这种观点被中国采用。
分析高山高原气候时,要分不同的气候带还来分析。
地理学上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来分析。
3、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是什么?最简单的回答:高寒,垂直差异明显(由于对流层大气温度是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高原海拔高,气候干燥寒冷;高原边缘及山地随海拔的变化气候的垂直差异明显。
4、高原山地气候和寒带气候的特点在中纬度地区的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等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终年低温,(自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最重要的有两个:“地形高”、“气温冷”。
寒带气候,是高纬度地区各类寒冷气候的总称,包括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等.多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和南极洲地区。
无真正的夏季,云量多,日照少,年降水量200~300毫米或更少。
在阿里索夫气候分类中相当于副北(南)极带与北(南)极带的合称。
在斯查勒气候分类中,包括副极地大陆气候(冬季漫长,夏季短促,最热月气温也在10℃以上,又称针叶林气候或雪林气候)、极地长寒气候(最热月气温在0—10℃间)和极地冰原气候(各月气温低于0℃)。
重庆市万州区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月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近年来我国蔬菜产销的格局正发生深刻的变化。
继“南菜北运”后,“北菜南运”也正兴起,并迅速发展。
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成为了“北菜南运”的主要生产基地,大量蔬菜销售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大城市。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南菜北运”和“北菜南运”的兴起,最主要原因是A.物流运输和冷冻技术的发展B.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水平的提高C.全球气候变化、自然带的北移D.蔬菜种子的改良和育种技术提高2.“北菜南运”中黑龙江与甘肃相比,其优势的区位条件是A.种植面积大,劳动力价格低廉B.光热条件充足,单位面积产量高C.农药、化肥用量小,绿色生产D.气温日较差大,蔬菜营养价值高【答案】1.A2.C【解析】1.“南菜北运”和“北菜南运”的兴起,最主要原因是物流运输和冷冻技术的发展,A对。
蔬菜种植的农业现代化、机械化水平,不是远距离运输的主要原因,B错。
全球气候变化、自然带的北移,蔬菜种子的改良和育种技术提高,与远距离运输无关,C、D错。
故选A。
2.“北菜南运”中黑龙江与甘肃相比,其优势的区位条件是气温低,病虫害少,土壤肥沃,农药、化肥用量小,绿色生产,C对。
劳动力价格没有优势,A错。
甘肃的光热条件比黑龙江充足,B错。
甘肃的气温日较差大,蔬菜营养价值高,D错。
故选C。
2.某摄影师在我国西北沙漠地区旅游,如图是他从驼队正侧面拍摄的驼队景观图(驼队朝西北方向行进,驼影与驼队前进方向垂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则该日可能是()A.2月18日B.6月20日C.10月24日D.12月22日2.该照片拍摄时,当地的地方时可能是()A.5:00B.9:00C.15:00D.19:00【答案】1.B2.A【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试题难度较难。
1.据图可知,驼队朝西北方向行进,驼影与驼队前进方向垂直,且驼影位于驼队前进方向的左侧,驼影朝向西南方向,则太阳位于东北方向。
2019年高考文综(重庆卷)地理部分图 1 是47°N 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 1 答 1-3 题。
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距海距离B.地形条件C.局地水域D.植被分布【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根据图中的海拔高度分布图,甲处海拔较高,降水较多,乙地海拔低,降水少。
根据图中给的经纬度判断,甲地区位于小兴安岭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乙地所在地形区存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A.:虫害B.冻害C.滑坡D.洪水【答案】2.B【解析】根据图中的纬度47°N,纬度较高,气温低。
春季容易遭受寒潮影响,产生低温冻害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不利。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3.材料所示地区具有的共同特征A 含沙量高 B.流程较短 C 春、夏汛明显 D 以冰川补给为主【答案】3.C【解析】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判断,该地区不部分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森林覆盖率高,所以河流的含沙量低,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大,季风气候为主,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位置,河流流程长。
东北地区春季积雪融化,能够形成春汛,夏季大气降水形成夏汛,所以春。
夏汛明显。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图 2 为美国与巴西两国城市的土地、淡水、能源产出效益图。
读图 2 回答 4 一 5 题4.两国相比A.淡水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 C.能源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B.淡水产出效益相等 D.能源产出效益相静【答案】4.A【解析】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美国的土地产出效益、能源产出效益高于巴西;而淡水产出效益低于巴西。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5.与巴西相比.形成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特点的原因可能是A.国土面积大B.城市绿地而积大C.城市人口比重高D.科技发展水平高【答案】5.D【解析】根据图示: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高于巴西。
主要原因可能是美国的科技发展水平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高,单位城市土地面积经济产值高。
山地最大降水量高度
最大降水量高度到底是多高,与山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和区域有关。
我国黄山、天目山最大降水高度大致在1000m左右。
而新疆山地最大降水高度则出现在2000—4000m间。
西藏高原最大降水高度从高原外围向内部逐渐增高,在几个主要水汽来向的迎风坡最大降水高度均在2000m以下。
扩展资料:
降水量高度是指气流在迎风坡上被迫抬升,中途不断大量降雨,因此只要山脉足够高,总会有这样一个高度,在这个高度以上雨量随高度增加而反而减少。
因为这个高度上雨量为全剖面最大,因此一般称为最大降水高度。
重庆市万州区新高二下学期地理易错选择题选择题含答案有解析1.如今世界上有将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
在这一背景下,鱼菜共生的复合耕作方式悄然兴起。
德国某公司设计了可以推广到家庭居所的“箱式农场”,其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水箱,里面养着鱼,上层是温室,种植各种蔬菜。
养鱼箱里安装了过滤器,过滤的细菌将鱼粪里的氨基盐转化为硝酸盐,富含硝酸盐的水被抽起来灌溉温室里的蔬菜。
这些蔬菜并没有种植在土壤里,其根系生长在富含矿物营养物质的水流里。
在这种技术的支持下,家庭里种出了新鲜的蔬菜、养出了肥美的鲜鱼。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制约“箱式农场”推广到家庭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B.气候C.资金D.技术2.与传统农场相比,“箱式农场”的优点是A.邻近消费市场,降低交通成本B.高效利用光热资源,减少资金投入C.循环利用水与养分,产品绿色无公害D.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提高劳动生产率2.每当非洲大草原上草木开始枯黄的时候,为了食物,数百万的动物会长途跋涉三千千米,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
造成动物大迁徙最根本的原因是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水循环D.地壳运动3.下图示意亚洲东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示陆地高压正以大致30km/h的速度东移。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判断()A.预计陆地高压1天后离开大陆B.渤海、黄海风力大于日本海C.M点气压值可能是990hPa D.长江三角洲地区吹拂偏西风2.本州岛东岸大部地区即将出现的天气现象最可能是()A.风力减弱,天气晴朗B.气温下降,雨雪交加C.气压下降,有阵雨D.气温回升,阴雨连绵3.该月份,图示黄河河段()A.可能出现凌汛现象B.全段地下水补给河水C.处于灌溉引水高峰期D.流水作用季节性增强4.读“我国历史时期耕地变化和漕运干线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A.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暖温带和中温带B.塔里木盆地的耕地开发晚于准噶尔盆地C.耕地从黄河流域向南、北方向扩展D.耕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区2.我国耕地向长江流域扩展的时间及主要原因是A.西周初期,生产力发展B.西汉中期,生产力发展C.隋唐时期,人口大量增加D.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3.下列地理事物的走向与明清漕运干线相近的是A.京杭运河B.陇海铁路干线C.西气东输路线D.长白山脉5.木棉树也称攀枝花,木棉树花落后长出椭圆形的蒴果,果实成熟后果荚开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如六月飘雪一般,别有一番情趣。
考点地形对局部小气候降水的影响(地形雨)3、地形对局部小气候降水的影响(地形雨)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一般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空气越干燥地区地形雨出现的位置海拔越高;山体的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
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
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
【拓展提升】云南省不同区域降水量在一日内的时间分配差异明显,在雨季尤为显著。
下图示意云南省四个典型的不同区域一日内降水量时间分配(用标准化降水量衡量,数值越大代表降水量越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降水明显以夜雨为主的是()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2.乙区域的降水类型主要是()A.气旋雨B.锋面雨C.对流雨D.地形雨3.造成云南省不同区域一日内降水量时间分配差异明显的根本因素是()A.人类活动B.中纬西风C.纬度位置D.地形条件【答案】1.A 2.C 3.D【解析】1.云南位于北京西南部,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个多小时。
图中只有甲区域夜间多雨,乙区域多雨时间在午后,丙区域多雨时间在日出前后及午后,丁区域多雨时间在上午。
故选A。
2.云南位于北京西南部,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个多小时,则图中乙区域多雨时间在午后。
午后2点左右气温达全天最高,对流旺盛,多对流雨。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中纬西风和纬度位置主要影响大范围地区的降水,而云南省不同区域降水量在一日内的时间分配差异明显属于局地降水,BC错误;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属于局地降水,D正确;目前人类活动对局地降水影响很小,A错误。
故选D。
2021年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分别长时间维持在日本海和我国西北地区,河南处于副高脊的西部边缘,18日,在距我国约1000公里的太平洋洋面上,台风“烟花”形成并发展。
位于郑州西部的太行山区、伏牛山区特殊地形对偏东气流起到辐合抬升作用,受到高空冷气流影响,雷雨云团向郑州方向移动,形成“列车效应”,引起郑州局地极端强降水。
万州区山地降水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初步分析作者:袁久坤周英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6年第16期
【摘要】通过对万州山区各海拔高度自动监测站降水量的统计分析以及相关显著性检验,得到一年中主要降水月份和不同降水过程下万州山区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大致分布,大致的最大降水高度以及初步建立降水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的定量关系,为预报业务服务中降水模式的降水预报量订正以及面雨量和地方可降水资源统计业务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降水海拔高度关系分析
山地降水的分布很复杂,它既与大气侯条件有关,又受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响,而在同一个地区小范围内的气侯条件、地形条件基本相似,因此降水量的大小主要是受海拔高度变化的影响。
一般而言,降水量和降水日数随山地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
在一定高度以上的山地,由于气流中水汽含量减少,降水量又随高度增加而减少。
降水量达到最大值的高度称为最大降水高度。
目前在降水预报模式中,除了模式本身对降水的预报准确率外,模式预报的降水主要考虑的是在一个平面内的情况,没有考虑山区海拔高度变化的影响。
而这样的模式预报的降水对于山区来说,与实况有较大误差,尤其是在计算面雨量等业务上是很不可靠的。
此外,在统计水资源的分布工作中,如果没有较为准确的降水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详细资料,也会带来较大误差。
本文利用渝东北部万州境内的自动气象站所监测到的的不同海拔高度的降水量,分析其与海拔高度变化的关系,得到较为准确的降水随海拔高度分布变化,并初步建立降水和海拔高度的关系方程。
1 主要资料和处理方法
本文主要利用2013~2015年万州各地不同海拔高度的自动气象站5~9月采集的降水量和2014、2015年共三次典型降水过程的雨量资料以及各站点的海拔高度进行统计分析。
在资料的处理上,通过人工和地面测报业务软件审核的方式剔除了故障站点的不可信数据,得到各站5~9月的分月平均降水量资料以及2014、2015年共三次典型降水过程的雨量资料与对应海拔高度的资料序列。
主要用到的检验方法和统计量:
相关系数(n为资料序列个数,Xi为站点海拔高度序列,为平均;Yi为站点雨量,为平均):
(1)
相关系数的t统计量(n为资料序列个数,r为相关系数,n-2为检验自由度):
t= (2)
如果序列的相关系数t统计量大于某一信度下的临界值,则称该Xi、Yi序列在α显著性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通过。
2 海拔高度和降水量的关系分析
2.1 5~9月各站点月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变化的总体分布情况
可看出,5~9月万州各站点月降水量的分布与海拔高度有较大关系。
在海拔200~800米的高度内,各站点的月降水量大致在50~400毫米,海拔800~1100米的高度内月降水量大致在100~600毫米,而海拔高度大于1100米,月降水量下降到仅有100~300毫米。
以上说明:万州各地月降水量在海拔200~800米内受海拔高度的变化影响不明显;而在800~1100米之间,首先是最低降水量上升到100毫米左右,其次月降水量最大也升到650毫米左右,说明存在随海拔高度增大月降水量增多的趋势;海拔高度大于1200米,站点月降水量明显下降至100~300毫米,说明万州山区最大降水高度大致在海拔1100米左右。
2.2 5~9月逐月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分布情况
可看出,5月份万州各站点月降水量在海拔200~800米的高度内,大致在100~250毫米,海拔800~1100米的高度内月降水量大致在150~250毫米,而海拔高度大于1100米则月降水量下降到仅有150~250毫米。
可看出,6月份万州各站点月降水量在海拔200~800米的高度内,各站点的月降水量大致在150~250毫米,海拔800~1100米的高度内月降水量大致在150~350毫米,而海拔高度大于1100米,月降水量下降到仅有200~250毫米。
可看出,7月份万州各站点月降水量在海拔200~800米的高度内,各站点的月降水量大致在80~160毫米,海拔800~1100米的高度内月降水量大致在100~160毫米,而海拔高度大于1100米,月降水量下降到仅有120毫米。
可看出,8月万州各站点月降水量在海拔200~800米的高度内,各站点的月降水量大致在100~250毫米,海拔800~1100米的高度内月降水量大致在150~300毫米,而海拔高度大于1100米,月降水量下降到仅有150毫米。
可看出,9月份万州各站点月降水量在海拔200~800米的高度内,各站点的月降水量大致在150~250毫米,海拔800~1100米的高度内月降水量大致在180~300毫米,而海拔高度大于1100米,月降水量下降到仅有200毫米。
2.3 5~9月降水量与海拔高度的相关分析
,通过(1)、(2)式统计检验表明,除7月份降水量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只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外,其余均通过了α=0.02的显著性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
表明万州山地站点海拔高度与月降水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
换句话说,也就是海拔高度对月(5~9)降水总量有显著的影响。
可看出,就单一降水过程而言:大的降水过程或持续时间较长的降水过程(20140825-0903)使得各海拔高度降水趋于接近,因此海拔高度和降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较大的降水过程(20140809-0811)也有各海拔高度降水趋于平均的不利影响,但还是能部分体现出海拔高度变化对降水的影响,因此在较低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而较为一般性的降水过程(20150714-0716)能较好的体现出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因此能在较高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3 海拔高度和降水量的方程关系式
4 结语
通过对万州境内自动气象站降水量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的分析,初步得到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分布变化的规律:
(1)总体上:在海拔200~800米的高度内,各站点的月降水量大致在50~400毫米,海拔800~1100米的高度内月降水量大致在100~600毫米,而海拔高度大于1100米,月降水量下降到仅有100~300毫米。
万州山区最大降水高度大致在海拔1100米左右,表明了该地低空幅合对于形成降水的重要性。
(2)各月的降水随海拔高度的分布变化基本一致,都能通过相关性检验,在最大降水高度下,存在显著的随海拔升高降水增多的正相关。
(3)在单一的降水过程上,降水量与海拔高度的相关关系在较大程度上受天气过程大小的影响,一般程度的降水过程其降水量受海拔高度升高降水增多较为显著。
(4)降水量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方程显著性检验表明,各月降水与一般程度的降水同海拔高度的关系方程能在较高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有较大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傅抱璞.地形和海拔高度对降水的影响[J].地理学报,1992(4).
[2]伍立群,李学辉.高山地区年降水量随高程变化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4(16):2.
[3]玄海燕,黎锁平,刘树群.区域降水量与经纬度及海拔关系的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06,12(l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