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籍基本知识-南京图书馆

古籍基本知识-南京图书馆

古籍基本知识-南京图书馆
古籍基本知识-南京图书馆

古籍基本知识

古籍(定义):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定级标准》2。1、《修复技术规范》2.1)

一、古籍版式

定义:古籍版式指古籍版刻的样式(按:即指一块书版内所刻出的模式,反映在书中,就是一张书叶中所看到的样式)。包括版面、大小题名、版框、界行、天头、地脚、行款、字数、鱼尾、象鼻、书耳、书牌、条记、句读、插图等等。

1.版面:原指按一定行款字数并以边栏、界行、版心、鱼尾等形象为装饰而雕刻或排拣活字形成的平面。后世即指一版一版印纸。

2.版框:书叶正面图文四边的围栏,一般指印刷的书。(修复技术规范2.5.1)。也称边栏,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单线的叫“单边”或“单

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常见的术语有四周单边(四周只印一道粗黑的边

线)、四周双边(四周粗黑线内侧再刻一道细黑线)、左右双边(仅左右粗黑线内侧有细黑线)。

3.界行:也称界格,指在版面内分割行字的直线。

4.行款:又称行格,指正文之行数与字数。通常以半叶计算,叫做“半叶×行×字”,有的直接称“×行×字”,若每一行中有两排字(通常是为大字正文做注解),叫做“小

字双行×字”。同一种书,不同时期有不同刻本,行款也往往不同。故行款可以作

用鉴定版本依据之一。

5.天头:图文或板框上方余幅。(修复技术规范2.5.4),即版框外空白纸的上方。

6.地脚:图文或板框下方余幅。(修复技术规范2.5.5),即版框外空白纸的下方。也称下角。

7.版心:也称中缝,通常指一版印叶的中心比较窄的一行空白行,是书叶对折时的标准。唐末五代,书的装订形式由卷轴装向册叶装发展,雕版出现了两个半版,北宋

和辽时期,两个半版间出现了两道线,在两线之间的空白处,常常刻上书的题名(通

常是简书名)、卷数、叶码、本叶的字数、刻工姓名或者刻书单位的名称。因为这一

行居于两版的中心,所以称为版心。

8.书口:又称版口,就书版(或者书叶)而言,它是版心。对于以包背装或线装的方式装订起来的书籍而言,这部分为书可以翻阅的开口,故称书口。(蝴蝶装无书口?)与

书背相对,可翻叶展阅的开口。(修复技术规范2.8。3)(其含义已经扩大了。)9.鱼尾:版心中间图形,因其酷似鱼尾,故名。刻于距版心上边大约四分之一处,有时版心上下都有鱼尾。只有一个鱼尾,称单鱼尾,两个鱼尾称双鱼尾(有对鱼尾、顺

鱼尾),个别有三鱼尾。花鱼尾:鱼尾刻印出花样的。鱼尾的作用是用来标示中缝线,作为折叶的标准。

10.象鼻:鱼尾上下到版框有一条线,叫象鼻。(这只是一种说法。李致忠先生提出另两种说法,一是我们暂且采取第一种说法,主要说明什么是黑口、白口)象

鼻为一条细黑线的叫细黑口(或小黑口),象鼻为一条粗黑线的称为粗黑口(或大黑口),无象鼻(即无黑线)者为白口。

11.书耳:版框外左上角的空格,里面刻有简单的篇名,因为形状象书的耳朵,所以称书耳。其中的题名叫耳题、耳记。

12.书牌:又称牌记,与现在的版权页类似,常常刻有书名、作者、镌版人、藏版

人、刊刻年代、刊刻地点等。明清时期的书牌作用多为表示特色和所有权,而明清以前(后?)则更多的是刻书题记,讲刻书缘起,选用底本,校本,甚至多少具有广告宣传作用。

13.大题:指一种书的题名。

14.小题:指一种书内各篇各卷的题名。

15.墨钉:又称墨等。指版面上常有文字般大小的黑墨块,形状似钉帽。出现的原因是文稿雕版时未定的文字,等待校勘后写上去再印。

16.朱丝栏、乌丝栏:行格界栏以红色印的称为朱丝栏,以黑色印的称为乌丝栏。

主要見于唐以前写本。明清时期,亏有印刷各种颜色笺格的作坊,用不同颜色界栏笺纸抄写的古籍,通常直接著录为红格、黑格、蓝格、绿格等等。

二、古籍的结构

单叶装订成册,就成为一部古籍。而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的名称。

1.书衣:俗称书皮,也称封皮。(修复技术规范2.9)是为保护书而在书的前后加的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2.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

3.书叶:按文稿顺序排列的书写、印制的单张纸叶。(修复技术规范2.5)

4.书名叶:位于护叶(准确的说应该是书衣)之后、所有书叶之前。常镌刻书名、作者、刊刻时间及地点等项内容.(修复技术规范2.6) 又称封面、封、面叶、内封面。5.护叶:也称副叶,用以保护书芯或连接书衣。(修复技术规范2.7) 一般是一张空白纸。

在书名叶或前或后。

6.书芯:指书衣以内或未上书皮以前已订在一起的书册。(修复技术规范2.8)

7.书脑:书芯订捻、缝线以右的部分。(修复技术规范2.8。4) 即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

8.书脊:(又称书背),与书口相对,上下封皮相隔或连接的部分,相当于书籍的厚薄度。(修复技术规范2.8。5) 即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所以称书

脊。(关于书口,在版式中已提到,是一部书可翻叶展阅的开口)

9.书首:书籍上端切口处。(修复技术规范2.8。1)又称为书头。

10.书根:(修复技术规范2.8。2用的术语叫“书脚”,解释为:书籍下端切口处,亦称书根。)有些古籍在书根上有书名、卷数、册数,但书根上这些题名不一

定准确,有些是刻板时印上,有些是藏书者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护

而写上去的,多半是简名。

11.书角:天头和地脚右端。(修复技术规范2.8。7)

三、古籍的内容

一部古籍通常由封面题名、序、目录、凡例、正文、跋、卷首、卷末、附录、牌记、笺、注、疏等内容组成。

1.封面题名:(即前面所讲书名叶(也称封面)时所提到的)古籍封面通常题有著作责任人、刻印者、藏版者、刻印时间、版刻次第、附刻等内容。

2.序:是一部书的序言,有的是作者自己写的,也有刻书人、合著者、注释人以及作者的朋友作的。作者的自序多叙述家世、活动,阐明著作宗旨。

他人作的序主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及书的内容、价值。刻书人的序则说明书

的流传过程、刻印经过、目的等。一部书刻印的次数越多,序文往往越多。

古代(指早期如卷轴装时)多列于书末,后一般放在书前。

3.目录:一部书正文之前的篇章名目,称为目录,或目次。它是一书的纲目,反映了一部书的章节体例。读者可以由此了解这部书的大致轮廓,(分多少卷、多少章、多少节、多少回,各部分各自是什么类别,有哪些篇等等。古书最多是

分卷(juàn)的。受卷轴装的影响,一篇即一卷轴,后来即一部分完了,就定为一卷。

注意,卷数不等于册数。一册中可以有一卷,也可能有多卷。册与装订有关,卷与内容有关。目录中所题的卷数是我们著录的重要依据之一。)较早的古籍目录多放在序文后面,一般印在卷首之前。大部分的书有时除去卷首有总目录外,名

部分还有分录。一些有前后集的古籍,目录多分散在各部分。

4.凡例:说明书的著述内容和编纂体例、编制原则的文字,多列在目录之前。

还一些凡例题有凡例作者的姓名。

5.正文:全书的主要部分,是书的主体。按照实际内容容和篇幅划分卷次,每卷的开头称做卷端,卷端题有书名(首行)和著者姓名、校注者姓名(在首行后数行,低N字)等内容。

而一部书的正書名(大题)一般按正文首卷卷端所题书名著录。通常大题在卷端(首行)上端,但由于受到竹木简书的影响,古书也有将小题(即篇名)放在卷端上方(卷端上题),而将大题放在卷端下方(卷端下题),就是所谓“小题在上大题在下”的格局。这种形式,到北宋仍被沿用,形成北宋雕版书在版式上的特点。因此在著录书名时,要注意卷端上题是否为正书名。

6.跋:又称后序、后记。内容多为叙述版本源流或刻印经过。多放在正文的最后,少数也有放在正文之前(这主要是装订的问题了。)

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跋,是刻印(排印)在书上的,原书的一部分。跋文中所涉及的刻书情况与版刻年代、刻版主持人、刻版地等等有关,而跋文作者与收藏者的批校题跋著录要有所区别。

7.卷首、卷末、附录:正文以外的内容,如序、跋、作者传记、目录、凡例等。另做起讫,单独分卷,放在正文前称为卷首,放在正文后称为卷末,也称为附录。书中有时刻有其它篇章的内容,或者本书内容的附加材料,也称为附录。

8.笺、注、疏:对书正文的解释,一般分列在各句下。注容易理解,至于笺,《汉语大词典》解释:后世把注释古书,以显明作者之意为笺。宋洪迈《容斋五笔·经解之名》:“鄭康成作《毛詩箋》,申明傳義,他書無用此字者。”疏也是如此,指阐释经书及其旧注的文字。笺注疏者一般要在书名责任者著录,依次排在第一责任人后。9.著作方式:(附带提及)一般依规定著錄,特殊情况可依原書所题著錄。

撰:著述的著作,如卷端下题:“学”、“述”、“著”等;

编:将多种著作整理、编排为一种书(一般指丛书);

輯:收集他人的著述或零散文字,汇集为一种书;如

修、纂:主要指官修书的著作方式。主持其事者为“修”,实际编写者为“纂”。如地方志,主持的官员为修,编写者为纂;

注:對一书的内容、文字进行解释;如果卷端下题直接作“××笺”或“××疏”,则著作方式亦直接作笺或疏,等等。即特殊情况可依原書所

题著錄;

譯:将一种文字翻譯成另一种文字;

繪:插图、画谱的创作;

書:指书法作品的创作;

篆刻:玺、印的创作。

四、古籍的装帧

(1)简策中国古代书籍的装帧始自简策。在纸发明之前,甚至在纸发明以后数百年间,也就是从商周到东晋的数千年中,中国古代书籍主要载体是竹木。简策意即编简成策,古人将竹木加工处理成狭长的简片,把若干简用绳编连起来即为策。

竹简在制作过程中还要经过“杀青”这一道工序,亦即烤干竹内的水分。新竹水分大,易腐朽生虫,保存时间短,因此制竹简时要用火烤干竹内水气,竹子随着水分的减少由青而黄,故称之为“杀青”,正如古人所云:“杀青者,以火炙简令汗,取其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亦谓汗简。”

古人为保护正文少受磨损,开头两根常为空白简,称作赘简。赘简背面上端竖写篇名,便于检索;下端题书名,便于归类保存。简策一般卷起存放,以最末一简为轴,从左向右卷成一束,这样篇名、书名就露在外面,类似于今天的封面。把卷起的简策捆扎之后,或装在“帙”、“囊”里,或盛在筐篋中,以免散乱。

简策是中国最早的书籍装帧形式,它所体现的书籍保护理念对后世影响颇大,不断地被继承和发扬。如,赘简演变成护封、封面和扉页,“帙”、“囊”演变成“函套”等等。(2)帛书卷子装

中国蚕桑丝织业起源很早,王国维认为“至迟亦当在周季”缣帛即作为书籍的载体,与简牍并行。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帛书是战国中晚期的长沙子弹库“楚缯书”。

帛书与竹木简长期并行,虽然二者质地绝然不同,但帛书的装帧形式却在简策的影响下出现卷子装。卷子装的帛书一般写在半幅宽的缣帛上,文字从上至下,由右至左。为使文字整齐,大致根据简的宽度用墨笔或朱笔划上界行,后来则用朱丝或乌丝织出,是为乌丝栏、朱丝栏。卷首仿照简策中的赘简,留下一段空白,保护正文不被磨损。卷尾粘以二三厘米宽的竹片作为轴心,将帛书像简策一样从左向右卷成一卷。这便是后来卷轴装的雏形。写在整幅缣帛上的帛书,卷收不便,只能折叠存放,天长日久,折处极易断裂,故这种方式不甚流行。

缣帛作为书籍的载体,优点是质地柔软,洁白易着色,可以随意折叠卷起,份量轻,便于携带,然而因为价格昂贵这一致命缺点,所以很难在民间通行。因此,考古发掘中竹木简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帛书。(以上两种缺藏)

(3)卷轴装

纸作为书籍的载体可能始自西汉末年,与简帛并行使用数百年。由于纸张价廉物美,携带方便,逐渐取代了简帛的地位。东晋末年桓玄下令以纸代简,简牍和帛书才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早期的纸书像帛书一样卷成一束,经过长期的发展,从书写到制卷形成一整套完备制度,即为两晋南北朝至五代时期(265—960)最为流行的卷轴装。存世的敦煌遗书,绝大多数都是卷轴装。

卷轴装书籍每纸的高度仿照竹木简的高度,纸上下划两道横线,然后均匀地划上乌丝栏。标准的写卷每纸28行,行17字。比较讲究的书抄写之前纸张要“入黄”,防止虫蛀。

(4)梵夹装

是伴随着佛教一起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一种书籍装帧形式,也是十九世纪中国引进西方书籍装订技术之前唯一引入的一种外国的书籍装帧形式。

修长硕大的贝多树叶为古代印度的书籍提供了很好的载体,把表面光滑的贝多树叶裁

成长方形并晾干,将写好的书叶按顺序排列,一张张摞在一起。晒干后的贝叶容易碎损,因此上下需要夹板保护。为确保书叶前后顺序不致混乱,在中间或两端连板带书叶穿一个或两个洞,穿绳绕捆。这种装帧形式传到中国,称为梵夹装。

在印度梵夹装的影响下,中国僧侣尝试着将汉译佛经制作成梵夹装形式,例如国家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思益梵天所问经》是目前所知敦煌文献中最典型的梵夹装,并且存有夹板和绳子。据此,我们可以知道采用梵夹装的佛经基本保持印度原貌。

(5)经折装

经折装是中国古代佛教信众借鉴印度传统装帧方式的优点,对卷轴装的一种改进,佛教信徒受印度梵夹装的启发,将原来卷轴装的佛经按一定行数和宽度均匀地左右连续折叠,前后粘加书皮。书皮一般用硬纸板或木板制作,用以保护书叶。这种装帧大量应用在佛经中,故称经折装。

经折装与梵夹装相较的诸多优势,注定了其很快取代梵夹装,而成为佛经中最为通行的装帧形式(后来道教信徒也使用这种装帧形式),甚至现在很多寺院印制佛经仍然采用这一形式,其生命力之强,可见一斑。

(6)旋风装

旋风装长期以来一直是书史界悬而未决的问题,因为没有实物材料佐证,专家学者根据文献记载里的蛛丝马迹,各呈臆说,聚讼纷纭,向无定论。1980年,李致忠先生调查了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于1981年发表了《古书旋风装考辨》第一次把实物材料与文献记载相结合,认为旋风装是在卷轴装盛行的唐代,为解决书籍的翻检方便,对卷轴装实行改进而形成的一种过渡的装帧形式,并没有形成规制。

此后不久,书史研究者从英国国家图书馆敦煌遗书中发现S.6349《易三备》,并公认其为旋风装的固定形制。我们对该藏品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析研究之后,认为旋风装它不是固定的装帧形式,而是为了携带和翻检的方便,将原有卷轴装断成数纸,在纸头左端加装木条固定(有的是在卷子中间粘连),再以木条为轴,统一卷起来的装帧形式,是一种偶然的、随意的装订,不能视为一种已经形成规制的装帧形式。但这种偶然的形式中蕴含着必然的因素,就是为满足人们使用和携带的方便,而从卷轴装中隐约出现了册叶装的萌芽,所以它是中国书籍装帧形式过渡的一个例子,不能称为旋风装的固定式样。

旋风装的装帧方式或许受到梵夹装的影响,试图突破卷轴装的形式,尝试创立一种全新的装帧形式,将所有的单叶按顺序摞起来,并装订粘连在一起,如同现代书籍一样,每一页都可以翻动,这样可以很容易翻检所需内容。然而它仍然无法摆脱卷轴装的影响,保留了很多共同的特征。

旋风装是根据自身特点而形成的一种不固定的、比较随意的装帧形式,因而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但是它是书史发展的一个环节,一旦出现更适用的装帧形式,旋风装便退出历史舞台。

(7)蝴蝶装

简称蝶装,发端于唐末五代,盛行于印刷术普遍应用后的宋、元。其装帧方法是将抄好或印好的书叶,以有字的一面对折,背面向外、折口向右集齐作书背,形成书芯。书背用浆糊粘连,再用一张厚纸作为书皮包裹书背。书叶的形状,以及开合的样式,非常像蝴蝶的翅膀,因此这种装帧形式被形象地称为蝴蝶装。

蝴蝶装起源于写本时代,敦煌遗书即发现多种抄本蝶装书籍。由于蝴蝶装的纸张要折成两页,适应了雕版印刷术的特点,故能广泛流行于宋、辽、西夏、金、元。然而其版心内向的装订形式,人们翻阅时,会遇到两页空白,同时蝶装书脊全用浆糊粘连,易于

脱落,造成书叶散乱。针对蝶装的这些弱点,急需一种既便于翻阅而又更加牢固的新的装帧形式。

(8)包背装

包背装是针对蝴蝶装书籍不便阅读、容易散开的弱点而创造出的一种装帧形式。其方法是一反蝴蝶装倒折书叶的方法,而将印好的书叶正折,字面向外,折口向左集齐作书口,在书脑余幅靠近书背处打眼订捻,形成书芯。书皮的装法同蝴蝶装书籍。包背装在南宋(1127——1279)完全取代蝴蝶装,流行时间很长,对现代书籍的装帧影响很大。

包背装用与蝴蝶装相反的折叶方法,空白页折在里面,装订后即无法看到,彻底解决了蝴蝶装每隔两页就有两个空白页的缺陷。使用纸捻穿订代替蝴蝶装所使用的浆糊粘贴,也解决了蝴蝶装容易散乱的不足。

(9)线装

线装和包背装相似,区别只是前后书皮分开,各用一纸,用线和书芯装订在一起。这是为适应书籍的生产高度发展、提高工作效率而创造的一种装帧形式。线装从明代中叶以后成为我国书籍装帧的主要方式,不但式样美观、方便阅读,而且装订牢固,不易损坏。

线装书籍在明代后期盛行,然而它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很早。

(10)毛装:凡装订成册,而未加工裁切的书。(魏隐儒《古籍版本鉴定丛谈》)再具体的说,毛装在折叶方法上与包背装、线装没有任何区别,仍以版心为轴线,合叶折叠。集数叶为一叠,戳齐书口,然后在书脊内侧打两眼或打四眼,用纸捻穿订,砸平。天头地脚及书脊不用剪齐,也不用加书衣。在流通的古籍中,毛装不能算是一种独立的装帧形式,但在实际中确实存在。(李致忠《古书版本鉴定》)

五、古籍的分类

古籍常用的分类法为四部(经、史、子、集)分类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分类为五部分类法(即经史子集,再加上丛部),其主要类目为:

经部:总类

礼: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共六种

春秋:汇编、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春积总义共五种

孝经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总义共五种

群经总义

小学:汇编、训诂、字书、韵书共四种

史部:纪传:汇编、通代、断代共三种

编年:通代、断代共二种

纪事本末:通代、断代共二种

杂史

诏令奏议:诏令、奏议共二种

传记:总传、别传、年谱、日记、家传、宗谱、杂录、贡举、职官录共九种

史抄

时令

地理:杂志、山水、专志、游记、外纪共五种

职官:官制、官箴、政纪共三种

政书: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邦交、考工、科举、公牍、档册、杂录共十一种

目录:汇编、公藏、家藏、知见、地方艺文、杂录共六种

金石:总、金、石、玉、陶、钱币、玺印共七种

史评

子部:总类

儒家

兵家

法家

农家(附兽医)

医家:丛编、医经、本草、诊法、方论、针灸、养生、史传共八种

天文算法:天文、历法、算书共三种

术数:数学、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术共七种

艺术:书画、画谱、篆刻、乐谱、棋谱、杂记共六种

谱录:丛编、器物、食谱、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共五种

杂家:杂学杂说、杂考、杂记、杂品、杂纂共五种

小说:笔记、短篇、长篇共三种

类书

释家:大藏、译经、撰疏

道家

集部:楚辞

汉魏六朝别集

唐五代别集

宋别集

金别集

元别集

明别集

清别集

总集:丛编、通代、断代、地方艺文、家集共五种

诗文评

词:丛编、别集、总集、词话、词谱、词韵共六种

曲:诸宫调、杂剧、传奇、散曲、俗曲、弹词、宝卷、曲选、曲谱、曲律、曲韵、曲评、曲话、曲目共十四种

丛部:汇编

辑佚

地方

家集

自著

《中国古籍总目》编纂中,新加了一类新學,专收鸦片战争以来受西方影响而著录的书籍。此次尚未接触,暂且不论。以上分类可以给大家作为参考。

六、古籍工具书

古籍编目工作中,无论何人,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对某个人名、室名别号、地名、年代、职官、藏书印等不了解,尤其是从事该工作时间不长的人员,更会经常遇到此类问题,这时,就需要查索资料来解决问题。那么,应从何处入手查资料呢?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图书馆古籍工作中的一些基本工具书或参考书。

(一)古籍辞典

1、《简明古籍辞典》胡道静主编齐鲁书社

统类、体例、分类目录、版本、人物、要籍、藏书处、附录

————简明扼要

2、《中国古籍版刻辞典》瞿勉良编著齐鲁书社

版刻名词、刻工、刻(抄)书家,以及有关版本学的专著、书目、题跋

(二)查人名

1、《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龢):最基本地查找古书人名的工具

2、《中国文学家词典》(谭正璧)

3、《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张撝之、沈起炜、刘德重主编)上海古籍版

另外还有其他各种传记资料:

5、《宋代传记资料索引》

6、《元代传记资料索引》

7、《二十五史纪传人名索引》上海古籍版

8、《四十七种宋代传记综合引得》

9、《八十九种明代传记综合引得》

10、《三十二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

《明清進士题名碑录索引》(朱保烱jiǒnɡ、谢沛霖)上海古籍(有籍贯,中进士年份)

《历代名人年里碑传总表》姜亮夫(有生卒年),商务

对于我们填写申报表及普查表格而言,还会接触到古书的刻工和收藏者,查找这方面资料有:

【藏书家】

1、《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王河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2、《藏书纪事诗》(叶昌炽)

3、《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伦明)

4、《广东藏书纪事诗》(徐信符)

5、《续藏书纪事诗》(吴则虞)

6、《续补藏书纪事诗》(王謇)

【刻工】

1、《古籍宋元刊工姓名索引》(王肇文)

2、《明代刊工姓名索引》(李国庆)

(三)查室名别号

《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杨廷福、杨同甫编)

《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增补本)(杨廷福、杨同甫编)

《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陈玉堂编著浙江古籍出版社

(四)查职官

《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张政烺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吕宗力主编)北京出版社

《宋代官制辞典》(龚延明编著)

《称谓录》(梁章鉅)

《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龚延明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

(以上简便实用)

《历代职官表》(清黄本骥编)

《清季重要职官表》、《清季新设职官表》(钱实甫编)

(五)查地名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臧励龢等编)

《中国历史地名大词典》(魏嵩山)广东教育

《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

(六)查年代

1、《中国历史纪年表》(方诗铭),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编辑、出版。

该表是《辞海》所附《中国历史纪年表》的修订本。由于出版较晚,吸收了新的研究成果,改正了他种纪年表的错误,内容简要,使用方便,是同类纪年表中较好的一部。末附按笔划编排的《年号索引》。

2、《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方诗铭、方小芬)

有时某些具体纪年的年末已经跨入公元纪年的次年,标注公元纪年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此时可查该书。

3、《二十史朔闰表》(陈垣)

查月朔。

4、《中西回史历日》(陈垣)

5、《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四国历史年代对照表》(公元前660年—公元1918年)山西省图书馆编

(七)查藏书印

1、《中国藏书家印鉴》(林申清)上海书店

2、《明清藏书家印鉴》(林申清)上海书店,1989

3、《日本藏书印鉴》(林申清)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4、《藏书纪事诗》(叶昌炽)等

(八)古籍书目

查考先秦至清代著述,了解历代图书的存佚情况,可以利用正史和《通志》、《文献通考》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以及历代其它官私书目。

1、史志目录

正史中的艺文志、经籍志是根据当时政府藏书并参考了其它官私书目而编成的综合性书目,又叫史志书目。

《汉书·艺文志》至《宋史·艺文志》都是古今典籍一并收录,《明史·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则只记当代人的著述。

民国时开明书店辑《二十五史补编》,是专收史书的补表、补志的丛书,其中共收录三十二种艺文经籍补志,这也是阅读和研究史志书目极其重要的参考资料。

2、历代官私书目

宋代的《崇文总目》、《中兴馆阁书目》、《中兴馆阁续书目》、《宋国史艺文志》(有清人辑本)。

明代《文渊阁书目》、《内阁藏书目录》

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明高儒《百川書志》

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

私家书目较为重要的还有:孙殿起《贩书偶记》、《贩书偶记续编》,著者原为北京旧书商,但他非常有心,凡由他过眼经手的图书,都认真登记书名、卷数、作者姓名籍贯、版刻年代等等,日积月累编成此书。此书收录的绝大部分是有清一代的著述,兼及辛亥革命以后迄于抗战以前有关古代文化的著作。这个书目有两大特点:第一,凡见于《四库全书》的一律不收,如有收录者必卷数、版本有异,故一向被看成是《四库全书总目》的续编,只是没有提要而已;第二,非单刻本不录,间或有在丛书中者,必定是初刻单行本;而《四库全书》以后新出书,本来就是单刻本居多,故又可与上海图书馆所编《中国丛书综录》配合看,对查找现存古籍甚有帮助。《贩书偶记》还收录一部分《四库全书》失收的明代人的著作《中国丛书综录》是清代以来最精善最完备的丛书目录,可以说我国古代书籍的极大部分都可由此查到;有些书原来就没有单刻本,或者原刻单行本已佚而只有丛书本,更是非查《综录》不可

3、专题书目

《中国农学书录》(王毓瑚编,中华书局1958年出版,农业出版社1964年修订本)《中国医籍考》(日本丹波元胤撰,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出版)

《宋以前医籍考》(日本冈西为人撰,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年出版)

《同书异名通检》(杜信孚编)

4、方志

朱士嘉编《中国地方志综录》(商务印书馆1935年初版1958年增订重印)

张国淦编著《中国古方志考》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

洪焕椿编著《浙江地方志考录》科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

上海师院图书馆编印《上海方志资料考录》,上海图书馆1964年编印的馆藏建国前《上

海地方资料中文书名目录》,以及其他图书馆编印的大量方志目录,是供我们查考方志的重要工具书。

5、版本书目

自古以来,无论宫廷官府还是私人,都有收藏古籍善本的优良传统。历代藏书家穷搜珍籍,手自编目、题跋、校勘,甚或抄写、刻印,以广流传,产生了一大批记录古籍版本的书目,这些书目包含有解题书目、知见书目和题跋鉴赏书目等多种形式,无论哪一种形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记录所见、所藏古籍善本的版本信息起到了重要作用,都有助于版本学的研究,也有助于解决版本方面问题。因此,古籍工作离不开这些版本书目。我们罗列经常查阅的书目,以供参考:

《四库全书总目》,可以了解书的版刻、源流、文字异同、著述体例、内容得失和作者生平等等。

《郘亭知见传本书目》

《藏园群书经眼录》

《藏园群书题记》

《中国善本书提要》(王重民)

《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二十卷,邵懿辰撰,邵章续录。是书对《四库简明目录》著录的书籍(包括其它书籍)加以批注,标明撰者、卷数和各种版本,并将王懿荣、孙诒让、黄绍箕诸家有关版的批注,逐条移录于各书之后的附录中,它和莫友芝的《郘亭知见传本书目》是两部版本目录学的重要工具书。

旧的读书志、藏书志、善本书目,可以供研讨图书版本时作参考,今天我们要查阅善本书,主要得查近代以来各大中型图书馆的藏书目录,例如:

《故宫善本书目》,张允亮编,1934年故宫博物院铅印本;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北京图书馆善本部编

《浙江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目》,北京大学图书馆1958年铅印本;

《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目》,1957年版;

《复旦大学图书馆善本书目》、《补编》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宋元版书目题跋辑刊》二十八种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本《辑刊》共收录清代及民国时期著名藏书家、文献学家编撰的有关宋元版书籍的目录、题跋、通考等专门著作二十八种,内容涉及宋元版书的刊印、行款、字体、存佚、名家题校及收藏者等情况,对今人研究和鉴赏宋元版古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由于该类著作大多流传不广,且多存于丛书之中,颇不便于利用。此《辑刊》辑合出版,按照目录、题跋、通考依次编排。末一册附《书名索引》,极易检索。

《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二十二种、《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第二辑十二种上海古籍出版社

《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总目录中华书局

《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全十九册),中华书局编辑部编,中华书局2006年8月出版。《丛刊》分四卷十九册,“宋代卷”十种,“元代卷”三种,“明代卷”四十七种,“清代卷”三十五种。末册《日本访书志》附有《经籍访古志》、《古文旧书考》两种日本人的著

作。

(九)版本及印刷史的通论著作

掌握一定的古籍版本和印刷史知识,这是做好业务工作的基础。我们今天介绍的只是古籍最基本的概念,要更进一步学习,建议阅读以下书籍:

《书林清话》附《书林馀话》

《中国书史简编》(刘国鈞)

《古籍版本常谈》(毛春翔)

《古籍版本丛谈》与《古籍版本鉴赏》(魏隐儒)

《古书版本学概论》、《古书版本鉴定》、《古代版印通论》(李致忠)

《中国印刷史》(张秀民)

《中国科学技术史·纸和印刷卷》(钱存训)

七、古籍的版本

1.善本的概念

顾名思义,所谓善本,大家都知道就是好的书,那么什么样的书属于好的呢?前人有过许多论说,在此不谈。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文化部组织编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曾经把善本的定义归结为“三性九条”。

三性即:因其年代久远而具有“历史文献性”,书籍内容有重要参考价值的

“学术资料性”,雕板印制考究、插图等精美的“艺术代表性”。

九条为:

(1)元代及元代以前刻印或抄写的图书。

(2)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

(3)清乾隆及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印本、抄本。

(4)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印的图书。

(5)辛亥革命前在学术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6)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及较少见的刻本。

(7)辛亥革命前的有名人学者批校、题跋或抄录前人批校而有参考价值的印本、抄本。

(8)在印制上能反映我国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印刷水平的各种活字本、套印本,或有精校版画的刻本。

(9)明代印谱,清代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钤印本,有特色或有亲笔题记的。

以上三性九条长期以来已为业界所遵从。

2.版本著录格式:

古籍版本的称谓很多,五花八门。从制作方式分,有写本、印本;写本又可分稿本、抄本,印本又有刻本、活字印本、套印本等;从时间上分,有唐本、宋本、

元(明、清)本等,再进一步有康煕本、乾隆本等等;从出资情况及刻版主持人

分,有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募刻本等;按地区分,有若按书品看,以书的大小可分袖珍本、巾箱本,以字的大小(形状)分有大字本、小字本、写刻本,以印刷先后分有初印本、后印本、朱印本、蓝印本等,还可按内容多少分有足本、节本、残本、丛书本等等。所以要在著录当中反映古籍版本的多个信息,就需要一定的规则。一般情况下,古籍版本著录应包括:版本年代、刻本责任者、刻书地、版本类型以及收藏者的批校题跋。(这样就可以把前面所提及的的各种相互参杂的名目基本全面地反映出来,并且有条不紊)为了帮助记忆,我把它写成直观的著录格式,即

版本年代是指版本形成的真实年代,包括朝代、年号,有时需要括号注明公元纪年。

版本责任者指与本書版本的形成有直接责任的主持者,即出钱、出力的主要人物。注意要与刻工、藏版处等区分开。

刻书地指一部书的实际刊刻地点。

在这里讲古籍著录的目的不是为了著录,而且要大家明确版本类型在版本当中处于何种位置,然后再去理解版本类型的概念。

3.版本类型

以《分级标准》术语为基础,指出一些不在著录规范围中的称谓。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如重庆市年日照时数仅1200多小时) 1.昼长; 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 3.天气气候状况。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洋流等);4.天气状况。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气候的海洋性越强、气温年较差越小(最热月气温在2或8月);气候的大陆性越强、年较差越大(最热月气温在1或7月,且秋温大于春温)。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或太阳辐射:低纬区大于高纬区 2、季节变化:夏季大于冬季 3、下垫面:海小于陆、林地小于沙地、同一位置地势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小 1.气候与自然带专题 ⑴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⑵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 ⑶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⑷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⑴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西亚的热带沙漠气候与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 ①西亚、北非位于大陆中西部,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形成沙漠气候; ②南亚、我国东南部位于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湿润的季风气候。 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⑺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⑻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最佳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⑽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 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⑾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有: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 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⑿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

图书馆考试专用__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__完美编辑版

1.《全国报刊索引》 有史以来连续出版最长、收录报刊最多、最全面的报刊论文索引 2.《科学引文索引》(SCI)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的通过引文检索和评论论文及期刊的参考工具书 三国时期王象编辑的《皇览》是中国第一部类书 1、《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类书 2、《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类书 P2P技术(单选)“非中心化”,P2P技术的特征之一就是弱化了服务器的作用。电驴、bt,guntella,kazaa 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 ISBD《国际标准书目著录》 IFLA(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国际图联) 宋代郑樵《通志·校雠略》 二、“购书三术”与“鉴书五法”明代祁承熯?《澹生堂藏书约》 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朔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文远说精烂 MARC就是机读目录,即Machine-Readable Catalogue,也称机器可读目录,是计算机编目的产品。它是以代码形式和特定格式结构记录在计算机存贮载体上,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并编辑输出书目信息的目录形式。 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Information System)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它以共建共享为宗旨,建立多语种书刊联合目录数据库和联机合作编目、资源共享系统,为全国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书刊文献资源网络公共查询。 图书在版编目(Cataloguing-in-Publication简称CIP)是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图书编目方式。它是图书出版过程中,由集中编目机构依据一定的标准先行编制出书目数据,并随书印刷在图书的版权页上。 世界三大引文索引:SCI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 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 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 常用的英文全文数据库有OVID,SDOS, ProQuest Medical Library 信息的基本属性(消除不确定性) 2、信息的传播的容量、速度和质量取决于(运载物质)的性能。 3、(共享性)是信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主要特性。 7、信息主要类型包括(自然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机器信息) 1、知识由两要素构成的:(真理)和对(实在的理解) 3、知识是认知主体以其认知图式适应、同化被认知客体的信息内容,经整合重构而再现的观念化和符号化的有序信息集合。图式最初是由康德提出。皮亚杰 4、知识与信息的关系有(并列关系)(包含关系)(转化关系)(分立关系)(替代关系) 5、法国著名信息论学者布里渊认为:信息是原材料,是由纯粹的数据集合构成的,而知识意味着一种确定程度的思想,以及通过比较和分类讨论、组织这些数据。 6、美国信息系统专家德本肆将认知的过程(事件)—(符号)—(数据)—(信息)—(知识)—(智慧)。 7、知识包括(编码知识)和(非编码知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12、1998年,世界银行发表题为《知识促进发展》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标志着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战略的成型。 13、知识发展战略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最重要的发展能力是人民的知识能力。最重要的资产是人民的知识资产,知识发展战略就是要发展人民的知识能力、增加其知识资产 2、文献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知识和信息内容)(记录载体)(记录手段)(记录符号)。 5、二次文献有目录、索引、文摘(选择、判断) 7、三次文献有综述、述评、专题报告、可行性报告、数据手册、百科全书、各类教科书等 13、文献的文化传播功能主要体现在文化(整合功能)、(评价功能)、(积淀功能) 14、文献交流是(间接交流)中最早产生的一种形式,图书馆起源于(保存文献)的需要。 15、图书馆工作的实质就是(转换文献信息),实现文献的(使用价值)和(部分价值)。文献信息是以文献为载体的人类思想信息,但是文献又不全是(内容信息),它还包括(形式信息)。 19、知识4W概念是1996年,经济合作与经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提出的。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全汇总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图书馆基础知识测试试卷(2016版)

图书馆基础知识测试试卷(2016版) 学(工)号:______姓名:______日期:_____分数:___ ◆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 1.进入钱学森图书馆下面哪些行为不符合图书馆规定_________ ①在馆内吸烟、大声喧哗和接听手机 ②用图书或者私人物品占用阅览座位 ③在图书馆图书上圈圈点点,做标记 ④使用一卡通刷卡选座自习 ⑤携带别人一卡通刷卡入馆 ⑥未经允许在图书馆张贴海报、摄像摄影等活动 2.图书馆馆藏文献排架规则正确的是______ ①采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对图书进行分类 ②图书排列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A-Z,从0-9排列 ③按照索书号查找图书时,先比较分类号,再比较出版年,再比较卷册号 ④语言、文字类图书属于H大类,应该在中文科技书库中查找 3.关于图书馆图书借阅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①本科生借书总册数为10册,借期60天 ②一本书每人可以多次续借,多次预约 ③典藏和保种的书可以开架查阅 ④期刊和图书阅览室的书都不可以借阅,如需复印可办理复印手续,并在规定时间内归还 ⑤提存图书对全校读者实行闭架借阅,借期60天 ⑥借阅的图书丢失后要在归还日期之前到总借书处办理赔偿手续 ⑦本馆没有购买的文献可以通过文献传递系统获取全文 4.读者可以通过_____途径查询个人借阅信息 ①电脑查询②移动终端完成个人借阅查询③不能查询个人借阅信息。 5.关于图书馆微信平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①可以查找馆藏信息、实现图书续借和预约 ②可以了解图书馆的动态 ③iPAD出借预约

④可以对有关图书馆的问题进行答疑 6.下列关于馆际互借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图书馆缺藏的图书,读者可以向图书馆申请馆际互借服务 ②借阅国家图书馆的图书,需到总借书处办理申请手续 ③借阅陕西省各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需到借书处借取“陕西省高校图书馆通用借书证” ④以上都不对 7.下列关于续借图书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读者所借图书随时都可以续借 ②读者借出的图书允许续借一次 ③续借图书手续需在到期前七日内办理 ④过期图书及被他人预约的图书不能办理续借手续 8. 如不慎丢失图书馆书籍,应如何处理?__________ ①图书应在归还日前办理赔偿手续 ②赔偿新的原版本(书名、出版社、著者、版本相同,印次可不同)或新版本(同一出版社 的新修订版)图书 ③无法赔偿原书视为遗失图书,按原书出版年代的不同赔款 ④赔偿图书需缴纳图书加工费 9.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有哪些___________ ①馆藏图书的借阅、续借和预约 ②馆藏期刊图书的阅览 ③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 ④iPad借阅 ⑤无线访问 ⑥远程访问 ⑦微信平台服务 ⑧学术资源发现实现文章级的一站式搜索 10.关于图书馆购买的电子资源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①校园网范围内可以下载全文 ②可以无限制下载电子资源 ③我馆没有购买超星数字图书馆

图书馆知识试题 (2)

一、选择题? 1、"目录"一词最早出现于班固的《汉书?叙传》,"目"是指篇目,"录"是指叙录。请问:叙录的意思是(C)。? A、前言? B、附录? C、提要? 2、纪晓岚主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收集的全部图书划分为四大部类。其中,词集、词选、词韵一类的书收入在(D)部。? A、经? B、史? C、子? D、集? 3、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是(B)。? A、中国国家图书馆? B、美国国会图书馆? C、英国图书馆? D、法国国家图书馆? 4、目前我国图书馆界普遍采用的图书分类法是(A),自1975年10月正式出版后至今已修订了第五版。? A、《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B、《科图法》? C、《杜威分类法》? 5、《中图法》按知识门类可分为五大部类(C)个基本大类。? A、18? B、20? C、22? D、25? 6、《中图法》的分类体系结构是用字母来表示的,J代表(C)。? A、文学? B、语言? C、艺术? 7、在《中图法》的分类体系结构中,Z代表(C)。? A、医药卫生? B、生物科学? C、综合性图书? 8、计算机类的图书按《中图法》的分类结构,放在(A)类。? A、TP ? B、TM? C、TU ? D、TS? 9、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代表人物是(A)。? A、杜定友? B、鲁迅? C、毛泽东? D、顾炎武?

10、按使用对象划分的目录是(C)。? A、馆藏目录? B、中文目录 C、读者目录? D、标准目录 11、下列人物中(A)做过图书馆专业工作。? A、毛泽东? B、列宁? C、马克思? D、周恩来? 12、某书的索书号是TP3-44/S850,其中的TP3-44是指(A)。? A、分类号? B、着者号? C、条码号? D、登录号? 13、我国最大的图书馆是(A)。? A、中国国家图书馆? B、上海图书馆? C、广州图书馆? 14、有一种出版物,《大英百科全书》这样解释:刊登论文、故事等文字并定 期出版的刊物。请问这种出版物是(C)。? A、图书? B、报纸? C、期刊? 15、数据库是建立信息网络不可缺少的信息资源,一般可分为文献数据库、数 值数据库、事实数据库。下列(C)数据库属于文献数据库。? A、人才? B、商品? C、中国学术期刊? D、统计? 二问答题 1.问:图书馆应该怎样配合学校做好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 答:要点:(1)图书馆员自身素质的提高 图书馆的全体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为人师表,有敬业精神,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全面发展。 (2)拓展服务手段并引导校园文化活动 a.开展常规的图书推荐、书评书展等活动,b与校内学生社团加强联合,一起开展各种有益的专题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c在研究学生阅读需求

图书馆基本知识考题

图书馆基本知识考题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1、信息的功能(1)信息是自然世界存在的客观反映;(2)信息具有消除不确定性的功能;(3)信息具有组织功能;(4)信息交流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纽带 2、(共享性)是信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主要特性。 3、知识是一种信息,是一种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的高层次的信息,是信息的一个特殊子集。它是人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和反映,是人类通过信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 4、知识信息化就是知识转化为信息的过程,为使知识传播与共享。必须对知识进行编码,使其信息化。 5、知识信息化的功能有哪些 (1)知识信息化加速的知识的产生、传播、流通和大范围的使用。(2)知识信息化使知识的测度和评价成为可能。(3)知识信息化使知识的价值在信息流通中得以实现。(4)知识信息化使知识为社会所共享。(5)知识信息化使知识以信息的形式在社会中得到积累。(6)知识信息化可以将隐含的、意会的经验类知识以专家智能系统的手段转化为社会共同财富。 6、知识服务包括那些内容 (1)促进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以及企业家精神成长的激励机制和制度(2)能够造就具备知识创造和应用能力、掌握现代技能的人口的良好的教育和培训体系(3)能够推动信息高效传播和处理的、充满活力的信息基础设施。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7、文献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知识和信息内容)(记录载体)(记录手段)(记录符号)。 8、文献按载体形式可将文献划分为(印刷型文献)(缩微文献)(机读文献)(音像文献) 9、机读文献:是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多媒体信息记录在磁盘、光盘等介质上,借助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使用的文献类型。 10、按找文献的性质和功能可将文献划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11、二次文献有目录、索引、文摘(选择、判断) 12、三次文献有综述、述评、专题报告、可行性报告、数据手册、百科全书、各类教科书等 13、文献的主要社会功能有哪些(重点) (1)存储和积累社会信息的功能;(2)传递和扩散信息的功能;(3)社会教育的功能;(4)文化传播的功能;(5)娱乐欣赏的功能 14、图书馆工作的任务就是充分揭示文献的形式信息和内容信息,从而是文献的内容信息得以传播。 15、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学研究的核心要素。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 ppt文字版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 一、信息、知识与文献 1.信息的定义[1-2] ?信息的名称:Information 资讯信息 ?广义的信息:是物质存在和运动规律与特点的表现形式。 ?狭义的信息:是一种消息、信号、数据或资料。 ?综合的信息界定: 是再现的差异; 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可以以消息、信号、符号、数据等形式来表达、存储、传递、处理、感知和利用。 ?信息资源与非加工信息及其作用 2.信息的属性[2-5] ?消除不确定性(基本属性) ?普遍性 ?对物质、能量的相对独立性 ?物质依附性 ?可感性 ?可传输性 ?共享性 ?内容理解的歧义性 ?内容的可耗散性 ?时效性 ?不完备性和不对称性 ?可伪性 ?存在势差 3.信息的种类[5-6] ?信息无时无处不在。 ?信息分为自然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和机器信息等四种类型。 自然信息 大自然中物质、能量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如:刮风、下雨、严寒、酷暑,等等。 生物信息 生物体所携带和发出的信号、消息。如遗传因子、气味、声响、颜色、动作,甚至语言,等。 社会信息 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信号。如语言、文字、姿势、动作等。 (人类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大大超过其他任何一种生物。) 机器信息 机器设备之间传送的信号。如声响、温度、光线、电脉冲等。

4.信息的功能[6-7] (1)信息是自然世界存在的客观反映 信息与物质、能量在本质上统一的; 物质结构、能量的转换隐含着信息及其传递; 信息显示物质的存在与运动的方式、状态; 信息可以对信息自身的运动再显示。 (2)信息具有消除不确定性功能 相对于信息接受者的状态改变而言。当信息接受者接受到特定信息后,改变或确定了对事物的原有认识。 是申农经典信息论阐释的信息的基本功能,是信息其他功能和社会作用的基础。 (3)信息具有组织功能 信息可改变事物结构,是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根据。 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 信息减少不确定性,也就减少无序,减少熵,增加有序度,有利于将因素整合为系统。 (4)信息交流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纽带 信息交流是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信息提供知识的公共积累; 通过信息交流加强人们的共存感; 信息帮助人们认识环境,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二、知识 1.知识的含义[8-9] ●不同的知识观 古典知识观 科学主义知识观 实用主义知识观 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主观知识、客观知识) 古典知识观 科学主义知识观 实用主义知识观 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 知识经济中的知识观(Know what、Know why、Know how、Know who —— OECD) ●知识的定义 认知主体以其认知图式适应、同化被认知客体的信息内容,经整合重构的观念化、符号化的有序信息集合。 2.知识与信息的关系[9-11] ●不同的认识 知识与信息并列 信息转化为知识 包含关系

高中地理必备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备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备的知识点总结 想学好高中地理,可以多看看书本,对地理知识进行梳理,一 章一节的重点好,从而使得自己可以从容把握地理的整体性和框架性。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 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

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 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②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③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二、城市化对自然环境 ___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 ___ (1)对气候 ___:热岛效应、大气污染严重 (2)对水文 ___: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 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对生物 ___: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

图书馆业务知识基础考题附答案P

一、选择题 (一)基础理论 1.图书馆业务工作是以()为工作对象,以传递文献信息为方法,以读者服务为目标的一种过程。 A.文献 B.知识 C.信息 D.书籍 2."目录"一词最早出现于班固的《汉书?叙传》,"目"是指篇目,"录"是指叙录。请问:叙录的意思是 ( )。 A.前言 B.附录 C.提要 D.关键词 3.《公共图书馆宣言》是由()制定的。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B.国际文献学会 C.国际公共图书馆协会 D.国际信息学会 4.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有文字的文献()。 A.陶文 B.青铜器铭文 C.甲骨文 D.先秦石鼓石刻 5.属古罗马人发明的一种书籍形式是()。 A.莎草纸书 B.泥版书 C.羊皮纸书 D.蜡版书 6.以下哪个不是构成文献的三要素()。 A.知识 B.载体 C.记录 D.文字 7.我国最大的图书馆是()。 A.中国国家图书馆 B.上海图书馆 C.广州图书馆 D.北京大学图书馆 8.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是( )。 A.中国国家图书馆 B.美国国会图书馆 C.英国图书馆 D.法国国家图书馆 9. 根据国际图联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每()万人就应该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 10.系统化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最新阶段,它具有以下哪个特点?( ) A.经济性 B.高效性 C.全面性 D.关联性 11.下列不属于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是:( )。 A.社区图书馆 B.街道图书馆 C.儿童图书馆 D.农村乡镇图书馆(室) 12.最早向中国介绍西方图书馆的是()。 A.王韬 B.艾儒略 C.魏源 D.福泽谕吉 13.图书馆联盟的任务不包括:( )。 A.馆际互借 B.员工培训 C.传递服务 D. 复印优惠 14.图书馆管理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注重经济效果 B.计划管理 C.分散管理 D. 民主管理 15.图书馆的管理主体系统中没有()。 A. 决策系统 B.执行系统 C.信息系统 D.参谋系统 16.大型图书馆和中心图书馆的职能不包括()。 A. 推广先进经验 B.行政总务和财务活动 C.提高业务水平 D.负责方法工作 17.以下部门属于按照工作性质划分的是()。 A.财务管理办公室 B.科技读者阅览室 C.西文文献部 D.阅览部 18.属于传统图书馆组织结构的是()。 A.矩阵式组织结构 B.扁平化组织结构 C.再造组织结构 D.金字塔组织结构 19. 为了防止竹简虫蛀和霉烂,在书写之前,需要进一步加工处理,这一道工序叫()。 A.蒸馏 B.杀黄C.汗青D.留青 20.图书工作人员统计不包括()。 A. 人员数量 B.从事专业时间 C.书目服务 D.学术成果

图书馆业务知识应知应会一百题

图书馆业务知识一百题 一、基本知识 1、什么是图书馆?(2页) 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存各种文献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文化、教育和学术性机构。 2、图书馆具有哪些基本职能?(11页) 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可概括为五个方面,即:文献集存、文献整序、文献传递、智力开发和社会教育、文化娱乐。3、图书馆业务工作体系有哪两个主要环节(基本对象)?每个环节由哪几个部分组成?(21页) 图书馆业务工作体系由藏书工作和读者工作两大环节组成。其中藏书工作由书刊搜集、加工整理、管理保护三个环节组成;读者(正式读者和临时读者)工作由流通阅览、参考咨询、宣传辅导三个环节组成。 4、图书馆业务工作流程是什么?(23页) 图书馆业务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书刊搜集、加工整理、管理保护和书刊利用四个方面。 5、中小学图书(室)的任务、作用和特性是什么? 中小学图书馆(室)是学校书刊情报资料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服务的机构。中小学图书馆(室)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包括:(1)建立有特色的藏书体系;(2)

开展书刊借阅工作;(3)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进行图书馆知识教育;(4)做好教师服务工作;(5)、积极参加馆际协作活动,推进图书馆现代化的进程。作用:(1)培养品德、冶情操;(2)配合课程、辅助教学、(3)扩大知识面、开发智力;(4)独立思考、培养能力。特性:中小学图书馆(室)具有教育性、服务性和学术性三种主要特性,其中教育性是最根本的特性,离开教育性,中小学图书馆(室)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 二、藏书建设 1、什么是文献? 文献是人类记录与传播知识或情报的信息载体。(98页) 2、什么是图书馆藏书?(7页) 图书馆藏书是指图书馆根据本馆性质、任务、和读者需要收集、整理、组织和利用的各类型文献的集合。它既包括图书、报刊等印刷型文献,也包括声、光、电、磁等新型载体的文献。 3、什么是藏书建设? 藏书建设又称馆藏建设,是图书馆根据本馆性质、任务和读者需求,系统规划、建立和发展馆藏体系的全过程。4、中小学图书馆藏书建设的主要容是什么? 中小学图书馆作为中小学教育工作体系的一部分,其藏书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容:(1)馆藏规划;(2)藏

《图书馆学概论》知识点

4、《图书馆学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图书馆学:对象、体系与内容 第一节图书馆学得研究对象 一、图书馆学得对象 1、图书馆学研究得微观对象,就是指图书馆得各个组成要素,及作为其工作对象得知识、信息等。 2、图书馆学研究得宏观对象,就是指图书馆系统、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与环境得关系. 二、国内外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得认识阶段 第一阶段,认为图书馆学得研究对象就是图书馆得具体工作技术,或者就是图书馆管理。 第二阶段,把图书馆视为整体系统来研究并考察其在社会环境中得功能。 第三阶段,图书馆学得研究对象就是信息资源。 三、国内外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得认识 1、整理说-—德国施莱廷格 图书馆学就是符合图书馆目得得整理方面所必需得一切命题得总与。 2、技术说-—德国艾伯特 图书馆学应研究图书馆工作中得实际技术,图书馆学就是图书馆员执行图书馆工作任务时所需要得一切知识与技巧得总与. 3、管理说——英国得帕尼兹与爱德华兹 帕尼兹重视图书得系统整理、妥善保管与充分利用,制定了著录条例。爱德华兹积极开展采编、阅览、流通等各项工作,并在《图书馆纪要》中最早论述图书馆内部管理。 4、阮冈纳赞提出《图书馆学得五定律》 ①书就是为了用得;②每个读者有其书;③每本书有其读者;④节省读者得时间;⑤图书馆就是一个生长着得有机体。 其她学说: “社会说”——美国巴特勒认为图书馆学得研究对象就是图书与读书现象。 “要素说”——杜定友、刘国钧认为图书馆学得研究对象就是图书馆得组成要素。 “知识社会说”——德国卡尔斯泰特“知识社会说”就是图书馆学得研究对象。 “交流说”--美国谢拉认为交流就是图书馆学研究得中心内容. “新技术说”——美国兰开斯特预言:未来图书馆也就就是电子信息系统. “信息资源说”——美国切尼克 四、图书馆学得研究对象就是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 归纳总结:图书馆学就是研究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得科学 第二节图书馆学得体系结构 一、普通图书馆(General Librarianship) 就是研究图书馆学基本问题,图书馆事业建设得基本理论,图

图书馆考试专用--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完美编辑版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第一章:信息、知识与文献 重点:弄清楚信息、知识与文献的定义 第一节:信息 信息的属性,可能出选择题或者判断题,掌握重点(信息的功能、社会作用) 一、相关知识点 1、信息的基本属性(消除不确定性) 2、信息的传播的容量、速度和质量取决于(运载物质)的性能。 3、(共享性)是信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主要特性。 4、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价值随时间延长而变小。(判断) 5、信息能够被人和其它生物通过器官或感测工具感知。(判断) 6、信息的13个特性? (1)信息的基本属性是消除不确定性。(2)信息的普遍性 (3)信息对物质和能量的相对独立性。(4)信息的物质依附性。 (5)信息的可感性(6)信息的可传输性 (7)信息的共享性(8)对信息内容理解的歧义性 (9)信息内容的可耗散性(10)信息的时效性 (11)信息具有不完备性和不对称性(12)信息具有可伪性 (13)信息具有势差,存在着强势信息和弱势信息。 7、信息主要类型包括(自然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机器信息) 8、信息的功能?(重点) (1)信息是自然世界存在的客观反映 (2)信息具有消除不确定性的功能 (3)信息具有组织功能 (4)信息交流是维系社会发展的纽带 9、信息的社会作用? (1)信息工作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2)信息促进知识的增长和积累 (3)信息工作促进经济发展 (4)信息工作为决策服务 (5)信息工作促进社会的进步 第二节、知识 知识的含义,重点:知识信息化的功能? 1、知识由两要素构成的:(真理)和对(实在的理解) 2、知识的4W概念:知识是什么(know-what);知道为什么(know-why);知识怎么做(know-how);知道是谁(know-who)。 3、知识是认知主体以其认知图式适应、同化被认知客体的信息内容,经整合重构而再现的观念化和符号化的有序信息集合。附图式的相关理解: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大气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大气 【】为了帮助学生们了解高中学习信息,查字典地理网分享了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大气,供您参考!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2019-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图书馆业务基本知识

图书馆业务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专业知识 一、基础知识 1.什么是文献? 答:国家标准《文献著录准则》给文献下的定义为:“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它的意思是说:无论是记录有知识的纸张、磁带、光盘、还是数据库、网页等,都可以称之为文献。文献的主要功能是传播知识。当今著名理论学家蒋永福教授认为这个定义比较宽泛,他在2009年出版的《图书馆学通论》专著教材中定义为:记录有客观知识的可供人们阅读或视听的脑外人工载体。 2.什么是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答:一次文献是指作者创作的原始文献。内容上的原创性——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新论证、新综合、新视角等,是一次文献的根本特征。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期刊论文、专著、科技报告、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说明书、技术标准等划入一次文献范畴。 二次文献是指按一定的方法对一次文献进行整理加工,以使之有序化而形成的文献。二次文献在内容上并不具有原创性,它只提供有关一次文献的内容线索,从而方便人们对一次文献的检索查考,因而经常被称为“检索性文献”。二次文献的最大特点是:提供相关文献线索集中、系统、有序。二次文献的类型主要包括目录、索引、文摘、题录、简介等。 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或二次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加工、浓缩而形成的评述性、参考性文献。三次文献一般是围绕某个学科、专题或出于特定目的,根据二次文献提供的线索,选用一次文献提供的内容,对其深度提炼和浓缩而形成的,因此往往被称为“参考性文献”、“研究性文献”。三次文献的类型主要类型有综述、述评、年鉴、手册、指南、进展报告、百科全书等。

3.文献有哪几种类型? 答: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文献可分为多种类型。常见分类的标准主要有载体形式、加工层次、内容的公开程度、出版类型等。 按载体形式划分:纸质型文献、缩微型文献、视听型文献、电子文献、人物。人物是一种容易被人忽视但极具价值的文献载体形式。 按加工层次划分: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指记录在非正规物理载体上,未经出版发行的或未进入社会交流的最原始的文献。 按内容公开程度划分:白色文献(指一切正式出版并在社会上公开流通的文献)、灰色文献(指非公开发行的内部文献或限制流通的文献)、黑色文献(指人们未破译、辨识其中信息的文献或处于保密状态、不愿公布其内容的文献)。 按出版类型划分:图书、期刊、报纸、会议文献、研究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标准文献、政府出版物、产品资料、短期出版物、档案文献。 4.什么是图书文献?它有什么特点? 答:图书是一种传统的文献形式。《国际文献标准》对图书作了如下规定:。凡篇幅不少于49页,并构成一个书目单元的文献,均属于图书文献。而49页以下篇幅的印刷品,则称为小册子。图书文献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极为广泛。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人类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是正在总结或探索中的知识。所以,图书文献是人们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来源。 特点是:规范性、稳定性、系统性。 5.什么是图书馆? 答:图书馆是对知识进行存贮、优控、检索,为保存人类记忆、为公民平等自由获取知识提供服务的机构。(北京大学王子舟教授) 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认为:图书馆是这样的一个社会机构,它用书面记录的形式积累知识,并通过馆员将知识传递给团体和个人,进行书面交流。因此,图书馆是社会中文化交流体系的一个重要机构。谢拉是从他的“社会认识论”的思想,从图书馆与知识之间联系的角度来认识图书馆的。他指出了图书馆的功能在于交流知识,图书馆是实现知识交流的社会机构。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 §1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级别: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2、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3、因为地球上有生物,所以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4、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太阳稳定的光照和地球安全的运行轨道;自身条件:(1) 地球有适中的质量体积,所以地球周围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2)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及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所以地球上有适中的温度;(3)地球上有液态水(能形成海洋)。 §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的标志包括黑子和耀斑。当太阳活动比较剧烈时,可以形成磁暴和极光现象,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可以诱发水旱灾害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3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自转周期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大约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日;若以远离地球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则大约为23小时56分4秒,叫做一个恒星日日。 2、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公转周期大约为365天6小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年。 3、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1)昼夜更替现象;(2)不同经度出现了不同的地方时,即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要早;(3)形成了地转偏向力,即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4、在空白图中绘制出直射光线、晨昏线,标注出直射点及夜半球,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 5、地球公转与自转轨道的夹角叫做黄赤交角,其大小是23°26′。 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变化等。 7、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6月22日(节气: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 9月23日(节气: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12月22日(节气: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 3月21日(节气: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周期:大约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叫做一个回归年。

高考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大气专题知识点总结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平分布: 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画某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平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

图书管理员必备的出版 物常识 1、什么是出版物? 出版物是指用印刷、复制手段生产制 造的记录人类知识、传递信息的载体,主 要包括报纸、期刊(杂志)、图书、音像 制品及电子出版物等。 出版物是文字产生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它记录人类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的 思想,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 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出版物仍是人 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 依据国务院颁发的《出版管理条例》,任何出版物不得含有以下内容:反对宪法 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危害国家统一、主权 和领土完整的;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 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煽动民 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或 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宣扬邪教、迷 信的;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宣传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 内容的。 这是我国所有出版单位都必须遵守的 出版法规,也是识别图书是否合法的最基 本的标准。 2、什么是图书? 图书,是指主要以印刷方式复制的、 以纸介质为载体的、可以重印的非连续出 版物。包括书籍、画册、图片等。图书绝 大部分是装订成册的书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出版业不断繁荣 发展。目前我国的图书出版社有578多家,每年出书20多万种,其中新书约13万种,按出书品种计算已居世界首位。 3、图书由哪些要素组成? 图书是有思想、有内容的精神产品, 构成图书的首要条件当然是书的内容,但 它必须依托外在的物质才能存在。图书的 构成要素包括封面、正文、辅文等。封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