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生料栽培技术应用共48页
- 格式:ppt
- 大小:2.87 MB
- 文档页数:48
平菇生料栽培技术(一)引言概述:平菇(scientific name: 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
平菇生料栽培技术是指将平菇的生长介质更换为新的培养基,并采用特定的栽培方法,以提高平菇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以平菇生料栽培技术为主题,介绍平菇栽培的一些基本技术。
正文:一、选择适合的生长介质1. 了解平菇的生长环境需求2. 常用的平菇生长介质有哪些?3. 如何选择适合的生长介质?4. 生长介质的制备方法和注意事项5. 生长介质的管理与更新二、平菇的种子培育方法1. 平菇种子的选取与储存2. 种子培育室的建立与管理3. 平菇种子的处理与预处理方法4. 种子的播种与培养条件控制5. 平菇种子培育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三、平菇的栽培环境控制1. 温度、湿度和通风的调控2. 光照对平菇生长的影响3. CO2浓度的控制与调节4. 栽培环境的消毒与卫生管理5. 栽培环境的监测与调整四、平菇的生长和管理技术1. 优质菇种的选取与引种2. 平菇菌种的施用与接种方法3. 平菇生长期的控温控湿技术4. 平菇菌丝体的生长与营养补给5. 平菇疾病防治与蔬菇优势微生物的应用五、平菇的采收与贮藏1. 平菇的采收时机与方法2. 平菇的外观品质评判与分级3. 平菇的储存条件与时间控制4. 平菇的加工与利用方法5. 产品质量追溯与市场销售管理总结:通过对平菇生料栽培技术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生料栽培技术对于平菇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在选择适合的生长介质、种子培育、栽培环境控制、生长和管理技术、采收与贮藏等方面都有很多值得注意的点。
通过合理引入这些技术和方法,可以为平菇的栽培和生产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平菇生料栽培技术平菇是一种受到广泛欢迎的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
平菇市场上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平菇的生产和栽培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平菇的生料栽培技术,以便帮助那些想要从事平菇生产的人们。
1.选取适合的基材平菇的生料通常是由麦秸杆、玉米秸秆等禾本植物的秸秆混合物制成。
在选取基材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基材的质量:选材应该注意质量和干燥程度,过于湿润的基材会影响生产效率。
(2)基材的营养成分:基材的营养成分对生产影响极大,应该尽可能选取营养丰富的材料。
(3)材料的来源:为了避免植物病菌和其他有害成分的污染,应该尽可能选择来自有机农场的原材料。
2. 设计生产间和培养条件建立生产间和调节环境非常重要。
平菇的生料栽培通常在室内进行。
在设计生产间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光照:平菇的生产对光照的要求不高,普通的灯光就可以满足需求。
(2)通风:保证氧气的供应也非常重要,生产间需要有通风设备。
(3)温度和湿度:平菇喜欢温湿的环境,导致96-100%的湿度和24-30℃的温度。
因此,在生产间应该安装恰当的温湿度控制器。
3.生产过程平菇生产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 润湿基材:平菇的培育基必须保持足够的湿度。
但是,越湿的基材会越容易引起病菌和霉菌的侵染。
因此,润湿基材。
2)接种菌种:接种使用活的孢子或菌株进行。
下接种时间是润湿后2-3天。
接种完后封闭生产间并保证湿度和温度。
3)管理生产:维持生产环境的卫生是至关重要的。
平菇的培育基必须保持湿度和适宜的养分水平。
在此阶段还需要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
4)采摘平菇:平菇生长较快,大约7到10天的时间就能开始收获。
需要注意及时采撷,因为过长时间收获会导致质量下降。
总而言之,平菇生料栽培技术需要小心谨慎地执行。
从材料选择、设计生产间、到具体的生产过程,都有其细致的要求。
希望此指南能帮助那些想要从事平菇生料生产的人们更好地实现其目标,并取得成功。
平菇的生料栽培生产工艺流程制定生产计划:一、栽培时间计划:二、材料准备:⑴.原料:玉米芯米糠石膏粉石灰过磷酸钙硫磺粉尿素杀菌剂杀虫剂高锰酸钾⑵.用具:酒精灯报纸接种针粉碎机塑料布草帘⑶.菌种:栽培种(选用低温品种:美味侧耳)三、成本预算备注:所用大棚为500㎡除去边角处所用面积48m×7.5m,所用菌袋为25×50cm 直径为16cm 一行摆菌袋7.5÷0.16=46袋一共摆六层,由于是井字形摆放所以要减去21袋(由等差数列得出)六层共用菌袋46×6-21=255袋,共摆48行一共摆菌袋255×48=12240袋,一袋4kg共用培养料为48960kg.因为水料比为1:1.35 所以用干料20808kg水28152kg 预计成本:10922元预计收入:25798元四、制作过程:1.菌种制备:生料栽培应选择抗逆性强的低温型品种。
所使用菌种要求菌丝生长旺盛,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非常强播种量一般为10%~15%2. 培养料配方:玉米芯76% 麸皮或米糠24%石膏粉1%石灰2%过磷酸钙0.5%尿素0.5% 杀菌剂0.01% 杀虫剂0.001%3.备料拌料:生料栽培对原料要求较为严格,配方中含氮物质加入量应适当减少,以减少杂菌污染常加入2%的石灰,0.1%的多菌灵或克霉灵培养料的配制:将准备好的原料按照配方的确定的比例进行称取配制时,玉米芯等主料与不溶水的铺料麸皮,米糖等搅拌均匀,经多次翻锥让培养料充分吸收水分调节水一般掌握“三高三低”。
即①基质颗粒偏大或偏干。
水分应多,反之应少②晴天水分蒸发量大,水应略高些,阴天则应偏低③拌料场地吸水性强,水分应调高反之应调低料拌好后,必须追成一堆,让水分充分参入原料。
(生料拌料后,喷入氧化乐果杀虫剂干料重的0.1——0.2边喷边拌,含水量为60%~65%即用手握培养料时,指缝略有水渗出ph7~7.5为宜拌料后最好进行堆料,期间堆温达70℃时应翻堆。
平菇生料栽培技术要点
(1)对霉菌的完全抑制:通过物理方法,创造一个既适合食用菌菌丝生长,又适合细菌生长,又能彻底抑制霉菌生长的环境,生料栽培平菇成功率高。
菌袋的发酵周期在20天左右(发菌速度较慢)。
(2)对霉菌的不完全抑制:通过物理方法创造一个适合细菌生长、平菇菌丝也能生长的环境,虽然有一部分霉菌产生,使用抗杂性比较好的菌种,培养料的温度不超过30。
C-35(,成功率高。
12o C-35o C(袋内温度)菌袋的发菌周期在8-10天(发菌速度快)o
注意事项
(1)低温季节可适当增加培养料的含水量,促进细菌的快速产生。
(2)高温季节不可以使培养料的水分过高,细菌的过度繁殖会影响平菇的生长速度。
(3)培养料的水分过低,会使霉菌的繁殖更猖獗。
(4)使用抗杂菌较强的品种,可以不加任何消毒药品。
消毒药品会被细菌迅速分解,如果菌种的抗杂力较弱,即使添加了消毒药品的培养料。
出完头茬菇后也会大面积感染杂菌。
关于菌种
(1)生料种植平菇用野生型菌种效果好,方法是:在树林里寻找多个平菇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得到纯菌种后做生料栽培,实验抗杂效果,然后选择抗杂菌效果好的菌种进行应用和低温长期保存。
(2)保存的菌种每年都可以进行泡子分离,防止菌种退化。
泡子分离简单的办法:平菇子实体接近成熟时,在晚上用手电筒直射平菇子实体特别容易看到泡子云,发现有泡子云飘落弹射时,另一人打开试管迅速扑捉抱子,一秒内将棉塞盖住。
这样成功率高、感染率低。
多泡菌种经过扩大繁殖做出菇实验,从产量高、质量好的子实体上组织分离后再次得到的菌种再用于生产。
平菇生料栽培技术(二)引言概述: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平菇生料栽培技术是指通过合理的控制环境条件和采用适当的栽培技术,使平菇能够在生料上生长繁殖。
本文将从优选生料、制备生料、接种方法、环境调控和病虫害防治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平菇生料栽培技术。
正文:一、优选生料1. 选择坚硬、充气度高的木材作为生料。
2. 生料的pH值应在6-7之间,避免过酸或过碱。
3. 控制生料的含水率,一般在60-70%为宜。
4. 避免使用有害物质污染的生料,如有农药残留或重金属污染。
二、制备生料1. 对生料进行蒸煮处理,能有效去除细菌和真菌。
2. 切割生料时要保证刀口的锋利,以免伤到生料表面。
3. 添加适量的纤维素类物质,可提高生料的保水性。
4. 播种前对生料进行堆堆发酵处理,促进平菇菌丝生长。
三、接种方法1. 将平菇菌种与生料均匀混合。
2. 放入接菇袋或容器后,用压舒运动将菌种均匀压实。
3. 技术人员要做好接种的记录,及时调整水分和温度。
四、环境调控1. 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保持在80-85%。
2. 采用间歇通风的方式,促进氧气交换和二氧化碳排出。
3. 维持光照适中,一般情况下每天照射2-3小时阳光即可。
4. 定期消毒,防止病菌的侵入和传播。
五、病虫害防治1. 定期检查平菇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
2. 使用环保的杀菌剂和杀虫剂进行防治。
3. 注意有害生物的防治,如螺旋藻、线虫等。
总结:通过优选生料、制备生料、接种方法、环境调控和病虫害防治等五个方面的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实现平菇的生料栽培。
合理控制环境条件和采用特定的栽培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平菇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为平菇生料栽培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平菇生料栽培技术平菇生料栽培技术一、引言平菇生料栽培技术是一种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本文将介绍平菇生料栽培的详细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材料准备⒈菇袋:选择适合平菇生长的菇袋,尺寸约为40cm长,15cm 宽。
⒉菇种: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平菇菌种。
⒊培养基:选用适合平菇生长的基材如玉米秸秆、麦秸秆、木屑等。
⒋消毒剂:用于对菌种、菇床等进行消毒处理。
⒌手套、口罩、工作服等个人防护用品。
三、菌袋灌装⒈将培养基材填入菇袋中,每袋约填满2/3,留下空气流通的空间。
⒉在袋中均匀撒播菌种,注意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
四、菌袋培养⒈将灌装好的菌袋放置在适当的环境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⒉定期检查菌袋内部的湿度和菌丝生长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处理。
五、菇床整理⒈在栽培基地选择适宜的地块,并进行除草、平整等工作。
⒉对床面进行消毒处理,保证床面无病虫害,有利于平菇的健康生长。
六、菇袋栽培⒈将培养好的菌袋放置在菇床上,注意保持菇袋与菇床的接触面。
⒉定期检查菌袋内的湿度和菌丝生长情况,确保菌袋内环境适宜。
七、病虫害管理⒈定期巡视菇床,发现有害生物迹象及时进行综合治理。
⒉如发生病虫害,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
八、采收与贮存⒈根据平菇的生长情况,确定最佳采收时间。
⒉采摘菇头完整、菌褶未展开的平菇,注意不要损坏菌蒂。
⒊采摘后及时进行初步处理,并储存于适宜的环境中。
九、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图片、表格、图表等,详见附件部分。
十、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农业生产法:农业生产的管理制度和规定。
⒉病虫害防治条例:对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定。
平菇生料栽培技术嘿,你问平菇生料栽培技术呀?那咱就来唠唠。
首先呢,得准备好材料。
要有平菇菌种,这可是关键哦。
就像做饭得有好的食材一样,菌种得挑那种品质好、活力强的。
还有培养料,比如玉米芯、棉籽壳啥的。
这些培养料要新鲜、干净,不能有霉变啥的。
然后把培养料处理一下。
要是用玉米芯,得把它粉碎成小块块。
棉籽壳呢,也得弄得松散一点。
接着可以在培养料里加点石灰,调节一下酸碱度。
这就像给培养料做个“美容”,让它更适合平菇生长。
接下来,把菌种和培养料混合在一起。
要搅拌均匀哦,就像拌沙拉一样。
不能让菌种都堆在一块儿,也不能太少了。
混合好后,把它们装到袋子里或者箱子里。
袋子或箱子要有一些小孔,让平菇能呼吸。
弄好之后,把它们放在合适的地方。
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二十多度比较好。
湿度也得适中,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
就像给平菇找个舒服的“家”,让它能好好生长。
在平菇生长的过程中,要经常观察。
看看有没有长杂菌啥的。
要是有杂菌,得赶紧处理掉,不然会影响平菇的生长。
还可以给平菇喷点水,保持湿度。
但也不能喷太多,不然会把平菇淹死的。
等平菇长出来了,就可以收获啦。
用手轻轻地把平菇摘下来,别太用力,不然会弄坏平菇。
摘下来的平菇可以炒着吃、煮汤喝,可美味啦。
我给你讲个例子哈。
我有个邻居,他特别喜欢种平菇。
他按照我说的方法,准备好材料,认真地栽培平菇。
他每天都去看看平菇长得怎么样,有问题就及时处理。
过了一段时间,平菇长得可好了,又大又肥。
他送了一些给我们,我们吃了都说好吃。
从那以后,他就更有信心了,经常种平菇给大家吃。
所以啊,平菇生料栽培技术其实不难,只要你用心去做,就能种出好吃的平菇。
赶紧试试吧。
平菇生料种植技术平菇生料种植技术用玉米芯代替棉籽皮做主料来栽培平菇,成本低,效益高。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平菇生料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平菇生料种植技术(1)玉米芯的处理。
将玉米芯粉碎至花生粒大小,然后用3%~5%的石灰水拌料,直到拌透拌匀,接着添加2%的过磷酸钙、2%石膏、0. 5的尿素、0.1%克霉王(或其他)、1%食盐,拌匀,使料水保持在1:1~1.4。
(2)建堆发酵。
拌匀后堆成宽1.5~1.8米,高0.8米的长堆,堆的两边用木棍在堆肩打两排孔,孔距0.6~1米,上覆薄膜以保温,堆底留空隙,以通风。
当堆内1搜索5厘米处温度达到65℃以上时保持一昼夜,然后翻堆,上翻下,里翻外,如此共翻3次,然后摊开散温。
(3)接种发菌。
选用适宜优质三级种。
出菇袋规格一般为22厘米×45~50厘米的聚乙烯筒袋,采用三层料四层种的层播法,菌种量在15%左右。
(4)出菇管理。
可采用立墙或覆土栽培方法。
当采收1潮菇应及时补施营养液:5%~10%黄豆浸出液等。
一般可采收3~4潮。
生物学效率可达100%~150%。
夏季反季节种植平菇技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食用菌反季节的栽培的发展和受经济效益的驱动,在夏季进行平菇生产成为菇农增加效益的途径之一。
但是,由于夏季温度高,病虫害严重,对缺少栽培经验的栽培户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下面把夏季种植平菇的几个关键环节总结如下:(1)选种。
这是夏季种菇的前提。
菌株要求抗高温、耐旱、耐湿、抗杂的品种。
如高平1号、夏王40、江都71、夏优1号等。
(2)拌料、发醇、装袋与发菌。
配方中的辅料应少加有机氮,不能加尿素。
石灰以5%~8%为宜,并加入0.1的多菌灵或克霉王,但要注意不能与石灰同时加入,应先加入石灰粉。
含水量要比其他季节少。
发酵期适当缩短。
进行高碱处理,装袋前培养料PH保持在8以上。
栽培用的塑料袋规格要小一些。
加大播种量,增加播种层数。
装好袋后在有菌种处用铁钉打眼,并从菌袋中间用小手指粗木棒打一孔,加快发菌速度。
平菇生料微孔墙式栽培技术我国黄河以北地区秋末冬初和初春,是种植平菇的最佳时期。
采用生料微孔墙式栽培技术栽植平菇,菇房空间利用率高,设备投资和管理消耗少,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颇受农民欢迎。
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 打孔选择长50cm、宽22cm的聚氯乙烯塑料薄膜筒袋,用缝纫机将薄膜袋中间扎3行眼作通气孔,行间距1cm;距筒袋口两端5cm处分别横向扎3行眼作通气孔,行间距为1cm,然后将一端用绳扎紧备用。
2 配料栽培平菇常用的培养料有棉子壳、玉米秸、花生壳、豆秸、木屑和稻草等。
以棉籽壳为例:将无杂、无霉变的棉籽壳曝晒3~5天,按每1000kg棉籽壳加40kg麸皮、30kg生石灰、5kg 复合肥、2g尿素、1600kg水的比例配料。
3 拌料按上述配料,先将棉籽壳与麸皮充分混合,然后将生石灰、复合肥溶在水中均匀地***在培养料上,每1000kg棉籽壳加水1400kg,边洒水边搅拌均匀,堆成宽、高均为1.5m的垄形垛,用木棍插孔透气,上面遮盖保温、保湿材料。
堆料后,在微生物作用下料温逐渐升高,经2~3天料温可达60℃以上。
待料温达到60℃后,每隔2~3天进行1次翻堆,翻堆方法是:中间的向外翻、外边的向内翻。
翻堆3次后,待料温降至30℃以下,装袋播种。
4 装袋播种播种前把2kg尿素溶在200kg水中,再与培养料充分混合,待料温降至30℃以下再播种。
每个菌袋播5层菌种,共用菌种0.2kg,装满后正常菌袋重量为3.5~4kg。
播种方法:将0.2kg菌种分成5份,其中3份量较多一些,先在扎绳的一端放上一层较多的菌种,盖住此端通气孔,再往里面装拌好的培养料,边装边压实,装至该袋1/4处,贴袋边孔眼放1份量少的菌种,继续装拌好的培养料至中间通气孔,再贴袋边孔眼放一层量较多的菌种,用种量同两端一样。
装至该袋3/4处,再放一层少量的菌种,装至另一端孔眼时,将剩余的菌种盖住孔眼,最后用绳扎紧袋口。
5 发菌培养装料完毕,将料袋放在适温、通风、避光处发菌培养。
平菇生料栽培技术江苏省射阳县食用菌栽培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起步,至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
栽培品种基本上以平菇为主,栽培方式为生料栽培。
目前,全县食用菌产业从业人员有2.5万人。
2009年,平菇投料量19.5万吨,产量达30万吨,年创产值12亿元,人均获纯利3万元以上。
该产业目前位列全国县级之首,全球之冠。
现将平菇生料栽培的管理技术整理如下,供广大菇农参考。
一、平菇品种的分类:平菇品种不同,其子实体正常发育时所需适温范围也不相同,生产上常用平菇品种,按温型分类,详细可分为高温型.中高温型、广温偏低型、中低温型。
按菇体色泽分类,可分为乳白色、纯白色、灰白色、浅白色;深灰色.灰黑色,黑色。
而气温的变化又决定着品种的色泽,如平菇江都9745在8℃左右是深黑色,在25℃左右时呈深灰色或灰白色。
一般来说,气温越高,色泽越浅;气温越低,色泽越深。
1、高温型。
高温型品种按色泽可分为两大类:(1)乳白色类,子实体发育温度为15-34℃,最适出菇温度为22-28℃,主要品种有苏引6号.伏源1号、高温908、海南2号,这类品种大多安排在春季3-6月投料播种,4-9月高温季节产菇,但因高温白色品种春夏栽培病虫发生频繁,杂菌污染率高,如经验不足,管理不善,易发生黄菇病。
夏季种植尽管卖价高,但产生经济效益并不高,因此,乳白色高温型品种总投料量并不多,销售竞争者也少。
笔者建议,用户如要种高温型乳白色品种,可多种海南2号,该种和国内几十个白色高温品种对照比较,其抗霉性、抗黄菇病、早熟性、商品性均名列前茅。
(2)灰褐色类,主要品种有江都71号;基因2005,这两个品种出菇温度12-36℃,菇体与凤尾菇相似,单生型,鲜菇肉质细嫩、口感好,市场较抢手,幼菇提早采收,可作秀珍菇上市,售价高。
实践证明:这两个品种经多年推广,尤以抗杂菌,抗黄菇病能力特强,长势长相突出,后劲足,最多可出8潮菇,又因商品价值、口感均超过乳白色品种,因此,市场前景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