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文章[写法·借鉴]过渡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安排恰当的过渡,使文章连贯自然。
文章一开始就叙述了马克思一家到达布鲁塞尔后“穷困的暗影始终紧紧追逼”,下一段用“这时友人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给予了帮助”过渡到恩格斯等友人帮助马克思渡过难关,显得很自然。
当恩格斯催促马克思写较大的著作而马克思又觉得自己没有充分熟悉英国情况时,作者用“因此”一词紧承上文引出对马克思与恩格斯动身前往英国考察的介绍,显得水到渠成。
作者评述时也很注意过渡。
如介绍完马克思与恩格斯两人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后,用“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论著一样,《德意志意识形态》也是一部论战性著作”一句承上启下,引出对这一论著的评述。
这样写,使上下文内容紧密衔接,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过渡”是为了加强文章层次或段落间的连贯,使上下文能自然地衔接转换的结构方法。
“过渡”犹如桥梁,把两个不同的意思巧妙地连接起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有了过渡,行文才畅达,全文才浑然一体,才能让读者的思路顺利地从这一层次转到下一层次,而不致感到突兀、费解。
写法指点:写文章时,如果层次或段落之间意思转折较多或较大,那么通常都会采用“过渡”。
“过渡”的形式主要有过渡词、过渡句和过渡段。
一般地,如果意思转折不复杂就不必着力交代,只需用一些关联词语,如“既然”“然而”“不过”“但是”“将来”等来过渡即可。
如果前后两个层次的内容都较复杂,层次之间转折又较大,一般就需要用过渡段来衔接。
阅读下面这段话,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主要从过渡方面来考虑)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综艺节目的主持人,用自己的幽默,特有的气质和魅力去感染别人,让我的观众因我而快乐。
【参考示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佳作·领悟]最后的岁月罗范懿1881年12月2日,这是燕妮弥留的最后一天。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音乐欣赏----国际歌这是一首红色的经典,一首经典中的经典,一首让全世界人民为之振奋的歌曲,请用心倾听!国际歌歌词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的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哪能容的寄生虫!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国际歌创作背景英特纳雄耐尔,源于法语的internationale,“国际”之意,外文音译为“共产主义”。
《国际歌》中唱道:“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这个口号的提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那时在极端黑暗的法国巴黎,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诞生了,可它仅仅战斗了72天。
战士们的热血,激怒了一位名叫欧仁•鲍狄埃的青年诗人,他用战友的鲜血写出了悲壮的《国际歌》词。
1888年,在鲍狄埃逝世后的第二年,工人作曲家彼尔·狄盖特以满腔的激情为《国际歌》谱写了曲子(马赛曲)。
从此它便成了世界无产者最喜爱的歌,从法国越过千山万水,迅速传遍全球。
巴黎公社失败后,一个留着大胡子的博士在伦敦振臂高呼:“巴黎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他就是马克思。
他认为“英特纳雄耐尔”实现的解放,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解放的“心脏”,是无产阶级。
在他和战友恩格斯的召唤下,《共产党宣言》诞生,并发出了震惊世界的宣告:让统治阶级在“英特纳雄耐尔”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马克思。
二.整体把握——请大家说说本文的总体特点:本文在对马克思的革命事迹进行叙述的过程中,插入了大段关于马克思的两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的学术评价,还有对一些事件的历史意义的评述。
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分析并概括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期间的思想发展和革命活动内容。
过程与方法:理清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期间的三年革命经历,两部著作,三次论战,赏析作品脉络清晰、环环相扣、重点突出、评点精当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马克思作为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的崇高人格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1.理清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期间的三年革命经历,两部著作,三次论战。
2.感悟马克思作为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的崇高人格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结合课后练习通读课文,应用工具书正音、正字、释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思考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近代中国饱受屈辱,多少仁人志士在黑暗中苦苦求索。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早期的共产党人正是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找到了救国救民的道路,中国人民才当家做主站立起来。
马克思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
他以毕生的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为什么我们要把他的影响定义在全世界全人类这个范围内,而不是只限于社会主义社会?因为马克思在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社会,同样受到尊重,同样受到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已经成为了西方国家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
在美国的大学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成了一门必修的科目。
可见,马克思在西方世界中的地位。
可以说,马克思一生的贡献是卓越的、伟大的。
为什么马克思一生能做出如此卓越、如此伟大的贡献呢?他背后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也许我们从中能获得答案。
二、传主介绍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被评为20世纪影响世界最深的人。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20 -20学年度第—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教案【学习目标】1.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分析并概括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期间的思想发展和革命活动内容。
2.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马克思与恩格斯及与其他友人的真挚友情,感受马克思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马克思的人格魅力。
【预习案】【知识链接】1 卡尔马克思(1818 —1883)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1818 年5 月5 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一个律师的家庭里。
曾先后进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历史和哲学上。
1 843年10月迁居巴黎,同德国和法国秘密工人团体的领导人建立了联系,并经常参加德国和法国工人、手工业者的集会。
1847 年12月—1848年1 月,受该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委托,同恩格斯一起起草了同盟的纲领,这就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867年出版了不朽著作《资本论》第一卷(第二、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出版;第四卷,即《剩余价值理论》,在恩格斯逝世后出版)。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因病与世长辞。
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是“科学巨匠”。
2.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马克思、恩格斯取得一致认识,并研究了宣言的整个内容和结构,由马克思执笔写成。
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一〉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一)求学时期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特利尔中学。
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18岁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学习焦点却在哲学和历史上。
1841年马克思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学位,并因得到委员会一致认可,顺利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二)婚姻家庭1843年6月马克思与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于1814年的出身德国贵族(男爵)家庭的燕妮结婚。
同年10月底,马克思和燕妮一起来到巴黎,拉开了充满困苦和自我牺牲的生活序幕。
由于马克思对地主、资产阶级的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驱逐他。
他不得不携带家小四处转移,其生活困难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马克思和燕妮共生了四女二子,由于上述原因,只有三个女儿长大成人。
燕妮除了母亲和主妇的责任,还担负起了许多其他工作:比如,马克思的几乎所有手稿——其中大部分是很难辨认的——在送到印刷厂或出版社以前,总得由她誊写清楚。
(三)伟大的友谊1844年9月,恩格斯到访巴黎,两人并肩开始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由于马克思先后被法国、比利时等国驱逐,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他常常囊空如洗,衣食无着。
1851年至1869年,马克思总共收到了恩格斯的汇款3 121镑,使马克思勉强维持生计,得以长期地专心从事科学著述。
恩格斯成为马克思家中的一名“编外”成员。
马克思一家人对恩格斯的健康,更是牵肠挂肚。
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崇高友谊,为人类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四)巨大贡献(1)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人类社会开始所经历的是漫长的原始社会,之后是文明时代。
代替文明时代的将是无阶级的、全社会公有制时代。
第一课时《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导学案
编写人:宋秋菊周东良审核人:宋秋菊使用时间:2018-3-
班级:____________组名: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分析并概括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期间的思想发展和革命活动内容。
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马克思与恩格斯及与其他友人的真挚友情,感受马克思的人格魅力。
【学前准备】
1.卡尔·马克思(1818—1883)阅读练习册47页。
2.《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马克思、恩格斯取得一致认识,并研究了宣言的整个内容和结构,由马克思执笔写成。
1848年2月,《宣言》在伦敦问世。
《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
《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
《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
《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3.作者简介
海因里斯·格姆科夫,德国著名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和传记研究者。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词语释义
得心应手:
一知半解:
趁热打铁:
归根结蒂:
志同道合:
饥肠辘辘:
娓娓动听:
爱莫能助:
山雨欲来:。
迫在眉睫:
赫赫有名:
举足轻重:
扣人心弦:
响彻云霄
二、阅读课文,探究问题。
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不仅以自己的毕生心血为人类留下了一座巨大的思想理论宝库,同时也在治学方面为人们树立了光辉榜样。
读了《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一文,我们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课堂小结】
【小试身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渐染(jiān)透彻(chè)卑劣(bēi)畏葸不前(sī)
B.雇佣(yōng)桎梏(gù)囿于(yòu)骁勇善战(xiāo)
C.赝品(yàn)谥号(yì)藐视(miǎo)暴殄天物(tiǎn)
D.翘首(qiào)劲敌(jìn)沉湎(miǎn)人才济济(jǐ)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汇合云宵赋予穷困潦倒
B.谴责热忱周详有条不紊
C.愤懑荒诞花费绿草如荫
D.取谛臆造匮乏布衣草履
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他______这个已经成立并需要马上开展工作、但还不得不非法进行活动的党,利用一切机会去扩大并加强同工人群众的联系。
(2)特别使他感到不满足的是,自己还没有充分______新近的英国文献和这些文献所依据的经济实践和政治实践。
(3)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都为______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同盟。
A.督促熟习驱除
B.敦促熟习祛除
C.督促熟悉祛除
D.敦促熟悉驱除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121~122页,从“同盟的第二次代表大会结束后,马克思于1847年12月中回到布鲁塞尔……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完成4—6题。
4.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强调了《共产党宣言》的“毫不起眼”?为什么这样写?
5.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伟大作品?
6.如何理解“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