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立项任务书
- 格式:pdf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14
“8138”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
特色专业项目建设任务书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专业带头人王荣海
专业负责人解书凯
归属系部(盖章)信息工程系
MIA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二〇一四年十月
填写要求
一、请依据批准立项的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如实填写,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
归属系部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二、各系部请按专业填报。
三、各级项目进度均须明确年度具体目标、可监测指标及经费预算。
四、请严格按照本任务书格式填写,按照立项建设项目和内容逐项填写,分项分页。
五、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六、本任务书请用A3纸打印,一式2份上报。
1.项目基本情况
1专业实验实训基地栏目仅填写项目专业所属的专业实验和实训基地,不包括项目专业所使用的公共基础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等。
2保障措施主要指各系部组织保障措施、机制保障措施、制度保障措施和项目管理措施等方面;经费保障措施由学院统筹。
2.__电子信息工程技术___特色专业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
3.____电子信息工程技术___特色专业建设进度表
备注: 1.本表可增加续表; 2.预期目标必须明确,验收要点必须详实,“可观测、可监控”; 3.表中未包含的建设项目,可自行根据建设方案增加。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困境与路径作者:张衡锋桂文龙刘俊栋来源:《教育与职业(上)》2021年第05期[摘要]高水平专业群是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主要教学管理单元,是“双高计划”的关键所在。
面对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不够紧密、校企协同和资源共享机制不够完善、“三教”改革和产教融合不够深入的建设困境,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应着力高度对接产业链、岗位群需求,实施“三高三动”建设策略,即动态调整专业结构,高吻合度对接产业链发展需求;动态升级专业内涵,高共享度整合教学资源;动态优化评价机制,高产出度培养人才。
引导学校凝聚办学特色,形成具有显著辨识度和影响力的专业群品牌。
[关键词]高水平专业群;产业链对接;资源整合;人才培养产出[作者简介]张衡锋(1980- ),男,江苏宜兴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博士;桂文龙(1978- ),男,湖南江永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刘俊栋(1973-),男,山东兖州人,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授,博士。
(江苏泰州 225300)[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跨界与融合:1+X证书制度背景下重构高职课程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2019JSJG508)、2017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资助项目“园艺作物高效安全生产教学团队”(项目编号:苏教师〔2017〕15号)和2017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农业高职院人才培养与‘特色小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YZD2017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9-0045-05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已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可谓正逢其时。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出台,指出“双高计划”要以提高高职学校内涵建设为主线,以建设现代化、高水平专业群为抓手,实现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实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程推动高职院校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21.03.10•【字号】鲁教职函〔2021〕8号•【施行日期】2021.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实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程推动高职院校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通知各市教育(教体)局、财政局,省直有关部门,各高等职业院校:为更好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工程,建设一批区域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并在全国具有领先水平的专业群,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按照《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鲁政发〔2020〕3号)及省委省政府每所高职院校重点打造2-3个高水平专业群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实施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程,引导高职院校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推动“校校有特色”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办学品牌。
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建设要求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相近、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具有科学合理稳定结构的专业集群,是面向产业集群或与区域产业链对接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综合体系。
专业群的组建要科学确定组群逻辑,符合产业需求和专业建设规律,有利于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相关学校应根据学校实际和自身特色优势,结合全省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新旧动能转换需求,确定办学理念先进、产教融合度深、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1个专业群重点建设,可依托我省已立项建设的各类专业群,也可重新优化组合专业群,经过建设要达到国内同类专业最高水平和所服务产业的领先水平。
专业群中牵头专业应为基础最好、最能代表学校水平并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应立足既有资源条件,面向行业企业岗位群或岗位链,形成有机联系,产生集群效益;涵盖专业一般不少于3个,在校生原则上不少于500人。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1.12.07•【字号】鲁教高字[2011]14号•【施行日期】2011.1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实施意见(鲁教高字[2011]14号)各高等学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文件精神,按照《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鲁教高字[2011]1号)的要求,为加强对高等学校的分类指导,强化内涵和特色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名校带动作用,增强高等教育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制订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突出“分类指导、内涵发展、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的主题,加快实施名校建设工程,推动高校科学发展,建设一批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高校,形成层次类别清晰、具有山东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
二、建设思路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着力点,坚持“整体设计、分类管理、重点建设、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的原则,按照应用基础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遴选部分高校进行重点建设,打造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增强高等教育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建设目标在山东省地方高校中遴选一批应用基础型、应用型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进行重点建设。
(一)重点建设3-5所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名校。
建设成为适应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报告专业(群)是人才培养基本单元,学校一直高度重视专业群建设,本着“四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优化专业结构、有利于发挥品牌效应,有利于促进资源整合,有利于形成育人特色,以“集聚化、高端化、特色化”为目标,开展专业群建设工作,具体情况如下:一、基本情况学校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规划了学校重点发展的11个专业群,2019年获批立项2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2021年新增获批立项8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一)完善规章制度,有效推进专业群建设学校出台了《专业群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专业群建设原则、目标和要求,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专业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专业群建设的建设目标、任务和内容整体规划。
学校印发了《专业(群)建设委员会章程(试行)》,有效规范专业(群)建设委员会的运行,专业(群)建设委员会主要负责研究和决定学校专业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升专业内涵,有效推进专业群建设。
(二)对接产业新要求,优化调整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深入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理念,实施基于专业群建设的课程体系重构改革工作,依据产业高端主流技术企业的新技术动态和岗位能力变迁动态优化专业群课程体系。
依据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性要求及特定岗位对知识与能力的专业化要求,将课程分为“底层课程共享,中层课程聚焦,拓展课程互选”的“平台课程”、“专业+方向模块”和“拓展模块”三大类,构建专业(群)“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开展职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
各专业(群)联合产业高端主流技术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梳理本专业(群)人才培养的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匹配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进行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
(三)优化调整信息技术专业,彰显学校信息技术办学特色紧密对接深圳“20+8”产业集群规划,在原有“软件技术专业群、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群、交通技术与服务专业群、城市建设专业群、电子商务专业群、智慧财务与金融专业群、语言文化专业群”9个专业群的基础上,优化调整专业群结构,打造“软件与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智能电子、网络与安全、数智媒体、智能制造、人居环境、数字化管理、智慧财务与金融、语言文化与教育、机器人”等H个高水平专业群,彰显学校信息技术办学特色,培养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调整后的专业群及其专业构成如下:。
学校专业群建设管理办法一、总则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应我校发展的现代化专业群,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推进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专业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二、专业群基本条件第一条专业群是指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或服务领域,以学校优势或特色专业为核心,按行业基础、技术基础相同或相近原则,充分融合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合,并代表着学校专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第二条专业群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已纳入学校专业建设规划并进行重点建设,成效良好。
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行业优势或区位优势,与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密切相关,能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第三条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基础较好,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的培养模式改革力度大,教学经费投入充分保障,课程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服务能力强。
第四条专业的师资队伍整体实力较强,核心专业与相关专业有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与数量充足的骨干教师。
专业带头人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学生授课,承担有高水平的教改项目,取得优秀教学成果。
第五条专业建设方案科学可行,改革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
政策保障到位,能有效调动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
第六条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服务领域或产业链,以具有明显优势或特色的核心专业为龙头,充分融合各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群。
三、专业群建设原则第七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必须坚持优化专业布局结构原则,不断增强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
职业学校要围绕本地区或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与行业特色,本着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差别化竞争的理念,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结构。
第八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要注重发挥品牌专业的辐射功能和影响效应,带动相关、相近专业的共同发展,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增强专业服务产业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项目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职业技能要求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特色专业群项目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不仅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还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
二、项目目标1.建立以特色专业群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实践能力。
3.推动校企合作,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4.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一批具有行业领军能力的中等职业教育品牌。
三、项目实施方案1.确定特色专业群根据学校的资源和条件,选择适合学校发展和地方产业需求的特色专业群。
可以结合企业的需求调研和市场预测,确定特色专业群的方向和发展方向。
2.建设与校外企业合作的实训基地与校外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提供学生实践锻炼的场所和机会。
可以利用企业的实训设备和资源,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行业实践和操作技能。
3.设计特色专业群的课程体系根据特色专业群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符合职业能力标准的课程体系,力求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以引入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加强校企合作与相关行业的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课程研发、实习实训和就业推荐等工作。
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工作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加强师资培养和团队建设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可以引进行业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
四、项目效益评估1.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通过特色专业群项目的建设,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中等职业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提升。
通过特色专业群项目的建设,中等职业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地方乃至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提升,成为人们选择职业学校的首选。
职业发展学校专业群建设方案1. 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职业发展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学校决定进行职业发展学校专业群的建设。
2. 目标- 建立一支专业的教师团队,提供丰富的职业发展课程和培训- 提供实践机会和实项目,帮助学生锻炼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打造优秀的专业群品牌,吸引更多学生报读和企业合作3. 策略3.1 教师团队建设- 招聘具有丰富职业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组织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鼓励教师参与行业研究和创新项目,提高教学实效3.2 课程和培训开发- 设计多样化的职业发展课程,包括职业规划、就业技巧等内容- 引入实例和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供个性化的研究支持和辅导,帮助学生发现并发展自己的潜力3.3 实践机会和实项目- 与各行各业的企业合作,提供实践机会和实项目- 组织实践活动和企业参访,增进学生对职业发展领域的了解- 搭建就业平台和资源,促进学生就业和企业合作3.4 品牌建设- 设计专业群标识和宣传资料,树立品牌形象- 开展专业群活动和推广,增强专业群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强与相关机构和协会的合作,共同推动职业发展教育的发展4. 实施计划- 第一年:建立教师团队和课程体系,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基础- 第二年:拓展实践机会和实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年:加强品牌推广和宣传,提高专业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每年进行评估和改进,持续优化专业群建设方案5. 预期效果通过职业发展学校专业群的建设,我们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学校的职业发展教育在社会上获得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力以上是我们的职业发展学校专业群建设方案,希望能得到支持和关注。
谢谢!。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三批高等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的通知正文:----------------------------------------------------------------------------------------------------------------------------------------------------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三批高等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的通知鲁教职字〔2018〕18号各高等职业院校: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意见》(鲁教职字〔2017〕6号)精神,经各校推荐,统筹考虑各校办学情况等因素,确定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航海技术专业群等67个专业群(含15个自筹经费建设专业群)为我省第三批高等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现将立项名单(见附件1)予以公布,并提出以下要求:一、建设要求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相近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集群,是与区域产业链对接的人才培养综合体系。
相关学校应根据学校实际和自身特色优势,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需求,确定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研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1个专业群进行重点建设;专业群中牵头专业应为省级及以上特色专业或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且各专业之间具有共同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应面向企业中的岗位链,各专业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实践性教学。
专业群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特别优秀的也可以是讲师职称,“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
专业群涵盖专业在校生不少于500人。
二、建设任务建设品牌专业群,以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为切入点,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着力点,以提升实训水平、构建完善的实训体系为重要保障,优化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表学校名称(盖章)专业名称通信技术专业代码 590301专业类别:本科□高职高专√申报类别:品牌√特色□填报日期 2010年1月20日省教育厅制填写说明1. 申报表的各项容要实事,真实可靠。
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
所在学校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容的真实性负责。
2. 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3. 学校类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对应的方框中画√。
4. 申报表限用A4纸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
一、简表二、建设目标与成效三、基础与改革中国电信分公司井柱副总经理评价为:该专业有独特的建设理念和超前的意识,人才培养定位准确,途径、手段、方法新颖,体现以人为本,反映了实践性、主体性、开放性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
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实施过程中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和通信行业发展需要。
伟创力()科技涛经理评价为:该专业在建设过程中,突出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具有真实场景的实训基地使得企业环境前移到教学环境中,使学生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来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养受到单位好评。
5.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校企合作模式我们通过与中兴通讯、讯方通信技术、邮电规划、邮电建设工程以及中望CAD公司等深度合作等公司合作,创新“全程职业化”人才培养。
横向合作容主要包括(六横):全程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新型“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立体化就业体系组建及师生创新平台构建。
纵向是校企合作对学生培养的过程,主要包括(六纵):职业规划、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学习、职场体验、岗前培训、职业评估、顶岗实习。
(DSETAP:D- career Designing职业规划、S- work process-oriented courses of study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学习、E- Workplace Experience职场体验、T-accelerated vocational training岗前培训、A- career assessment职业评估、P-on-job practice顶岗实习)。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9年度山东省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8.12.12•【字号】鲁教职函〔2018〕21号•【施行日期】2018.1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9年度山东省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鲁教职函〔2018〕21号各市教育局,各高等职业院校:为深入贯彻《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山东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意见》(鲁教职字〔2017〕6号)精神,引领职业院校专业发展,优化专业布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省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实际,经研究,继续结合财政专项资金,实施山东省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群)建设计划。
现就2019年度项目申报事宜通知如下:一、立项数量2019年立项50个左右中职品牌专业、50个左右高职品牌专业群,以引领和带动全省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申报要求(一)中等职业学校应为《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8年具有举办学历教育资质的中等职业学校及招生专业的通知》(鲁教职字〔2018〕10号)备案的学校和专业及2019年拟新增的重点建设的专业。
各市教育局报送专业要系统考虑专业差异及2014-2018年的立项情况,统筹安排布置,最多可报送4个,并做好申报排序。
教育类、艺术类专业暂不受理。
申报及建设其他要求以《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继续实施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建设计划的通知》(鲁教职字〔2014〕39号)为依据。
(二)高等职业院校申报的专业群应为学校重点建设的若干个相近相关的专业共同组成的专业集群,每校限报1个。
专业集群不得少于3个专业。
申报及建设其他要求参照《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实施高等职业院校第二批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的通知》(鲁教职字〔2016〕42号)执行。
(三)申报的专业(群)要紧密对接乡村振兴、海洋强省、军民融合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等重大战略,对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需求。
智能建造专业群建设情况汇报一、专业群基本情况1. 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构建共享资源平台。
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群是2017年12月通过验收的山东省第一批品牌专业群,包括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4个专业。
智能建造专业群在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群的基础上,以央财支持的建筑工程实训基地、山东省特色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为核心专业,经过多次专家论证,加入了建筑设计专业,专业群5个专业均属于土木建筑大类,对接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中的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装配化建筑施工、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EPC项目管理、一体化装饰装修,覆盖了建筑产业的主要领域。
根据装配式建筑典型工作任务,构件了以Bim员、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员、绘图员、施工员、质量员、材料员、资料员、劳务员、机械员、预算员、吊装工、灌浆工、预埋工等13个贯穿于从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到构件生产、装配施工全产业链的典型工作岗位链,形成了具有鲜明新型建筑工业化特色的高职专业群。
专业群内各专业基础课的设定基本一致,构建了职业岗位通用能力平台课程,制定了装配式建筑方向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整个专业群在教学资源、实训资源、校企合作资源、师资力量、课程资源、招生就业资源等方面的“共建、共管、共享”,优化整合各项资源,培养适应性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质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整个专业群内的专业协调发展。
2.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山东省是建筑大省。
2011年,滕州市被中国建筑学会评为“中国建筑之乡”,2017年,被山东省确定为第一批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
近年来,学院通过内部调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做强做精土建类专业。
学院坚持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适应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新形势下建设行业全寿命周期的产业链对技术与管理人才的需求,重点发展适应智能建造的土建大类专业,在原山东省品牌专业群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内涵建设,不断优化建设目标、群内专业和课程体系,形成了适应新型建造方式的建筑设计、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5个专业组成的装配式建筑方向智能建造专业群,覆盖了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主要领域。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阶段总结我校重视专业建设,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的若干意见》。
其中市场营销专业通过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验收,成为我校第一个省级高职教育重点专业。
大数据与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申报省高等职业教育二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获得通过。
我校在品牌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将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度、就业相关度较高的专业组建专业群,使得专业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一、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一)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获得省级立项按《关于组织开展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作的通知》组织二级学院在品牌专业建设和专业群建设的基础上,组建了6个专业群申报该项目,分别是围绕电子信息产业链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核心,充分融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和智能产品开发等专业组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核心,充分融合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和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等专业组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群;围绕现代商务服务业和金融业,以投资与理财专业为核心,充分融合互联网金融、会计、财务管理、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组建投资与理财专业群;围绕跨境电子商务技术和服务领域,按行业技术基础,充分融合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专业组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群;围绕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以广告设计与制作为核心,充分融合服装与服饰设计、动漫制作技术等专业组建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群;围绕汽车产业链发展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为核心,充分融合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智能技术组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群。
其中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通过省厅立项申请。
(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建设情况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根据要求,按照专业群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专业群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开展“底层基础共享、中层模块化融通、顶层项目化引领”递进式课程改革;在智慧职教平台开始建设课程教学资源;与企业合作编写“活页式“教材;打造高水平教师创新团队、加快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多次开展面向社会技术服务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职业教育学校品牌专业群建设的内涵及意义作者:赵一心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05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职业学校以专业为单位培养人才的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岗位要求。
因此,职业教育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特色和当地经济状况组建品牌专业群,培养复合型技术型人才。
本文在阐述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群建设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从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师结构、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等方面提出了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群建设的途径,以期为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群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群实践教学在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情况下,国家需要大量优秀人才共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结合国家需要,发挥职业教育学校特长,培养适应市场的技术型人才,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建立以职业教育学校核心专业为主导,其他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是提高职业教育学校教学质量和知名度的有效途径。
专业群在培养技术型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1.职业教育品牌专业群建设的内涵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要求较高。
学生在职业教育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便能够胜任企业岗位,进而从事相关工作。
然而目前社会发展迅速,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复合型人才更能胜任岗位工作。
然而目前多数职业教育学校仍然按照单个专业授课,教授内容有限,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往往选择学校中好的专业(高就业率,办学实力强),从而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及教师压力大等问题。
如果职业教育学校通过将一个或者多个优势专业作为主导,其他岗位相关或者技术相近的专业为支撑,共同组建一个专业群,不仅可以发挥优势专业的带头作用,有利于学校综合能力的提高。
由于专业群的组建一般是围绕某一个产业链,有共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似的实训项目,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1]。
高职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之一,是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创特色、树品牌、谋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了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特色鲜明、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根据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我校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资源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专业建设发展现状(一)专业建设基本情况1.专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期间,学校专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专业数量由2015年的28个发展到2020年的43个,涵盖九个专业大类,其中,工科类专业25个,占58.14乐经管、文科类专业14个,占32.56%,艺术类专业4个,占9.30%。
学校现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I个,省级二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1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广东省民办教育特色专业1个,己形成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线,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建筑工程技术等特色专业为龙头,构建与产业紧密对接的高水平专业群,学校现已逐渐形成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的品牌专业和办学特色。
学校重点专业群建设发展迅速,由2017年的2个(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开发专业群、智能制造控制技术专业群)发展到2020年的6个校级重点专业群,它们分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业群、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专业群、工程造价专业群、电子商务(跨境电商)专业群、软件技术专业群、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群。
2020年12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被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首批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
2.办学条件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学校加大投资力度,五年内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经费二千多万元,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
至2020年底,学校固定资产达7589.69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4729.84万元),建筑面积254980平方米,教学用计算机3580台,图书77.68万册,各专业实训室166个,多媒体教室381间。
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作者:郑玥瞿才新来源:《教育与职业(下)》2022年第08期[摘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的核心和关键,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面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与产业链对接不夠紧密、双主体育人机制不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不健全等困境,建议以产教深度融合作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主线,从“聚焦区域主导产业,建立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创新利益内循环运行模式,打造现代产业学院”“校企协同重构结构化课程体系,完善产教融合育人过程”“校企协同深化‘双师双能’建设,共建产业教授工作站”四个方面进行突破。
[关键词]专业群建设;产业学院;利益内循环;课程学徒;产业教授[作者简介]郑玥(1986- ),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助理研究员,硕士;瞿才新(1964- ),男,江苏兴化人,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教授。
(江苏盐城 224005)[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高职院校实施产业教授制度的影响因素、成效评价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20SJA1932,项目主持人:郑玥)[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6-0051-05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关键。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指出,打造高水平专业群,要“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依托优势特色专业,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要素全方位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促进产教融合,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经验,坚持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