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病的手术时机选择
- 格式:ppt
- 大小:206.50 KB
- 文档页数:25
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围术期治疗进展作者:陈波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巨人左心室心脏瓣膜病于术风险人,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高,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于段。
要取得较好的术后治疗效果,围术期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完善的术前准各、于术时机的选择、术后心肺支持及并发症的防治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重视,成为于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巨人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围术期治疗【中图分类号】R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90—011基本概念重症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一晚期常合并巨大左心室,其主要指标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70 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50 mm,左心室射血分数展至巨大左心室,常常提示左心室心肌己经出现明显的甚至不可逆的病理损害,是影响瓣膜置换手术疗效的主要高危因素之一。
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的手术病死率仍然较高。
2术前准备文献报道多采用洋地黄类药物强心,咪嚓类及吠塞米利尿,硝普钠及硝酸酷类扩血管,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辅助心功能,极化液( GIK)增加心肌细胞能量储备,并对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正效应。
此外,还应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给子白蛋白、血浆、氨基酸、脂肪乳及加强肠道营养,改善肺、肝、肾功能,嘱患者一绝对卧床体息,减轻心脏负担,待全身情况及心功能改善再行手术为佳。
3手术时机的选择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一,应及时手术治疗。
李先华等及Carabello认为,LVEDD ,80 mm或LVESD , 65 mm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高十LVEDD < 80 mm及LVESD < 65 mm者一,应尽早手术。
对心功能明显受损患者,还需要大量临床案例研究。
有文献报道称,对十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病,应及早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4术后处理4.1常规处理4.1.1药物支持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药物支持对患者术后的支持和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联合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室的瓣膜替换术于伟勇;张宝仁;梅举;郝家骅;朱家麟;孙道华;黄盛东【期刊名称】《上海医学》【年(卷),期】2000(23)10【摘要】目的评价联合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室病人瓣膜替换术的疗效。
方法 1 990年 1月至 1 998年 6月间共 5 9例联合瓣膜病变合并巨大左室病人行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 ,其中保留二尖瓣全或后瓣下结构2 1例 ,行三尖瓣成形术42例 ,左房折叠术 1 1例。
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 2 5例 ,占 42 .37% ;早期死亡9例 ,占1 5 .2 5 % ,晚期死亡 4例 ,占 2 .6 7%。
影响手术早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是术前重度左室扩大 ,收缩末直径(ESD)≥6 .0cm和舒张末直径(EDD)≥ 8.0cm ;严重左室收缩功能下降 ,射血分数(EF)≤ 40 %和短轴缩短率(FS)≤2 5 % ;围术期室颤和术后严重低心排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影响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是室颤和术前严重左室扩大伴收缩功能下降。
结论提高这类病人手术早期和远期疗效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围术期和术后随访期妥善处理上述高危因素。
【总页数】4页(P599-602)【关键词】联合瓣膜病;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替换术【作者】于伟勇;张宝仁;梅举;郝家骅;朱家麟;孙道华;黄盛东【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胸心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205【相关文献】1.合并巨大左室重症风湿性瓣膜病的换瓣治疗 [J], 吴颖猛;姜海明2.重症风心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室的外科治疗经验 [J], 曹炜;石开虎;龚文辉;张飞;吴君旭;徐盛松;宣海洋;赵旭东3.合并巨大左室的重症风湿性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J], 李军;杨康;杨军民;王明荣;曾会昌4.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室患者瓣膜替换术的围术期处理 [J], 于伟勇;张宝仁;梅举;朱家麟;郝家骅;孙道华;邹良健;徐志云5.合并巨大左室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 [J], 王佳祥;徐成阳;冯德广;谢周良;程兆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脏瓣膜病一、概述心脏瓣膜病(valvular heart disease)是由于炎症、退行性改变、黏液样变性、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的结构异常,即粘连、增厚、变硬、挛缩等,从而引起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
瓣膜开放使血流向前流动,瓣膜关闭则可防止血液返流。
瓣膜狭窄,使心腔压力负荷增加;瓣膜关闭不全,使心腔容量负荷增加。
这些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导致心房或心室结构改变及功能失常,最终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
病变可累及一个瓣膜,也可累及两个以上瓣膜,后者称多瓣膜病。
二、分类根据病变部位和功能的异常,心脏瓣膜病可分为: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病变,联合瓣膜病等。
三、病因临床上最常见的瓣膜病为风湿热所致的风湿性心瓣膜病。
其次可见于动脉硬化及老年性退行性变所致的瓣膜钙化、增厚。
感染性心内膜炎、先天性畸形亦能见到,最常累及的瓣膜为二尖瓣•,其次为主动脉瓣•,三尖瓣较少被累及,而肺动脉瓣病变极少见。
四、治疗要点内科治疗包括预防风湿复发和感染性心内膜炎,针对并发症治疗。
介入和外科治疗包括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和人工瓣膜置换术等。
五、资料收集及评估(一)一般资料:入院2小时完成“患者护理评估记录单”,评估家族史,有无风湿热及反复链球菌咽峡炎或扁桃体炎等病史,近期有无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心律失常、妊娠及使病情加重等其他诱发因素。
(二)主诉资料及评估1.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痰中带血或血痰,咳粉红色泡沫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2.声音嘶哑。
3.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消化道淤血症状。
4.胸痛等心绞痛表现。
(三)查体资料及评估1.重度狭窄者常呈“二尖瓣面容”,口唇及双颔发纳。
2.心尖搏动,心尖部可触及舒张期震颤。
3.周围血管征常见,包括随心脏搏动的点头征、颈动脉和楼动脉叩击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股动脉枪击音等。
专家访谈心脏瓣膜病尽量手术修补——访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教授邵永丰李靖○瓣膜病缘何多数要手术得了瓣膜病,多数情况医生会建议手术修补或“换瓣”。
对此,患者多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手术呢?保守治疗行不行?对我们询问的这个问题,邵教授介绍说:心脏有四个瓣膜,即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它们像四扇单向活动的阀门。
正常情况下,阀门开放时会开的非常通畅,血流会毫无阻碍的通过这些门;关闭时会关的十分严密,不能让血流倒流回去。
正是在瓣膜这种严密的作用下,心脏内的血液才能按照一定方向流动,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
但“门”用的久了,可能会发生病变,即瓣膜病。
瓣膜的病变有两种,一种是狭窄,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
狭窄时这些“门”开放不能完全打开,血液流过不通畅;另一种表现为关闭不严,会引起血液返流,如二尖瓣关闭不全。
不管是狭窄还是关闭不全,瓣膜的这些病变都会逐渐加重,慢慢的导致心肺等全身重要脏器功能进行性损害,严重者可发生顽固性心力衰竭、心源性肝硬化和全身恶病质等。
此外,心瓣膜病变严重者还会并发心房纤颤和左心房血栓形成,病人会有发生脑栓塞或其他器官栓塞的危险。
一般来说,轻度的瓣膜病变是不需要手术的,用些药物可以缓解症状,不过吃药并不能阻断病情的发展。
现实中,由于心脏瓣膜病早期症状多不明显,患者无法及时察觉,所以一般发现病情时,往往起病已10年以上,此时瓣膜功能受损达一定程度,仅仅靠吃药已黔驴技穷了。
因此,发现有心脏瓣膜病,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手术来修复或更换瓣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邵教授接着说:临床常见一些患者对手术有很大的恐惧心理,一直拖着不愿意做。
其实,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心脏瓣膜病手术成功率已经非常高了,手术修补或替换是治疗心脏瓣膜病最成熟和效果最肯定的技术。
此外,医保也为进口瓣膜承担了大部分费用,患者的经济压力也越来越小。
可即便如此,国内很多患者就是不敢接受手术,只要还有一口气,不危及生命就不愿意手术。
2023年多学科会诊总结引言多学科会诊是一种医疗模式,通过医疗专家的集体讨论和决策,为患者提供全面和综合的诊断、治疗方案。
在2023年,多学科会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总结2023年多学科会诊的相关情况和成就。
会诊流程改进为了提高会诊效率和质量,2023年实施了一系列会诊流程的改进措施。
首先,通过引入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会诊信息的电子化和共享化,医疗专家可以通过系统查看患者的病历资料、影像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验结果,提供更准确的诊断意见。
其次,会诊团队的组成更加合理化,每个领域都有相关专家的参与,以确保综合考虑患者的各个方面和需求。
此外,通过设立专门的会诊时间和会诊室,减少了会诊等待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各科专家的角色与贡献在2023年的多学科会诊中,各科专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下面是部分科室的角色与贡献的简要概述:内科内科专家负责对患者的全面体检和系统评估,帮助确定诊断的范围和初步病因。
他们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为会诊团队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外科外科专家主要负责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的评估和制定。
他们通过对患者的手术风险评估和手术可行性分析,为患者提供了专业的手术建议。
放射科放射科专家通过对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解读,为会诊团队提供了重要的诊断线索。
他们的放射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对确定患者的病情和病变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病理科病理科专家通过对患者组织标本的病理分析,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他们的诊断结果对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临床药学临床药学专家负责对患者的药物治疗进行评估和优化。
他们帮助会诊团队考虑患者的药物相互作用、副作用和个体化用药的因素,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案例总结在2023年的多学科会诊实践中,会诊团队成功处理了一系列复杂病例,为患者提供了个性化和综合性的诊疗方案。
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案例的总结:案例一: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一名患者被诊断为III期肺癌,并伴有骨转移的情况。
婴儿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怎么办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这是很多的,一会儿都会出现的问题,而这些很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给孩子带来一定的伤害,也给幸福的家庭带来很多的磨难,相信大家都非常的想要了解婴儿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怎么办吧!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跟着我来了解一下哦!
1.二尖瓣关闭不全修复术。
2.二尖瓣替换术:严重的二尖瓣发育不良,大瓣钙化或瓣叶缺如,或大瓣活动受限的病人,确认不能做瓣膜修复或修复后仍有明显关闭不全的应施行二尖瓣替换术。
小儿或儿童病人应选择双叶机械瓣,生物瓣因组织衰坏或钙化问题不宜使用。
轻度返流并不需要马上做手术,但要随访观察,每年做心脏彩超来评估二尖瓣的情况。
如果等到有症状再做手术又太晚了,因为那时往往心脏有了器质性变化,有所扩张。
较好佳时机在返流达到中度,心脏还未扩张的时候,手术可以让心脏完全恢复正
常。
轻度返流并不需要马上做手术,但要随访观察,每年做心脏彩超来评估二尖瓣的情况。
如果等到有症状再做手术又太晚了,因为那时往往心脏有了器质性变化,有所扩张。
较好佳时机在返流达到中度,心脏还未扩张的时候,手术可以让心脏完全恢复正常。
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是家长们最大的心愿,如果孩子受到伤害,家长们的心情,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婴儿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怎么办呢?最好是及时的,到医院去检查一下,确诊之后要立即去治疗,希望孩子能够早日康复!。
重症瓣膜病的外科治疗作者:俞晓立张冬成等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19期【摘要】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经验,探讨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41例,女65例,年龄29~73岁,平均(41.2 ±15.6)岁。
心功能Ⅲ级64例,Ⅳ级42例。
二尖瓣替换35例,二尖瓣成形手术1例,主动脉瓣替换15例,双瓣替换55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41例和冠脉搭桥18例。
结果:手术后早期死亡6例,死亡率为5.7%(6/106)。
死亡原因:低心排综合征2例,心室纤颤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脑梗死1例。
100例出院患者中,随访89例,随访时间1个月~12年,死亡6例,死亡率6.7 %(6/89),心功能Ⅰ级48例,Ⅱ级36例,Ⅲ级5例。
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应强调矫治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尽可能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积极治疗三尖瓣病变,选择合适的人工瓣膜。
同时,还应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好手术时机,术前注重改善心功能,加强营养支持,这样就能改善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效果、降低手术死亡率。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二尖瓣替换;主动脉瓣替换;三尖瓣成形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9-0018-03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病情重,远期存活率低,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1]。
笔者总结了1998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外科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6例,其中男41例,女65例,年龄29~73岁,平均(41.2±15.6)岁。
(1)按病种分累:风湿性心脏病7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20例,退行性瓣膜病变16例。
(2)术前心功能按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Ⅲ级64例,Ⅳ级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