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电图特点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25.67 KB
- 文档页数:1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74例动态心电图分析目的探究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对临床价值进行分析,以便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检查和诊断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74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动态心电图临床表现资料加以分析。
结果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表现非常复杂,心律失常表现明显,其中又以室性早搏与房性早搏为最,ST-T 改变明显。
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多发病,是指心脏组织为病毒所侵,出现局部或者弥漫性炎症病变,或导致心肌纤维出现质性、坏死性变化[1]。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症状表现比较复杂,其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等均具有多样性变化的特点,不过本病的预后效果是比较理想的,一般不会出现死亡情况,不过也不排除急性症状可能会出现休克或者猝死。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变涉及组织较多,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基础原因[2]。
但是在临床治疗中,由于小儿的表达不清楚,医生无法准确判断临床表现特征,这就只能依靠检查手段来确定病情及病症。
为更好地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探究动态心电图检查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价值,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间收治的74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其中男44例,女30例,年龄0.6~13岁,平均6.4岁。
患儿症状以气短乏力、面色苍白、胸闷心悸为主,少数患者伴头晕呕吐症状。
1.2 检查方法本组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给予特别护理或者交代病患家属注意事项,由其家属监测,监测期间要详细记录病患心电变化,注意观察患儿白天和夜晚心律变化。
监测完毕之后,对患儿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以及ST-T变化进行处理分析。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分析【摘要】深化心电图检查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的辅助作用。
在病变性质及病理改变的类型和程度不同的情况下,使心电图检查发挥更大优势。
【关键词】病毒;异位心律;st-t改变【中图分类号】r7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52-02心肌炎在病理上的主要改变是心肌实质或间质的炎性细胞浸润及变性,散在的坏死区域与纤维区域交替相见。
病变弥漫且较严重者,常可同时累及心脏传导系统,从而在临床心电图中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
一、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基本概况1952年首先在南非发现新生儿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
引起心肌炎的病毒种类很多,其中以柯萨奇b3病毒最多见,并以心肌炎为主要表现。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通常认为在病毒感染初期,病毒直接侵袭心肌细胞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出现心肌坏死、变性及细胞浸润,但严重的慢性持久性的心肌病变却是免疫介导的。
根据九省市(上海、湖北、广州、福建、云南、北京、陕西、甘肃、黑龙江)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协作组两年(1978年7月至1980年6月)对部分地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情况的调查,其中少数病例经病毒学检查为柯萨奇b组病毒。
echo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及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
二、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的类型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特点是多样性、多变性和易变性。
一个患儿可以有多种改变,但不一定同时出现。
常见的心电图改变有以下几类:1、st-t改变在小儿心肌炎各项异常心电图中,这类改变较为常见,出现也最早,可于发病后24小时内出现。
常见的改变有st 段偏移,t波平坦、双向或倒置。
st-t改变普遍出现于各个导联,少数重症患儿st段抬高与t波融合成向上的单向曲线。
st-t改变随病期的早晚、病情的轻重而演变。
早期重症患儿st段偏移显著,形成单向曲线,数日后以t波改变为主。
需要指出的是在判断st-t 有无改变时必须仔细观察,前后对比。
病毒性心肌炎115例心电图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病毒性心肌炎多发于青少年。
典型的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病情重,症状典型。
我院自2005年8月至2008年7月共诊治11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现将其心电图改变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5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89例,女26例,年龄16~55岁,平均25.4岁。
109例在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等病毒感染史。
全部病例既往无心脏病史。
主要临床症状:胸闷、心慌13例,乏力、眩晕31例,气紧3例,心力衰竭17例,晕厥4例。
心肌酶谱检测:谷草转氨酶(AST)异常40例,乳酸脱氢酶(LDH)异常47例,肌酸激酶异常52例。
67例住院时抽血送省防疫站进行病毒血清抗体测定:双份血清柯萨奇B病毒中和抗体效价测≥4倍上升者63例,一次血清柯萨奇B病毒中和抗体效价测≥640者52例。
1.2 心电图改变心电图正常者1例。
常规心电图示心律失常者78例(多次心电图检查为同一种心律失常按1例次计算,2种或2种以上心律失常同时出现或先后出现按多次计算,本组78例心律失常改变共10类型92例次),其中房室传导阻滞3例(Ⅱ°度I型AVB 1例,Ⅱ°ⅡAVB 1例,Ⅲ°AVB阻滞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2例,预激综合征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心房纤颤1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窦性静止1例,频发早搏62例(室早52例;房早5例,其中呈二三联律4例;多源性室早1例)。
心电图ST T改变21例,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移≥0.05mV 8例,多导联ST段上移3例,T波低平或导置3例,心电图类似心肌梗死样Q波改变1例。
1.3 心电图异常与预后关系本组病例在住院治疗期间,经静滴极化液,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对症治疗后,72例(62.6%)症状、体征消失,心电图、心肌酶学恢复正常,达到临床治愈(Ⅱ°I型AVB 1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早搏62例,轻度ST T改变5例);1例Ⅲ°AVB,1例窦性静止,在症状好转后转上级医院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例预激综合征转上级医院经射频消融术后症状缓解;1例房颤经电复律后转为窦性;另有15例留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及心电图改变,其中1例1年后经超声心动图提示扩张型心肌病。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临床表现多样,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因其诊断难度大、病情进展快的特点,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一、临床表现。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者仅有轻度乏力、心悸等症状,重者可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等严重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发热、乏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心脏疾病相似,因此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清标志物,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升高,提示心肌细胞损伤。
同时,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也常常升高。
2. 病毒学检查,采用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可发现心肌组织中的病毒感染情况,包括腺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
3. 免疫学检查,测定抗心肌抗体、抗病毒抗体等,有助于判断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性。
三、影像学检查。
1. 心电图,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电图可出现ST段改变、T波倒置、传导阻滞等异常表现。
2.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情况,如心肌收缩功能减弱、室壁运动异常等。
四、心肌活检。
心肌活检是确诊病毒性心肌炎的“金标准”,通过心内膜心肌活检可直接观察心肌细胞的病理改变,如炎症细胞浸润、坏死、纤维化等。
但心肌活检具有创伤性和局部性的缺点,且存在取材偏差的可能性,因此临床上并不常规进行。
综上所述,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心肌活检作为确诊手段。
临床医生在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时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52例心电图分析
陈巧云
【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年(卷),期】2006(12)4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与心电图异常关系.方法对52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占100%;ST-T异常改变13例,占25%;异常Q波2例,占3.85%;心律失常中最常见为室性早搏25例,占48.08%,其它依次为窦性心动过速20例,占38.46%,房性早搏7例,占13.46%,房室传导阻滞7例,占13.46%,室性心动过速2例,占3.85%等.结论心电图改变敏感性高,是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诊断的重要客观依据.
【总页数】2页(P58-59)
【作者】陈巧云
【作者单位】江门市中心医院心电图室,广东,江门,529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2.2+1
【相关文献】
1.5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监测与常规心电图对比分析 [J], 周秀菊;汪淑华
2.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周锦婷; 黎淑琳; 卫绮燕; 冼丽莹
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特点分析及护理体会 [J], 陈淑丽
4.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规心电图及高频心电图分析 [J], 曹瑞虹
5.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J], 王丽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观察李媛霞【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019)007【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观察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确诊的60例病毒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心电图显示期前收缩23例(38.3%),传导阻滞29例(48.3%),ST-T段异常3例(5.0%),Q-T间期异常2例(3.3%),电轴异常2例(3.3%).经治疗后,心电图检查显著改善.结论心电图检查能够辅助判断、确诊病毒性心肌炎,对心肌受损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但心电图检查仍存在局限性.%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lectrocardiogram ( ECG) changes of the viral myocarditis patients,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confirmed viral myocarditis from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during Jan. 2008 and Dec. 2010 were observed,then an analysis to the change of electrocardiogram from before to post treatment was done. Results The ECG changes included:23( 38. 3% )patients got a premature systole,29 patients( 48. 3% )showed a block,3( 5.0% )patients were ST-T abnormality,at the same time 2 patients' ECG showed prolongation of the Q-T interval,2( 3. 3% )got cardiac electrical axis problems. The ECG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 Detecting the specific changes of ECG can assist the judgement to confirm viral myocarditis,which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myocardial damage severity assessment and prognosis, though ECG still has some limitations.【总页数】2页(P1304-1305)【作者】李媛霞【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电图室,呼和浩特,0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4【相关文献】1.血府逐瘀汤加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恢复期心电图ST-T改变临床观察 [J], 顾月星;伍德明;宋俊;潘仁友;倪其猛2.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和正交心电图52例观察比较 [J], 底保伏3.15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伴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观察 [J], 黄康韬4.7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观察 [J], 段立超5.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及心电图疗效观察 [J], 邱正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电图特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4-04-25T15:35:03.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0期供稿作者:王樱萍[导读] 目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逐渐增多,加上该病症治疗中的特殊性,所以给治疗增加了一定的困难。
王樱萍(开江县人民医院四川达州 636250)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的改变特点。
方法从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接收并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随机性抽取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分析其心电图的特征表现。
结果在所抽的53例研究对象中存在合并心电图异常的患者有49例,并且在同一例患者中可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的异常心电图类型。
其中传导性阻滞的有23例,占43.4%,其次是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有20例,占
37.7%,ST-T改变的有17例,占32.1%,窦性心动过速有18例,占34.0%,房性期前收缩的有2例,窦房传导阻滞的有1例,QT间期延长的3例,异常Q波的有1例。
结论通过研究发现,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心电图表现为非特异性、多样性和易变性。
要想提高心电图的辅助诊断功能需要根据临床特点,全面分析和判断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征。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电图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2.22+1 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0-0137-02 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人类自身身体素质的逐渐降低,导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数目逐渐增多,加上该病症的特殊性,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类型,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等导致弥漫性或者心肌局限性病变等,临床上通过观察和分析心电图来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作用显著,下面针对病毒性心肌炎和心电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提供帮助。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接收并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随机性抽取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分析其心电图的特征表现。
其中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33例,年龄区间在5-51岁,平均年龄为30.2±6.3岁。
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了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的参考标准诊断,符合研究的要求。
且所有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上都不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1.2研究方法
选取53例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心电图资料是采用12导联心电图机在定准电压下测定并记录的,检查资料通过了初步的整理和统计分析,根据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来判断心肌炎的发生率,探究和分析病毒性心肌炎跟心电图变化的关系。
1.3统计学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值检验,数据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研究价值。
2.结果
53例研究对象中存在合并心电图异常的患者有49例,并且在同一例患者中可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的异常心电图类型。
其中传导性阻滞的有23例,占43.4%,其次是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有20例,占37.7%,ST-T改变的有17例,占32.1%,其中一例患者的心电图显示类似于心肌梗死的图形状况,前间壁出现了异常性的Q波,病情严重,抢救无效后死亡。
窦性心动过速有18例,占34.0%,房性期前收缩的有2例,窦房传导阻滞的有1例,QT间期延长的3例,异常Q波的有1例。
本组出现ST- T改变和心动过速变化较快,持续时间较短,大部分患者在一周时间内出现明显改善。
而Q-T间期延长恢复较慢,大约30天可恢复正常。
传导阻滞持续时间大约在一到两个月之间,甚至会更长,而心律失常者一般在一个月时间内恢复正常。
3.讨论
目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逐渐增多,加上该病症治疗中的特殊性,所以给治疗增加了一定的困难。
病毒性心肌炎主要是由于病毒侵袭心肌后导致心肌产生了炎症,从而会使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严重的会导致心肌纤维的坏死和变性,最终导致心脏传导系统电生理特性改变和心肌代谢改变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因此需要加大对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方式的研究,提高其治疗水平和治疗的质量,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上一般会采用心电图的改变来对病毒性心肌炎进行诊断,同时心电图的改变也是心肌炎判定的重要指标,但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同时也会存在非特异性。
本次试验研究中,研究对象中存在合并心电图异常的患者有49例,并且在同一例患者中可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的异常心电图类型。
其中传导性阻滞的有23例,其次是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有20例,ST-T改变的有17例,窦性心动过速有18例,房性期前收缩的有2例,窦房传导阻滞的有1例,QT间期延长的3例,异常Q波的有1例。
单纯通过传导和ST-T上的改变等是无法确定和判断病因的,需要将这些改变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才可以更好的判定和诊断。
因此,临床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可以通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心电图的指标变化来进行分析和诊断。
参考文献
[1]韩丽华,王振涛,徐惠梅,周端,史小青,张会超,张文宗,莫晓飞.心肌康方案对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疗效的影响
[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黄河心血管病防治论坛组委会:,2012:6.
[2]付丽丽,高瑞华,单金凤.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特点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3,29:182+184.
[3]韩丽华,王振涛,莫晓飞,张会超,索红亮,张文宗.心肌康方案对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患者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05:289-291.
[4]陈世明.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T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