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96.11 KB
- 文档页数:2
胸腺五肽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30例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3-06-20T15:32:17.7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7期供稿作者:黄仕彪[导读] 在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胸腺五肽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可使两病并发的患者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黄仕彪(广西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538021)【摘要】目的探讨胸腺五肽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艾滋病合并肺结核30例临床病例资料。
结果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在传统疗法的基础上联合胸腺五肽,其临床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15例)的临床总有效率(60.0%),两组具有差异性(p<0.05)。
结论在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胸腺五肽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可使两病并发的患者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关键词】胸腺五肽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临床疗效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于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肺结核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由于存在症状不典型,诊断难,治疗棘手等问题,使得临床疗效不满意[1]。
本文旨在讨论胸腺五肽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月-2012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是在传统的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胸腺五肽。
对照组只是简单的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1.2治疗标准应根据病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①CD4+T淋巴细胞<200mm3,先进行抗结核治疗2-8周后在进行抗病毒治疗。
②CD4+T淋巴细胞在200-350mm3,在结核强化期治疗结束后进行抗病毒治疗。
③CD4+T淋巴细胞>350mm3,优先考虑抗结核治疗1.3免疫调节剂的应用观察组在抗结核与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每天给予胸腺五肽1mg/1次肌肉注射,1个月为1疗程1.4统计学方法本组采用行卡方数据处理方法(x2,p值)2.结果在本组数据中的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组(15例):显效8例(无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有效5例(咳嗽、咳痰、咯血、呼吸明显缓解),无效2例(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均无缓解),总有效率86.67%。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分析
马捷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将我院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化疗的观察组和仅给予常规化疗的对照组,观察化疗前后的抗酸杆菌涂片、结核杆菌培养情况以及呼吸功能。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抗酸杆菌涂片、结核杆菌培养转阴例数多于对照组,一秒率FEV1/FCV、MMRC评分、6min步行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左氧氟沙星联合化疗有助于控制结核杆菌、改善呼吸功能,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中具有积极价值。
【总页数】1页(P608-608)
【作者】马捷
【作者单位】保山市人民医院,云南保山 67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21.9
【相关文献】
1.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20例临床分析 [J], 曾丽芝
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结核17例临床分析 [J], 梁文霞
3.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J], 张宇青;王云南;李嫣红
4.56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分析 [J], 李三景;何云;陈媛媛
5.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性肺结核的临床分析 [J], 杨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艾滋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护理进展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严重、不可逆转的免疫系统疾病。
而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则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全球范围内。
两者的合并病情十分恶劣,极易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对于这类患者的临床护理非常复杂和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艾滋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护理进展,以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一、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病情分析HIV感染和PTB感染在全世界的分布都非常广泛。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球共有有360万例HIV合并TB的感染者。
而在这些感染者中,约有36.8万人死亡,这一数字占到了所有PTB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
由此可见,艾滋合并肺结核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疾病,并且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在艾滋合并肺结核的患者中,由于其免疫力下降,PTB往往呈现出更加恶劣的病情。
患者很可能出现肺弥漫性结核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重症。
而且,在这类患者中,往往会出现药物治疗不良和治疗失败的情况,这是因为HIV感染的存在降低了肺结核的治愈率。
因此,对于艾滋合并肺结核的患者,需要进行复杂的治疗方案,并进行综合性的临床护理。
二、临床护理方案的制订1、病情的评估对于患有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评估。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初步的病史询问和相关的生理指标测量,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以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往的病例研究表明,对于患有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血培养、尿培养和骨髓液培养等病原筛查技术具有较高的筛查价值。
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时,还应按照这些项目进行检查,以明确病原体信息,并更精确的制订治疗方案。
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转移因子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正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加服转移因子口服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WBC)指标、CD4+值水平的变化以及临床症状好转情况。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2%,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7, P<0.05)。
治疗组平均CD4+T淋巴细胞上升189个/μl,对照组平均CD4+T淋巴细胞上升71个/μl,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1.6, P<0.05)。
治疗组治疗前后白细胞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7.91, P<0.05)。
对照组治疗前后白细胞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06, P>0.05)。
结论:转移因子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转移因子;AIDS;肺结核;疗效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nsfer factor oral solution in treatment of AIDS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Methods:100 patients with AIDS complicated b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andomly.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treatment with regular anti-tuberculosis drug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transfer factor oral solution in addition. We observe the allaxis in the numbers of leukocyte and CD4+Cell and the change in symptom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percentag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94%. The total effective percentage of control group was 72%.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effective percentages of two groups (x2=8.57, p0.05). Conclusions: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ansfer factor oral solution in treatment of AIDS complicated b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s remarkable.Keywordstransfer factor oral solution;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pulmonary tuberculosis;curative effect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常合并各种机会性感染,在艾滋病的25种机会性感染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约占50%[1]。
肺结核是AIDS患者群体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AIDS病患机体免疫能力低下,尤其是CD4<150个/μL时,若染上肺结核,如果未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则将会增加结核性胸膜炎、结核空洞形成等发生的风险,毒血症控制难度相应增加,大部分患者会因为呼吸衰竭或者大咯血死亡[1]。
近些年,吸毒人数有不断增长趋势且性生活开放混乱,AIDS感染率有增长趋势,因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会增加病患临床治疗难度,故而临床医师实践中应不断总结归纳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提升疾病的认识水平,进而更有效的对症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该次研究方便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该院的120例AIDS合并肺结核病患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该病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案,现DOI:10.16662/ki.1674-0742.2021.10.082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邵竞楠,王艳红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肝病四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探究相关治疗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方法方便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0例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抗结核加AIDS抗病毒治疗,统计入选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入选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并气促、咳嗽、消瘦较为常见,占比依次为53.33%、43.33%、36.67%、60.00%。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痰涂片检查阳性率为18.33%,低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4,P<0.001);观察组CD4+、CD8+及CD4+/CD8+依次为(14.51±1.04)%、(51.27±1.07)%、(0.31±0.07),和对照组(7.36±0.27)%、(64.58±1.68)%、(0.14±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4、7.201、6.654,P<0.001)。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治疗艾滋病主要因机体感染HIV病毒引起,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该病毒后将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的攻击,以致于最终丧失免疫力及疾病抵抗力,导致因严重性感染而死亡。
艾滋病属于诱发结核病的重要性因素,数据显示,艾滋病患者感染结核菌的机率属于非艾滋病群体的30倍,同时结核分枝杆菌和会促进HIV病毒的不断复制,很多人面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就如同世界末日来临一般,实际上,此病尽管预后不良,但是采取接受科学有效治疗,也可达到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的效果。
问题一: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特点是什么?1.临床症状表现特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会出现典型的纳差乏力、发热、体重减轻、咳嗽咳痰、盗汗及咯血等不良症状表现,对于女性患者而言,还会出现月经异常的情况。
对于该病症患者典型的肺结核临床症状并不多见,相对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体重减轻及高热。
同时,相较于单纯肺结核患者而言,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肺功能衰竭程度更为显著,且病情进展速度也相对较快。
1.临床检查特点研究发现: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若以抗酸染色对结核分枝杆菌阳性进行判断,其阳性率比HIV病毒阴性率相对较低,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感染HIV病毒后造成细胞免疫反应及变态反应遭受抑制因素有关。
需对患者经常性、多次采取常规涂片检查,有效发现抗酸杆菌,必要时,可进行PCR-TB检查,使之提高确诊率。
与单纯性结核病患者对比,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在影像学表现出将出现粟粒性影像、弥漫性浸润现象,但是其空洞征象机率却低于单纯结核病患者而言,此外,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还会出现典型的胸腔积液现象。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疾病多常见于肺外结合,结核病变经累及淋巴系统,其次才会引起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膜炎及肠结核疾病。
对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而言,出现以上典型临床影像学表现与单纯性结核病患者而言典型特征并不多,因此,当怀疑艾滋病患者存在有结核病时,需进一步结合相关临床检查问题二: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如何治疗?1.抗病毒治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属于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方法,但是对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而言,为在不增加治疗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治疗效果,需合理选择抗病毒治疗药物。
肺结核合并HIV/AIDS6例分析随着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不断增加,hiv合并结核菌双重感染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
我院从1999年9月~2009年6月共收治hib/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患者住院11例,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35岁,合并肺结核6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3例,其中粟结3例,合并胸膜炎3例,心包积液2例。
肺结核合并丙肝3例,梅毒1例,脑膜炎1例,贫血6例。
1.2 临床症状:6例肺结核有发热6例;咳嗽、咳痰6例,胸闷、气短2例,胸痛2例,头痛伴恶心、呕吐各1例,口腔溃疡长期不愈2例,腹泻2例,淋巴结肿大3例。
1.3 胸部x线或ct表现: 其中表现为上中下野浸润4例,两上肺2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空洞1例,合并胸腔积液3例, 心包积液2例。
1.4 实验室检查:血抗-hiv均为阳性(均经我院酶联免疫法检测阳性后再送我市疾控中心和省疾控中心检测并确诊),白细胞降低2例,结核抗体(tb-ab)阳性2例,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诊断1例,ppd试验阳性1例,丙肝抗体(hcv-ab)阳性3例,真菌培养阳性1例,肝肾功能损害2例,cd4细胞检测5人,cd4计数降低3人,最低60个/ul,正常2人。
1.5 诊断依据:hiv/aid患者血hiv抗体经我院及市疾控中心初筛,省疾控中心复测并确诊。
肺结核:①痰检找到抗酸杆菌或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诊断②未找到抗酸杆菌者,根据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的肺结核诊断标准[1]符合肺结核临床症状,胸部x线表现,ppd试验阳性,血结核抗体阳性,抗结核治疗有效。
1.6 治疗:6例肺结核病人均给予规范抗结核治疗,采用四联用药(inh,rfp,pza,sm或emb),方案为2hrzs(e)/10hr。
合并胸膜炎在抗结核同时给予抽胸水(2次/周),合并其他感染者均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3例抗病毒治疗(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奈韦拉平或依非韦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