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归来话备考 语文,卷1 39
- 格式:ppt
- 大小:8.75 MB
- 文档页数:40
2023全国卷1语文作文范文(精选9篇) 6月10日星期一晴今年我们嵊州共有6位老师参加浙江高考语文阅卷工作。
本来想大家一起乘车到杭州的,但是我教语文的高三(15)班中午在国际大酒店举行毕业会餐,并同时为我送行,所以我和同办公室的郑老师就在下午3点钟才出发。
碰巧家在杭城的王同学爸妈来接孩子,于是我们就搭了顺风车。
同住一室的郑老师是第一次参加高考阅卷工作的,所以对阅卷工作很好奇,觉得很神秘也很期待。
而我这个已参加过2023年、2023年高考阅卷的“老人”很认真地告诉她:“这是一件很苦的差事。
”“真的吗?”她满脸狐疑。
6月11日星期二晴上午9:15在紫金港校区小剧场召开了高考语文评卷教师动员大会。
大会严明阅卷要求:1.有敬畏之心。
2.严格执行阅卷细则,要“得分有据,扣分有理”。
3.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30—5:30。
阅卷组为老师们准备了午休的草席。
还是像往年一样地让我们“席地而睡”,晕倒!今年阅卷共620人,阅卷老师一部分从师资库里选调,一部分由各地教研室选送,一部分是浙大中文系的硕士生、博士生。
阅卷共分为五大组:自选模块、语用题、现代文、古诗文、作文。
我和其他3位老师分配到改作文。
这次作文因为材料中的作家国籍出了疏漏后,考试院是“严阵以待”,除了极个别博士生和少量大学老师参与改卷之外,另外改作文的全是中学一线教师;正副组长都由浙大的教授或中学特级教师担任,负责本组的评卷情况监控与反馈。
当其他组的老师陆续离开会场时,我们改作文的老师继续留在小剧场参加由浙大中文系陈建新教授主持的改卷业务培训。
陈教授慷慨激昂、条分缕析,一直讲到了11:30。
等我们阅读完毕,我们9个作文大组各自召开讨论会。
2023年改卷时,我只是躲在其他阅卷老师后面不敢出声,这一次我是第一个也是多次发言的,讲了很多自己的想法。
我们组讨论很激烈,收集了我们对每一份样卷的意见后,大概4:00,题组长将意见集中后,到大组长那里反馈情况。
阅卷归来话答题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掉进同一条河中”,说的是“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在他看来,宇宙万物没有什么是绝对静止和不变化的,一切都在运动和变化之中。
之所以把赫拉克利特的话作为我文章的开头,是因为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人都知道,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再犯一次同样的错误,甚至在同一个问题上犯两次错误。
为避免这种现象出现,笔者结合多年参加中考阅卷的体会,谈一谈考试过程中有哪些明显的失误,从而找到避免不必要失误的方法,使未来参加中考的学生少犯这些不该犯的错误。
一、基础不扎实总体来说,学生在基础知识这一块掌握的情况还不错,但是部分考生还是表现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失分过多的现象,尤其是表现在默写、注音、标点符号使用等方面。
如默写这部分,我们在平时反复训练的“赢得生前身后名”“山重水复疑无路”“直挂云帆济沧海”“蜡炬成灰泪始干”“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句子,还是有不少的学生在考试时出现错误,我觉得实在不该。
又如注音这部分,尽管也是平时我们在训练中经常反复训练的内容,但还是有考生出现差错。
像“shēn ān”和“shēn àn”这两个词语,应该是“深谙”和“深黯”;“修qì”和“休qì”这两个词语,应该是“修葺”和“休憩”;“xuàn 丽”和“xuàn 目”这两个词语,应该是“绚丽”和“炫目”,但是偏偏在考卷上出现混淆的现象。
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平常复习和训练过程中反复训练的内容。
再如标点符号这一部分,尽管平时对冒号和引号的用法,三番五次地进行训练,但是还是有不少考生出现句读不清现象。
所以未来参加中考的学生,在平时的复习和训练中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而不是单纯的背诵和记忆。
读写不能分割,应同步进行,对一些易混、易错字要重点落实,对一些常见、常考、常用的词要重点关注。
二、审题不清楚纵观整个试卷,我觉得问题最大的部分还是出现在审题部分,无论是基础知识部分,阅读与分析部分,还是作文部分都或多或少地出现审题不清的情况,从而导致失分。
第四部分写作专题十三阅卷归来话作文2019年高考作文评卷坚持“给1分有理,扣1分有据;宽严适度,始终如一”的原则,并鼓励老师在依据评分标准的前提下,敢于给高分,拉开得分的档次,选拔优秀人才。
评卷采用上阅卷的形式,每份试卷都由两位老师评改,取两位评卷老师的平均值,作为考生作文的得分,评分相对准确、客观。
评卷之前,阅卷组专家对2019年高考作文试题进行了剖析,并对评分提出了具体要求:一、审题立意角度2019年高考作文虽然仍是材料作文,但是命题思想有了很大变化。
2019年高考新课标卷作文题“中国崛起”,属于新闻评述性材料,高调切入社会热点问题;2019年的“修船工与船主”仍然是一个社会化、生活化的以下是专家认可的几个立意角度和写作方向:1.从“行善”的角度,可以确立如下主题:①坚守心底的善良;②让善良的花朵开放;③积小善,成大德;④让善良成为一种习惯;⑤顺手行善,花满人间;⑥行善举,促和谐。
2.从“感恩”的角度,可以确立如下主题:①用“感恩”的情怀,对待生活;②用“感恩”的心志,升华灵魂;③用“感恩”的心态,服务社会。
[:3.从“责任”的角度,可以确立如下主题:①用“责任”实现人生价值;②用“责任”服务社会集体;③用“责任”造就生命永恒。
4.从“小与大”的角度,可以确立如下主题:①补漏洞,救人命;②随手小善举,和谐大社会;③行小善,成大德。
二、基础等级评定基础等级分数的评定分为两部分,一是内容,二是表达,各赋予20分。
1.内容的评定(满分20)《等级评分标准》将文章内容切分为题意、中心、材料、思想、情感五个方面,并规定了不同档次的标准。
一类卷(20~16分):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二类卷(15~11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
三类卷(10~6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
四类卷(5~0分):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
阅卷归来话备考——2014年山东高考作文解读及教学建议【考题再现】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画。
有人看见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潍坊市2014年三轮作文题: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山中采野果。
到了目的地,面对一树红彤彤的野果,父亲问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老大回答:“我看到了野果,还有清泉、飞鸟和翠绿的山林。
”老二回答:“我看见了爸爸、大哥、弟弟和野果。
”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野果。
”[我的解读]老大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看到了既定的目标,更留心路上的风景,享受游历的过程,说明他有一颗欣赏的心,向往诗意的人生。
老二是一个人道主义者,除了看到“野果”,关注的是人的存在,更在乎亲情的价值和家庭的温情,说明他有一颗朴素之心,向往感性的生活。
老三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眼睛永远盯着既定的目标,心无旁骛,因为他有一颗专注的心,向往简单的生活。
画外音:人生原本就不完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只要保持一种好的心境,就能享受到生活的别样美丽。
我们可以心怀诗意,欣赏人生路上的美景,不必汲汲于名利;我们或许不能光宗耀祖,功成名就,却可以尽情享受亲情的美好;面对纷繁芜杂的大千世界,我们只要心无旁骛,专注而执着,人生路上,“野果”定芬芳。
☆相似指数★★★★【作文解读】一、评价与分析今年我省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和大家预测的一样,仍旧是材料作文。
从总体上说,难度不大,突出人文素养和个性特色,继续保持了山东卷平易\平稳的特点。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和2013年相比今年根据考题的具体实际,取消了“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的要求,更具开放性,能最大限度地彰显考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如于丹所言,全国卷Ⅰ和山东卷的作文题很有意思,异曲同工地倡导了一种非标准答案,这一点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讲更有价值。
语言表达连贯一、对点练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在西方,番茄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才在餐桌上初露头角。
大约公元前500年,阿兹特克人在丛林中发现了这种可爱的果实。
后来欧洲人被这种美丽的果实吸引,将其带回欧洲。
不过,番茄在欧洲人心中并不是“好果子〞。
欧洲人甚至还认为,吃掉这种神秘的红果实会变成可怕的狼人,于是把番茄叫作“狼桃〞。
但最终总会出现敢为人先的人。
A.摸过番茄植株后手上留下的难闻的味道,使欧洲人仅把它当作欣赏植物,对它敬而远之B.番茄植株会在手上留下难闻的味道,这使欧洲人对它敬而远之,仅把它当作欣赏植物C.番茄植株会在手上留下难闻的味道,这使欧洲人仅把它当作欣赏植物,对它敬而远之D.摸过番茄植株后手上留下的难闻的味道,使欧洲人对它敬而远之,仅把它当作欣赏植物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开展家庭农场,。
很多家庭农场由于面积太大,人力、管理跟不上,导致土地产出率下降。
因此,各地必须综合考虑开展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农地资源禀赋等因素,选择适宜的规模,切不可贪大求全、盲目扩张。
A.只有到达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适度规模经营是“底线〞,因为实践证明,家庭农场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B.适度规模经营是“底线〞,只有到达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但实践也证明,家庭农场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C.适度规模经营是“底线〞,家庭农场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但实践也证明,只有到达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D.只有到达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家庭农场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因为实践证明,适度规模经营是“底线〞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各种各样的方言对应的是多元化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
最典型的是一些地方的曲艺,如花鼓戏、苏州评弹等,往往是依托于方言展现其特色与魅力。
所以,仅从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层面来看,我们也需要保护方言。
201203高考阅卷归来,我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深思后,我把题目命题为“高考阅卷归来‘话作文’”。
为什么不是“话写作”?写作是什么?我以为那该是一种状态,即一种自由、平和的心态。
让十七八岁的学生在非常功利的考试背景下去写作,这是一种妄谈。
从词性上看,“写作”可以是动词,既然是动词必然会强调动作延续的过程。
而“作文”就不一样了。
“作文”是名词,表述的是在某种状态、心态下的写作结果。
隐去了过程,更多关注结果,似乎比较接近高三的作文备考状态。
所以,“话作文”就显得比较贴近真实的教学。
阅卷后,我一直在思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何种素材?特别是在高三短短的10个月备考期间,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进行高效的作文训练。
■在四个关注中提升思想内涵参加高考阅卷之前,阅卷教师有近一天的培训。
培训时,阅卷领导小组提出了“作文”选材需注意的“四个关注”:一是关注文章中表现出的人文情怀、思想境界,考查该考生是否有见识、有气量、有胸怀;二是关注文章中所呈现的文化积淀、文学素养,看看该考生是否有学养、会审美;三是关注文章中就试题分析所表达出的独到观点,考查该考生是否有创造力;四是关注表达,看看该考生是否会“做文章”。
阅卷领导小组指出“四个关注”集中于一篇文章中即可获得满分。
认为能写出这种要求的文章的考生很有可能是一个有着高尚情操、丰富学养、有思想、会表达,而又不人云亦云的国家可造之才。
于是,这“四个关注”就被作为阅卷中可操作的规则,即以文章是否“切题”为入类标准(切题入一类、二类;基本切题为三类;文不对题为四类);以文章所呈现出的思想境界水平的差异作为区分一类、二类的细则。
在此基础上,再以“材料新旧、表达到位、论析扎实、挖掘深入”为各类分等。
老师们要注意这“四个关注”和日常作文训练的五个环节,即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和表达是有差异的。
这个差异是在告诉我们审题训练仅仅是第一步,作文的立意、选材更需加强训练。
阅卷归来话备考这次非常有幸参加了高考评卷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收获很多,在参加完评阅工作后,我一直在反思,我们除了勤勉不懈地精讲精练、系统地归纳整理之外,是否还有更好的捷径能给我们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鉴呢?遗憾的是最终真切地感受到所有的秘诀都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积累之上。
这次的现代文阅读得分较高,总的原则是尽可能给学生找分,以前我们总强调要采点给分,今年不仅采点给分,还要求采意给分,评分标准并非只是报纸上的参考答案,还有很多补充说明。
阅卷给分要做到不宽不严,给1分有理,扣1分有据。
对于这种题简明扼要,答出要点,是多得分的关键。
再次竭尽所能、勇于作答是多得分的有效途径。
很多学生开始关注正确地解读文本,知道该怎样揣摩命题人的意图,但答题不规范仍然是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思路不清晰,语言不简明,答案繁杂。
2.语言表述、答题步骤不规范。
没有按照题干所给的顺序、所暗示的表述方式去答题。
3.只会摘录而不会整合语句,造成要点不突出。
针对这类题,我想主要考查的是两点: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我们在复习中,首先,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做到通晓语义,把握语脉,体会语境。
其次,养成好的答题习惯,做到要点突出,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虽然这次很遗憾没能改作文,但和改作文的教师有比较多的交流,在最后的总结大会上也有很多收获。
这次的作文题是“旧书”,作文给学生很大的自主立意和表现自我的空间,立意多元,形式多样,可虚可实,在考生的作文中以记叙居多,议论其次,还有古体长诗、小说、文言文和戏剧等,其中,优秀作文都有共同的特征:第一类,腹有诗书,文采斐然!这类考生能出入经史,文章显得大气儒雅,或是能呈现别样的诗意。
其中有一位考生将历史比作旧书,将年份比作这本书的页码,用非常大气的笔墨细数了中国几千年或辉煌或沉痛的历史,获得了教师的一直好评。
第二类,容易获得评卷老师青睐的是真切感人的寻常人事。
其中,有一篇作文,考生写的是毕业后面对一堆旧书发愁,看到有的同学将旧书卖掉,有的送人而自己正不知该如何处置这些旧书的时候,读书不多的母亲默默地整理这些书,非常吃力地扛起一直到最后费尽艰辛地搬回家的过程,当时很多老师只给出四十多分,但是,最后经专家组评定成为一篇满分作文,理由就是“真切感人”。
郗晓波阅卷归来八话高考教学相长1023 14:33::郗晓波阅卷归来八话高考【阅读感言】实话实说,实例实评,格外真实。
有理有例,娓娓道来,给人启迪。
言己及人,评卷导考,不愧专家!好文好文,不读不快,不评不快!阅卷归来话高考(之一)——抛砖砸了自己脚6月8号下午我混在一堆“质检专家”里去省城阅卷(补充说明:鄙人不想做专家,纯粹是被“专家”的),重点检查的是年年争议最大的作文卷子。
临行前写了一篇博文《2015届高考模拟新课标高考作文题目评析》,算是先抛块砖,企盼有玉的尽管砸过来,倒是临行之前挨了几下“砸”,砸玉的比砸砖头的多,更多的或许是手里没摸着砸的东西,或有东西也懒得扔出来砸。
蓬蒿之人,没敢“仰天大笑出门去”,而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回’”。
8号晚上拿到试题才叫苦不迭,原来网上最初传出来的那则材料有点“坑爹”,还真有几个“小洞”:①原文是修船工而非“漆工”,这一身份的差别,恰是立意之关键。
如果是“修船工”,则无分内分外之别,刷漆是其当下要干的活儿,但补洞恰是其业内的事儿。
②原文是“船底有个小洞”而非“船上的漏洞”,船底之洞则非补不可,关涉到人之性命安危。
③原文是“船主来到他家道谢”而非“船主给漆工送来一大笔钱”,“道谢”二字是意点,呼应着后文“船主感激地说……”鲜明体现了“知恩图报”的思想。
④原文还有“感到奇怪”等一些表现修船工神情口吻的语词,也丰富着修船工的精神世界。
网络第一时间转述中的“小洞”造成我审题上的缺漏;感觉自个儿从底层刚刚混成“专家”,就混得特别像“砖家”,扔出去的果然是一块“半砖头”。
2015高考模拟新课标试卷上的材料如下——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
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
高考真题——语文(全国Ⅲ卷)解析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绝密★启用前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2015年,高考语文阅卷归来话备考2015年,高考语文阅卷归来话备考林子小语绝密启用前河南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巾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神形式。
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須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除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钢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把握正确的航向:阅卷归来话审题制卷人:打自企;成别使;而都那。
审核人:众闪壹;春壹阑;各厅……日期:2022年二月八日。
准确审题中考作文成功的第一步。
审题就像在茫茫的大海中航行,要把握好航向,否那么就会有触礁的危险。
审题正确了,后面的立意、选材、构思、行文等等就不会脱分开题目的要求。
审题出了问题,就会差之毫厘而谬以千里,后面的步骤做得再好,也难以获得高分。
考生只有在极短的时间是内考虑和分析作文题目,理解命题者的意图,准确把握文题的要求、主题、选材范围、体裁及人称等,才能稳妥地越过“偏题〞“跑题〞的雷区。
扣题写作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也是阅卷者评分的首要HY。
从本次阅卷和历年来的中考作文理论看来,在审题方面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严加注意。
一、抓住关键性词语,准确把握题意。
半命题作文?___,你好吗??,好多考生把文题中的“你〞理解为“某个人或者某种人〞,思路比拟狭窄。
其实文题中的“你〞是要补足的内容的复指,可以是真实详细的人、物,如:教师、亲朋、家乡、小动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文明、先生、理论、游戏等。
考生审题时可取其“虚实结合〞或者者在“虚〞中翻写出新的东西,才能写出富有创意的文章来。
有一篇以?孔爷爷,你好吗??考场作文就做到准确审题,小作者借助梦境,编写了一个与孔子跨越时空相遇的故事,巧妙地借用孔子的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鞭挞了现实生活中的那些为了一己之私而不择手段获利的行为,巧妙地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二、注意提示语,把握写作思路。
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或者多或者少都有一定的提示语,考生在动笔前,一定要先仔细阅读这些提示语,因为它不仅仅是写作要求的提示,有时候它还是一种写作思路的提示。
比方作文题“记住这一天〞。
提示语中说: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同学们不仅要从中把握住这一天的特征:“不同寻常〞或者“不同凡响〞,更可以从中捕捉到这样的信息:作文可以写一整天发生的事,也可以写这一天中“某一时刻〞发生的事,关键是要能借助有效、生动的表达和描写真切地反映为什么这一天是“不同寻常〞、“不同凡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