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交流沟通控制规范

信息交流沟通控制规范

信息交流沟通控制规范
信息交流沟通控制规范

1 目的

规范管理体系信息的收集、传递、交流、反馈、处理,对内促进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业务沟通,对外促进与相关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调沟通,促进体系、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持续改进。

2 范围

适用于组织内部信息传递与处理、与外部各方信息的交流和处理。

3 术语和定义

管理体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

相关方:包括顾客、供方或合作伙伴、股东、员工、社会团体等。

4 职责

4.1 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体系的方针、目标、要求及实施、贯彻状况的沟通及内部审查、管理评审、外部审查信息的发布、交流,重要的过程、环境因素、危险源、以及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沟通,并负责及时向总经理汇报体系运行中的重要事项。

4.2 质量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信息管理、内部外部沟通、联络等。

4.3 行政部负责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信息管理,负责内部沟通、参与和协商管理;

4.4 安环部负责有关环境因素及环境管理体系的信息管理,负责环境信息交流、沟通;

4.5 工会及员工代表是员工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权益的代表,负责职工权益保护信息的交流与反馈,负责建立内部协商机制、以及工会系统内、外信息的交流管理。

5 内容及要求

5.1 信息的分类:

5.1.1 外部信息

——质监局、环保局、安监局、检测站、健康监检部门、认证机构等监测或检查结果反馈的信息。

——政策、法律法规、标准类信息,如环境保护法等。

——相关方的信息及投诉等

——其他外部信息,如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信息

5.1.2 内部信息

——正常信息,如方针、目标、指标、监测检查记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以及体系正常运行时的其它记录等。

——不符合信息(含潜在的),如管理体系内部审查的不符合等。

——紧急信息,如发生环境事件、安全事件、火灾、洪涝灾害等情况下的信息记录。

——其它内部信息,如培训记录、职工建议、管理层对管理体系的各项批示等。

5.2 信息的收集

5.2.1 外部信息的收集

1)安全环境部门负责环保局、检测站等监测检查结果反馈信息的收集,并及时传递到有关部门。

2)行政部门负责汇总登记各类政策、法律法规、标准类信息,具体按《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控制程序》执行。

3) 质量部门负责汇总内外部质量监督、检测、检查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反馈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4)各归口职能部门与工程合同方、物资供应商、废弃物收购方、运输公司等进行沟通,对其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环境、安全施加影响,相关方反馈的信息,由对应主管部门按运行控制程序,填写《信息交流协商与沟通记录》传递给相关部门处理。

5.2.2 内部信息的收集

1)正常信息的处理:各部门依据相关文件的规定直接收集并传递日常信息,品管部按响应程序规定传递组织的方针、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内部审查结果、管理评审结果、法律法规等信息。

2)不符合信息(含潜在信息)的处理详见《不合格控制规范》。

3)紧急的环境、安全方面的信息处理,详见《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规范》。

4)其它内部信息,提供者可填写《信息反馈单》或《信息交流沟通记录》反馈给有关部门分析、传递、跟踪、验证

5.2.3 当信息反馈部门收集的信息涉及到产品重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隐患,应及时向管理者代表或总经理报告。

5.3 信息交流沟通

方式一般有职工代表大会、体系管理评审及内部审查、业务系统工作会、生产协调会、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例会;方针目标宣传、人员培训、各类文件的发布实施;各类业务数据统计报表;合理化建议改善、与组织有关的选型手册、报刊、信息简报、看板、OA系统等内部信息媒体;组织内部局域网及外部网络传输;各部门各单位与相关方的沟通、满意度调查评估分析以及其它各种相关交流活动。

5.4 参与和协商

员工代表应参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程序的制定和评审。工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座谈会、征集合理化建议等厂务公开的形式,征求职工在体系运行、影响作业场所环境、安全各因素改善等方面的要求和意见,与管理者代表定期沟通与协商。

组织领导及相关部门通过听取汇报、接待处理相关方等形式,了解各项要求和抱怨,以便沟通解决相关问题。

5.5 信息资料保管

归口部门需将所有信息资料存档并保存三年。

5.6 有关事件信息的具体原因调查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按《持续改进

控制规范》进行。

6 流程图

信息交流、沟通流程图见附件

7 相关文件化信息

ED7.5.1 《文件化信息控制规范》

ED6.1.3 《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控制规范》

ED8.1.1 《环境运行策划和控制规范》

ED10.2.1 《不合格纠正措施控制规范》

ED10.1.1 《持续改进控制规范》

ED8.1.1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规范》

ER7.4-01 《信息沟通事项清单》

ER7.4-02 《信息交流沟通协商记录》

编制:审核:批准:

日期:日期:日期:

客户沟通管理程序a

目的 以公司的實際生產的能力為基礎,達成客戶與公司之要求合二為一.從而滿足客戶的各方需求. 範圍 配合香港的生產通知單,與客戶多作溝通,做好內外兩地的出貨. 3.權責 3.1接收與評估訂單. 3.2外部溝通. 3.3內部溝通. 4.定義 (無) 5.作業內容 5.1客戶溝通管理程序見附件一. 5.2當發貨部接收客戶訂單時,如有疑問或不清楚時由發貨部與客戶進行電話 聯絡.將聯絡結果記錄在客戶原始訂單中,并注明聯絡結果、聯絡時間、聯絡人. 5.3當工藝設計過程中有疑問時或不清楚時,則由工程部按<<工藝設計管理 程序>>與客戶進行電話聯絡.并將聯絡結果記錄在客戶原始工藝資料中.并由聯絡人簽名認可. 5.4當樣品確認過程中與客戶溝通應由工程部在客戶所提供之樣品確認資料 中或客戶所確認之我公司樣品報告中記錄溝通情況、溝通人、時間. 5.5生產執行過程中出現疑問時或交期變更時,由發貨部與客戶聯絡,并將聯 絡結果記錄在客戶原始訂單及<交貨計劃表>中. 5.6當客戶所提供之產品在驗證及使用過程中出現羿常時由發貨部與客戶聯 絡,并將聯絡情況反映在相應之檢驗、報廢、羿常報告中依<<內部溝通管理程序>>回復各部門客戶之意見. 5.7出貨前,由發貨部與客戶就出貨時間、產品規格進行再確認并記錄在客戶 原始訂單中及<交貨計劃表>中. 5.8客戶發生抱怨及退貨處理. 5.8.1當客戶發生抱怨及退貨時,由發貨部依客戶傳真或電話將客戶抱怨情況 記錄在<客戶投訴貨物料情況說明>中交由副總并依<<糾正與預防管理程序>>執行.并由發貨部將處理完畢之<客戶投訴貨物料情況說明>交客戶確認.并在客戶原始傳真中記錄<客戶投訴貨物料情況說明>編號,以利追蹤. 5.9當客戶滿意度調查結果回傳公司后,由發貨部依<<內部溝通管理程序> >將調查結果交由品管部進行資料分析及提出改善,并由發貨部將改善情況回復客戶并在<客戶滿意度調查表>中注明回復情況及改善情況. 5.10相關質量記錄之管理依<<質量記錄管理程序>>執行. 6.相關文件 6.1<<工藝設計管理程序>> 6.2<<內部溝通管理程序>> 6.3<<糾正與預防措施管理程序>>

DC2-04001 信息沟通与交流控制程序

信息沟通与交流控制程序 1目的 规定公司内部、外部信息交流的方法、渠道和有关要求,确保信息得到沟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信息交流的传递和处理。 3权责 3.1 管理部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3.2 各部门及时传递并沟通各信息。 4工作程序 4.1 工作流程图 4.2 信息的内容 4.2.1 外部信息 A 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等信息; B 上级或地方主管部门发出的规定、要求、指示等信息; C 外部认证审核、环境监测、职业健康安全监察及反馈的结果、信息; D 相关方有关的信息:包括与顾客的沟通,顾客和相关方投诉及抱怨,涉及重要环境影响的处理,伤亡事故的上报等; E 其他外部信息,如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有关质量技术、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方面的信息。 4.2.2 内部信息 A 体系运行的信息:包括管理方针、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职责权限、培训、监视与测量、 制订日期:2005.09.10 修订日期:发行日期:2005.09.20

内审和管理评审等信息; B 试验信息:包括试验计划、试验方案、检验报告等; C 重大环境因素、重大危险因素信息; D 有关不符合的信息;包括不合格、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等信息; E 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信息; F 紧急信息:包括事件、事故等信息; G 资源信息: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资源等信息; H 合同信息:包括合同签订、合同条款等信息; I 员工及其代表关注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包括作业场所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状况的改善的讨论; J 检查、考核信息:包括公司考核、检查的结果等信息。 4.3 信息的传递与沟通 4.3.1 信息的传递方式 A 口头; B 电话; C 会议; D 书面形式:文件、报表、信息交流单; E 板报; F 网络等。 4.3.2 外部信息的传递与沟通 A 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等信息的收集、传递,执行《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收集与评价程序》。 B 管理部负责接收上级、地方主管部门的规定、要求等信息,并向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传递。 C 质量部负责外部体系认证审核,生产负责有关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机构的外部检测或检查结果的接收与反馈,并传递到相关部门; D 生产部负责与顾客的沟通及顾客满意度的测量。 4.3.3 内部信息的传递与沟通 A 职能部门按《方针目标制定与管理程序程序》要求向管理部传递管理目标完成情况的自检结果。 B 职能部门按《管理手册之数据分析要求》向管理部传递、沟通有关信息; C 管理部按《管理手册之管理评审要求》向公司领导、相关部门传递沟通管理评审有关信息;信息沟通与交流控制程序受控状态:

信息沟通原则及方法

《销售经理》第九章:信息沟通(上) 第九章信息沟通 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不可能实现销售经理的任何一项职能,可见销售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事实上,销售经理每天所做的大部分事务,差不多上围绕沟通那个信心问题展开的。与上级、下属、客户、社会公众的交流无时不在。信息沟通既指组织信息的正式传递,又包括人员、群体的情感互访。沟通是技术性的,但比技术更为有意义的是由此建立起来的那种关系。 学习完本章,你应该了解以下内容: 1.信息沟通的原则; 2.信息沟通的渠道; 3.信息沟通的方法; 4.信息沟通的障碍; 5.信息沟通的技巧; 6.信息情报系统的结构。 信息沟通的原则

销售经理们经常会遇到这些问题:营销副总越俎代庖,直接指挥业务员;区域主管分不清自己的职责范围,甚至会与自己的权力重合;业务员互相残杀,越界窜货,高价少卖,一仆二主…… 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不可能实现销售经理的任何一项职能,可见销售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事实上,销售经理每天所做的大部分事务,差不多上围绕沟通那个信心问题展开的。与上级、下属、客户、社会公众的交流无时不在。信息沟通既指组织信息的正式传递,又包括人员、群体的情感互访。沟通是技术性的,但比技术更为有意义的是由此建立起来的那种关系。在信息沟通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其差不多原则: 1.准确性原则 当信息沟通所用的语言和传递方式能被接收者所理解时,这才是准确的信息。那个沟通才具有价值。沟通的目的是要将发送者的信息能够被同意者理解,看起来大概专门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常会出现接收者对发送者特不严谨的信息缺乏足够的理解。信息发送者的责任是将信息加以综合,不管是笔录或口述,都要求用容易理解的方式表达。要紧求发送者有较高的语言或文字表达能力,并熟悉下级、同级和上级所用的语言。如此,才能克服沟通过程中的各种障碍。

公司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信息沟通管理程序

1目的 建立和疏通信息流通渠道,加强信息流通接口管理,确保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相关信息能得到及时的沟通和处理。 2 范围 适用于与本公司整体运作有关的各类内外部信息沟通的管理。 3定义和术语 无 4 职责 各部门负责工作范围内的企业内外部的信息收集和整理。 质量部负责与产品质量相关的信息,并做好相关传递、处理、汇总及保存工作。 销售部负责与市场动态相关的信息,并做好相关传递、处理、汇总及保存工作。 管理部负责与企业管理相关的信息,并做好相关传递、处理、汇总及保存工作。 总经理负责对信息收集、统筹及其在内部沟通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5 程序 工作流程:沟通内容(信息)之分类→信息的收集→信息重要度分级→信息沟通 →沟通效果评价→沟通改进→沟通内容(信息)的归档与保存沟通内容(信息)之分类 5.1.1 外部信息 5.1.1.1 与产质量量有关的外部信息 a.客户、产品检查机构、质量技术监督机构、认证机构等检查或监测结果及反馈的信息。 b.产品标准类信息。 c.市场动态、行业动态(包括竞争对手)中与质量相关的信息。 d.供应商的质量信息及投诉等。 e.其它外部与产质量量相关的各类信息。 5.1.1.2 与企业管理相关的外部信息 a.政府及有关部门颁布的与企业运作有关的信息,如法律、法规、条例等。 b.市场、行业动态(包括竞争对手)中与企业管理相关的信息。 c.与企业有合作关系的社会机构、团体、企业的相关反馈信息。

5.1.2 内部信息 a. 体系运行情况、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情况、生产过程情况、产品检查情况等。 b. 员工对有关产品质量的建议和意见等。 c. 企业规章制度的建立、推行、运作效果等相关情况。 d. 财务、人事、行政、后勤、安全、卫生等情况。 e. 员工有关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和意见等。 信息的收集 信息(数据)每月收集、分析、传递、汇总至少一次,各部门按部门职能和各运行程序的规定收集和整理相关的信息。 信息重要度分级 根据信息的紧急及重要程度,分为三级: A、一级数据为重要且紧急的数据,指直接影响顾客满意度的数据; B、二级数据为不重要但紧急的数据; C、三级数据为日常信息,不需标识。 数据的标识由数据收集部门在信息单的右上角打“√”说明。 信息沟通 5.4.1 沟通方式及追踪落实 5.4.1.1 会议 5.4.1. 会议计划 a例行性会议 b临时性会议 5.4.1. 例行性会议

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制订部门: 业务部 发行时间: 2014年9月15日 一、目的 1.1 本程序为了收集、处理本公司内部质量/环保信息和来自外部相关方面的信 息,保证信息渠道畅通,使质量体系及环境有害物质管理体系能有效运行而制定。

二、适用范围 2.1 适用于本公司内部质量/环保信息和来自外部相关方面的信息以及对这些 信息的处理。 三、职责 3.1业务课:作为公司内外信息接受、处理的中枢,应及时对所接受或收集到 的内外部信息,按有关的程序进行处理或传递。 3.2 品管课:公司质量/环保信息处理中心,应及时对所接受或收集到的内外 部信息,按有关的程序进行处理或传递。 3.3 各部门:按有关程序或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及时传递和处理信息。 四、参考文件 4.1《文件与资料控制程序》 4.2《记录控制程序》 4.3《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4《题案活动管理规程》(WI-QD-010) 五、定义(无) 六、流程图(无) 七、程序说明 7.1信息的分类: 7.1.1外部信息: A、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机构等监测或检查的结果及其反馈的信息。 B、法律、法规、标准类信息,如条例、产品标准等。 C、相关方反馈的信息及其投诉(相关方指顾客、供应商)。 D、其它外部信息,如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有关质量技术、质量管理、 环保技术、环保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7.1.2内部信息:

A、信息,如方针、目标、检验监测记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以及 体系正常运行时的其它记录。 B、(潜在)不符合信息,如体系内部审核的不合格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 处理单等。 7.2 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信息可采用书面资料、记录、会议、讨论交流、通讯等 方式加以传递。 7.2.1外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7.2.1.1业务课负责7.1.1中A、B、C项内容进行信息的收集,并传递到公 司的相关部门,当监测或检查结果出现不符合情况时,按照《纠正和预 防措施控制程序》和《文件与资料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处理。 7.2.1.2业务课、品管课负责与7.1.1中C项内容相关方的信息。联络以满 足顾客要求,对来自上述相关方投诉的处理详见《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 程序》顾客抱怨处理控制程序。 7.2.1.3各部门负责7.1.1中D项内容,以《联络单》传递到相关部门。7.2.2内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7.2.2.1正常信息的处理:各部门依据相关文件的规定直接收集并传递日常 信息。 7.2.2.2(潜在)不符合信息的处理详见《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7.2.2.3由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发出的质量信息,通过“公司会议”的形式 进行传达,建立《会议记录》,由相关部门落实和处理。 7.2.2.4公司总经理召集按排各部门负责人每月召开生产、质量例会,建立 《会议记录》,根据有关工序、操作、特采、质量记录、返工报告重大生 产品质问题、产品合格率、产能、客户投诉率等信息以探测、分析生产 品质趋势,确定潜在生产品质问题。 7.2.2.5总经理、课长必要时召开公司例会,讨论公司的所有行政、业务、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教案)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汕头市聿怀中学王霞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一级 3.学时数:1课时 非上机时间20 分钟,上机操作时间25 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让学生了解信息发布的各种途径与评价信息发布的效果; ②让学生能够完成将作品在局域网与因特网进行发布的操作; ③让学生了解信息交流的各种途径,并且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参与两项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信息发布与交流的技能与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终身学习的能力; ②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③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 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情感; (二)内容分析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就是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第四章第5个课时的内容。新课程内容标准要求学生在本节课要学会合乎规范地使用网络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增强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意识,负责任地参与信息实践。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或者其她课程的学习中经常会需要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一些信息,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发布信息,效果才会更好呢;还有如果学生遇到各种各样实际问题或困难,需要寻求别人的帮助与经验的时候,要采取什么样的交流方式才更恰当呢。这些都就是本节课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除了可以通过网络,还有其她很多种方法与途径,在这节课中我们应该涉及,并且要求学生认识与了解,但同时根据新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这节课的侧重点就是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通过网络进行发布,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她人进行交流,因此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为: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信息发布的各种途径与评价信息发布的效果; 2、让学生能够完成将作品在局域网与因特网进行发布的操作; 3、让学生了解信息交流的各种途径,并且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掌握将信息在局域网与因特网进行发布;

员工沟通反馈流程知识讲解

员工沟通反馈流程 一、目的 为促进公司各部门及员工之间的交流,加强员工沟通,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和诉求,培养正确的沟通心态和积极的沟通习惯,提高沟通的准确度和工作效率,减少误解和矛盾,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形成健康良性的问题反映、反馈和解决渠道与机制,为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特制订本程序。 二、适用范围 公司内部和员工之间涉及到文件沟通、会议沟通、面谈及其他形式沟通时均适用本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形式的沟通: 1)面谈:主要指一对一或多方面对面谈话。 2)会议:包括专题讨论和工作协调会议、员工座谈会、班组晨会、管理例 会和干部或员工大会等方式。 3)书面沟通:包括会议纪要、工作报告、文件、联络单、管理看板、班组 园地、宣传栏和内部刊物等方式。 4)网络沟通:包括电话、电子邮件与网络即时联络工具等方式。 5)其他如意见箱等方式。 三、内部沟通原则 1)自上而下沟通,可以越级检查,但不可以越级指挥(紧急情况除外)。 2)自下而上沟通,可以越级申诉,但不可以越级报告(紧急情况除外)。 3)沟通应以尊重、信任、耐心的态度进行,应避免冲突,以基于事实、出 于工作目的和解决问题为主,严格要求对事不对人。 4)部门间的沟通,尤其是重大分歧或不确定事项,应职责明确、以书面信 息为主,做到沟通和沟通记录及时、准确、真实等。 5)下级对上级的报告请示或建议,应避免简单提交问题,而应提出对解决 问题的几个备选方案且明确选择倾向,供上级决策选用。

特别地,劳动合同、员工工作岗位安排和岗位薪酬、绩效考核等属于员工个人与公司劳动关系的一部分,除相关管理人员外,员工只应就个人相关事宜做逐级沟通,不得向无关人员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不得串联其他同事或擅自散播负面信息、煽动群体性事件。 四、管理职责 (一)生产经理 1)生产经理负责各班组的员工沟通情况予以监督和指导,并组织对班组长 及以上管理人员、特殊部门与岗位的员工进行相关沟通技能的培训。 2)生产经理应积极促进各部门间的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召集恳谈会,及时 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和需求。必要时,应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正式或非 正式)。 3)对员工反映的问题,生产经理应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人员予以及时答复 和解决;解决有重大困难的,应专题上报领导,并跟踪解决方案,及时 反馈员工、形成工作闭环。 (二)车间主任及各班组长 1)应按要求参加出席会议、执行会议决议;并根据会议要求、上级指示或 工作需要,向所属部门、员工及时传达会议决议及公司的政策、规章、 要求等; 2)应及时召开部门员工会议、做好专题沟通和培训,形成会议决议并追踪 落实; 3)各部门及各级管理人员,应加强对跨部门事务的联络、协调、催办,必 要时对部属加以考核或提起跨部门投诉; 4)应定期或不定期向上级主管做员工思想状态和员工沟通的专题汇报; 特别地,每一位有团队下属的管理人员,应对团队成员进行入职谈话、转正谈话,定期或不定期的工作表现与绩效沟通谈话等;并按规定和要求,对入职转正评价、绩效考评等做出书面评价、签认和沟通。对核心员工,应会同人力资源部明确其定向培养和发展计划。

信息沟通与交流程序

编号:CX-07 第A版0次修改1 目的 规定公司内部、外部信息交流的方法、渠道和有关要求,确保信息得到沟通。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信息交流的传递和处理。 3 职责 3.1 办公室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3.2 各部门及时传递并沟通各信息。 4 工作程序 4.1 工作流程图 4.2 信息的内容 4.2.1 外部信息 A 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等信息; B 上级或地方主管部门发出的规定、要求、指示等信息; C 外部认证审核、环境监测、职业健康安全监察及反馈的结果、信息; D 相关方有关的信息:包括与顾客的沟通,顾客和相关方投诉及抱怨,涉及重要环境影响的处理,伤亡事故的上报等; E 其他外部信息,如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有关质量技术、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方面的信息。

编号:CX-07 第A版0次修改 4.2.2 内部信息 A 体系运行的信息:包括管理方针、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职责权限、培训、监视与测量、内审和管理评审等信息; B 技术开发信息:包括开发计划、设计方案、设计变更、检验报告、试用报告等; C 重大环境因素、重大危险因素信息; D 有关不符合的信息;包括不合格、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等信息; E 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信息; F 紧急信息:包括事件、事故等信息; G 资源信息: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资源等信息; H 合同信息:包括合同签订、合同条款等信息; I 员工及其代表关注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包括作业场所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状况的改善的讨论; J 检查、考核信息:包括公司考核、检查的结果等信息。 4.3 信息的传递与沟通 4.3.1 信息的传递方式 A 口头; B 电话; C 会议 D 书面形式:文件、报表、信息交流单; E 板报; F 网络等。 4.3.2 外部信息的传递与沟通 A 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等信息的收集、传递,执行《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收集与评价程序》。 B 办公室负责接收上级、地方主管部门的规定、要求等信息,并向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传递。 C 质管部负责外部体系认证审核,办公室负责有关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机构

ISO50001信息沟通程序

ISO50001信息沟通程序 1 目的 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使公司管理信息得到及时有效的传递和应用。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以及公司与外部相关方的信息交流沟通。 3 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与认证机构的联络,通报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有关内容。各分管部门负责人负责批转处理外部相关方的投诉,监督责任部门完成。 3.2 生产技术部负责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有关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和归档,负责有关能源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的收集、传递、分析和归档。 3.3 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向外来学习、参观人员传达公司管理的有关要求。 3.4 采购部、营销中心分别负责供方及顾客的信息收集、传递。 3.5 其他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应用。 3.6 员工参与能源管理方针的制订、评审;负责本岗位有关信息的应用和传递。 4 控制要求 4.1 工作程序

信息收集→信息交流→信息处理→信息反馈 4.2 依据信息来源渠道将能源方面的信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确保信息内容准确可靠,传递迅速无误。 4.2.1 内部信息指公司管理体系运行产生的所有信息,在公司内部传递和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信息: a)能源绩效及能源管理体系的信息; b)能源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检查、监测记录,内审和管理评审报告以 及管理体系运行的其他记录; c)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信息; d)出现重大能源管理事故的信息及记录; e)能源应急准备和响应情况; f)培训情况; g)各单位之间的日常联络、报表及其他信息沟通等; h)相关方对方针的获取。 4.2.2 外部信息指有关的法律法规,上级部门、顾客、供方及其他相关方的信 息,由各 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在公司内部及外部相关方之间进行传递和沟通,主要包括: a)与能源方针、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绩效有关的信息; b)来源于认证机构、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节能监察机构及能源监测机构监

内部沟通控制程序

*********有限公司内部沟通控制程序文件编号:COP-5.5-01 文件版本: 生效日期:年1月1日 制定部门:人力资源部

对公司的内部沟通管理要求做出规定,以便使有关质量信息得到交流,从而统一行动,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沟通过程的管理。 3.0引用文件 3.1<<质量手册>>中第5.5.3节: 内部沟通 3.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COP- 4.2-02 4.0主要职责和权限 4.1公司总经理负责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 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 4.2管理者代表负责向全体员工传达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意义以及建立、实施和保持改进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要求。 4.3各部门负责内部沟通的安排和实施,确保及时、有效的进行。 4.4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内部沟通的归档管理。 5.0程序内容: 5.1程序流程图:

5.2定义 5.2.1质量信息:生产服务质量活动中的各种有意义的数据、报表、资料和文件、意见 或要求。 5.2.2内部沟通:指公司内部质量信息的交流和传递。 5.3内部沟通的方式可以通过会议、电话、电传、调查、信函、文件、内刊、联网、培训、 咨询、会签等,但不论采用何种方式,要达到预定的沟通效果,为对方理解和接受为目的。 5.4内部沟通的内容包括产品质量问题、生产问题、行政管理问题等与经营管理有关的任何 问题。 5.5内部沟通过程的安排按程序文件要求进行。 5.6沟通的对象包括: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全体员工。 5.7沟通的时间不作限制,在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随时都可以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 5.8公司全体员工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作好沟通工作,尤其是与顾客的沟通,以体现公司 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绩效。 5.9内部沟通时限规定: 5.9.1各部门之间进行沟通时,当接受部门收到联络事项时,不管是否能按要求完成, 必须在二小时内向提出部门回复处理的时间要求或困难。如任何一方有困难或疑 问时,应采取平等协商的办法进行沟通处理,如果不能达到效果,应向上级部门 反映。 5.9.2当提出部门在二小时内没有收到接受部门的回复时应及时向上级反映,由上级部 门协助处理。 5.9.3当上级部门向下级部门交办任务时,接受部门必须在二小时内给予回复处理的时 间要求或困难。接受部门应主动积极开展处理工作,并且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 务和及时向上级交待。如果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应提早主动向上级反映。 5.9.4当事项或任务处理完成后,由提出部门或上级部门对处理结果进行评估,如果问 题的处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进行再次沟通,同时知会上级部门协助处理。 5.10沟通的记录按相关程序文件要求进行,必要时作好有关记录。 6.0支持文件 无 7.0相关记录 7.1《内部联络书》 QR-5.5-0101

信息沟通管理程序

信息沟通管理程序制定:日期 2017-2-15 标准化审核: 日期 2017-2-18 审核: 日期 2017-2-20 批准: 日期 2017-2-22 文件变更记录

1.目的 目的是建立和疏通信息流通渠道,加强信息流通接口管理,确保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相关信息能得到及时的沟通和处理,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本公司整体运作有关的各类内、外部信息沟通的管理。 3.职责与权限 3.1 各部门负责工作范围内的企业内外部的信息收集和整理。 3.2品质保证部负责与产品质量相关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汇总及保存工作。 3.3 营销管理部负责与市场动态相关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汇总及保存工作。 3.4 企管部负责与企业管理相关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汇总及保存工作。 3.5 管理者代表负责对以上信息进行统筹及其在内部沟通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4. 术语和定义 无 5.内容 5.1 沟通信息分类 5.1.1 外部信息 1)与质量有关的外部信息 A.客户、产品检验机构、质量监督机构、认证机构等检查或监测的结果及反馈的信息。 B.产品标准类信息。 C.市场动态、行业动态(包括竞争对手)中与质量相关的信息。 D.供应商的质量信息及投诉等。 E.其它外部与质量相关的各类信息。 2) 与公司相关的外部信息 A.政府及有关部门颁布的与公司运作有关的信息,如法律、法规、条例等。 B.市场、行业动态(包括竞争对手)中与公司相关的信息。 C.与公司有合作关系的社会机构、团体、企业的相关反馈信息。 5.1.2 内部信息 1)体系运行情况、QHSEMS方针目标的实施情况、生产过程情况、产品检查情况等。 2)员工对质量及公司内部管理的建议和意见等。 3)公司规章制度的建立、推行、运作效果等相关情况。 4)财务、人事、行政、后勤、安全、环境、卫生等情况。 5.2 信息的收集 信息(数据)及时收集、分析、传递、汇总,各部门按本部门职能和运行程序的规定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 5.3 信息沟通 5.3.1 沟通方式 1)例行性会议沟通:

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案例

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案例 信息交流是信息管理导论课程中重要的内容,要求同学们掌握信息交流及其基本要素,注意信息交流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使用不同信息交流方式实现交流的目的,取得良好的交流效果。希望通过以下几个案例,使同学们更好理解和掌握信息交流这部分的知识。 案例1:同样的事物,不同的理解——导致不同的交流效果 张XX前些日子出差,客户的公司门口有一家宠物店,看到宠物店中有一条小狗,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把小狗买了下来带回家去。 晚上张XX给二姐打电话,告诉二姐,他买了一条博美,二姐非常高兴,马上询问狗是什么颜色,多大了,可爱吗? 晚上,张XX的大姐打电话来询问张XX我最近的情况,小狗在张XX接电话的时候叫起来,大姐在电话里一听到有狗在叫,就问是否很脏,咬人吗?有没有打预防针…… 同样是对于一条狗的理解,然而不同的人反映的确差别很大。二姐从小就喜欢狗,所以一听到狗,在她的脑海中肯定会描绘出一幅一条可爱的小狗的影像。而大姐的反应却是关心狗是否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麻烦,在脑海中也会浮现出一副“肮脏凶恶的狗”的影像。 案例点评: 同样的一件事物,不同的人对它的概念与理解的区别是非常大的。在我们日常的谈话与沟通当中也是同样的。 当你说出一句话来,你自己认为可能已经表达清楚了你的意思,但是不同的听众会有不同的反映,对其的理解可能是千差万别的,甚至可以理解为相反的意思。这将大大影响我们沟通的效率与效果。 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理解。在我们进行沟通的时候,需要细心地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做到真正用“心”去沟通。 案例2:报表交流给王XX带来的苦恼——交流对象不懂,对其利益无关的反应

王XX刚刚从名校管理学硕士毕业,出任某大型企业的制造部门经理。王XX一上任,就对制造部门进改造。王XX发现生产现场的数据很难及时反馈上来,于是决定从生产报表上开始改造。借鉴跨国公司的生产报表,王XX设计了一份非常完美的生产报表,从报表中可以看出生产中的任何一个细节。 每天早上,所有的生产数据都会及时地放在王XX的桌子上,王XX很高兴,认为他拿到了生产的第一手数据。没有过几天,出现了一次大的品质事故,但报表上根本没有反映出来,王XX这才知道,报表的数据都是随意填写上去的。 为了这件事情,王XX多次开会强调,认真填写报表的重要性,但每次开会,在开始几天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过不了几天又返回了原来的状态。王XX怎么也想不通. 案例点评: 王XX的苦恼是很多企业中经理人一个普遍的烦恼。现场的操作工人,很难理解王XX的目的,因为数据分析距离他们太遥远了。大多数工人只知道好好干活,拿工资养家糊口。不同的人,他们所站的高度不一样,单纯的强调、开会,效果是不明显的。 站在工人的角度去理解,虽然王XX不断强调认真填写生产报表,可以有利于改善,但这距离他们比较远,而且大多数工人认为这和他们没有多少关系。 后来,王XX将生产报表与业绩奖金挂钩,并要求干部经常检查,工人们才知道认真填写报表。 在沟通中,不要简单地认为所有人都和自己的认识、看法、高度是一致的。对待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模式,要用听得懂的“语言”与别人沟通! 案例3:交流方式不同,交流效果不同——研发部梁经理对交流的误解 研发部梁经理才进公司不到一年,工作表现颇爱主管赞赏,不管是专业能力还是管理绩效,都获得大家肯定。在他的缜密规划之下,研发部一些延宕已久的项目,都在积极推行当中。

信息沟通控制程序

信息沟通控制程序 PD-553 1.0目的 为了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及反馈有关信息,作好信息的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部信息的沟通与处理,以及与外部各方的信息交流。 3.0职责 3.1各部门负责对工作范围内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沟通与保存,及相关紧急信息的处理。 3.2质保部负责统筹与质量管理体系各类相关信息的传递与处理;负责保存和管理相关的信息。 4.0程序内容 4.1信息的分类 1外部信息包括: A、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机构等监测或检查的结果及 反馈的信息;

B、政策法规标准类信息,如质量法律、法规、条例、 产品标准等; C、相关方(顾客、供方、计量单位、媒体等)反馈的 信息及其投诉等; D、其它外部信息,如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有质量 改进技术,质量管理、质量培训等方面的信息。 4.1.2内部信息包括: A、正常信息,如质量方针(目标)之完成情况、测 量和控制记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报告以及体 系正常运行时的其它记录等; B、(潜在)不符舍信息,如制程中的不合格品通知 单(FM-830-01)、内部审核中的不合格品专题报 告(FM-830-03)、等; C、紧急信息,如出现重大质量事故等情况下的信息 与记录; D、其它内部信息(如员工的建议等)。 4.2信息的收集、处理与沟通工具 信息可采用书面资料、质量记录、公告栏、内部刊物、讨论交流、电子媒体、影像设备、通讯、互联网等沟通的工具或方式予以传递。 1外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A、质保部负责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机构等监测、

检查结果及反馈信息的收集,由质保部传递到公 司相关部门,当监测或检查结果出现不符合情况 时,按照改进控制程序(PD-850)的要求进行处 理。 B、政策法规标准的资料信息由行政部、质保部等部 门负责收集、更新、整理交文控中心保存,详见 文件控制程序(PD-423)。 C、各部门直接从外部获取的其它类信息,如质量改 进技术,质量管理信息等,应及时反馈到质保部, 由其负责分类、整理,根据需要传递到相关部门。 4.2.2内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A、正常信息的处理:各部依据相关文件的规定直接收 集并传递日常正常信息;质保部按照相应程序文件 的规定向有关部门传递质量方针、目标信其完成情 况、内部审核结果、更新的法律法规等信息。 B、(潜在)不符合信息的处理详见改进控制程序 (PD-850)。 C、紧急信息(如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时)由发现部门迅 速传递给行政部和质保部组织处理,可采用电话, 传真等方式紧急沟通。 4.3信息的汇总和管理应用 1质保部不断汇总各方面反馈的质量信息,按照信息载体的

014 信息沟通管理程序

1目的 建立和疏通信息流通渠道,加强信息流通接口管理,确保与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相关信息能得到及时的沟通和处理。 2 范围 适用于与本总经办整体运作有关的各类内外部信息沟通的管理。 3定义和术语 无 4 职责 4.1 各部门负责工作范围内的企业内外部的信息收集和整理。 4.2 质量部负责与产品质量相关的信息,并做好相关传递、处理、汇总及保存工作。 4.3 市场部负责与市场动态相关的信息,并做好相关传递、处理、汇总及保存工作。 4.4 综合部负责与企业管理相关的信息,并做好相关传递、处理、汇总及保存工作。 4.5 协助总经理负责对信息收集、统筹及其在内部沟通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5 程序 工作流程:沟通内容(信息)之分类→信息的收集→信息重要度分级→信息沟通→沟通效果评价→沟通改进→沟通内容(信息)的归档与保存 5.1 沟通内容(信息)之分类 5.1.1 外部信息 5.1.1.1 与产质量量有关的外部信息 a.客户、产品检查机构、质量技术监督机构、认证机构等检查或监测结果及反馈的信息。 b.产品标准类信息。 c.市场动态、行业动态(包括竞争对手)中与质量相关的信息。 d.供应商的质量信息及投诉等。 e.其它外部与产质量量相关的各类信息。 5.1.1.2 与企业管理相关的外部信息 a.政府及有关部门颁布的与企业运作有关的信息,如法律、法规、条例等。 b.市场、行业动态(包括竞争对手)中与企业管理相关的信息。 c.与企业有合作关系的社会机构、团体、企业的相关反馈信息。 5.1.2 内部信息 a. 体系运行情况、质量方针目标的实施情况、生产过程情况、产品检查情况等。 b. 员工对有关产品质量的建议和意见等。 c. 企业规章制度的建立、推行、运作效果等相关情况。 d. 财务、人事、行政、后勤、安全、卫生等情况。 e. 员工有关企业内部管理的建议和意见等。 5.2 信息的收集

信息沟通控制程序

1. 目的 规范信息沟通程序,使相关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交流、沟通,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外部对质量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信息及其它信息的传递、沟通和处理。 3. 职责 质量部负责统筹质量与食品管理体系相关信息的交流。 各部门负责工作范围内和对应相关方信息的收集、传递和交流。 3. 程序 》 信息分类 质量与食品管理体系的信息沟通;其他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的方式 口头、书面文件、会议、内部报刊、公告栏、网络或利用其他通讯及宣传工具进行沟通。 信息的内容 内部信息: 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经营方向、业绩等; 管理体系运行的情况、内审、管理评审、监督检查的反馈情况; · 体系运行中产生的信息(如不符合信息,重大事故、事故调查和处理信息,培训等)。 其他信息(如员工的建议等) 外部信息: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获得和更新; 网络信息的获取; 与政府机关职能部门的信息联络; 顾客的需求; 外部审核、检查、参观、访问; : 相关方投诉、抱怨和处理信息。 信息沟通的实施 内部信息: A 由质量部组织,人力资源部负责将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等以简报、标语等宣传形式公诸于众;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由信息产生部门通过企业邮箱或其他相关邮箱传递到责任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且同时抄送总经理及副总以上人员;邮件内容应体现时间、信息内容、联系人、联系方式等;主要责任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在收到邮件时应在1个工作日内回复邮件并给出建议、处理意见。 B 紧急状态下的信息由信息产生部门使用最为快捷的通讯方式迅速传递到主要责任部门及相关部门、总经理以及有关的政府机关; C 对不符合项实施纠正与纠正措施的部门必须在整改过程中将有关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 各部门的应积极参加每周一的生产例会,沟通工作情况,解决存在问题,处理争议和纠纷; :

内外部沟通控制程序

*******有限公司 程序文件 内外部沟通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 GC-QP5.5.3-2010-03 文件版本: B/1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10年10月20日发布 2010年10月20日实施 *******有限公司发布

程序文件.内外部沟通控制程序 1 目的 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使公司全体员工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开展工作,为更好地完成和实现公司工作任务与既定发展目标而达成共识,通力协作并有效地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协作以实现组织目标。 2 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各职能部门以及相关方。 3 职责 3.1人事行政部负责公司内横向、纵向的沟通协调工作;以及与外部相关方进行沟通 联络。 3.2营销部负责与客户的沟通。 3.3品质部负责客户抱怨、供货商材料不良处理及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 3.4 采购部负责与供应商及外发加工厂之间的有效沟通。 4.工作程序 4.1内部沟通 4.1.1内部沟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内审会议、管理评审会议、公司大会、主管例会、部门会议、班组会议、书面联络、电子平台、现场交流、电话联络、公告、标语。 4.1.2内审会议、管理评审会议参照《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管理评审控制程序》规定执行。 4.1.3公司大会。 4.1.3.1会议内容包括:上月重大事件的回顾与总结,后期公司发展方向性展望与宣导。 4.1.3.2会议由行政部经理主持,公司全体人员必须参加。 4.1.4主管例会 4.1.4.1一般为每周一次。 a.会议内容包括上周各部门重大事件的回顾与总结,后期各部门发展的计划与展望, 对各部门的合理建议。 b.主管例会由部门负责人轮流主持,由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必要时,部门负责人可 带与会议相关的本部门员工参加会议。 c.会议记录执行情况由人事行政部追踪落实,并于下一次主管例会上公布。 4.1.5部门会议 4.1. 5.1各部门根据部门运作情况召开部门会议。 4.1. 5.2门会议一般由部门负责人主持,部门内中基层干部参加;必要时可全体参加,部门会议可形成记录。 4.1.6班组会议 4.1.6.1班组会议可采用早会、班前会等形式进行。 4.1.6.2班组会议由班组长主持,各班组员工参加。

信息交流和沟通控制程序

1 目的 规定公司内部、外部信息交流的方法、渠道和有关要求,确保信息得到沟通。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信息交流的传递和处理。 3 职责 3.1 质量部负责组织、协调质量管理相关信息的交流和沟通。 3.2 环保办负责组织、协调环境管理相关信息的交流和沟通。 3.2 各部门及时传递并沟通各信息。 4 工作程序 4.1 信息交流的基本原则 信息交流的渠道、方式、内容,应有助于公司管理体系有效性、管理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增进与相关方的共识和/或满意程度。 4.2 内部沟通 4.2.1 应纳入沟通范畴的主要事项 1)政策要求:包括法规、相关方及公司的政策、要求,如法规、标准、制度等; 2)运行信息:包括体系运行、各项工作进展及结果、各类审核/检查/检验结果等; 3)辅助信息:有肋于政策理解与实施、有助于优化运行过程和结果的其他信息。

4.2.2 沟通范围:公司各层次的纵向沟通、各职能部门的横向沟通。 4.2.3 沟通权责:责任部门/人员均有适当的信息通报义务和适当的信息查询责任。 4.2.3 沟通方式 1)口头/书面报告,适用于任何职能、层次; 2)部门文件发布、会议/培训召集,适用于职能部门及其以上管理层次; 3)跨部门或公司级文件发布、会议/培训召集、宣传资料等,需经总经办或总经理组织、批准或授权。 4)其他:各级文件中有规定的,按规定实施,如相关记录、报表、报告的传递等。 注:《信息交流与沟通记录表》是公司内部沟通的通用书面格式。 4.2.2 沟通过程的控制 1)信息通报/报告(信息拥有部门/人员) 识别通报内容与对象——确定通报方式——实施通报,传递相关信息 2)信息查询/质询(信息需求部门/人员) 识别查询内容与对象——确定查询方式——实施查询,获得相应信息 4.3 外部信息的接收与回应 1)外部信息,专指与管理体系运行及其绩效有关的来自相关方的信息。 2)任何部门/人员对接收的外部信息(包括口头、书面),均应及时向责任部门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通报,具体按内部沟通方管理要求实施。 3)责任部门对获悉的外部信息(除书面信息外),形成文件(包括记录、报告等)。

信息交流与沟通控制程序

1.目的 为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明确信息交流内容、范围与形式,规定内部外部沟通的方法,通过及时、准确、快捷地接收、传递和处理公司内部、外部质量、环境、食品安全、诚信信息,实现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所涵盖的所有部门与层次内、外部的信息交流与控制。 3.职责 3.1管代/HACCP小组长负责公司内部及外部沟通事宜的审批及管理工作。 3.2 技术中心负责公司管理体系信息交流的全面管理。 3.3 技术中心负责配合收集行业、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整理、分析、研究,供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3.4 行政部负责相关部门的外部沟通。 3.5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员工之间的沟通,并配合技术中心和行政部作好公司信息交流、传递和处置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外部沟通 4.1.1 外部信息的来源 a.认证机构、当地环境保护机构、质量技术监督局等监测或检查的结果及反馈的信息; b.管理方针通告给相关方; c.对质量、环境、食品安全、计量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规范和标准等信息的获取与执法部门的联系; d.相关方的投诉、抱怨、期望和要求,包括顾客、供应商及周围社区居民的沟通,涉及重要环境影响的处理,伤亡事故的上报等; e.行业技术信息; f.上级或地方主管部门发出的规定、决定、要求、指示等信息; g.供方和其它分承包方的信息。 h.环境监测和职业安全健康等有关的信息; i. 与参观者、检查人员及发生业务关系的人员进行有关管理体系方面的信息交流。 4.1.2 外部信息沟通 4.1.2.2 各部门在日常业务中也应注意获得; 4.1.2.3 上级行政部门传达的信息由公司行政部统一接收 4.1.2.4 行政部负责接收当地环保部门的环境监测信息; 4.1.2.5 来自相关方的信息由各相关部门接收; 4.1.2.6 各部门在与客户、社会与其他相关方接触或合作时,应将企业内必要的信息;如公司的管理方针及保护环境和预防、减少环境污染的思想、企业管理体系绩效以及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等,向相关方进行宣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