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的病原学诊断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0.18 MB
- 文档页数:83
疟疾诊断的金标准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疟疾的诊断对于治疗和预防疟疾的传播至关重要。
在疟疾的诊断中,金标准是指最准确、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本文将介绍疟疾诊断的金标准。
一、血液学检测
血液学检测是疟疾诊断的金标准之一。
目前,最常用的血液学检测方法是显微镜检查。
这种方法通过检查患者的血液样本,观察其中是否存在疟原虫,以确定是否感染疟疾。
显微镜检查的优点是准确性高,可以检测出低浓度的疟原虫。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专业技能和设备,且需要时间和精力。
二、分子生物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是疟疾诊断的另一种金标准。
这种方法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样本中的疟原虫DNA,以确定是否感染疟疾。
分子生物学检测的优点是准确性高,可以检测出低浓度的疟原虫,且速度快。
但是,这种方法需要专业技能和设备,且成本较高。
三、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
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也是疟疾诊断的重要参考标准。
疟疾的临床症
状包括发热、头痛、寒战、肌肉疼痛等。
如果患者有这些症状,并且
有旅行史或居住在疟疾流行区域,那么就应该考虑疟疾的可能性。
但是,这种方法的准确性较低,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综上所述,疟疾诊断的金标准是血液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这两
种方法都具有高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检测出低浓度的疟原虫。
但是,这两种方法需要专业技能和设备,且成本较高。
因此,在疟疾诊断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以确保准确诊断和有
效治疗。
疟疾诊断技术进展与应用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疟疾对全球范围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威胁,尤其是在非洲地区。
疟疾的及时诊断对于病患的治疗和预防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疟疾诊断技术经历了许多进步和应用,使得疟疾的诊断变得更快捷、准确和便利。
本文将重点讨论疟疾诊断技术的进展与应用。
一、传统的疟疾诊断方法传统的疟疾诊断方法主要包括镜检和快速诊断试纸。
镜检是通过显微镜观察血液中的寄生虫来诊断疟疾,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确定寄生虫的种类和数量,但缺点是需要经过训练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且需要较长的时间。
快速诊断试纸则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疟原虫特异性蛋白来进行诊断,操作简单,结果快速,但对于低感染量和混合感染的敏感度较差。
传统诊断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操作复杂、耗时长、准确性不高等,因此需要开发出更加快速、准确和便捷的疟疾诊断技术。
二、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基因检测技术逐渐应用于疟疾的诊断当中。
传统的疟原虫检测方法需要经过繁琐的血样制备、DNA提取和PCR扩增等步骤,操作复杂且耗时较长。
近年来,一些基于基因检测技术的疟疾诊断产品逐渐问世,例如LAMP技术、PCR技术等。
LAMP技术是一种基于等温酶链反应的核酸检测技术,相比于传统PCR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准确性高等优点。
通过LAMP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出疟原虫的DNA,对于疟疾的早期诊断和快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经有一些商业化的LAMP试剂盒用于疟疾的诊断,相比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且不需要昂贵的实验室设备,可以在基层医疗单位和偏远地区使用。
PCR技术在疟疾诊断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传统PCR技术需要昂贵的实验室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限制了它在基层医疗单位的应用。
但是随着PCR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商业化产品的推出,一些快速PCR仪器和试剂盒已经可以实现短时间内进行疟疾的诊断,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
疟疾实验室检查方法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并造成了大量的疾病和死亡。
为了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疟疾,实验室检查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疟疾实验室检查的常见方法。
1. 血涂片检查血涂片检查是最常用的疟疾实验室检查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在玻片上涂抹患者的血液样本,并使用特殊的染色剂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疟原虫在血液中的形态特征使其能够与其他细胞区分开来,从而能够准确地诊断疟疾。
血涂片检查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结果迅速可靠。
然而,该方法需要经过专业人员的训练和经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 快速诊断试纸检测快速诊断试纸检测是一种简便快速的疟疾实验室检查方法。
该方法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原理,通过在试纸上加入患者血液样本,检测疟原虫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与否。
试纸通常具有几个测试线,每个测试线代表一种疟原虫类型。
根据试纸上测试线的出现情况,可以快速诊断疟疾的类型。
快速诊断试纸检测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结果迅速,适用于一线医疗机构和偏远地区的疟疾筛查。
3. 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是一种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疟疾实验室检查方法。
该方法通过提取患者血液中的疟原虫DNA或RNA,然后使用特定的引物和荧光探针进行PCR扩增和实时荧光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能够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疟原虫,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然而,该方法需要复杂的实验室设备和专业人员的操作技术,限制了其在资源匮乏地区的应用。
4. 免疫荧光检测免疫荧光检测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疟疾实验室检查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患者血液样本中加入特定的荧光标记抗体,与疟原虫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免疫荧光检测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疟原虫类型,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然而,该方法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人员的操作技术,限制了其在一线医疗机构和偏远地区的广泛应用。
总结起来,疟疾实验室检查方法包括血涂片检查、快速诊断试纸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和免疫荧光检测。
五、疟疾的诊断
病原学诊断:
血涂片吉氏或瑞氏染色法:
•取外周血制成厚、薄血膜,经吉氏或瑞氏液染色后光镜检查疟原虫。
采血时间:
•恶性疟:发作时、查环状体,发作数小时后因晚期滋养体寄生虫的红细胞滞留下皮下脂肪及内脏微血管中,不易查见。
•间日疟和三日疟:发作后10h内,太久后原虫数量要下降。
厚血膜涂片:从指尖取三大滴血,然后用涂片在盖玻片上涂成一个圆,待风干后放到自来水下溶血。
疟原虫变形,且红细胞已溶,鉴别有困难,但虫体集中,易发现。
薄血膜涂片:从指尖取一滴血,用推片推成舌状,待风干后用Giemsa染液染色。
原虫形态结构完整,清晰,可辩认原虫的种类和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适用于临床诊断,但虫数较少易漏检。
免疫学检查:
1.查抗原
可诊断现症病人和带虫者。
血中有疟原虫时才能查出其抗原,一旦治愈,抗原在短期内即行消失。
2.查抗体
适用于多次寒热发作又未查明原因者。
原虫血症后1周可查出抗体,故早期无诊断价值。
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间接免疫荧光,间接血凝试验,ELISA,目前应用得最广的Rapid diagnostic test(RDT)试纸条诊断。
3.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疟原虫DNA扩增和特异性探针杂交等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如PCR技术,可以用检测DNA的方法,DNA探针诊断的技术等等。
疟疾的检查与诊断病原学检查确诊疟疾最可靠的依据是从受检者的外周血中检出疟原虫。
厚、薄血膜染色镜检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在高度怀疑疟疾时,如果血液涂片为阴性,应当重复涂片镜检。
血液涂片的染色常使用Giemsa染液、Field染液或其他Romanowsky染色劑。
镜检疟原虫时应当同时对厚血涂片和薄血涂片进行检查。
薄血涂片应迅速风干,用无水甲醇固定后染色,然后在油镜(放大1000倍)下检查膜尾红细胞,以每1000个红细胞的寄生红细胞个数表示。
厚血涂片很可能会不均匀,涂片时应充分干燥和染色,不得固定。
计数寄生虫和白细胞(至少200个),并根据总白细胞数目计算单位体积内的寄生虫数目。
在判断厚血涂片为阴性前,应在油镜下检查100~200个区域。
薄血涂片和厚血涂片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薄血涂片中疟原虫的形态完整而典型,容易识别和鉴别虫种,但疟原虫密度低时,容易漏检;厚血涂片制作过程中多层的红细胞相互重叠并且被溶解,因此可以使疟原虫集中(比薄血涂片集中40~100倍),提高检出灵敏度,但由于染色过程中红细胞溶解,疟原虫形态有所改变,虫种鉴别困难。
因此,最好在一张玻片上同时制作两种血涂片,如果在厚血涂片查到疟原虫而鉴别虫种困难时,可再检查薄血涂片。
恶性疟在发作开始时,间日疟在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采血能够提高检出率。
免疫学检查目前已经广泛使用的恶性疟原虫抗体诊断棒或诊断卡能够快速、简单、敏感和特异地对恶性疟原虫特异性、富含组氨酸的蛋白2(NHRP2)、乳酸脱氢酶或醛缩酶抗原进行检测,并借此将恶性疟和其他危险性较低的疟疾区分开来。
此外,常用的方法还有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由于抗体在患者治愈后仍能存在一段时间,且广泛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检测抗体主要用于疟疾的流行病学调查、防治效果评估及输血对象的筛选,在临床上仅作辅助诊断。
分子生物学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核酸探针已用于疟疾诊断。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最突出优点是对低疟原虫血症的检出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