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氯气的性质——教案

氯气的性质——教案

氯气的性质——教案
氯气的性质——教案

氯气的性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氯气的性质”位于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1专题2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第二节。在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氯气,也学习过像H2、CO2等这些气体,初步掌握了学习气体的一些基本方法,而在这节课前也刚学习了“氯碱工业”、“研究物质的试验方法”、“氯气的生产原理”等知识,这些都对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本节课是由“氯气的生产原理”引入了氯气,介绍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如:与金属的化合、与非金属的化合等等),以及关于氯水的基础知识、漂白粉的漂白原理等,其中涉及到化合、分解等反应类型,还接触了可逆符号,这些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所在,尤其是关于氯水的知识,学生掌握起来会更困难;与此同时,教材还将氯气、氯水的实际生产应用紧紧的与每一个知识点相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更重要的是,本节内容是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更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具体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而氯元素不仅仅是卤素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也形成了最典型的非金属单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学习“氯气的性质”的学习方法指导后面溴、碘单质,以及硫、氮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也为必修2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奠定基础;另外,本节课中的反应还涉及到物质的化合价变化,这直接为接下来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打好基础。总体来说,这节课的内容在高中化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看、闻、做来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如:与金属、非金属的化合;与水的反应等等;

3、了解氯水的成分和性质,以及它的漂白作用,并了解漂白粉的漂白原理和制法;

4、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或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

5、了解氯气和氯水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2、通过指导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学会提取和加工信息的方法;

3、通过将氯气与金属等的化合反应与氧气的燃烧反应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自行设计简单的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氯气的毒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2、通过介绍氯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正面推动作用,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3、通过介绍氯气的广泛用途和它的毒性,让学生们明白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的教育;

4、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多以实验为主,采用多媒体演示,采用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启

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氯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氯水的成分及其性质;漂白粉的漂白原理。

难点:氯水的成分分析、漂白粉的漂白原理。

五、教学仪器、药品

仪器: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玻璃棒、烧杯、集气瓶、矿泉水瓶、小试管、表面皿

药品:一矿泉水瓶氯气、两集气瓶氯气、若干瓶新制氯水、晒干的玫瑰花瓣、新鲜玫瑰花瓣、金属钠、硝酸银溶液、稀硝酸、碳酸氢钠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

六、教学过程

【板书】氯气的性质

【引入新课-PPT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水中主要元素之一的氯元素,还学习了它的工业制法——电解饱和食盐水,以及它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法。不过氯气到底是个怎样的物质我们还不是很清楚,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步步来好好认识一下氯气,看看它到底有什么样的性质。

【板书】一、物理性质

【实物展示】从实验箱中取出一瓶事先收集的氯气置于讲台。

【讲述-PPT2】首先,我们从氯气的物理性质开始认识它,这也是我们学习一种物质的一般步骤,以后我们还会学习很多物质,都是从物理性质开始的。那么,同学们对照老师已经列好的性质表格,仔细观察一下氯气,说说你们就通过观察,可以得到它的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配合着学生回答完成相应的PPT2中表格内容)

【引导提问】同学们回答了它的颜色和状态,它的气味是怎样的呢?老师先来闻闻看啊,大家要注意我闻的方法。

【演示闻气味】将盖着的玻璃片移开一个小口,鼻子凑近瓶口,用手在瓶口轻轻地往鼻子处煽动,一闻到气味就盖上玻璃片勿须再闻。

【提问】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子闻,为什么不直接凑上去闻?

【学生回答】……

【讲述】真正原因呢,我先不说,待会儿大家就会知道了。

【互动】那么,我已经闻过了它的味道,我现在还想请一位同学上来用同样的方法闻闻看,有哪位同学自告奋勇上来?

【学生上讲台演示】(老师在一边指导闻的方法)

【提问】这位同学可以告诉大家你闻到的氯气是什么味道吗,或者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

【讲解】这位同学说是一种难闻的味道,很刺鼻,跟我的感觉一样,而我们把这样的味道称为“刺激性气味”(同时完成相应的PPT2表格内容),大家还记得在初中接触过的氨气吗,它也是“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讲解】我们已经完成了表格的前三项,接下来我们要来看看它的水溶性如何,这个性质可不是光看光猜就行,我们要动手做才知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用实验探究一下氯气的溶解性如何。在我做实验的时候,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现象。【演示实验】取出装满氯气的矿泉水瓶,用针管注入少量水,轻轻振荡,让学生

观察。

【提问】大家观察之后,哪位同学来说说看现象?

【学生回答】……

【归纳】我们看到注入水后,矿泉水瓶就瘪了,说明瓶内的气体少了,这也证明了氯气是能溶于水的,而且科学证明水与氯气的体积比为1:2(同时完成相应的PPT2表格内容)。

【讲述-PPT3】我们已经完成了四项性质,为了能够让大家了解更多关于氯气的信息,我们一起来看一则与氯气有关的报道。

【讲解】通过报道中的描述,我们发现刚刚大家得出的关于氯气的物理性质都是正确的,与报道中的描述相符,并且通过其中突出的字眼,比如“中毒、人散到高处”等,我们又可以从中推测出氯气的哪些性质呢?

【学生回答】……(老师适当引导)

【归纳-PPT2】我们从这则报道中读出氯气有毒,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刚刚要用手轻轻煽动来闻气味的原因,用手煽动吸入的气体量少,这样对我们人体不会造成什么伤害,若猛地吸入则会中毒,大家要谨记,闻有毒气体就要用这种方法;而且从“将人群往高处疏散”可知,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而“液氯”就是液态的氯气,也是纯净物,从这一描述我们又可知氯气是容易被液化的(完成相应的PPT2表格内容)。

【讲述】到这里我们已经把氯气的物理性质表格都完成了,我们再一起来总结一下呢,大家也一起把学案上的性质表格填写完整。

【归纳并板书】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有毒,易液化

【讲述】鉴于氯气以上的物理性质,我们在贮存氯气的时候,都是将其液化后保存在专用钢瓶中,放于干燥通风处,并且一定要有氯气泄漏报警装置。因为氯气一旦没有保存得当而外漏,那么它的毒性就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非常多的不便甚至危险,(由PPT2中的“毒性”超链接至PPT4)就如这几张图片所展示的情况一样,不管是人还是植物等其他生物都会中毒而变得不健康,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为了所有的生命健康,我们对待有毒的化学物质千万不能马虎大意。

【过渡-PPT5】可能大家刚刚在学习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后,会觉得氯气是个可怕危险的物质,会觉得它太毒了所以我们最好不要接触它以免被它毒害!要是大家真这么想的,那我就要为氯气大喊冤枉了。其实,只要我们合理运用,氯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用途是非常广泛的,接下来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来收集证据为氯气伸冤,而这些证据就要从它的化学性质入手了!

【板书】二、化学性质

【引入-PPT6】俗话说,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他的性格,而对于一种物质来说那就是:结构决定性质。我们要为它伸冤就得了解它有什么样的性质。结合以前学习的原子的电子式,我们一起来写写氯原子的结构,请大家写在你们的学案上,我想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写一下。

【学生写氯原子的结构】……

【讲解】(先评讲写的是否规范,再展示PPT6)我们从氯原子的结构可以知道,它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它只要得一个电子就能形成8电子的稳定结构,从而我们得知它的得电子能力很强,即有强氧化性,通常化合价显-1价。

【过渡-PPT7】氯原子易得电子,那么它可以和易失去电子的物质反应,比如我

们知道的金属就很容易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那么氯气到底能不能和金属反应,我们的推测正不正确呢?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我们选择一种金属,比如钠,来试试看会发生什么反应。

【演示实验】取一小粒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稍微加热使它熔成小球,迅速将一装满氯气的集气瓶罩在钠珠上,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

【归纳现象-PPT7】熔融的钠珠和氯气反应发出耀眼的白光,并生成白色固体物质(同学们完成相应的学案内容)

【讲解】大家猜想生成的白色物质是什么呢?根据元素守恒原理,我们知道反应物只有钠和氯气,所以我们猜测生成的新物质为氯化钠,而事实上这种新物质正是氯化钠,因为氯气与金属钠直接发生了化合反应。根据我们描述的现象,我们一起来写一下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并配合讲解】与金属的反应

2Na+Cl2==2NaCl(学生们写在学案上)(并完成PPT7)

【提问】钠是性质非常活泼的金属,它能和氯气反应,那么性质不如它活泼的金属能不能和氯气反应呢?比如铁能反应吗?(展示PPT8)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大家注意观察倾听,并将你们看到的现象填在学案上。

【视频播放】铁在氯气中燃烧

【提问】请同学来描述一下反应现象。

【学生回答】……

【归纳现象-PPT8】铁丝燃烧,产生红棕色的烟。

【讲述】由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我们可以推测出铁与氯气反应生成的是三氯化铁或二氯化铁,但是我们要记住氯气的氧化性非常强,它能把原子氧化到高价态,所以生成的是三氯化铁,请同学们在各自学案上写出这个反应方程式。

【学生书写方程式】……

【实物投影】拿一位同学的书写结果去实物投影(配合讲解评价),(并在PPT8中展示该化学方程式)。

【板书】2Fe+3Cl2==2FeCl3

【讲述-PPT9】氯气的强氧化性不仅能将钠、铁这类活泼金属氧化,也能使铜这样的活泼性排在氢后面的金属被氧化。铜和氯气的反应与铁的相似。

【播放视频】铜在氯气中燃烧

【讲述】我们一起来描述一下反应现象: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描述在PPT9中)请同学们参照钠、铁的反应式,写出铜与氯气的反应方程式。

【归纳并板书】

【过渡-PPT10】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知道,氯气的强氧化性能和具有还原性的金属反应,那么氯气能不能和具有还原性的非金属反应呢?比如氢气,因为氢原子也是容易失去电子的。我们通过看下面一段视频就会有答案了。

【播放视频】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讲述并互动回答】我们看到氢气的确是与氯气反应的,我们一起来描述一下它的现象: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同时展示在PPT10中)。

那么通过之前的学习,同学们应该知道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吧?是氯化氢。请大家把它的方程式写出来,填在相应的表格中,老师在黑板上写。

【板书】与非金属的反应

H2

2

【讲述】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刚刚描述铁、铜、氢气等与氯气的反应时用了“燃烧”这个词,大家回想一下初中学习的知识,我们把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的反应称为燃烧反应,而且初中我们说燃烧都要有氧气参加,但其实燃烧不一定非要氧气参与,只要有助燃气就行,而氧气只是助燃气中的一种,这里我们学习的几个反应中氯气也在充当助燃气的角色。

【归纳小结-PPT18】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氯气有强氧化性,而利用氯气的这个性质,我们可以置备生产许多工业中需要的氯化物,从而可以生产出很多我们日常使用的产品。这是我们收集的第一个证据来说明氯气的用途。

【板书】三、用途

制得各种工业生产所需氯化物,包括药物,各种化工材料(与第二之间空出适当的距离)

【过渡-PPT11】接下来,我们还得继续探索为氯气收集证据申冤。(取出之前做溶解性实验的矿泉水瓶)我们知道了氯气的性质很活泼,那它溶解在水里面后,是仅仅发生了物理变化吗,它会不会与水发生反应呢?假设它们反应的话,那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氯水里会有哪些粒子?

【师生共同分析】(边展示PPT12)这个溶液里肯定是有水分子的,而根据溶液的颜色为黄绿色我们也可以知道里面一定有氯气分子,再根据元素守恒原理,另外只可能有H+、OH-、Cl-或还有其他一些由O、H、Cl元素组成的粒子。(返回到PPT11)那么,在我们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什么的情况下,该怎样来判断粒子的种类呢?我们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检验来判断是否存在了,这就要结合我们之前学过的物质检验方法了,现在就请根据已经给大家的仪器和药品,结合给你们的表格2,四人一组讨论设计小实验来探究氯水的成分,并完成表格(展示PPT13)。【学生设计并完成实验】根据已给的药品(新制氯水、PH试纸、硝酸银溶液、稀硝酸、品红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澄清石灰水)和仪器(玻璃棒、小试管3支、表面皿,烧杯)设计探究实验。(老师要从旁稍作指导)

【提问】同学们的实验做得都非常好很成功,相信大家对于氯水的成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请几位同学分别来说说你们的实验情况和结论。

【学生回答】……

【归纳总结】(并完成PPT13内容)为了检验H+/ OH-,我们将氯水滴在PH试纸上,发现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这个说明了氯水显酸性,其中含有大量H+,而褪色又说明氯水具有漂白性;将氯水与硝酸银、稀硝酸混合,生成白色不容沉淀,说明氯水中含Cl-;将氯水与碳酸氢钠混合,发现有气泡,且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次说明氯水中含大量H+;氯水使品红溶液褪色也再次说明氯水具有漂白性。通过这些探究实验,我们可以判定,氯气与水的确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比如HCl。(展示PPT14)不过,疑问又来了,具有漂白性质的是什么呢?到底是氯气分子还是另有新物质呢?我们不妨再做个实验来检验一下。【演示实验】将一片晒干的红色玫瑰花瓣与一片新鲜的湿润的红色玫瑰花瓣分别放入两瓶装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盖好玻璃片,观察现象。

【师生共同描述】晒干的花瓣没有褪色,而湿润的花瓣颜色明显变淡

【讲述】这说明了,具有漂白性的不是氯气分子,而是氯水中的新物质,这个新微粒是什么呢?它就是次氯酸HClO,其中氯显正一价,具有氧化性,正是这种氧化性使它具有漂白性。(回到PPT12)也就是说,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H+、Cl-、HClO,分析到这里,我们已经弄清楚了氯水的成分,其中既有氯气分子,水分子,也有H+、Cl-、ClO-、OH-这些离子,既有反应物又有产物,仿佛没有反应彻底,那么这个反应应该怎么写呢,还和我们之前写的方程式一样吗?(展示PPT15)请大家打开书本到43页,看一下在这一页的最下面的注解,而氯气与水的反应正是这样的可逆反应,我们要用可逆符号代替等号。下面请同学们在学案上写出这个反应方程式。

【板书】(接第二)与水的反应

Cl2+H2O==(可逆符号)HCl+HClO(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讲述-PPT15】我们通过刚才的实验和分析知道,氯水是黄绿色的,具有酸性和漂白性,而具有漂白性质的成分就是次氯酸,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它能使染料等有机色素褪色,而且还能杀死水里的细菌,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不过,次氯酸不稳定,它容易分解放出氧气,特别是在光照条件下,放出氧气的速度会加快,

【板书】22

【提问】所以,大家思考一下,我们要如何来保存氯水?而久置氯水的PH又会怎么变?

【学生回答】……

【归纳】所以,我们要将氯水密封保存在阴凉的地方,一旦它失效了,也就是次氯酸分解了,那么就会生成氯化氢,溶液的酸性增强,PH会降低,所以氯水不能久置,容易失效。

【小结-PPT18】我们通过学习氯水的性质,又为氯气收集了一个有用的证据,将它与水混合就可以用来杀菌消毒,还具有漂白作用,这又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巨大的利用价值。

【板书】(接第三)氯水具有漂白、杀菌消毒的作用

【过渡】革命还未成功,我们还需努力,接下来我们继续探索。我要先问一下大家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讲的实验室制氯气的装置吗?(展示PPT16)我们在收集氯气的集气瓶后面又加了一个装有氢氧化钠的烧杯来吸收溢出的气体,当时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处理尾气,现在我们应该知道了,那是因为氯气有毒,溢出来会污染环境更会对健康造成威胁,所以以后我们做实验时一定要记得处理尾气,尤其是对大家有害的气体。那我们在处理氯气的时候为什么要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呢?结合我们刚刚学习的氯水的性质。

【学生回答】……

【讲述】那是因为氯气遇到水会显酸性,那么它就会和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了,那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反应方程式怎么写呢,我们一起来写写看。(PPT17)【板书】(接第二)与碱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次氯酸钠)

【学生书写】(在学案上)(并展示在PPT17中)

【讲述】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来吸收氯气尾气。而工业上制造漂白粉也是由氯气与碱反应而得的,不过这个碱不再是氢氧化钠而是氢氧化钙,请同学们参照氢氧化钠与氯气的反应写出氯气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注意方程式的配平。【学生书写】……

【同时板书】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讲述】大家一起来看看黑板,对照自己写的看看有没有出错,包括书写和配平。我们工业上的漂白粉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了,(展示在PPT17中)我们都知道起漂白作用的其实应该是次氯酸,那它们俩到底是怎样起到漂白作用的呢?其实,是次氯酸钙与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次氯酸,从而起到漂白的作用。反应的方程式是这样的。

【板书】↓漂白原理

Ca(ClO)2+CO2+H2O==CaCO3+2HClO(同时展示在PPT17中)

【讲述】从这个方程式我们还可以看出碳酸与次氯酸的酸性谁强谁弱?

【学生回答】……

【归纳】由强酸制弱酸的规律可以知道,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次氯酸的酸性真的很弱,所以它是弱电解质,只能电离出很少的氢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故一般它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的。

【总结归纳-PPT18】到这里我们又得到了氯气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性质,那就是与碱性物质反应,从而能够制造漂白粉,这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又是一大贡献。【板书】(接第三)工业制造漂白粉

【总结归纳-PPT19】结合以上我们所学的所有内容,包括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的实际运用。我们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虽然氯气的毒性让人害怕恐惧,但是它的化学性质和广泛的用途,又让我们对它的好感油然而生,而我们收集的这些证据足以证明氯气的重要性,足以说明它是我们的好伙伴而不是危险分子,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是离不开氯气的。其实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它,做好安全和环保措施就不会有危险。

【课后思考】请同学们下课后完善表格中的内容,并完成学案上的题目。同时请大家思考:今天我们学习的反应方程式中的原子与原子间的电子是如何转移的,化合价又是如何变化的?

板书设计:

氯气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能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大

有毒

易液化

二 、化学性质

与金属的反应

2Na+Cl2==2NaCl

Cu+Cl2==CuCl2

与非金属的反应

H 2+Cl 2与水的反应

Cl 2+H 2O==(可逆符号)HCl+HClO (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2与碱反应

Cl 2+2NaOH==NaCl+NaClO+H 2O

(次氯酸钠)

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漂白原理

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

三 、用途

制得各种工业生产所需氯化物,包括药物,各种化工材料 氯水具有漂白、杀菌消毒的作用

工业制造漂白粉

《氯气的性质》教案

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氯气的性质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专题2是学生高中阶段首次接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教材以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溴、碘和典型的金属元素钠、镁及其化合物为例,研究了这些物质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本专题作为教材中第一部分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既有它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对后续的学习又起着基础与指导的作用。本专题不仅涉及多种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而且也蕴含着相应的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不仅是后续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2》中化学基本理论学习的基础,更是选修模块的继续学习不可缺少的知识与方法的准备。 氯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本单元中系统地介绍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领悟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思维习惯。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虽然学习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但是比较肤浅、零散,更没有理论体系。本专题是高中化学必修1的第二个专题,是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阶段第一次系统地探究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体现了学科知识与社会实际的有机融合。学生在习得相关的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探究方法的同时,认识到自然资源利用与化学科学密不可分,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意义。 三、学习目标分析 1、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

《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氯气的氧化性及与水、碱的反应;知道氯水的消毒和漂白原理;了解氯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学会氯气的嗅闻方法; ②感悟氯原子结构与氯气化学性质的关系; ③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提高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现象分析能力; ④联系漂白粉的工业生产,加深对氯水性质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认识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推测其可能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质; ②通过探究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 ③通过对氯气性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典型非金属的一般性质,初步掌握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研究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化学和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②正确地认识氯气的消毒作用和氯气的毒性之间的关系,体悟化学的正面价值; ③体会食盐的重要性和氯碱工业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氯的单质和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难点:氯气和碱的反应;氯气和漂白粉的漂白消毒作用;实验的设计、正确操作和现象分析。 五、教学策略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身边的一些常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推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增加信息量。边讲边实验,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高中氯气的性质学案教案

高中氯气的性质学案教 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氯气的性质 编写:沈学军审核:周卉华 班级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1.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如何闻有毒气体的气味; 2.氯水的成分有哪些,又有哪些性质,次氯酸的性质有哪些; 3.氯气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重点难点】 1.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 2.氯水的成分有哪些,又有哪些性质。 【课前预习】 1.氯气的称为氯水。氯水因溶有氯气而显色。溶解在水中的部分氯气能跟水发生反应。生成和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 2.氯水显性和性。说明氯水中有和。 3.次氯酸(稳定或不稳定),容易分解放出。在条件下分解速率加快。反应方程式为。 4.次氯酸(能或不能)杀菌。自来水常用氯气来消毒(目前已逐步用ClO2代替)。实质就是利用的性。 5.次氯酸能使某些有机色素和染料。因此,将Cl2通入石蕊试液中,看到的现象是。 6.氯气与碱溶液反应生成、和。工业上用 和为原料制造漂白粉。主要成分为。反应方程式 为:。 【生活链接】 把一朵带露的红玫瑰花放到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会有什么现象呢? 【新授】阅读课本P41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氯气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密度比空气,易液化,有毒, (能或不能) 溶于水,溶于饱和食盐水。 【交流讨论】 (1)实验室里闻Cl2的方法: 。

(2)氯气可以用来消灭田鼠,使用方法是将氯气通过软管灌入田鼠洞中,这是利用了氯气以下性质中的() ①黄绿色②密度比空气大③有毒④较易液化⑤能溶解于水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③④⑤ (3)氯气是有毒气体,曾被德国法西斯制成毒气弹用于侵略战争.当这种毒气弹顺风爆炸时,通常可选用的防御办法是() ①人躲到低洼的地方去?? ②人躲到较高的地方去?? ③多饮豆浆和牛奶?? ④用沾有肥皂水的软布蒙面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2.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的最外层有个电子,易电子,因此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观察思考】 问题:氯气能与哪些物质反应?Cl2在水中溶解性如何? 通过观察课本P42实验1~4填写下表 3.氯水的成分: 【活动与探究】 问题:Cl2能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呢?氯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呢?

高中化学氯气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卤素》第一节。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二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二>、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特点及作用 氯是比较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及氯的化和物在日常生活、工农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氯气性质、用途和制法的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由于高中阶段对氯气的性质、用途等介绍、应用较多,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形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等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Cl2的物理性质和Cl2的化学性质,并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跟金属、非金属、水和碱的反应等,认识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2>了解氯气和漂白粉的重要用途。 <3>了解广义燃烧的概念。 <4>使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制取Cl2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掊养学生对比、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勇于实践乐于奉献的精神。 <2>通过对实验操作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学会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 4.美育目标: 通过对Cl2及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认识到人类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重大意义,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化学知识中的“绿色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观念升华。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Cl2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Cl-离子的检验。 教学难点:Cl2与水的反应及氯水的成分,氯气与碱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成绩相差很大,对知识的领域和发现问题的层次和深度不同。让他们通过阅读各抒己见,各有所得,均有提高。 2. 学生通过碱金属的有关知识的学习,初步知道了化学上研究一族元素的科学方法,通过利用结构推测性质,以实验验证性质的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教材高中化学2.2.1氯气的性质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2.1 氯及其化合物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了解氯气与单质、水和碱的反应 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水的主要性质 钠与氯气反应的方程式为;自然界中氯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氯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 1、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是有的气体,可溶于水, 易,有一定的毒性,密度。遇氯气泄漏时,人员应该迅速撤离至,且尽量居于。 2.氯气的化学性质:氯原子的最外层有个电子,容易得到个电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氯气应该具有。 (1)氯气与单质的反应: 【演示实验】在空气中点燃氢气,将点燃的氢气深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现象:氢气在氯气中,发出,生成的HCl气体在集气瓶口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 方程式: 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燃烧的本质是 (2)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演示实验】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氯水,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现象:;这说明

氯气溶于水时,部分氯气会与水反应,方程式为:。HClO是,该物质具有,能够杀死水中的病菌起到消毒的作用,因此很多自来水厂会用氯气消毒杀菌。近期有科学家提出,用氯气进行自来水消毒时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因此国家规定了自来水中余氯含量的标准,同时也在积极研究新型自来水消毒剂(等)。 【演示实验】向分别装有干燥红色布条和湿润红色布条的试剂瓶中通入氯气,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有漂白性的是 过氧化钠为什么具有漂白性?() 次氯酸不稳定,光照分解的方程式为 (3)与碱的反应 根据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是 离子方程式为用双线桥分析离子方程式 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会得 到,这样的混合溶液称 为,其有效成分为。 氯气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方程式 将氯气通入中会得到以次氯酸钙为有效成分的,若氯气与氢氧化钙充分反应使成为主要成分,就得到了。漂白液、漂白粉、漂粉精都是常用的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只是量极少 B.海水中的氯元素主要以NaCl等盐的形式存在 C.人体血液中含有NaCl,其浓度大约为0.9% D.NaCl对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氯气的性质是本专题第一单元中的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典型的非金属单质—氯气的性质,为学习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奠定了基础。高一的学生处于个性张扬,但缺少理性的时期,缺乏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较弱,但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勇于发言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好化学课,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终生受用的方法。本节内容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了求知欲,体会到化学的奇妙变化,爱上这门科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观察是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2.过程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物质性质的探究的一般方法——实验探究法;在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海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联系生活体会氯气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氯气化学性质与氯水成分的分析 难点:氯水成分的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操作 四、教法学法: 在课堂中通过问题讨论、实验演示、学生实验等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学习、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短片):“京沪公路淮安段重大液氯泄露事故”的新闻报导并展示相关图片。 【提出问题】(1)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会釆取什么方法安全逃生? (2)抢险人员用什么方法控制氯气的污染? (3)如果当时氯气的浓度较大,你如何克服那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并保证在跑到高处前不中毒? 【教师讲述】围绕这些问题,我们来进行今天的学习,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或者找到解决问题的原理。 【板书】氯气的性质 【教师】展示收集的一瓶氯气,学生观察后闻气味,说说氯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设问】氯气是否溶于水呢? 【演示实验】:往一瓶氯气中加入适量水,盖上玻璃片,振荡。

氯气的性质教案

“氯气的性质”教案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重庆发生有毒气体——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等有关氯气的图片 为什么防毒面具的外形酷似“猪嘴”?(2分钟) [多媒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雷战役中使用了用氯气制造的毒气弹(180吨液态氯气)。一阵黄绿色的云雾飘过后,英法联军人人感到胸闷气短,40 分钟后约有1.5万人中毒,5000多人死亡。造成英法联军5000多名士兵中毒死亡,战场周围的大量野生动物也因为中毒相继死去。但是,群兽中唯独野猪安然无恙。于是,专家迅速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当野猪嗅到强烈刺激的气味后,就习惯地用嘴巴用力拱地,被拱后颗粒疏松的泥土,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野猪巧妙地利用大自然赐予的防毒工具,在这场化学战中幸免于难。于是,科学家们不久后就仿照猪嘴的外形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并一直沿用至今。(3分钟) [过渡]氯气是有毒的,那么氯气有什么性质,毒性机理是什么呢?只有明白了这些问题,才能找到防毒的方法与途径,化害为利,造福人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氯气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和手段 一、[展示]:一瓶新制氯 气,由学生表述氯气的物 理性质。(6分钟) [介绍]:推测物理性 质的方法:看、闻、尝\ 测 [归纳]:物理性质 气味(闻),熔沸点、密度、溶解性等(通过一定操作——测),毒性 [提问]:遇到氯气扩散,该如何进行防御? 学生观察,表述: △黄绿色气体——通过展 示“看” △毒性——通过展示的多媒 体“看” △有刺激性味——通过“闻” (扇闻法) △密度比空气大——通过氯 气的收集方法或相对分子量 △可溶于水——在氯气中注 入水看溶液的颜色 黄绿色气体 学生讨论:向地势高处躲避、湿 布捂住口鼻等。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 渗透热爱科学的思想和奉 献科学的精神 演示实物,培养学生的观 察、表述能力。 使学生了解物理性质的掌 握方法。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探究 能力、提高应用知识能力, 能学以致用,开拓创新思 维。同时渗透生命教育 二、[探究]根据氯原子的结构及反应中可能的结构变化,推测氯气可能有的化学性质。(4分钟) 氯气具有氧化性,应该可以和什么物质反应? 1.学生讨论、思考 2.学生回答关于氯原子的结构、 推则性质 分析原子结构:氯原子的最外电 子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 中极易得一个电子形成8电子 稳定结构而显示-1价,故氯气 有强的氧化性 培养学生利用原子结 构推断性质的化学思想。 理论推测氯气的化学 性质,引发学生探究的强 烈欲望。 闻氯气的方法是: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学习任务分析 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2是“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此专题以提取海水中储量丰富的化学物质为载体,探究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揭示氧化还原反应和溶液中离子反应的本质。“氯气的性质”是本专题第一单元中的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典型的非金属单质—氯气的性质,为学习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主要是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的学习。教材通过“活动探究”形式介绍了氯气的主要性质,如氯气与金属铁、非金属氢气在点燃条件下的反应,氯气与碱—氢氧化钙的反应,氯气与水的反应等等;并根据氯气与水的反应情况,引出了“可逆反应”的概念。再结合课标中对该部分内容的要求,学生在本堂课中除了要学习氯气的相关性质,还要掌握几个典型实验的装置、现象和原理等内容。 二、学习者分析 在前两个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氯气的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并学习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因此具有一定的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设计一些简单实验方案,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通过前期分析发现,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欲望强,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浓厚,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要突出系列化学实验,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描述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②知道氯气是一种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③列举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及新制氯水的成分。 ④能说出可逆反应的特点。

⑤通过探究氯气与铁、铜、水的反应,初步掌握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 ①知道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与一般方法,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 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 ②初步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参与课堂讨论等途径发现并提出问题。 ③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学会从多媒体材料和文本材料中筛选信息并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关心生活,关心社会的态度,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 ②体会实验中的相互合作,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学习。 ③关注氯气泄漏事件,能够对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氯气化学性质与氯水成分的分析 教学难点:氯水成分的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与操作 五、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顺序的确定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心问题的选择和设计、教师系列提问的预设。 1.教学方法的选择 新课程倡导将知识放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教学,即“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因此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通过问题讨论、实验演示、学生实验等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学习、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 2.教学顺序的确定 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改变过去的一贯顺序:结构—性质—用途—制法的教学模式,立足于新教材编排,将教材核心内容进行整合。要求学生从媒体资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因此,

氯气的性质2学案

氯气的性质(第2课时) 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1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学习目标: 1、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2、掌握漂白粉的制备、漂白原理及保存。 一、氯气与碱溶液的反应 【思考交流】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产物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能否推测出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有哪些? 1.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Cl2+ NaOH— 离子方程式:。 Cl2+ Ca(OH)2— 【思考交流】 实验室制取Cl2的过程中产生的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好还是用Ca(OH)2溶液吸收好? ②分析在上述两个反应中,氯气做氧化剂还是还原剂? 【阅读】P43掌握漂白粉的性质 【质疑】:生活中用的84消毒液、漂白粉本身并不具有漂白作用,那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又是如何起漂白作用的呢? 漂白原理 Ca(ClO)2 + CO2 + H2O = CaCO3↓+2HClO 用酸制取酸。 【思考交流】通过此化学方程式,能否得知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漂白液的呢?在保存漂白剂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漂白粉的性质 1、漂白粉的成分: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用方程式完成下列性质 2、工业生产中和实验室吸收氯气尾气方程式 3、漂白粉的制取: 4、漂白原理: 5、漂白粉失效: 三、Cl-离子的检验 原理:被检液中滴入少量__酸化,再滴入__溶液,若产生__,则可断定溶液中含有氯离子。不

可用盐酸酸化,酸化目的是防止(__、__、__、__)影响。 四:氯气的用途 1、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 2、氯气可用做,可用于漂白。 3、氯气还可用于饮用水的 【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D、氯水放置一会儿后酸性减弱 2、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如果晾置在空气中,过了一段时间,其漂白效果会更好的原因可能是() A、漂白粉被氧化了 B、有色布条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了 C、漂白粉跟空气中的CO2反应充分,生成了较多量的HClO D、漂白粉溶液蒸发掉部分水,其浓度增大 3用自来水养金鱼时,通常先将自来水经日光晒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其目的是 A.利用紫外线杀死细菌B.提高水温,有利于金鱼生长 C.增加水中氯气的含量D.促使水中的次氯酸分解 4鉴别氯水和盐酸两种物质时,最合适的试剂是 A.硝酸银溶液B.碘化钾淀粉溶液C.碳酸钠溶液D.酚酞溶液 5.(1)如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根据氯水显酸性的性质, 可用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一原理,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漂白 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加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 A.O2B.Cl2C.CO2D.HClO (3)据“北方网”报道,2004年4月15日至16日,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天原化工总厂相继发生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9人在事故中失踪死亡,3人受伤,15万人被紧急疏散。当人们逃离爆炸现场时,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的某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该物质是。 A.NaOH B.NaCl C.KBr D.Na2CO3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第2章 第2节 课时1 氯气的性质学案

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课时1氯气的性质 发展目标体系构建 1.能通过实验探究Cl2、HClO、次氯酸盐的性质,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与证据推理”的核心素养。 2.建立含氯元素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培养学生 “变化观念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3.了解Cl2的主要用途和发现史,培养学生“科 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一、氯气的用途与物理性质 1.氯的存在:氯是一种重要的“成盐元素”,自然界中除了以NaCl、MgCl2、CaCl2等形式大量存在于海水中,还存在于陆地的盐湖和盐矿中。 2.氯气的主要用途:主要的化工原料,制造盐酸,有机溶剂、农药、染料和药品等,也可生产漂白液和漂白粉等。 3.氯气的物理性质 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熔点为-101℃,沸点为-34.6 ℃,密度为3.214 g·L-1,比空气的密度大。25 ℃时,1体积水可溶解2体积Cl2,其水溶液称为氯水。 4.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了Cl2,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确认为Cl2。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有7个电子,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Cl2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是一种强氧化

剂,具有强氧化性。 1.Cl 2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与钠反应:2Na +Cl 2=====△ 2NaCl 。 (2)与铁反应:2Fe +3Cl 2=====△ 2FeCl 3。 (3)与铜反应:Cu +Cl 2=====△ CuCl 2。 微点拨:氯气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一般把变价金属(如Fe 、Cu)氧化到最高价。 2.氯气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 (1)现象: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2)化学方程式:H 2+Cl 2=====点燃 2HCl 。 (3)HCl 溶于水形成盐酸。 物质燃烧一定有O 2参加吗?如何定义燃烧? [提示] 物质燃烧不一定有O 2参加。剧烈的发热发光的氧化还原反应称燃烧。 3.Cl 2与H 2O 反应 (1)Cl 2与H 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 2+H 2O===HCl +HClO ,生成的HClO 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 (2)实验探究: ①取干燥的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分别放入两个盛有干燥Cl 2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现象为干燥的有色布条没有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②将有色鲜花放入盛有干燥Cl 2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现象为有色鲜花褪色。 结论:通过以上两实验可得出Cl 2没有漂白性,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③氯水光照有气泡,是因为次氯酸不稳定,见光分解生成O 2,化学方程式

高中氯气的性质学案教案

氯气的性质 编写:沈学军审核:周卉华 班级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1.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如何闻有毒气体的气味; 2.氯水的成分有哪些,又有哪些性质,次氯酸的性质有哪些; 3.氯气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重点难点】 1.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 2.氯水的成分有哪些,又有哪些性质。【课前预习】 1.氯气的称为氯水。氯水因溶有氯气而显色。溶解在水中的部分氯气能跟水发生反应。生成和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氯水显性和性。说明氯水中有和。 3.次氯酸(稳定或不稳定),容易分解放出。在条件下分解速率加快。反应方程式为。 4.次氯酸(能或不能)杀菌。自来水常用氯气来消毒(目前已逐步用ClO2代替)。实质就是利用的性。 5.次氯酸能使某些有机色素和染料。因此,将Cl2通入石蕊试液中,看到的现象是。 6.氯气与碱溶液反应生成、和。工业上用和为原料制造漂白粉。主要成分为。反应方程式为:。 【生活链接】 把一朵带露的红玫瑰花放到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会有什么现象呢? 【新授】阅读课本P41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氯气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密度比空气,易液化,有毒,(能或不能) 溶于水,溶于饱和食盐水。 【交流讨论】 (1)实验室里闻Cl2的方法: 。 (2)氯气可以用来消灭田鼠,使用方法是将氯气通过软管灌入田鼠洞中,这是利用

了氯气以下性质中的() ①黄绿色②密度比空气大③有毒④较易液化⑤能溶解于水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③④⑤ (3)氯气是有毒气体,曾被德国法西斯制成毒气弹用于侵略战争.当这种毒气弹顺风爆炸时,通常可选用的防御办法是() ①人躲到低洼的地方去②人躲到较高的地方去 ③多饮豆浆和牛奶④用沾有肥皂水的软布蒙面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2.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的最外层有个电子,易电子,因此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观察思考】 问题:氯气能与哪些物质反应?Cl2在水中溶解性如何? 通过观察课本P42实验1~4填写下表 3.氯水的成分: 【活动与探究】 问题:Cl2能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呢?氯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呢? 通过观察课本P43实验1~4填写下表

氯气的性质 导学案

课题:氯气的性质 课时:2 学习目标: 1、知道氯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氯气的用途 4、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知识点一:氯气的物理性质 [预习]1、氯气在通常情况下为色的体,有气味,密度比空气的密度,溶于水(),毒。 2、实验室闻气体的正确方法: 。 知识点二:氯原子的结构 [预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其最外层上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形成8电子的稳定结构而价,故氯气具有强(填“氧化”或“还原”)性。 知识点三:氯气的化学性质 (一)氯气与单质的反应 [预习]1、氯气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1)与金属钠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2)与金属铜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思考与讨论: 1、铜与氯气反应生成的固体是什么颜色?溶于水又是什么颜色? 2、思考铁与氯气反应时的生成物是什么?为什么? [预习]2、氯气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1)氢气与氯气的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2)氯气与磷的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二)氯气与化合物的反应 [预习]1、氯气与水的反应 氯气溶于水得到。 氯气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氯气与水反应产物的性质: 思考与讨论: 新制氯水的成分,久置氯水的成分。氯水的颜色。 [预习]2、氯气与碱的反应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 反应用途: 课堂练习:P165:2.3.5.6 随堂检测: 1、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气以液态形式存在时可称为氯水或液氯 B、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蓝色固体氯化铜 C、有氯气参加的化学反应必须在溶液中进行 D、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钠 2、用氯气跟单质化合不能制取的物质是() A、氯化钾 B、氯化亚铁 C、氯化铁 D、氯化铜 3、说一下你对氯气性质的认识。 【知识拓展】氯元素的希腊文原意是"绿色的",英文名称为"Chlorine",我国清代翻译家徐寿最初把它翻译为"绿气",后来把两个字合并称为"氯"。 氯气曾被用作强杀伤性的武器,因为它会对呼吸道造成有害影响,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德军与英法军战士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对峙,黎明时,英、法军前线战壕里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逐渐向前袭来,很快数百名英、法军战士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这是在1915年4月22日发生的令人发指的事件。虽然氯气具有一定的毒性,只要我们恰当、合理地使用氯气,它会造福于人类的生活。

氯气的化学性质创新实验-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氯气的化学性质”创新实验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是全章教材的重点之一,也是第一章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巩固。氯 气不仅仅是卤素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而且也是最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对氯气的性 质、用途、制法等进行比较全面、细致的学习和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 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以后学习和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 规律以及介绍氯碱工业等联系实际知识的需要;同时,由于在高中阶段对氯气的性质、用途等介绍较为全面、细致,且探讨和应用也较多,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形 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等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2、创新实验——“氯气的化学性质”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非常重视,倡导教学角色的转变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材中对氯气性质的认识,是以实验验证的方法完成的, 这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等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但是课本上关于氯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方法中存在很大的问题:氯气单独制备, 易泄露、污染空气,并且过量的氯气对师生的身心健康有害。对于氯气性质如氧化 性、还原性等知识几乎没有提及到,但这一知识点却是高考的考察点,教师上课需 要知识拓展才能完成考纲的要求。因此,设计高效、简洁、环保、易操作、现象明 显且能将氯气制备、性质检验集为一体的实验装置显然更加有意义。 二、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将课本原有实验进行改进,帮助学生认识氯气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改进实验,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究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初步形 成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实验内容和教学过程 (一)新课授课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学生熟知的海水晒盐入手,引发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为学习 新知识做好铺垫。 2、自主阅读,初步感知 3、复习所学,推测性质 4、实验探究,深化理解 5、小结与拓展 (二)创新实验方案 1、仪器的组装(如图1、图 2、图3) ①把塑料吸管剪成锯齿状,将干的红纸、湿的红纸、KI淀粉试纸、石蕊试纸和蘸有NaBr溶液的滤纸各一片夹在锯齿处,做成一根“小树枝”。 ②把一根口服液吸管和分液漏斗插在胶塞上。 ③将小试管系上细绳吊在锥形瓶内,把“小树枝”用胶塞夹着放入锥形瓶。口服液吸管下端伸入小试管口。

高中化学:氯气的性质学案

高中化学:氯气的性质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氯气的性质,认识氯气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2.了解氯水的成分及性质。3.了解氯气与碱溶液的反应及应用。 一、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 1.氯的原子结构和氯元素的存在 (1)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容易□01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Cl-,表现出典型的□02非金属性。 (2)氯元素的存在 氯在自然界中以□03化合态存在,主要以□04NaCl的形式存在。 2.氯气的物理性质

5.氯气的用途 (1)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工业物质。氯的化合物可作为制取高纯硅、锗(半导体)和金属钛的重要中间物质。 (2)在有机化工中,氯气是合成塑料、农药、染料和药品的重要原料。 二、氯气与水、碱的反应 1.氯气和水的反应 (1)氯气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氯水 按照表中要求完成氯水的性质实验,将实验现象及有关结论填入表中:

氯水具有漂白性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具有漂白作用的□05HCl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06Cl 2+H 2O HCl +HClO 。 (2)次氯酸的性质 ①次氯酸是易溶于水的弱酸,比碳酸酸性还弱,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07Cl 2+H 2O H ++Cl -+HClO 。 ②不稳定性,见光易分解,放出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082HClO=====光照 2HCl +O 2↑。 ③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其氧化性比Cl 2强,可用于自来水的□09杀菌消毒,还可以用作□10漂白剂。 2.氯气和碱的反应 (1)根据氯气与水的反应原理,推测氯气与强碱溶液反应的生成物是□ 11氯化物、□12次氯酸盐和水,氯气与NaOH 、C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3Cl 2+2NaOH===NaCl +NaClO +H 2O,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 (2)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14NaCl 、NaClO ,有效成分是□15NaClO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16CaCl 2、Ca(ClO)2,有效成分是□ 17Ca(ClO)2。 (3)如果Cl 2与Ca(OH)2反应充分,并使次氯酸钙成为主要成分,则得到漂粉精。

2.2.1氯气的性质 学案(含答案)

2.2.1氯气的性质学案(含答案) 第二节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 第第11课时课时氯气的性质氯气的性质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氯元素是一种很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具有强氧化性。 2.通过实验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掌握氯气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水的反应,促进“科学探究”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氯元素的原子结构.氯气的物理性质1氯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存在2氯气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毒性溶解性黄绿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1体积的水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1虽然氯气有毒,但仍可闻氯气的气味,方法是用手轻轻在集气瓶瓶口扇动,使极少量氯气飘进鼻孔2发生氯气泄漏时,污染区的居民应向低洼处转移3收集氯气时,可根据集气瓶内是否充满黄绿色气体来检验是否收集满4充满氯气的塑料矿泉水瓶中加入20mL水,盖好瓶盖,用力振荡,矿泉水瓶会变瘪5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也可用排水法收集答案12345 二.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单质的反应1与金属单质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与钠反应2NaCl22NaCl产生大量白色烟与铁反应2Fe3Cl22FeCl3产生大量棕褐色烟与铜反应CuCl2CuCl2产生大量棕黄色烟氯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2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1实验操作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 2实验现象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3化学方程式H2Cl2点燃2HCl。 提醒1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如2P3Cl2点燃2PCl3等。 2若将H2与Cl2混合点燃或强光照射会发生爆炸。 1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必须有氧气参与2铁丝在少量的Cl2中燃烧可生成FeCl23纯净的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4Cu在Cl2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若反应后,向集气瓶中加少量水振荡,可得到棕黄色溶液答案1234 三.氯气与水的反应1常温下,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溶于水的部分氯气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H2OHClHClO。 2漂白原理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有色布条不褪色干燥的Cl2无漂白作用有色布条褪色在有H2O存在的条件下,Cl2有漂白作用有色鲜花褪色在有H2O存在的条件下,Cl2有漂白作用氯气溶于水能杀菌.消毒及使某些染料和有机色素褪色,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了HClO。

《氯气的性质》教学案例

授课教师: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 汪永奎 授课内容:《氯气的性质》

授课内容: 苏教版必修1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氯气的性质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专题2是学生高中阶段首次接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教材以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溴、碘和典型的金属元素钠、镁及其化合物为例,研究了这些物质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本专题作为教材中第一部分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既有它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对后续的学习又起着基础与指导的作用。本专题不仅涉及多种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而且也蕴含着相应的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不仅是后续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2》中化学基本理论学习的基础,更是选修模块的继续学习不可缺少的知识与方法的准备。 氯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在本单元中系统地介绍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领悟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思维习惯。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虽然学习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但是比较肤浅、零散,更没有理论体系。本专题是高中化学必修1的第二个专题,是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阶段第一次系统地探究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体现了学科知识与社会实际的有机融合。学生在习得相关的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探究方法的同时,认识到自然资源利用与化学科学密不可分,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意义。 三、学习目标分析 1、学习目标制定的依据

《江苏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氯气的氧化性及与水、碱的反应;知道氯水的消毒和漂白原理;了解氯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学会氯气的嗅闻方法; ②感悟氯原子结构与氯气化学性质的关系; ③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提高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现象分析能力; ④联系漂白粉的工业生产,加深对氯水性质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认识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推测其可能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质; ②通过探究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本质的方法; ③通过对氯气性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典型非金属的一般性质,初步掌握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研究氯气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化学和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②正确地认识氯气的消毒作用和氯气的毒性之间的关系,体悟化学的正面价值; ③体会食盐的重要性和氯碱工业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氯的单质和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难点:氯气和碱的反应;氯气和漂白粉的漂白消毒作用;实验的设计、正确操作和现象分析。 五、教学策略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身边的一些常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推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增加信息量。边讲边实验,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如何转化成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如何体现教学的实效性呢?这是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新课程下的化学教材关注的是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实验的特殊功能,倡导质疑讨论的学习方法,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树立化学教学不仅是为了化学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意识。教师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路人,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助推剂和好伙伴。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化学老师应该去思考如何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转化成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对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案进行大胆的改革。现以《氯气的性质》的教学为例,谈谈本人的一些作法。 一、教学背景 (1)设计背景:《氯气的性质》这一部分内容是苏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专题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元素及化合物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教材介绍了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氯气与金属铁、非金属氢气在点燃条件下的反应,氯气与碱---氢氧化钙反应,氯气与水的反应以“活动探究”的形式给出,并根据氯气与水的反应情况,引出了“可逆反应的概念。教材中把氯气的性质与氯水的性质分开,在先介绍氯气与铁、碱的反应后再介绍氯水的性质,我想教材这样呈现,不利于学生的对知识的认识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遵循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前提下,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重新设计了《氯气的性质》的教学方案,以强化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2)学情背景: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学生有了一定的实验设计方案的能力,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设计一些简单实验方案,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我想我们教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教学效果更具有有效性。 二、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与教法分析 如何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课堂上实实在在的教和学的内容,关键要看作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和实践者----教师如何理解和实施,这就是一种教学理念问题。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设计:(1)、元素及化合物的学习,新课程倡导的是将知识放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教学,即“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本节课正围绕这一理念来进行设计,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化学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教学情景的引入能更好落实教学目标。 (2)、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学习、自主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教学中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活动;在活动中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使学生形成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 (3)、整和核心知识、提高教学实效。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打破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教材核心内容进行整和,从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出发寻找学生知识的生长点,改变原来只关注细节的教学,转变成抓核心的教学,让学生建构核心知识。 (4)、根据新教材编排,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我们要淡化过去教材中“族”概念,打破过去教学中:结构-----性质-----用途------制法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进而推出产物。这些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这样一个教学指导思路,本节课主要采用通过问题探究、实验探究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设计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氯水的成分 2、了解可逆反应的特点 3、通过探究氯气与铁、铜、与水的反应,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知道化学实验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