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煤集团一矿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521.00 KB
- 文档页数:69
平煤一矿基本概况:交通位置平顶山煤业(集团)一矿位于平顶山市中心以北3公里处,属平顶山煤田。
地理座标:东经113°11′45″~113°22′30″,北纬33°40′15″~33°48′45″。
企业性质为国有企业,隶属平顶山煤业集团。
京广、焦枝两大铁路干线分别通过矿区东部和西部,一矿南距孟宝铁路线上的平顶山火车站约9km,由该站往东至孟庙火车站约70km与京广线相交。
向西至宝丰火车站约28km,与焦枝线相接。
煤矿专用铁路直达矿井井口。
公路交通也较为便利,以平顶山市为枢纽,辐射附近各县、市及矿区,并与四通八达的许南、洛叶公路相连。
因此,交通十分方便。
地形地貌平顶山煤业(集团)一矿位于平顶山矿区中部,平顶山、落凫山位于井田中部,二山南陡北缓,基本呈单面山形,走向近东西,地势北高南低,形成本井田范围内的分水岭。
南北两侧冲沟发育,多为季节性冲沟。
现有的主、付井口位于落凫山南麓,主井口标高为+150.0m。
平顶山海拔+411.13m,落凫山海拔+492.70m。
井田内山间冲沟发育。
地表水本井田内有季节性河流稻田沟、寺沟河。
稻田沟流经一、四矿边界,过流量0.023m3/s。
寺沟河穿越井田中部,流入湛河,最大过流量14.49m3/s。
地表水体对井田无影响。
气象及其地震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年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据历史记载,河南省有史以来的8次大地震中,7次对本地区有较大的破坏。
自然和生态环境状况区内自然和生态环境受地形地貌所控制。
表土为残坡积物,厚度小,地质差,种植以玉米,大豆、红薯等为主。
植被以槐树为主,其次有粟树、果树等。
山涧河谷平原全部为耕地,表土厚,土质好,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有玉米,大豆、红薯。
经济作物以烟叶为主。
矿井总规划及矿井开发史矿井总规划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河南省最大的煤炭企业,具有雄厚的经济、技术、管理实力。
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平顶山矿区1952 年被列为国家“一五”计划的重大建设项目,1953 年被列为全国十个矿区建设项目之一,是新中国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型矿区。
1954 年 4 月,平顶山煤矿筹备处成立,1955 年9 月,平顶山第一对矿井二矿动工兴建,1957 年河南省平顶山矿务局成立,1985 年2 月平顶山矿务局划归煤炭工业部直接领导,1996 年1 月改制为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1998 年9 月平煤集团公司下放河南省管理,2002 年12 月改制为多元投资主体的有限公司。
以1955 年9 月二矿的动工兴建为标志,平顶山矿区进入全面开发建设时期,到1958 年底已有11 对矿井动工建设,到1960 年,平顶山矿务局原煤产量突破500 万吨,对缓和全国煤炭供应紧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75 实现了“双千万”,即年产量突破1000 万吨,利润突破1000 万元,跨入全国千万吨大局行列,1996 年煤炭产量突破2000 万吨,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特大型煤炭企业。
2003 年原煤产量达到2669 万吨。
目前,生产矿井14 个;选煤厂3 座,精煤产量达到年产500 万吨的能力。
资产总额114.7 亿元,年销售收入76 亿元,职工12.7 万人。
先后荣获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煤炭行业质量信得过单位、全国“ 五一” 劳动奖状等荣誉。
在2003 年中国企业500 强中排名第222 位。
企业设立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矿山救护中心、国家A 级劳动安全卫生评价咨询中心。
平煤集团以“以煤为主、相关多元化”为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道路,将建成煤炭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煤电化一体,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特大型能源企业,成为全国重要的火电基地、煤化工基地和冶金用煤基地,步入全国企业百强行列。
平煤集团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是:第一步到2005 年实现原煤产量3000 万吨、精煤产量600 万吨、销售收入90 亿元;第二步到2010 年原煤产量5000 万吨以上、精煤1500 万吨、销售收入150 亿元;第三步到2020 年原煤产量达到1 亿吨。
平煤股份十矿简介平煤股份十矿位于平顶山市东部,1958年8月开工建设,1964年2月正式投产。
原设计能力为年产120万吨,经两次改扩建,最新核定年生产能力330万吨。
矿井煤炭储量丰富,主要开采戊组、己组煤层,煤炭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发电、建材、化工等行业。
矿井投产以来,累计生产原煤8000多万吨,上交利税17亿多元,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部委和省、市各级领导多次视察十矿。
1992年7月,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十矿并题写矿名,称赞十矿是“彩色的煤矿”。
李克强、李长春、陈奎元、马忠臣、赵铁锤等领导同志也来到十矿视察指导工作,对十矿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几十年来,十矿坚持科学发展,积极走以人为本、科技兴矿之路,充分发挥资源、装备、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先后获得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煤炭工业行业一级“安全高效”矿井、全国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全国煤炭工业企业文化示范化矿井,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省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上百项荣誉称号,为集团增添了无上荣光。
2014年,十矿在集团的正确领导下,克服安全压力大、生产条件复杂、稳定任务繁重等重重困难,特别是在应对经济危机的战役中,抱定“党政一心,岩石变金”信念,发挥“人心齐泰山移”重要作用,向着“安全和谐、富裕文明”共同愿景稳步前行。
1-6月份,十矿生产原煤130万吨,开拓总进尺10758米,销售收入5.06亿元,盈利4975万元,杜绝死亡和非伤亡事故,实现安全生产。
党委各项工作也取得了好的成绩,安全、达标、高效、科技、文明“五优”目标全面实现。
文化篇安全是和谐之基,文化是企业之魂。
十矿人用劳动编织着梦想,用心融汇着“安全和谐、富裕文明”之歌。
在文化创建中,十矿党政高度重视,秉承集团文化精髓,严格落实“三三三一”安全绩效考核制度。
“三五三”安全管理模式、安全学谈教育、“54321”安全文化管理体系等本土管理文化破茧而生,形成部门联动、全员共建的局面,使集团“十大理念”,具有十矿特色的“你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十矿是一棵参天大树”、“不安全不生产,努力创造安全条件去生产”等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安全实习报告锦集7篇安全实习报告篇1前言安全是人类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需求,是人们生命和健康的基本保障。
安全不仅对人体生命非常重要,而且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的安全生产事业不断取得进展,整体安全生产水平有所提高,安全绩效有所改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并趋于好转,但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特大事故频频发生,重大事故隐患突出,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事故主要集中在煤矿、道路交通、建筑、危险化学品等领域。
另外,职业危害相当突出,据统计,我国尘肺病总人数高达55万人,每年新发尘肺病患者约l万例以上,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达2500万人以上。
安全科学技术为当前世界各国防止事故、减少损失将发挥重大作用,而安全科学技术人才起到关键的作用。
作为安全专业的学生我们要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具备基本安全素养的同时,我们要学会运用专业知识排除安全隐患,预防生产事故的发生,保证公众的安全与健康,给国家和单位人员财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安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是在我们系统学习专业课之前,为了帮助了解专业内容、提高专业意识而组织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习过程中,学会从技术人员和工人那里获得直接的和间接的生产经验,积累相关的生产知识,为以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积累下宝贵经验。
一、实习目的1)通过认识实习,了解我国现行的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状况问题。
对煤矿企业的整个采煤和加工过程、机械工厂是如何生产运营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知道安全技术人员所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体系。
2)通过认识实习,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深入理解已学的理论知识(如煤矿地质学、普通地质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等),提高对安全工程专业的浓厚兴趣,了解和熟悉安全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积累感性知识。
3)通过认识实习,了解厂矿的大体工作流程及相关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
煤矿生产实习报告10篇煤矿生产实习报告10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煤矿生产实习报告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煤矿生产实习报告篇1摘要:为期一周的生产实习很快就结束了,尽管时间很短,但是感受是深刻的,收获是丰硕的。
这一次我零距离的接触到了煤矿工作者的生活,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深刻了解到做一个煤矿工作者的艰辛和不易。
三班倒的工作制度让他们不能有规律的饮食和休息。
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尽职尽责的优秀矿工,才能有煤矿产业今天的欣欣向荣。
生产实习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完基础课后转向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重要环节,是专业课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通过这次生产实习,我学到了一些课本外的有用知识,掌握了部分专业技能,并努力地将理论知识向实践经验转化,尽量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感自己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专业知识的匮乏,这是我的不足之处,也是今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这段弥足珍贵的实践经历给我即将到来的求职增加了自信,同时也为我今后能够更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矗下面就我的实习内容和感受做一些总结:今年8月25日,我们从**科技大学出发,历时约十个小时来到**井镇,进行大学期间最后一个生产实习实践。
**井镇地处**西部,东与举世闻名的**气田相距200公里,西与宁夏石嘴山隔河相望,北与**市相毗邻。
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是**市10强苏木乡镇之一,所以这一次我们把实习地点选到了这里。
实习的主要地点有****井矿业集团三矿、神华**煤化股份有限公司下属采煤厂和洗煤厂。
实习的主要内容几乎涵盖了大四机械专业所有课程和专业知识。
单位介绍:****井矿业集团三矿位于**井镇政府东2公里处,中小规模矿井,年产约150万吨,整个煤矿依山而建,苍茫而辽阔。
天安一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核定工作的简要过程2006年矿井生产能力核定工作是严格按照发改运行[2006]1019号文件要求和河南省煤炭工业局关于重新核定2006年矿井生产能力的通知要求,自6月13日开始认真学习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及有关文件精神,进行了初步核定,到9月21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6月份的初步能力核定进行了认真的复核,最后报河南省煤炭工业局审核。
第二节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一)《煤炭法》、《矿产资源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二)《煤矿安全规程》(2004版);(三)《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有关煤炭产业政策;(四)《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五)国家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印发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办法》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发改运行[2006]819号)。
第三节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本次主要生产能力核定情况:提升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490万吨/年; 井下运输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770万吨/年; 通风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452万吨/年; 排水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520万吨/年; 供电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710万吨/年; 采掘工作面核定生产能力为400万吨/年; 地面生产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440万吨/年。
第四节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根据各系统生产能力核定情况,结合一矿资源储量及矿井设计生产能力,采掘工作面生产能力最小为400万t/a,因此天安一矿最终确定的核定生产能力为400万吨/a。
第二章煤矿基本概况第一节自然属性一、地理位置,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地形地貌,交通情况平煤天安公司一矿位于平顶山市中心以北3公里处,属平顶山煤田。
地理座标:东经113°11′45″~113°22′30″,北纬33°40′15″~33°48′45″。
提高1000MW火电机组再热汽温发布时间:2022-05-04T10:31:31.907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2年1期作者:宋新武[导读] 结合某超超临界1000MW燃煤发电机组运行实际,针对再热汽温偏低,宋新武国家电投河南电力有限公司平顶山发电分公司,河南平顶山 467312【摘要】结合某超超临界1000MW燃煤发电机组运行实际,针对再热汽温偏低,为节能降耗,集控运行人员从几个方面分析原因,并开展针对性措施整改,对策实施一段时间后,统计数据显示取得明显效果。
【关键词】超超临界再热汽温节能降耗0 系统简介国家电投河南电力有限公司平顶山发电分公司位于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锅炉型式超超临界参数、变压直流炉、单炉膛、一次再热、平衡通风、露天岛式布置、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对冲燃烧方式,Π型锅炉。
型号:DG3000/26.15-Ⅱ1,锅炉出口蒸汽额定参数:26.25MPa(a)/605/603℃。
锅炉设计煤种为平煤集团六矿煤,校核煤种为平煤集团一矿煤,均为中高灰、低硫、中发热量、高挥发份烟煤。
锅炉燃烧方式为前后墙对冲旋流燃烧,每台锅炉配6层燃烧器,前后墙各3层,每层各8只,共48只HT-NR3型旋流煤粉燃烧器。
锅炉本体布置有134支蒸汽吹灰器,其中82支炉膛吹灰器、52支对流受热面吹灰器;每台空气预热器配有2支蒸汽吹灰器,3台可调频高声强声波吹灰器;脱硝SCR反应区每侧配置有12支蒸汽吹灰装置及21台声波吹灰器系统;低温省煤器区域每侧配置2台声波吹灰器系统。
实际运行中发现机组再热汽温偏低,其中2020年,平均值为593℃,明显低于设计参数,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增加了机组能耗水平。
1 原因分析通过资料查阅和运行实际分析,集控运行人员将影响再热汽温的因素,从人员素质、设备及运行调整几个大方面出发,进行逐项分析。
1.1人员调整积极性与责任心公司发电运行部建立全员绩效考评体系,软件平台实时监测记录相关参数,推行小指标竞赛制度,按照最新制度,值际竞赛最后两名当月无小指标奖金,由此各值调整时均尽心尽力,责任心较强,工作积极性很高。
平顶山煤矿概况平顶山煤矿概况第一章平顶山矿区概况第一节平顶山煤田地质概况平顶山煤田位于河南省中部,属华北聚煤区豫西煤田的一部分。
根据煤层赋存地质条件,勘探程度及开发情况,平顶山煤田划分为平顶山矿区和韩梁矿区。
平顶山矿区。
平顶山矿区东起沙河和汝河交汇带的洛岗断层,西抵红石山附近的郏县断层,南至湛河北岸的煤层露头,北至汝河附近的襄郏断层。
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含煤面积650平方公里。
矿区外西南边缘为上元古界震日系和古生界寒武系组成的海拔80-1150米的残丘。
矿区中部及北部有二叠系“平顶山砂岩”及“石千峰砂岩”组成的海拔300-500米的低山丘陵。
残丘及低山丘陵大致呈北西向延伸,其间为新生界覆盖的谷地,海拔70-130米,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平顶山矿区储量丰富,开采条件良好。
平顶山矿务局现有20对生产矿井,地方国营香山煤矿都分布在该区。
韩梁矿区。
韩梁矿区位于平顶山市区西北50多公里的宝丰、鲁山境内,为一弧顶向南,轴向北东的弧形构造。
南北走向长约18公里,东西走向宽约4公里,-300米含煤面积61平方公里。
韩梁矿区为低山丘陵地形,区内标高变化于200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边缘地区的青草岭、娘娘山地势较高,娘娘山海拔525米。
韩梁矿区煤层埋藏较浅,有利于地方煤矿开发。
该矿区由平顶山矿务局高庄矿、大庄矿两对矿井外,尚有韩庄矿、梁洼矿、苗李矿等地方国营煤矿和为数不多的乡镇煤矿及个人煤矿。
平顶山煤田是我国重要的大型煤田之一,煤田储量丰富,煤质优良,煤层稳定,构造简单,水文地质条件和其他开采技术条件亦不太复杂。
平顶山市地处中原,交通便利,有充足的劳动力和较好的工农业生产基础,为平顶山煤田的开发创造条件。
加上我国南方一些省份煤炭资源比较缺乏,平顶山煤田的开发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平顶山地表水体及水系概况白龟山水库:位于沙河中游地带的平顶山市区西南境内,积水面积1380平方公里,拦河坝顶标高109.0米,设计洪水位105.5米,校核洪水位107.米,汛期限制水位102.0米,兴利水位103米,死水位97.5米。
一矿简介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规范简称为平煤股份一矿(以下简称一矿),坐落在平顶山市区北郊3公里处,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行设计兴建的第一座大型煤矿。
矿井于1957年12月5日动工兴建,1959年12月25日简易投产。
经过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两次改扩建,年生产能力由原设计的150万吨提高到400万吨,跨入全国特大型矿井行列。
2009年通过技改,在全省率先建成了500万吨级矿井。
建有一座年入洗能力与矿井相配套的动力选煤厂。
主导商品煤为三分之一焦混煤和洗混煤,属中灰、低硫、发热量稳定的优质动力煤,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矿井2005年被认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2008年,井田深部边界调整后,矿井井田面积39.7平方公里,工业储量4.18亿吨,其中可采储量2.15亿吨。
建矿50多年来,一矿积极实施科技兴矿战略,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目前,全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和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均达到100%,地面储装运系统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计算机在全矿经营管理、安全监测、工程设计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信息化建设纵深发展,局域网覆盖全矿。
近年来,一矿非煤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生产的PVC管材、强力风筒、管缝式锚杆、劳保服装、矸石砖建材、工业滤布等产品,成为非煤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矿始终秉承“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的优良传统,积极发扬“团结奋进、创新求实、深入挖潜、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自强不息,攻坚破难,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励精图治,企业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投产以来,累计生产原煤1.38亿吨,上缴利税18.8亿元,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先后荣获“中国煤炭工业一级企业”、“中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金石奖”、“全国双十佳煤矿”、“全国环境保护先进企业”、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等多项荣誉。
2002年至2008年连续被评为行业级“安全高效”矿井,在国家表彰的100处“双高”矿井(含露天矿)中,一矿居河南省各生产矿之首,被誉为“中原第一矿”。
一矿生产现状叙述1.提升系统矿井主要生产系统有明斜井提升和主斜井提升(运输)两套系统组成。
明斜主要担负井下戊七高强皮带系统的主运输任务。
主斜井装备两台GDS-100型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带宽1m,装机功率分别为2×400kW,直流调速,运行速度控制在1.8m/s以下,主要担负井下戊一高强皮带系统及二水平大巷轨道的主运输任务,兼做运人。
一矿共有三个副井,即:院内副井、北一副井、北二副井,分别服务于一、二、三水平,均为立井提升,负责提升人员、下料和矸石提升。
2 .排水系统矿井现有三个水平开采,分别为独立的主排水系统:一水平井底标高-25m,地面标高+152m,排水高度177m。
中央泵房安装200D-43×7型水泵三台,敷设φ299mm排水管路两趟,由中央泵房经副井井筒直接排放地面。
二水平井底标高-240m,中央泵房安装MD280-65×8(或200D-65×9)型水泵四台,200D-65×10型水泵两台,敷设φ325mm排水管路两趟,一趟工作一趟备用,经暗斜井和戊七斜井排到地面戊七水厂净化处理。
另外敷设φ219mm排水管路一趟,经二水平主运输石门和北一副井井筒排到北一地面广场,经净化处理为北一地面系统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北一地面标高为+272m。
三水平井底标高-517m,地面标高+186m,排水高度703m,水仓容量3780m3,安装PJ-150×12型水泵三台,敷设φ273mm排水管路两趟,从中央水泵房经井筒直接排到北二地面水厂。
该矿排水系统完善,设备、设施完好,运转正常,排水能力满足正常和最大涌水期的排水要求。
3 .井下运输系统井下主运输系统由胶带运输和轨道运输系统组成。
各采区及主要运输上下山均采用胶带输送机连续运输,各系统环节完善。
4. 开拓方式矿井分三个水平开采,采用联合开拓方式:一水平标高-25m,采用中央立井、主石门、分组大巷开拓;二水平标高-240m,采用皮带主斜井、轨道暗斜井、副立井、主石门、集中大巷开拓;三水平标高-517m,采用主斜井、副立井、主石门、集中大巷开拓5.水平采区划分矿井分三个水平。
1矿井基本情况、主要生产系统及生产布局1.1基本情况平煤股份一矿东西走向长5公里,南北倾斜宽5.86公里,矿区面积29.3平方公里。
矿井核定生产能力400万吨/年。
主采丁组、戊组煤层,煤种为1/3焦煤,一般作为动力用煤。
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井田内地质构造简单,褶皱一般不发育,大中型断层稀少。
一矿井田内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充水因素主要是顶板砂岩及老空积水。
1.2主要生产系统情况1.2.1井下主运输和排矸系统一矿井下有两套主运输系统,承担主运输任务。
矿井排矸系统较为完善,具体情况如下:①三水平下延皮带连续排矸系统。
在三水平和北一井底车场分别设置有矸石仓,三水平下延各采区矸石通过三水平下延排矸巷皮带运输至北一井底矸石仓,然后由北一进风井提升至地面。
同时可通过各采区轨道系统利用矿车通过大巷、北一、北二副井提升至地面。
四水平戊一采区矸石规划通过采区双向运输皮带将矸石排至北三井底,再通过北三副井排至地面。
排矸系统总的能力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②采区内部排矸系统。
三水平戊一下延、丁二采区利用皮带下山运煤皮带分时段运输,同时还可设置区段矸石仓,增加矿井排矸系统的缓冲能力。
1.2.2煤楼及动筛车间生产系统煤楼系统主要设备有钢丝绳带式输送机、运输皮带、滚轴筛及手选皮带等。
动筛车间主要设备有运输皮带、预分筛、刮板输送机、手选皮带、一级预分筛、二级预分筛、跳汰机等。
二水平主斜井原煤升井后首先经过煤楼初步筛选、去除50mm 以上矸石,然后筛下物(0~50mm)与一水平主斜井原煤混合进入动筛车间,也可经转载进入铁路煤仓或外放至地面煤场。
1.2.3洗煤厂生产系统洗煤工艺为由动筛车间运来的筛下9~50mm原煤采用脱泥有压重介两产品旋流器分选工艺;粗煤泥采用旋流器、振动弧形筛和离心机回收工艺;细煤泥采用压滤机和干燥炉烘干回收工艺;年处理原煤能力315万吨。
22018年矿井工作面安排情况2018年共动用10个工作面。
具体为:戊0-23070、戊0-23110、戊0-23040、戊0-31080、戊8-31140、戊8-32040、二水平丁二大巷煤柱、戊0-23060、戊0-31090、丁5-32080。
煤矿生产实习报告七篇煤矿生产实习报告篇1我叫______,是建井一处班煤技校级学生。
已离我们而去,回顾这学期的实习经历,感受是深刻的,收获是丰硕的。
为了工程处生产目标和二矿可持续发展,8月我们全队职工来到二矿北山第八项目部。
施工-700米配套工程,先后建设井底绕道和井底水仓,现在施工管子道。
以前干过巷道和暗立井,通过这两个项目的施工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习目的1、生产实习是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众性观点、劳动观点工程观点;2、进行现场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3、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了解三鑫铜金矿的开采操作工艺,了解矿山生产组织管理体系;4、了解矿山技术经济指标,产品质量要求等,形成对矿山建设的总体认识。
一·作为一名井下电工,浅先介绍一下供电系统地面变电所供电采用双回路供电,进出线电缆均选用YJV22-10-3×120型10KV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电缆附件选用WRSY-331-2型交联电缆热缩型户外终端头和JRSY-331-2型交联电缆热缩型中间接头,并有独立的供电间隔.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好。
变电所的接线方式为单母线分段,安装KYGD-Z高开柜,JSNP2313智能型微电脑保护装置,每台高开柜具有选择性漏电保护功能;低压开关柜选用矿用一般型KYDD-Z开关柜,具有以下功能:(1)、封闭式结构;(2)、近控、远控操作功能;(3)、微电脑后台操作系统。
安装两台S11-630/6/0.4主变压器,一台工作,一台热备用.入井为双回路供电,入井选用MYJV22-6-3×95高压交联电缆,由地面变电所直接敷设至井底变电所。
井底变电所安装两台矿用防爆型干式变压器KBSG-500/6/0.69,一台工作,一台热备用,安装KBZ-400馈电开关,输送各分队和井底泵房,还有信号综保供大巷照明。
天安一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核定工作的简要过程2006年矿井生产能力核定工作是严格按照发改运行[2006]1019号文件要求和河南省煤炭工业局关于重新核定2006年矿井生产能力的通知要求,自6月13日开始认真学习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及有关文件精神,进行了初步核定,到9月21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6月份的初步能力核定进行了认真的复核,最后报河南省煤炭工业局审核。
第二节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一)《煤炭法》、《矿产资源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二)《煤矿安全规程》(2004版);(三)《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有关煤炭产业政策;(四)《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五)国家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印发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办法》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发改运行[2006]819号)。
第三节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本次主要生产能力核定情况:提升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490万吨/年; 井下运输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770万吨/年; 通风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452万吨/年; 排水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520万吨/年; 供电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710万吨/年; 采掘工作面核定生产能力为400万吨/年; 地面生产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440万吨/年。
第四节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根据各系统生产能力核定情况,结合一矿资源储量及矿井设计生产能力,采掘工作面生产能力最小为400万t/a,因此天安一矿最终确定的核定生产能力为400万吨/a。
第二章煤矿基本概况第一节自然属性一、地理位置,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地形地貌,交通情况平煤天安公司一矿位于平顶山市中心以北3公里处,属平顶山煤田。
地理座标:东经113°11′45″~113°22′30″,北纬33°40′15″~33°48′45″。
企业性质为国有企业,隶属平顶山煤业集团。
平煤天安公司一矿位于平顶山矿区中部,平顶山、落凫山位于井田中部,二山南陡北缓,基本呈单面山形,走向近东西,地势北高南低,形成本井田范围内的分水岭。
南北两侧冲沟发育,多为季节性冲沟。
主、付井口位于落凫山南麓,主井口标高为+150.0米。
平顶山海拔+411.13米,落凫山海拔+492.70 米。
井田内山间冲沟发育。
一矿至平顶山站9公里,通过矿区专用铁路可直达漯宝铁路。
漯宝铁路连接京广、焦柳两大铁路干线。
平顶山站至京广铁路70公里,至焦柳铁路28公里。
以平顶山市为交通枢纽,有柏油公路沟通各县市,交通极为方便。
二、井田位置,边界范围,拐点坐标,井田面积,相邻矿井边界关系平煤天安公司一矿位于平顶山矿区中部,东以26勘探线为界与十矿相邻,西以36勘探线为界与天安四矿、六矿相邻,丁组煤层南起老窑采空区下界(+45~+110m之间),北至-600米等高线;戊组煤层南起露头北至-650米等高线;己组煤层南起-240米北至-800米等高线;庚组煤层南起-250米北至-800米等高线。
东西走向长5公里,南北倾斜宽5.86公里,最大面积29.3平方公里。
南邻二矿,北为人为边界,是一矿的延伸部分。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批准,2001年换领了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号1000000140058登记面积29.3平方公里,开采深度由+150米至-800米标高,有效期30年。
一矿采矿登记边界主要拐点坐标为:D0101,3737170.0038437525.00 D0102,3741600.00,38438885.00 D0105,3743650.00,38434350.00 D0108,3738455.00,38432655.00 详细坐标情况见生产能力核定附表。
三、井田地质情况,地层,含煤地层,构造(一)地层及含煤情况井田内地层出露较差,根据钻孔工程揭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寒武系崮山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石千峰组,三叠系刘家沟组和第四系黄土及坡、残积物。
含煤地层属上石炭统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其中以二叠系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为重要含煤地层。
现将井田地层从老到新分述如下:1、寒武系上统崮山组(∈3g)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的沉积基底。
灰-浅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显晶质,具部明显的细状结构,顶部风化后为灰黑或淡黄色,。
井田内地层无出露,据30′—8孔揭露厚度大于40米。
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为含煤地层最下含煤段。
底界以底部铝土泥岩与下伏寒武系呈平行假整合接触。
岩性以深灰色石灰岩、黑色泥岩、深灰色砂质泥岩和浅灰色细、中粒砂岩,煤层组成,间夹菱铁质硅质泥岩薄层化石。
含煤4-8层,其中庚20煤沉积稳定,井田内普遍可采,本段顶界止于泥灰岩之上的黑色海相泥岩之顶。
平均厚度79米。
3、山西组(P1sh)平均厚度85米,与下伏太原组地层连续沉积。
岩性由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和煤层组成。
本段含煤3-5层,其中己15、己16、己17煤层部分发育较好,为井田内次要可采煤层。
己组煤层在井田内沉积连续性较差,在-240米水平以深出现了大片薄煤层带和无煤带,属不稳定煤层。
4、下石盒子组(P1x)1)戊煤组平均厚度146.0米。
由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灰白色细、中粒砂岩和煤层组成,含煤5-9层,其中戊8、戊9、戊10为井田内主采煤层。
该煤组沉积较稳定,发育良好,全区内普遍开采。
2)丁煤组平均厚度84米。
由紫色泥岩、砂质泥岩、灰色粉砂岩、灰白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和煤层组成。
含煤3-5层,丁6煤为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丁5煤层局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丁4煤层井田内偶见可采点,属不稳定煤层。
含煤段上部为细、中粒砂岩,颜色灰白-纯白,含杂色较少;泥岩和砂质泥岩中含紫色斑和暗斑;含煤段下部具紫斑和暗斑、含米黄色大鲕粒及豆粒和不规则的菱铁质结核。
3)丙煤段平均厚度93米。
由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灰-灰白色细-中粒砂岩和煤层组成。
含煤2-5层,丙3煤层部分可采,属不稳定煤层。
本段砂岩内含杂质比丁煤段稍高,泥岩和砂质泥岩中,局部具紫斑、含菱铁质鲕粒。
5、上石盒子组(P2s)甲、乙煤段平均厚度293米,由灰绿色、浅灰色泥岩、灰绿色粉砂岩、灰色细、中粒砂岩和煤层组成。
甲煤段虽含煤多层,但均为薄煤层或炭质泥岩。
乙煤段虽也含煤多层,但只是薄煤层、煤线或炭质泥岩。
6、石千峰组平均厚度约300米以上。
上部由砖红色、褐紫色砂质泥岩及细-中粒砂岩组成;下部由紫褐色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团块状,易风化。
(二)地质构造本井田位于主体构造李口向斜西南翼中段。
基本构造为一走向北55°-75°西,向北北东倾斜的平缓单斜构造。
地层倾角5°-22°,一般6°-8°,井田内26-29勘探线深部最大倾角22°。
井田内构造简单,褶皱一般不发育。
煤层沿走向虽有小的起伏,但大断层稀少,仅在井田中、深部发现落差在20-40米的正、逆断层五条,并伴有次一级宽缓向斜和背斜,井田内小断层较发育。
另外,根据煤科院西安分院对三水平丁戊二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发现大于5米的正、逆断层15条。
随着矿井的延深,断层密度越来越大,落差也越来越大。
1、褶皱1)郭庄背斜:背斜轴位于尹充村野猪岭一线,走向北60°西,向北西倾伏,东北翼倾角8°-15°,西南翼倾角6°-11°倾伏端在28勘探线东侧岳家小窑附近出露较明显,向东南沿至十矿,区内延展长度800米。
26-8孔、26-6孔、和27-16孔有控制。
2)牛庄向斜向斜轴部位于丁家村及老沟村一线。
轴向与郭庄背斜大致平行。
呈北西向展布。
由十矿进入本井田,倾伏于老沟附近。
区内延展长度600米。
地表全被黄土掩盖,从26、27勘探线剖面图看,26-12孔、27-15孔、27-9孔,井下戊8-10—21171采面、戊8-10—21151采面、戊8-10—21191采面、戊8—21210采面均有控制。
2、断层1)牛庄逆断层(F1)走向北35°-45°西,倾向北东,倾角40°,落差9-25米,井田内延展长度1500米,西北端消失在28勘探线西侧附近,东南端延伸至十矿井田内。
该断层钻孔控制严密,26-12孔、27-9孔28-13孔均有控制。
本井田丁、戊三东大巷、车场、丁戊三轨道、皮带上山及十矿井田巷道内均有揭露。
2)竹园逆断层(F2)走向北35°西,倾向北东,倾角40°,落差13-20米。
30-14孔,丁21150采面和丁一下山、戊一下山均有揭露。
戊组煤层落差比丁组煤层6—大。
井田内延展长度1000米。
3)张家逆断层(F3)位于张家和竹园一线。
走向北35°西,倾向北东,倾角38°,落差16-50米。
北西端延出井田外,东南端消失于30勘探线以西30/-19孔附近。
地表全被第四系掩盖,32-22孔、丁6-31060机、风直接控制。
井田内延展长度1870米,但该断层沿走向和倾向控制程度较差,只有在以后采掘过程中加以解决。
4)龙池正断层(F4)位于36勘探线龙池村附近。
走向北60°东。
倾向北西,倾角45°,落差20-32米,由36—22孔及丁6—22160采面控制,西南端入四矿井田,本井田内延展长度450米。
5)王家寨正断层(F5)位于王家寨村西北,走向北55°西,倾向北东,倾角42°-80°,落差25~30米,井田内延展长度约500米,无工程点和巷道点控制。
由地质点1935及346点见到,地表破碎带3~3.5米。
据井田内丁、戊煤已开采的采区揭露情况看,本井田内小断层较发育,在这些断层中,以高角度小断层的正断层为主,逆断层较少。
断层密度3.2条/万米2。
走向多为北东向和北西向。
从小断层的分布情况看,由西向东发育程度减弱,由浅入深断层密度有减小的趋势,但断层落差有变大的趋势。
从小断层的延展长度可以看出:走向断层落差越大,延展长度也较大,但条数少。
斜交断层落差变动幅度较大,延展长度100~700米,一般200~300米。
四、主要可采煤层情况,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层数,厚度,资源储量,煤质,煤种本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
自上而下划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等七个煤组。
含煤地层总厚780米,含煤七组43层(有编号的煤层23层),其中甲、乙煤组无可采煤层。
煤层总厚约26米。
含煤系数为3.3%,可采煤层5组10层,总厚约15米,可采含煤系数为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