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煤十一矿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平煤十一矿于1979年1月简易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60万t/a,改扩建后达120万t/a。
矿井回采方式原设计全部为炮采。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经论证,在二水平己二采区实施综采放顶煤开采。
但综采工作面安装完毕后遇到以下问题,严重影响到安全生产,经全面分析和有效治理,实现了安全高效生产。
一、支架歪倒、端面漏顶的原因及措施1.原因分析:通过现场实际观察发现,工作面支架在前移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支架移架漏煤和放煤的时序及放煤量与顶煤离层,继而端面漏顶存在因果关系,经过进一步分析认为,是由于移架和放煤量及放煤时序的因素导致工作面支架上部隐形空顶,使得煤壁承受较高支撑压力导致煤壁离层片帮进而形成漏顶。
2.控制措施:一是提高金属网的辅网质量,努力减少移架过程中漏煤;二是带压移架,即前移支架时尽量减少卸载;三是设专人按“二割一放”进行操作,即割二刀煤放一次顶煤,放顶煤时以前梁上部的顶煤不漏为标准。
措施实施后基本杜绝了离层片帮现象。
二、综放面涌水追尾分析与治理该工作面直接底为灰色泥岩,直接底下部为L1灰岩富水区,在工作面开始掘进时,预计出水量为60m3/min,设计为在机巷每隔100m设一水管进行排水,但在回采过程中涌水量明显增大,达到120m3/min,且追尾现象严重。
决定在机巷下帮增设工作面环形水仓,并在环形水仓内布置泄水孔。
增设工作面环形水仓和打泄水钻孔后,其治水效果不明显,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工作面涌水追尾。
进一步观察和分析认为,该工作面底板水赋存状态较为特别,呈与工作面推进方向一致的条带状,并且含水层处岩性松软,泄水孔塌孔、堵塞,所以泄水效果差,因此决定在工作面底板布置导水泄水巷,并与环形水仓连通,见下图。
工作面底板导水泄水巷与工作面环形水仓相配合治水方案实施后,成功地治理了工作面涌水追尾,从根本上杜绝了工作面的水害问题。
三、回采工作面煤尘超标的分析和治理工作面采煤机配有内喷雾降尘装置,液压支架放煤口设有喷雾降尘装置。
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平顶山矿区1952 年被列为国家“一五”计划的重大建设项目,1953 年被列为全国十个矿区建设项目之一,是新中国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型矿区。
1954 年 4 月,平顶山煤矿筹备处成立,1955 年9 月,平顶山第一对矿井二矿动工兴建,1957 年河南省平顶山矿务局成立,1985 年2 月平顶山矿务局划归煤炭工业部直接领导,1996 年1 月改制为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1998 年9 月平煤集团公司下放河南省管理,2002 年12 月改制为多元投资主体的有限公司。
以1955 年9 月二矿的动工兴建为标志,平顶山矿区进入全面开发建设时期,到1958 年底已有11 对矿井动工建设,到1960 年,平顶山矿务局原煤产量突破500 万吨,对缓和全国煤炭供应紧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75 实现了“双千万”,即年产量突破1000 万吨,利润突破1000 万元,跨入全国千万吨大局行列,1996 年煤炭产量突破2000 万吨,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特大型煤炭企业。
2003 年原煤产量达到2669 万吨。
目前,生产矿井14 个;选煤厂3 座,精煤产量达到年产500 万吨的能力。
资产总额114.7 亿元,年销售收入76 亿元,职工12.7 万人。
先后荣获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煤炭行业质量信得过单位、全国“ 五一” 劳动奖状等荣誉。
在2003 年中国企业500 强中排名第222 位。
企业设立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矿山救护中心、国家A 级劳动安全卫生评价咨询中心。
平煤集团以“以煤为主、相关多元化”为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道路,将建成煤炭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煤电化一体,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特大型能源企业,成为全国重要的火电基地、煤化工基地和冶金用煤基地,步入全国企业百强行列。
平煤集团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是:第一步到2005 年实现原煤产量3000 万吨、精煤产量600 万吨、销售收入90 亿元;第二步到2010 年原煤产量5000 万吨以上、精煤1500 万吨、销售收入150 亿元;第三步到2020 年原煤产量达到1 亿吨。
平煤股份十矿简介平煤股份十矿位于平顶山市东部,1958年8月开工建设,1964年2月正式投产。
原设计能力为年产120万吨,经两次改扩建,最新核定年生产能力330万吨。
矿井煤炭储量丰富,主要开采戊组、己组煤层,煤炭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发电、建材、化工等行业。
矿井投产以来,累计生产原煤8000多万吨,上交利税17亿多元,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部委和省、市各级领导多次视察十矿。
1992年7月,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十矿并题写矿名,称赞十矿是“彩色的煤矿”。
李克强、李长春、陈奎元、马忠臣、赵铁锤等领导同志也来到十矿视察指导工作,对十矿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几十年来,十矿坚持科学发展,积极走以人为本、科技兴矿之路,充分发挥资源、装备、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先后获得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煤炭工业行业一级“安全高效”矿井、全国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全国煤炭工业企业文化示范化矿井,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省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上百项荣誉称号,为集团增添了无上荣光。
2014年,十矿在集团的正确领导下,克服安全压力大、生产条件复杂、稳定任务繁重等重重困难,特别是在应对经济危机的战役中,抱定“党政一心,岩石变金”信念,发挥“人心齐泰山移”重要作用,向着“安全和谐、富裕文明”共同愿景稳步前行。
1-6月份,十矿生产原煤130万吨,开拓总进尺10758米,销售收入5.06亿元,盈利4975万元,杜绝死亡和非伤亡事故,实现安全生产。
党委各项工作也取得了好的成绩,安全、达标、高效、科技、文明“五优”目标全面实现。
文化篇安全是和谐之基,文化是企业之魂。
十矿人用劳动编织着梦想,用心融汇着“安全和谐、富裕文明”之歌。
在文化创建中,十矿党政高度重视,秉承集团文化精髓,严格落实“三三三一”安全绩效考核制度。
“三五三”安全管理模式、安全学谈教育、“54321”安全文化管理体系等本土管理文化破茧而生,形成部门联动、全员共建的局面,使集团“十大理念”,具有十矿特色的“你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十矿是一棵参天大树”、“不安全不生产,努力创造安全条件去生产”等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二)煤炭资源勘探平顶山矿区垂深1000m以浅煤炭资源赋存的总体情况已基本查明,埋深1000~1500m 的煤炭资源(掩盖区及老矿区外围)大部分处于预测阶段,少部分为普查阶段,勘查程度较低。
在2020年前共安排了资源勘查项目12项,勘查面积954.5km2,其中达到勘探深度项目10项,普查项目2项,预计工获得普查以上资源储量6847.42Mt。
(三)规划规模及主要建设项目安排截止2004年底矿区内共有在建矿井6座,设计能力6.15Mt/a。
其中平煤集团公司在建矿井4座,设计能力4.80Mt/a:首山一矿,2.40Mt/a;宁庄矿,06.0Mt/a;张村矿,0.90Mt/a;新峰六矿,0.90Mt/a;神火集团在建矿井一座:泉店矿,1.20Mt/a;地方国有一座:李楼矿:0.15Mt/a。
除上述在建矿井外,规划2020年前矿区共安排新建矿井9座,总建设规模17.2Mt。
按惊醒大小依次为:大型矿井7座,生产能力15.70Mt/a:首山二矿,3.00Mt/a;袁庄矿,4.00 Mt/a;夏店矿,2.40 Mt/a;蔡寺矿,1.20 Mt/a;扒村一矿,2.10 Mt/a;扒村二矿,1.50Mt/a;梁北二井,1.50 Mt/a。
中型矿井2座,生产能力1.5 Mt/a:八矿二井,0.60 Mt/a;王村矿,0.90 Mt/a。
改扩建矿井9座,净增生产能力4.63 Mt/a:平十一矿(1.70/3.00 Mt/a),平十三矿(1.80/2.40 Mt/a),香山公司(0.30/0.60 Mt/a),朝川矿(1.20/1.80 Mt/a),庇山一矿(0.30/0.60 Mt/a),白庙矿(0.21/0.45 Mt/a),新峰一矿(0.60/1.50 Mt/a),方山矿(0.21/0.45 Mt/a),云煤一矿(0.30/0.60 Mt/a)。
平顶山矿区规模2005年为55.57Mt;2010年61.71Mt、2015年59.92Mt、2020年达60.26Mt。
平煤十一矿新井井筒箕斗装载硐室施工总结1、概况1.1工程概况由平煤建井一处十一矿项目部施工的十一矿新井井筒,设计直径7.0m,井深719.1m ,截止2005年7月26日,按段高4.7m已施工至630.38m,绝对标高-504.28m(井口绝对标高+126.1m)。
根据设计要求,在绝对标高-543.300m~-562.680m处施工装载硐室。
丁、戊组煤硐室设计方位21°,呈台阶型,采用锚网喷临时支护,钢筋混凝土碹永久支护,钢筋为φ18mm螺纹钢,绑扎搭接长度40d(720mm)。
井筒竖筋采用挂钩连接,净宽5.4mm,净高由内向外分别为13.36m、11.76m、4m,深度依次为1.355、4.120m、7.975m;己组煤硐室也呈台阶型,净宽5.4mm,净高由内向外分别为15.06m、13.46m、4m,深度依次为1.355m、4.320m、11.451m。
硐室内预留梁窝,井筒内爬梯预留安装孔,待改装时安装1.2支护形式及参数:支护参数:锚杆采用树脂锚杆,型号为φ20×2200mm左旋螺纹树脂锚杆,间排距为800×800mm,每孔3卷树脂药;φ4mm钢丝,网格为100×100mm;喷浆厚度100mm。
砌碹砼强度为C30,壁厚500mm,砼铺底厚度300mm;钢筋采用φ8mm圆钢。
根据《箕斗装载硐室及装载带式输送机巷平、剖、断图》第4条规定:硐室施工中,可根据围岩实际揭露情况调整支护形式和参数。
2、地质情况概述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地质资料(由新副井井检查孔推测),装载硐室部分顶板在泥灰岩中,其余部分位于L2灰岩内;由于实际揭露岩层比提供资料提前约7.5m,装载硐室顶板为泥灰岩、灰岩,中室、下室位于L2灰岩内。
3、施工方法及工作组织3.1准备工作⑴加工碹骨、碹骨板及碹墙柱等;⑵准备掘进所需的各种风动工具、锚杆、金属网、树脂药、火药、雷管等;⑶完善打眼供风、供水系统;⑷准备一个0.6m3的耙斗机斗子和六个滑子;⑸准备浇注混凝土所需的接灰盘及溜灰槽等;⑹其他所需材料。
平顶山煤业集团十一矿一、矿区简介1、地理位置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一矿,位于平顶山市西郊香山脚下,距市中心约13公里。
气候:平顶山市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错的边缘地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气温:年平均气温在15.2-15.8oC之间;与常年平均值相比显著偏高0.6-1.1oC。
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0.4oC。
降水:年降水量819毫米。
3、交通条件平煤十一矿交通十分便利。
铁路:平煤十一矿拥有矿区专用铁路与京广、焦枝线连接。
公路:平煤十一矿与市区相连,即将修筑的平洛高速公路从矿区南侧通过。
二、矿区发展1、矿区历史1972年8月十一矿开始动工兴建。
1979年元月平煤十一矿简易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60万吨。
投产后,安全状况稳定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原煤产量稳步提高。
1986年平煤十一矿顺利达产。
1995年平煤十一矿开始进行矿井改扩建,煤炭产量稳步提高。
1998年平煤十一矿一举扭转长期亏损局面,盈利水平逐步提高,成为平煤集团改革、管理和发展的一面旗帜。
按照十一矿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该矿于2001年底完成改扩建任务,年生产能力达到120万吨。
2002年平煤十一矿矿井生产能力预计达到150万吨,2004年将成为平煤集团的产量和利润大户。
平煤十一矿先后荣获中煤总公司特级质量标准化矿井,原煤炭部特级质量标准化矿井、现代化矿井。
2、矿区规划平煤十一矿改扩建项目:矿井设计能力由120万吨/年扩建到300万吨/年,新增规模180万吨/年,项目总投资64856.87万元,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完成投资34042.89万元。
三、矿区现状1、矿区条件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十一矿是平煤集团的大型骨干矿井之一。
现有固定资产3亿元,职工4700多人。
十一矿是平煤集团唯一开采急倾斜煤层的矿井。
井田东西走向长约7公里,倾斜宽约3公里,井田范围23.5平方公里,可采煤5组9层。
①储量平煤十一矿煤炭的地质储量2.26亿吨,深部为无限井田、煤炭储量丰富,发展后劲充足。
裴沟矿32051综采工作面注氮防灭火技术的应用郑煤集团公司总调度室秦功奇徐涛[摘要] 介绍了注氮防灭火的原理、方法,采空区“三带”的划分和确定,注氮方法及取得的良好效果。
[主题词] 防灭火技术注氮技术应用效果分析1、概况郑煤集团裴沟矿32051综放面剩余可采长度660米,倾斜长150米,平均煤厚9.5米,煤层自燃发火期为65天,发火等级不易自燃。
2005年8月工作面出水停产,无法向前推进(水量1500m3/h),预计堵水需5—7个月。
虽然在堵水初期对工作面采取了一些防自燃发火的措施,但是在后来的施工过程中发现工作面中部支架附近温度升高,同时CO出现超标。
为了不影响堵水作业,在无法采取其它措施的情况下,选用了注氮防火的方法。
2、注氮防灭火2.1 注氮防灭火的原理氮气是一种无毒的不可燃气体,氮气注入井下采空区后具有:降低氧的浓度的作用,既可以迅速扑灭明火,又可以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还具有降温冷却的作用,兼具抑爆的效果。
使用注氮防灭火同时具有恢复工作量小,不损坏其它设备,不影响其它工作,成本低等优点。
注氮原理:制氮装置采用中空纤维膜分离制氮技术。
中空膜分离气体总过程分为溶解和扩散两步,即混合气体(空气)在膜的高压侧表面,以不同的溶解度溶于膜内,然后在膜底侧压力差的推动下,混合气体的分子以不同的速度向膜的低压侧扩散,渗透速度率较快的气体在膜透侧被富集,而渗透速度率相对较慢的气体则在滞留侧被富集,从而达到混合气体分离的目的。
2.2 注氮设备和工艺选择注氮设备选用DM-600型膜分离制氮机,采用这种设备具有井下移动灵活,运行可靠,操作方便,节省成本等特点,这种制氮机制氮效果好,氮气浓度可达到97%以上。
注氮方式有两种方法:①连续式;②间歇式。
采用那种方法取决于氮气在采空区的时间的长短,以及漏风和“三带”的情况。
根据32051工作面的现状:漏风渗透范围小,渗气性差,氮气在采空区中滞留的时间较长。
因此采用间歇式注氮。
平煤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问题分析作者:海福安来源:《中国经贸》2009年第16期摘要:随着国内外“会计丑闻”以及国有控股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贪污、腐败案件的频繁出现,人们逐渐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作为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作起到基础性作用的内部控制环境也显得愈发重要。
本文通过平煤集团案例分析内部控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对我国内部控制环境研究提供一点有用的启示。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环境;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一、平顶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或“公司”)是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1998年3月10日体改生(1998)29号文《关于同意设立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的批准,以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平煤集团”)为重组主体,联合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原(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平禹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朝川矿、平顶山制革厂及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平顶山选煤设计研究院发起设立,并于1998年3月17日经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2008年6月30日止,本公司共拥有一矿、四矿、五矿、六矿、八矿、十矿、十一矿、十二矿、十三矿、朝川矿、八矿选煤厂、田庄选煤厂及七星洗煤厂(以下总称“十矿三厂”),以及子公司河南平宝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宝煤业”)、平顶山天安煤业香山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山矿公司”)。
本公司经营范围主要是从事煤炭开采(限矿井凭证)、煤炭洗选及深加工(凭证)、煤炭销售;公路运输;机械设备制造及修理;金属材料、建筑材料、矿用物资、橡胶制品的销售(以上范围凡需审批的,未获批准前不得经营;已获批准的,凭有效许可证经营)。
平顶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中国中部,区位优势明显,铁路、公路运输十分便利。
公司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与一些具有良好的付款能力和市场信誉的大型企业签订了中长期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购销关系。
煤矿矿井涌水量突增原因分析及对策平顶山煤业集团十一矿胡国勇摘要通过案例分析大气降水造成矿井涌水量突增的原因,并制定了防治对策,收到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渗水原理对策对于矿井涌水量与大气降水量关系十分密切的生产矿井来说,如何防止大气降水顺层或沿采动裂隙充入井下,避免矿井因此停产甚至被淹,是煤炭企业在雨季“三防”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平煤集团十一矿,在2000年雨季治理大气降水渗入井下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水方法,并在以后的几年内不断改进和完善,确保了我矿在雨季时能够安全生产。
1矿区自然环境及地质概况平煤集团十一矿位于平顶山煤田西部、李口向斜西南翼,地处伏牛山东端与华北大平原西南缘的交接部位。
主体构造为浅部陡、深部缓、北东倾向的单斜构造。
井田东西走向长6.03km南北倾斜宽3.9km,面积23.5km2。
受古老基底和北东向应力挤压影响,在井田南端形成紧密褶皱带,地层倾角高达80°,局部出现直立或倒转,并出露于地表。
井田北部为三叠系和二叠系所形成的低山丘陵。
其走向均与地层走向一致。
1.1矿区降水量本区属暖温带季风区半干旱大陆气候,年最大降水量1322.6mm,最小降水量373.9mm,年均降水量723.9mm,日最大降水量525mm,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8、9三个月内。
1.2矿井水文地质依据地层岩性、含水层充水空间和地下水类型,本区含水层(组)可归并为四大含水岩组。
即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第四纪),渗透系数为0.0021 ̄193.5m/d;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组)(二叠系个煤层顶板砂岩),渗透系数为0.0951~1.457m/d;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层(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渗透系数为0.0251~64.8m/d和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层(组)(第三系泥灰岩和寒武系白云质灰岩,渗透系数分别为0.487~2.90m/d和0.000402~0.726m/d)。
其中,第四系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强烈,是矿井最主要的间接充水水源,太原组石灰岩为矿井最主要的直接充水水源。
矿山星座I Mine Leaders搏击煤海竞风流——记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计O文/李建华矿矿长肖斌的重要论述,突出“三个导向”,落实“四个重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警示教育活动,矿井安全水平、管理水平、治理水平持续提升他积极践行科技兴安理念匚推动实施了己四采区万兆网建设,完成了互联网安全生产信息共享平台“一张图”、调度指挥监控大屏升级改造、西工区灯房智能化控制改造等9项升级改造项目,对井下11条主运输皮带和9部架空乘人装置进行系统升级,己m-”-24O5()风巷实现了迎头及转载,虽可视化,皮带、水泵地面远程控制,达他出生在江西吉安,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孕育了他务实重干的基因。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始终恪守入党誓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行动感染和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位同志。
他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技术员干起,把青春献给矿山,把热血献给煤海。
他就是肖斌,现任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十一矿矿长。
担任十一矿矿长以来,他围绕质量效益这个中心,深入推进安全、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采掘生产创出多项历史新水平。
2()19年,矿井销售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7.4亿元,利润3.7亿元,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年度绩效考核中,矿井达到AA级水平,被授予“质量效益金牌单位”荣誉称号.筑牢安全环保两道防线肖斌深知,抓安全是对职工最深沉的关爱,抓环保是对社会最负责的奉献肖斌始终把保障职工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为筑牢思想防线,他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肖斌.视风险预控能力为矿井治理能力的标尺,他将安全生产责任中的直接责任、间接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一并追究,着力打造“三位一体”瓦斯防治体系,穿层治理实现全覆盖,瓦斯防治“一张图”在集团推广应用,矿井获得集团“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同时,肖斌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工作,持续推进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强化安全风险辨识、隐患排查治理,实施“一强三控”管理举措,重拳出击整治安全“四风”,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加强不放心地点安全管理,矿井被命名为省级“双重预防体系”标杆企业,零星事故同比下降12%o 肖斌把绿色作为矿井最鲜明的底色,树牢“环保不好、企业不保”理念。
一、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1、矿区概述⑴矿区地理位置十一矿位于平顶山市区西北13km处,行政区划属平顶山市湛河区和宝丰县共同管辖。
矿井地理坐标为东经113°8′26″~113°11′15″,北纬33°47′30″~33°51′20″。
⑵矿区地形特点平顶山矿区处于伏牛山东端与华北大平原西南缘的交接部位,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低山丘陵,东部过度为冲积平原。
⑶地震情况据有关资料统计,平顶山周围历史上发生有感地震共27次,除1924年2月4日张潘地震,震级5级,震中烈度7度,属破坏性地震外,其余26次为1960年至1996年发生的小震,震级1.5~2.8级,无破坏性。
⑷矿区交通条件井田内国铁有孟(庙)平(顶山)支线与京广铁路干线连接,平(顶山)宝(丰)支线与焦枝铁路相接,平(顶山)舞(阳)支线与地方小铁路漯(河)(阳)支线连接。
平煤集团公司自营矿区铁路专用线在核查区南部通过,专用线分别在平顶山、宝丰与国铁相接。
311国道通过井田南部。
另外,县县间公路和简易公路纵横交错,与周围各县市均可相通,交通甚为畅达、便利⑸矿区气候本区属南暖温带季风区半干旱大陆气候。
据平顶山气象站历年降雨量观测资料,年平均为732.8mm,年最大降雨量1322.6mm,年最小降雨量373.9mm。
雨量多集中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38.42%;其中月最大降雨量可达379.2mm,日最大降雨可达234.4mm。
另据平顶山气象站历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14.9℃,冬季寒冷多西北风和东北风,西北风风速最大可达24.0m/s,元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1.0℃,极端最低气温为-18.8℃,最大冻土深度14.0cm,最大积雪深度22.0cm;夏季炎热多东北风和东风,东北风风速最大可达24.0m/s,七月封气温最高,平均为27.7℃,极端最高气温为42.6℃,年平均气压100560Pa,极端最高气压103990Pa,极端最低气压97890 Pa;年平均蒸发量1880.4mm,年最高蒸发量2825.0mm,年最低蒸发量1490.5mm。
一、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矿区概述
⑴矿区地理位置
十一矿位于平顶山市区西北13km处,行政区划属平顶山市湛河区和宝丰县共同管辖。
矿井地理坐标为东经113°8′26″~113°11′15″,北纬33°47′30″~33°51′20″。
⑵矿区地形特点
平顶山矿区处于伏牛山东端与华北大平原西南缘的交接部位,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低山丘陵,东部过度为冲积平原。
⑶地震情况
据有关资料统计,平顶山周围历史上发生有感地震共27次,除1924年2
月4日张潘地震,震级5级,震中烈度7度,属破坏性地震外,其余26次为1960年至1996年发生的小震,震级1.5~2.8级,无破坏性。
⑷矿区交通条件
井田内国铁有孟(庙)平(顶山)支线与京广铁路干线连接,平(顶山)宝(丰)支线与焦枝铁路相接,平(顶山)舞(阳)支线与地方小铁路漯(河)(阳)支线连接。
平煤集团公司自营矿区铁路专用线在核查区南部通过,专用线分别在平顶山、宝丰与国铁相接。
311国道通过井田南部。
另外,县县间公路和简易公路纵横交错,与周围各县市均可相通,交通甚为畅达、便利
⑸矿区气候
本区属南暖温带季风区半干旱大陆气候。
据平顶山气象站历年降雨量观测资料,年平均为732.8mm,年最大降雨量1322.6mm,年最小降雨量373.9mm。
雨量多集中6~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38.42%;其中月最大降雨量可达379.2mm,日最大降雨可达234.4mm。
另据平顶山气象站历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14.9℃,冬季寒冷多西北风和东北风,西北风风速最大可达24.0m/s,元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1.0℃,极端最低气温为-18.8℃,最大冻土深度14.0cm,最大积雪深度22.0cm;夏季炎热多东北风和东风,东北风风速最大可达24.0m/s,七月封气温最高,平均为27.7℃,极端最高气温为42.6℃,年平均气压100560Pa,极端最高气压103990Pa,极端最低气压97890 Pa;年平均蒸发量1880.4mm,年最高蒸发量2825.0mm,年最低蒸发量1490.5mm。
⑹矿区水文情况
该区河流属淮河水系,较大河流有沙河和汝河,发源于伏牛山东麓。
自西向东分别流经平顶山矿区的南部和北部,其中沙河位于十一矿井田以南5.8km,汝河在井口以北12.5km,沙河与汝河在平顶山矿区东部马湾附近汇合后称沙汝河。
沙河、汝河流经平原处,由于河床坡度减缓,河床变浅,汛期容易泛滥成灾,据历年沙河、汝河水文观测站资料,其流量随季节性变化明显,汛期为6~9月份
占全年迳流量的64~71%,枯水期为头年12月至来年2月,占全年迳流量的2.3~4.6%。
需要指出的是:十一矿井田范围内无天然河流和水库,仅在井田北部有一些南北向季节性水流冲沟,地表排泄条件良好;在井田南部,沿寒武系露头北侧有一条排水沟,矿井排水及雨季地表水沿排水沟由西向东至井营附近注入湛河。
2、井田地质特征
⑴井田地形特点
十一矿井田位于平顶山矿区的西南缘,属剥蚀残余丘陵地貌单元。
井田北部为三叠系刘家沟组组成的红石山、蜘蛛山、香山、莲花盆等丘陵山体,山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山脊标高+227.3~+320.4m;山体南坡为褶裙状坡洪积层及二叠系平顶山砂岩组成的艾山,弹花锤等剥蚀残丘,标高+245.6~+130.0m;南北向冲沟较为发育,沟深2.0~3.5m。
井田南缘为寒武系灰岩组成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的剥蚀残丘(青石山)和垄岗,标高+110~+176.1m;井田南中部为剥蚀残丘,垄岗与坡洪积层之间由冲洪积层组成的北西~南东向槽形谷地,标高+110.0~
+140.0m,地势较平坦,谷地最高处位于55勘探线附近,东西两侧逐渐变低。
⑵井田地质构造
十一矿位于平顶山煤田西部,处于李口向斜西南翼,整体为走向NW~SE、倾向NE的单斜构造。
①、褶皱
由于受挤压应力作用,在井田浅部形成一紧闭褶皱,地层变得很陡,局部出现直立甚至倒转现象;在井田深部,地层较缓,在走向上呈缓波状展布,在50勘探线附近形成一宽缓向斜,56勘探附近形成一宽缓背斜。
②断层
由于受区域构造的影响,井田内及附近发育大、中型断层2条,为NW~SE向。
3、井田水文地质特征
⑴、地下含水层情况以及岩层的透水性
十一矿井田位于平顶山矿区的西南缘,属剥蚀残余丘陵地貌单元。
井田北部为丘陵山体,山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最高山脊(红石寨)标高+320.4m;山脊两侧南北向冲沟较发育;山体南中部为剥蚀残丘与坡洪积层组成的北西~南东向槽形谷地,最低标高为+110m,一般+110~+140m;井田南缘为寒武系灰岩组成的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的剥蚀残丘和垄岗(青石山)。
依据地层岩性、含水层充水空间和地下水类型,将本矿区含水层归并为五大含水岩组,即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变质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⑵井田涌水量
本矿范围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仅在矿院南并沿铁路向东有一条长年排水沟。
经物探和水量实测证实,该水沟水下渗明显,对矿井充水有一定影响。
另外,红石山—蜘蛛山—莲花盆分水岭以南发育多条季节性冲沟,雨季山洪经冲沟和山前
坡积物补给第四系底砾层,进而补给各可采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其补给量有限,对矿井充水影响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