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 格式:docx
- 大小:15.02 KB
- 文档页数:3
任务名称: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诗句一、介绍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的背景和意义1.1 皖南事变简介皖南事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重要武装起义,于1927年发生在中国安徽省南部的一片山区。
起义的指导者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并得到了当时红军的支持。
这场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崛起和发展。
1.2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的建立为了纪念在皖南事变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中国政府在事变发生的地点修建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这座陵园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区,占地面积较大,建筑风格独特,被视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纪念地。
1.3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的意义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作为一个纪念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不仅是对革命烈士的纪念和怀念,更是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回顾和反思。
陵园中的各种雕塑、纪念碑和诗句,都凝聚着人民对革命英雄的敬意和对民族命运的期望。
二、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中的诗句回顾2.1 “英雄圣地,烈士荣光”这是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入口处的牌坊上刻有的一句诗句。
它简洁明快地表达了陵园这个圣地的意义和人们对烈士的崇敬之情。
这句诗句向人们展示了烈士荣光的重要性,激励着人们铭记历史、继续前行。
2.2 “吾尝观夜,孤光漫天”这是陵园中的一块石碑上刻有的诗句。
它形象地描绘了皖南事变时期的情景,寓意着革命英雄们在黑暗的时代中闪耀光芒,照亮希望的道路。
这句诗句让人们感受到了当时的历史氛围,激励人们珍惜现在的和平环境。
2.3 “翼翼扶苏,势欲扬飞”这是一首长诗中的一句诗句,表达了烈士们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而英勇奋斗的决心和追求。
这句诗语激励着人们珍惜今天的自由和幸福,为了民族繁荣再接再厉。
三、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的参观体验3.1 参观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的重要性参观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不仅可以了解历史,感受烈士们的崇高精神,更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通过参观陵园,人们可以深切领会到革命英雄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牺牲和奉献。
这对于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观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红色文化感悟参观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红色文化感悟由于工作的原因,我院经常组织重点优抚对象参观宣城市的红色景点,下面我想从几个红色景点出发,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感悟。
在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由入口纪念碑、主题广场、主碑纪念广场和无名英雄烈士墓四个纪念性空间序列配以皖南事变史料陈列室有机组合而成,整座陵园以 * 题写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纪念主碑为中心,结合山形地势,将各纪念建筑组成一个完整有序、庄严肃穆的有机整体。
陵园的入口利用两边的高岗形成了相对的两个“土阙”,成为陵园的天然门户[1]。
入口跨公路建有四座七米高具有皖南特色的石阙,四座厂阙以数字寓意新四军的四,七米高隐喻皖南事迹悲壮惨烈的七天七夜,形成了纪念性空间的第一序列。
进入陵园后,沿台阶向上约三十米,是一个不规则的小型广场。
正对面的挡土墙上镶嵌着叶飞题写的“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字碑,点明陵园的主题,形成了纪念性空间的第二序列。
从广场右转,是一条五十米长的神道,神道正对着由两个石阙形成的神门,神道的石阶宽度逐步缩小成梯形,加强了透视感,使人们在感受觉上延伸了神道的长度。
神道有九十级台阶分成三个层次,喻意当年九千新四军将士成三路纵队东进抗日。
在新四军史料陈列馆,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一段段感人的事迹,全面形象地在再现了当年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场景,昭示着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的一片深情、对事业的无限忠诚,给大家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新四军军部旧址,前厅的木质舞台是新四军当年修建的,一些基本陈设也进行了复原,让大家置身其中仿若身临其境,似乎回到了的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真切地感受着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
王稼祥故居纪念馆是一幢具有皖南地方特色的是晚清时期的徽派建筑,宽敞的后庭院浑然与王稼祥故居连成一体。
一进三间,砖木结构,序厅迎面矗立着王稼祥青年时代的纪念雕像,背景线刻浮雕揭示了革命家一生走过的风云变幻、艰难险阻的革命里程。
参观皖南事变及新四军旧址感想——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红色岁月革命精神——参观皖南事变及新四军旧址感想高一(1)班贾贝尔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红色岁月革命精神”。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更好地促进成长,学校德育处、团委和历史教研组组织开展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我有幸参与了这次活动。
5月7日清晨,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68名学生和团员代表乘车出发,踏上了革命老区泾县的“红色之旅”。
5月的皖南大地,已是群峰叠翠,碧波荡漾。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位于皖南泾县城郊的水西山。
走在乡间的林荫路上,享受着蓝天绿地的自然风光,谁会想到70年前,新四军战士曾在这里浴血奋战7天7夜,抗击国民党顽军。
如今这块土地已告别了昨日的硝烟,连空气都带着原野的芳香。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由纪念碑、纪念广场和无名英雄烈士墓等建筑组成。
进入陵园从广场右转,是一条50米长的神道。
神道有90级台阶,寓意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将士9000余人从云岭出发北上抗日。
沿神道拾级而上,便来到纪念广场。
在纪念廊里排列着9根圆形巨柱,其中只有两根是完整的,余下的都是高低不同的半截残柱。
寓意新四军行至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顽固派7个师8万余人阴谋围歼。
新四军被迫自卫,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9000余人中有7000余人壮烈牺牲或被俘。
在纪念碑的左侧是鲜红的党旗,右侧是庄严的入党誓词,党旗如火在每个人的眼中跳跃,誓词如钟句句在耳边回荡,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憾,被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感染。
纪念广场周围,满目葱绿,松柏森森,庄严肃穆,广场中央耸立着一座高12.36米、宽27米,以邓小平亲笔题字“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巧”的纪念碑。
从纪念碑两侧入口走进墓室,墓室中央是一个直径7米的圆形黑色花岗岩墓池,池内安放着洁白的大理石石棺。
墓池后的祭坛上点燃着常年不息的火焰,象征着先烈们的生命之火永不熄灭。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讲解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这个庄严而庄重的纪念地。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是为纪念皖南事变中为国家和民族浴血奋战的英雄们而建立的。
皖南事变,发生在1927年,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皖南事变的爆发源于国共两党的矛盾与冲突。
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安徽南部发起了秋收起义,试图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
然而,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的活动持强硬态度,派遣军队进入安徽南部镇压。
为了支援秋收起义,中国共产党决定举行皖南事变,试图夺取皖南地区的政权。
皖南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许多无私奉献、勇敢顽强的烈士们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了纪念他们的英勇牺牲,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在事变发生地修建而成。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占地广阔,风景秀美。
陵园内分为主陵区、烈士陵园、烈士纪念塔等部分。
主陵区是烈士们长眠之地,陵园内有一座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上面刻有烈士们的名字和事迹。
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会来到这里祭扫烈士,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烈士陵园内的烈士纪念塔高耸入云,象征着革命烈士的崇高精神。
纪念塔的四周是雄伟壮观的烈士群雕,展示了烈士们英勇搏斗、浴血奋战的场景。
每当风起云涌,这些群雕仿佛栩栩如生,让人不禁为英雄们的事迹所感动。
除了主陵区和纪念塔,陵园内还有一个烈士纪念馆,陈列着大量有关皖南事变和烈士们的历史资料和珍贵文物。
通过参观纪念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皖南事变的历史背景、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以及他们为了革命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这座烈士陵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烈士们的崇高精神和无私奉献。
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幸福,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每当我们来到这里,我们都应该铭记烈士们的英勇事迹,传承他们的爱国精神,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我希望每位游客在参观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时能够庄重肃穆,表达对烈士们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参观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有感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去参观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我内心是非常激动的。
在这个陵园里,我见到了曾经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们,深深地感慨着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是多么的伟大和可敬。
进入陵园,我第一眼看到的是雄伟的纪念塔,顶部是一只翱翔的鹰,象征着英雄们的永垂不朽。
看着这高56米的纪念塔,我想起了曾经在历史课上听到的皖南事变的情况。
皖南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是中国国内鲜有的有计划和有领导的起义。
当时,日本侵略者要破坏我国统一反抗日本的大局,派出两万余人进攻黄梅、鄂州等地,还公然侵犯一二四师的驻地,又要逼迫北上抗日之路上的临时政府投降。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中国人忍无可忍,不顾生死,选择了勇敢起义,包括皖南事变。
而皖南事变中,有许多中国军人坚决地站出来,拿起了武器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战斗,为中国人的富强和和平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在陵园里走着,我看到了一块块墓碑。
每一块墓碑下面都是一位英雄,那些英雄们的名字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在这场斗争中所做的贡献。
在这里,每一位英雄都为了成就中国的未来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国家的未来需要付出代价,却也需要人才和勇士。
因为如今的我们,能够享受到和平的生活和国家繁荣昌盛,正是因为那些曾经投身于革命事业的英雄们,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冲锋陷阵,以实际行动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利益。
在陵园里,我还看到了一批遗物展品,其中许多都是挣扎在苦难岁月中的那些英雄的遗物。
这些遗物虽然有些让人感到陌生,但每件物品都是寄托了那一代人的深切感情和不懈努力。
那些衣裳已经斑斑驳驳,但依旧能够看得到它真实的面貌,我不由得想着那些人在苦难中坚强的生活着,当我想着这些时,我的心中充斥了一种说不出的深深敬意。
在陵园里,我看到了很多的人在默默地焚香悼念这些英雄。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中国人灵魂中的那份敬天怜人和报国之心。
我知道,那些英雄虽然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人们将永远感激他们,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让我们每一次前行都因为他们而更加自信和坚定。
安徽宣城高铁站附近的景点摘要:一、引言二、安徽宣城高铁站简介三、附近景点概述1.敬亭山风景区2.龙川景区3.中国鳄鱼湖4.皖南事变烈士陵园5.太极湖村四、总结与旅游建议正文:一、引言在我国安徽省,宣城高铁站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交通选择。
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本文将为您介绍宣城高铁站附近的几个著名景点,希望对您的旅行计划有所帮助。
二、安徽宣城高铁站简介宣城高铁站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是京福高铁、商合杭高铁的交汇点,交通便利。
游客可以通过高铁轻松抵达宣城,开始他们的旅行。
三、附近景点概述1.敬亭山风景区敬亭山风景区位于宣城市区北郊,距离高铁站约10 公里。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素以“江南诗山”著称。
唐代诗人李白曾留下“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名句。
游客可以在此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
2.龙川景区龙川景区位于宣城市区西南,距离高铁站约25 公里。
景区内龙川江穿境而过,两岸风光秀丽。
游客可以游览古老的龙川古镇,欣赏徽派建筑风格,还可以参观胡适故居,了解这位杰出学者的生平。
3.中国鳄鱼湖中国鳄鱼湖位于宣城市区东南,距离高铁站约30 公里。
这里是亚洲最大的扬子鳄养殖基地,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这种濒危的爬行动物,了解关于扬子鳄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情况。
4.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位于宣城市区东北,距离高铁站约5 公里。
这里是为了纪念在皖南事变中英勇抗敌的烈士们而修建的。
游客可以在此了解关于皖南事变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5.太极湖村太极湖村位于宣城市区西北,距离高铁站约20 公里。
这是一个充满江南水乡风情的古村落,游客可以游览古色古香的建筑,品尝当地的美食,还可以体验丰富的民俗活动。
四、总结与旅游建议宣城高铁站附近的景点丰富多样,既有自然风光,又有历史文化。
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选择合适的景点进行游览。
参观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有感那天,我踏进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心里头那个滋味,真是五味杂陈,像打翻了调料罐似的。
一走进那扇庄严的大门,感觉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只剩下风声和鸟鸣,还有那心里头翻涌的思绪。
园子里头,绿树成荫,可你仔细一瞅,那每一片叶子,每一根枝条,都像是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我沿着石板路慢慢走,每一步都走得格外小心,生怕惊扰了这里的英灵。
走着走着,就看到了那座纪念碑,高高地矗立在中央,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我抬头望去,心里头那个敬佩之情,简直就像是江水滔滔不绝。
那些先烈们,为了咱们今天的好日子,付出了多大的牺牲啊!他们那时候,可没咱们现在这么好的条件,但他们那颗心,比金子还要亮堂,比石头还要坚硬。
我走到纪念碑前,轻轻放下手中的鲜花,心里默默地说:“先烈们,你们安息吧。
我们不会忘记你们,会永远记住你们的牺牲和贡献。
”说完这句话,我感觉眼眶有点热热的,鼻子也酸溜溜的,就像小时候做错事被妈妈责备了一样。
但我知道,这不是伤心,而是感动,是感激。
继续往里走,就是烈士墓园了。
那一排排整齐的墓碑,就像是守卫着这片土地的士兵,静静地站在那里,守护着这片安宁。
我挨个儿看过去,每块墓碑上都有名字和生卒年月,有的还有简短的生平介绍。
我边看边想,这些名字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他们也有家人,也有朋友,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牺牲自己。
这种精神,这种情怀,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在墓园里转了一圈后,我来到了纪念馆。
一进门就被那些珍贵的照片、文物和史料吸引住了。
我仔细地看着每一件展品,听着讲解员的介绍,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看到了先烈们英勇抗敌的身影听到了他们慷慨激昂的誓言感受到了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
这些画面这些声音这些情感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走出纪念馆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夕阳把天空染成了金红色把陵园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导游词800字尊敬的游客朋友们,欢迎来到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我将为您介绍这座陵园的历史和背后的故事。
皖南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事件,发生在1938年的冬季。
在这里,中国军民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入侵,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独立和自由的尊严。
进入皖南事变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巍峨庄严的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高耸入云,象征着烈士们坚贞不屈的精神和崇高的牺牲精神。
它是对逝去的英雄们的崇高致敬和永恒记忆。
在这座陵园中,有一片烈士墓地,每一座墓碑都代表着一位英勇的烈士。
他们中有年轻的士兵,有顽强的游击队员,也有热血的抗日志士。
他们舍生忘死,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家园的安宁和民族的尊严。
陵园内的烈士墓地被整齐地布置着,每座墓碑上刻着烈士的名字和事迹。
这些名字虽已成为历史,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奉献精神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站在墓碑前,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烈士们的崇高和伟大。
除了墓地,陵园还设有烈士纪念馆,展示着皖南事变的历史照片、文物和档案。
通过这些展品,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皖南事变的来龙去脉和烈士们的英勇事迹。
烈士纪念馆不仅是对英烈们的纪念,也是一个教育人们珍惜和维护和平的重要场所。
在陵园的中心,还有一个庄严肃穆的烈士广场。
每年的重要纪念日,人们会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以表达对烈士的深深怀念和崇高敬意。
在这个充满历史记忆和英雄气息的地方,我们缅怀烈士们的丰功伟绩,表达对他们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他们的壮丽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激励着我们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感谢各位游客朋友的参观,希望您在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能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共同为建设美好未来而努力。
祝愿逝去的英烈安息,国家繁荣昌盛!谢谢大家!。
安徽红色旅游资源和故事在华夏大地的江淮之间,安徽这片土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尤其是那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以及背后一个个动人心弦的革命故事,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一、安徽红色旅游资源概述。
安徽拥有众多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这些景点分布广泛,各具特色,是历史的见证者和革命精神的传承者。
(一)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位于泾县城郊的水西山。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数千名指战员在这场事变中壮烈牺牲。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是为纪念皖南事变中英勇牺牲的新四军将士而修建的,占地面积15公顷,园内有入口纪念碑、主题广场、主碑纪念广场和无名烈士墓区等四大纪念性建筑群体。
这里庄严肃穆,青松翠柏环绕,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和学生前来瞻仰凭吊,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
据统计,每年接待游客量达数十万人次。
(二)渡江战役纪念馆。
坐落在合肥市滨湖新区。
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发起的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它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渡江战役纪念馆通过丰富的文物、图片、场景复原等形式,生动展现了渡江战役的全过程。
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如战士们使用过的武器、渡江船只等,让人们仿佛置身于那场波澜壮阔的战役之中。
自开馆以来,已成为安徽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三)鄂豫皖革命纪念馆。
位于六安市金安区皖西烈士陵园内。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根据地之一,在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纪念馆全面展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发展和壮大的历程,以及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事迹。
馆内珍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和革命文物,是研究鄂豫皖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
二、安徽红色故事的深刻内涵。
(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在安徽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盛世长安游记作文
国庆放假期间,爸爸、妈妈带上我和朱研姐姐一起来到了新四军战斗过的地方——泾县云岭。
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经过约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便来到了云岭,我们参观了烈士陵园、皖南事变陈列馆等,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烈士陵园。
我和朱研姐姐每人都买了一束鲜花准备献给在皖南事变中牺牲的烈士们。
当时国共合作,新四军奉蒋介石之令北上抗日。
虽然国共合作,但蒋介石说:“攘外必先安内”。
所以新四军在泾县茂林被蒋介石八万大军所包围。
我对蒋介石的看法就是:背信弃义。
新四军当时只有九千多人,面对国民党八万大军的围攻,他们毫无惧色,其中有七千多人壮烈牺牲,仅两千多人成功突围,可以想象,新四军当时是多么的勇敢,战斗是多么激烈,场面是多么的残酷。
听了爸爸的'讲解,我立刻肃然起敬,和朱妍姐姐一起恭恭敬敬地向烈士们鞠了三躬,献上鲜花,便离开了这里...…
坐在返程的车上,我不禁陷入了深思。
如果不是前辈的艰苦抗战,也就没有我们今天鲜花般幸福的生活。
回望历史的烟尘,我想说战争岁月里民族兴亡,匹夫有责,那么在和平年代国家昌盛,我们责无旁贷!。
参观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接受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于江北第四支队驻地严家松园,一九三九年五月,新四军军长叶挺,张云逸任指挥,徐海东、罗炳辉任副指挥等,相继从皖南来庐江赖传珠任参谋长,。
组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江北指挥部,于一九四○年三月撤离。
汤池的山山水水无不留下了叶挺将军的战斗足迹,在他的感召下,一大批热血青年跟随叶挺奔赴抗日前线,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此,叶挺写下了著名诗句“云中美人雾里山,立马汤池君试看,千里江淮任驰骋,飞渡大江换人间。
”缅怀革命先烈,他们为了自己的信念、为了发族的事业、为祖国的未来而奋不顾身,英勇战斗的精神是激励着我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呢?随后我们参观了新四军军部旧址。
在里面陈列了新四军曾用过的各式武器、新四军最后的突围路线图及各种图片。
在这里,我们感叹当时新四军所用装备的简陋,生活条件的恶劣,所面临的局势的紧张,在这种条件下,他们还是英勇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尤其在观瞻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中展出了当时新四军生活、作战等方面的珍贵文物,认真聆听讲解员关于新四军的建立、面对这些锈迹斑斑的枪支、粗糙简陋的生活用品和大量历史文物,为当年新四军战士战斗、生活的艰苦卓绝,克服万难压倒一切敌人及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所感动。
触摸着黑色磨光花岗岩制成的无名烈士纪念碑,我更是心潮澎湃,先烈虽去,精神永生。
青山埋忠骨,为革命献出青春和生命的先烈们,将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憾,被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感染。
我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表现出的超乎寻常的毅力和斗志是令人敬佩,这种革命精神正是因为其具有的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学习革命先辈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首先就要象他们那样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有理想,才能眼界宽广、心胸开阔,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有信念,才能不计得失,满腔热情自觉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皖南烈士陵园简介
皖南烈士陵园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池州北路的南山风景区内,是一个集纪念、敬仰、悼念于一体的烈士陵园。
这个陵园建于1946年,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献身的烈士。
占地面积达120亩,由纪念碑、墓区和纪念馆等组成。
陵园内栽
有松柏翠竹等数千棵树木,显得十分庄严肃穆。
在纪念碑上,刻有毛泽东同志的手书题字:“向为人民的自由、
民主、幸福、而英勇献身者致敬。
”激励着广大人民铭记历史,爱国
敬业、勇往直前。
墓区中埋葬着2700多名烈士的遗骸,其中59名为英雄烈士。
他
们或是抗战中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战士;或是革命斗争中为了深入
基层,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先锋。
纪念馆中珍藏了大量历史资料和烈士事迹材料,如烈士遗物、珍
贵图片、名言警句等。
这些材料生动地记录着历史的沉淀,展示着烈
士们的崇高精神和英雄事迹,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烈士是跨越时空、铸造未来的重要人物。
作为民族的英雄和先烈,他们的事迹永远不会被遗忘。
走进皖南
烈士陵园,每一个墓碑、每一棵树木都在默默地讲述着烈士们的忠诚、牺牲和奉献。
这是一座光荣的纪念地,也是提醒我们要珍爱现在和未
来的明证。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观后感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观后感
记忆,是一种不可磨灭的力量,是历史和烈士们永恒的见证。
最近,我们来到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见证了革命先烈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奋斗的精神,也瞻仰了他们为民族主义、为民族独立而献身的精神。
烈士陵园里,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献身背景告诉我们,他们是献身于一个重大的历史时期,每一个烈士都是英雄气概的体现。
他们的爱国精神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他们为着历史的需要,甘愿奉献自己青春的热血。
让我们重温他们的爱国精神,让我们在心中烙印,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所付出的英雄业绩!
烈士,是我们永远敬仰的人,是一种不朽的力量。
他们为中国的独立和民族主义而牺牲,为民族的解放把生命献出。
他们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在当下不忘历史,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朝着自己的梦想迈出一步。
经过这次参观,我们更深地体会到了爱国的伟大,理解到了英雄的责任,也深深感受到了献身的伟大,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更加热爱这片土地,珍爱每一位烈士,不忘历史,不忘英雄,今天的我们要勇于面对未来,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
- 1 -。
青山埋忠骨,精神育后人——参观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有感2019年02月3日,天气晴空万里,我们一大早怀着无比激动地心情出发了,再一次参观,皖南事变发生地,大巴车轮滚滚向前,一行人既兴奋又激动,此次学习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带来哪些指导作用?又有哪些现实意义等等?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我们思考到了哪些问题,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的,留下的光辉足迹足够后人学习的太多,先辈们用一腔热情和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来之前就在想,什么是新四军,为什么会有皖南事变,叶挺和项英在战术上有什么分歧,新四军的意义在哪等等?并且查阅了一些资料,并有了初步了解,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隶属于国民党军对战斗序列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队伍。
当时,新四军是正面战场上共产党的主力部队[1-3],装备相对于八路军要好一些,装备为德式。
1937年10月12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南方八省13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变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4],任命叶挺为军长,为加强对新四军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
抗战结束后,新四军番号继续被沿用到1947年1月30日才撤销,原新四军主力开赴东北加入东北野战军,1949年1月该称第三野战军。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总参谋长的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叶挺,强令将在黄河以南的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5-7],11月9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复电何应钦、白崇禧,据理驳斥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但为顾全大局,将答应皖南新四军部队开赴长江以北,而蒋介石对此不予理采,将密令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官云相将江南新四军立即“解决”。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8],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向北转移,1月6日,当部队到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了国民党7个师约8万余人的突然袭击,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
参观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有感今年是皖南事变63周年。
在党支部的组织领导下,我们于2004年10月23日赴安徽泾县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凭吊皖南事变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接受党的革命传统教育。
花环形的烈士陵园,在巍巍的青山之中,庄严肃穆。
解说员激情的讲解,把我们又带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烈士们惨烈悲壮的英雄事迹仿佛重现在眼前,使我们肃然起敬。
他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丰碑,他们与日月同辉,光照千秋的精神,深深震撼着我们,并将永远教育和激励着我们以及世世代代的后来人。
每当我们仰望五星红旗,唱着国歌的时候,最先想到的便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中华民族的解放。
在半个多世纪前,一批批热血青年为了拯救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为了让同胞免受日寇铁蹄的践踏,毅然投身于伟大的抗日战争,把青春和热血献身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然而国民党顽固派却倒行逆施,破坏团结,掀起反共高潮,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我很痛惜,那夭折的七根擎天大柱,然而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教训。
“青山处处埋忠骨”,皖南英烈,浩气长存,我们在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今天,一定要珍惜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这些教训,从中获得教益,力争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以尽可能少的代价换取尽可能多的成果。
中午11点左右,我们在“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下敬献花圈。
党员们在肃穆的气氛中,为烈士们三鞠躬、默哀。
仪式结束后,我们来到了无名烈士墓,那熊熊燃烧的烈火,正是新四军的英魂。
那一只只花圈,凝聚着人们对先烈的怀念,我彷佛看到了一句句的誓言。
步入碑廊,我看到一种信念,刻在石上,黑白分明,那是先辈对后人的无声寄托。
沿着一级级的台阶,我们来到了高耸入云的纪念碑,它就像一把倚天长剑,激励着人们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不断向前努力奋斗。
站在墓碑下,俯视这青松翠谷,让我再一次体会到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让我明白了天涯遍芳草,青山埋忠骨的英雄情怀;让我弄懂了前赴有后继,自强能不息的奉献精神。
参观新四军旧址有感11地理信息系统--徐利利我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我非常荣幸的可以代表我们班同学去云岭泾县去参观新四军旧址,回顾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五月五日,我们全校八十多名师生,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踏上了云岭泾县之旅。
出发前我们已经了解到我们要去参观三个地方: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新四军史料陈列馆﹑新四军军部旧址。
第一站,我们到达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我们徐徐进入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首先,我们看到了有着纪念意义的浮雕,听着讲解员的解说介绍,我们可以感受当时战争的激烈。
随着讲解员的前进,我们来到了一个广场,抬头望去看到‘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的石碑。
从那庄严的石碑上我深深的感受了先烈们流血牺牲,奋勇拼搏的精神,这些无不让我们产生崇高的敬意和钦佩。
然后我们跟着讲解员来到了皖南事变无名烈士墓,看着那熊熊燃烧的火焰,感受着先辈们久久不息的革命精神。
随后我们来到了碑廊,,从中,我们看到了无论是国家领导人,同时期的革命战士还是外国友人都为皖南烈士们题词悼念,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皖南事变烈士的缅怀和赞颂。
最令人记忆深刻的是周恩来总理为皖南事变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绝,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瞻仰着那高高的纪念碑,我们注目着离开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第二站,我们到达新四军史料陈列馆。
我们怀着尚未平复的心情来到了新四军史料陈列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叶挺等四张人像的浮雕,是我们心情再次激情澎湃。
缓缓地随着解说员进入馆内,我们看到了一张张斑驳的照片,一份份陈旧的报纸,地图,一把把锈迹斑斑的枪支,一颗颗废旧的手榴弹及各种各样的废弃子弹,似乎在诉说着当年战争的惨烈,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当年新四军战士战斗的生活的艰苦卓越,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看着不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遗留下来的文物,我们我们无不感受到革命先烈为革命的胜利而献出的青春﹑生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深深地震撼,让我们的灵魂得到了感染﹑升华,让我们学习到了革命先烈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超乎寻常的毅力和斗志。
泾县红色之旅—缅怀革命先烈和坚定信念的心灵洗礼
2017年11月26日,我们踏上了红色征程,参观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和叶挺新四军指挥部。
在行程里我重温了我党峥嵘的历史、领略了祖国的山川秀美和悠久历史、聆听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行程虽然短暂却胜似平时千百堂政治教育,对于我来说更是一种精神的震撼和心灵的洗礼。
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感受到了“信念”的力量和伟大。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
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
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 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
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的九十台阶分为三个层次,寓有当年九千新四军将士分三路纵队东进抗日。
沿神道拾级而上,通过神门便进入纪念碑、纪念廊、凭吊广场和无名烈士墓组成的第三空间序列。
纪念碑位于纪念广场和神道的中轴线上,黑色磨光花岗岩碑面,镶嵌着邓小平写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
碑身弧形,舒展高耸,以简洁巨大的形体,象征着先烈们磊落坦荡的胸怀,崇高伟大的献身精神,碑的下方为一尊汉白玉雕刻的花环。
纪念廊里排列着九根具有皖南传统特色的圆形巨柱。
其中只有两根是完整的,余下都是高低不平的残柱,寓意当年九千健儿大部殉难,只有两千人胜利突围。
七个单元的纪念廊和九根纪念柱,还象征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发展成为七个师九万余人的抗日队伍。
主碑和无名烈士墓组合在一起,同时利用碑身的建筑空间,形成了第四处纪念性空间序列。
烈士墓的祭台上,燃烧着常年不息的火焰,象征着烈士的生命之火永不熄灭。
陵园的史料陈列室内有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分别为纪念皖南事变五十周年的题词:青山埋忠骨,精神育后人。
发
扬革命英雄主义,皖南事变殉难烈士浩气长存。
这些革命烈士他们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成立了新中国。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他们求实创新,建设着新中国。
他们不怕流血,不惧牺牲,为振兴中国而奋勇拼搏。
不怕辛苦,不怕劳累,为复兴中华而前赴后继。
这一切感染着我,启发着我,让我真正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华民族的子孙真的有义务向这样一个伟大的党靠近,而今我真的坐在党校培训的课堂上,来理解党的考验和洗礼。
青山埋忠魂,碧血印丹青。
朔州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那里指挥铁军驰骋大江南北,抗日救国。
陵园内绿草如茵,翠柏挺立,雄伟的石雕和主碑纪念广场,犹如一部巨书,记载着共产党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挽救中国革命的英勇壮举。
但在这块埋葬着无数先烈的土地上,我们始终步履蹒跚,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在黑暗统治的腥风血雨中,先烈们表现出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这正是我们这天要弘扬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他们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献身精神和不屈意志,正是我们始终要树立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为了民族解放事业,顶住各种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不惜牺牲自我的精神,正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革命遗志和远大理想。
忘不了在纪念碑前默哀的情景,忘不了宣誓的那一句句话语,忘不了参观革命先烈纪念馆里的那一个个陌生的名字和一颗颗火热的心。
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有饱受列强蹂躏的懦弱与无能,今天的中国已经不再有外战、内战的混乱,取而代之的是和平稳定的社会大环境。
今日的中国,正以其飞速发展的经济、日渐强盛的国力向世界展示着她的容颜;今日的中国人民,正凭着他们不凡的智慧和满腔的热情开创着一个繁荣昌盛的新时代。
出生在90年代的我们,无疑是幸运的。
但是,在我们享受着我们所拥有的这一切时,我们有没有记住那些用鲜血换来我们的幸福的革命先烈,我们不能忘却那一段充满着辛酸却也洋溢着一股无限崇高的精神的革命史,参观完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我们
应该懂得用建筑来说话!烈士陵园做为一种载体,既承载着纪念的使命,又肩负着教育的功能,对于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
我们不应忘却,我们不能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