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类比学习法案例及其需要注意的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561.50 KB
- 文档页数:9
“类比法”增效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类比法是一种广泛运用在教学中的方法,其通过对比两个相似的情境或概念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类比法被广泛运用于解题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从何为类比法、如何利用类比法增效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等方面展开探讨。
何为类比法?如何利用类比法增效初中数学解题教学?1. 找到相似性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找到两个数学问题之间的相似性,来进行类比教学。
当教师要教学生如何解决一个代数方程题时,可以找到一个已经熟悉的代数方程题,并将两个题目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两者的相似性来引导学生解题。
2. 帮助学生建立联系教师在使用类比法进行解题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建立两个题目之间的联系。
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两个题目之间的联系与规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在类比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学问题之间的相似规律。
通过实际例子演示,让学生亲自尝试,让学生发现问题之间的规律,并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解题。
4. 引导学生建立解题方法通过类比法进行解题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相似的问题中找到解题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相似性,指导学生发现解题的关键步骤和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解题。
利用类比法进行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效率。
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运用类比法来增效解题教学:1. 基础知识串联在初中数学中,很多知识点是有一定的关联的。
教师可以通过类比法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串联,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在解题中进行应用。
2. 形象化比喻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进行形象化的比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将两个比例题目进行对比,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比喻,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类比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好的理解和应用,而数学教学也是学生必修的课程。
但是,少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及理解存在困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本文将探讨其中一个较为常用的类比法,以及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该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一、类比法的简介类比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将所学知识与某些具体的事物相比较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并提高其记忆和应用能力。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还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类比法的优点类比法有以下优点:1.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类比法将所学知识与具体的事物相比较,易于让学生理解其内涵和逻辑。
2.促进学生的记忆能力:在类比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忆事物的特征和规律,来应用到所学知识中,进而加深记忆。
3.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类比法运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喜爱和情感认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类比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1. 数学概念类比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数学概念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相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以自行车的轮子为例来讲解圆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公共汽车站的候车人群密集程度来理解概率的含义等等。
2. 数学运算法则类比法数学运算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将数学运算规则与具体的生活事例相比较,辅助学生理解记忆所学内容。
例如,让学生将一些有规律的实物排列起来,如彩色珠子、小球等,以此来演示数列和等数学知识。
3. 数学问题类比法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类比法找到问题的关键,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生活中的情境联系起来。
例如,教师可以将数学问题与魔方一起讲解,让学生通过旋转魔方来理解正反对称、平移对称等数学概念。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类比法的优缺点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类比法的优点是十分显著的,它可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下认知他们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大学数学解题技巧:类比法简介在大学数学中,解题是一个重要的能力。
类比法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将已知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上。
本文将介绍类比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基本原理类比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已知问题和解决思路与新问题进行类比,找到相似之处,从而推导出新问题的解答方法。
在类比法中,关键是发现问题之间的共性和联系,以及应用相似的解决思路。
应用技巧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类比法应用技巧:1. 找出问题的关键特征:首先要分析已知问题和新问题的特征,并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
这些共同之处通常是问题的关键特征,可以用来建立类比关系。
2. 比较问题的解决方法:将已知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新问题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这些相似之处可以提供指导和启示,帮助我们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思路。
3. 推广解决思路:将已知问题的解决思路应用到新问题上。
通过将已有解决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变形,使其适用于新问题。
当然,在推广解决思路时,需要注意问题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4. 反思和检验:解题过程中,及时反思和检验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
如果解答错误,需要重新分析问题和应用类比法。
示例应用下面通过一个示例来展示类比法的应用:已知问题:有一个矩形,长为10,宽为5,求其面积。
已知解决方法:面积=长×宽新问题:有一个长方形,长为12,宽为8,求其面积。
类比解答:根据已知问题的解决方法,计算新问题的面积:面积=长×宽=12×8=96。
结论类比法是大学数学解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之间的共性,从而快速解决新问题。
通过掌握类比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学生可以提高解题能力,更好地应对数学学习中的难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应用策略类比教学法是运用类比思维和类比比较的方法,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相比较,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的教学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被广泛运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类比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生活场景类比运用生活场景进行类比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易于理解抽象知识。
例如,教学“移项”的概念时,可以拿生活中相对应的经验和实例进行类比。
比如,将等式中的项相互迁移,就像我们将家中物品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一样,即可生动形象地表达“移项”的概念。
二、通过类比图形思维传递知识将所学知识可视化,通过小学生常见的图形进行类比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例如,教学数轴时,可以将其与台阶类比,将数轴上的数值类比为人在不同的台阶上时所展示的不同高度。
三、运用类比故事增强记忆通过一些简单易懂的寓言故事,将所学知识与故事情节相联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正负数的概念时,可以讲述一位上山下海的旅行家,在不同海拔的山区里遇到了一些加减乘除数字问题,从而为学生清晰而生动地呈现数学概念。
四、设置类比小游戏提高趣味性通过设置类比小游戏,给小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有趣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色块图案拼图游戏的形式,教导学生如何按套路计算得出正确答案,更具趣味性地巩固知识。
总而言之,类比教学法是一种可以丰富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
通过富有生动性的教学场景、可视化的图形思维、讲述的寓言故事和设置的小游戏等方法,可以让小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安然掌握知识点,并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探究欲望。
小学数学知识点解读与学习策略60——类比思想小明有6块糖,小红有3块糖,小明的糖块数是小红的2倍;小明有6块糖,小红有4块糖,小明的糖块数是小红的1.5倍;小明有6块糖,小红有6块糖,小明的糖块数是小红的1倍;小明有6块糖,小红有8块糖,小明的糖块数是小红的0.75倍;小明有6块糖,小红有9块糖,小明的糖块数是小红的2/3倍;……当他们的糖块数的倍数关系不能用整数或小数表示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于是得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有着相同的本质,这便是通过类比推理而得到的结论。
类比是合情推理常用的思维方法,其特点就是利用两个或多个对象的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性,得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方法。
郑毓信教授在论述数学类比时指出:成功应用类比的关键是“求同存异”。
所谓“求同”,就是在抽象分析的基础上找到两个对象的相似之处,这是产生联想的必要前提;所谓“求异”,则是指新的猜测的产生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模仿,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
特别是在由已知事实去引出新的猜测时,必须注意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依据具体的情况做出调整。
例如:在理解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时,类比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用长度为8cm、8cm和5cm的小棒去拼三角形,并指出它的腰、底、顶角和底角,接着思考: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还可以换成怎样长度的小棒?动手操作试一试,并记录数据。
(可以是长度为1cm到15cm的小棒)当底边小棒长度为8cm时,原三角形仍然是等腰三角形,这一点孩子是同意的。
但此时的等腰三角形具有特殊性,它的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
于是,人们就给这样的三角形起了个特殊的名称叫等边三角形。
接着进行类比:等边三角形还是等腰三角形吗?它与等腰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通过类比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腰的特点,寻找出“两腰相等”仍是它们相同的特征,因此可以说等边三角形仍是等腰三角形,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从而建构起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应用策略类比教学法是指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一个事物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应用类比教学法的策略:1. 通过对比几何形状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小学生在学习几何形状时,可能会对它们的定义和特征感到困惑。
通过使用类比教学法,老师可以通过对比几何形状中的一些共同特征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形状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几何形状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思考他们在生活中的经验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加法时,他们可以要求学生想象他们每天骑自行车上学所花费的时间,然后问他们如果他们每天骑车用了20分钟,那么一周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呢?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将数学概念应用到生活中,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通过游戏来教授数学概念使用不同类型的游戏可以是教授数学概念更有趣和易懂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例如,当教师在教学数学术语时,他们可以使用一个围绕主题的互动的语言游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地学习并更容易地掌握数学概念。
总之,通过使用类比教学法可以使数学概念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同时也可以将数学概念应用到生活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
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游戏,可以让学生更愉快地学习并更容易掌握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应用策略一、类比教学法的基本原理类比教学是一种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一个事物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力,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往往难以理解,这时借助类比教学法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现数学概念,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应用策略1. 选材精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们要针对不同的数学概念和原理,选择具体的生活例子或图形来进行类比教学。
在教学小学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时,可以通过对比生活中的各种形状,如圆形的饼干、三角形的旗帜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2. 生动形象类比教学法的一个特点就是生动形象,教师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实物等,来展示类比的对象。
让学生能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来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更快地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
3. 对比明显在进行类比教学时,教师们要注重对比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通过对比使得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所学数学概念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4. 引导思考在进行类比教学时,教师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展示类比的事物,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思考,从中找出相似之处和规律。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5. 综合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将类比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得教学更加全面和有效。
例如可以将类比教学法与启发式教学结合,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类比对象的特点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6. 引入拓展在教学完成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对象的特点来进行拓展思考,探究数学知识的更深层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总结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中类比学习法案例及其需要注意的问题摘要:类比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巧用类比学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不仅如此,类比还有发现新知识的作用,多用于猜想和发现新命题。
但类比也应该注意类比的对象、方向、技巧和范围。
文章从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出发,以人教版A 版数学教材为依托,论述了类比学习法的几个经典案例和类比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类比;反思;猜想;案例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有着极其严谨的逻辑性、科学性、系统性。
数学知识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如果能在不同的知识间建立一个强大的网络体系,用知识间的相似性掌握不同的知识,将对数学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这期间的方法就是类比。
巧用类比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超越一般思维的知识,会对未知世界作出重要的预测。
所谓的类比就是通过对两个研究对象的比较,根据它们在某些方面(属性、关系、特征、形式等)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的相同或相似之处的一种推理方法;也可以将类比理解为根据两个对象具有某些相同的属性而推出当其中一个对象具有一个性质时,另一对象也具有同样的或者相似的性质的一种推理方法。
用波利亚的话来说就是,“类比是某种类型的相似性,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种要确定的和更概念性的相似。
”【案例一】中点坐标公式1、1维时的中点坐标公式x 轴上有两个点21x x 、,则它们的中点是221x x +。
如1和3在数轴上的中点是2,算法是2312+=。
2、2维时的中点坐标公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坐标分别为:),(11y x A 、),(22y x B ,则它们的中点),(00y x C 的算法是2210x x x +=,2210y y y +=。
3、3维时的中点坐标公式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坐标分别为:),,(111z y x A 、),,(222z y x B ,则它们的中点),,(000z y x C 的算法是2210x x x +=,2210y y y +=,2210z z z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类比法引言类比法是一种通过比较和类推将未知的知识转化为已知的知识的教学方法。
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题能力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类比法的基本概念类比法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从而推导出新的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已学过的知识,帮助他们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和原理。
类比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 类比法用于理解数学概念例子:教学分数的概念时,可以类比整数。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整数的类比:我们知道1、2、3是整数,它们表示的是完整的数量。
现在,假设我们把一个苹果切成两半,每一半就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这时我们就引入了分数的概念。
分数的类比:整数表示完整的数量,而分数表示部分的数量。
1/2就是表示一个整体的二分之一。
2. 类比法用于理解数学公式例子:教学面积公式时,可以类比周长公式。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周长公式的类比: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是4倍的边长(C = 4a),因为周长是围绕形状的边的总长度。
面积公式的类比: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边长的平方(A = a²),因为面积是形状内部的覆盖区域。
通过类比周长和面积的关系,学生可以更容易理解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 类比法用于解题例子:解决比例问题时,可以类比比例和分数。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比例的类比:我们知道,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如3/4表示四个部分中的三个部分。
同样,比例也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如3:4表示每三个单位对应四个单位。
解题的类比:如果问题涉及两个比例的比较,学生可以将其转换为分数的形式,从而使用已掌握的分数知识进行解题。
实施类比法的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类比对象:类比对象应该是学生已经熟悉和理解的概念,以确保类比的有效性。
明确相似点和差异点:教师在进行类比时,应该清晰地指出两者之间的相似点,同时也要注意解释它们之间的差异,避免学生产生误解。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类比
类比是一种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例,从而更易
于理解和记忆。
以下是一些小学数学学习方法使用类比的示例:
1. 数字类比:将数字与实际生活中的物品或事物联系起来。
例如,将数字1类比为一
个苹果,数字2类比为两个鞋子,数字3类比为三只猫等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2. 图形类比:将数学中的几何图形与实际生活中的物体或景物进行类比。
例如,将正
方形类比为一张桌子,将长方形类比为一块瓷砖,将圆形类比为一块蛋糕等等。
通过
这种类比,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图形的属性和关系。
3. 比例类比:将数学中的比例与实际问题中的比例进行类比。
例如,将一个苹果与两
个橙子的比例类比为一根线上的两个点之间的比例,将一瓶水与两个杯子的比例类比
为一个长方体与两个立方体之间的比例等等。
通过这种类比,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
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4. 质量类比:将数学中的质量与实际生活中的物体重量进行类比。
例如,将1千克类
比为一把钥匙的重量,将2千克类比为一本课本的重量,将3千克类比为一把小提琴
的重量等等。
通过这种类比,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和比较不同质量之间的差异。
总而言之,类比是一种有助于小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
通过将抽象的
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学,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初中数学类比数学法是通过类比数学法是通过——————————————————————————解题方法的比较与类比,并从中寻找规律,从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数学思维方法。
它是初中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和论述初中数学中的类比数学法:类比数学法的基本原理、类比数学法的应用案例、以及类比数学法的启示和心得体会。
一、类比数学法的基本原理类比数学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比较与类比,找到问题之间的共性和特点,从而解决问题。
具体来说,类比数学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分析问题的关键点:首先,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仔细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和难点。
这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将问题拆解成更小的部分,进而找到问题的核心。
2. 比较与类比:在找到问题的核心后,我们需要将这个问题与其他类似的问题进行比较和类比。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找到与原问题相似的问题,并且找到可行的类比对象。
3. 寻找规律:通过比较和类比,我们可以寻找到问题之间的规律和共性。
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通过找到规律,我们可以对原问题进行转化和简化。
4.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最后,我们运用找到的规律,将其应用于原问题,解决出正确的解答。
二、类比数学法的应用案例类比数学法在初中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案例:1. 比例与相似:在解决比例与相似的问题时,类比数学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相似图形之间的比例关系。
通过观察和类比,我们可以发现相似图形之间的对应边的比例是相等的,从而解决出比例与相似的问题。
2. 几何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在求解几何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的问题时,类比数学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两个概念并进行运算。
我们可以将几何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进行比较和类比,从而更好地掌握其求解方法。
3. 数列的通项和求和:在求解数列的通项和求和的问题时,类比数学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数列之间的规律。
我们可以将数列与其他已知的数列进行比较和类比,从而找到通项和求和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引言数学是人类的重要发明,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语言。
数学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在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打下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类比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它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展开讨论。
一、类比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类比教学法是指通过找出事物、概念或者现象之间的相似之处,使之相互联系,引出结论,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他们更加倾向于通过具体事物或者现象进行理解。
而类比教学法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中找到与数学知识相关的规律和联系,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的提升。
类比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
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类比教学法还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1. 找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运用类比教学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认知障碍和困难。
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运用类比教学法,找到更加恰当的类比对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选择生动有趣的类比材料在类比教学中,选择生动有趣的类比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事物、现象,将其与数学概念相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感知相联系的类比教学,使抽象难懂的数学内容变得具体形象,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本文将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运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类比教学法的基本概念类比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将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熟悉的具体事物进行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教学方法。
通过类比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类比教学法也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1.数字的类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字是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举一些与数字相关的具体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数字的概念。
可以通过水果、玩具等具体物品的数量来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和大小比较。
教师也可以利用数字游戏和实际操作来引导学生感知数字,加深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2.几何图形的类比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教学几何图形时,可以通过与学生熟悉的物体进行类比来帮助他们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可以通过与房屋、窗户、门等具体物体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各种几何图形的特点。
教师也可以利用各种实物,如积木、几何模型等,让学生进行手工制作,从而增强他们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记忆。
3.时间与空间的类比时间与空间是小学数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在教学时间与空间时,可以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进行类比来帮助他们理解时间与空间的概念。
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上学放学的时间、饭点、周末等,引导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
教师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如排列座位、摆放教具等,让学生感知和理解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4.算术运算的类比算术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教学算术运算时,可以通过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类比来帮助他们理解各种算术运算的概念和性质。
可以通过购物、分糖果、比赛得分等实际情境进行类比,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和应用。
巧用类比推理,强化高中数学教学
类比推理是指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的相似之处,从而推断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质或关系。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巧用类比推理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和原理,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几个巧用类比推理加强高中数学教学的例子:
1. 集合与向量的类比
可以将集合和向量进行类比,因为它们都具有类似的概念和性质,比如元素、交集、并集、子集、向量的加法和数量乘法等。
引导学生比较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向量的性质和运算。
2. 函数与曲线的类比
可以将函数和曲线进行类比,因为它们都反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数学中都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将函数图像与曲线进行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性质和方程的解法。
3. 应用题与数学模型的类比
可以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和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类比,因为它们都涉及实际问题的转化和求解。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归纳实际问题的特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4. 三角函数与周期函数的类比
可以将三角函数和周期函数进行类比,因为它们都具有周期性的特点,而且三角函数也可以用周期函数来表示。
引导学生比较两者之间周期的性质和运算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总之,通过巧用类比推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提高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类比教学法师通国
初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有很大的培养作用。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类比教学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类比教学法是通过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的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类比,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进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以下是一些可以用来进行类比教学的方法和例子:
1. 模型类比:使用物理模型、几何模型等来呈现数学概念。
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几何模型来教学三角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 图形类比:使用图形来类比数学概念。
例如,可以通过绘制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垂直线等概念。
3. 实例类比:通过举例子来类比数学概念。
例如,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比例关系、百分数等。
4. 操作类比:通过模拟实际操作来类比数学概念。
例如,可以通过操作桌上的物体来教学平面几何的概念和定理。
在使用类比教学法时,老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确保类比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
2. 提供充足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进行类比和思考。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理解能力。
通过类比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初中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类比教学法是一种经典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将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相类比,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新的知识。
本文就介绍一些类比教学法的应用策略,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应用此方法。
第一,运用类比故事进行引导。
老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或根据学生已知的知识进行类比引导,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新概念。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阶段,老师可以通过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更大”和“更小”这两个概念,例如“小鸟妈妈给三个小鸟分别放了不同大小的面包屑,一只小鸟说:‘我的面包屑最小,你们的比我大。
’”这样的引导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概念。
第二,从具体事例入手,逐步抽象。
构造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抽象的概念、理论与定理,可以成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阶段,老师想要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可以以学生熟悉的物品,如香蕉、糖果等,作为乘法的具体事例,逐渐引导学生逐步抽象出乘法公式。
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第三,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通过创设情境来让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场景中体验学习,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知识的实际应用效果,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阶段,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超市中体验货币的使用,通过实际操作来让学生掌握货币的运用技巧。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四,强化例题演练。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选用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演练和讲解,让学生通过不断地练习来掌握知识。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阶段,老师可以选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几何图形问题来教授小学生进行角度的计算。
通过多次演练,让学生逐渐掌握计算方法,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
综上所述,类比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通过故事引导、具体事例入手、创设情境、强化例题演练等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新的数学知识。
希望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此方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帮助。
数学中类比学习法案例及其需要注意的问题摘要:类比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巧用类比学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不仅如此,类比还有发现新知识的作用,多用于猜想和发现新命题。
但类比也应该注意类比的对象、方向、技巧和范围。
文章从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出发,以人教版A 版数学教材为依托,论述了类比学习法的几个经典案例和类比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类比;反思;猜想;案例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有着极其严谨的逻辑性、科学性、系统性。
数学知识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如果能在不同的知识间建立一个强大的网络体系,用知识间的相似性掌握不同的知识,将对数学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这期间的方法就是类比。
巧用类比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超越一般思维的知识,会对未知世界作出重要的预测。
所谓的类比就是通过对两个研究对象的比较,根据它们在某些方面(属性、关系、特征、形式等)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的相同或相似之处的一种推理方法;也可以将类比理解为根据两个对象具有某些相同的属性而推出当其中一个对象具有一个性质时,另一对象也具有同样的或者相似的性质的一种推理方法。
用波利亚的话来说就是,“类比是某种类型的相似性,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种要确定的和更概念性的相似。
”【案例一】中点坐标公式1、1维时的中点坐标公式x 轴上有两个点21x x 、,则它们的中点是221x x +。
如1和3在数轴上的中点是2,算法是2312+=。
2、2维时的中点坐标公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坐标分别为:),(11y x A 、),(22y x B ,则它们的中点),(00y x C 的算法是2210x x x +=,2210y y y +=。
3、3维时的中点坐标公式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坐标分别为:),,(111z y x A 、),,(222z y x B ,则它们的中点),,(000z y x C 的算法是2210x x x +=,2210y y y +=,2210z z z +=。
【反思】中点坐标公式在3个维度中的形式都一样,即中点的坐标都是两端点“坐标值”的算术平均值。
基于此,可以类比猜想更高维度的中点坐标公式。
【类比】4、n 维时的中点坐标公式在n 维坐标系中,已知两点坐标分别为:),,,(21n a a a A 、),,,(21n b b b B ,则它们的中点),,,(21n c c c C 的算法是2iii b a c +=),,2,1(n i =。
【案例二】中点公式的向量形式 1、2维时线段中点公式(平面向量的中点公式)如图1,在ABC ∆中,D 是AB 边上的中点,则有)(21AC AB AD +=【证明】D 是BC 的中点,BC BD 21=∴, 又AB AC BC -= ,(21)(2121AC AB AB AC AB BC AB BD AB AD =-+=+=+=∴【类比】2、3维时线段中点公式(空间向量的中点公式)如图2,在三棱锥BCD A -中,点E 是面BCD )(31AD AC AB AE ++= 【证明】连接BE 并延长交DC 于F , E 是三角形BCD 的重心, F ∴是DC 的中点,由前可知)(21BD BC BF +=,又AB AC BC -= ,AB AD BD -=,BF BE 32=, ).(31)(31)(3132AD AC AB AB AD AB AC AB BD BC AB BF AB BE AB AE ++=-+-+=++=+=+=∴【反思】3维情形下的线段中点公式和2维情形下的线段中点公式相似,3维中的“重心”类比于2维中的“中点”,2维中的目标向量是平面基底的21,3维中的目标向量是空间基底的31,基于此,可以类比猜想n 维情形下的线段中点公式。
【类比】3、n 维时线段中点公式(高维空间向量的中点公式)类比3维时的情形,首先我们先定义一个“超平面”,超平面是在3维及其以上的空间中存在的平面,设P 是超平面n A A A 21的“超重心”(类比于三角形的重心),O 点是超平面n A A A 21所对应的顶点,则和2维、3维时的情形相类似,有)(121n OA OA OA nOP ++=. 【案例三】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1维坐标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如图3,在x 轴上有两点B A 、,它们所对应的数值分别是21x x 、,则B A 、两点间的距离为12x x d AB -=.2、2维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B A 、,它们所对应的坐标分别是),(),(2211y x y x 、,则B A 、两点间的距离为212212)()(y y x x d AB -+-=.【反思】类比2维中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知,1维中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可写为21212)(x x x x d AB -=-=,那么2维中的距离公式相当于是在1维的基础上在公式中的根号下多加了一个平方式,这个式子正是2维情形中已知点的另一坐标差的平方,由此可直接类比猜想3维中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如下。
3、3维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B A 、,它们所对应的坐标分别是),,(),,(222111z y x z y x 、,则B A 、两点间的距离为【类比】4、n 维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在n 维空间坐标系中有两点B A 、,它们所对应的坐标分别是),,(),,(2121n n y y y x x x 、,则B A 、两点间的距离为2222211)()()(n n AB x y x y x y d -+-+-=【案例四】对称问题1、数1和3关于2对称(常值函数的对称)将1、3、2看成是三个常值函数,即1=y 、2=y 、3=y ,便有常值函数的对称,函数1=y 和函数3=y 关于函数2=y 对称。
2、一般函数的对称如果函数)(x f 满足)()(x b f x a f -=+,则)(x f 的图象关于直线2b a x +=对称。
【反思】这种对称就好比是两个点x a +和x b -关于其中点2b a +对称一样。
既然任意两个自变量x a +和x b -关于点2b a +对称,那么整个函数的图象就关于直线2b a x +=对称。
3、等差数列的等差中项如果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那么它的任意连续三项满足:212+++=n n n a a a ,意思是1+n a 是n a 和2+n a 的等差中项,于是有221+++=n n n a a a 。
【反思】等差数列的项的对称就是两个函数值n a 和2+n a 关于另一函数值1+n a 的对称,这和数1、3关于2对称的道理是一样的,都属于点关于点的对称。
212212212)()()(z z y y x x d AB -+-+-=【类比】4、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平面内的一点P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P 满足:点P 和点'P 的中点0P 在直线l 上,且直线'PP 与直线l 相互垂直。
5、点关于平面的对称点空间中的一点P 关于平面α的对称点'P 满足:点P 和点'P 的中点0P 在平面α内,且直线'PP 与直线α相互垂直。
6、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直线平面内的一条直线1l 关于直线0l 的对称直线2l 满足:如果1l ∥0l ,那么2l 在0l 的另一侧,且2l ∥0l ,2l 到0l 的距离2d 等于1l 到0l 的距离1d ;如果A l l =⋂01,那么2l 也过点A ,且2l 与0l 的夹角2θ等于1l 与0l 的夹角1θ。
7、直线关于平面的对称直线空间中的任意一条直线1l 关于平面α的对称直线2l 满足:如果1l ∥α,那么2l 在α的另一侧,且2l ∥1l ,2l 与1l 确定的平面β垂直于平面α,2l 到α的距离2d 等于1l 到α的距离1d ;如果A l =⋂α1,那么2l 也过点A ,且2l 与1l 所确定的平面β垂直于平面α,2l 与α的夹角2θ等于1l 与α的夹角1θ;特别地,如果α⊥1l ,那么1l 关于平面α的对称直线依然是1l 。
8、平面关于平面的对称平面空间中的任意一个平面1α关于平面α的对称平面2α满足:如果1α∥α,那么2α在α的另一侧,且2α∥α,2α到α的距离2d 等于1α到α的距离1d ;如果l =⋂αα1,那么2α也过直线l ,且2α与α的夹角2θ等于1α与α的夹角1θ;特别地,如果αα⊥1,那么1α关于平面α的对称平面依然是1α。
9、平面几何图形关于直线的对称图形平面几何图形C 关于直线l 的对称图形'C 满足:'C 和C 全等,'C 和C 在直线l 的两侧,且C 上任意一点P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P 在'C 上。
10、空间几何体关于平面的对称几何体空间几何体E 关于平面α的对称几何体'E 满足:'E 和E 全等,'E 和E 在平面α的两侧,且E 上任意一点P 关于平面α的对称点'P 在'E 上。
【案例五】方程与方程组思想1、函数求解析式问题例 (1)已知23)1(2)(+=-x xf x f ,求)(x f 。
(2)已知)1(2)(2)(3+=-+x x f x f ,求)(x f 。
【反思】以上两个求函数解析式的问题,都是只给了一个式子,式子中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函数值,其中两个自变量要么互为倒数,要么互为相反数。
此时,可以分别在题目所给式子中以x1和x -代换x ,就会分别再产生一个式子,将新得的式子和原式联立成方程组,分别将)(x f 和)1(x f 、)(x f 和)(x f -看成是方程组的两个未知量,利用解方程组的办法就可以将)(x f 的解析式求出。
2、向量求坐标问题例(2013常州期末调研)已知向量a ,b 满足)4,2(2-=+b a ,)16,8(3-=-b a ,则向量a ,b 的夹角的大小为 。
【解析】设),(11y x a =,),(22y x b =,则)4,2()2,2(22121-=++=+y y x x b a ,{22422121=+-=+∴x x y y ,同理得:{831632121-=-=-x x y y ,解得:{2411-==x y ,{2422=-=x y , b a -=∴,故a 、b 的夹角为π。
【反思】推广的方程组思想方程和方程组的思想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程(组)中的未知数可以是一些字母,也可以是其他的一些未知量,如函数、向量等,如上面的例题还可以如下求解。
【另解】将a 和b 看成是两个未知量,联立a 和b 的方程组得:{)4,2(2)16,8(3-=+-=-b a b a ,将第二式乘以2和第一式相加得,)28,14(7-=a ,)4,2(-=∴a ,代入第二式得)4,2(-=b ,于是b a -=,故a 、b 的夹角为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