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进展盘点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2
2019小细胞肺癌靶向免疫治疗进展!小细肺癌占肺癌的15%,但因疾病进展迅速,及治疗方法有限,生存预后频受挫。
2019年肿瘤治疗突飞猛进的一年,小细胞肺癌有哪些成绩,能为我们什么启示和希望,一起围观一下。
免疫方面的进展Durvalumab+EP打造小细胞肺癌史上一线最长OS!Durvalumab作为PDL1单抗,联合传统一线EP化疗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OS达到13个月,死亡风险下降27%!且无论PDL1表达高低均可获益,适用所有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
对于OS的提升可谓历史性突破!阿特朱单抗联合EP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也获阳性。
同为PDL1单抗的阿特朱单抗联合EP方案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IMpower133研究中,同样也获得了OS的阳性结果,OS达到12.3个月,死亡风险下降24%。
O单药或O+Y双免结果不理想今年比较火爆的O+Y双免治疗方案,在小细胞肺癌也开展了459临床研究,O+Y双免OS数据扑街,相比安慰剂组,9.2:9.6个月。
而O药单药数据稍好,OS达到10.4个月,安慰剂组为9.6个月,死亡风险下降16%。
整体结果非常的可惜。
靶向方面的进展靶向药Lurbinectedin联合化疗,或将打造二线治疗最高水平!Lurbinectedin是一种RNA聚合酶Ⅱ的抑制剂,作用机制新颖。
在前期研究中,单药二线可获得35%的有效率,与阿霉素联合可获得60%的有效率。
也因此获得小细胞肺癌孤儿药的称号。
目前,III期的ATLANTIS研究正在开展中,探讨一线含铂化疗失败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中,lurbinectedin+多柔比星对比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或拓扑替康的疗效。
期待结果的出现,为小细胞二线治疗水平提升档次!老药新组合获佳绩!奥拉帕利+替莫唑胺治疗复发SCLC,41.7%!替莫唑胺是用于脑转移的有效药物,适用于易发生脑转移的SCLC 患者。
加上以DNA修复阻碍相关的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新颖组合竟获得了不错的疗效率。
【摘要】 免疫治疗的蓬勃发展为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带来了希望,肺癌的治疗格局正在经历革命性变革。
笔者通过梳理2019年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报道,总结为下述6方面。
①长生存: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免疫单药二线治疗的5年生存率约为15%,一线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23.2%,其中高表达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29.6%。
②去化疗:帕博利珠单抗和阿特珠单抗为PD-L1高表达患者带来去化疗的机会,而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单抗为PD-L1阳性患者带来了去化疗的希望。
③中国人群:KEYNOTE-042研究和KEYNOTE-407研究的中国人群数据证明了中国人群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全球数据一致,并且HR 数值上优于全球数据。
④中国研究:信迪利单抗和卡瑞利珠单抗等中国声音正在逐渐改变着中国肺癌患者的治疗格局。
⑤早期拓展:免疫治疗向早期的拓展为更多患者争取治愈的希望。
⑥精准化:PD-L1是目前唯一获批的伴随诊断标志物,肿瘤突变负荷的分析仍是“雾里看花”,如何更精准地筛选出优势人群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免疫治疗;长生存;去化疗;中国人群;中国研究;早期拓展;精准化As the approach is approaching, the future can come--inventory of immunotherapy for lung cancer in 2019FANG Wen-feng, ZHANG Li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Sun Yat 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 Guangzhou 51006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Li, E-mail: zhangli@ 【Abstract 】 The revolutionary development of immunotherapy has remarkably changed the treatment routine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out oncogenic drivers. Reviewing related studies in 2019, we conclud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mmunotherapy in this article: ①Imm -unotherapy prolongs the survival time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of those receiving immun-omonotherapy as first-line and second-line treatment reaching 23.2% and 15%, respectively, and patients with high expression of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 reaching 29.6%. ② Pembrolizumab and atezolimub provide chemo-free opportunities for patients with high expression of PD-L1, and nivolumab combined with ipilimumab also make chemo-free possible for patients with positive PD-L1. ③ Clinical trials KEYNOTE-042 and KEYNOTE-407 have confirmed that Chinese patients could achieve similar efficacy and safety as global patients, with superior HR to global statistics. ④ Chinese agents like sintilimab and camrelizumab have been changing treatment paradigm of Chinese patients. ⑤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immunotherapy to the lung cancer at early stage gives more patients a chance to be cured. ⑥ Since PD-L1 is the only approved diagnostic biomarker of immunotherapy and the value of TMB remained controversial, how to classify patients suitable for immunotherapy more precisely will become the focus of future studies.【Key words 】 Immunotherapy; Long-term survival; Chemo-free; Chinese populations; China studies, Early-stage exploration; Precision treatment将至已至,未来可期——2019年肺癌免疫治疗年终盘点方文峰,张力(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内科,广州 51006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2476,81872499)通信作者:张力 E-mail :zhangli@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每年约160万人死于肺癌[1]。
【2019WCLC】肺癌免疫治疗盘点(二)——NSCLC晚期一、二线治疗进展2019年第20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盛大召开,今年的会议主题是“Conquering Thoracic Cancers Worldwide”。
目前已有4个不同的PD-1/PD-L1抑制剂被批准用于肺癌领域的治疗,包括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和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以及PD-L1抑制剂阿特珠单抗(Atezolizumab)和德瓦鲁单抗(Durvalumab)。
本届WCLC大会上,我们也欣喜的看到国产PD-1抑制剂开始闪亮舞台,带来了源自中国肺癌临床研究的声音。
如今大会已落下帷幕,会上又有哪些免疫治疗领域的重要临床进展呢?本报特邀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蔡修宇教授进行点评。
晚期二线治疗进展1CheckMate 017/057研究5年生存数据更新:显著提高长期生存达5倍CheckMate 017和CheckMate 057研究是Nivolumab两项关键大型开放随机的III期研究,也是免疫抑制剂开启NSCLC治疗大门的经典研究。
该研究主要评估Nivolumab(3 mg/kg,q2w)与标准治疗多西他赛(75 mg/m2,q3w)在既往含铂双药化疗期间或之后进展的晚期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组进展后允许交叉。
两项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均为OS。
2015年ASCO首次报道了CheckMate 017/057的1年生存率结果,在鳞癌组中,nivo vs 多西他赛为42% vs 24%,死亡风险降低41%;非鳞癌组为51% vs 39%,死亡风险降低27%。
基于这两项研究结果,Nivolumab成功获得了单药二线治疗晚期NSCLC的适应证。
研究设计本次WCLC大会公布了这两项研究的5年生存数据结果,经过5年随访,接受nivo治疗的患者有50例存活,接受多西他赛治疗的患者有9例。
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肺癌是当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
虽然目前已有较多的治疗手段,但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会对患者健康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因此,人们对于肺癌的治疗一直在探索中,并且免疫治疗逐渐成为肺癌治疗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
免疫治疗的原理免疫治疗是指利用生物体内在产生的免疫系统或者引入外源性免疫物质,来达到调节患者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消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扩散的治疗方法。
传统的癌症治疗方式通常是通过化疗、放疗、手术等手段对肿瘤细胞进行杀死或者切除,但这些手段均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而免疫治疗是一种副作用比较小的治疗手段,用于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让它主动的扫描并消灭肿瘤细胞。
肺癌免疫治疗方式目前主要的肺癌免疫治疗方式有三种: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这是一种利用药物来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统,从而阻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
这种治疗方式采用的是抗PD-1和抗PD-L1抗体,通过抑制癌细胞逃脱免疫系统攻击的机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刺激免疫细胞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给患者注射细胞因子、细胞增殖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从而促进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并影响肺癌的生长。
3. CAR-T细胞免疫治疗:这种治疗方法是利用人工改造的T细胞,使其能够识别并攻击肺癌细胞,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一些先天性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并杀死肺癌细胞,即使这些细胞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恶性程度。
免疫治疗还包括建立转基因病毒在癌细胞内部,将新的人工基因导入到免疫细胞中,然后再注射到患者体内。
这些方法都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但是科学界对其前景持乐观态度。
肺癌免疫治疗的应用前景肺癌免疫治疗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传统的肺癌治疗需要依靠大量的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方法,而这些治疗方法代价昂贵、效果不尽人意。
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临床进展
王维威;张家齐;李单青
【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
【年(卷),期】2022(25)6
【摘要】小细胞肺癌是一种侵袭性强、预后差的恶性肿瘤,多学科联合的综合治疗是其经典的治疗模式。
长期以来,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一直停滞不前;近些年,免疫治疗药物的初始经验使得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出现了新的契机。
部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了其在小细胞肺癌方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基于Ⅲ期临床试验(Impower133和CASPIAN研究)的结果,目前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分别批准Atezolizumab、Durvalumab联合化疗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
包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不同治疗方案在小细胞肺癌人群的临床试验正积极广泛开展,为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不同的视野。
本文综述目前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临床进展。
【总页数】9页(P425-433)
【作者】王维威;张家齐;李单青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治疗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3.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临床新进展
4.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临床新进展
5.《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免疫微环境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癌的免疫治疗新进展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进展:- 近年来,PD-1/PD-L1和CTLA-4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部分小细胞肺癌(SCLC)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
例如,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作为PD-1抑制剂,已被批准用于一线治疗某些NSCLC患者。
2. 生物标志物的发现:- 为了预测免疫治疗的反应,研究者已经识别出多种生物标志物,如PD-L1表达水平、肿瘤突变负荷(TMB)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
3. 联合治疗策略:- 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使用,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抗血管生成药物,已被证明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4. 新免疫治疗药物的开发:- 除了现有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外,新的药物如TIGIT抑制剂和LAG-3抑制剂正在临床试验中,以评估其在肺癌治疗中的潜力。
5. 免疫治疗的耐药机制:- 研究者正在探索肺癌患者对免疫治疗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以开发新的策略克服这些挑战。
6. 个体化治疗的推进:- 基于患者肿瘤的特定特征和生物标志物,个体化免疫治疗方案正在被开发,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7. 免疫治疗在早期肺癌中的应用:- 免疫治疗正在被评估用于早期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和预防复发。
8. 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管理:- 免疫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管理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包括如何预测和管理免疫相关肺炎、肝炎和其他免疫介导的副作用。
9. 免疫治疗在不同肺癌亚型中的应用:- 研究者正在探索免疫治疗在不同肺癌亚型中的疗效差异,以及如何根据肺癌亚型选择最合适的免疫治疗方案。
10. 经济和可及性问题:- 随着免疫治疗药物的广泛应用,其经济负担和可及性问题也受到关注,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正在寻求解决方案以确保患者能够负担并接受这些治疗。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基于当前科学认知的概述,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专业医疗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较为恶性的肺癌类型,早期就具有侵袭性和远处转移的特点,通常对放疗和化疗有较好的敏感性。
然而,随着疾病的进展和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大大降低,生存率较低。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对于SCLC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细胞,从而实现抗肿瘤效果。
免疫治疗主要包括检查点抑制剂、T细胞相关疗法和肿瘤疫苗等。
目前,检查点抑制剂是免疫治疗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新型药物。
PD-1与PD-L1是免疫检查点中的关键因子,通过抑制PD-1与PD-L1的相互作用,可以增强T细胞的活性,提高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在小细胞肺癌中,PD-L1的表达较高,这为使用检查点抑制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目前已有多种PD-1/PD-L1抑制剂,如Nivolumab、Pembrolizumab和Atezolizumab等,进行了临床试验。
这些试验显示了检查点抑制剂在SCLC治疗中的潜力。
一项名为IMpower133的大型临床试验显示,添加Atezolizumab到标准一线化疗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除了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也受到了很多关注。
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具备更强的抗肿瘤能力的治疗方法。
这项疗法通过将目标抗原与抗体的高亲和力区域连接起来,使T细胞能够识别和杀伤特定的肿瘤细胞。
由于CAR-T细胞疗法需要定制化治疗,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一些技术和安全性上的挑战。
但是,一些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CAR-T细胞疗法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优势。
此外,肿瘤疫苗也是一种备受关注的免疫治疗方法。
肿瘤疫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虽然目前肿瘤疫苗在SCLC治疗中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但一些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疫苗可能成为SCLC治疗的潜在选择。
2019开年肺癌(非小+小)免疫治疗进展2019已经度过1/4,肿瘤进展今年势头依然不减,且孕育着很多新方向,值节日,为大家汇总一下第一季度出现的重要免疫进展进度。
近期也会汇总一下一些新的治疗技术方向,希望找药宝典能给医患朋友带来有用的临床帮助。
小细胞肺癌阿特朱单抗联合EP一线治疗广泛期期小细胞肺癌获FDA批准,SCLC免疫突破2019.3月18日,罗氏宣布,FDA已批准Tecentriq联合化疗(卡铂和依托泊苷),用于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ES-SCLC)。
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10~15%,早期诊断困难,进展迅速,通常被诊断出时已经是晚期。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主要依靠化疗以及放疗,但是总的效果不理想。
该批准是基于III期IMpower133研究的结果,在卡铂和依托泊苷中添加Tecentriq可显著提高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生存(OS)。
IMpower133是一项国际、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III期试验,评估在卡铂和依托泊苷中添加Tecentriq后,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此研究共招募了403例初治的 ES-SCLC患者。
数据显示,在中位随访13.9个月后,Tecentriq组的中位OS为12.3个月(95% CI, 10.8-15.9),而卡铂/依托泊苷组和安慰剂组为10.3个月(95% CI, 9.3-11.3),同时死亡风险降低30% (HR, 0.70; 95% CI, 0.54-0.91; P = .0069)。
此外,T ecentriq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2个月(95% CI, 4.4-5.6),而安慰剂组为4.3个月(95% CI, 4.2-4.5) (HR, 0.77; 95% CI, 0.62-0.96; P = .017)。
Tecentriq与较高的6个月PFS率(30.9% vs. 22.4%)相关,12个月的PFS率(12.6% vs. 5.4%)增加了一倍以上。
2019年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进展盘点2019年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领域依然不负众望,硕果累累,其在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SCLC)领域也有重要突破,尤其是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彻底改变了广泛期SCLC一直以来疗效并不如意的标准治疗策略。
本文就2019年SCLC免疫治疗领域重要进展进行梳理。
01、一线治疗1.1 IMpower133数据更新:Atezolizumab联合化疗显著改善广泛期SCLC一线治疗的总生存IMpower133是一项全球多中心3期研究,纳入广泛期SCLC初治患者,1∶1随机接受Atezolizumab+依托泊苷/卡铂(EC)对比安慰剂+EC,4个周期一线诱导治疗后,分别再接受Atezolizumab单药或安慰剂维持治疗。
2018年世界肺癌大会(World Conference on Lung Cancer,WCLC)首次报道了这项20年来第一个相比于标准一线化疗真正为广泛期SCLC带来临床意义上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延长的大型研究,达到了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OS双终点阳性,引起全球轰动。
2019年3月,美国FDA批准了Atezolizumab联合依托泊苷/卡铂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的适应证,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也将该方案作为广泛期SCLC一线治疗的1类证据。
但由于Atezolizumabo目前尚未在中国上市,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指南将其作为3级推荐,为1A类证据。
研究设计2019年欧洲临床肿瘤协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年会更新了该研究意向治疗(intent to treat,ITT)人群和不同PD-L1表达水平亚组的OS,以及ITT人群的缓解和安全性结果。
mOS数据与既往报道一致,试验组患者mOS显著改善,达到12.3个月∶10.3个月(HR=0.76,P=0.0154),18个月OS率为34%∶21%,显著优于对照组。
ITT人群OS两组患者整体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相当(60.2%∶64.4%),但试验组出现5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而对照组仅有2例。
试验组持续缓解(duration of response,DOR)优于对照组,DOR患者比例为9.1%∶2.3%,DOR时间为4.2个月∶3.9个月。
ITT人群ORR和DOR研究中34%的ITT人群进行了活检和PD-L1表达分析。
结果显示,137例患者中,肿瘤细胞(TC)PD-L1表达<1%的人群比率为94.2%,免疫细胞(IC)PD-L1表达<1%的人群比率为49.6%。
亚组分析显示,两条生存曲线呈现早期交叉、后期分开的表现,显示出免疫治疗独特的拖尾效应。
同时可以看出在OS各亚组分析中,联合治疗均显示出明显的获益优势。
不同PD-L1表达亚组OSOS亚组分析试验组患者安全性良好,所有治疗相关不良事件(94.9%∶92.3%)和严重不良事件(38.9%∶35.2%)与对照组均相当。
试验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较对照组有增加,但以1~2级为主,且未观察到5级irAEs。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1.2 CASPIAN:Durvalumab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SCLC患者OS 突破13个月2019年WCLC年会公布在SCLC免疫治疗领域最大的亮点为CASPIAN 研究。
这是一项在广泛期SCLC患者一线治疗中开展的随机、开放、全球多中心3期临床研究,旨在探索PD-L1抗体Durvalumab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抗体Tremelimumab联合化疗在广泛期SCLC患者一线治疗中的疗效。
研究纳入了初治的广泛期广泛期SCLC患者,随机分配至以下3组:①双免疫+化疗组:I药1500 mg d1+Tremelimumab 75 mg d1+依托泊苷+铂类治疗4个周期后,I药+Tremelimumab维持治疗;②PD-L1+化疗组:I药1500 mg d1+依托泊苷+铂类治疗4个周期后,I 药维持治疗;③单纯化疗组:依托泊苷+铂类治疗4~6个周期(允许预防性颅内照射)。
主要研究终点为OS。
本次大会公布了I药联合化疗对比化疗组的研究结果。
研究设计患者基线特征I组和化疗组分别入组268例和269例患者,联合组对比化疗组的mOS 为13.0个月∶10.3个月(HR=0.73,P=0.0047),12个月OS率为53.7%∶39.8%,18个月OS率为33.9%∶24.7%;ORR为67.9%∶57.6%。
两组mPFS为5.1∶5.4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2个月PFS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达到17.5%∶4.7%,显示出免疫治疗效果更加持久的特点。
主要终点OS次要终点PFS次要终点ORR亚组分析发现,联合治疗组OS的获益在各种特征人群都可见,尤其是在Ⅳ期、吸烟患者、无脑转移患者中获益更明显。
OS亚组分析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在整体不良反应和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相当,显示出该方案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安全性分析CASPIAN研究是20年来第一项在广泛期SCLC一线治疗OS达到13个月,且有1/3的患者在18个月依然存活的研究,为SCLC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2019年7月,美国FDA授予了Durvalumab治疗SCLC的孤儿药资格。
将IMpower133与CASPIAN这两项研究进行横向比较,从研究设计看,IMpower133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仅接受4个周期化疗,且铂类只允许卡铂;而CASPIAN研究中试验组同样接受4个周期化疗,但对照组允许至多6个周期化疗,且顺铂和卡铂均可以纳入,因此CASPIAN研究的设计可能与真实的临床实践情况更为相近。
从疗效数据看,CASPIAN 与IMpower133的生存曲线非常相似,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曲线均呈现早期重叠,6个月后才开始明显分开的表现,两项研究在OS和缓解率数据等方面均比较接近,mOS为13.0个月∶12.3个月,18个月OS率为34%∶33.9%,ORR为60.2%∶67.9%。
另外irAEs方面,I药似乎较T药更低(19.6%∶39.9%),安全性更好。
I药和T药在SCLC一线治疗中究竟谁是更优选择,仍需更长的生存随访结果来验证。
1.3 KEYNOTE-604:Pembrolizumab联合化疗较对照组未能显著改善一线SCLC OS,仅有PFS达到研究终点KEYNOTE-604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3期临床研究,研究共纳入453例广泛期SCLC患者,随机分配接受Pembrolizumab联合化疗(依托泊苷+铂类药物)或安慰剂联合化疗,研究主要终点为PFS和OS 双终点,次要终点为ORR、DOR、安全性和生活质量。
结果显示,Pembrolizumab联合化疗可显著提高PFS(HR=0.75,95%CI:0.61~0.91),但OS未达到统计显著水平(HR=0.80,95%CI:0.64~0.98)。
我们静候未来的医学会议上公布该研究的详细结果。
研究设计02、二线及后线治疗2.1 Checkmate 331中国队列:Nivolumab单药治疗二线SCLC有OS 获益趋势Checkmate 331是一项开放、随机对照的3期临床研究,评估一线铂类化疗后复发的SCLC患者,对比Nivolumab与标准化疗二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该研究纳入 569例局限期或广泛期SCLC患者,按照1∶1随机分配接受Nivolumab(240 mg q2w)(284例)或拓扑替康(iv或口服)(285例)治疗,主要终点为OS,次要终点是研究者评估的PFS和ORR。
既往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化疗相比,在总体人群中,二线SCLC 患者并不能从Nivolumab单药治疗中得到生存获益,试验组和对照组OS 为7.5个月∶8.4个月(HR=0.64)。
研究设计ITT人群PFS和OS2019年CSCO年会上,程颖教授公布了该项研究中国队列的亚组数据。
两组中中国队列患者各有39例和43例,中国患者使用拓扑替康的剂量为1.25 mg/m2,而国外患者的使用剂量为1.5 mg/m2。
中国队列患者和全球队列接受Nivolumab治疗后,疾病进展比例分别为72%和80%,继续接受治疗的患者比例相当,分别为5%和6%。
且Nivolumab组和化疗组的剂量暴露分别高于和低于全球队列,中位数分别为5和4,10和19。
中国队列中,两组患者中位OS分别为11.5个月∶7.0个月(HR=0.7)。
提示中国SCLC患者接受Nivolumab单药二线治疗有OS获益的趋势,但基于这是事后的亚组分析,Nivolumab在二线治疗的疗效还需更多的前瞻性研究来验证。
全球和中国人群OS2.2 Checkmate 032:三线后SCLC患者接受Nivolumab治疗依然有效,且高TMB患者获益更明显Checkmate 032研究是探索Nivolumab±Ipilimumab在多种瘤种中的Ⅰ/Ⅱ期研究,其中SCLC队列中,非随机队列组有98例患者接受Nivolumab单药治疗,61例患者接受Nivolumab+Ipilimumab联合治疗。
随机队列组147例患者接受Nivolumab单药治疗,95例患者接受联合治疗。
2017年ASCO年会公布了非随机队列组Nivolumab单药组ORR 为11%,DOR为17.9个月;联合治疗组ORR为23%,DOR为14.2个月,两组mOS分别为4.1个月和7.8个月,2年OS率分别为14%和26%。
2018年8月,美国FDA批准了Nivolumab在铂类化疗和至少1种其他治疗方案后进展的SCLC的适应证。
2019年研究者进一步对三线后接受O药治疗的109例患者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三线及三线以上患者接受O药治疗,ORR为11.9%,DOR达到17.9个月,mPFS为1.4个月,mOS为5.6个月,18个月OS 率依然有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