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13.00 KB
- 文档页数:4
密度配套学案备课人:学习目标:1、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从而建立密度的概念。
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会查密度表,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学习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学习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公式的理解。
一、自主学习预习交流如何区分颜色相同、体积不同的两种金属,哪个铁,哪个铝?二、小组学习合作探究1.定义:,符号:。
2.公式:。
3.单位及换算: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合而成的,写作,读作,用符号表示。
密度还有另一常用单位是。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 g/cm3= kg/m3。
4.水的密度是,其物理意义是。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其大小仅仅决定于,与物体的和的大小无关,但与物质的有关。
三、达标测试效果反馈1.在食用油、酱油、白酒和水这几种常见液体中,密度最大的是()A.食用油 B.酱油 C.白酒 D.水2.(2012·聊城)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3.在密度单位中,lg/cm3= kg/m3;测得一只苹果的质量为171g、体积为l80cm3,则苹果的密度为 kg/m3。
4.装在烧杯中的水被倒出一部分后,烧杯中剩余水的密度;密封在容器中一定质量的气体被抽出一部分后,容器中剩余气体的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5.(2012·成都)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如图6-2-3所示,如图所示,其中密度较大的是,(填“甲”或“乙”),甲的密度是 g/cm3。
四、展示提炼拓展延伸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
(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上,此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左/右)移动。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课题 6.2密度主备人班级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难点重点:密度的物理意义难点: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自学教学媒体多媒体学习环节学习过程学生感悟温故知新一、引入新课二、讲授新课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基本单位常用单位单位换算V车=5m/s的意思是:我们鉴别物质时,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有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思考:1:铝块和铜块,如何来区分它们?2:用纸把体积相同铝块和铜块,如何来区分它们?3:质量相同铝块和铜块,如何来区分它们?4:同种材料制成哑铃,体积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发现:1 体积相同的铝块和铜块,不同。
质量相同的铝块和铜块,不同。
2 同一物质,体积越大,质量。
一、探究:【探究一】: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实验器材:几个体积相同的木块、、、步骤:①用分别测出一个、两个、三个木块。
②用分别测出它们的长宽高,计算出它们的。
③将数据填入表格,并完成Vm 图像。
表格:结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
将表格数据变成图像运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实验次数质量gm/体积2/cmV)//(3cmgVm123【探究二】: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实验器材: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铜块, , ,步骤:表格: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 。
二、密度类比速度定义的概念,完成:1、密度的定义:2、密度的公式:3、单位:常用单位: 单位换算: 4、物理意义:ρ水=33/100.1m kg ⨯表示: 反馈练习一:1.密度的符号是: ,基本单位 ,常用单位 换算关系 。
八年级物理上册 6.2 密度导学案新人教版6、2 密度课型:课时主备人:审核人:审批人:执教人:使用时间:班级: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理解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并会在方格纸上描点作图2、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4、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一、【复习巩固】1、什么是质量?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和而改变。
2、托盘天平如何使用?(六字概括)123456二、【合作探究】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小明同学用测出三个铁块的质量和体积,数据如图6-2-1a所示:请根据此表格数据在课本图6、2—1的方格纸中描点连线,画出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线。
※ 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表1)质量m / g体积 V /cm3m/v(g/cm3)铁块17910铁块215820铁块3(表2)质量m / g体积V /cm3m/v(g/cm3)木块1木块2木块31、定义(密度)2、公式:公式推导式;※当某种物体的体积一定时,物体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对吗?()3、单位:;单位换算:水的密度是,读作,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换算关系:4、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区别:特性:物体具有一种性质,且是特有的,别的物体一般不具有,指某物体特有的性质。
属性:物体具有一种性质,别的物体也可以具有,指物质共有的性质。
例1、已知例2、某同学买一桶油,上面贴着5L,求这桶油为多少千克?()随堂练习:、1、一杯酒精质量为m,密度为ρ,用去一半,则剩下的一半酒精的质量、密度分别为()A、m,ρ;B、 m,ρ;C、m,ρ;D、m,ρ2、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滴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B、因为铝的密度比铁小,所以铝比铁轻C、液体的密度一定比固体的密度小D、密度同则物质同,密度不同则物质不同3、一块冰融化成水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质量、体积、密度都变大;B、质量、体积、密度都变小;C、质量、体积、密度都不变;D、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V / cm3m / g甲0图11、3、211-3-2乙[学法指导] 物质相同,但物质的状态不同,其密度也是不一样的。
二、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三、温故而知新天平的使用方法(一)放: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上;(二)调:调节横梁左右两端的(),指针左偏平衡螺母向()调,指针右偏平衡螺母向()调,使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幅度相等;(三)称:()物()码,用镊子向右盘中由大到小加减砝码,当加减最小砝码横梁还不平衡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天平再次平衡;(四)记: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与标尺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之和.四、学习过程: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按教材P113页上面的步骤测量不同体积的铝块的质量并将实验数据填入P113上的表格,并做图.质量(g) 体积(cm3)质量(g/cm3)密度铝块1铝块2铝柱31.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__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成________。
2.在课本上作出图像。
3.测量铁块体积和质量并和铝块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自学教材P114———P115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密度的定义是:2.密度的公式是:________;变形公式是:________ 、________。
3.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两个单位的换算关系是:_______。
课堂检测1:比一比,算一算,看谁算得快:(1)7.9×103㎏/m3= g/cm3(2)2.7 g/cm3 = ㎏/m3练习:1、如图为弥勒市东风中学学生所喝的牛奶,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盒牛奶()A、体积减半,所以密度减半B、质量减半、所以密度减半C、虽然质量和体积都减半,但密度不变D、体积、密度、质量都减半2、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A、1kg酒精的体积是0.8×103 m3B、1 m3酒精的质量是0.8×103kgC、1kg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D、0.8 m3酒精的质量是1×103kg例题: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高37.4m,由413块花岗岩石块砌成.碑心石是一整块巨大的花岗岩石,长14.7米,宽2.9米,厚1米,求碑心石的质量。
【学习目标】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与反思、合作与交流。
2、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3、学会查密度表,并能说出常见的一些物质如水、空气,以及钢铁的密度的大概范围。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及应用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导学课程】一、体验与思考:完成实验,思考后积极发言。
观察实验桌上的两杯相同体积的盐水和纯水,你能分辨出哪杯是盐水、哪杯是纯水吗?在小组内讨论各人的观点和分辨方法。
二、实验探究:1、猜想与假设:(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2)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取体积不同的铁块和铝块各三块,先估测那块重一些;(2)用天平测量铁块和铝块各自的质量;(3)用刻度尺测量铁块和铝块各自的长、宽、高,计算出体积;(4)计算铁块和铝块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并进行比较。
3、实验器材:体积不同的铁块和铝块各三块,天平、砝码、刻度尺。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各小组把本组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表格中。
数据 项 目数值单位铁块1铁块2铁块3铝块1铝块2铝块35、数据处理:将数据在下面m—v图像中描点连线,分别算出铁、铝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
m/g6、分析与论证: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或相近?(3)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你是怎样填写的?能说出它的意义吗?(4)现在你可知道两杯相同体积的纯水和盐水,哪个质量大吗?三、交流预习。
1、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__,它的大小与__________ 、__________无关。
6.2 密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 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 会查密度表。
4. 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学习重点】1.密度的概念;2.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学习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通过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可以得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比,它们的比值(选填“相同”或“不同”),物质不同,其比值(选填“相同”或“不同”)。
在物理学中,用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2.某种物质组成物体的与它的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它的公式为______。
3.密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是,常用单位有,它们的换算关系为1g/cm3= kg/m3。
纯水的密度是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4.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与该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选填“有关”或“无关”)。
【合作探究】探究一、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 提出问题(1)现在有几组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铝块和铜块、水和酒精、盐水和糖水、木头和海绵,你能分辨吗?说明判断方法。
【分析】可以根据物质的、气味、味道、等性质分辨不同的物质,这些性质常常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
事实上,我们分辨不同的物质,就是利用了它们所具有的某些性质。
(2)下列三种情况中的金属块,你能分辨出来吗?①两块用纸套包裹的体积相等的铜块、铝块;②两块用纸套包裹的质量相等的铜块、铝块;③两块用纸套包裹的体积、质量都不相等的铜块、铝块。
【总结】此时既不能仅通过比较来分辨,也不能仅通过比较来分辨。
究竟通过比较什么能够分辨出铜块和铝块呢?这正是我们探究的问题。
2. 猜想既然单纯比较质量或体积不能分辨它们,那么通过寻找和的关系,也许能找到一种方法……3. 实验设计(1)取几个不同体积的长方体铝块,用天平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分别测量长、宽、高,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第二节密度学习目标: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是物质的基本特征;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记住一些常用物质的密度;3.掌握密度公式ρ=m/V,能利用它来正确计算物体的密度,并通过查密度表确认物质。
中心任务:理解密度并会利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设问导读一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2.猜想与假设: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或反比)。
3.设计实验:用3个质量和体积都不相同的铝块进行实验,研究它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4.进行实验:各取三块形状规则的铝块和干松木块,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测量它们的棱长后算出体积,再计算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之比,数据如下表。
5.分析与论证: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得到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所示。
6.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相同。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比一般不同。
自我检测一1、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选用了体积为330cm的三个铝块和20cm、310cm、3托盘天平进行实验。
(1)调节天平平衡后,小明用天平测量铝块1(体积为310)cm 的质量,如图甲,这一操作中的错误是 ,改正错误后,他正确操作,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位置如图乙,请将此铝块的质量填写在如表空白处。
他接下来继续测量了铝块2和铝块3的质量并完成了如表格的记录。
铝块/m g 3/V cm 110 254 20 3 81 30(2)小组在进行数据分析时,用描点法画出铝块的m V 图象,请你在上面的方格纸中建立坐标系完成他们的图象。
由图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 (选填“正比”或“反比”)。
(3)该铝块的密度是 3/g cm 。
设问导读二 密度1、物理学中,什么是密度?符号是什么?2、根据定义密度的计算公式为 。
3、密度的单位:基本单位 ,常用单位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4、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水的密度 ;冰的密度 ;酒精的密度 ;煤油的密度 ;根据上面的几种密度对比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根据教材中的密度表进行对比,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5、水的密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6、自行学习书中的例题,然后完成下列练习自我检测二1、一只体育课上用了多年的实心铅球,其表面磨损了一小块,下列物理量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 .质量B .密度C .体积D .质量和密度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B .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C .一钢瓶中氧气的密度为ρ,用掉一部分后,瓶中氧气的密度还是为ρD .铜的密度是338.910/kg m ⨯,表示31m 铜的质量为38.910kg ⨯3、俗话说“铁比棉花重”,这里的“重”通常是对下列哪个物理量大小的描述( )A .密度B .重力C .体积D .质量 4、密度公式m V ρ=因能被写成如图所示的样式而被称为“物理最美公式”。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一、导入1.1 引入问题:同样大小的物体,为什么有的轻,有的重?1.2 学生思考:你认为物体的质量和大小有什么干系?1.3 激发兴趣:我们将通过进修物质的密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观点诠释2.1 密度的定义: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2.2 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质量/体积,单位为千克/立方米。
2.3 密度的意义:密度大小反映了物体的紧密水平,密度大的物体比密度小的物体更重。
三、实验探究3.1 实验目标: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探究密度与质量、体积之间的干系。
3.2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械:天平、容器、水、不同物体。
2)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计算物体的密度。
4)比较不同物体的密度大小。
3.3 实验总结:密度与质量、体积成正比,密度大的物体质量大、体积小。
四、应用实践4.1 密度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判断一个金属是真是假?4.2 密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如何设计一个更轻更坚硬的建筑材料?4.3 密度在自然界中的应用:为什么铁块会沉到水底而木块会浮在水面上?五、拓展延伸5.1 密度的变化:温度、压力等因素对密度的影响。
5.2 密度的计算:不规则物体的密度如何计算?5.3 密度的单位:不同国家对密度的单位有何差别?六、小结6.1 知识回顾: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质量/体积。
6.2 能力提升:学会测量物体的密度,应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3 情感体验:感受物质的密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七、作业安置7.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数据和结论。
7.2 思考问题:密度与物体的浮沉有何关系?密度与材料的性能有何联系?7.3 拓展阅读: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密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8.1 学生反馈:学生对密度的理解水平如何?实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8.2 教学改进:如何提高学生对密度观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8.3 教学展望:如何通过更多实例和案例拓展学生对密度的认识和兴趣?通过这样一份详细的学生导学案,学生可以在实验探究中深入理解密度的观点,通过应用实践和拓展延伸进一步稳固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言物质的密度是物体在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多少,是描述物质紧密程度的物理量。
通过学习物质的密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二、学习目标1. 了解物质的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1. 物质的密度概念的理解。
2. 密度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学习内容1. 物质的密度概念- 密度的定义- 密度的计算公式2. 密度的实验测量方法- 体积的测量- 质量的测量- 密度的计算五、课堂学习1. 密度的概念介绍讲解物质的密度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密度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3. 密度的实验测量方法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测量物体的体积和质量,然后计算出其密度。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题目。
2. 思考如何利用物质的密度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写一篇小结。
七、拓展延伸1. 调查日常生活中密度不同的物质有哪些,为什么它们密度不同?2. 了解密度的应用领域,比如船只浮沉原理、金银首饰的真伪鉴别等。
通过本次学习,相信同学们对物质的密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在未来学习中有更好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
第二课时导学案主题:《物质的密度》一、导入1. 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物质的密度,你们知道密度是什么吗?2. 提出问题:谁能告诉我密度是什么?为什么有些物质重,有些物质轻?二、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计算密度的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和观察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学习过程1. 密度的定义: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
2. 密度的计算:举例说明如何计算密度,让学生理解质量和体积对密度的影响。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2节物质的密度射洪县金华镇初级中学校唐乐松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
二、难点:1、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
2、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准备】教师用:1、多媒体课件。
2、托盘天平和砝码、体积为10cm3、20cm3、30cm3的铝块和铜块各3个。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学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一)探究1cm3物体质量的含义【课件展示】【提出问题】铁块的质量比木块的质量大吗?【猜想与假设】【过渡语】下面我们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来《探究1cm3物体质量的含义》。
【板书】6. 2物质的密度一、实验探究:1cm3物体质量的含义【实验探究、合作研讨】1、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体积分别为10cm3、20cm3、30cm3的铝块、铜块各3个。
观看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由感性认识慢慢上升到理性认识,开始这节课的学习。
)小组交流讨论观察实验器材木块1.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关系。
2.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
2、实验表格==体积质量【提出问题】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从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是什么关系?(2)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是什么关系?【课件展示】2、结论:(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同种物质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比值一般不同【过渡语】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
6.2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密度的定义,公式,知道密度的物理意义,会用公式计算
2.通过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
【学习重点与难点】
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质量、体积、密度单位的换算
【导学过程】
V/cm3
1.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
积的比值是 __________的。
2.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___________
二、密度
1.定义:,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国际主单位是___________,常用单位_________
1g/cm3=_______kg/m3
练习(1):8g/cm3=_________kg/m3 7200kg/m3=_________g/cm3
3. 阅读课本107页密度表思考:一滴水和一桶水的密度一样吗?粉笔在使用
过程中密度变吗?一块冰熔化为水密度变吗?加热一块铁,它的密度变吗?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______、________改变而改变。
但_______,
_______改变,物质的密度会随之改变。
4.水的密度为_______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__________g/cm3
练习(2):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
它的真实含义是( )
A.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B.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C.木头比铁轻一些
D.铁的质量和木头的质量实际上是一样的
(3).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水与原来的一瓶水比较()
A、质量减少,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体积减少,密度减少
D、体积不变,密度减少
(4)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一袋醋倒在两个瓶子里,密度减小
B.因为铝的密度小于铁,所以铝的质量一定比铁小
C.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块的质量一定大于铝块的质量。
C.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1kg铜的体积为8.9×103m3
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也可以相同
5.公式为(用符号表示),变形式有________ 、_________
6.计算单位换算准备:
质量单位: 1t= ____kg 1kg=____g 1g=____mg
体积单位: 1L=____dm3=____m3 1mL=_____cm3=______m3
练习(7)有一块金属,质量为237g,体积是30cm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
kg/m3,这种金属是。
若将这块金属切成两半,则其中一半的密度是 ___ kg/m3,合 g/cm³。
练习(8)一块450g冰全部熔化成水后,它的质量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冰的密
度是0.9 ×103kg/m3)
练习(9)某液体的质量是0.4千克,体积是0.5L,金属的密度是多少?。
10.能装500克水的瓶子,能够装某种液体40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课堂练习:
1、一枝蜡烛在燃烧过程中()
A、因为质量减小,所以密度也减小
B、因为体积减小,所以密度变大
C、其质量改变,但体积不变
D、因为质量、体积均改变,故密度肯定改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同种物质,m与V成反比
B.对同种物质,ρ与m成正比.
C.对同种物质,ρ与V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
3.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4∶1,体积之比为2∶3,则它们密度之比为__ ___。
4.三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有100克的盐水、酒精和水,他们的液面最高的是()
A、盐水
B、酒精
C、水
D、液面一样高
5.小华同学在探究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做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质量有关
B.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体积无关
C.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D. ρ甲>ρ乙
6.一个质量为0.25 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 )
A. 1.0×103 kg/m3
B.1.16×103 kg/m3
C. 1.75×103 kg/m3
D. 1.2×103 kg/m3
7. 容积是10升的瓶子装满了煤油,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3 ,则
瓶内煤油的质量是,将煤油倒去4kg后,瓶内剩余煤油的密度
是。
某瓶氧气的密度是5 kg/m3 ,给人供氧用去了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
8.如图4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液体的密度是()
图4
A.20g,1.0×103kg/m3 B.60g,0.8×103kg/m3
C.60g,1.0×103kg/m3 D.20g,0.8×103kg/m3
9.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
分别为16 cm3、12 cm3。
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 8 g/cm3
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 5 g/cm3
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 8 g/cm3
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 5 g/cm3
10.为研究某种物质的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
(1)将上面空白处填写完整
(2)比较1、 2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同一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_ ____,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的。
(3)比较2、3两次数据可以得出:质量相同不同物质,体积是__ ___。
(4)比较1、4两次数据得出: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5)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_____________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
理学中用_____________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11.一块大岩石体积为30dm3,某同学从这块大岩石上砸下一小块岩石样本,
用天平称得样本质量是27 g,测得样本的体积为10ml,这块岩石的密度是多
少?这块大岩石的质量是多少?
12.一个能装500g水的玻璃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是750g,用该郱改装酒精,则装满酒
精后的总质量是多少?(ρ酒=0.8×103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