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颂》集联
- 格式:doc
- 大小:19.97 KB
- 文档页数:44
石门颂字帖的原文及释文原文: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惟坤灵定位,川泽股躬。
泽有所注,川有所通。
斜(碑作余字)谷之川,其泽南隆。
八方所达益域为充。
高祖受命,兴于汉中。
道由子午,出散入(碑误作“人”字)秦。
建定帝位,以汉氏(原种作“诋”)焉(焉字别写)。
后以子午,途(原碑涂加艹上下结构)路涩(原碑为歮)难。
更随围谷,复通堂光。
凡此四道。
阂(原碑作垓)隔(别写)尤艰。
至于永平,其有四年,诏书开斜(原碑作余),凿通石门、中遭元二,西夷虐(别字)残,桥梁断绝,子午复循。
上则悬(原碑为县字)峻,屈曲流(别字)颠;下则入(碑作人字)冥(别字),倾(别字)泻(原碑为写字)输渊。
平阿淖(别字,一释泉字)泥,常荫鲜晏。
木石相拒(原碑作距),利磨确盘(别字),临危枪砀,履尾心寒。
空舆轻骑(原碑奇为竒),滞(原碑氵为辶)碍(别写)弗前。
恶虫弊(原碑加草字头)兽(原碑作狩字),蛇蛭毐螨(别字)。
末秋截霜。
嫁苗禾(别写)残。
终年不登,匮馁之患。
卑者楚恶(别写),尊看弗安。
愁苦之难,焉可具言。
于是明智(碑作知),故司隶校尉犍为武阳杨君厥字孟文,深执忠伉,数上奏请。
有司仪驳(别字)君遂执争,百僚(别字)咸从,帝用是听。
废子由斯,得其度经。
功饬尔要,敞而晏平。
清凉调和,烝烝艾宁。
至建和二年,仲冬上旬,汉中太守、犍为武阳王升字稚纪。
涉历山道,推序本原,嘉君明智(原碑作知),美其仁贤,勒石颂德,以明厥勋。
其辞曰:君德明明,炳(别写)焕弥光。
刺(别写)过拾遗,厉清八荒,奉魁承杓,绥亿御(碑作衙)强(碑作作彊)。
春宣圣恩,秋贬若霜。
无偏荡荡,贞雅(原碑牙似楷书耳为篆书隶变,非耳)以方。
宁静蒸庶,政与乾通,辅主匡君。
循礼有常。
咸晓地理,知世纪纲。
言必忠义,匪石厥章。
恹(别写)弘大节.谠而益明。
揆往卓今,谋合朝情。
释(别字)艰即安,有勋有荣。
禹凿龙门,君其继踪。
上顺斗(似升字)极,下答坤皇。
自南自北,四海攸通。
君子安乐,庶士说雍、商人咸西嘻,农(别写)夫永同。
古今对联集萃关心夜雨疏帘费半盏寒灯为来日谋朝齑夕韭;回首春风上苑剩一只秃管与诸君写近水遥山。
四字联一轮明月;四壁清风。
山以石峻;海为川归。
(集石门颂字)天下有道;国家将兴。
(集四书句)云水风度;松柏气节。
五车诗胆;八斗才雄。
不攻人短;莫矜己长。
风云论道;笔墨通天。
尺璧非宝;寸阴无价。
当勤精进;但念无常。
竹阴在水;兰气随风。
行仁义事;读圣贤书。
江山入画;意气凌云。
花晨月夕;茶半香初。
荡思八荒;游神万古。
倚剑天外;射雕云中。
读古人书;友天下士。
(包世臣)勤能补拙;俭以助廉。
虚心为竹;清节而秋。
(集景君铭字)移花得蝶;买石饶云。
(郑燮)欲正人心;引为己任。
(胡林翼)曾三颜四;禹寸陶分。
(郑燮)静观世态;细品人生。
澹泊明志;夙夜在公。
五字联一生勤为本;万代诚作基。
一亭俯流水;万竹引清风。
(集兰亭序字)一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风柔莺戏柳;花放燕衔香。
文章负奇色;事业富清机。
文章辉五色;心迹喜双清。
(集唐诗句)心同孤鹤静;节效古松贞。
(集唐诗句)心源无风雨;浩气养乾坤。
心悬万里外;兴在一杯中。
(集李白句)以文常会友;惟德自成邻。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
会心多野趣;契理谢言诠。
(乾隆)名香泛窗户;达岫对壶觞。
(集唐诗句)名香播兰蕙;妙墨挥岩泉。
(集唐诗句)名香播兰蕙;雕藻迈琼琚。
(集唐诗句)名随市人隐;心与古佛闲。
(梁同书集苏轼句)各勉日新志;共证岁寒心。
(蔡元培)江山千古意;时序百年心。
江山开眼界;风雪炼精神。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江山助磅礴;文物照光辉。
(集唐诗句)江山澄气象;冰雪净聪明。
(集唐诗句)汲古得修绠;开怀畅远襟。
(集唐诗句)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
异石归海岳;高士标云林。
羽仪呈鸑鷟;藻思焕琼琚。
(集唐诗句)声华满冰雪;述作凌江山。
声华满冰雪;节操方松筠。
(集唐诗句)芳野留胜事;艺苑重高文。
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
我思铭陋室;谁为记闲轩。
秀句满江国;芳声腾海隅。
(集李白句)何处梅花笛;谁家碧玉萧。
石门颂全碑和译文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石门颂)全碑【译文】坤灵确立天下大势,川泽像人体的股肱分布于大地。
湖泽灌注,江河流通。
褒水南流,水流丰盛,流向四面八方,褒斜道是通向益州的要冲。
汉高祖刘邦接受天命,兴起于汉中。
他从关中出走汉中时,走的是子午道;定三秦时,经褒斜道,出大散关,暗度陈仓,直抵咸阳。
后来因为子午道通行艰难,于是又有经过围谷、堂光的两条道路开通。
这样,从关中到汉中就有子午、褒斜、围谷、堂光四条通道,但通行都比较艰难。
从永平六年到永平九年,汉中太守鄐君曾用四年时间开凿褒斜道石门。
后来先零羌叛乱,通行四十多年的褒斜道被毁,所以,又不得不沿着子午道通行。
道谷中,上面悬崖险峻,水流屈曲,自巅飞流而下。
下面峪谷幽暗,倾泻而下的飞流直落深渊。
平阿之地因水而泥泞,山谷阴暗,少见天日。
栈道已毁,只有余柱支撑在岩石上。
岩石坚固而巨大,像被磨砺过一样锋利。
临危岩而仓皇。
像履虎尾而心寒。
空车轻骑也受到阻碍,不能行进。
恶兽毒虫出没,险恶之极。
没到秋天就遭受严霜,农作物被摧残,一年到头没有收成,民众受着饥饿之患。
卑贱者痛苦,尊贵者不安宁。
其愁苦之状,哪堪一一言表?于是,英明的司隶校尉杨孟文,深怀忠厚刚直之心,数次奏请开通褒斜道石门。
主管官员反驳杨君的奏请,杨君坚持据理力争,百官应从,皇帝终于诏准。
修凿之后,子午道由此而废,石门又可经行无阻了。
修治石门要冲,使之宽敞平坦,此处的环境也变得清爽调和,安定太平。
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十一月上旬,汉中太守王升(字稚纪),亲历褒斜道,追根溯源,为赞扬杨孟文明智、仁爱、贤能的美德,撰文刻石,表彰其卓著的功绩。
赞辞写道:英明之君,美德闪光。
救弊补偏,治理八方。
上顺天道,安抚暴强。
和似春风,严若秋霜。
无偏无私,王道荡漾。
端正不阿,操守高尚。
众人安宁,政从天纲。
辅佐君主,遵礼守常。
娴熟地理,通晓法纲。
言必忠信,执法坚强。
弘扬大节,分明罚赏。
度古知今,谋合朝纲。
除险民安,美名高扬。
书艺精粹——石门颂集联
书艺精粹——石门颂集联
《石门颂》(全称为《汉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后世简称为《石门颂》)。
是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由当时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书佐王戎书丹刻于石门内壁西侧的一方摩崖石刻,是隶书书法作品。
现藏于汉中博物馆。
《石门颂》歌颂了东汉汉顺帝时的司隶校尉、犍为(今属四川乐山)人杨孟文“数上奏请”修复褒斜道的事迹。
整块摩崖通高261厘米,宽205厘米,题额高54厘米。
《石门颂》多用圆笔,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线条沉着劲道,结字舒展放纵,体势
瘦劲,飘逸自然,素有隶书中的草书之称,是汉隶中的精品佳作。
《石门颂》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与略阳的《郙阁颂》、甘肃成县的《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是汉代颂体代表作。
【原创】石门颂集联注释(61-80)4王玉良为了初学联友理解《石门颂集联》注释,不才抛砖引玉,敬请方家指教。
拙作(有原图)可以转载,若出书需经本人联系。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石门颂集联注释60龙门开凿曲通海石梁高(县)悬峻极天【简注】龙门:一般指的是黄河从壶口咆哮而下的晋陕大峡谷的最窄处,也即“禹凿龙门”的“龙门”。
峻:险峻。
极:顶端,最高点。
【释意】开凿龙门曲曲折折通向大海;石梁高高悬起高峻直达青天。
61石梁南道通余(斜)谷海流注西达灵山【简注】南道:陕西终南山之山谷的南口曰褒。
灵山:即陕西凤翔县城西15公里之灵鹫山,古名九顶莲花山,以先秦穆公狩猎于此见灵鹫鸟而始名,简称灵山。
【释意】凿开的石梁南道(褒)通往斜谷;如海般的流水向西灌注陕西灵山。
62秦诏文辞重功德汉书纪载尊勋荣【简注】尊:尊贵。
【释意】秦诏版所刻的文辞重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德;《汉书》每一纪,都记载帝王尊贵荣耀的功勋。
63石门有颂光天汉南山无石勒万年【简注】勒:雕刻。
碑石。
【释意】石门有颂词如光明的银河;终南山谷不在石,雕刻的碑文流传万年。
64君平易理言百世元常隶书焕万年【简注】君平:西汉严君平。
百世:世世代代。
指久远的岁月。
元常:三国钟繇。
焕:光亮,鲜明。
“焕乎其有文章。
”《论语》【释意】西汉严君平的易理言论流传世世代代;三国钟繇的隶书光照万年。
65深山大泽出龙蛇天汉长流输八荒【简注】泽:水积聚的地方,湖泽。
【释意】深山和湖泽出现蛟龙和长蛇;天上的银河如地上的流水输送八方极远之地。
66晏子春秋有大义孟子仁义王万年【简注】大义:大道理、要旨。
仁义: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
《孟子·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以“仁义”为王。
【释意】《晏子春秋》记述春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包含着大道理;孟子的仁爱和正义历代帝王推崇延续万年。
67清节自厉晏平仲文章雅丽韩文公【简注】厉:同“励”,勉励。
晏平仲:指齐国晏婴。
石门颂集唐诗《石门颂集唐诗》一、原文:《石门盛景》石门幽径入云深,山映斜阳天接林。
风动松声传古韵,泉流石上作琴音。
二、衍生注释:“石门”这里可以是一个实际存在的被称为石门的地方,有着幽深的小路通往云雾缭绕之处。
“幽径”就是幽静的小路。
“山映斜阳天接林”描绘的是傍晚时分,夕阳映照山峦,远处的天空和山林似乎连接在一起的壮观景象。
“风动松声”指微风拂过,松树发出沙沙的声响,“古韵”表示这种声音似乎带着古老的韵味。
“泉流石上”是清泉在石头上流淌,发出的声音就如同弹奏琴音一般美妙动听。
三、赏析: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石门的盛景。
首句“石门幽径入云深”直接点明石门这个地点,并写出小路直入云间的那种幽深静谧感,一下就把读者带入到一种神秘的氛围之中。
“山映斜阳天接林”则用宏大的画面感拓宽了视野,把夕阳下山河辽远的感觉表现出来,让人感受到大自然那雄浑壮阔的美。
后两句则通过对细微处声音的刻画,从风动松声的古韵到泉流石上的琴音,从视觉转到听觉。
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以动衬静,比如松声和泉声,反而让整个石门显得更加幽静。
情感上表达了对石门盛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作者介绍:从诗的风格来看,作者应是一个热爱自然、内心细腻之人。
也许是经常在山林间游玩,对山水有着独特的感悟力,所以能创作出这样画面感十足又韵味悠长的诗歌。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小李是个摄影师,这天他去一个山区采风。
当他走进一条蜿蜒通向深山的小路时,旁边是参天大树,他突然就想起了那首诗“石门幽径入云深,山映斜阳天接林。
”他感觉眼前的场景就像是诗里描绘的画面一样。
于是他调整相机参数,拍摄了好几张照片,想要记录下这像石门盛景一样的景象。
例子二:老师在课堂上讲自然景观描写。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理解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他举例说:“就像‘风动松声传古韵,泉流石上作琴音。
’这句诗一样,在描写石门的美景时,风动松声和泉流石上的声音描写就是动态描写,可是却衬托出石门的幽静,这是很巧妙的写法,你们在描写景色的时候也可以借鉴。
石門頌全文(参考)惟靈定位,川澤服躬,澤有所注,川有所通,余谷之川,其澤南隆,八方所達,益域為充,高祖受命,興於漢中。
道由子午,出散入秦,建定帝位,以漢焉,後以子午,路難,更隨圍谷,復通堂光,凡此四道,垓鬲尤艱,至於永平其有四年,詔書開余,鑿通石門,中遭元二,西夷虐殘,橋梁斷絕,子午復循,上則縣峻,屈曲流顛,下則入,廎寫輸淵,平阿泥,常蔭鮮晏,木石相距,利磨确,臨危槍碭,履尾心寒,空與輕騎,遰弗前,惡虫狩,蛭毒,未秋截霜,稼苗夭殘,終年不登,匱餒之患。
卑者楚惡,尊者弗安,愁苦之難,焉可具言,於是明知故司隸校尉楗為武陽楊君,厥字孟文,深執忠伉,數上秦請,有司議駮,君遂執爭,百遼咸從,帝用是聽,廢子由斯,得其度經,功飭爾要,敝而晏平,清涼調和,烝艾寧,至建和二年仲冬上旬,漢中大守楗為武陽王升字稚紀,涉歷山道,推序本原,嘉君明知,美其仁賢,勒石頌德,以明厥勳,其辭曰:君德明,煥彌光,刺過拾遺,厲清八荒,奉魁承杓,綏億衙彊,春宣聖恩,秋貶若霜,無偏蕩,貞雅以方,寧靜烝庶,政與乾通,輔主匡君,循禮有常,咸曉地理,知世紀綱,言必忠義。
匪石厥章,弘大節,讜而益明,往卓今,謀合朝情,醳艱即安,有勳有榮,禹鑿龍門,君其繼縱,上順斗極,下答皇,自南自北,四海攸通,君子安樂,庶士悅,商人咸,農夫永同,春秋記異,今而紀功,垂流億載,世喋誦序曰,明哉仁知,豫識難易,原度天道,安危所歸,勤竭誠,榮名休麗,五官掾南鄭趙邵字季南,屬中漢彊字產伯,書佐西成王戒字文寶主,王府君閔谷道危難,分置六部道橋,特遣行丞事西成韓朗字顯公,都督掾南鄭魏整字伯玉,後遣趙誦字公梁案察,中曹卓行,造作石,萬世之基,或解高格,下就平易,行者欣然焉,伯玉即日徒署行丞事守安陽《石门颂》全称《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
又称《杨孟文颂》。
原刻为竖立长方形。
通高26l厘米,宽205厘米,22行,行30或31字。
总共655字。
前人对此摩崖书评价极高。
如清人张祖翼说:“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杨守敬《平碑记》说:“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鸡,飘飘欲仙。
楹联集锦第一篇范文:楹联集锦经典楹联集锦四字联一轮明月;四壁清风。
山以石峻;海为川归。
(集石门颂字)天下有道;国家将兴。
(集四书句)云水风度;松柏气节。
五车诗胆;八斗才雄。
不攻人短;莫矜己长。
风云论道;笔墨通天。
尺璧非宝;寸阴无价。
当勤精进;但念无常。
竹阴在水;兰气随风。
行仁义事;读圣贤书。
江山入画;意气凌云。
花晨月夕;茶半香初。
求通民情;愿闻己过。
(林则徐)穷不失义;富而无骄。
(集四书句)松风高洁;兰气幽芳。
松风煮茗;竹雨淡诗。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斧藻其德;竹柏之怀。
(梁同书)贫不学吝;默无过言。
泪尽数行;诗留千古。
(郑燮)持山作寿;与鹤同侪。
(齐白石)荡思八荒;游神万古。
倚剑天外;射雕云中。
读古人书;友天下士。
(包世臣)勤能补拙;俭以助廉。
虚心为竹;清节而秋。
(集景君铭字)移花得蝶;买石饶云。
(郑燮)欲正人心;引为己任。
(胡林翼)曾三颜四;禹寸陶分。
(郑燮)静观世态;细品人生。
澹泊明志;夙夜在公。
五字联一生勤为本;万代诚作基。
一亭俯流水;万竹引清风。
(集兰亭序字)一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几阁文墨暇;园林春景深。
三月桃花雨;一张风雪图。
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
大慈念一切;慧光照十方。
(释弘一)丈夫志四海;古人惜寸荫。
(集陶渊明句)万山排紫绿;一室贮清虚。
与世为依怙;如日处虚空。
(释弘一)山公惜美景;小谢有新诗。
(集唐诗句)山吞残日暮;水夹断云流。
山深春自永;海静日尤高。
千流归大海;高路入云端。
己过勿惮改;未然当先思。
井灶有余处;林园无俗情。
(集陶渊明句)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
天长落日远;意重泰山轻。
(集李白句)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
无言先立意;未啸已生风。
无极原有极;欲仁存至仁。
无事此静坐;有福方读书。
云山起翰墨;星斗焕文章。
(集唐诗句)云霞生异彩;山水有清音。
(集怀仁圣教序字)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色。
云卷千峰集;风驰万壑开。
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
不矜威益重;无私功自高。
《石门颂》简介、全文、注释、译文《石门颂》简介、全文、注释、译文简介《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杨孟文颂碑》、《杨厥碑》。
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无名氏刻,汉中太守王升撰文,内容为颂扬司隶校尉杨孟文开凿石门通道之功。
碑文全面、详细地记述了东汉顺帝时期司隶校尉杨孟文上疏请求修褒斜道及修通褒斜道的经过。
《石门颂》原刻为竖立长方形,20行,行30、31字不等,纵261厘米,横205厘米。
全文共655字。
是摩崖汉隶,“石门十三品”之第五品,属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颂》的艺术成就,历来评价很高。
其结字极为放纵舒展,体势瘦劲开张,意态飘逸自然。
多用圆笔,起笔逆锋,收笔回锋,中间运笔道劲沉着,故笔画古厚含蓄而富有弹性。
通篇看来,字随石势,参差错落,纵横开阖,洒脱自如,意趣横生。
《石门颂》为汉隶中奇纵恣肆一路的代表,素有“隶中草书”之称。
文中“命”、“升”、‘诵”等字垂笔特长,亦为汉隶刻石中所罕见。
《石门颂》对后世影响很大。
《石门颂》原刻于陕西省襄城县(今汉中市汉台区褒河镇)古褒斜道的南端——东北褒斜谷之石门隧道的西壁上。
此处是横穿秦岭、连接八百里秦川和汉中盆地的交通要道,古称褒斜栈道。
由于形势险峻、开凿困难,故历代文人歌咏、题刻者甚多。
1967年因在石门所在地修建大型水库,乃将此摩崖从崖壁上凿出,1971年迁至汉中市博物馆,保存至今。
现保存于汉中市博物馆。
被书法界公认为是古隶中最早,占据首位的刻石。
《石门颂》摩崖是我国著名汉刻之一,他与略阳《郙阁颂》、甘肃成县《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
《石门颂》是东汉隶书的极品,又是摩崖石刻的代表作。
它对后来的书法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清代张祖翼评说:“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也,力弱者不能学也。
”解放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海》封面“辞海”二字,就取自于《石门颂》。
《石门颂》集联《石门颂》集联四字
山以石峻海为川归
屈子有意楚王无情
阳嘉残石峄山遗文
文章北斗丞相南阳
大泽倾注天汉长流
君子行道贤者履仁
大道无常贤德有故
难得中道必争上流
文章司命道德攸归
武夷注晓都梁然春
五字
山深春自永海静日尤高贞石经万载轻骑历八荒
道德为原本知识极诚明地敞心弥静山深秋更凉隶书隆汉石高文尊楚辞临朝武皇帝废礼卓文君曲高君子悦政清世道安明君有大度圣贤得高情武有功为显文不曲为平
丽日为天宝美稼即地灵人情必须要世故不可辞有灵终显石大易可从龙临危显大节乐道历名山荣名纪贞石大节历秋霜美人可绝世达士成永年清丽山川颂高深流若经
开尊倾北海凿石通西夷秦相识韩子楚人颂屈平君子轻名利美人恶玉饰文章天北斗丞相汉南阳咸阳秦造作中散楚明光德高书有灵道深心自仁中阿乐君子空谷朗玉人蛇断兴王路龙登校尉门
邵伯为秦相屈原作衙官大年方邵伯奏议继宣公秋稼农偏苦春心愁遣难二美光明显四文仁义章都复西平相人倾北海尊君子尊仁义大道有天常楚辞方雅颂春秋炳万年
仁义尊孟子丞相数邵伯孟子言仁义晏子行春秋行书尊北海丞相数南阳峄山纪秦石汉阳校汉隶汉阳嘉残石秦峄山遗文道流归海若勒石登之不楚辞丽以则韩文明且清
情合孟光案礼为皇极门赵平原相士郑子产有辞危行晏平仲义士秦武阳伯玉为君子西方有美人子产为郑相石勒听汉书造字勒金石为宝记楚书喜署定武石不休恶木阴安乐出绝域屈曲通书堂
知者无不识君子弗上人地分西南北天有春秋冬此心本非石所言焉可宣雅人高格调经世大文章荣勋光亿载高木大数围仁义为至宝诚明以自强卓尔尊往圣欣然得阳春
入深山大泽通天道人情豫识临渊易所愁升天难临事识难易为世定安危伯夷是贤者仲由为成人诏书出五道杨荫垂四围地理合禹域川字从汉书凿山以通道入海不帝秦
八荒颂勋德百僚为股肱雅调垂亿载高文有宝光凿通南北极造作春秋经异石若尊者深山有高人春寒余谷日秋晓断桥霜乐道忠义事继踪秦汉文竭诚勤庶政拾遗辅明君谠言不可废荣名之所归
高道圣难至履霜心为寒
以石为尊者其清若川源
山为静者悦春与美人分
六字
凉秋高原纵骑阳春大泽行龙石桥清流遣兴斜阳故道归心
嘉谷为农夫宝美文合仁者情若是勤记苦颂不必悬梁刺股大地无稼则馈川泽有龙方灵兴汉未必高祖过秦自有明公日晏世清人兴稼美谷登农乐其文贞雅以丽斯人仁知而贤君子履躬以礼贤者临义必为永和春日作序渊明秋稼有辞
南北成安平域春秋书大有年君子行必忠义庶士道本纲常君子履躬以礼贤者临义必为残石凿褒中字危桥悬斜谷川南山颂上无极北海尊中不空文德垂流亿载武功历清八荒石梁南通斜谷海道西达灵山
置清尊而案曲然都梁以诵书文明年书大有利益川涉同人焕文章垂后世炳灵德弥亿年书则诵四日若雅永叹八烝哉惟圣者其无过若农夫之有秋秦诏辞垂功德汉书纪载勋荣大道自有难易天君常得安和
木成荫欣午日桥断人度晓霜伯高出言有礼仲子苦掾无书道德流为韩子文章意出郑兴汉书文自艰涩楚辞言本和平于万斯年有佐凡百执事惟贞履以和斯中道坤之德为大兴惟圣者其有过若农天之有秋万世龙子忠义千秋疆基平安
大海行龙晓日高山归骑垂杨山川开合四字天地春秋六合文德垂流亿载武功历清八荒出谷骑争春晓度桥人履秋霜晏子春秋行世孟子仁义言王贤路更开王朗文辞上祖屈原万石世推太守五言咸诵拾遗
书诵秦汉以上纪载春秋狩年南北八方清晏春秋四序平和咸阳秦人造作中散楚之明光大道流归海若勒石上登之不地敞其心弥静山深秋日更凉永和春日作序渊明秋稼有辞得主君子攸往匪义大人弗为
君子以德为美圣人惟仁而贤渊明不屈五斗王通有功六经贤路更开王朗文字上祖屈原从政事推季路以文理循子渊惟圣者其无过若农夫之有秋明明德有大道蒸蒸艾格非心履以和斯中道坤之德为大羹开百世帝本纪察五佐天官书
伯高出言有礼仲子苦掾无书作人作谋作圣为上为下为民有佐有丞有辅言官言府言朝渊明空秦轻汉石勒上高下光惟圣惟勤惟断以德以功以言登山临河而叹过门废书相从书则诵四曰若雅永叹八丞哉
残石凿褒中字危桥悬余谷川
置清尊而按曲然都梁以育书
七字
春日天荣万方木断桥归骑鬲垂杨
春日天荣万方木秋霜寒截四围山
截断高山开道路登临大海造乾坤
清凉流经山路曲垂阳荫得石桥残数行嘉言明大道二尊美醇序深情流惟下泻方成海山不自高可极天山谷文章自艰涩渊明行义极清高龙门开凿曲通海石梁高悬峻极天
平原余日下寒雅大道垂杨勒归骑
大雅文章曹子建深通经义郑司农
卓有清名争丽日巍然大节若灵光
卓有清名争丽日巍然大节明德尊
西安石上校汉隶北海尊前诵楚辞
汉阳石上校汉隶北海尊前诵楚辞
春静曲堂垂丽日秋经空谷历寒霜
君子之泽必百世至人所乐惟无常
春日天荣万方木秋霜寒截四围山
石门隆高出四域海道通达受八基
天汉长流输八极豫章大木荫四围
长杨丽辞明天汉若木垂荫炳乾坤德颂功名荣天下文武大勋纪万年书名嘉隆尊北海丞相大德有南阳西平武功光万世北海文章流亿载汉阳残石尊万世峄山遗文炳春秋常过故人校文字喜有乐石遣清凉
日行出海经地曲霜下断桥人秋凉
常从杨子识难字喜与王充释异书
文德涨垂流亿载武功攸历清八荒
南北凿成安平域春秋经书大有年
炳焕文章垂后世勋荣灵德弥亿年
文明之年书大有利益若川涉同人
登山临阿以永叹过门废书而相从
道德流为韩子言文章义出郑兴书
伯高出言斯有礼仲子苦掾叹无书
于万斯年有名佐凡百执事惟其贞
汉书隆文自艰涩楚辞丽言本和平
人惟圣者其无过文若农夫之有秋
于书则诵四日若大雅永叹八烝哉
嘉木成荫欣午石危桥段人度晓霜
美稼秋日登万石垂杨和春丽六桥
残后凿石褒中字危桥悬倾斜谷川
君子履道躬以礼贤者临义必有为
南山清颂上无极北海尊中长不空
大雅文章曹子建经义深通郑司农
清流泻石输四极轻骑盘阿临八荒
龙门开通曲通海石梁高悬峻南山
经解异同通郑注帝诏前后诵汉书
文字倾泻若大海勋荣炳朗勒名山
山谷文章自艰涩渊明行义极清高
履以清和斯中道坤灵之德为大舆
礼乐原武功文德智仁喜大泽高山
可与言或是解人不受命焉得至道
仲宣文有名建安司农节不贬大汉
释道开清解之门帝王以仁贤为宝
农夫作苦人秋冬天道无言倾西北
明堂以位朝八荒大海流写王百谷
韩文公原道有言晏平仲清节自厉
喜有乐石遣春秋常过故人校文字
至人所乐惟五常君子之泽必百世
明堂以位朝四夷大海之流王百谷
轻骑盘阿晓日升清流写石垂杨合
石梁高县峻极天龙门开凿曲通海
海流注西达灵山石梁南道通余谷
汉书纪载尊勋荣秦诏文辞重功德
南山无石勒万年石门有颂光天汉
元常隶书焕亿年君平易理言百世
天汉长流输八荒深山大泽出龙蛇
孟子仁义王万年晏子春秋有大义
文章雅丽韩文公清节自厉晏平仲
西平武功清八荒韩子文德流亿载
永和春日作美文永平诏书开斜道
出海日行经地曲断桥霜下人秋凉
文字倾泻若大海勋荣爇朗勒名山
出海日行经地曲
断桥霜下入秋凉
常遇故人校文字喜有乐石遗春秋
龙虫之遗秦相字雅颂而后楚贤辞
察往难言天宝事
序情安得永和年
书格渊平尊北魏
文辞峻上属西秦
常从曹宪识难字
喜与王充释异书
八字
乾清坤宁攸德贤利文辅武佐逸关永平
春朝听曲仲若润情秋日登高孟嘉清兴
自南自北八方清晏无春无秋四序和平
识德颂功名荣天下揆文定武勋纪万年
天汉长流写输八极豫章大木垂荫四围
上顺斗极下答坤皇乾坤清宁攸往咸利
南山争高北海度深庶士悦雍君子安乐
楚辞方雅商颂拾遗积石道流阳谷出日
君平易理元常隶书文渊卓识安石嘉名
光明六合炳朗万年涉历八荒纪纲百度
大德不德大仁不仁匪礼之礼匪义之义
木石为空通天绝地龙蛇所出大泽深山
颠着辅之倾者匡之要言中尔谠言竭尔
四君得士赵魏其尤五字成文王杨不废
子由躬上韩大尉书石勒心受汉高祖命
废置行卓道不拾遗饬厉兴文土有成德
南山磐石喜乐得贤北海王霜文章行世
春朝听曲仲若渊情秋日等高孟嘉清兴
大道炳哉自由难易天君临日常得安和
道流天汉勒石南山敞晏平原注尊北海
君子之泽必流百世至人所乐惟有无常大哉乾元至哉坤元履日天泽临日地泽南山争高北海度深春日同和秋霜方厉若木垂荫炳焕坤舆长杨丽辞章明天汉武功文德礼乐之原大泽高山知人所喜海道通达利受八基石门隆高途出四域
南山上颂荣名所归北海奉尊贤德无极
荫荫嘉木文章万年明明有德大道经天
大泽流写道输八荒嘉木成荫君子乐日
涉历八荒纪纲百度光明六合爇朗千年
宝相朝荣文无晏丽都梁晓静玉斗春开
道德极高必登山若名理难达与凿空同
桥仁扬荣执礼弗失渊明乐天属辞自然
阳春曲高阳秋辞属大荒经异大汉文隆
惟春和丽万世所宝有山清凉六朝之遗
危山无石自显德峻平桥有霜故知秋深
平易通经屈曲方子清高若秋和丽则春
寒山拾得世曰尊者龙渊太阿君为解人
平山利骑遣此秋兴垂杨荫流荡厥春情
书诵秦汉二世而上纪载春秋西狩之年
自南自北八方清晏无春无秋四序和平
要言中尔谠言谓尔颠者辅之倾者匡之
垂杨荫涂成安平域美稼乐利书大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