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02.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属于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教材通过介绍黄河的自然特征、历史变迁、治理措施以及开发利用,使学生了解黄河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主要河流有一定的了解。
但黄河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其在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独特地位,可能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此外,学生可能对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措施有一定的好奇,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些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的自然特征、历史变迁、治理措施以及开发利用;掌握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防洪减灾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黄河治理与开发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黄河的自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2.黄河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3.黄河治理的措施及其效果4.黄河的开发利用及其前景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河的基本概念、特征、历史变迁等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黄河治理的成功案例,如小浪底工程、三门峡大坝等。
3.讨论交流法:学生就黄河治理与开发的议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4.实地考察法: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学生参观黄河流域的相关景点或工程,加深对黄河治理与开发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PPT课件,包括黄河的自然特征、历史变迁、治理措施、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2.准备相关资料,如黄河治理的文献、报道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3.准备实地考察的地点和行程,如果需要的话。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简要介绍黄河的自然特征和历史变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河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学会分析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了解黄河、长江的源流概况和各河段的特征。
4.了解长江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5.理解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长江、黄河的学习,学会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的地理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
【重点与难点】1.长江的开发与治理2.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长江、黄河是我国两条大河,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河流吗?它们又是如何分布的呢?二、新课学习第一课时(一)以外流河为主1.内流河和外流河定义: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内流河: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
主要分布区:内流河:西北内陆;外流河:东南部2.内流区和外流区自主学习(读教材43页第三段),完成表格3.主要内流河和外流河找一找:内流河:塔里木河、弱水外流河:黑龙江、辽河、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注入太平洋)、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拓展延伸: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
4.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你知道吗?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哪些?(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共同探究:①河流水量补给②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原因③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④外流河不共同的水文特征5.京杭运河特点: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起止点:北京----杭州,全长约1800千米读图找一找贯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读图找一找经过六省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航运价值:历史上起过沟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
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2.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些有力的数据,说明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学会综合分析问题。
2.通过阅读“长江流域水系”和“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从图上获知长江水能丰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长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及长江三峡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保护。
难点分析、归纳、概括长江水能及航运特点。
一、导入新课(播放《长江之歌》)这是一首什么歌?《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二、讲授新课教师:伟大的母亲河——长江,像一条巨龙镶嵌在祖国的南部,源远流长。
请同学们读图2 34“长江流域水系”。
动手找一找,画一画。
(1)请同学们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它的发源地、流经哪11个省级行政区域、注入什么海洋。
学生自主查找,准备回答。
流经省市区可以参考中国政区图。
学生: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11个省级行政区域,最后在上海注入东海。
(2)请用蓝色笔从北到南、自西向东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
北岸支流分别在哪几个城市汇入长江干流?南岸的湘江和赣江是流经什么湖后汇入长江的呢?学生:长江主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等八大支流。
北岸汉江在武汉流入长江干流,嘉陵江在重庆流入长江干流,岷江在宜宾流入长江干流。
南岸的湘江流经洞庭湖后汇入长江干流,赣江流经鄱阳湖后汇入长江干流。
(3)请找出并描出上、中、下游的分段地点:宜昌、湖口两个分段城市。
学生动手描出,教师检查指导并适当地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用数据说明,长江为什么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学生自主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总结归纳。
学生: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的内容,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介绍了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河流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形、气候等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河流的认识较为片面,局限于家乡或所在地区的河流。
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从全国的角度认识河流,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学会阅读和分析河流分布图;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2.难点:河流形成原因的深入理解,河流与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3.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了解课程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美丽的河流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河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河流的名称及大致分布情况。
3.操练(10分钟)针对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成果。
如:1. 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有什么规律?2. 这些河流的形成原因是什么?3. 河流与环境有何关系?4.巩固(10分钟)挑选几组代表性成果,让学生上台展示,并对其他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节河流第1课时以外流河为主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重难点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图片,除了这些河湖外,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河流和湖泊?学生:交流讨论并举例说出我国的一些河流和湖泊。
二、新课教学(一)众多的河湖1.设疑导读(1)同学们想一想,被人们誉为“大地动脉”的河流、“大地明珠”的湖泊,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它们是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学生回答)河湖对于人类既有好处又有坏处,既有利又有害。
(2)河湖的好处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有丰富的淡水资源、水能资源,便于人们航运、游泳、养殖水生动植物等。
教师小结:河湖的好处在于除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灌溉水源、水能资源、航运的便利外,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渔盐便利等。
(3)河湖不仅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带来过坏处。
河湖有哪些坏处呢?(学生回答)河湖可带来洪水灾害、干旱等。
2.读图学新知引导学生读图2.30《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观察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塔里木河和弱水与其他河流有何不同?(塔里木河和弱水最终没有注入海洋。
)(2)我国绝大多数河流注入什么海洋?(太平洋)(3)我国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和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各自最终注入什么海洋?(北冰洋、印度洋)引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归纳外流河、内流河、外流湖、内流湖的概念。
引导学生阅读外(内)流湖图后思考:为什么外流湖是淡水湖,内流湖是咸水湖?(学生回答)外流湖湖水靠外流注入其他河流输出,水中盐度大大降低,因而成为淡水湖;内流湖湖水靠蒸发输出,水中盐分较高,因而成为咸水湖。
(二)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划分与分布1.读图学新知引导学生对照图2.6《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和图2.30《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仔细观察我国内、外流河各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哪一侧地区?(内流河分布在它的西北地区,外流河分布在它的东南地区。
⼋年级地理上册第⼆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学案新版新⼈教版(含答案)长江的开发和治理【学习⽬标】1.能在长江流域图中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注⼊的海洋、流经的省区、地形区。
2.掌握长江经常发⽣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3.能够初步知道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的⽅向与措施。
【重点难点】1.掌握长江的基本概况。
2.知道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的⽅向与措施。
【⾃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解决下列问题!学习⼀:长江河流概况1.长江发源于_______________,全长千⽶。
流经11个省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注⼊___________海。
2.长江⼲流流经的地形区分别有⾼原、⾼原、盆地、平原。
3.长江河段的划分:湖北L 以上为中游,向下⾄江西省M 为中游,再向下⾄⼊海⼝为下游。
4.读长江⽔系图,写出长江主要⽀流和湖泊。
⽀流:A ,B ,C ,D ,E ,F ,G 。
湖泊:a 湖,b 湖。
5.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河?学习⼆:各河段特点及开发和治理6.读课⽂内容和图2.34、2.35,判断长江⽔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个河段,分析其原因。
并在图上中分别⽤①②填出三峡⽔电站、葛州坝⽔电站。
7.试结合长江流域湖泊⾯积变化图、荆江河道特点,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形、⽓候特点等⽅⾯,分析长江洪涝灾害严重的⾃然和⼈为原因。
8.试结合教材图2.36和有关资料,分析长江被称为“黄⾦⽔道”的原因。
9.阅读课本47页图2.38,分析国家对荆江河段如何进⾏治理?10.读图⽂资料,完成教材p48活动题。
【合作探究】试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积缩⼩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危害和相应的治理措施。
【知识构建】【拓展延伸】长江三峡和三峡⽔利枢纽⼯程“朝辞⽩帝彩云间,千⾥江陵⼀⽇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主要介绍了长江的基本概况、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本节内容是对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提高对我国河流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河流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对长江开发与治理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掌握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措施,认识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提高对长江流域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的基本概况、开发与治理措施以及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
2.难点: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长江开发与治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长江开发与治理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案例资料:准备长江流域环境问题的相关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课堂练习题: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基础知识练习题,以便进行巩固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江的壮丽景色,引导学生欣赏长江的美,激发学生对长江的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长江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2课时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学生能够了解长江的源头、支流、干流途经的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域,找到上中下游河段划分的起始点。
2.通过图片欣赏和比较,学生概括和理解长江在不同河段的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的开发利用和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2.教学难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策。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如已经学过的唐诗宋词,著名的旅游景点等,运用综合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全面掌握长江的概况。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的学习任务单。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剪切好的“长江之歌”,开门见山教师:不仅在文学作品中能看到河流的身影,在音乐作品中也少不了它们。
我们来听一首歌。
播放音频文件。
切换幻灯片。
学生:收听音乐,观看幻灯片。
教师:从歌词中大家已经知道了今天的学习内容是长江。
让我们随着长江之歌,看看它从哪座雪山走来,途经哪些地区,在哪里注入了东海?【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出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读长江流域水系图,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了解长江水文特征教师:切换幻灯片,展示学习任务。
在老师给出的地图上标注长江的源头、入海口、干流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参考长江流域水系图和中国地形的分布图。
学生:读图,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巡查,答疑,解决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惑。
教师:现在我们来检测大家的学习效果。
学生回答预设:长江之歌中的雪山指的是唐古拉山脉,源头称沱沱河。
长江从源头到入海口流经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经过的省区有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最后在上海注入东海。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一方面是巩固已经有的知识,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学生读图技能。
河流
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使学生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江的源头至河口流经的行政区、地形区并了解沿途水文特征的变化;
(2)能力目标:
使学生认识长江在我国生产、生活中的巨大贡献,增强爱国之情;
(3)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长江水患及其治理,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各河段水文特征及长江的利用和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长江水患与分布河段的关系。
教具准备
集体定教分工备教个性补教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由《再说长江》剪辑的《长江之歌》
每每听到这首深情的赞歌,我的心都如同长江水一样汹涌澎
湃,源远流长,长江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
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时至今日,长江依然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
挥着巨大的作用。
我们赞美长江,我们依恋长江。
长江这节课我
们就一起认识长江,了解长江的开发和治理。
二、讲授新课:
指导学生读图,明确长江的概况。
1.阅读“长江流域水系”图,结合中国地形图,找出长
江的发源地、源头、注入的海洋,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2.结合中国政区图上,依次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11个
省、自治区、直辖市。
3.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划分长江上、中、下
游的宜昌、湖口所在的省份。
4.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长江支流岷江、嘉陵
江、乌江、湘江和洞庭湖、汉江、赣江和鄱阳湖。
小结,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
长江
新中国已经建成许多水利枢纽和大中型水电站。
葛洲坝号称长江第一坝,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发电量为葛洲坝发电量的6倍,约1820万千瓦,远大于伊泰普水电站的1260万千瓦。
议一议,三峡工程还有哪些主要作用?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它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
长江航运主要集中下游,我们读图看看我们目前的开发情况,想想长江如此巨大的运输能力是怎样形成的呢?
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江阔水深,终年不冻,支流众多,干流横贯东西长江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铁路干线以及京杭运河相交,,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小结:长江有大小支流3600多条,通航河道700多条。
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可绕地球赤道2圈,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长江横贯东西,通过长江还可形成“江海联运”,沟通了沿海和内地;长江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铁路干线以及京杭运河相交,实现“铁水联运”,是当之无愧的“黄金水道”。
承转,长江有巨大的经价值,可是长江的水能仅利用了8.6%,长江通航也有一定的障碍,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和航运功能还没有开发出来,对长江进行综合治理,才能更大地发挥潜能。
展示一些影响长江通航的障碍因素的文字、图片资料,如川江滩多流急,荆江河道蜿蜒蛇形。
呈现荆江河段的卫星照片,指导学生观察河道的特征。
讲解,因荆江河段河道蜿蜒如蛇行,多浅滩和沙洲,通航受到一定的影响。
长江各河段还存在哪些生态问题?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应该如何治理和保护长江?
小结:本节课通过对长江水文特征的学习,使我们对长江的功与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课后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落实好。
三、课堂练习
完成《金牌作业》,选择题部分
四、作业布置
完成《金牌作业》,剩下部分
五、板书设计
1、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2、三最:我国最长世界第三长河;流域面积最
广;水量最大。
1、长江 3、黄金水道:通航能力强,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4、水能宝库:水能集中在上中游。
5、治理:上游保持水土;中下游疏通河道、加固
大堤、防止水污染。
六、教学后记
六、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