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上册《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重要知识点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7
高一政治 《政治生活》知识要点必背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国家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我国人民民主特点: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人民民主广泛性的表现:①民主权利的广泛性;② 民主主体的广泛性(2)人民民主真实性的表现: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6、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1)政治权利和自由: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③监督权(2)公民的政治性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国法国兵)7、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三大原则:一平等、二统一、三结合)(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即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指守法平等、司法平等,不是指立法平等);(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7、政治生活有哪些主要内容:(1)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一、民主选举1、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1)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2)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直接选举: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间接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适用等额选举: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差额选举: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竞争;但是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合理性,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的情况 2、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决定。
高一政治上册《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重要知识点汇总高一政治上册《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重要知识点汇总第一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国家的产生:国家不是从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国家的本质: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国家性质(国体)的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从根本上决定国家性质的是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这体现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上。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1]民主权利的广泛性:(主要是各种权利)。
[2]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人民)。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
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这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含义: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2]意义: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使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3]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1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考点归纳】
考点一:我国的国家性质
一、国家及国家性质
(一)国家及根本属性: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及特点(是什么)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三、人民民主的的特点:
四、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为什么)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
[提醒]解答有关国家性质的试题,必须把握以下易错点:
(1)我国公民对国家的管理是间接参与,而不是直接参与。
(2)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阶级性,并不是全民的民主。
(3)公民与人民不是一回事,公民属于法律概念,包括人民和敌对分子。
人民是政治概念,是指推动社会发展的人们。
(4)公民可以参与国家政治活动,但是不拥有对重大事务的决定权和决策权。
(5)在我国,民主归属于人民,专政是针对敌对分子而言的。
履行专政职能的是国家机关。
高中《政治生活》选择题必背知识点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其他一切制度和政策归根结底都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4.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的特点:人民民主具有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特点。
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7.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8.我国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9.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10.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11.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2.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13.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14.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享有的民主,而不是全民享有的民主。
15.公民的民主权利不能随意扩大和缩小。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在我国,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自下而上参与)、专家咨询制度(自上而下:座谈会)、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自上而下:征求意见)以及社会听证制度(自上而下:听证会)等方式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2.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助于决策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4.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5.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知识要点1.人民是国家的主人(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现阶段人民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3)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不动摇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上还存在着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我们必须与其进行斗争,以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不动摇,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2.法律确认、保障权利(1)公民权利和公民基本权利的涵义所谓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使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2)人民与公民的区别: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不过,后者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的光荣义务。
(3)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否则权利就会落空。
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我国通过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是维权的利剑。
高一政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国家性质〔国体〕:中华人民某某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某某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性质的本质〔即人民某某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某某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某某,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4、我国某某的特点:广泛性〔表现在:1、某某主体的广泛性2、某某权利的广泛性〕真实性〔表现在:1、有制度、有法律、物质保障质2、人民利益日益得到充分实现上〕5、某某与专政的关系:辩证统一或对立统一对立:某某只适用于人民内部〔统治阶级内部〕,专政那么适用于敌对势力.统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某某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某某的保障。
某某的含义——指在一定阶级X围内〔不是全民的〕,按照平等的原那么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那么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某某是与专制相对立的一种国家制度。
〔某某是相对的、具体的,不是绝对的〕某某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6、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某某专政?〔1〕坚持人民某某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经被写进宪法〔2〕坚持人民某某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某某是社会主义的生命〔3〕坚持人民某某专政的时代新内容7、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政治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某某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2〕政治自由〔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某某的具体表现〕〔3〕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政治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3〕遵守宪法和法律〔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8、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那么:〔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那么〔指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和适用法律——但不能说权利与义务是相同或一样的〕〔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那么〔统一,不可分离,是相对应存在的,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第一课知识点编辑:赵继芳2015.3一、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二、国家性质:国家性质又叫国体,也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三、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四、人民民主专政①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②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五、人民民主的优点: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①表现在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②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①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
②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六、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七、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三个条件(国籍条件、年龄条件和政治条件)、选什么和被选为什么(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地位(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地位(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特点(是相对的具体的有条件的)③监督权:主体(公民)、对象(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要求(依法行使,不得诬告陷害)八、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重要性(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②遵守宪法和法律:重要性(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重要性(是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的表现)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九、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关系(统一不可分离:在法律上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相辅相成: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怎样坚持(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原因(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要求(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高一政治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知识点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政治生活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重视人民的利益、需求和意见。
它是一个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要求,使人民能够直接或通过代表参与政治决策。
以下为三个关于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的知识点。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核心体现,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它由代表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制定法律、监督政府工作、审批国家预算等。
人民代表大会的设立保证了人民表达意见和利益的广泛参与,使人民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
第二,政治参与:人民的政治参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方面。
在一个民主的国家中,政治参与不限于人民代表大会,还包括各种形式的选举、公民讨论会、意见反馈等。
这些机制为人民提供了表达意见和批评政府的渠道。
政治参与的开放性和民主性使政府和政治家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第三,政策制定:政策制定应该是由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指派的专业委员会完成,而不是由政府官员私下决策。
这种机制确保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让人民参与其中,使得国家的公共政策更加贴近人民的需要和愿望,更加有效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更好地完成国家发展目标。
总之,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人民的利益和意见被尊重、被关注、被体现。
政治生活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人民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对政治的参与意识,促进国家稳定和发展。
人民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担负着使国家更加繁荣、更加公正和更加民主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此外,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还存在着充满活力和创意的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人民参与社会事务的重要途径,它们与政府合作,为人民提供各种服务和支持。
例如,志愿者组织、慈善组织、专业协会等。
这些组织带动了公民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为人民提供了充实的生活和发展的空间。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的政治生活,强调着以平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为核心,以公正、透明、责任为原则的执政理念。
高一政治知识点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高一政治知识点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框题一:(1)国家的本质: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2)我国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4)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5)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6)人民民主专政的专政职能的表现:依法打击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及犯罪活动。
(7)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两个只有。
(8)在改革开放条件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的时代内容。
框题二:(I)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的基准: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3)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
(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6)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树立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
(7)如何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框题三:(1)关于政治生活的信念:崇尚民主与法制。
(2)政治生活的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学习政治知识,贵在实践。
高一政治上册《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重要知识点汇
总
高一政治上册《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重要知识点汇总第一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的产生:国家不是从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国家的本质: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国家性质(国体)的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从根本上决定国家性质的是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这体现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上。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1]民主权利的广泛性:(主要是各种权利)。
[2]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人民)。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
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这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含义: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2]意义: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使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3]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
(2)政治自由
[1]基本内容: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意义: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3]保障:公民有出版的自由,但不得出版非法的出版物;公民有结社的自由,但禁止成立非法组织;公民有有限示威的权利,但不得从事法律禁止的的事情,不得扰乱公共生活。
[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有条的,超越法律的自由都受到法律的制裁]
(3)监督权。
含义及内容: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它包括了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是人民重要的政治权力。
意义: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
合法权益。
三、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1)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的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
(2)任何公民合法的权利都受保护。
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法律的制裁。
(1)权利和义务是的关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不可分的
A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B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2)怎样坚持这一原则:第一、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我们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第二、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义务。
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应尽的责任,只有履行一定的任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权利。
(1)原因:在我国,国家、集体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公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必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
(2)要求: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政治生活:崇尚民主法制(政治明的主题)
一、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地位
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任务基本内容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参与
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重要内容
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有机构成部分
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关心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