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硫的转化(第二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297.00 KB
- 文档页数:12
《硫的转化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内容】一.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一)预测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性质价态性质- 2价的S0价的S+4价的S+6价的S(二)硫的儿种常见的化合物1、S02的性质A.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________ 色_________ 气味的_______ 毒气体,易溶于水且生成 ________ ,说明二氧化硫是一种_________ 氧化物。
B.化学性质:⑴酸性氧化物(与C0?性质相似)S0:?+H20== _______________ (是它的酸酊)S()2+NaOH== _________ + _________ (SO2少量)SO2+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 (SO2 过量)(2)氧化性:SO2->S(3)还原性:S02-S0产(4)漂白性:现象:将SO?通入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很快变为_____________ 溶液。
再加热后,无色溶液又重新恢复为 ______ 色。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总结]总结学过的有漂白性的物质,并分析它们的漂白原理有何不同?[迁移应用]①将SO?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____________ 褪色,而将CL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先 ______ ,后________ o②将等物质的量的SO?和CL的混合气体通入到品红试液中,发现品红并不褪色。
解释其原理。
2、浓H2SO4的性质A:物理性质:通常浓硫酸是无色油状液体,难挥发,与水以任意比混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热。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水或溶液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化学性质:(1)强氧化性①与金属的反应浓HgSOi+Cu 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思考]⑴此反应中表现了浓氏SO的什么性质?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2)反应规律:浓H.SO.+金属 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合作探究]常温下,为何盛浓H2SO1的容器可以用铁(铝)制品?②与非金属的反应浓II2SO1+C 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思考]1.在此反应中浓H2SO』表现了什么性质?2.浓眯0|、稀昭0的氧化性有何不同?(2)吸水性将浓比SO」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会 _____ 。
第三节硫的转化(第二课时)滕州一中刘霞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的第三节《硫的转化》,本章包括碳及其多样性、氮的循环、硫的转化、海水中的元素四节内容,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是本节教材的核心内容之一,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一是氧化性和还原性,本课时实际上是对第二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回顾与深化,而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相互转化正好能体现各种含硫物质的氧化性与还原性,不论是自然界中火山喷发、酸雨环境问题,还是实验室中含硫元素物质间的转化,都以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为核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换,进一步明确含硫化合物的性质2、使学生了解工业制硫酸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掌握实验室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2、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并且会评价实验方案3、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2、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产生与环境和平相处的情感【教学重点】自然界和实验室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难点】实验室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对比、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常规用具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S 单质的物理性质2、S 单质的化学性质:①硫的还原性:S +O 2SO 2↓②硫的氧化性:Fe +S FeS ↓③硫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3S +6NaOH =2Na 2S +Na 2SO 3+3H 2O【投影】用多媒体投影自然界中(火山喷发)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学生】思考并讨论硫元素常见价态及各价态对应物质(学生归纳)H 2S SO 2 SO 3Na 2S S H 2SO 3 H 2SO 4FeS Na 2SO 3 CuSO 4【质疑】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依据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学生】答:氧化还原反应【回顾】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有哪些?【学生】常见的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铁溶液、氯水、硝酸、浓硫酸 、氧气等。
硫的转化(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化学必修1教材(鲁科版)第三章的第三节《硫的转化》的教学内容。
在了解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转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在实验室如何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运用氧化还原的理论来了解二氧化硫等含有硫元素物质的性质。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初步了解在实验室中开展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对实验探究充满兴趣。
但在探究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实验设计太泛、操作不规范、现象不明显、时间控制不当等。
三、教学设计思想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
探究式教学模式分为5个阶段:关注参与、实验探究、解释推论、反馈整合、反思评价。
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教学条件,设计教学过程,首先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实验室中开展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其次是开展具体的探究活动。
需要充分预计到探究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解决方法,为学生提供试剂、药品,提供较为开放的探究环境,由学生自主完成探究任务。
最后是遵循探究的程序,对探究活动进行整理、归纳,重点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如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学习掌握0价、+4价、+6价硫元素间的转化,初步了解SO2的性质。
2.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学习的喜悦,发展探究学习的兴趣。
2.通过工业制硫酸的教学, 使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意义。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方法。
难点: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方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视频展示] 体现自然界中硫元素转化的视频或图片。
[引入新课] 在自然界中,含硫物质可以依靠大自然的作用进行转化。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也在寻找转化含硫物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