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赞歌——平度市各界救助养路员李德军一家的故事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身边好人主要事迹简介范文七篇身边好人主要事迹简介篇1王美霞同志多年来服务在社区一线,是一名小区平安志愿者,多年被评为小区优秀志愿者和街道优秀统战信息员和工作者称号,也是宝山区统战部民族联合会第五届、第六届少数民族代表,是注册的上海市少数民族志愿者。
她热心为老人服务,在担任老伙伴志愿者工作中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经常打电话关心慰问,还挨家挨户上门看望老人,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问寒问暖、陪他们聊天,并将自己家中的电话和手机号留给他们,不管在任何时间遇到困难都可以联系她,并能及时地将小区内老伙伴的情况汇报给居委会,小区内的老人都夸她是老年人的贴心人。
王美霞同志在做好老伙伴工作同时还积极参加小区的志愿者活动,在创建文明和谐小区、清洁卫生家园的活动中,从不叫苦叫累。
她还每天自动打扫小区的老年活动室,给大家烧好开水,同大家聊天谈心,碰到小区举行为民服务日活动,总是帮助搀扶老年人上台阶。
她还积极参加老年大学举办的讲座活动,认真听课,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她本人表示要在新的一年里更加热心社区的志愿者活动,为了小区的老伙伴们、为了共康雅苑的和谐稳定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志愿者。
身边好人主要事迹简介篇2李桂树,男,48岁,徐州黄山外国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多亏了李校长,是他苦口婆心劝导我的孩子,让他浪子回头,重新走上求学之路。
不然的话,孩子可能就走到另外一个极端,还有可能进监狱……”这是黄山外国语学校一位学生家长的肺腑之言。
办学12年来,校长李桂树赢得了家长的广泛赞誉。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我在竭力将民办教育做至极致!”李桂树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参加工作以来,他没有一个休息日。
他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曾获得市优质课评比第一名,江苏省骨干教师。
他承诺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他组建“李桂树爱心工作室”,成立“心灵驿站”,专门帮扶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困境学生。
建成全国首个校园内的“好人园地”,带出四届全国、省、市美德少年,让“好人文化”在徐州发扬光大,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山东好人日照事迹材料山东好人日照事迹材料指的是关于山东省日照市地区的一些感人事迹和英雄人物的相关材料或报道。
这些事迹展示了山东好人的品质和精神,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正面作用。
以下是一些山东好人日照事迹材料的案例。
案例一:城市义务救助中心工作人员的故事李明是山东省日照市城市义务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他长期以来默默地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他每天都会积极查找并帮助那些在城市街头流浪或生活困难的人们。
李明不仅提供基本的生活物资,如食物和衣物,还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
他会与他们聊天,鼓励他们找到工作,重新融入社会。
他的努力和关怀给这些人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许多人通过他的帮助成功回归社会。
案例二:农村义务教师的故事刘芳是山东省日照市农村一所小学的一名义务教师,她毅然决定到艰苦的山区为贫困学生提供教育。
她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家庭,家境困难,但刘芳相信教育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
她每天早早起床,骑着摩托车穿越山区,即使天气恶劣也不会松懈。
刘芳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
她帮助学生解决家庭问题,提供心理支持。
多年来,她为山区学生带去了光明和希望,许多学生在她的教育下成功考入重点中学和大学。
案例三:消防员的英勇事迹张雷是山东省日照市一名消防员,他在工作中展现出了超凡的勇气和专业素养。
一次,他接到了一起火灾事故的报警电话,他立即驾驶消防车赶往现场。
火势猛烈,情况十分危险,但张雷丝毫不畏惧,毅然决定进入火场进行救援。
在冒着巨大风险的情况下,他成功地救出了被困在火海中的居民。
张雷的勇敢行为挽救了无辜生命,并得到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赞扬。
案例四:慈善家的善举王志是山东省日照市一位富有的慈善家,他利用自己的财富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成立了自己的慈善基金会,资助贫困学生上学、帮助流浪儿童,还捐赠资金给医院和社会福利机构。
他还关注环保事业,投资建设了多个环保项目,在社会上形成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王志的善举给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激励着更多的人关注慈善事业。
李先军:大爱播撒在蒙山沂水间作者:韩仁杰徐兴春来源:《雷锋》2017年第05期他是一个特别的人,20多年来,一心从事公益事业,将国家发的36万伤残军人抚恤金全部用于帮助困难群体;他又是一个很“不幸”的人,因为做好事,不仅耽误了自己的前途,还差点搭上性命,更要面对妻子的离世。
然而,这一系列变故,并没有放慢他做好事的脚步。
他说:“我是一个死过一回的人,对生命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感悟。
我追求生命的意义,想在自己下一次闭眼的时候,能无悔于这一生。
”他就是优秀伤残退伍军人、山东省沂南县烟草分公司职工李先军。
一1993年,18岁的李先军怀揣梦想光荣参军,成为某炮兵团的通信兵。
他牢记父辈的嘱托,苦练军事技术。
经过两年部队生活的历练,李先军被评为优秀士兵,多次受到团营嘉奖,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95年,全团决定保送7名战士上军校,李先军就是其中一个。
天有不测风云。
在一次训练完返回营地的路上,李先军看见一辆运送砖块的车卡在泥坑里,司机猛踩油门仍无济于事。
见此情景,热心的李先军二话没说就去帮忙推车,砖块突然塌下来,结结实实地砸在了李先军的身上。
那段经历已过去了20多年,如今回想起来,李先军仍心有余悸:“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
当时的情况非常危急,医生紧急给我做了开颅手术。
”由于救治及时,李先军保住了性命,但是砖块击打造成颅骨一处破碎,终生缺失。
因此,李先军不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还失去了上军校的机会。
面对前来看望的首长,李先军说:“作为军人,群众有困难出手帮助是应该的。
我是为人民服务受的伤,感到很光荣。
”也许正是因为做了这些“应该的事”,也许正是这意外后的“第二次生命”,李先军走上了公益之路,成了同事、朋友们眼中的“公益人。
”二李先军退伍回乡,到沂南县烟草分公司工作。
在这里,李先军把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帮扶资助困难群体的公益之路自此开始。
李先军被评为二等甲级伤残军人,每年享受国家伤残补助金2万余元。
然而,李先军没有把这笔钱用来治病养家,而是用在了帮助他人上。
夫妻双双心灵美——李德好刘汉芳夫妻二三事
在山东省平度市旧店镇祝沟驻地,有一家“小刘废品回收部”,人们都夸回收部经理李德好和妻子刘汉芳不仅经营有方,而且品德高尚心灵美。
万元树苗捐景区
今年43岁的李德好,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是个名副其实的好人。
李德好的老家是旧店镇李家庄村,2019年春天和妻子刘汉芳在原祝沟镇驻地办起了废品回收部。
今年春天,旧店镇敖来山景区修路植树,李德好开车去当了三天义务工,参加修景区公路、义务植树活动。
公路植树树苗不够,李德好和刘汉芳花1万多元从北京买来600棵棠梨树苗,无偿捐给景区,为景区增添了一片绿荫。
无偿打井解旱情
今年夏天,旧店镇遇到特大干旱,农作物受灾严重,有时人畜吃水都很困难。
李德好和妻子从莱阳请来测井专家和打井队,投资18000元为村里打了一眼深水机井,并购买了发电设备, 7月20日机井正式投入使用,使全村100多亩农田浇上了水,实现了旱涝保收,村民都夸李德好、刘汉芳为村里办了一件大好事。
义务养路护路员
几年来,李德好、刘汉芳和他们的废品回收部沾了公路畅通的光,生意越来越兴隆。
因此,夫妻俩对公路有着特殊的感情,爱路、护路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小刘废品回收部”地处省道217朱诸路西侧,李德好、刘汉芳几年如一日,从来不在公路上摆摊设点,冬天及时清扫路面积雪,遇到刮风下雨及时清扫枯枝落叶,平时及时清理路面上的障碍物,一年四季保持路面洁净畅通,因此被人们誉为义务养路护路员。
People and Their Stories·人物故事43林风谦:心怀大爱走好公益之路People and Their Stories他,作为一名有着25年军龄的老兵,在部队时就一直默默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选择自主择业后,依然保持军人本色,从一名公益事业的热心参与者,成为一名专职慈善公益人,满腔热忱地奉献社会。
他就是退伍老兵林风谦。
爱的起步1994年,林风谦考入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入学第一年,在位于苏皖交界大山中的训练基地训练时,学员队与驻地一所中学开展军民共建,他被中学聘为团校教员和校外辅导员。
从那时起,他开始接触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
毕业后,林风谦被分配到驻天津某部,但他依然忘不了那些贫困孩子求知若渴的样子。
第一年休假,他没有回青岛老家看望亲人,而是去了位于河北涞源县境内的韭菜山上的一所贫困小学。
在那里,他和热心参与“希望工程”的同伴们一起,为孩子们上课。
从那时开始,助人帮困的信念在他心头悄悄扎下了根。
怀善行走2015年初,林风谦选择离开部队,之后他不假思索地投入到专职公益事业中。
除了担任青岛市志愿服务协会副秘书长、青岛市慈善总会“爱基金”秘书长等职务外,他还是“快乐沙”公益组织的负责人。
他说,尽管自己微小微弱就像一粒沙子,做帮助别人的事,就像积沙成塔,好事做多了,就给社会汇聚强大的正能量,别人获得帮助,自己也感到很快乐!专职做公益的7年时间里,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44人物故事·People and Their Stories 他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的贫困地区,所做的公益项目让40多万名孩子受益。
2015年,为解决农村孩子阅读难问题,他利用几个月时间,跑遍贵州、内蒙古、河南、江苏等省、自治区的135所小学,通过问卷调查,形成了数万字的调研报告。
之后,他依托“爱基金”策划实施“我爱图书角”项目,筹集资金400多万元,为全国2300多个班级建成了存量200册图书的图书角。
消防指导员事迹材料(8篇)消防指导员事迹材料(精选8篇)消防指导员事迹材料篇1小杰同志常说自己是铁不是金,是石不是玉,是红尘中的沙粒,是大地上的泥土,干的都是寻常消防指战员应该干的工作。
然而寻常人就是平凡的伟人,因其平凡所以才更加伟大。
20__年2月16日上午5时50分,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叶厦工业园一自建民房发生坍塌。
接到上级的增援命令后,小杰同志所在中队立即组织赶赴事故现场进行紧急救援。
在破拆打通救生通道过程中,由于空间狭小,小杰同志只能全程趴在地上对障碍物进行破拆,期间背部不慎被钢筋划伤,但由于担心临时更换人员会影响到救援工作的推进,他轻伤不下火线,坚持着忍着疼痛圆满完成了破拆清理工作,为后期人员救援开辟出了一条安全的生命通道。
整个救援过程中小杰同志始终战斗在第一线,连续作业5个多小时未曾休息,全程参与了抢险救援工作,反复深入废墟之中先后对两个作业点进行了搜救、破拆、营救等工作,成功救出2名被困人员,充分起到了模范带头和中坚骨干的作用。
20__年8月28日凌晨2时09分,福州市仓山区齐安路国艺汽配城一层店面突发大火。
接到指挥中心命令后,特勤四中队4部消防车迅速抵达现场。
小杰同志作为中队战斗员,第一时间随车出动,投入战斗。
起火建筑内部存放有柏油清洁剂等易燃物品,火势蔓延迅速,危险系数大。
根据现场指挥部命令,小杰同志作为第一攻坚组在火场周围架设水枪阵地,与队友配合在外围架设移动水炮对火场正面火势进行压制,防止向周围店铺蔓延。
由于当天气温较高,加上烈火的双重“烤”验,以及长时间不间断的扑火,小杰同志早已疲惫不堪,甚至出现体力不支的状况,但他一刻都不停歇,咬紧牙关又继续了长达5个多小时的降温排烟工作,直到火势得到有效控制。
类似这样的重大救援战斗,小杰同志经历过上百次,只要是急难险重的灭火救援任务,他总是首当其冲、冲锋在前。
在人民群众最困难、最危急时刻,勇于挺身而出,不计较个人得失。
在每一次救援中,他敢于承担重担,用略显稚嫩的肩膀和钢铁般的意志经受住了种.种考验,用一次次的坚持和努力换来了一次次救援的成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消防职业道德的忠实坚守。
身边的雷锋故事范文身边的雷锋故事范文身边的雷锋故事范文(精选20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身边的雷锋故事范文(精选20篇),欢迎大家阅览!身边的雷锋故事范文1亲自赶赴事故现场进行事故成因理论调研,学习救护经验,走上街头将自己编写印制的安全宣传资料发送给过往行人,贡献出自家宅院投资成立公益安全宣教基地……20多年来,长治三元煤业公司的普通矿工宋卫国始终坚持做着一件事——宣传安全知识。
他也因此成为我国第一位安全志愿者。
20余年间,宋卫国进行了近700余场事故案例宣讲,自费前往全国近200个事故现场进行志愿救援及事故成因理论调研,自掏腰包4万多元印制了安全生产、家居安全、学生安全等不同类别的安全宣传资料,使全国上百万的职工群众、少年儿童受到了安全教育。
2月29日上午,宋卫国又一次站到讲台上,为三元煤业公司20多名矿工讲解矿井下安全救护知识,生动的事例、精彩的讲演感染了现场所有人。
宋卫国说,是身边一起又一起血肉模糊的工伤事故在刺激着他的心灵,并使他萌发了义务进行安全宣传的念头。
多年前,他的一位朋友的妻子在一家工厂干活时不慎掉入大熔炉中遇难,将两名幼儿留给了丈夫,这起事故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不久之后,他便走上了义务宣传安全这条道路。
多年来,宋卫国先后义务开展了大型“百所学校安全宣讲”、“全国煤矿安全巡回宣讲行”等活动。
与此同时,他也盼望社会上能涌现出更多安全志愿者,共同为减少事故的发生贡献力量。
“愿更多的人成为志愿者,我不想孤独!”他说。
身边的雷锋故事范文2在一次见义勇为事件中,陈军卫臀部和右臂受了重伤。
直到现在,他的腿行动依然不便。
但是,每次说起这件事,陈军卫都不后悔,他说:“保护群众财产,制止恶性伤人事件,这是我应该做的。
”3月1日,陈军卫再次讲起这件事时,他说,他盼望社会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好人学雷锋做好事。
2009年8月30日,长子县南漳镇南李木村村委主任陈军卫正在家中为村里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面粉,这时,该村村民宋某闯入他家,强行哄抢面粉。
公益人物事迹素材七篇公益人物事迹篇1女,11岁,__区第五小学学生,班长。
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连年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
她尽责奉献,积极进取,是老师的好助手。
刚当班长时受了不少“委屈”,也哭了几次,但总是擦干眼泪后继续坚持做好。
有一次临近放学突然下起暴雨,学校通知要紧急联系家长提前来接学生,她帮助班主任查家长联系方式、打电话通知,等送走最后一个同学才发现忘记通知自己的爸爸。
她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班里桌凳坏了,总是第一时间想办法帮助维修。
她始终保持班级前五名的学习成绩,并主动结对帮助学习差的同学,做班级勤奋学习的“领头雁”;主动帮助老师做好上课准备,做好老师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做文明班级创建的“粘合剂”;同学有了困难就主动帮助,违反校规班规就坚决制止,连一些调皮男生也服从她的“管理”了,成为同学们的“主心骨”。
她的爸爸妈妈都是工人,收入非常低,但她从不攀比任性,衣服、学习用品也是买最便宜的,从来不觉得丢人。
因为她相信生活在农村的爷爷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万事德为先。
她始终相信世界是美好的,只要自己不断努力,做一朵美丽的小花朵,祖国大花园就会更美丽!她在父母的影响下,努力成长为一个尊敬长辈,孝敬长辈的孩子。
平时,每天吃完晚饭,就主动洗碗,帮妈妈整理厨房。
每到周末,做完功课,都会打扫房间,或洗衣服、做饭。
妈妈不让她做这些家务,怕影响她学习。
她总是笑笑说:“学习也要劳逸结合,做家务等于是休息嘛!”父母有时因工作或生活琐事,心情烦闷,每到这时,她就用平时看到的一些幽默滑稽的笑话来逗父母开心。
总之,她是一位德才兼备的优秀好少年!公益人物事迹篇2苏惠琴,女,回族,44岁,平凉市崆峒区柳湖镇泾滩四社农民,20XX-20XX 年在平凉市崆峒区武家园小区物业部为出纳,后任物业部主任,在单位上班期间,时常利用假期参与公益活动。
20XX年7月,由于岷县发生地震,她和丈夫马有生救灾之后,选择了做专职公益人之路,并和丈夫成立了平凉众益农村社区发展协会,苏惠琴任秘书长之职。
一首绿色的赞歌——记图们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李爱军
佚名
【期刊名称】《农村科学实验》
【年(卷),期】2015(0)9
【摘要】李爱军,44岁,图们市邮政局长安支局的一名乡村投递员。
自2006年参加邮政投递工作以来,凭借着对邮政事业的满腔热情,在崎岖的山道上,不畏酷暑严冬,尽心做好投递工作,这一干就是8年,八年来,他把党的声音、邮政的真情、慷慨的爱心,一一送到长安镇3829户农民朋友的家中,投递面积达98%以上;八年来,他把爱和责任化作片片醉人的绿色,深情洒在长安镇及周边这片崎岖的山路上,给这片土地带来希望,带来收获,带来感动。
【总页数】2页(P27-2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创新立标乐于奉献——记七师一三一团敬业奉献道德模范陈国生
2.敬业争当模范,奉献争做好人——记扬州公交集团26路线线长、车长朱爱东
3.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情沃桃李r——记第四届海北州道德模范林庐山
4.誓做播撒绿色的种子——记敬业奉献道德模范乌日图白音
5.弘扬"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解读向军华、沈国初二位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扯被救人”被砸重伤,“不完美”的见义勇为同样值得肯定目录:1.两位英雄“被举报”现身最后一位扯被救人英雄仍在寻找2.平度九名“扯被英雄”拟被认定为先进群体,被砸者仍在ICU3.货车司机“扯被救人”被砸重伤青岛平度生死营救“接力”爱的传递4.“扯被”救人英雄集体认定激励大众行善5.就当“奖不避众”6.青岛“扯被救人”温暖网络,令人感动的不止是救人事件本身7.“不完美”的见义勇为同样值得肯定8.男子见义勇为救人反受重伤,网友纷纷称赞,有人却说:该量力而行正文:两位英雄“被举报”现身最后一位扯被救人英雄仍在寻找2020-06-09 07:31 大众报业·半岛网-半岛都市报半岛记者邬明洋郑阳6月8日,本报《全城寻找扯被英雄》的报道刊发后,本报新闻热线共接到热线电话30余条,平度同和街道公布的电话也接到了十余个来电,当天下午五点半左右,半岛记者在热心市民提供的线索下与另外2位扯被救人的平民英雄取得了联系。
至此,9位扯被救人的市民中已经找到了8位,就差最后一位英雄来认领荣誉了。
>>>救人英雄李保山正好和西北角的宋玉武对着“我不想做太多的宣传,我不知道谁打电话报上去的,昨天新闻上寻找的三个人,其中就有我。
”6月8日下午6点多半岛记者联系上了62岁的李保山,他是同和街道王家站村村民,在事发地点东面30米左右有个地摊,在那配钥匙修鞋,这一行他已经做了30多年。
他告诉半岛记者,他参与扯被救人的事情就附近肉食店和种子站的人知道。
李保山那天早上看到有好多人往事发现场跑,于是也跟着过去了,“当时有人从南面那个小区里抱来了一床被子,我就站在这个被子的东南角扯着被子,正好是和西北角的宋玉武对着。
”半岛记者了解到,李保山是目前已经找到的8位扯被救人者中年纪最大的一位,李保山告诉半岛记者,当时的他只顾着救人,也不管自己多大年纪了。
坠楼者落地后不久,120就来了,但坠楼者经现场抢救没抢救过来,他便离开回到了自己的地摊上。
爱的赞歌——平度市各界救助养路员李德军一家的故事
“这是心的呼唤,爱的奉献,
这是人间的春风,生命的源泉……。
”
一首《爱的奉献》曾唱红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
而平度市社会各界救助云山公路站养路员李德军一家的故事,更是令人感动,人们用真情凝聚了爱的奉献,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
一年之内,三个女儿同时溺水身亡,
唯一的儿子车祸丧生,李德军一家频临绝境
今年68岁的李德军,家住云山镇辛庄村。
原来这是一个比较幸福美满的家庭:李德军自1998年担任云山公路站养路员,老伴种着二亩口粮田,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一个健壮结实的儿子,都已成家立业,有了活泼可爱的孩子。
一家人虽然算不上大福大贵,却也吃穿不愁,其乐融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2000年7月的一天中午,李德军的三个女儿结伴到水库划游艇,不幸翻船同时溺水身亡。
噩耗传来,李德军和老伴悲痛欲绝,哭干了眼泪,忍着巨大悲痛送走了三个女儿。
两个白发人送三个黑发人,三个亲骨肉,那是怎样的撕心裂肺啊!可是谁会想到,灾难接踵降临这个不幸的农家。
2001年6月,三个女儿还没过周年,李德军唯一的儿子又出了车祸,经医院抢救无效身亡,肇事司机逃逸。
真是祸不单行啊!不到一年,四个儿女全部遇难,李德军老两口彻底被击垮了,几次昏死过去,幸亏抢救及时才保住了生命。
不久,儿媳改嫁,只剩下一个三岁的孙子与老两口相依为命,李德军的老伴因悲伤过度,从此常年生病卧床,家中经济来源只靠二亩口粮地和李德军
担任养路员的微薄收入来维持。
因为殡葬三个女儿、抢救儿子和老伴住院,耗尽了全家所有的积蓄,一家人生活频临绝境。
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父老乡亲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帮助李德军一家走出绝境,扬起生活风帆
灾难无情人有情。
正当李德军一家在绝境中挣扎、走投无路的时候,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父老乡亲们也在关爱着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
辛庄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全村发起了“救救李德军一家”的倡议,父老乡亲们你三十、我五十,不到一天就募集了5000多元。
在捐款的队伍中,还有附近村庄的一些村民、养路员,相识的,不相识的,人们纷纷献出一片爱心。
市公路局、云山镇党委、政府领导多次登门看望慰问李德军一家,送来了救济款和干部职工的爱心捐款,并为李德军家办理了低保,帮助李德军老两口度过难关。
十几年来,云山公路站换了三任站长,历任站长都和职工们把李德军一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
每年中秋节、春节等节日,干部职工们都带着大米、月饼、花生油等礼品和自发捐助的慰问金,登门看望李德军一家。
云山公路站的三名干部职工,每年还捐助300元,资助李德军的孙子上学,并为孩子购买书包、学习用品。
李德军一家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
李德军和老伴感动地热泪盈眶,表示要在有生之年做好养路工作,回报公路站和社会各界的关怀。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成为美好的人间……。
”有这么多好心人的关爱帮助,李德军一家终于走出了绝境,扬起了生活的风帆。
您的儿女在九泉之下也会心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