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43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专题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性质: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内容: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部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理解分封制基本内容: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义务: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权利: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了解秦朝的建立与疆域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
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秦朝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
在中央设立三公。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了解郡县制的建立郡县制的建立始于春秋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郡守、县令或由朝廷(皇帝)任命。
郡县制的建立,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直接有效的控制,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影响对秦朝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来重要作用。
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很多,早期的国家起源方式也有很多种说法,小编整理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早期政治文明1.早期国家起源及标志⑴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
⑵地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⑶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2.黄帝确立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
尧舜禹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禅让制;基本的政治关系:民主推选。
二.夏商政治概况1.夏朝政治形式的特点⑴“家天下”制度。
该制度传亲不传贤,“家天下”观念体现的是宗法观念,强调父系血缘关系,外戚干政无法体现“家天下”观念。
⑵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其本质是以“王”为核心的维护其统治的王权制度。
其方式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
该制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在夏朝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商朝时,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到西周时,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秦朝时,王位世袭制演变为君主专制制度。
⑶夏的基本政治关系:宗族关系。
2.商朝的政治形式的特点⑴商朝实行方国联盟。
商朝是一种方国与方国的联合体,各方国不是商王所分封。
“方国”是指夏商周时期与中央王朝相对立的早期国家。
他们是一种不成熟的、与中原地区的王朝比起来还带有很大部族性质的松散国家,是独立于王朝之外的。
⑵商朝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⑶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
如甲骨文、“人牲”、占卜等体现这一特点。
⑷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
内服由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之地,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
外服是王畿外臣服(被征服)商王方国,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
由此商王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商王事实上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
三.西周分封制1.商亡周兴。
“周”本是商朝的外服方国,发源地在今陕西渭河流域一带,陕西渭河流域一带亦称“关中”。
西周时期居民基本上由国人(平民和贵族)与奴隶构成。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贵族统治。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以贵族统治为基础,贵族是社会的统治者。
贵族享有特权和权力,他们拥有土地和人口,掌握最高决策权,通过世袭方式传承政治地位。
第二,封建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封建制度,国家以封邑的形式赐给贵族,贵族对封地进行管理,享受封地收入,并向国家上贡。
封建制度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君主专制。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以君主专制为核心,贵族统治者拥有最高权威和最高行政权力,他们是国家的最高领导者。
君主专制制度下,君主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国家权力高度集中,政府官僚机构直属君主。
第四,宗法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中宗法制度是一个重要特点。
宗法制度强调家庭和社会的血缘关系和地位等级,通过家族制度来确立权威和社会秩序。
家族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家族关系在政治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第五,礼乐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中,礼乐制度是基本的文化制度。
礼乐制度是以礼教和音乐为核心,通过严格的礼节和音乐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维护社会秩序。
礼乐制度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维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贵族统治、封建制度、君主专制、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
这些特点在早期中国社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格局,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基本上都是在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诸如,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度,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以及自秦以后的中央集权制度。
那么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概括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1)早期政治权力实质上是一种强权;
(2)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分封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说明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5)统治的残酷性;
(6)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这里提到了宗法制,宗法制作为古代政治鲜明的一个特点,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像。
主要表现在:
1)制促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造就了中华民族“国”与“家”密不可分的观念。
2)受宗法观念的长期熏陶,国人养成了谦和忍耐、温良恭敬、勤劳俭朴的社会美德和尊老爱幼、兄弟相亲的社会公德。
3)宗法制还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例如:重男轻女;修族谱;后代继承父亲的“姓氏”。
4)宗法制中“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自律盲从”等成为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道德专制导致了国人重人治轻法治,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法制进程。
课前提示:分封制和宗法制适应西周时期的统治需要,维护了政治的稳定。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夏商政治形势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的历史阶段。
这一历史阶段的突出标志是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产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背景: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云南元谋人(已知我国最早的远居民,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70-20万年,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化石、石器和用火遗迹最为丰富的古人类遗址。
)、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中。
)元谋人和北京人靠采集和狩猎获取食物,利用的是自然火。
山顶洞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进入氏族社会。
使用打制石器的同时,会在小件器物上磨光钻孔,已懂得人工取火。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浙江余姚,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半坡文化(黄河流域:陕西西安,距今七千至五千年)。
他们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没有贫富和贵贱的分化,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和消费。
)的繁荣阶段。
这一阶段人们已经过着定居的生活,进入原始农耕时期。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掌握了种粟的技术,还有种植蔬菜和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
他们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半坡人有较高的制陶技术,可制作带有图案花纹的彩陶;还有较高的纺织技术,会织麻布,制麻衣。
距今四五千年,我国一些地区相继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已有贫富和贵贱的分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黄河下游山东泰安)为其典型代表。
这是社会经济发达,生产工具更进一步,骨器、石器种类很多。
陶器有黑陶白陶之分,黑陶是大汶口文化晚期典型物。
与其生产的工艺水平相当高,有抛光和雕刻等技术。
这一时期,已养蚕缫丝,纺织技术有新的进步。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是指古代中国在相对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治制度。
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一些特点,下面就来谈谈这些特点。
首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权力分布相对集中。
在中国早期,皇帝被认为是“天子”,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政治的核心。
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威和控制力,可以制定法律、行使司法权、决定国家大政方针等。
其他官员和民众则被视为服从皇帝的对象,要按照皇帝的要求执行政策。
因此,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的权力分布相对集中在皇帝手中。
其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官僚体系较为严密。
在中国早期,有一套严格的考试制度,选拔政府和地方官员。
这个制度被称为“科举制”,它是一个高晋升赞赏系统。
科举制帮助建立了一个系统化、传承流区的高级官僚体系。
政府官员按照一定的官阶等级系统进行管理,官员晋升通过考试和评估,而不是靠出身和权力关系。
这种官僚体系为政府提供了一种相对公正和稳定的管理机制。
第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还有一个特点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存在。
在这个制度中,人们被分成不同的阶层,具有不同的特权和责任。
最高层次是皇帝、王子和贵族,他们享有最高的社会地位和特权。
其次是士人和民众,士人是有知识和教育的阶层,民众是普通百姓。
而最低层次是奴隶,他们没有自由,被视为财产。
这种封建等级制度限制了社会流动性,但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稳定。
最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尊崇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主导了政治制度和社会伦理。
儒家思想提倡仁爱、孝道、忠诚等社会价值观念,认为君子应当以德治国、以仁爱人。
这些价值观念深深影响了政府和官员的行为,使他们追求道德和公正,而不仅仅是权力和利益。
总体而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包括权力集中、严密的官僚体系、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
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秩序,对中国整体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基础过关一夏朝(400年左右)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2宗族关系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二商朝(600年左右)1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此开始(甲骨文)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3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突出表现: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三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政权,有效统治(政府政策根本目的)2对象:同姓王族、异姓功臣、先代贵族3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4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5诸侯国:齐、鲁、燕、卫、晋、楚等6特点:分封对象是多方面的;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土地和义务是周天子与诸侯关系的关键;层层封授。
7影响:积极作用:在当时稳定了统治秩序;扩大疆域;传播文化、开发边疆局限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①受封诸侯有一定的独立性;②生产力发展,一些诸侯国势力壮大;③西周后期受破坏;④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诸侯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⑤春秋战国诸侯争战,天子管不了;⑥战国末期,大部分王室土地被秦国吞并,周王室全失分封大权。
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慢慢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四西周宗法制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3目的: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4特点: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的长子);大宗和小宗有相对独立性;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结合(既是兄弟,又是君臣关系、上下级关系);森严的社会等级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
5作用: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五、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下诸侯权力较大)★拓展延伸(一)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二者共同构成了西周的两大政治支柱。
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中国制度史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
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
秦朝是古代有开创性的时代,它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历代沿用,并不断加强完善。
一、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②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③形成完备的分封制与宗法制④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①源于夏②备于周③建立中央、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②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中央制度演变特点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①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筑险时候豁”中奋发,牢固树立党的稳定实践中功立业须”等重要论述,认和规矩,带头牢固树立和责任、主要措施 (一)开4支部为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对照誓词找标准、找差距和入,交流思想体会。
(期组织学习,每次确定1。
支部每季度,敢担当作为得于1天。
三)党组班子成员到邀请校教师、专家 讲话做合格党员”学,做格党员”学习教育党章党规、学系列〈关于在全市党员6〕28号),结合我学习教育,基础贯彻落实党的严三实”专创先争优一步清明元宋唐隋汉郡县制秦地方中央特点朝代汉承秦制传承开创承前启后进一步加强有新发展空前加强发展顶峰发展完善中朝尚书台外朝郡国州郡县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州县二级道州县三级二府三司参事文臣路州县一省二院行省制皇帝、三公九卿废省设三司废中相分六立阁康设南书房 雍设军机处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全国监察事务汉武:刺史,13个州监察区东汉:刺史,逐增地方行政权和军权隋朝:同汉朝唐太宗:(道台史),10道监察区北宋:(监司),改唐朝“道”为“路”明太祖:按察司,掌管地方监察事务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一、夏商的政治制度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
内容:中央:王位世袭制的创立相、卿、师等的设立地方:侯、伯的设立4 8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内容:①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做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②权力:设置官员(行政)建立武装(军事)征派赋役(经济)目的:加强统治,巩固王权破坏:西周后期分封制的影响:①积极: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疆,扩大了统治区域 构织了全国的交通网②消极:受分诸侯有极大的独立性、诸侯实力壮大时,威胁中央,反而破坏了分封制特点(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含义: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和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地位的政治制度影响: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保证了贵族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皇帝制度的建立◆皇权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三、中国古代的基层社会治理1.社会教化与治国理念凸显国家意志:(1)利用宗法观念构筑“家国一体”的爱国意识。
(2)封建统治老利用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历代封建统治者基本采取重儒、尊儒措施,儒学中的忠君爱国、维护统一等思想深入人心。
(3)社会教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儒家伦理是社会教化的主要内容。
2.户籍制度:战国公元前375年,秦孝公实行“为户籍相伍”,标志着国家大规模制定户籍的开始3.古代的基层组织与基层社会治理:(1)古代的基层组织。
①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
②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实行乡里制度。
③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④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长、里长。
(2)中国古代的基层监督机制。
①秦汉时期: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
②唐朝:实行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
③北宋:实施保甲制。
④明朝:推行十家牌法,十家总编为一牌,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
⑤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改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
四、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中国古代的民族交融现象:(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交融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联系,这些民族产生了民族认同观念。
(2)秦汉时期: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初步形成。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民族大交融的高潮时期。
(4)隋唐时期:隋唐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加快,民族交融得到新的发展。
(5)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二个民族大交融的高峰时期,其中元朝更为突出。
元朝的统一使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并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