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敬业与乐业 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97.00 KB
- 文档页数:4
敬业与乐业教案《敬业与乐业》教案(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这9篇《敬业与乐业》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敬业与乐业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敬业与乐业》教案篇一一。
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 初步学习“摆事实”( 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4. 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5. 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
2.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三。
教学准备:1. 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 教学录音及设备。
3. 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
四。
教学安排:四课时五。
教法与学法:1. 朗读法。
2. 品悟法。
六。
教学过程与内容:【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刚刚结束了一次月考。
面对着自己的成绩,面对着自己与那些成绩比自己高的同学,你是否有反思一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有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
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板书课题)(二) 走近作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敬业与乐业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工作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尊重。
1.2 教学内容介绍敬业与乐业的定义和区别。
分析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探讨如何培养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敬业与乐业的概念和重要性。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作中的敬业与乐业案例。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培养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敬业与乐业的定义和案例。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使用小组讨论表格,帮助学生记录和分享讨论结果。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话题,讲解敬业与乐业的定义。
第二步:分析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步:探讨如何培养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第四步: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实际工作中的敬业与乐业。
第五步:小组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3.2 教学活动活动一:观看敬业与乐业的宣传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活动二: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敬业与乐业的看法和经历。
活动三:小组展示,分享讨论结果和提出的建议。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学生对敬业与乐业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教学反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和改进的建议。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敬业与乐业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的作用。
探讨敬业与乐业在不同行业和领域中的应用。
5.2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参观企业或职场,了解敬业与乐业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
邀请企业人士或职业导师来校讲座,分享他们的敬业与乐业经验。
第六章:教学案例分析6.1 教学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敬业与乐业案例,如成功企业家、优秀员工等。
案例应涵盖不同行业和领域,以便学生广泛了解。
《敬业与乐业》精品教案第一章:敬业精神的内涵与价值1.1 教学目标1.2 教学内容1.3 教学过程1.3.1 导入:讲解敬业精神的定义和重要性1.3.2 主体讲解:分析敬业精神的内涵和价值1.3.3 案例分享:分享敬业精神的典型事例1.3.4 互动环节:讨论敬业精神的实际应用1.3.5 总结:强调敬业精神的意义和作用第二章:敬业与职业成功的关联2.1 教学目标2.2 教学内容2.3 教学过程2.3.1 导入:讲解敬业与职业成功的联系2.3.2 主体讲解:分析敬业对职业成功的影响2.3.3 案例分享:分享敬业助力职业成功的实例2.3.4 互动环节:讨论敬业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2.3.5 总结:概括敬业对职业成功的积极影响第三章:乐业的意义与价值3.1 教学目标3.2 教学内容3.3 教学过程3.3.1 导入:讲解乐业的定义和重要性3.3.2 主体讲解:分析乐业的意义和价值3.3.3 案例分享:分享乐业的典型事例3.3.4 互动环节:讨论乐业的实际应用3.3.5 总结:强调乐业的积极作用第四章:培养敬业与乐业的习惯4.1 教学目标4.2 教学内容4.3 教学过程4.3.1 导入:讲解培养敬业与乐业习惯的方法4.3.2 主体讲解:分析如何培养敬业与乐业的好习惯4.3.3 案例分享:分享培养敬业与乐业习惯的成功经验4.3.4 互动环节: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敬业与乐业4.3.5 总结:概括培养敬业与乐业习惯的关键点第五章:敬业与乐业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5.3 教学过程5.3.1 导入:讲解敬业与乐业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5.3.2 主体讲解:分析敬业与乐业对个人成长的积极影响5.3.3 案例分享:分享敬业与乐业在个人成长中的应用实例5.3.4 互动环节:讨论敬业与乐业在个人成长中的实际意义5.3.5 总结:强调敬业与乐业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第六章:敬业与乐业在团队协作中的作用6.1 教学目标6.2 教学内容6.3 教学过程6.3.1 导入:讲解敬业与乐业在团队协作中的重要性6.3.2 主体讲解:分析敬业与乐业对团队协作的积极影响6.3.3 案例分享:分享敬业与乐业在团队协作中的成功实例6.3.4 互动环节:讨论敬业与乐业在团队协作中的实际应用6.3.5 总结:强调敬业与乐业在团队协作中的关键作用第七章:敬业与乐业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7.1 教学目标7.2 教学内容7.3 教学过程7.3.1 导入:讲解敬业与乐业在不同行业中的具体应用7.3.2 主体讲解:分析不同行业中敬业与乐业的体现7.3.3 案例分享:分享不同行业中敬业与乐业的成功案例7.3.4 互动环节:讨论敬业与乐业在不同行业中的重要性7.3.5 总结:概括敬业与乐业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价值第八章:提升敬业与乐业的策略8.1 教学目标8.2 教学内容8.3 教学过程8.3.1 导入:讲解提升敬业与乐业的策略和方法8.3.2 主体讲解:分析如何提高敬业与乐业的水准8.3.3 案例分享:分享提升敬业与乐业的成功经验8.3.4 互动环节:讨论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提升敬业与乐业8.3.5 总结:概括提升敬业与乐业的关键策略第九章:敬业与乐业在职场发展中的优势9.1 教学目标9.2 教学内容9.3 教学过程9.3.1 导入:讲解敬业与乐业在职场发展中的重要性9.3.2 主体讲解:分析敬业与乐业在职场发展中的优势9.3.3 案例分享:分享敬业与乐业在职场发展中的成功实例9.3.4 互动环节:讨论敬业与乐业在职场发展中的实际应用9.3.5 总结:强调敬业与乐业在职场发展中的关键优势第十章:敬业与乐业的实践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10.2 教学内容10.3 教学过程10.3.1 导入:讲解敬业与乐业的实践与反思的方法10.3.2 主体讲解:分析如何将敬业与乐业付诸实践并不断反思10.3.3 案例分享:分享敬业与乐业实践与反思的成功经验10.3.4 互动环节:讨论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践行敬业与乐业,并进行反思10.3.5 总结:概括敬业与乐业实践与反思的关键要点,以及其对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意义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重点关注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提出问题或者分享相关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敬业与乐业》语文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敬业”和“乐业”的含义;2. 掌握本文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3. 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1.2 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 学会运用文中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敬业和乐业的重视;2. 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敬业与乐业》选自某篇散文,主要论述了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敬业和乐业。
2.2 教学重点1. 理解“敬业”和“乐业”的含义及其关系;2. 掌握本文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3. 学会运用文中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
2.3 教学难点1. 分析作者运用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的过程;2. 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讲解“敬业”和“乐业”的含义、关系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3.2 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分析论证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3.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敬业和乐业的理解和体会。
3.4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现实生活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案例,学生运用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本文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敬业和乐业的思考。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本内容,思考问题。
4.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敬业”和“乐业”的含义、关系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敬业和乐业的理解和体会。
4.5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现实生活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案例,学生运用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4.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第五章: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文章,加深对敬业和乐业的理解;3.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
敬业与乐业教案优秀9篇《敬业与乐业》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集合》,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
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概况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弄清本文字面上意思,熟悉课文内容。
(2)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学习并能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培养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及“大量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体验深入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使他们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在苦学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学习精神与生活态度的转变与升华。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2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教学难点:1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录音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与辩论。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大屏幕: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5篇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5篇《敬业与乐业》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本文紧扣中心“敬业乐业”展开论述。
开始援引古籍提出中心论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文章内容,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明确文章论点。
2.从“有业”“敬业”“乐业”三个角度为每一部分分层,从而明确文章各部分之间以及每一部分各自然段之间、每一段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系。
3.在分析梳理文章内部逻辑关系的过程中,学习文中涉及到的多种论证方式并能够将举例论证的方法加以运用。
4.通过评价作者的观点,学生能够尝试用辨证眼光看待问题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教学过程(一)环节一:回顾已知,激兴趣、导新课教师引导: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他不但自己非常优秀还是一位特别出色的父亲,他把九位子女都培养成了特别杰出的人才,他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字卓如,又号饮冰室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共有9个子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我国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梁思忠、图书馆学家梁思庄、经济学家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
我们学过他的《少年中国说》,一起来背诵一下最后一句话。
学生活动:聆听老师对作者的介绍,引发学习的兴趣,再由熟悉的文本过渡到对新课文的学习。
(二)环节二:圈点批注,玩游戏、理结构教师引导:我们一起做一个文字游戏,在做游戏之前请大家把所有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在书上画出来,在书的空白处适当写一写你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学生活动:在书中画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然后旁批自己的感想。
教师引导:第一个游戏:请从你画的句子中挑出十句话,这十句话要能够涵盖文章内容,以作者的口吻说出来。
《敬业与乐业》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壶知道帮助大家整编的《敬业与乐业》教案【精选8篇】。
《敬业与乐业》教案篇一上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课时编号:9课题5 敬业与乐业课型常规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情感态度目标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重点理解讲演词的结构安排难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听介绍了解背景及常识二、简介作者(略)三、阅读感知第一部分(1):(总)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2~6):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7):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分段讲读(一)学习第一部分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论述中心(二)学习第二部分学生讨论、交流理清内容层次1.论述"敬业"的重要2.论述"乐业"的重要教后反思上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课时编号:10课题5 敬业与乐业课型常规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情感态度目标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重点理解讲演词的结构安排难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检查背诵"我老实告诉你……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二、学习第三部分学生讨论、交流理清内容层次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6《敬业与乐业》学案(一)【学习目标】1 .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
2. 积累经典语句、格言。
3. 学习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4. 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学习重难点】1 . 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2. 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3. 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新知预习】一、演讲的基本知识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
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
确立主旨。
这里讲的是针对性。
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
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二、走近作者梁启超(1 873-1 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 48 卷,1 000 余万字。
【字词预习】一、给加点字注音。
厌恶.( ) 禅.师( ) 佝偻..( ) ( ) 骈.进( )哭丧.着脸( ) 强聒.不舍( ) 教诲.( )二、解释词语的意思。
敬业乐群: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二法门:言不及义:亵渎:强聒不舍:【课堂探究】探究1:速读全文,找出演讲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观点。
探究2:思考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并划分文章的结构。
探究3:思考本文在论证论点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优化训练】1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孔子说:“饱食终日,________,难矣哉!”一现尊荣。
(2)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________。
《敬业与乐业》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敬业与乐业》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1一、引言《敬业与乐业》这一话题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
每个人都要经历职场的起点和断点,而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决定一个人职业道路方向与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因此,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对此话题做进一步分析,提出独到的见解与意见,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学案。
二、学案内容1. 敬业与乐业概述敬业与乐业是职业生涯上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具体来说,敬业是指员工在职场上能够遵守职业道德,尽职尽责,忠于职守;而乐业则是指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心情舒畅,积极投入,有求知欲。
2. 敬业的表现敬业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对职业的热爱,积极主动地参与工作,精益求精。
(2)在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不利用职务谋取私利,不泄露公司机密。
(3)能积极配合与同事、上级协作,相互尊重。
(4)时间观念强,严格遵守工作时间,能够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3. 乐业的表现乐业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在工作中能够体会到乐趣与自我的认可,从而有谓有为,胜任工作。
(2)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找工作中的机会与挑战,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中成长。
(3)态度积极,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积极解决,不轻易放弃。
(4)对自己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和回顾,以便更好地提高职业素质。
4. 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敬业与乐业之间互为因果关系,没有了乐业,敬业就失去了价值;没有了敬业,又实现不了乐业。
只有两者同步发展,相互促进,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职业发展。
5. 培养敬业与乐业的途径(1)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这是敬业与乐业的根本。
(2)持续学习,增强自己的职业能力与知识。
(3)积极参与公司的工作,投身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对工作的热爱程度。
(4)与同事、上级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增加工作的乐趣。
三、结束语通过学习《敬业与乐业》这一话题,我们深入了解了敬业与乐业的意义,了解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设立了培养这两种职业精神的途径,不仅让我们在工作中能够更加积极投入,更能够拉进与同事、上级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道路。
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理解“敬业”和“乐业”的概念。
2. 掌握文章中的主要论点和论证方法。
3. 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1.2 能力目标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2. 培养批判性思维,对文章的论证进行分析和评价。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敬业与乐业》是一篇关于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的文章。
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2.2 教学重点1. 理解敬业和乐业的定义和内涵。
2. 分析文章中的主要论点和论据。
3. 评价作者的论证方法和态度。
2.3 教学难点1. 对文章中深层次的含义和隐含意义进行理解。
2.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三章:教学方法和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敬业与乐业的理解和看法。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视频,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相关阅读材料。
3. 写作平台:利用写作平台,进行写作练习和交流。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2. 引出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4.2 讲解1. 讲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4.3 讨论1. 分组讨论,分享对敬业与乐业的理解和看法。
2. 进行小组展示,交流讨论成果。
4.4 写作2. 互相评改和反馈,提高写作能力。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1. 阅读相关文章,加深对敬业与乐业的理解。
5.2 评价1. 课堂讨论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写作作业:评价学生的写作质量和表达能力。
3. 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阅读材料提供更多的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加深对敬业与乐业的理解。
6 敬业与乐业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体会演讲词和口语的特色。
3.掌握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子”和“讲道理”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背景资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三、【.难点解析】1.作者如何论述“要敬业”?论述“要敬业”。
第6段,先开门见山提出本层中心,显得眉目清楚。
然后分三层展开论述:①先解“敬”字含义,引朱子的话来解释。
②再讲为什么可敬,以设问方式展开论述。
课文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作例子,证明“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为进一步论证“敬业”打下基础。
③赞美敬业的人。
第7段,以设问的方式把论述引向深入,指出只有忠实于自己的职业,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
这里作者既有自己的论述,也引用《庄子》、曾文正、孔子等的论述,尤其是引一位法国学者的著述,以英国人和法国人不同的行为,把“敬业”解释得十分形象具体。
2.作者如何论述“要敬业”?论述“要敬业”。
这一层先从反驳“做工好苦”入手,扣住“苦”与“乐”的不同态度展开论述。
论述了怎样理解“苦”,指出应当从“苦”中找出“乐”,批评了“无业游民”和“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自然推出“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再具体分析原因,指出“趣味”在于“身入其中”,“奋斗前去”,“比较骈进”,“省却烦闷”,引导青年人确立“乐业”思想,鼓励青年人去过有价值的生活。
四、【结构图解】第一部分(1~5):提出论题并引用儒、佛两家的例子论证“有业”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6~8):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五、【议论文知识】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一)论点的特点:①正确②鲜明归纳论点的方法:1、标题2、文章开头3、结尾4、中间:①通过归纳总结论据的共同点来推断出论点②总结性的词体现中心论点的句子(例如:由此可见;我认为;总之……)③先找出文章的论题,然后依据论题在文中找出反复出现的类似的论断性的话,合并同类项,最后归纳。
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
(二)论据:1、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2、理论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3、归纳论据的要点:××人+怎么做(与论点密切相关的方面)+结果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
(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1、例证法(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
2、引证法(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3、喻证法(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4、对比法(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四)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
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五)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严密、准确(六)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七)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基础知识训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旁骛.()解剖.()亵.渎()强聒.()骈.()进佝.偻()2.根据句意说出相应的词语。
A: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B: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C: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D:唠唠叨叨说个没完()3.《敬业与乐业》选自《》,作者(),中国近代()派代表人物。
4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合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2分)A.“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B.“最美丽的女机长”、“最年轻的女机长”的称号,一下子在网上火了起来。
C.张艺谋,电影导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是中国大陆“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
D.郭敬明在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里,描写了年轻人的成长历程。
经过生活浪涛的洗礼,他们会走向何方。
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一场春雨过后,校园里的柳树冒出一片新绿,栩栩如生,让人不觉而生盎然之感。
B. 两个孩子相继出世,使老刘家本来就捉襟见肘的生活更加不堪重负。
C. 如今小学也有外教课,虽然外教刻意放慢语速,但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听在耳中还是不知所云。
D. 读古人文章,困难就在于古人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相当吃力。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通过“最美中学生”张文驰高考前捐肾教人的事迹,使我们看到了“90后”中学生的人性之美。
B.能否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留守儿童的责任,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
C.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轮胎制造基地,全球第一耗胶大国,但天然胶的生产却不能自给。
D.国庆长假期间,为了防止酒驾事件的发生,黄冈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加大了巡查整治的力度。
【创新能力运用】(一)阅读课文第6、7、8段,完成第7~13题:7.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8.第6、7段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9.第8段的论点是什么?10.分析“做工苦”的实例有什么作用?[来源:学。
科。
网]11. 第8段除了运用举例论证外,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12.结尾引用孔子的名言,目的是什么?13.“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二)阅读文章,完成第14~18题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①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i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
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
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成,再无旁忧。
②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③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
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是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④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
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
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
但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乐章。
你知道种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水,没有水庄稼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为了生存,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吸取土层深处的水。
这样,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实实的,再一浇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
“蹲”,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
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获得最丰厚的滋养,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
“蹲”,以一种外表的低姿态,隐含着一种内在精神的拔节。
“蹲”,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⑤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
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己说:不要紧,吸取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
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说: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
我清楚地知道i永远有比自己年轻的人。
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
因为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而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
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知晓学习的人一种额外奖赏。
⑥一直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一直知道自己在成长,这让我感觉幸福非常。
14.针对“成长”,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请用一句话概括。
15.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说“和许多人一样”?16.第二段在内容上强调什么?结构上有什么作用?17.第四段中,“蹲苗”的比喻是为了阐释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8.联系第五段内容看,画线句中“额外奖赏”指什么?《敬业与乐业》答案:1. wù pōu xièguōpián gōu 2.A:敬业乐群B:断章取义C:不二法门 D:强聒不舍3.《饮冰室合集》,梁启超,维新派。
4、 B(并列的短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5. B。
( A栩栩如生:好像活的一样。
形容生动,逼真。
C 不知所云:指语言紊乱或空洞。
这里对象错。
D 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写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艺纯熟。
误为写文章不加标点。
)6. D【创新能力运用】 7.我们要敬业。
8.第六段: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第七段: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9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10.说明“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自然的点到乐业上(引出话题)。
11.道理论证、对比论证.12.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3.略。
14.成长是一件最漫长、最丰饶、最深情的事情。
15.说明对“成长”持不正确的认识具有普遍性,含蓄表明了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
16.内容上,强调小时候对“成长”的认识是错误的。
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内容2分,结构1分。
意思对即可)17.必要的积蓄过程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各占2分。
意思对即可) 18.让知晓学习的人永远在成长,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