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住宿餐饮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餐饮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餐饮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行业,它的发展不仅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还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的影响。
在餐饮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消费者口味的变化、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人力成本的提升等。
本文将对餐饮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浅谈,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消费者口味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口味也在不断变化。
他们对食物的要求不再只停留在“饱腹”和“美味”上,更注重健康、营养以及口感和新奇。
传统的餐饮业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上渐显不足。
对策一:求新求变,推陈出新餐饮企业需要不断地求新求变,及时调整经营方向,更新菜品、改进服务,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可采用一些创新的烹饪方式或者采用特殊的原材料精心制作菜肴,提高产品竞争力。
问题二:原材料成本的上涨餐饮业的原材料成本约占销售额的30%-40%,它对企业的盈利空间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许多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餐饮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
对策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餐饮企业可以通过提高采购效率、降低浪费,合理使用原材料等方式来节约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与供应商合理洽谈价格,选择性采购成本较低的食材,并加强库存管理,降低原材料浪费等。
问题三:人力成本的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成本也在不断提高。
餐饮企业需要支付更多的薪酬、福利和培训费用,这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餐饮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员工绩效来降低人力成本。
采用技术手段提高服务效率,精简用工,提高员工生产效率,做好员工培训,使员工能够胜任更多的工作任务。
问题四:市场竞争激烈餐饮业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新的餐饮企业层出不穷,传统餐饮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
对策四:寻求差异化发展餐饮企业需要寻求差异化发展,在产品与服务上有所突破,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
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提供独特的餐饮服务,并结合当地文化特色等。
问题五:环境保护与卫生安全餐饮业必须面对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卫生等问题,这是企业发展的重大挑战。
餐饮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1. 市场竞争激烈当前餐饮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的餐饮品牌。
这使得餐饮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问题。
对策•定位与特色:餐饮企业应根据自身定位和特色,明确目标群体,并针对这一群体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服务和产品。
通过特色突出,树立不同于竞争对手的品牌形象。
•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质量、增加顾客的满意度。
包括员工培训、提供优质食材、简化点餐流程、完善售后服务等。
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顾客并提升竞争力。
•创新菜品: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创新的菜品。
关注市场需求,了解顾客口味偏好,提供新颖美味的菜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2. 成本压力增加餐饮业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成本压力。
对策•优化供应链:与供应商建立稳定而密切的合作关系,获取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同时,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和控制,减少库存成本,并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的及时性。
•节约能源:通过优化用电、用水、用气等能源的使用,降低运营成本。
比如采用节能设备、调整用能方案、加强能源管理等方式,实现成本的降低。
•人员管理优化:通过人员管理的优化,提高劳动力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成本。
比如合理编制工作时间表,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建立绩效激励机制等。
3. 顾客需求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餐饮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不同的消费群体有不同的口味偏好、饮食习惯和消费需求。
对策•多元化菜品:提供多样化的菜品选择,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口味需求。
可以根据当地特色、流行趋势、节假日等因素,定期推出特色菜品或季节限定菜品,以吸引更多的顾客。
•灵活的点餐方式:提供多种点餐方式,如线上点餐、外卖服务等,方便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提升消费体验。
•定期调研和反馈:定期进行顾客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根据调研结果调整经营策略,改进菜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4. 餐饮安全风险食品安全问题是餐饮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餐饮业的问题与对策一、餐饮业的问题餐饮业作为服务性行业,面临着众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消费者对于餐厅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竞争日益激烈。
其次是成本压力大。
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等导致餐饮业经营成本上升。
另外,食品安全问题也一直困扰着餐饮行业,不少消费者在就餐过程中担心食物卫生与质量。
二、改善菜品质量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经营者应该重视提高菜品质量。
首先是优化原材料采购渠道,确保新鲜、健康的食材供应,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带来的损失和降低成本。
其次是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在食材储存和处理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并加强员工培训意识,建立科学规范的流程和监控体系。
三、提升服务水平除了优化菜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也是经营者应该关注的重要方面。
首先是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团队整体素质和服务意识。
餐厅需要建立良好的服务标准和文化,让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其次是改善用餐环境和氛围,包括装修布局、音乐选择等方面,使得顾客在就餐过程中能够享受到舒适愉快的体验。
四、创新经营模式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餐饮业需要不断创新经营模式。
可以通过引入新颖的菜品或饮品,在传统菜肴基础上加以创新和改造,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口味需求。
同时,餐厅可以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开展网络推广和预订服务,提高知名度和方便性。
五、发展健康餐食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餐食成为当前消费热点。
因此,在经营中加强对于健康食材和烹饪方式的研发和推广,提供低脂、低盐、低糖等健康选择,符合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此外,关注特殊人群的饮食需求也是一个发展方向,如素食主义者、儿童营养等。
六、加强品牌宣传品牌建设对于餐厅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巧妙的宣传活动和营销手段,提升店铺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线上推广,与消费者保持互动和沟通。
同时,在顾客身边进行品牌宣传,例如赞助活动或与其他企业合作组织各类活动。
七、探索新的经营领域除了开设传统的餐厅,经营者还可以考虑拓展到其他领域。
威信县1—8月住宿、餐饮业发展的现状简析住宿餐饮业是第三产业中的传统行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1—8月,我县住宿、餐饮业零售额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一、我县住宿、餐饮业基本现状(一)零售额稳步增长,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贡献九成多。
目前,全县有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仅1家.1-8月全县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242。
1万元,同比增长104。
16%;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231.6万元,同比增长29.97%。
从业态类型看,限额以上住宿企业实现21。
1万元,同比增长14.67%,限额以下住宿企业及个体住宿业实现1221万元,同比增长106.95%;限额以下餐饮企业及个体餐饮业实现7231。
6万元,同比增长29。
97%,从经济类型机构看,限额以下住宿餐饮企业及个体经营户贡献最大,共实现零售额8452。
6万元,占住宿餐饮零售额的99。
7%,而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21。
1万元,仅占全县住宿餐饮零售额的0.3%.(二)旅游旺季酒店入住率蹿高,入住者以旅游团队为主。
每年的5-8月我县进入旅游高峰,时间大约持续3个月左右。
在旅游旺季,旅游景点一带宾馆火爆,宾馆客房平均入住率在50%左右以上。
(三)大众消费渐成主力。
从近几年住宿餐饮业运行情况看,大众餐饮消费增长明显加快,年夜饭、婚宴、寿宴、满月宴、升学宴等成为热点.节假日消费、旅游消费对住宿餐饮业推动作用明显。
据对全县星级住宿业、限额以上餐饮企业的调查统计,“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黄金周"期间营业收入是平时的3—5倍。
二、住宿、餐饮业发展的支撑点我县住宿、餐饮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行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二是全行业通过调整经营结构与方向,以面向大众为主,取得了显著成效;三是企业创新经营、改善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效地引导与促进了消费增长和行业发展;四是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外出旅游就餐较以往更加普遍和经常,促进了住宿餐饮业的迅速发展;五是农家乐、绿色饭店、生态餐馆相继兴起,使得住宿餐饮一片红火;六是假日经济的兴起,以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红色旅游的发展对住宿、餐饮业的强劲拉动,使得住宿、餐饮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浅谈餐饮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餐饮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餐饮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餐饮业品牌单一、服务质量不高、人才短缺等。
下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谈谈餐饮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餐饮业品牌单一餐饮业品牌的单一化问题,主要是因为餐饮业的发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缓慢的。
很多餐饮企业的品牌年限比较短,创新意识不够强,市场竞争也比较激烈。
这种情况下,很多餐饮企业只能通过价格战和将进口餐饮品牌引入国内市场来获取利润。
但是这种方式却在长远来看并不可持续,因此餐饮企业必须找到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做到品牌多元化和立足长远。
对策:从传统美食中挖掘特色菜品、推出新品,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开发出自己的品牌,创造出独特的餐饮文化,聚集消费者,增加品牌忠诚度。
打造个性化、特色的餐饮品牌,做到真正的自主化与可持续性。
二、服务质量不高餐饮业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服务质量不高。
随着餐饮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餐饮企业的服务质量,包括服务态度、服务方式、服务流程等方面。
然而,实际上很多餐饮企业的服务质量并不高,主要表现为服务过程不协调、服务态度不好、服务附加值不高,缺乏专业知识的服务人员等。
对策:提高服务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做到专业对口,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加强管理、规范服务程序,让服务更协调、更有序,通过创新服务方式,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
最后,要增加服务的附加值,多提供一些优惠、活动等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三、人才短缺餐饮业的人口基数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庞大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餐饮企业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餐饮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企业不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流失率比较高,缺乏人才梯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对策: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发展人才梯队至关重要。
在招聘上,应该择优录用,挖掘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和发展。
餐饮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课题《浙江餐饮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课题编号2009LC95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作为中国沿海开放和经济发达地区,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迅速,广大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为浙江餐饮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历史机遇。
一、浙江餐饮业的现状1.餐饮市场需求旺盛快速增长的趋势长期持续从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来看,餐饮市场的需求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群众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过程。
七十年代末,在改革开放政策引导下,餐饮业突破了以单店经营为主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方式逐步向个体和私营经济及外资开放,餐饮市场初步形成。
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浙江餐饮业进入初步繁荣时期。
社会投资餐饮企业大幅度增加,从单店经营到酒店餐饮发展,再到社会餐馆大量涌现,经营网点和人员快速增加,国内外企业进入,外资、合资企业涌现,行业出现繁荣发展势头。
九十年代中期到2004年前后,浙江餐饮业进入数量规模扩张新时期。
民营资本大量投入,餐饮企业以规模取胜,大型“航母型”企业不断产生,成为餐饮市场主流,有的向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扩张,餐饮业出现大规模发展局面。
2004年至今,餐饮业在整合调整中进入质量优化的阶段。
在经受住2003年非典对餐饮市场的大冲击之后,餐饮业改变了以规模论成败的发展策略,代之以细分市场、找准定位、差异化发展的以质取胜的方式,市场业态更加丰富多样,各种品牌应运而生,连锁经营成为趋势,市场整体发展更加全面繁荣。
2.餐饮业业态结构多样化趋势更加明显业态是市场需求的产物。
30年之前,浙江餐饮业的业态主要是传统的餐馆、小吃店和少数宾馆(酒店)内部餐饮。
如今,餐饮业业态可谓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目前浙江餐饮业态主要分为四类:饭店餐饮主要是中高档消费,特色餐馆主要是特色消费,广场餐饮(包括商业大楼中的小吃广场等)主要是大众集中消费,连锁快餐主要是便民消费。
我国餐饮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餐饮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同时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这种状况下,如何抓住市场机遇,提升经营与管理水平,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快速健康的发展,是每个餐饮企业普遍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为此,本文从我国餐饮业的经营现状出发,探讨了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餐饮业的经营现状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一个传统支柱产业,在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已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从品种上讲,我国八大菜系,国内外风味小吃应有尽有;从业态上讲,既有中高级的酒店、宾馆,也有大量的酒吧、小餐厅、咖啡馆、茶社等休闲主题餐厅;从规模上讲,既有大型饮食集团,也有中小型餐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我国餐饮业所具有的内在发展潜力及前景,无疑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目前来看,我国餐饮业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经营特点;1、经营大众化。
近些年来,我国餐饮业坚持大众化的方向,开拓餐饮消费市场,取得了明显成效。
面向大众消费的快餐、大众宴席、风味小吃、早点夜宵、家常菜肴市场持续红火,餐饮食品、半成品、外卖、休闲等餐饮增势强劲,中心厨房、配送中心、连锁网络崭露头角,较好地满足了广大消费着的需要,有力地推动了行业地兴旺发达。
2、消费多样化。
随着社会经济地发展,全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普通居民已经改变了自己买菜做饭的习惯,越来越多地选择餐饮成品、半成品和外出聚餐,以解除在家庭厨房的劳作之苦,增加休闲娱乐和自我充实学习的时间。
据调查,节假日餐饮消费较平日高出一倍左右。
餐饮企业借助节假日的有利时机,开展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有力地拉动了市场需求。
3、投资多元化。
餐饮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投资周期短、资金回收快,导致新资金不断进入餐饮业,甚至一些其它行业的财团也涉足其中,从而为餐饮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国餐饮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引言餐饮业作为我国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快速发展。
然而,随着市场的饱和和竞争的加剧,餐饮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餐饮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我国餐饮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SWOT分析1.1 优势(Strengths)我国餐饮业的发展有以下几个优势:1.丰富的饮食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饮食文化,各地特色菜系众多,具有极高的消费吸引力。
2.大规模的人口基数: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为餐饮业提供了庞大的市场需求,有利于市场的扩大和发展。
3.日益增长的消费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能力逐渐提升,对高品质、特色化的餐饮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4.科技创新的推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餐饮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机遇,让消费者更方便地获取信息并进行点餐、预订等操作。
1.2 劣势(Weaknesses)我国餐饮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劣势:1.餐饮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缺乏统一的品质标准和监管机制,餐饮服务的质量差异较大,不稳定的消费体验容易影响顾客的满意度。
2.劳动力成本上升: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餐饮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对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造成了困扰。
3.环境卫生问题:一些地方的餐饮业在环境卫生方面存在差距,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4.品牌知名度不高:相比国际知名连锁餐饮品牌,我国的餐饮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还有待提升。
1.3 机会(Opportunities)我国餐饮业发展的机会包括:1.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壮大,餐饮业有机会通过提供特色餐饮服务来满足游客的需求。
2.健康餐饮的兴起: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健康餐饮的需求逐渐增加,提供健康、营养的餐饮选择有望获得市场份额。
3.跨界合作的拓展:餐饮企业有机会与其他行业展开合作,例如与电影、文化活动等相结合,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消费体验。
1.4 威胁(Threats)我国餐饮业发展面临以下威胁:1.激烈的竞争:餐饮市场竞争激烈,各种餐饮企业纷纷涌现,而且市场份额有限,使得餐饮企业在竞争中面临巨大压力。
浅谈餐饮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餐饮业作为服务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诸多发展问题。
竞争激烈,市场竞争压力大,新品牌层出不穷。
成本高企,包括人工成本、租金成本等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
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人才短缺也是困扰餐饮业的一大难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措施,比如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加强人才培养等。
通过合理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手段,餐饮业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保持稳健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更需要不断创新,迎接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餐饮业在面临问题的同时也蕴含着机遇,关键是要能够及时调整策略,抓住发展的机会。
【关键词】餐饮业发展问题, 竞争激烈, 成本高企, 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 人才短缺, 对策建议, 引言, 正文, 结论, 总结回顾1. 引言1.1 背景介绍餐饮业作为服务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一直以来都扮演着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角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餐饮业也在不断壮大和完善。
随之而来的发展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给行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考验。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餐饮业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是竞争激烈,各式各样的餐饮品牌和经营模式层出不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导致一些传统餐饮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
成本高企也是困扰餐饮业的一个重要问题,包括租金、人工成本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都使得餐饮企业面临着压力。
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使用劣质原材料,从而影响食品质量和企业形象。
人才短缺也是餐饮业普遍存在的难题,优秀的厨师、服务员等人才供给不足,限制了餐饮企业的发展。
面对这些问题,餐饮业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才能保持良性发展。
从提高服务品质、降低成本、优化管理等方面入手,努力解决餐饮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餐饮业发展问题餐饮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
我国住宿餐饮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住宿餐饮业是国民经济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
本文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剖析了住宿餐饮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住宿餐饮业问题与对策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宿餐饮业单位数量不断增加,营业额持续增长,不仅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也成为繁荣经济、拉动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力量。
住宿餐饮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一)内资企业数量多但平均营业额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以下简称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共有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92820家,从业人数429万人,年营业额3106.7亿元。
在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中:内资住宿餐饮法人企业89387家,占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总数的96.3%;从业人数374万人,占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从业人数的87.2%;年营业额2441亿元,占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营业额的78%。
港、澳、台商投资法人企业1495家,占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总数的1.7%;从业人数24万人,占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从业人数的5.4%;年营业额298.7亿元,占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营业额的10%;外商投资法人企业1938家,占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总数的2.0%,从业人数32万人,占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从业人数的7.4%;年营业额367.0亿元,占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营业额的12%。
从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三种登记注册类型法人单位的数量以及从业人数及年营业额比重看,内资住宿餐饮企业的平均年营业额为273万元,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334万元,更低于外商投资企业的1894万元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1998万元。
此外,内资企业的人均营业额6.5万元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7.2万元,远低于外商投资企业的11.6万元,更低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12.7万元。
(二)东西中部区域性差异明显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住宿餐饮法人企业数量、从业人数及年营业额从东往西依次递减,显示区域经济越发达住宿餐饮业越发达。
住宿餐饮业在东部的法人企业数量是中部的2.4倍,是西部的3.7倍;东部的从业人数是中部的2.5倍,是西部的4.4倍;东部的年营业额是中部的3.9倍,是西部的7.1倍。
在硬件设施方面,据统计,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在东部的客房数是中部的3.7倍,是西部的5.2倍;东部的床位数是中部的3.3倍,是西部的4.6倍;东部的餐位数是中部的2.4倍,是西部的4.6倍。
分地区看,北京、上海、广州和山东住宿餐饮业的法人企业最多,分别为8706个、7603个、8206个和6236个,四个省市的法人企业数量占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总数的33.1%。
法人企业超过4000个的除了上述4个省市外,还有江苏、浙江、辽宁、河南和四川,分别为5494个、5077个、4379个、4350个和4150个。
从年营业额的角度来看,营业额超过100亿元的省市有北京、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
(三)资产负债率较高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末全国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0.5%,住宿业的资产总额约是餐饮业的3.1倍,住宿和餐饮业的内资企业在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上,比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要低。
从区域分布上看,东部地区的住宿餐饮法人企业的资产是中部地区的3.4倍,是西部地区的4.7倍。
从资产负债状况看,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的资产总计为6975.9亿元,负债总计为4222.2亿元,所有者权益总计为2753.6亿元。
其中,内资企业的资产总计为5410.1亿元,负债总计为2977.9亿元,所有者权益总计为2432.2亿元;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资产总计为853.1亿元,负债总计为700.0亿元,所有者权益总计为153.1亿元;外商投资企业的资产总计为712.6亿元,负债总计为544.4亿元,所有者权益总计为168.2亿元。
内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5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82%,外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76.4%。
从区域上看,2004年末全国住宿餐饮业法人企业在东部地区的资产总计为4641.4亿元,负债总计为2912.3亿元,所有者权益总计为1729.1亿元。
在中部地区的资产总计为1348.8亿元,负债总计为758.5亿元,所有者权益总计为590.3亿元。
在西部地区的资产总计为985.8亿元,负债总计为551.5亿元,所有者权益总计为434.3亿元。
(四)餐饮业总体盈利状况好于住宿业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住宿业法人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509.4亿元,主营业务成本为476.7亿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为83.0亿元,利润总额为负的48.3亿元。
餐饮业法人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530.9亿元,主营业务成本为810.8亿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为84.6亿元,利润总额为27.1亿元。
住宿餐饮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一)行业集中度较低据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公布的数据统计显示:2004年末,全国共有160家旅游饭店管理公司,比上年末增加50家;管理饭店1060家,比上年末增加300家;星级饭店集团化程度达9.6%,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其中的16家国内饭店管理公司已经成为品牌先锋,其管理规模已进入了全球300强。
另一份资料表明:已有30多个世界著名的饭店管理集团进入我国饭店业市场。
目前全国有一万多家星级饭店,其中由本土集团管理的饭店仅为10%。
在国际上,美国国内由本土集团管理的饭店已达80%,欧洲为50%。
在国内120多家饭店管理集团中,仅有8家被列入全球饭店管理集团300强的行列,这与我国庞大的住宿业市场是不相称的。
2002年美国排名前5位的本土酒店客房集中度达到56%,而2005年中国住宿业龙头锦江集团客房数仅占2%的市场份额。
餐饮业同样存在行业集中度低的问题。
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餐饮业百强企业的营业额为537.0亿元,仅占全国餐饮市场7.2%的市场份额;2005年我国餐饮业百强企业的营业额为681.0亿元,仅占全国餐饮市场7.7%的市场份额。
而美国前50名餐饮企业的营业额占美国餐饮市场的比例高达20%以上。
(二)综合实力偏弱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国内餐饮业百强企业中,内资企业单店营业额较低,平均为152.0万元,而外资餐饮企业中国百胜餐饮集团旗下的肯德基、必胜客等品牌企业,其单店营业额平均在750万元以上。
此外,连锁门店数最多的为中国百胜餐饮集团,总数为1757家,而分列第2位的内蒙古小肥羊连锁有限公司、第3位的内蒙古小尾羊连锁有限公司的门店数不足千家,分别只有716家和532家。
据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公布的2004年统计数据显示,在五星级饭店中,国际集团管理的饭店实现的平均房价最高,达到人民币847元,分别高出国内集团管理的饭店平均房价(人民币680元)24%及国内业主自行管理的饭店平均房价(人民币452元)87%。
四星级饭店中,国际集团管理的饭店同样实现了最高的平均房价,为人民币484元,分别高出国内集团管理的饭店平均房价(人民币384元)26%及国内业主自行管理的饭店平均房价(人民币318元)52%。
按每一可供出租客房平摊餐位数,国际集团管理的五星级饭店的该项指标最低,仅为1.87,而国内集团管理和国内业主自行管理饭店的该项指标分别为2.27和2.24。
国际集团管理的五星级饭店实现了最高的餐饮人均消费,达到人民币604元,而国内集团管理和国内业主自行管理饭店的餐饮人均消费分别为人民币500元和384元。
(三)连锁化经营程度低根据《2005中国连锁餐饮企业统计年鉴》资料,2004年我国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业发展势头有所好转。
2004年末,我国拥有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企业为251家,门店数6968个,比上年增加800多个,增长13.7%;营业收入达到399.7亿元,比上年增长55. 5%;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业营业额占全社会餐饮业营业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3.6%、2003年的4.1%增至2004年的5.3%。
近几年来,我国连锁化经营发展的势头从行业总体上看其连锁经营程度仍然较低。
根据日本零售业的资料统计,独立店第一年就关闭的有80%,到第五年则高达92%;连锁店第一年关闭的有20%,到第五年仅为23%。
由此可见,连锁化经营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我国住宿餐饮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一)完善行业发展规划体系,规范行业管理秩序要根据我国住宿餐饮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行业发展规划体系,对住宿餐饮企业的进入、退出、质量管理、价格体系、卫生体系、环保体系、企业等级评定体系、顾客投诉等事项进行规范化运作,一方面使管理公平、公正、透明化,另一方面加强完善行业管理的规则体系,使得企业能够有法可依,增加行业的整体运行效率。
(二)培育和发展集团化连锁,大力推行品牌化经营通过政府的鼓励、引导,积极吸引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住宿餐饮业,通过市场调节整合资源,加强创新,发展壮大住宿餐饮业的市场主体。
通过评选认定名菜、名店、名厨等措施,树立一批标杆企业和产品品牌,对其它企业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全行业整体水平和实力得以提升,尽快形成统一性的连锁餐饮集团。
品牌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后,住宿餐饮企业就可以利用品牌的优势扩大市场,促使销售者在竞争中得到某些保护,并使它们在制定市场营销企划时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三)完善住宿餐饮企业服务,制定功能化、个性化和绿色化发展方向功能化。
住宿餐饮企业的功能化是满足客人的独特需求。
不同的客人有不同的需求,需要企业的精准化营销。
如商务顾客对通讯功能如因特网接口、传真机、复印和打印机、周边的商业环境等要求较高。
个性化。
个性化服务以满足客人的特殊需求为出发点,办理客人委托服务;店面的设计符合企业的独特定位,满足目标顾客群的需求;做到一对一营销,以顾客的数据库为基础,根据顾客的资料信息,为顾客提供定制化服务。
绿色化。
欧美国家先行一步,早就提出了营造绿色酒店的计划,推行国际标准ISO管理。
住宿餐饮企业在绿色环节上的定位与运作是企业提高发展速度的一个切入点。
(四)加快发展经济型酒店建设,完善酒店业发展结构国外对经济型酒店的划分主要以价格为标准。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经济型酒店可以通俗地解释为以大众旅行者和中小商务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客房为唯一或核心产品,价格低廉、服务标准、环境舒适、硬件上乘、性价比高的现代酒店业态。
服务模式为“b&b”(住宿+早餐)。
经济型酒店一般采取连锁经营的方式,通过连锁经营达到规模经济,提高品牌价值。
在大众消费的推动下,全国经济型酒店市场潜力极大,在发达城市更是如此。
(五)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奠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者管理水平是搞好住宿餐饮企业经营的根本出路,强调“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而这个人由管理者、员工和顾客三者组成,基本观念是理顺这三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