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_分子的立体结构第2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22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分子立体结构第2课时分子空间结构与杂化轨道理论学习目标1.认识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2.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3.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学习重点、难点:1.共价分子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2.杂化轨道对分子空间结构的影响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程,进行知识梳理,让学生初步认识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知识准备1.共价分子路易斯结构的写法(注意与共价分子的结构式的区别)2.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对分子空间结构的预测3.杂化轨道理论的概念教材助读(P内容)1.写出下列分子的结构式CH4:________________,CH2O:________________,HCN: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分子路易斯结构CH4:________________,CH2O:________________,HCN:________________。
3.杂化轨道理论的概念(1)(课本没有)在形成多原子分子的过程中,中心原子的若干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价电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一组新的轨道,这个过程叫做轨道的杂化,产生的新轨道叫杂化轨道。
以甲烷为例:形成甲烷分子时,中心原子______的__________个原子轨道发生杂化,形成一组新的轨道,得到__________个能量相同的轨道,夹角__________。
称为sp3杂化轨道。
(2)C原子具有的杂化轨道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P杂化轨道键角__________,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__________;② SP2杂化轨道键角__________,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__________;③SP3杂化轨道键角__________,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__________。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配合物理论简介(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鲍林是两位获得诺贝尔奖不同奖项的人之一,杂化轨道是鲍林为了解释分子的立体结构提出的。
下列对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的比较,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sp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B.sp2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C.sp3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D.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相等【解析】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分别为109°28′、120°、180°。
【答案】 A2.了解有机物分子中化学键特征以及成键方式是研究有机物性质的基础。
下列关于有机物分子成键方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烷烃分子中碳原子均采取sp3杂化成键B.炔烃分子中的碳碳三键由1个σ键、2个π键组成C.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采取sp2杂化成键,苯环中存在6个碳原子共有的大π键D.甲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采取sp2杂化成键【解析】烷烃分子中碳原子均采取sp3杂化成键,由甲烷得到的甲基上的碳原子也采取sp3杂化,A正确、D错误;三键一定是由1个σ键、2个π键组成的,B正确;苯环上的碳原子都采取sp2杂化,C正确。
【答案】 D3.sp3杂化形成的AB4型分子的立体构型为( )A.平面四边形B.正四面体形C.四角锥形D.平面三角形【解析】sp3杂化形成的AB4型分子的立体构型应该为正四面体形,例如甲烷、四氯化碳等。
【答案】 B4.下列分子的立体构型可用sp2杂化轨道来解释的是( ) 【导学号:90990047】①BF3②CH2===CH2③④CH≡CH⑤NH3⑥CH4A.①②③ B.①⑤⑥C.②③④ D.③⑤⑥【解析】①②③均为平面形分子,中心原子是sp2杂化;④为直线形分子,中心原子是sp杂化;NH3是三角锥形、CH4是正四面体形分子,中心原子均是sp3杂化。
【答案】 A5.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B.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C.NH3和CH4两个分子中中心原子N和C都是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D.杂化轨道理论与VSEPR模型分析分子的空间构型结果常常相互矛盾【解析】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可能是正四面体(如CH4)、三角锥(如NH3)或者V形(如H2O),A正确;π键是由未参与杂化的轨道“肩并肩”形成的,B正确;正四面体形的CH4和三角锥形的NH3中,中心原子N和C都是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C正确;杂化轨道理论和VSEPR模型都是为了解释分子的空间结构而提出的理论,两者不矛盾,可以先通过VSEPR模型判断出分子的构型,再判断出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D错误。
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造第 2 课时分子的空间构造与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学习目标】 1、能应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学习要点】σ键电子对、孤电子对和价层电子对的计算,VSEPR 模型【学习难点】分子立体构型的推测课前预习案一、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阅读课本 P37-38 达成填空)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以为,分子的“立体构型”是的结果。
2、价层电子对是指;价层电子对 =+;( 1)σ键电子对数:可由确立。
比如,H2O的中心原子是______,构造式是 __________,有个σ键,故σ键电子对数是______;(2)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对数:依据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立,此中 a 为,关于主族元向来说,价电子数等于;x 为;b 为;氢为 _____,其余原子等于。
阳离子: a 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减去 _______________;阴离子:a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加上(绝对值)。
2-的孤对电子数 =1/2(6+2-2*3 )=13比如: SO【预习检测】1、运用你对分子的已有的认识,达成以下表格,写出C、 H、N、O 的电子式,依据共价键的饱和性议论C、H、N、 O、F 的成键状况。
原子H C N O F 电子式可形成的共用电子对数讲堂研究案研究一:价层电子对空间构型(即VSEPR 模型)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内容:对AB n型的分子或离子,中心原子A 价层电子对(包含成键σ键电子对和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对)之间因为存在排挤力,将使分子的几何构型老是采纳电子对互相排挤最小的那种构型,以使相互之间斥力最小,分子系统能量最低、最稳固。
问题 1:请你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内容,总结出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即 VSEPR 模型)(利用牙签与橡皮泥模拟)空间构型价电子对数量234VSEPR 模型形形形问题 2: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计算出以下分子的中心原子含有的σ键电子对数、孤对电子数及价层电子数。
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简介配合物理论简介▍课标要求▍1.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并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2.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要点一杂化轨道理论简介1.来源杂化轨道理论是鲍林为了解释分子的提出的一种价键理论。
2.轨道杂化与杂化轨道甲烷分子中碳原子杂化形成sp3杂化轨道过程:在形成CH4分子时,碳原子的一个轨道和三个轨道发生混杂,形成四个能量相等的杂化轨道。
四个杂化轨道分别与四个H原子的1s轨道重叠成键形成CH4分子,所以四个C—H键是等同的。
3.杂化类型与分子构型的关系杂化类型sp sp2sp3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及数目1个s轨道1个p轨道1个s轨道1个s轨道3个p轨道杂化轨道的数目杂化轨道间的夹角180°空间构型直线形正四面体形实例CO2、C2H2BF3、苯、乙烯CH4、CCl43要点二配合物理论简介1.配位键(1)概念:成键的一方提供孤电子对(配体),另一方面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电子对给予—接受键”,是一类特殊的键。
如在四水合铜离子中,铜离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是由水分子提供给予铜离子,铜离子接受水分子的孤电子对形成的。
(2)表示:配位键可以用A→B来表示,其中A是孤电子对的原子,叫做体;B是孤电子对的原子。
例如:2.配位化合物(1)定义:与某些(称为)以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2)配合物的形成举例Cu2++2NH3·H2O===Cu(OH)2↓+2NH+4;Cu(OH)2+4NH3===[Cu(NH3)4]2++2OH-;[Cu(NH3)4]2++SO2-4+H2O=====乙醇[Cu(NH3)4]SO4·H2O↓滴加氨水后,试管中首先出现蓝色沉淀,氨水过量后沉淀逐渐溶解,滴加乙醇后析出深蓝色晶体Fe3++3SCN-Fe(SCN)3溶液颜色3渐溶解,为什么?考点一杂化轨道与分子的构型1.杂化与杂化轨道(1)①杂化轨道数等于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