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气候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是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的课程。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对中国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内容,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气候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气候特征。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2.使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气候现象为例,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的气候特征。
3.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图表、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教案和课件,以便于教学过程中的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2.呈现(10分钟)使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候现象,理解中国的气候特征。
3.操练(15分钟)以具体的气候现象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气候特征。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原因课程引入:之前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的地形,看到了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解释了河流的流向和水电站的分布。
那请同学们来看看下面这些生活现象又和哪个地理要素有关呢?出示我国不同地区衣、食、住的景观图片。
承转过渡: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
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回顾展望: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基本知识,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呢?──气温和降水。
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
感受气温: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着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
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准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呢,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
可是他这次沿途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这次怎么不冷呢?小明的这两次经历说明了什么?我国南北气温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区别?──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温差小。
这个结论是咱们感受出来的,接下来咱们用专业点儿的地图验证一下──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归纳:出示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要先读图名,这两张图分别是什么?左边是我国1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右边是我国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
那咱们先来看一下我国1月的气温分布情况。
1.1月气温分布总体趋势:引导学生阅读我国1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
第一节疆域【目标导航】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会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在地图上能找出我国的四至点3、中国的领海、半岛、岛屿、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及其位置。
【自主学习】1、半球位置:从东西两半球看,中国位于半球;从南北两半球看,中国位于半球。
2、海陆位置:中国是洲东部、洋西岸的国家,是一个的国家。
3、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地区,属,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没有。
4、我国陆地面积约_________万平方千米,与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
居世界第______位。
5、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在,最南端在南海的,最东端在,最西端在 .6、我国疆界绵长,陆上国界线长达千米。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和,它们与__ 连成一片。
8、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千米,沿海分布着、、、等岛屿。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个。
、与我国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9、、是我国的内海。
【合作探究】探究一: 读课本P2内容结合图1.1完成:1、判断我国所处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说出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以及所属的温度带。
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属于临海国还是内陆国。
探究二:认识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1.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从所属地区的气温对农业影响去思考)2.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从海陆位置对国家对外贸易、海洋事业及国土范围的影响去思考)探究三:阅读图1.31、找出我国四至点:“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2、在图上找出我国的临海和内海3、按逆时针方向沿沿我国海上疆界由南向北找出6个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找出与我国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的国家【典例分析】1.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已经洒满了阳光。
说明我国()A.领海面积广大B.东西跨度广C.南北跨度广D.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2.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B.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有利的条件C.主要位于北半球,但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4°S)却在南半球D. 北回归线从南部穿过,北极圈从北部穿过,所以我国主要位于北温带【检测反馈】一、单项选择1、我国领土最西端在( )A.曾母暗沙B.帕米尔高原(73°E附近)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2、下列有关中国疆域说法正确的是()A、北回归线穿过中国的北部B、中国位于亚洲的西部,太平洋的东岸C、北极圈穿过中国的北部D、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3、我国领土大部分地区属于()A、南温带B、北温带C、热带D、北寒带4、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的地理位置有很多优越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俄罗斯、加拿大相比,我国气候更寒冷B、与巴西相比,我国气候更炎热C、与蒙古相比,我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海运条件D、与日本相比,我国气候海洋性更显著二、综合题1、填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邻国名称:①③⑤海洋:②海峡:④2、我国领土最北端位于省,最南端位于省。
《2.2中国的气候》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知道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教学准备:1、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2、我国温度带、干湿区和气候类型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1: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黑龙江白雪皑皑的图片和海南岛春意盎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为何同在中国,同一季节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区别?(两地气候不同)。
那么我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方案2:我们都知道古诗句“小桥流水人家”是来描写我国南方自然景观,这句话却不适合来描写北方的自然景观,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两地区气温和降水不同,造成了地理景观有差异)。
气候是影响各地自然景观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气温和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气候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28、P29、 P30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2)读图2—14,找出0℃等温线,并用彩笔描线?(3)读图2—15,找出我国7月份气温最高的区域,算算我国7月南北气温差约为多少?(4)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而夏季相差不大?(5)读图2—16,找出我国从南到北共划分为哪些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你的学校所在地属于哪个温度带?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在我国北方吗,为什么?教师点拨:由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的原因,很多同学都以为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也是自我国北方,实际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知道我国主要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及主要农作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初步掌握看图的步骤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温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中国的气候(一)影响因素气温的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纬度位置冬季风的加强夏季南北气温都较高纬度位置主要温度带的分布我国的温度带作物熟制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主要农作物冬小麦、玉米、甘薯、---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初步学会分析形成原因。
2、知道我国的主要的温度带、作物熟制及主要农作物。
教学重点: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学习过程第一模块自主探究(一)活动一:读图课本 P32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思考:1、找出0℃等温线。
说出它大体通过的山脉与河流名称。
(并在图上描出此线)2、找出一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分别是哪里,各为多少℃?算一算温差为多少?3、根据等温线分布特点,说说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有何特点?第二模块合作探究1、为什么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2、漠河镇成为冬季气温最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三模块自主探究(二)活动二:读图课本 P33 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图,思考:1、七月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在多少℃?2、海南与黑龙江的漠河气温大约相差多少度?3、七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哪里?4、根据等温线分布特点,说说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有何特点?第四模块合作探究1、为什么夏季南北温差不大?2、青藏高原成为夏季气温最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五模块自主探究(二)阅读P34中国的温度带结合图2-24说出:1.我国习惯上划分几个温度带?2.各温度带是如何分布的?3.温度带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4.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如何?5.各温度带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6.我们学校所在地属于哪个温度带?有哪些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如何?7.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什么?第六模块学生质疑(请同学们说出你的疑惑)第七模块课堂小结学生交流本节的收获或感受当堂达标一、选择题1、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B、降水因素C、海陆因素D、地形因素2、造成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直射在北半球B、正午太阳高度南方比北方大C、北方地区昼长夜短D、夏季风不断北上3、秦岭淮河一线是下列哪两个温度带的分解线()A、热带、亚热带B、亚热带、暖温带C、亚热带、中温带D、中温带、暖温带4、关于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南北气温相差很大B、东部等温线稀疏且与纬线平行C、全国普遍高温D、西部等温线较密且与等温线平行5、元旦时北京的气温()(1)比哈尔滨高、比广州低(2)比武汉高、比海南低(3)是0℃(4)比武汉低、比海南低A、(2)(3)B、(1)(4)C、(2)(4)D、(3)(4)6、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点是()A、纬度最高的漠河附近B、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C、深居内陆的吐鲁番盆地D、纬度最低的南沙群岛7、我国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分界线是()A、南岭B、秦岭C、天山D、昆仑山8、寒潮发生时,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可能降到()A、-5℃B、-2℃C、0℃D、1℃9、下列关于我国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A、漠河是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B、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冬季气温最高的地方C、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D、海南岛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10、不与东北平原同处一个温度带的地形区是()A、内蒙古高原B、长白山C、准噶尔盆地D塔里木盆地11、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需要的热量条件是A、≥10℃积温在1600—3400℃之间B、≥10℃积温在3400—4500℃之间C、≥10℃积温在4500—8000℃之间D、≥10℃积温在8000℃以上12、我国北纬30度地区夏季气温不都在20℃以上的地区是()A、华北平原B、渭河平原C、黄土高原D、青藏高原13、秦兵都上初中了还从来没见过家乡下雪,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是他的家乡的是:A、北京B、郑州C、哈尔滨D、海口14、除夕之夜,哈尔滨举行“冰灯游园会”,而广州则举办“迎春花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起伏大B、降水差异大C、离海远近相差大D、纬度差异大二、读“哈尔滨和广州各月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和 (城市)的各月气温曲线图。
第二节气候授课时间:总计:12 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教学复备栏第三课时气候类型及影响因素一、温故知新:上节课我给大家留了一道思考题,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什么呢?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限,是我国冬季0℃等温线所在,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所在,也是划分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界线,划分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界线。
二、讲授新课读图分析:我国一共有五种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大家看下面这两张气温降水图,分别应该是哪种气候类型。
这是我国西部的两种气候类型,大家来判断分别是哪种气候呢?要判断是哪种气候类型,得先看它们的气候特点。
转承:我们再来看这三张图,又分别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呢?它们分别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漠河;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上海;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的热带季风气候,对应海口。
这三种气候有着共同的特点──雨热同期,这一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所以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也是重要的农业区。
总结归纳: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此外,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广泛分布着三种季风气候,构成了我国气候的另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区域。
以上我们看到了我国的气候特征,下面我们来总结下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三、小结我国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是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纬度因素;我国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是受到海陆位置(季风)的影响,高原山地气候、出现垂直分异的现象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
2.2气候第四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能通过阅读四幅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说明四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2.理解我国多样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原因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会通过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理解气候类型分布的原因及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初步的判断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我国四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
课前准备课件、地图等。
教学过程研习一:通过气候类型图,分析不同地区气候特点有什么区别?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我国气候的一个特点——季风气候显著。
除了季风气候,我国还有其他气候类型,观察图2.26谈谈各气候的名称及分布。
(学生回答:东部地区主要是北方的温带季风气候和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云南南部、广东南部和台湾南部及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提问]从图2.26中,能否看出我国还有一个重要的气候特征是什么?(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或气候复杂多样)这个气候特征形成会与哪些因素的影响有关呢?(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老师先不对答案作评价)观察图2.26中四个地点漠河、海口、吐鲁番、五道梁的气温曲线变化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各地的气候特点,进而判断它们各属于我国哪一种气候类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搞清我国各气候类型的特点。
研习二: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①西北的吐鲁番盆地(年降水量不足10 mm,冬季平均气温在-10℃,夏季平均气温在25℃以下)气候干燥、冬冷夏热,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②西南的五道梁(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说明青藏高原上大部分地区四季低温,有的地区甚至终年冰雪覆盖)属于高原山地气候;③东北部的漠河(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均降水量不足50 mm且集中分布于夏季,冬季平均气温达-30℃,降水仅10 mm,说明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④南部的海口(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 mm左右,说明海南岛气候湿润,终年皆夏)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第二节气候(2课时)第1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学目标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难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多媒体展示)下面让我们听听来自全国五个不同地方小朋友的描述,你能猜出他们各自是如何描述的吗?试着帮他们连线。
教师:要想知道自己连得对不对,我们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呢?学生:他们家乡的气候类型、特点……教师:大家回答得很对。
教师:展示《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请在图中找出五个小朋友家乡的气候类型。
学生:来自吐鲁番的小朋友,她的家乡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漠河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海口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五道梁的气候类型是高原山地气候;而南京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30~41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三、小组合作深化探究活动一:教师:不同的气候类型有着不同的气候特征,我们如何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呢?下面请阅读漠河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结合前面我们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漠河的气温曲线图中,读出当地的最高、最低气温,描述气温的特点。
2.从漠河的降水柱状图中,读出当地最多、最少的降水量月份,描述该地全年降水的特点。
3.综合气温和降水图,说出漠河的气候特点。
4.参考对漠河气候特点的表述,归纳其他三地的气候特点。
5.根据漠河和海口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说一说他们各自发展旅游活动的优势。
学生:1.冬季寒冷且漫长,夏季温暖且短促。
2.降水集中于夏季,夏多冬少。
3.漠河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促,温暖湿润。
第二节气候课时1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东西干湿差异显著一、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带以及划分的标准。
3、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形成原因。
4、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5、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重难点1、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2、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3、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用具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绘制有关复合投影片等。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北国冰城哈尔滨的自然景观(冰天雪地)和人文景观(“冰灯游园会”):在冰灯游园会上人们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观赏那正在开屏的冰孔雀、竞相开放的冰荷花、展翅待飞的冰天鹅,还有那昂首欲鸣的冰公鸡、活泼可爱的冰小猫……晶莹剔透,色彩缤纷,像是步入神话中的水晶宫。
南国的广州,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迎春花市上,数不清的奇花异卉、争妍斗丽,竞放芳香。
穿着花花绿绿的人们,有的抱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的手捧金果灿灿的盆栽柑橘……喜气盈盈,流连忘返。
”使学生获得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感性认识。
(教师小结)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差别很大。
(板书)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一、南北气温的差异1.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讲授新课】(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为什么会有很大差异呢?看书《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读图观察)下面同学们仔细阅读一下代表北半球我国冬季的《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怎样读懂这幅图呢?①搞清图例和气温数值,仔细观察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学生答后,教师小结: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②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
(教师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等温线,用彩笔描出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形区发生突然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学生答后,教师小结:从图中可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③观察1月份0℃等温线以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学生:在0℃以上或>0℃);0℃等温线以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学生:在0℃以下或<0℃)④再观察一下等温线的疏密和空间变化的幅度。
第二节气候第 2 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知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 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
3. 知道知道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及划分依据。
4. 理解不同的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原因。
教学难点1. 有关降水图的分析判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 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搞清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这节课,再来学习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明确学习任务并回顾旧知。
两大任务(规律探究):1.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2. 我国降水时间分布规律一、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看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引导学生按照阅读等降水线地图的步骤和方法阅读上述图,从中找出并观察判断1600毫米、800毫米、400 毫米和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方?1.16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云贵高原东南和西部、青藏高原东南部;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山东丘陵、黄淮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大兴安岭西侧、东南侧,内蒙古高原南部、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部;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高原中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中部。
2.并对照《中国1 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图2.13 )观察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的河流?(0 C,秦岭、淮河)以加深对秦岭一淮河这条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的印象。
教案:中国的气候【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32-P45。
主要包含“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等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
2.掌握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熟悉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核心素养1.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能够运用资料说明中国气温和降水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气温和降水两个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为线索,重点介绍了其分布的特点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气候特点进行了概况总结。
教材内容包括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图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气候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介绍候鸟老人从东北飞往海南过冬的现象,引出气候对动植物迁徙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第一部分: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1.展示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及其原因。
2.讲解温度带的概念及其分布,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水果种植区域),让学生理解温度带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降水的分布特点1.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逐月分配图,引导学生分析降水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点。
2.讨论降水对农业生产、河流水量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强调降水不均匀性带来的挑战。
三、巩固练习1.设计填空题和选择题,检测学生对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的理解情况。
例如:2.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
3.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四、归纳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第二节《气候》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⑴.阅读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图,通过分析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⑵.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其划分依据。
B.能力目标:
⑴.掌握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的形成原因。
⑵.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认识;
⑵.通过探究我国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大多数的学生能欣赏我国气候条件的优越性,建立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依据。
分析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冬夏季气温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㈠情景展现,导入新课:
[情景展现一]:
1、今天早晨同学们来上学的路上,气温怎么样?有什么感觉?(气温较低,感觉到冷)中午的时候有什么变化?(气温高了,暖和了)
2、哈尔滨和广州每年冬天的景象是怎样的呢?看图2、12(哈尔滨每年都是冰天雪地,广州每年都是鲜花盛开的景象。
)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简单介绍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情景展现二]:
中国地大物博,气候是复杂多样的,在同一时间,中国各地所呈现的景观,是截然不同,不信,我们一起来看以下的一些景观图片:
课件展示以下四幅图片:
(1)热的可以在石头上烙大饼的图片
(2)冷的可以呵气成冰的景象
(3)干旱的百年享受不到滴雨之恩(沙漠景观)
(4)湿润的几乎天天都下雨的图片
(5)一月份黑龙江省冰天雪地的景象
(6)一月份海南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景象
通过以上图片景观的对比和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差别,并初步探讨原因:这些景观的差别除了由于地形因素造就之外,还与什么原因有密切关系?————气候。
教师讲解: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是由气温和降水两大因素决定的,因此,气候的差异也就体现在气温与降水的差别上。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和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有何特点。
㈡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展示课题] 第二节气候
一、气温分布特点:
(一)冬季气温分布:
1、课件展示中国一月份平均气温图。
2、引导学生先读图例,图例的颜色主要有冷暖两种色调,知道不同的色调代表不同的气温。
[读图思考]:
(1)、找到0℃等温线,看它大体经过哪些山脉和河流?(课件上动画演示秦岭—淮河
一线)
(2)、此线以北和以南的地区气温如何?此线以北和以南的河流的在冬季会有怎样的现象?为什么?(以北的气温越往北气温越低,以南的气温越往南气温越高,以北的河流在冬季有封冻想象,以南的河流在冬季没有结冰现象。
)
(3)、找到漠河镇、海口市两个地方,读出它们1月份的平均气温值?计算两地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动画演示两地相差近50℃)
(4)、我国一月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地方,纬度怎样?和气温有关吗?(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5)、由此你能得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吗?(冬季,我国气温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北气寒冷)
3、[探索无极限]:
观察等温线的疏密情况,及其与纬线之间的联系。
(1)引导学生观察0℃等温线以北的等温线的特点。
(2)引导学生观察0℃等温线以南的等温线的特点。
4、教师总结: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不同的是0℃等温线以南的等温线稍向东倾斜。
(原因:东部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受海陆因素的影响)
5、[讨论交流]:
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还有哪些因素影响到我国冬季的气温?(提示:从冬季风影响的角度谈一谈。
)
6、[归纳]:
(一)、我国一月份平均气温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先由学生自己说出,后教师小结归纳]
冬季气温特点: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
原因:
a、纬度因素:
南方纬度低,气温高,北方纬度高,气温低
b、冬季风影响:寒冷的冬季风南下,北方影响比南方大,因此北方气温比南方低.
冬季,最冷的地方在漠河,最热的地方在吐鲁番。
[过渡]:
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那我国夏季的气温又是如何呢?引入夏季气温的学习。
(二)夏季气温的分布
1、展示七月份年平均气温图
2、14,引导学生观察图例上呈现的颜色(全是暖色调,说明夏季全国气温很高。
)
2、[读图思考]:
(1)、漠河镇和海口市七月的平均气温各约是多少?两者相差多少度?
(2)、找出七月气温值最低的地区?该地区与同纬度的地区气温相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夏季,气温的最低值在青藏高原,因为,地势高)
(3)、同一月相比,七月南北温差怎么样?为什么?(温差小)
(4)、由此你能得出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的特点吗?
3、[你知道吗]:
展示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观察:中国夏季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在哪里?
(教师讲解并用课件展示夏季的最高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地方:吐鲁番、青藏高原)
4、[归纳]:
板书: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南北,普遍高温,温差小。
原因:⑴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
⑵北方昼较南方长
夏季,最热在吐鲁番盆地,最冷在青藏高原
[过渡][看图回答问题]:
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别,造就了南北热量差异,因而也对农业生产有深刻影响,为了有利于农业生产,根据各地的热量差异划分了不同的温度带,以下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课件展示图片)葡萄、水稻、小麦、柑橘、苹果、
(以上的植物生长的非常旺盛,是因为它们在中国各自都找到了非常适宜它们生长的土壤和温度,农作物一年中≥10℃的积温又称活动积温,是把≥10℃持续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就叫积温。
)
我国的科学家根据积温的多少?划分了我国的温度带。
从而引入温度带的学习。
(二)温度带
1、课件展示我国的温度带的分布图。
2、[读图并说出]:根据左下角图例,你了解到我国有哪些温度带吗?(请学生观察并说出中国有哪些温度带。
)
3、教师讲解我国的温度带:五带一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合作讨论】
(1)、请将下列各温度带的地形区对号入座到图上:
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塔里木盆地、海南岛、云贵高原、东北平原。
(2)、学生分析讨论后,学生说答案,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到图上的相应的位置上。
4、【观察讨论:】
请你结合一月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中国温度带分布图:观察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与一月份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5、山东处在什么温度带?(师生共同小结:山东属暖温带)。
6、多样的气候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1)展示多样的气候和动植物图片让学生来理解。
(2)展示多样的气候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三)课堂小结(知识回顾)
1、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纬度因素;同时地形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夏季表现尤为突出。
(四)接受挑战、再创新高
【考考你】
1、我国气温分布规律: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就
越,夏季南北。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月份_______ ℃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又是温度带中
_________带和_________带的分界线.
【实战演练】
1、一月底,家住哈尔滨的小红想到海南去旅游,妈妈让她多带些厚衣服,请问妈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一月份,家住海南的王明想到北京参观访问,临行前爸爸也让带些厚衣服,请问爸爸的做法合理吗?为什么?
【动手连一连】
2、请讲下列各省区与对应的温度带连线。
湖南省寒温带
青海省中温带
河北省高原气候区
海南省暖温带
黑龙江省北部亚热带
内蒙古自治区热带
2.完成地理填充图册13页第1题(1),14页第2题(1)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一、中国的气温
(一)冬季的气候分布特点:
1、冬季气温特点: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北方寒冷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南北,普遍高温,温差小。
(二)温度带
1、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活动积温
2、温度带:五带一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