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暗藏四味“降糖药”,缓解尿多——关元穴

人体暗藏四味“降糖药”,缓解尿多——关元穴

人体暗藏四味“降糖药”,缓解尿多——关元穴
人体暗藏四味“降糖药”,缓解尿多——关元穴

人体暗藏四味“降糖药”,缓解尿多——关元穴

治疗糖尿病的穴位:降血糖——然谷穴

降血糖最常见的药物是二甲双胍,其实人体里也自备了二甲双胍,那就是然谷穴。然谷穴是我国古代记载最早的治疗糖尿病的穴位,属足少阴肾经的荥穴,是肾经气血流经的部位。它的位置在足内侧,先找到足内踝尖,在其前下方可以摸到一块隆起的骨头,解剖上叫作舟骨粗隆,这个粗隆的下方就是然谷穴了。每天晚上洗完脚可以用拇指用力点揉这里,直到有明显的酸胀感为止。坚持每天按揉然谷穴,可以起到很好的降糖作用。

除了然谷穴可以降血糖以外,针对糖尿病“三多”的症状,也各有治疗的穴位。

治疗糖尿病的穴位:缓解烦渴——鱼际穴

上消跟肺阴不足、肺热有关,表现为多饮的症状,因此应突出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可以掐鱼际。鱼际穴属手太阴肺经的荥穴,位于

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具有清肺热,利咽喉的功效。

治疗糖尿病的穴位:控制食欲——内庭穴

中消跟胃阴不足、胃热有关,表现为多食的症状,因此应突出清胃泻火、养阴增液,可以掐内庭。内庭穴位于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用食指和拇指放在脚面和脚底,上下对掐揉内庭穴,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的功效,可以控制食欲,治疗口气重、便秘、打呼噜、磨牙、胃火牙痛等。

治疗糖尿病的穴位:缓解尿多——关元穴

下消跟肾阴不足、肾虚有关,表现为多尿,因此应突出滋阴固肾,可以按摩关元。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下3寸,是任脉起始穴又是至阴的穴位,双手搓热后快速按摩此穴位,可以滋补肾阴、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史上最全人体穴位解秘(图示)

来源:网络 没有事情的时候掐掐自已身上的穴位,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哪里痛就掐哪里,多掐几次就不痛了,血脉也就通了,让自已的血液正常流通。养生其实好简单的,没有那些怕困难的朋友们说的哪么难。 跟我学习易经养生术防病治病,学习的过程就是诊疗的过程。学会了病也治好了。很有成就感哟。

手部 手神门穴: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改善心悸。 内关穴:位置在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帮助入眠,可调节自律神经,抒压/解除疲劳,改善胸痛、心悸、盗汗,舒缓腹胀感,治头晕目眩。 各手指指甲旁边:手心拇指(肺经)、中指(心包经)小指(心经)手背食指(大肠经)、无名指(三焦经)、小指(小肠经):抒压/解除疲劳。

合谷穴:先以右手拇指内侧横纹,对应左手虎口,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或著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即是此穴:抒压/解除疲劳,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避免「中痧」,增进免疫力,提神醒脑,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 曲池穴: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抒压/解除疲劳,有疏风清热的作用,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可让肌肤循环改善,避免「中痧」。 劳宫穴: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位置大约在握拳时,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提神醒脑、清心安神。

手指的肺穴:无名指第一指节中点:解除掉发危机。 手指的肝穴:无名指第二指节中点:解除掉发危机。 头部 百会穴:位置在头顶,以两边耳尖划直线与鼻子到后颈直线的交叉点: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风池穴:双手掌心贴住耳朵,十指自然张开抱头,拇指往上推,在脖子与发际的交接线各有一凹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改善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 脸部 承泣穴:眼球正下方,眼框骨凹陷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睛明穴:眼头起点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 攒竹穴:约眉头附近,眉稜骨向眼眶凹陷之转折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鱼腰穴:眉毛中点: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丝竹空穴:眉尾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太阳穴:眉梢与眼角之间,向后方约一指宽的地方: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神奇的盖氏穴位诊断法

神奇的盖氏穴位诊断法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订阅哦! 盖氏穴位诊断法与 盖氏穴位诊断挂图 盖氏穴位诊断是盖国才教授在中医经络学说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知识,以穴位病理信息为客观依据,经50余年的潜心研究穴位反应与内脏疾病的关系,通过78400个穴次的临床实践发现:经络是内脏的反应带,穴位是疾病的反应点,并总结出了“穴位病理信息”与“现代疾病”,“定位穴”与“定性穴”之间关系的一套新的中西医结合的诊断学科。 盖氏穴位诊断这一快捷的诊断技术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医院,解放军304医院,空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空军466医院,日坛医院,北医人民医院,铁道部总医院,云南个旧人民医院,北京二龙路医院肛肠科等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对消化系统、肝胆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五官科、外科等39个病种的病人的验证工作,验证结果是穴位诊断符合率较高。盖氏穴位诊断经过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肿瘤科和铁道部总医院肿瘤科对300余例病人的临床测试,对肿瘤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达到87%和89%;定位符合率分别达到96%和100%。其中100例无肿瘤病人诊断符合率为100%。

1978年湖北省麻城县肿瘤防治组,应用盖氏穴位诊断,对30岁以上的成人16536人施行了食道癌普查,查出食道癌11人,其中早期患者2人,发现黄豆大小的病灶,均与现代医学检查相符,符合率为95%。详见《盖氏穴位诊断法》一书。 盖氏穴位诊断是配穴诊断;必须是“定位穴”+“定性穴”相配才能构成疾病的诊断。例如:中脘穴配左承满穴+水分穴诊断为胃炎。盖氏穴位诊断法中的穴位由“定位穴”和“定性穴”组成。定位穴是指疾病的发病部位。例如:肺俞、中脘、肝腧、胆俞、天枢等。定性穴是指疾病的性质。例如:水分、溃疡点、新大郄等。特异性穴位1、“新大郄”穴代表恶性癌症。2、“新内郄”穴代表良性肿瘤。3、“水分”穴代表炎症。4、“溃疡点”代表溃疡病。5、“阳陵泉”穴代表消化道出血。6、“温溜”穴代表消化道穿孔。7、“脾俞”穴代表内脏下垂。8、“足临泣”穴代表体内结石。9、“结核”穴代表结核病。10、“百虫窝”穴代表人体寄生虫病。 腧穴的定位方法一、癌症的配穴诊断例如;定性穴“新大郄穴”+定位穴“肺俞穴”相配可构成肺癌的诊断二、良性肿瘤的配穴诊断表三、各系统疾病的配穴诊断(表1)呼吸系统疾病配穴诊断表(表2)消化系统疾病配穴诊断表(表3)肝胆系统疾病配穴诊断表(表4)心血管系统疾病配穴诊

人体要害穴位名称及部位

人体要害穴位名称及部位

————————————————————————————————作者:————————————————————————————————日期:

人体108要害穴位名称及部位 熟悉人体穴位对练武防身,学习点穴、打穴、解穴、擒拿、格斗、防卫自 保是一门必修知识。 头颈部躯干部(1) 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 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 寸。 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 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2、膻中: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33、气海: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 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34、大包: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 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35、腹哀: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 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36、期门:在脐上六寸、巨阙穴旁开三寸五分处。 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37、鸠尾: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 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 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38、神阙:在腹部、脐窝中央处。

9、素 髎:在鼻尖端正中处。 39、步廊: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40、极泉: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41、日月: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即期门下一寸。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42、上脘: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五寸处。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 成的凹陷处 43、京门:在第十二肋骨头下。。 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 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 陷中。 44、急脉:在大腿内侧面上部,从耻骨 联合之中央外量二寸五分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 45、梁门:在腹上部、脐上四寸、中脘穴旁开二寸处。 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46、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47、库房:在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隙处,即华盖穴旁开四寸。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48、维道: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五分处。 19、哑门:在项后发际上五分,第49、渊腋:在腋下三寸,乳头旁开四寸

(完整版)人体穴道图解(完整版)

人体穴道(那是相当的专业,让你大长见识)

特效穴位: 1.合谷:对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对于白细胞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显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对甲状腺机能具有调整作用,对血液循环功能有调整作用,轻手法引起血管收缩,重手法引起血管扩张,能降低高血压病人血中胆固朜的含量。 2.手三里:针刺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及小肠的运动机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3.曲池:治皮肤的要穴,艾灸该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显著增加,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率。 4.迎香: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70~90%。 5.颊车:对甲亢病人有治疗效应。

6.人迎: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7.足三里:①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作用,对胃酸和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②增强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使胆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调整血压作用,④对病人血糖有影响,⑤能使血液中细胞总数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能使痛阈明显升高,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 8.丰隆:针刺丰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配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显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9.解溪: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 恢复。 10.10.公孙:针刺公孙穴对胃的里蠕动,张 力,排空,大小肠以及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

的增强作用,对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溃 疡,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有良好作用。 11.三阴交:为消化,生殖,泌尿系统,妇科疾患之常用要穴,三阴交配合谷,秩边,针刺后立即加强子宫收缩,且持续时间延长,对妇科疾病手术的镇痛作用十分显著,对于膀胱张力具有调节作用,治疗阵发性房心动过 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早博都有一定的疗效。 12.阴陵泉:下痢里急后重,推之针之,桴鼓相应,所苦顿解。 13.少海:可缓解结肠痉挛,对痉挛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良效。 14.神门:治心脏病,精神病之要穴,可使心率减慢,对神经垂体高血压的动物,刺后可使血压降低。 15.少泽:电针少泽可使垂体后叶催产素的分泌增强。 16.后溪:配申脉治疗癫痫白天发作者为佳。 17.天宗:对胆囊有收缩作用,针刺天宗,肩井,肾俞,对乳腺增生有很好的疗效,并提高免疫功能。 18.攒竹:针刺攒竹可使心率减慢。

艾灸关元的功效和作用

艾灸关元的功效和作用 艾灸关元的基本介绍 关元穴是全身三大强壮要穴(足三里、关元、气海)之一,古人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的说法。关元穴,是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会处,在古代, “元”通“玄”,关元,也就是“玄关”的意思, “玄窍开时窍窍开”,玄关是道教丹道养生中最重要的名词。由此,关元穴也成为古往今来许多养生学家修养精气神的要穴。刺激关元穴,可以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从而起到补血的作用。 关元穴,是任脉上的穴位,也是小肠的募穴,可以统治足三阴经以及小肠和任脉的疾病。中医认为,关元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因此,按摩关元穴,尤其可以调养女子的气血。因为小肠也具有造血的功能,而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故坚持按摩关元可以促进小肠的造血功能,从而起到补血的作用。 注重养生的人们可以多按摩关元穴,对打通全身的经络非常有用;而女士们可以经常按摩一下关元穴,可以美容并延缓衰老。每天用掌心按摩关元穴,可以激发身体的阳气,起到补肾补血的作用。 关元穴位于肚脐正下方的四指处,每次按摩时,要轻轻按压穴位,每一轮按压8次,每次按压8轮。腹部是最容易囤积脂肪

的部位,不管是对男同志来说,还是对女同志来说,都是如此。因此,小腹比较肥胖的人可以相对加大按压穴位时的力度。腹部之所以比较容易囤积脂肪,就是因为人们工作时总是坐着,这样就非常影响腹部气血的运行,按压关元穴还可以帮助活络腹部的气血,对于消除肥胖的小腹也有一定的作用。 艾灸关元的功效和作用 关元穴同时为任脉穴位、小肠募穴和足三阴会穴,所以对足三阴、小肠、任脉这些经行部位发生的病都有疗效,有培补元气、肾气,暖下元的作用,可以治疗妇科的白带病、痛经、各种妇科炎症以及男科的阳痿、早泄、前列腺疾病等。 人体当中有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叫做关元穴。中医认为,人活着就是靠一口气——元气,没有了元气,人就要死了。小孩子生下来的时候手是握着的,叫做握固,固的就是元气;人死的时候手摊开了,元气涣散,叫做撒手归西。关元穴就是关住元气,不让元气外泄的一个穴位,是人的救命大穴。 关元穴同时为任脉穴位、小肠募穴和足三阴会穴,所以对足三阴、小肠、任脉这些经行部位发生的病都有疗效,有培补元气、肾气,暖下元的作用,治病范围广泛,包括妇科的白带病、痛经、各种妇科炎症,男科的阳痿、早泄、前列腺疾病等。前人有“当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极,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也”的说法。刺激关元穴用灸比较好,每天坚持灸15~20分钟,两周后就会感觉性功能有明显提高,对那些老是感觉腰部发凉、阳痿、早泄及体质虚弱导致的眩星、无力、怕冷的人效果最好,还可以治疗突发的昏厥。

无毒无副作用相当于补药的人体神奇穴位

无毒无副作用相当于补药的人体神奇穴位(1)六味地黄丸。复溜穴: 有针灸专家称针刺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2)十全大补汤:太溪、复溜 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胎盘),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 (3)逍遥丸: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和逍遥丸)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 (4)牛黄清心丸: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如果心中发热烦燥,常用牛黄清心丸,但这药若常吃,有人担心其中的朱砂会对身体有损害。) (5)牛黄清心丸:少府穴,它有清心泻火、行气活血的功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 (6)牛黄清心丸:壁虎爬行最主要的功效在于调节任脉,

对更年期综合症尤为适用。任脉为阴脉之海,更年期人体阴液不足,忽热忽冷、心里比较烦躁,晚上老有火似的睡不着觉。这时候赶紧做做壁虎爬行,就好像吃了牛黄清心丸,会有很清凉的感觉。 (7)麦味地黄丸,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里面加上了麦冬(润肺、滋阴、去心火)五味子(纳气、平喘、止咳嗽)两味药。 主治:肺肾阴虚之咳喘(久咳气喘、痰少而咳或干咳无痰、伴有腰膝酸软、气短无力、动则出汗、时发低热)。还有就是经常讲话太多,咽喉干燥,咳嗽无痰之人也可选用。(慢性咽炎) (8)通宣理肺散: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9),牛黄解毒丸:内庭穴,人体自生的牛黄解毒丸。内庭是去胃火的,它的作用相当于牛黄解毒。胃火牙痛、咽喉痛、热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内庭,所以它是一个去热的穴位。 (10)补中益气丸:肺经有个穴叫中府,此乃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因此为调补中气的要穴。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穴性属土,土能生金,其补中气之气最强,按摩、艾灸都有显效。此外山药薏米粥也是补益中气的佳品。

艾灸排病反映

1. 经络窜感,也叫得气,是一种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 2. 感觉热能够传导至会阴,说明艾灸在打通任脉,对泌尿系统产生了效果。 3. 做艾灸的过程中,下腹中感觉形成一股热气,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体内经络内来回流动,上到头顶,下至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如练气功一般。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4. 做完艾灸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5. 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 6. 夏天艾灸以出大汗为佳,但冬天艾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尤其是额头、手心、足心部位,以出热汗为佳;出大汗者,表示身体比较虚。 7. 寒感,即灸后感觉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应多灸。 8. 热感,即腹腔发热至后腰,往上至百会,往下至涌泉。表明经络渐通,艾灸效果好。 9. 沉感,即心如石压。表明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10. 肚子咕咕叫或排气,是艾灸促进肠蠕动,帮助身体排出浊气的好现象。 11. 腹部或后腰出油,表示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过多,坚持艾灸。 12. 做艾灸的前几次没有什么感觉,只是有点热,表明受灸者经络不通,身体比较寒。 13. 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热的那半身经络不太通畅。 14. 灸的过程中,手心或足心出冷汗,而后才出热汗。说明受灸者体内寒气重,出冷汗表示身体向外排寒气。 15. 做完后口干舌燥,咽喉难受,说明受灸者上焦有虚火,应配合做肩颈灸,疗效更佳。 16. 开始灸很热,过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热了,这是正常的平台期,表示经络已经适应了,须要用猛火灸。

17. 酸痛、疲劳、嗜睡(白天爱困),表示受灸者体质酸性,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因灸后血液循环加快,所以体质弱的人前二、三次会出现乏力、困倦现象。 18. 呼吸急促或不顺畅,情绪不稳定,感觉头沉:表示受灸者心脏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19. 肾脏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凉,尿量增加,尿色有变化,表示受灸者肾功能不佳,肾气不足,阳虚。 20. 做完艾灸后,脐部有出黄水的现象,表示受灸者有妇科炎症(若为女性)或肠胃炎症。 21. 做完艾灸后下阴瘙痒,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块,表示受灸者可能有妇科病,月经不调,艾灸后经期会调整,有可能会出现短暂乱经。 22. 做完艾灸后全身无力感或酸痛感增加,表示受灸者体内有风湿,艾灸几次后即可消失。 23. 做完艾灸后持续出汗,表示受灸者体内湿气重。艾为纯阳之火,能助其排湿驱寒。 24. 做完几次艾灸会感觉口渴,是非常典型的上实下虚之症,再做过几次后会出现好转反应。若感觉病情加重了,建议多喝水,可以3~5天做一次,中间穿插做刮痧、拔罐。 25. 做完艾灸后月经提前或推后。艾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统,所以女性做艾灸的3个月之内为月经调整期,月经可以提前或推后。 26. 出水泡,出红诊,表示体内的湿毒、血毒过多,这种现象更须要灸。 27. 脐下出水泡,表示有妇科问题;水泡下还有红点,表示有炎症。脐周出水泡,表示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28. 灸后出现咳嗽,有黄痰,说明肺部有火,如身体无法承受继续施灸,可暂时少灸或停灸,稍好转后再行施灸。 29. 喉咙痛,咽干,声音嘶哑,表示受灸者有虚火,上焦不必灸,可取下焦施灸。

祁三针针灸神奇的刺血疗法治病个穴位的神奇疗效

祁三针针灸+神奇的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的神奇疗效 祁三针针灸+神奇的刺血疗法+治病----一个穴位的神奇疗效 2011-06-11 09:32:11|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本文转载自古本堂绿疗馆《祁三针针灸》 一、四神针 位置: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针法:针尖向外方斜刺0.8— 1寸。 二、智三针 穴组: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部位: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针法:针尖向下或向上平刺0.8—1寸深,捻转针法。 三、脑三针 穴组:脑户穴和左右脑空穴共三穴。 位置:脑户穴在后头部,当枕外粗隆上凹陷处。脑空:在脑户穴左右各旁1.5寸处。主治:肢体活动障碍,躯体不平衡,后头痛。

针法:针尖向下沿皮刺0.8—1寸。 四、舌三针 位置: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流涎、吞咽障碍。 五、颞三针 位置: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针法:针尖向下沿皮下平刺1.2—1.5寸。 六、定神针 穴组: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位置:印堂,两眉间中点。阳白,眉上1寸直对瞳孔。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8个艾灸祛湿热的穴位

8个艾灸祛湿热的穴位 1、足三里穴艾灸祛湿 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2、丰隆穴艾灸祛湿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3、解溪穴艾灸祛湿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4、关元穴艾灸祛湿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5、中脘穴艾灸祛湿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6、合谷穴艾灸祛湿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7、曲池穴艾灸祛湿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8、白穴艾灸祛湿 脾经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关的两条经脉,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分别循行和相交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 取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手法:艾条灸15-20分钟。

18个上下对应而效用神奇的穴位

[转] 转上病下治:18个上下对应而效用神奇的穴位 同理,当您运动不当时腰腿部出现扭伤,最好到医院针灸通过推拿理疗治疗(因为许多经络穴位在人体后面),同进可用心体会医生按摩的部位并记下来,回家后根据人体上下18个对应穴位,自己在手及臂部找对应穴位进行“上病下治”。如腿扭伤,可按摩肩隅、环跳;曲池、阳陵泉等。 人体的18个上下对应穴位及功能: 1、百会——涌泉:主治神经系统疾病,如厥逆,卒中,休克等,或针或灸,一补一泻,有良效。 2、合谷——太冲:主治筋脉拘急,痉挛,抽搐,口噤以及头疼,牙疼,疝痛,无汗等症。太冲:见下图。 3、肩隅——环跳:凡肢体(四肢所发生的一部或半侧)痉挛疼痛,麻痹等,用之皆效。 大肠经上的肩隅穴(位于臂外侧三角肌上。取穴: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4、尺泽——委中:凡瘀血阻络,栓塞或时疫吐泻,中毒等,取二穴青筋放血即可。 肺经上的尺泽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侧凹陷处; 5、人中--风府:主治卒然口噤,昏迷不语或癫狂歌哭,精神失常等疾。 风府穴位于后颈部,两风池穴连线中点,颈顶窝处。 6、少商——隐白:主治出血癫狂等疾。 少商穴位于人体的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处;隐白穴位于足大拇趾内侧,距趾甲角1分处; 7、天枢——足三里:可调治消化道诸疾,如腹疼腹胀,消化不良,泻泄,痢疾等。 天枢穴位于腹中部,和肚脐平行往外两寸; 8、胃俞——梁门:主治胃脘疼痛,痞满,呃逆,呕吐等胃部疾患。

膀胱经上的胃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后腰处),即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即是);梁门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9、肺俞——俞府:主治咳嗽,哮喘,咳血等肺部疾患。 膀胱经上的肺俞在风门下一寸处;肾经上的俞府穴。在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10、命门——关元:主治一切虚脱,宜灸。 11、中脘——至阳:主治一切脾胃疾病。 至阳穴位于两肩胛骨下缘连线的中点。与两乳中点的膻中穴相对; 12、公孙——内关:主治心腹胃痛,呕吐,痞满,心悸,怔忡,等疾病。 公孙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13、后溪——申脉:主治头面颈项诸疾以及目肿,喉痛,盗汗,癫狂等。 后溪穴:在小指尺侧,第5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 申脉穴:位于足外侧部位,脚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处。主治病症:申脉穴的主治病症为:增进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指压按摩疗法治疗怯寒症、增进耐性的指压法等。 14、临泣——外关:主治手足麻痹,头风,面肌痉挛抽掣,牙痛,耳聋以及肝胆相火引发之肋痛等。 膀胱经上的临泣穴:位于人体足背外侧,第4、5跖骨底结合的前方,小趾伸肌腱外侧的凹陷处。主治疾病为: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 15、列缺——照海:主治疝气,痔疮,便血,小便淋漓不畅,以及牙痛,咳血等。 16、三阴交——间使:治疗恶寒发热,疟疾,腹痛,便秘,男女生殖器疾病以及妇人月经诸病。 间使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胃痛, 17、绝骨(悬钟)——支沟:主治热结便秘,腹胀,肋痛和胆结石症等。

人体神奇穴位百药俱全——南京普爱秘籍

人体神奇穴位百药俱全——南京普爱秘籍 (1)六味地黄丸。复溜穴:有针灸专家称针刺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2)十全大补汤:太溪、复溜 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胎盘),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 (3)逍遥丸: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和逍遥丸)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 (4)牛黄清心丸: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如果心中发热烦燥,常用牛黄清心丸,但这药若常吃,有人担心其中的朱砂会对身体有损害。) (5)牛黄清心丸:少府穴,它有清心泻火、行气

活血的功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 *(6)牛黄清心丸:壁虎爬行最主要的功效在于调节任脉,对更年期综合症尤为适用。任脉为阴脉之海,更年期人体阴液不足,忽热忽冷、心里比较烦躁,晚上老有火似的睡不着觉。这时候赶紧做做壁虎爬行,就好像吃了牛黄清心丸,会有很清凉的感觉。 (7)麦味地黄丸,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里面加上了麦冬(润肺、滋阴、去心火)五味子(纳气、平喘、止咳嗽)两味药。 主治:肺肾阴虚之咳喘(久咳气喘、痰少而咳或干咳无痰、伴有腰膝酸软、气短无力、动则出汗、时发低热)。还有就是经常讲话太多,咽喉干燥,咳嗽无痰之人也可选用。(慢性咽炎) (8)通宣理肺散: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6大男性壮阳穴位图解教程按摩方法-推荐下载

6大男性壮阳穴位图解教程按摩方法 按摩什么穴位壮阳?6大男性壮阳穴位图解教程按摩方法 导读:男人经常按摩什么穴位壮阳补肾?中医专家表示,男人从30岁左右开始,身体机能开始渐渐进入衰 退状态,阳气亏损,各种男性疾病侵袭。中医认为,男人常按摩6大养生穴位可强壮阳气,使正气充足,防治各种男性疾病。中医认为:关元穴、腰眼穴、命门穴、三阴交穴、涌泉穴、太溪穴是男人最重要的6大壮阳穴位,正确按摩这6大养生壮阳穴位,不但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阳补肾,提高男性性能力。 下面就是中医大师总结的按摩6 大男性壮阳穴位图解教程按摩方法,经常按摩可以壮阳补肾强壮阳气: 男性壮阳穴位1、按摩关元穴、气海穴可以壮阳 我们身体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原动力,叫元气。中医以为元气禀于先天,躲在肾中,又依靠后天精气充养,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元气是与生俱来的,从父母那里持续而来,又依靠后天的充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削减,人就会呈现朽迈的态势。怎样才能更好地守护元气呢?刺激关元穴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关元穴就像人身体的一个阀门,将人体元气关在体内让它不泄漏,是男子躲精、女子蓄血之处,是人身上元阴、元阳的交汇之处,也是元气的关隘。 刺激关元穴,可以使肾气活跃,补充肾气。打个比方,元气就像是父母留给我们的一笔遗产,它的多少是一定的,我们天天都取出一笔使用,时间一长这笔遗产就被使用殆尽了。怎么让这笔遗产的数目不至于削减太快呢?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努力挣钱,存一些钱供自己使用。刺激关元穴的作用就相当于给自己存钱,自己存的钱多了,对父母遗产的使用才能削减。 关元穴治疗病症: 主要用于治疗元气虚损的病症,如中风脱证、身体无力、易疲劳,怕冷等;男科病症,如遗精,阳萎,早泄,性功能低下等;妇科病症,如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白带病,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外阴瘙痒,各种妇科炎症等;下焦病症;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滴沥不尽、尿频、尿急,尿痛等。

艾灸常见的排毒反应

艾灸常见的排毒反应 1.与排风寒有关的反应 据临床观察,大多数患者都有风寒外排的反应,多以打喷嚏,流鼻涕,感冒,咽喉痛,关节痛, 放屁等形式出现,或从头顶,四肢末梢往外冒凉气,更有甚者全身或半身发冷,盖两床厚被都无济于事,量体温还正常,反应持续时间多为一两天或三五个月不等。 2.与排郁气有关的反应 郁气的外排以烦躁易怒,看谁都不顺眼,悲伤或委屈易哭等情绪变化为主,多伴有打呃逆,肛门 排气,肝胆区和反射区酸痛等反应。特别是性格内向而又心胸狭窄的女性病人多此类反应,反应持续 时间一般数小时至1-3天,少数患者可达数月之久。 3.与排痰湿有关的反应 排痰湿多以咳吐,痰变多,呕吐,痰涎或腹痛,腹泻,泄水样稀便,胶凉样粘稠大便。头面、四 肢浮肿,半侧身体浮肿,乃至全身浮肿,排尿困难或小便频数浑浊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灸 感可由最初的迟钝型转变成了敏感型 4.排火热邪毒有关的反应 排火热邪毒多以疮痒,痈肿,发烧,类似湿疹伴奇痒,面部或身体出现丘疹或好久以前长过脓包,现在又开始了,或大小便火烫灼热等反应形式外排。放心,只要彻底的排出就好了。 5.与排淤血有关的反应 淤阻在体表经络之中的淤血,以瘀斑方式排出瘀阻在胃肠则多以深褐色或酱黑色大便排出,瘀阻 于心肺则多以痰中带血丝血块为主外排,瘀阻于胞宫的多随经血外排,甚至里面有组织包块或烂肉, 有痔疮的人会暂时出现便血的现象,颜色很暗深。 6.与睡眠有关的反应 绝大多数人灸疗后睡眠状况都会发生变化,有的艾灸后先是浑身无力,嗜睡,之后连续失眠数天,一般失眠时也没有疲乏无力,头脑昏沉,不思饮食的感觉。有的先失眠十来天之后转入一天到晚都想睡。最后的结果都是睡眠恢复正常失眠:艾灸后常常会有失眠的症状,如果出现初次艾灸后失眠,也 是一种反应,此时的失眠,多很疲乏无力,或嗜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后,这时如果睡眠很少, 但不会出现疲乏无力的现象,反而因为艾灸,而显得精力充沛。此时,不要因为睡眠时间的不足而烦恼,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药来凑够睡眠的时间,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还会很快改善脾 的功能。 7.发热反应 发烧反应属于全身综合性的剧烈反应之一。多在自身康复机能完全发挥作用后出现,表示气血旺盛,体质增强,是机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一般发高烧反应,体温在39-40度,反应持续时间一 周左右,少数低烧患者,体温在37.5度至38度之间时,反应持续十几天甚至一至两个月。 8.其他反应 可以说,曾经患过的疾病都可能会复发多次,虽说是复发,但感受一般不会比以前犯病时强烈。 曾患有痔疮的也会发作,而且会有内痔变为外痔,大约十天半个月即可自愈。 9、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我们人体是个整体,这里有阴阳之分,不可能只允许正气存在而把邪气都驱逐。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 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我赶出,那么我就先顽强抵抗。这 时的正气不足,而邪气旺盛的时候,当然你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 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人体神奇穴位百药俱全

人体神奇穴位百药俱全 (1)六味地黄丸。复溜穴:有针灸专家称针刺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 功效。 (2) 十全大补汤:太溪、复溜 两穴用按摩法, 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 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 那就真 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胎盘),为补肾佳品, 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 (3)逍遥丸: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和逍遥丸)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 (4)牛黄清心丸: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如果心中发热烦燥,常用 牛黄清心丸,但这药若常吃,有人担心其中的朱砂会对身体有损害。) (5)牛黄清心丸:少府穴,它有清心泻火、行气活血的功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 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 *(6)牛黄清心丸:壁虎爬行最主要的功效在于调节任脉,对更年期综合症尤为适用。任脉 为阴脉之海,更年期人体阴液不足,忽热忽冷、心里比较烦躁,晚上老 有火似的睡不着觉。这 时候赶紧做做壁虎爬行,就好像吃了牛黄清心丸,会有很清凉的感觉。 (7)麦味地黄丸,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里面加上了麦冬(润肺、滋阴、去心火)五味子(纳气、平喘、 止咳嗽)两味药。 主治:肺肾阴虚之咳喘(久咳气喘、痰少而咳或干咳无痰、伴有腰膝酸软、气短无力、动则出 汗、时发低热)。还有就是经常讲话太多,咽喉干燥,咳嗽无痰之人也 可选用。(慢性咽炎) (8)通宣理肺散: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 通宣理肺散。 *(9),牛黄解毒丸:内庭穴,人体自生的牛黄解毒丸。内庭是去胃火的,它的作用相当于牛 黄解毒。胃火牙痛、咽喉痛、热性的鼻出血,都可以揉内庭,所以它 是一个去热的穴位。 *(10)补中益气丸:肺经有个穴叫中府,此乃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因此为调补中 气的要穴。太渊穴,是肺经的原穴,穴性属土,土能生 金,其补中气之气最强,按摩、艾灸都 有显效。此外山药薏 米粥也是补益中气的佳品。 *(11)补中益气丸: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就会有补中益气的效果。

艾灸注意事项(禁忌 方法 图解等)

艾条灸注意事项: 1、灸治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回阳救逆,益气升陷,温通气血,扶正祛邪防病保健 2、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4、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禁用;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5、经期,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的人不适宜用艾灸 6、艾灸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疾病,阴虚阳亢,邪热内盛,热症和实症不适合,3年陈艾条适用于身体保健 7、灸的顺序:先阳后阴,先背腰部后胸腹部,先上部后下部,先头面躯干后四肢,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8、艾灸的补法,温灸,火灭后按摩穴位;泄法,用嘴吹,助燃,开其穴,起消散作用 9、强壮男子虚症实症顽症,皮肉深厚处,宜施大柱多桩;型衰体弱久病虚症慢性病,宜小柱少桩 10、颜面五官,心脏大血管处,心经区,阴部及重要经腱,关节活动处,不宜施直接灸,以防危险或留疤痕影响功能 11、婴幼儿的卥门不宜直接灸 中医在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下边说说艾灸的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以下情况最好不要施灸: 1.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2.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3.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二、艾灸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影响效果。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或放入盛少量水的容器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6.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7.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小剂量,或灸的时间短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8.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拾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人体36个致命穴位的神奇功效

人体36个致命穴位的神奇功效 人体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死穴”意思是在遭受点击或击打后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之忧之处。其实死穴就是人体中一些特殊的穴位,因为死穴处于人体位置的解剖特点及特殊作用,有的穴位有大动脉经过,有的穴位下有神经组织有的离内脏较近,这些因素都会使这些穴位在遭受突然而强大的外力作用时更易出危险,甚至夺人性命。但养生理疗手法轻柔,按摩师平时按摩经常按摩到,且辅助治疗效果很好。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颠顶,联系脑部: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为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者重要的作用。主治: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脱肛等 注意:此穴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神庭,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发际。属督脉。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在左右额肌之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目翳,雀目,鼻渊,鼻衄,癫狂,痫证,角弓反张。平刺0.3~0.5寸;可灸。 注意:此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太阳穴是奇穴,位置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就是太阳穴。按摩时首先调整好身体姿势,坐站皆可,但要身体端正,脊背挺直,挺胸收腹,情绪稳定,精神集中。一般都采坐姿。坐或站好后将手掌搓热,贴于太阳穴,稍稍用力,顺时针转揉10—20次,逆时针再转相同的次数。也可以将手掌贴在头上,以拇指指肚分别按在两边的太阳穴上,稍用力使太阳穴微感疼痛,然后,顺逆各转相同的次数。一般按摩的次数可多可少,可以自己按照大脑疲劳的程度调整。 取此穴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姿势,以便于实施者能够准确取穴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按摩手法。太阳穴位于

几种常见的艾灸方法

1 肠胃不太好,用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 2 扁桃体炎用艾条灸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 3 大便不爽:艾灸(悬空灸)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 4 反流性胃炎可以用化脓灸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还有丰隆处艾灸。 5 胆囊长了息肉:可以艾灸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 6 艾灸可以治疗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在艾灸。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用艾灸盒绑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7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 8 糜烂性胃炎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可以艾灸治疗. 9 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 10 艾灸可以治疗便秘。灸神阙、关元、足三里. 11 早泄可以艾灸关元、中级、八髎穴。 12 霉菌性阴道炎艾灸关元,中极,子宫归来,还有三阴交.如果有了很好的效果,就可以隔天一次了. 13 宫颈糜烂艾灸治疗此病有很好的疗效,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 14 子宫肌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可以艾灸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 15 肾虚应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八髎穴. 16 十二指肠溃疡,艾灸的话以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和胃俞、脾俞、肝俞这些辅助穴位为主。 17 肩周炎,可以艾灸或直接灸更好,还可以灸后按摩。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压痛点。 18 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灸和通窜部位艾灸。 19 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艾灸关元、子宫、三阴交和隐白. 20 宫颈炎可以用艾灸关元、带脉,加上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0g,天奎子10g”,不久即可全愈。 21 肝郁的厉害,口苦、还有焦虑症,先从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逐步体会效果。 22 预防经常感冒,艾灸最有效果。可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灸的方式或隔姜灸的方法。 23 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是中脘、关元、足三里。 24 肝气不足,脾胃虚,肾阳虚。艾炙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 25 过敏性鼻炎可以灸: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

我的艾灸经历

我的艾灸经历 我的艾灸经历 注:非医生所写,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仅供交流,如果艾灸请尊医嘱。 艾灸也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下面就是我和我家人的艾灸经历,慢慢道来,不是杜撰,全是真身体验。 我的艾灸属于初级阶段,这在好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500根艾条,1年半的时间,好多人都丧失信心了,艾条的治疗功效那是太慢了,我能够等到步入初级阶段的那天吗?应该有很多人在这样问吧,不用担心,人分三六九等,艾灸的人也是,我的身体中寒气太重了,艾灸之火慢慢的化了一年半,500根灸条才慢慢的步入初级阶段的,有的人体质好,应该能很快的通过初级阶段进入中级阶段、甚至进入高级阶段。 第一章我的艾灸初级阶段 我是在2009年7月份开始接触到艾灸的,那时候,我身体的主要问题是腿,我腿上感觉是无论春夏秋冬都很凉,夏天的时候空调一吹就疼,必须穿秋裤,冬天的时候大家穿毛裤,

我不行得穿棉裤,现在家里还有一条我母亲给我做的棉裤,走路非常的沉,老感觉拖着两条腿在走路,走一回就感觉非常的累,走个300米左右都要坐会子,到了北京宽街的中医院去看,大夫说是浅性静脉炎,开中药,吃了大概有三个月,不能再吃了,因为吃药后,到了下午的四点以后肚子发涨,要放屁的样子,问问大夫,大夫说是吃药的肠胃反应,应该停药,听病友说有了这个毛病,到了40多岁的时候就得动手术了,不然走路都费劲。没办法,只有靠自己了。 我分析了我的病的原因,有两个重要的阶段,一个是2003年冬天在成都受凉,得了一次很重的支气管肺炎,39度的高烧,一直烧了8天才退烧,还有就是2003年的夏天,在北京的八一湖游了3个月的泳,那边是活水,水里很凉,从那时起开始逐渐感觉腿疼,还有腿在夏天不出汗,稍微一着凉就疼。 刚开始接受艾灸的是通过范长伟的博客,看了后知道艾灸能够治疗这些毛病,于是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治病计划:首先就是艾灸关元穴和足三里,还有一个就是强制性的跑步。每周无论如何进行慢跑,每次5000米。 艾灸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什么灸感,这种状态大概持续了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