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辐射的介绍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8
防辐射材料一览表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和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人们对辐射防护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
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因此选择合适的防辐射材料对保护自身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防辐射材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选择合适的防辐射产品。
1.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是一种常见的防辐射材料,如铝、铜、铁等。
这些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能够有效地阻挡电磁波的传播。
因此,许多防辐射服装和防护用品都会采用金属材料制作,以达到防辐射的效果。
2. 陶瓷材料。
陶瓷材料也是一种常用的防辐射材料,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铝、氧化锆等。
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耐高温性能,能够有效地隔离电磁波的传播。
因此,一些手机壳、电脑外壳等产品会采用陶瓷材料进行防辐射处理。
3. 纤维材料。
纤维材料是一种轻便、柔软的防辐射材料,如碳纤维、金属纤维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屏蔽性能,能够有效地吸收和阻挡电磁波的传播。
因此,一些防辐射服装、防护罩等产品会采用纤维材料进行制作,以达到防辐射的效果。
4. 陶瓷纳米材料。
陶瓷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防辐射材料,具有微米级的纳米颗粒结构。
这些纳米颗粒能够有效地吸收和散射电磁波,具有良好的防辐射效果。
因此,一些手机贴膜、电脑屏幕贴膜等产品会采用陶瓷纳米材料进行制作,以达到防辐射的效果。
总结:以上介绍了一些常见的防辐射材料,它们各具特点,能够有效地防护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选择防辐射产品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和产品,以达到更好的防辐射效果。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辐射防护,保护自身健康。
辐射宣传资料1.什么叫放射源或射线装置?在自然界中, 一些元素的原子能够通过核衰变自发地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的射线(科学上命名为α、β、γ射线等), 这些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和贯穿物体的本领, 进入物体后能够改变物体原子的结构, 引起物体性能的改变, 我们将这些能够自发发射射线的元素叫放射源, 能人为发射射线的装置叫射线装置。
2、放射源和射线装置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目前, 核技术在社会各方面应用十分广泛, 主要应用在以下几方面:(1)、农业上应用在育种、防虫方面。
(2)、核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非常广泛, 探伤、测厚、称重、料位、仪器仪表等。
(3)、核技术在医疗上的应用最为广泛。
如大家常见的各种CT机、X射线摄片、透视、放射治疗、核医学。
3.放射源或射线装置对人类的危害放射源工作时的剂量非常大, 如没有采取防护措施, 人在辐照室短暂逗留可致人死亡或重伤, 人体受到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照射后, 可以产生各种对健康有害的生物效应。
(1)、急性放射病是在短时间内大剂量辐射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
如暂时性或永久性不育、白细胞暂时减少、造血障碍、皮肤溃疡、发育停滞等, 急性放射损伤平时非常少见, 只在从事核工业和放射治疗时, 由于偶然事故而发生, 或在核武器袭击下发生。
(2)、慢性放射病是在较长时间内接受一定剂量的辐射而引起的。
如慢性皮肤损伤, 造血障碍、生育力受损、白内障等。
慢性损伤常见于放射工作职业人群, 以神经衰弱综合症为主, 伴有造血系统或脏器功能改变, 常见白细胞减少。
(3)、胚胎和胎儿对辐射比较敏感。
在胚胎植入前期受照, 可使出生前死亡率升高;在器官形成期受照, 可使畸形率升高;在胎儿期受照, 小头症、智力迟钝等发育障碍的出现率增高。
因此对育龄妇女和孕妇, 在防护上都有特殊的要求。
(4)、辐射可能致癌和可能造成遗传损伤。
在受到照射的人群中, 白血病、肺癌、甲状腺癌。
乳腺癌、骨癌等各种癌症的发生率随受照射剂量增加而增高。
辐射安全知识普及科学防护健康生活辐射安全知识普及科学防护健康生活辐射安全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们需要加强对辐射安全知识的了解,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过上健康的生活。
1. 辐射的种类和来源辐射是指电磁波、射线等能量传播的方式,主要有电磁辐射和离子辐射两种。
电磁辐射包括电视、手机、微波炉等电子设备发出的低能辐射,以及太阳光、电视塔、手机基站等发出的高能辐射。
离子辐射则包括核辐射、X射线等。
2. 辐射对健康的影响辐射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过量的辐射会导致DNA损伤、细胞变异甚至引发癌症。
长期接触低能辐射可能引发头痛、失眠等身体不适,而高能辐射则更加危险,会对器官功能造成严重损害。
3. 科学的防护方法为了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科学的防护方法。
首先,减少接触电子设备的时间,特别是手机,尽量少用。
其次,保持距离,尽量远离辐射源。
比如,使用蓝牙耳机而不是将手机紧贴耳朵使用。
此外,还可以安装辐射防护网和窗帘,减少室内的辐射。
对于核辐射和X射线等高能辐射,我们需要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如佩戴防护器具。
4. 辐射安全知识普及由于辐射安全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加强对辐射安全知识的普及。
学校可以开展辐射安全教育,向学生普及辐射知识和防护方法。
家长也应该关注辐射安全问题,教育孩子正确使用电子设备,并定期开展辐射安全宣传活动。
此外,政府和媒体也应该加大辐射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辐射安全意识。
5. 健康生活的重要性辐射安全是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才能过上真正健康的生活。
除了加强辐射防护,还需要注意饮食均衡、保持适量的运动、规律作息等。
不抽烟、少饮酒,避免暴露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对于维持健康也至关重要。
总结起来,辐射安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通过加强对辐射安全知识的了解,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我们能够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过上健康的生活。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1.“电磁辐射”的定义一般地,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定义为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
电磁辐射发生在无线电的各个频段:有甚低频到甚高频的无线电波,还有频率更高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及宇宙射线等等。
电磁辐射衍生的能量大小,取决于无线电频率的高低,频率越高,能量越大。
一般来说,电磁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
波长在0.1微米以下的电磁波产生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
例如X 射线、γ射线和宇宙射线产生的能量,足以破坏人体组织结构的分子,甚至可以使原子和分子电离化。
这种辐射也称为“电离辐射”。
常见的人造电离辐射源主要有:医用设备(例如X光机),核反应堆及其辅助设施,如铀矿以及核燃料厂。
波长在0.1微米以上的电磁波产生的辐射频率较低,能量较弱,远没达到将分子分解的能量,所以这类辐射也称为“非电离辐射”。
如可见光作为电磁波的一种,波长从0.390微米到0.78微米(频率从384THz到769Thz)。
红外线的波长为0.75到1000微米,能量比可见光略低,其辐射主要产生热能,家庭常用的红外暖风机、浴霸等家用电器正是典型的利用红外线的热辐射现象取暖,功率往往在1、2千瓦以上。
无线通信基站的电磁波频率从几百MHz到2GHz,波长在几万微米以上,波长是红外线的几千倍,功率也只有几十瓦,是取暖器等家电的十几分之一。
2.我国几种3G制式对比作为3G制式之一的TD-SCDMA系统,基站最大发射功率为24W,手机最大发射功率为0.25W,而WCDMA、CDMA2000两种制式的基站最大发射功率均为50W左右,手机最大发射在1W左右,从发射功率来说,TD-SCDMA是3G中最小的。
在发射机制上,TD-SCDMA是时分系统,所以发射是不连续的,相比WCDMA和CDMA2000系统的连续不断的发射,TD-SCDMA的发射时间只有1/3或更低。
辐射科普知识一、什么是辐射?辐射是指物质或能量的传播过程。
我们通常所说的辐射,是指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一种由电磁波传播而产生的能量传递过程。
常见的电磁辐射有可见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二、电磁辐射的分类电磁辐射可以按照波长或频率进行分类。
波长较长的电磁辐射被称为非电离辐射,包括无线电波、微波和红外线等。
波长较短的电磁辐射被称为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三、电磁辐射的来源电磁辐射的来源非常广泛。
无线电波来自于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
微波则主要来自微波炉。
红外线是一种热辐射,来自于太阳、灯泡、炉灶等。
紫外线来自于太阳,也可由紫外线灯产生。
X 射线和γ射线则主要来自于医疗设备和核能设施。
四、电磁辐射的影响电磁辐射对人体和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
无线电波和微波一般对人体没有明显的危害,但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无线电波和微波下可能会引发热损伤。
红外线会导致皮肤和眼睛受热,引起烫伤和眼睛疾病。
紫外线会导致皮肤晒伤和皮肤癌。
X射线和γ射线具有较高的能量,对人体组织有较强的穿透力,长期暴露会增加患癌风险。
五、如何保护自己?为了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特别是手机和电脑。
2. 尽量远离辐射源,如尽量远离高压电线塔和微波炉等。
3. 使用防辐射设备,如手机辐射贴、电脑辐射防护屏幕等。
4. 减少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使用防晒霜和遮阳伞等防护措施。
5. 注意医疗辐射的剂量,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检查和治疗。
六、电磁辐射的监测和标准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各国都制定了电磁辐射的监测和标准。
常见的监测仪器有电磁辐射仪和剂量仪等。
国际上常用的电磁辐射标准是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联合制定和推荐的。
七、辐射科学的发展和应用辐射科学在医学诊断、治疗和工业应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医学上常用的X射线和γ射线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到目的地,然后可能被吸收。
吸收发射在这里太阳是源头,也会被反射、折射和衍射(去阅读这些课题来了解更多)。
强度我们可以测量辐射在任何位置的强度为功率每面积:单位通常是瓦特每平方米(W/m 2)。
辐射在传播的路途中慢慢散开,强度也逐渐减弱。
反平方强度随着距离的反平方改变反平方:当一个值随另一个值的平方减小。
例子:光与距离离光越远,光就越暗.0光度随着距离的平方减小。
因为:在双倍距离的能量散开到 4倍的面积在三倍距离的能量散开到 9倍的面积依此类推高能辐射吸收!辐射被吸收,强度也渐弱。
不同的物质可以吸收不同程度的各种辐射。
吸收能量后,物质可能会:发热产生电流(像天线)驱动化学反应(像光合作用)电离化原子电离辐射高能量辐射是电离的,意思是,它可以从原子里撞掉电子。
失去电子,原子便带有电荷,也会容易产生对细胞有害的化学作用。
细胞可以死去或不受控地长大,变成癌肿瘤。
医学也反过来用电离辐射(例如 X射线)来杀死癌细胞。
在平常生活中,我们也暴露在少量的辐射中。
电离辐射的源头可以是电磁辐射放射性原子电磁辐射伽玛射线、X射线和某些紫外线都有足够的能量去导致电离。
例子:从太阳而来地球的大气层反射或吸收很多从太阳来的辐射。
只有无线电波某些红外线可见光某些紫外线可以直接穿过大气层:1 km100 m 10 m 1 m 10 cm1 cm1 mm 100 µm 10 µm1 µm 100 nm 10 nm0.1 Å1 Å1 nm波长1716151413121110986频率 (Hz)18197可见光20阻挡通过MHzGHzTHz伽马射线X 射线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波微波所以紫外线是唯一到达地球表面的电离辐射。
放射性物质有些原子有能量。
它们会随机地发出辐射来衰变到比较稳定的状态。
我们叫这些原子为放射性的(它们会积极发出辐射!)发出的辐射有高能量并且可导致电离。
有 3种这样的辐射(α, β 和 γ):阿尔法粒子(α)阿尔法粒子有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合成为一个原子核。
辐射知识科普让你健康无忧辐射是我们生活中一个常见而又重要的话题。
它既有积极的应用领域,如医疗和通信,又有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辐射知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本文将对辐射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介绍。
一、什么是辐射?辐射是指物体通过传导、传输或传播方式释放出的能量,包括电磁辐射和离子辐射两种形式。
电磁辐射指的是波动的电场和磁场传播形成的辐射,包括广播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离子辐射则是由释放带电粒子的方式产生的,如α粒子、β粒子和中子等。
二、辐射的应用领域1. 医疗应用辐射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X射线和γ射线可以被用于拍摄人体内部的影像,以进行疾病的诊断。
放射性同位素治疗可以用于癌症等疾病的治疗。
2. 通信应用辐射在通信领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广播电波、微波和无线网络信号,都是通过辐射传输的。
它们使得人们能够进行远距离的语音和数据传输,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三、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 长期低剂量辐射长期低剂量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仍存在争议。
有研究表明,长期处于辐射环境中,如电离辐射或电磁辐射,可能增加罹患某些癌症的风险。
然而,这些风险通常比较低,与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相比较小。
2. 辐射紧急情况对于辐射紧急情况而言,如核事故或放射治疗过度暴露,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为明显。
这些情况可能导致急性放射病,表现为恶心、呕吐、脱发、皮肤损伤等。
因此,在核事故等紧急情况下,应当及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四、如何保护自己虽然辐射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通过合理的防护措施,我们可以降低暴露在辐射中的风险。
1. 使用防护设备在需要进行X射线检查时,我们应当穿戴好防护衣物。
这些衣物可以有效地吸收和阻挡辐射,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2. 控制住居住环境居住环境的辐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家庭中使用的电器,尽量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微波等电磁辐射源旁边。
防辐射的建材
防辐射建材是指具有阻挡或减少电磁辐射的能力的建材。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微波通讯技术的发展,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防辐射建材:
1. 铅板:铅是一种常用的防辐射材料,具有良好的屏蔽能力。
在医疗设备、核工业等领域中常用铅板作为防护材料。
2. 金属屏蔽材料:铝、铜等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能力,可以有效减少电磁辐射。
常见的金属屏蔽建材有铝板、铜板等。
3. 电磁辐射防护漆:电磁辐射防护漆是一种特殊的涂料,可以形成导电层,减少电磁辐射的穿透。
常用于电子设备表面、房间墙壁等位置。
4. 木材:木材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阻挡电磁辐射的作用。
使用实木材料或经过特殊处理的木材可以减少辐射的影响。
5. 电磁辐射防护玻璃:电磁辐射防护玻璃是一种利用金属层将玻璃进行特殊处理,能够有效屏蔽电磁辐射的建材。
常用于窗户、隔断等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防辐射建材并不能完全隔离电磁辐射,只能起到一定的减缓作用。
对于需要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的人群,还应注意合理使用设备、减少接触时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电磁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生活中的辐射
生活中的辐射可以分为人为产生的辐射和自然产生的辐射。
1. 人为产生的辐射: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电子设备和技术时会产生电磁辐射。
例如,手机、电视、电脑、微波炉、电磁炉等设备都会产生电磁辐射。
此外,医疗检查中的X射线、放射性医疗治疗中使用的放射线也是人为产生的辐射。
2. 自然产生的辐射: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辐射现象。
例如,来自太阳的太阳辐射是最常见的自然辐射,包括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等。
地球本身也会产生放射性辐射,如地壳中的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天然地球辐射。
此外,地下和空气中的氡气也是自然辐射的来源。
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高剂量的辐射暴露有可能引起急性放射病,并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人类对辐射的安全限制和监管有严格的规定和措施,以保护公众和工作人员的健康。
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由于大多数设备的辐射水平较低,并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明显的风险。
然而,在长期暴露于辐射源附近工作的人员,如医疗从业人员、核电厂工作人员等,需要接受专业的辐射防护和监测。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辐射安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辐射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现象。
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辐射,提高辐射安全意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进行科普。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辐射。
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形式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辐射无处不在,包括自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自然辐射主要来源于宇宙射线、地球表面的放射性元素以及人体自身等;人工辐射则主要来源于工业、医疗、科研等领域。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辐射的类型及其危害。
根据辐射的穿透能力,我们可以将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大类。
1.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具有足够的能量,可以击穿原子或分子,使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脱离轨道,从而产生电离效应。
常见的电离辐射有X射线、γ射线、β射线等。
电离辐射对人体细胞和组织具有破坏作用,长期暴露可能导致细胞突变、基因突变,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2. 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的能量较低,不足以使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脱离轨道。
常见的非电离辐射有紫外线、微波、射频等。
非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在高强度暴露下也可能引起细胞损伤和健康问题。
那么,如何确保辐射安全呢?以下是一些建议:1. 了解辐射源:掌握身边可能存在的辐射源,如电脑、手机、微波炉等,并了解其辐射水平。
2. 限制辐射暴露时间:尽量减少长时间接触辐射源,如减少手机通话时间、使用耳机等。
3. 保持安全距离:远离高辐射源,如核设施、变电站等,避免直接接触。
4. 做好防护措施:在接触高辐射环境时,佩戴防护用品,如铅围裙、防护眼镜等。
5. 定期体检: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6. 倡导辐射安全文化:提高全民辐射安全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总之,辐射安全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健康。
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辐射安全意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共创美好未来!谢谢大家!。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1.“电磁辐射”的定义
一般地,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定义为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
电磁辐射发生在无线电的各个频段:有甚低频到甚高频的无线电波,还有频率更高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及宇宙射线等等。
电磁辐射衍生的能量大小,取决于无线电频率的高低,频率越高,能量越大。
一般来说,电磁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
波长在0.1微米以下的电磁波产生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
例如X 射线、γ射线和宇宙射线产生的能量,足以破坏人体组织结构的分子,甚至可以使原子和分子电离化。
这种辐射也称为“电离辐射”。
常见的人造电离辐射源主要有:医用设备(例如X光机),核反应堆及其辅助设施,如铀矿以及核燃料厂。
波长在0.1微米以上的电磁波产生的辐射频率较低,能量较弱,远没达到将分子分解的能量,所以这类辐射也称为“非电离辐射”。
如可见光作为电磁波的一种,波长从0.390微米到0.78微米(频率从384THz到769Thz)。
红外线的波长为0.75到1000微米,能量比可见光略低,其辐射主要产生热能,家庭常用的红外暖风机、浴
霸等家用电器正是典型的利用红外线的热辐射现象取暖,功率往往在1、2千瓦以上。
无线通信基站的电磁波频率从几百MHz到2GHz,波长在几万微米以上,波长是红外线的几千倍,功率也只有几十瓦,是取暖器等家电的十几分之一。
2.我国几种3G制式对比
作为3G制式之一的TD-SCDMA系统,基站最大发射功率为24W,手机最大发射功率为0.25W,而WCDMA、CDMA2000两种制式的基站最大发射功率均为50W左右,手机最大发射在1W左右,从发射功率来说,TD-SCDMA是3G中最小的。
在发射机制上,TD-SCDMA是时分系统,所以发射是不连续的,相比WCDMA和CDMA2000系统的连续不断的发射,TD-SCDMA的发射时间只有1/3或更低。
同时,TD-SCDMA采用了智能天线、联合检测等技术手段。
智能天线可以通过波束赋形,将适量的功率指向有业务的方向,其他方向上则几乎没有受到电磁波影响;联合检测则可以将相邻小区的信号作为有用信号进行处理,有效减少了对抗噪声所需要的功率(在WCDMA
或CDMA2000中,相邻小区的信号也被视为噪声,需要付出额外的功率进行对抗)。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TD-SCDMA系统是3G制式中最节能、最环保的。
3.我国的电磁辐射标准
3.1 SAR值
国际上,FCC、ICNIRP(国际非电离性照射保护委员会)、IEEE 等机构先后制定了电磁辐射对人体影响的衡量技术标准,通常用SAR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比吸收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的电磁辐射能量。
目前通用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欧洲标准2W/kg,一个是美国标准1.6W/kg。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和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衡量手机辐射的技术标准SAR值的要求,GSM和窄带CDMA 手机的电磁辐射必须在国际权威卫生组织认证的许可范围以内。
我国实施的《电磁辐射与防护》(GB8702-88)标准中,公众照射标准为:在1天24小时内,任意连续6分钟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应小于0.02W/kg;职业照射标准为:在1天24小时内,任意连续6分钟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0.1W/kg。
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实行的标准比欧洲标准严格20倍,比美国标准严格16倍。
3.2电场强度和功率密度
手机辐射的基本限值是以SAR值来衡量的,其SAR值的测量是在屏蔽室中进行的。
而我们生活的空间无线电波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屏蔽室,这使人们比较难以接受SAR值的概念。
我国的《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定义了微波频段电磁波卫生标准。
一级安全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均不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的区域,要求电磁辐射强度<10μW/cm2。
二级中间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期居住、工作和生活的一切人群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反应的区域,容许电磁辐射强度<40μW/cm2。
4.手机与基站的电磁辐射分析和计算
当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基站也会向手机发射无线电波。
手机天线与受话器等紧贴着耳朵,天线距离头部只有2~5cm,头部处于手机的近场辐射区,其受到的电磁辐射是比较大的;而一般公众移动电话基站距离市民活动区域大概有15米到50米,就处于其辐射场中的人而言,属于远场辐射范围,并且电磁辐射对人体作用是整体或全方位分散的。
离天线越远,电磁辐射强度越小,在理想的情况下,某一点的电磁辐射强度(用功率密度表示)与该点到天线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在距离天线10厘米处的电磁辐射强度要比在1厘米处的强度小100倍,距离天线10米处的电磁辐射强度比在1厘米处小100万倍。
事实上,公众移动电话基站的发射功率多数都在几十瓦以下,在距离移动电话基站天线10米之外,辐射强度非常小的,均在10μW/cm2以下。
基站的发射功率取决于手机与基站的通信距离以及用户数量,现有的GSM、TD-SCDMA系统都采用微蜂窝覆盖,设置了成千上万的小功率基站,基站的发射功率减小使电磁辐射强度也相应减弱。
目前公众移动通信网是非常成熟的,有些小区基站的覆盖半径只有几十米;同时,这种微蜂窝基站覆盖系统减少了手机的电磁辐射强度,因为如今的GSM、TD-SCDMA等手机,都有功率调节功能,手机搜索到的信号越好、距离基站越近,其发射功率就越小。
TD-SCDMA系统的发射功率比GSM系统进一步降低,基站最大发射功率只有24W,而且功率控制的速率也由GSM系统的每秒2次提高到了每秒200次,TD-SCDMA对功率控制和环境保护更为严格和苛刻。
5.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波长在0.1微米以下的电磁波产生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
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波长在0.1微米以上的电磁波产生的
辐射称为非电离辐射,对人体不产生危害。
(2)TD-SCDMA系统的发射功率最小,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降低
功率,是3G制式中最节能、最绿色环保的。
(3)我国目前实行的电磁辐射计算标准,远比欧洲和美国的标
准严格。
(4)目前标准规定的基站辐射限值,比国家规定的最小辐射剂
量要小50倍以上,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辐射会引起健
康问题。
附: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评测的计算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2.2.2公众照射:在一天24h内,环境电磁辐射场的场量参数在任意连续6 min内的平均值应满足表2要求。
注:1)系平面波等效值,供对照参考
2)供对照参考,不作为限值,表中f 是频率,单位为MHz ;表中数据作了取整处理
TD 基站发射设备的电磁波段频段范围为2010~2025MHz ,结合以上标准和规定,确定环境的总的功率密度评价标准值按照公众照射导出限值确定为0.4W/m2,单个项目的功率密度评价标准值为0.08W/m2
根据《环境电波卫生标准》(GB9175-88)、《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中对微波辐射的计算公式:
)/(r
422m W G P Pd ⨯⨯⨯=π
式中:
P ──设备辐射功率(W );
G ──天线最大辐射方向减去馈线损耗(dB );
r ──天线与预测点之间距离(m )。
TD-SCDMA 频段属于微波,符合该公式要求。
按现有TD-CDMA 基站的设计方案和产品特性,发射功率最大为24W ,天线增益G=15dB ,允许的平均功率密度Pd=0.4W/m 2,则有:
Pd G P r ⨯⨯=π4
可得r≈8.5米。
即离天线正面距离8.5米范围外即符合环境保护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