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节肢动物实验

医学节肢动物实验

医学节肢动物实验
医学节肢动物实验

本文由zengdongmei512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医学节肢动物

病原生物学

实验内容安排

一、自看标本

三属蚊幼 人头虱 印鼠客蚤 硬蜱

二、示教标本

常见蚊蝇 人蚤 软蜱 疥螨 中华白蛉 阴虱 恙螨幼虫

昆虫纲

掌握三属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特点,并能初 掌握 步区别。 认识蚊生活史各期的一般形态。 认识常见的重要传病蚊种,初步学习使用 检索表。

成蚊的区别

按蚊:体灰,翅大多有黑白斑,触须与口 器等长,♂触须末端膨大。 库蚊:体黄褐色,翅大多无黑白斑,触须、 口器不等长,有爪垫。 伊蚊:体黑有白斑,翅无黑白斑,足有白 环,触须、口器不等长,有爪垫。

中华按蚊

淡色库蚊

白纹伊蚊

成蚊的区别

1头部

成蚊的区别

2翅

成蚊的区别

3足

成蚊的区别

4停落方式

卵的区别

按蚊 单个分散浮于水面(舟形、浮囊) 单个分散浮于水面(舟形、浮囊) 伊蚊 单个分散沉于水底(橄榄、长圆) 单个分散沉于水底(橄榄、长圆)

库蚊 集合成堆浮于水面(圆锥、长圆) 集合成堆浮于水面(圆锥、长圆)

幼虫的区别

伊蚊 呼吸管, 呼吸管,倒挂水面

库蚊 呼吸管, 呼吸管,倒挂水面

按蚊 呼吸孔, 呼吸孔,贴于水面

Aedes albopictus

Anopheles spp.

白蛉

认识白蛉成虫的形态特征。 了解白蛉生活史各期形态。

医学节肢动物-昆虫纲?白蛉

蚤www.yunshare.com

掌握跳蚤成虫的形态特点,能认识 掌握 常见蚤种。 了解蚤生活史各期形态的主要特点。

致痒蚤(人蚤) 致痒蚤(人蚤)

印鼠客蚤

印鼠客蚤

印鼠客蚤♀ 印鼠客蚤♀

医学节肢动物-昆虫纲?蚤

掌握虱成虫形态特点,区别体虱与阴虱

人虱(体虱和头虱) 体虱和头虱)

雄性外生殖器

腹部末端V形

耻阴虱

Figure 2. Eggs

蛛形纲

掌握蜱的形态,区别硬蜱和软蜱。 掌握

硬蜱

雄: 1 盾板大 2颚体稍小 雌: 1 盾板小 2颚体稍大

缘垛

软蜱硬蜱区别

1 雌雄不易鉴别 2 背面不见假头(颚体) 背面不见假头(颚体) 3无盾板 4触肢(须肢指状,各节 相同,能运动)

饱血蜱

认识皮脂螨和毛囊螨的区别

医学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外,还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实验动物标准化:遗传质量标准化微生物质量标准化环境标准化营养标准化 按遗传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H3),突变系(裸鼠),杂交系(F1),封闭群(远交系)(KM小鼠,wister大鼠) 按基因型分:1、同基因型动物(如近交系、F1代) 2、不同基因型动物(如封闭群) 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级: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2001年版的国家标准中,大小鼠取消普通级动物,犬、猴只分普通级和SPF级,豚鼠、地鼠和兔仍然分4级) SPF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屏障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饲养管理同清洁动物) 无菌动物的特点:形态学及生理学特点: ①形态学:盲肠肥大(增大5~6倍),肠壁薄,易发肠扭转。心脏、肝脏、脾脏相对较小。 ②生理学: 血中无抗体,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弱。体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无菌鸡生长较快、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较慢。无菌大小鼠与普通大小鼠生长速度相同。 (3)饲养要求:隔离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剖腹产动物或无菌卵的孵化。由于肠道无菌,饲养困难,应注意添加各种维生素。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粪便标本。 悉生动物:概念: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由于肠道接种有利于消化吸收的细菌,故饲养较无菌动物容易,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与普通动物无异。) 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特点: 1、其基因纯合度达到98.6%,个体差异小,似同卵双生反应一致重复性好,用少量动物即可获得精确度很高的实验结果,个体相互之间可以接受皮肤、器官移植。 2、隐性基因纯合使许多病态性状得以暴露,可获得大量先天性畸形及先天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如高血压、白障、糖尿病.动物模型。 缺点:出现近交衰退。近交衰退是近交过程中动物群体由于基因分离与纯合发生一系列不利于个体或群体发育的变化和现象。

医学实验动物学教程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第第九九章章 动动 物物实实验验基基本本操操作作技技术术动物实验是医学研究的基本手段,是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必经途径三娴熟的动物实验操作技术和技巧,是顺利完成动物实验并取得准确二可靠的结果和较好的反应重复性的保证三对实验动物饲养管理人员和兽医技术人员来说,动物不会讲话,不领人情,具有自卫本能,随时准备攻击兽医及其他工作人员,更不会自动地服药和接受必要的检查和治疗,这无疑给平时的饲养管理和兽医治疗工作增添不少麻烦三所以无论是饲养人员还是动物实验人员都必须熟练掌握常规的和一些特殊的实验动物学技术,才能科学合理地养好实验动物,规范熟练地开展动物实验,有效地对患病动物进行检查二诊断和治疗三同时也不会造成动物的应激反应或伤害,也不致给饲养管理和动物实验技术人员自身造成意外的伤害三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抓取与固定 一二大二小鼠的抓取固定法 1. 小鼠的抓取固定方法先用右手抓取鼠尾并提起(图91),置于鼠盒的笼盖或实验台上向后拉,在它向前爬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的两耳和颈部皮肤,用左手小指钩起鼠尾,中指和无名指抵 住其背部即可,适宜作灌胃,皮下二肌肉二腹腔注射等实验操作(图92)三 图91 大、小鼠尾部抓取 图92 小鼠抓取固定 2.大鼠的抓取固定方法基本上与抓取小鼠相同,轻轻抓住鼠尾根部,将大鼠提起置于鼠盒笼盖上,迅速用左手

拇指和食指捏住鼠耳后下方,固定其头部,不让其转动,余下二指紧捏鼠背皮肤,置于左掌心,右手即可进行腹腔二肌肉二皮下注射与灌胃或其他实验操作三注意不要用袭击方法抓取大鼠,否则易被咬伤三进行解剖手术和心脏采血时,可先麻醉动物,取背卧位,再用细绳活结或大头针将鼠前后肢分别固定在板上三进行尾静脉注射或采血时,可用鼠静脉注射架固定,先选择合适固定架,打开鼠筒盖,将鼠尾提起,鼠身放入固定架,露出尾巴,盖好筒盖,即可进行尾静脉注射或尾静脉采血等操作三 二二豚鼠的抓取固定法 豚鼠的抓取固定法基本上与大鼠相同,只是由于豚鼠较胆小,易受惊,所以抓取时必须稳二准和迅速三可先用一手迅速抓住鼠背肩胛上方,用力下压固定后,以拇指和食指环握颈部,再用另一只手托住臀部即可三 三二家兔的抓取固定法 抓取家兔一般用右手抓住兔颈部的毛皮,并提起,用左手托其臀部或腹部,让其身体重量大部分集中在左手上三注意不能用手抓双耳或腹部,以免损伤动物三 家兔的固定分为盒式二台式两种三如做兔耳血管注射和兔耳采血,可用盒式固定;如做呼吸二血压测定试验和手术,则可用台式固定三台式固定的方法是将家兔固定在兔台上,四肢用粗棉绳活结绑住,拉直四肢,用绳绑在兔台四周的固定栓上,头用固定夹固定,或用一根粗棉绳兜住兔的切齿,绑在兔台铁柱上三 四二犬的抓取固定法 毕格犬能主动配合实验人员,抓取时动作要温柔,一般不会攻击人三抓取杂种狗时,为了防止其咬人,最好首先让饲养员帮助绑住狗嘴,或先轻轻抚摸其颈背部皮毛,然后用布带迅速兜住狗的下颌,绕到上颌打一个结,再绕回下颌打第二个结,然后将布带引至头后,颈项部再打两个结,这样就将狗嘴捆绑住了,注意松紧要适宜三如狗过于凶猛,可先用狗头钳夹住其颈部,将狗按倒在地,再扎其嘴三 犬的固定也可先将狗麻醉后,采用头部固定和四肢固定法三头部固定可用圆形铁圈的狗头固定器,铁圈中央有一弓形铁,与螺丝棒相连,下面有一根平直铁闩,操作时,先将狗舌拉出,把狗嘴插入固定的铁圈内,再用平直铁闩横贯于尖牙后部的上下颌之间,然后向下旋转螺丝棒,使弓形铁逐渐下压在狗的下颌骨上,把铁柄固定在实验台的铁柱上即可三四肢固定法与家兔相同三 五二猪的抓取固定法 猪身溜圆,力大,缺少控制部位,猪齿容易伤害固定者,在抓取猪时要注意保护自己三最有效的方法是实验者双手抓住猪的双后肢的小腿部,提起后腿,猪便无法移动,此时助手再用橡皮带固定或注射麻醉剂三猪亦可采用挤压式不锈钢笼固定法三不提倡采用抓猪尾巴来提举后身的方法,因抓猪尾巴易引起猪尖叫,且易滑脱三 六二猴的抓取固定法 一般采用网罩法和挤压式不锈钢笼固定法,后者与犬的方法相似三网罩法是实验人员一

最新交大医学院实验动物学练习题

绪论实验动物科学管理练习题 1.我国第一部实验动物法规名称是《实验动物管理条例》;(P4) 2.动物福利法的核心可以概括为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善待活着的动物)、在无痛苦的状态下死亡(减少死亡的痛苦);(P6/百度) 3.普通动物只能用于教学实验、某些科研工作的预实验,不适用于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毕业论文等实验;(P27) 4.实验动物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居住因素;(P47) 5.实验动物是指:其携带的微生物、遗传及营养环境因子实行控制,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为满足科学研究,教学,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需要而驯养,繁殖,育成的动物;(P2) 6.野生动物演变为实验动物的过程为:野生动物家畜化,家畜动物实验动物化和实验动物标准化;(P3) 7.《实验动物学》包含的内容可简述为: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两部分。(P1) 8.“3R”原则是指减少(Reduction)、优化(Refinement)、替代(Replacement);(P152) 9.实验用动物包括:实验动物、经济动物、野生动物和观赏动物;(P2) 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质量及其对动物实验的影响练习题 1.下列近交系小鼠命名书写不正确的是(B)。(P9-P10) A. 615 BALB/C C. C57BL/6 D. A 2.某小鼠毛色基因型为:A_BBC_,该小鼠毛色是(C)。(P18) A.白色 B. 黑色 C.野生色 D.棕色 3.在遗传检测中,观察皮肤移植成功与否,需要:(B)。(P17) A.60天 B.100天 C.10天 D.1年 4.下列正确书写的封闭群实验小鼠应为(B)。(P12) A.SHJTU:KM B. Shjtu:KM C.SHJTU/KM D. Shjtu/KM 5.下列不属于封闭群实验动物的遗传特性是(B)。(P12-P13) A.基因库大 B.多基因之间丧失平衡 C.个体间差异程度主要取决于其祖代起源 D.群体基因频率基本保持稳定 6.实验动物遗传质量的控制,包括和。 7.近交系动物每代近交系数上升率为19%。封闭群动物每代近交系数上升率应控制在1%以下。(PPT2/46) 8.下列不属于近交系小鼠遗传特性的是(C)。(P10-P11) A. 基因纯合性高 B.个体间均一性好 C.基因库大 D.背景资料多 9.简述“近交系动物”。 答: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同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该品系称为近交系。经连续20代以上亲代与子代的交配,与全同胞兄妹的交配有同等效果。近交系的近交系数应大于99%。(P9) 10.简述“封闭群动物”。 答:以非近交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P12) 11.用复隐性有色小鼠DBA(雄性,毛色基因型为:aabbCC)对某白化小鼠(雌性)进行毛色基因交配试验,它们的F1代全都是野生色小鼠: 1)用简图叙述测定过程。 2)该白化小鼠毛色基因是否纯合?

生物医学研究中各类实验动物的选择索引

生物医学研究中各类实验动物的选择索引一、两栖纲 蛙与蟾蜍与人类的关系疏远、个体小、易于饲养。有冬眠、体外受精繁殖。蛙在发育过程中呼吸系统的鳃转变成肺。蟾蜍的皮肤薄,有毒腺能分泌蟾蜍素,特别是耳下腺分泌量最多。蛙的离体心脏常为生理、药理研究心脏生理、药物作用的标本。腓肠肌坐骨神经标本可作神经肌肉试验。刺激蛙的皮肤可观察反射弧的作用。破坏蛙的脊髓可造成脊髓休克。在显微镜下观察肠系膜血管反应,可见血栓形成,血流阻滞循环障碍等现象。 1.心血管生理,神经肌肉生理血栓形成。 2.乙酰胆硷含量测定试验(蛙腹直肌)。 3.观察血管的反应性实验(肠系膜血管,下肢血管灌注等)。 4.妊娠诊断试验,内分泌、生殖和胚胎学研究。 5.变态与遗传学研究。 二、爬行纲 蛇与人类关系疏远。可作再生,神经生理和毒物(抗凝)的研究。蛇毒可用以制备抗血清。蛇毒的分离和提取物用于镇痛、抗癌、溶解血栓等。 1.再生,神经和毒物研究。 2.蛇毒制备抗血清,分离提取蛇毒可作镇痛、抗癌、溶解血栓用。 三、鸟纲 鸡、鸽等与人类的关系远。鸡的体温较高(38℃),无汗腺、听觉敏

感。鸡胚是病毒学研究、制造牛痘苗、麻疹疫苗等生物制品的原材料。鸡血易凝,可供凝血试验。鸡为杂食动物,有自发性的动脉粥样硬化。可作实验模型。去势的雄鸡可作性激素的研究。 鸽的听觉视觉非常发达、定向能力好、姿势平衡敏捷。破坏半规管后肌肉紧张失调。姿势失去平衡。不同品系的鸽子对高胆固醇膳食反应不同。Show Raeers和Racing Homers两个品系不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一) 鸡 1.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2.性激素的研究。 3.鸡胚作病毒试验和疫苗制造原材料,还可进行肿瘤、内分泌、营养、药理、组织移植胚胎、毒理、畸胎等研究。 4.血凝试验。 5.生理学、维生素研究。代谢和遗传研究。 6.鸡红细胞还用免疫学试验。 (二) 鸽 1.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2.迷路与姿势关系实验,半规管破坏后姿势失调。 3.大脑半球和小脑切除试验。 四、哺乳纲 这一纲的动物,其基础生物学与人类比较接近,是实验动物的主要来源,有些动物已经实验动物化,个体比较均一,控制了微生物的感染,

节肢动物复习题

、选择题 A型题 1.危害人体健康的节肢动物主要属于 A.昆虫纲、唇足纲 B.蛛形纲、昆虫纲 C.蛛形纲、甲壳纲 D.甲壳纲、昆虫纲 E.蛛形纲、唇足纲 2.溪蟹和蝲蛄属于 A.昆虫纲 B.蛛形纲 C.甲壳纲 D.唇足纲 E.倍足纲 3.下列医学节肢动物均属昆虫纲,但除外 A.白蛉 B.蝇 C.蚤 D.虱 E.全沟蜱 4.口器舐吸式的昆虫是 A.蝇 B.蟑螂 C.蚊 D.白蛉 E.蚤 5.引起过敏性哮喘的蜱螨类是 A.全沟硬蜱幼虫 B.蠕形螨 C.疥螨 D.尘螨 E.恙螨 6.目对病媒节肢动物综合防制中常用的防制方法是 A.环境防制 B.化学防制 C.生物防制 D.遗传防制 E.法规防制 7.下列哪些不是节肢动物的特征 A.虫体左右对称而分节 B.体表骨骼化 C.均有4对足 D.具成对分节的附肢 E.循环系统开放式 8.下列哪项不是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的直接危害? A.吸血骚扰 B.毒害作用 C.致敏作用 D.寄生 E.传播疾病 9.蚊传播丝虫病的方式是属于 A.机械携带 B.发育式 C.增殖式 D.发育增殖式 E.经卵传递式 10.在蚊体内既发育又增殖的是 A.疟原虫 B.丝虫 C.杜氏利什曼原虫 D.鼠疫杆菌 E.普氏立克次体 11.疥螨的交配在下述哪两者之间进行 A.雌、雄成虫 B.雄成虫与雌幼虫 C.雄成虫与第一期雌若虫 D.雄成虫与第二期雌若虫 E.雌成虫与第二期雌若虫 12.疥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 A.作为病原体引起皮炎 B.吸入后引起变态反应 C.误食后引起消化道疾病 D.可作为疾病的传播媒介 E.以上均不是 13.疥螨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是 A.粪便涂片法 B.血液涂片法 C.培养法 D.免疫学试验 E.以消毒针头挑破局部皮肤检查 14.蠕形螨感染最的部位是 A.胸部 B.腹部 C.颜面部 D.颈部 E.四肢 15.蠕形螨寄生于人体的 A.上皮细胞内 B.皮肤隧道内 C.外周血液中 D.淋巴系统内 E.毛囊深部或皮脂腺内 16.对于蠕形螨的致病作用,目前普遍认为是 A.无致病作用 B.致病力较强 C.致病力较弱 D.条件致病寄生虫 E.非条件致病寄生 虫 17.蠕形螨的感染方式主要是通过 A.虫卵污染食物或饮水经口感染 B.媒介昆虫叮咬吸血感染 C.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 D.污染注射器经输血感染 E.以上都不是 18.检查蠕形螨最常用的方法是

节肢动物解剖观察及分类

实验9 节肢动物解剖观察及分类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沼虾和棉蝗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了解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和昆虫纲动物的主要特征。 2.认识节肢动物各纲的代表种类。 二、实验材料 1.沼虾、棉蝗的活个体。 2.节肢动物门各纲常见种类标本。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 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解剖剪、眼科剪、解剖针、便镊、尖头镊、蜡盘、解剖盘、大头针、吸水纸、擦镜纸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沼虾(Macrobrachium)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1.外形观察 沼虾身体由20个体节组成,异律分节,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图9-1)。体表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掩盖着头胸部背面的外骨骼为头胸甲,其两侧游离称鳃盖,盖住鳃部,头胸甲的前端有一长而尖的的额剑,两侧各有一长在能活动眼柄上的复眼。腹部分为6节,末节为尾柄,尾柄连着尾肢,肛门位于尾肢腹面基部。沼虾的每一体节都有附肢一对,共有19对附肢,随着不同的位置演化为不同功能的器官。 2.内部解剖 用眼科剪除去沼虾的外骨骼和分离其表层的肌肉,依次解剖、观察下列各系统(图9-2)。 (1)呼吸器官把头胸部右侧的鳃盖去除,可见鳃腔中有鳃7对,成羽状。 (2)循环系统从头胸部后缘开始向前小心剪除整个头胸甲,可见心脏位于头胸部后背方,包被在围心腔膜内,呈三角形,黄白色,有心孔3对。用镊子把心脏轻轻地提起,可见连接的呈粉黄色丝状的血管,向前一条为前大动脉,再分出眼动脉、触角动脉、肝动脉等;

向后一条为后大动脉,再向背面和腹面分出动脉干。 (3)排泄器官 绿腺(触角腺)1对,位于大触角的基部,呈浅黄绿色,其上附着膀胱和排泄管,在触角基部开口。 (4)生殖系统 除去心脏可见到生殖腺,雌雄异体。雌虾有卵巢1对,左右愈合为一个,位于心脏的前端或延至腹面,成对的输卵管由两侧向下、 通到第三对步足基部内侧的雌 图9-1 日本沼虾的外部形态(自江静波等) 图9-2 日本沼虾的内部结构(自江静波等)

医学实验动物学简答题

1.简述“近交系动物” 2.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亲兄妹或亲子交配培育而成,同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 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共同祖先,该品系称为近交系。 3.近亲交配的弊端 固定基因时,有害的隐性基因也会纯合,出现不利的性状而造成育种失败;近交可能导致多基因之间丧失平衡,从而使高度纯化的动物对不良环境的调节适应能力降低;近交使动物失去为保持足够生物适合度所必需的最低水平的基因杂合性,从而影响动物生长率,寿命,对疾病的感受性,生活力,体力及繁殖能力。 4.简述“封闭群动物” 以非近交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 5.简述“哨兵动物” 指为微生物检测所设置的指示动物,用于监控实验动物饲养环境中病原及病原感染的动物。哨兵动物一般采用来源于与被监测动物遗传背景相同的、免疫功能正常的清洁级或SPF级封闭群动物。通常有二个功能:1. 实验初期意外缺损时的补充;2. 微生物定期检测 6.简述空气洁净度“级”的含义,各种动物实验环境设施对“级”的要求是什么 级是空气洁净度的计量单位,含义:每立方英尺空气中含有大于等于0.5μm的尘埃粒子数。 屏障环境:洁净度7级(英美制一万级);隔离环境:洁净度5级(英美制一百级) 7.简述营养 动物从外界摄取自身所需要的食物,经消化、吸收,用来维持生命活动的行为或作用。

8.简述标准化饲料 根据不同动物的营养需求和动物的食性,经人工配合、加工而成的营养全面、适口性好、符合微生物要求的饲料。 9.简述颗粒饲料优越性 ①原料配合合理,符合营养标准和不同动物的食性;②加工过程中经过高温、挤压,杀 灭了大量微生物和寄生虫,普通级动物可直接饲喂;③压制成型,避免了动物采食过程中的大量浪费;④大幅度减少了粉尘;⑤颗粒饲料有利于进一步包装灭菌处理。 10.简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在生物医药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材料。 分类:诱发性动物疾病模型、自发性动物模型、抗疾病型动物模型、生物医学动物模型11.简述安乐死 在动物实验过程中或结束时,对不欲保留的动物(动物承受不可缓解的疼痛、非存活手术和样本采集),实施痛苦感最低或者无痛苦感死亡的科学方法。 12.裸鼠的解剖生理特点 ①毛囊发育不良,外观几乎全身没有被毛,称裸体外表,故称“裸鼠”;②胸腺严重萎缩, 仅有胸腺残迹或异常的胸腺上皮。故不能分泌胸腺素,不能使T细胞正常分化,因而细胞免疫力低下;③IgG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参与,因此其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M,只有极少量的IgG;④自发肿瘤现象罕见,可能与NK细胞的活性高有关;⑤裸鼠易患鼠肝炎和病毒性肺炎;⑥纯合裸鼠母性极差,且受孕率低,乳房发育不良。通常以纯合雄鼠与带有nu基因的杂合雌鼠交配,可获1/2裸小鼠;⑦必须饲养在屏障环境中。 13.在动物实验设计、实施和完成阶段,有关动物福利和保护环境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哪些?

节肢动物分类

实验六蜚蠊解剖及节肢动物分类 一.目的 通过对蜚蠊的观察,了解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基本形态、生理及其对陆生生活的适应。进一步通过对昆虫各种类型的触角、口器、翅、足、及变态的观察更深了解昆虫纲的多样性与适应的广泛性,并识别重要目的一些代表。了解节肢动物的分类。 二.材料与用具 活体蜚蠊,各种代表昆虫的口器、翅、足、触角和变态的制片。体视镜、解剖镜、解剖器、蜡盘、大头针。有关节肢动物标本。 三. 观察 (一)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的解剖: 首先将乙醚滴在脱脂棉上,然后将脱脂棉放进装有活体美洲大蠊的广口瓶内,待蜚蠊被麻醉,不能爬行后,进行活体观察和解剖。 1. 外形(图6-1): 观察蜡盘中的蜚蠊。身体已明显具有体区的分化,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体节愈合,胸部三节,腹部分节明显,整个身体覆以几丁质外骨骼。 图6-1 雄性蜚蠊外形及内部结构图 (1)头部:是蜚蠊取食与感觉的中心,头部以活动的颈部与胸部相连,头部向前伸出一对鞭状的触角,由基节(柄节),梗节,与多节的鞭节组成,是感觉器官。头前端两侧有一对椭圆形复眼,是由许多小眼组成。头部外骨骼坚硬,复眼之间为额,额上端为颅顶,头的两侧复眼下方为颊。蜚蠊的口器属于咀嚼型。这种口器由上唇、

下唇、上顎、下顎及舌五部分组成(图6-2)。用镊子轻轻将口器各部分取下,依次放蜡盘中观察。 图6-2 咀嚼式口器(以蝗虫口器为例) (2)胸部:头后有足和翅的部分是胸部。胸部分三节,即前胸、中胸、后胸。每一胸节上有一对足,中胸与后胸各有一对翅。在胸部侧面,前胸与中胸之间有一对气孔(spiracle)。中胸与后胸之间也有一对气孔,明显可见。 (3)足:蜚蠊的前足、中足和后足均为步行足。这三对足在构造上是相似的。每一足都是由五部分组成,第一节与躯体相连,称为基节(coxa),其次为转节(trochanter),腿节(femur),胫节(tibia),及跗节(tarsus)。蜚蠊跗节又分为5节。 (4)翅:在中胸背面伸出一对革质前翅,有保护后胸膜质后翅的功用。揭开前翅即可看到折叠于其下的后翅,后翅较薄,纵行折叠,展开后很宽大,是飞翔的主要器官。 (5)腹部:腹部是生殖与消化代谢的中心。腹部分节清楚,共有11节,但第9节后的体节不易分清楚。试以一手拿住头部,另一手拿住尾端,轻轻拉动蜚蠊身体,便可看出腹节之间有节间膜可使腹部拉长或缩短。每一体节包括一个背板,一个腹板,侧区为膜状。腹部从第一节到第八节共有八对气孔,为气管的开口。尾部侧面有一对尾须,是第11腹节的退化附肢。 2. 内部构造(图6-3): 将蜚蠊足和翅剪去,背部朝上放在蜡盘上(此时可透过体壁看到背血管)。用解剖剪从尾端稍前位置沿侧膜向前至头部纵行剪开体壁,用大头针固定住腹板,轻轻掀去背板,露出整个体腔(混合体腔即血腔,haemocoele),加入少量水以免干燥,由于蜚蠊体内有较多的脂肪体,在解剖镜下用镊子小心去除脂肪体,并用清水轻轻冲洗,

医学寄生虫名词解释

互利共生Mutu 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获利如白蚁和它肠道中的鞭毛虫。 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受害。共栖commensal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华枝睾吸虫幼虫阶段先后寄生在豆螺、召螺和淡水鱼体内,所以豆螺、召螺,淡水鱼为中间宿主。终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如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肠系膜静脉内,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有些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虽能存活,但仍保持幼虫阶段,不能发育为成虫,而对正常宿主有感染性,这种非正常宿主为转续宿主。 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有些寄生虫既能感染人体,也能感染动物,人和动物均是寄生虫的正常宿主,这些动物在流行病学中起储存和保虫作用,故称保虫宿主。如感染血吸虫的牛和鼠均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寄生虫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寄生虫在整个生活阶段有多个时期,能进入人体并继续发育的时期。 带虫免疫Premunition:人体疟原虫感染后机体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拮抗同种疟原虫在感染,而同时宿主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 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宿主感染疟原虫后,通过尝试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抑制疟原虫的发育增殖,但疟原虫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拮抗宿主的免疫杀伤作用,疟原虫具有逃避宿主免疫应答的现象称为免疫逃避。 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有些寄生虫感染可诱导机体产生抗再攻击的抗体,而最初感染的寄生虫完全不受所产生的抗体的作用,可继续存活,随寄生虫的消灭,此抗体就消失,这种现象叫伴随免疫。 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有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包括人体)内,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可在人体内长期移行,破坏组织,引起疾病。 带虫者Carrier: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能传播病原体这种感染者称为带虫者。 异位寄生Ectopic parasitism: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组织和器官内寄生。 隐性感染suppressive infection: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

医学节肢动物学习题

医学节肢动物学习题 一、选择题: 1.能传播人畜共患病的蚊,其嗜血性应是:() A.贪嗜人血 B.偏嗜家畜血 C.兼吸人和动物的血 D.嗜吸牛血 E.以上都可 2.可引起眼蝇蛆病的蝇是() A.羊狂蝇 B.绿蝇 C.纹皮蝇 D.麻蝇 E.丽蝇 3.虱是哺乳动物的() A.体内寄生虫 B.体表共生昆虫 C.体外永久性寄生昆虫 D.体表偶然寄生虫 E.以上均不是 4.疥疮最典型的症状是() A.皮肤丘疹 B.患部剧烈搔痒 C.继发感染 D.皮炎 E.局部水疱 5.蜱螨传播的病多为() A.常见病 B.多发病 C.慢性病 D.人兽共患病 E.家畜传染病 6.虱传播流行性斑疹伤寒是通过() A.吸血 B.唾液 C.基节腺分泌液 D.粪便污染伤口 E.以上均不是 7.蚤传播鼠疫是通过() A.吸血 B血液反流 C.粪便污染伤口 D.虫体压碎后污染伤口 E.唾液 8.新疆居民区黑热病的传播媒介是() A.中华白蛉 B.中华白蛉长管亚种 C.硕大白蛉岭 D.微小白蛉 E.亚历山大白蛉 9.新疆出血热的传播媒介是() A.森林蜱 B.亚东璃眼蜱 C.草原革蜱 D.乳突钝缘蜱 E.波斯锐缘蜱 10.新疆蜱媒回归热螺旋体传播机制是通过() A.吸血 B.吸血、基节腺分泌物污染伤口 C.粪便污染伤口 D.血液返流 E.吐滴污染伤口 二、填空题: 1.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的直接危害有①、②、③和④。 2.医学节肢动物传病方式可分为①和②。 3.蜱螨类生活史可分为①、②、③和④等病原体。 4.蜱可传播①、②、③和④等病原体。 5.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硬蜱的种类主要有①、②、③等。 6.与医学有关的重要软蜱有①等。 7.硬蜱气门位于①。 8.疥螨寄生在宿主的①可引起②。 9.寄生人体的蠕形螨有①和②两种。 10.尘螨普遍存在于人类生活居住场所的①。 11.疥螨生活史分为①、②、③、④、⑤ 5期。

医学实验动物

第二节实验动物编号和标记 一、被毛染色法 常用于大鼠、小鼠、兔的编号标记。可用苦味酸(黄色)、复红(红色)的酒精饱和溶液在被毛上染色。不同的颜色及染色部位可以代表不同的编号,如红色代表十位数,黄色代表个位数。不同部位的被毛染色代表不同的数字。一般习惯上的部位顺序为:左前肢为1,左腹部为2,左后肢为3,头颈部为4,背部为5,尾根部为6,右前肢为7,右腹部为8,右后肢为9。用红、黄两种颜色组合,可编到99。被毛染色法简便、清晰,适用于短期实验。如做长期实验,为避免褪色,可每隔2~3周重染一次。 二、耳缘打孔法 用打孔器在动物耳缘的不同部位打孔,以表示一定的编号。一般左耳代表十位数,右耳代表个位数。耳缘打孔法适用于长期实验中作终生标记。缺点是需要专用打孔器。 三、刺数钳烙印法 用刺数钳在动物耳上刺上号码,然后用棉球蘸着溶于酒精中的黑墨在刺号上涂抹。此号码永久固定,作为该动物的终身编号,适用于长期或慢性实验的大动物编号。犬、兔等耳较大的实验动物尤为适用。 四、号牌法 用金属制的号牌固定于实验动物耳上,或系于大动物的项圈上。对猴、犬、猫等大动物数量较少时可以不做特别标记,只记录它们的外表和毛色特征即可。 五、电子标签法 将电子芯片装入玻璃管内,通过无线频率标识系统对电子芯片进行标志,包括动物的各种信息,消毒后通过注射植入动物体内,让每只动物均有一个唯一的身份证。阅读时将阅读器紧近动物,即可阅读出各个动物的信息。 第三节实验动物抓取与保定 一、小鼠 小鼠一般不会主动咬人,但抓取不当也会被其咬伤。抓取时先用右手将鼠尾提起,放在笼具盖或实验台上,轻轻拉尾。在其向前抓行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和头颈部废肤,将鼠体置于左手心中,把后肢拉直,用左手无名指和小指按住尾巴和后肢,即可作注射或其他实验操作用。操作熟练后,可采用左手一手抓取法更为方便。 二、大鼠 大鼠的牙齿很尖锐,当其受到威胁时,容易咬伤人,抓取时一定要特别小心。初学者应戴上纱手套以防被咬。抓取时右手轻轻抓住大鼠尾巴向后拉,左手迅速抓住鼠的头颈,将鼠固定在左手中,右手即可进行操作。较大的大鼠用一只手不容易固定,这时可用右手固定两后肢和尾巴,请另一人协助操作。 三、豚鼠 豚鼠生性胆小,不咬人,抓时不能太粗野,更不能用力抓腰腹,否则容易造成肝破裂引起死亡。抓取时先用手掌抓住背部,将手张开,用拇指和食指握住颈部,再拿起来。怀孕或体重较大的豚鼠,应以另一手托其臀部。 四、兔 免比较温顺,不咬人,但爪较尖,不正确的抓取容易被其抓伤。抓取时不要抓其两耳,也不要拖拉四肢或提握腰部。正确的方法县当兔子安静下来时,用右手抓住颈部的被毛与皮肤,提起兔,然后用左手托住臀部,使兔身的重量大部分落在手上。根据实验需要进行固定,如需免耳静脉采血,采血时可用兔盒固定;如要测量血压、呼吸等实验和手术时,可将兔固定在兔手术固定台上。兔头可用兔头固定夹固定。 五、犬

医学实验动物学论文

医学动物的应用以及影响因素 摘要:实验动物是指用于科研、教学、生产、检测、鉴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合理地应实验动物对达到预定的实验目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种属和个体的动物影响外源化合物在其体内的代谢,因而影响外源化合物的作用。环境因素不仅影响实验动物,同时也影响外源化合物。简要介绍影响实验动物的几个主要因素,并结合学习实际,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关键词:实验动物应用影响因素 引言:生命科学是21世纪的领衔学科群,目前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是一群名副其实的21世纪追梦人,这群追梦人明天可能取得的成就无疑会造福于人类【1】。 (二)简述实验动物种类 我国将实验动按微生物等级分四级,即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无菌动物(BM)。按遗传学特性分类: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动物、突变系动物、远交系动物、系统杂交动物和普通杂种动物五种类别。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里,进行实验研究的条件可概括为A EIR 四个基本要素。所谓A是指Animal(动物),E 是指Equipment(设备),I 是指Information(信息),R 代表Reagent(试剂)。[2]实验动物是实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实验动物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支撑条件。 -0 (三)在现代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1 动物疾病模型 利用动物疾病模型可以探讨人类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在人类的代谢病、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新出现、新发现的病中,许多已经制成了相应的动物模型,且有些病的动物模型越来越准确。【3】 2.2 器官移植 灵长类动物与人类最接近,是理想的器官供应动物。但灵长类动物稀少昂贵,满足不了人类需求。猪繁殖量大、繁殖周期短,是人类进行器官移植的可行动物。利用猪心脏瓣膜修补人心脏瓣膜缺损,国外已普遍推广,我国也亦临床应用。【4】 2.3制药工业方面 实验动物在制药工业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新药的研制,必须通过安全性试验,其中包括动物的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毒性试验,三致试验(致癌、致畸、致突变),有的还要利用实验动物模型进行效果试验,证明对机体无毒性或安全可靠、有效后方能申请报批,否则可能会给人类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果【5】 2.4畜牧科学方面 疫苗的制备和鉴定、生理试验、胚胎学研究、营养饮料的分析、保持健康群体以及淘汰污染动物等工作,都要使用实验动物。特别是在畜禽传染病的研究工作中,常急需要有合格的实验动物进行实验。【6】 数据。 2.5国防和军事科学方面 各种武器杀伤效果,化学、辐射、细菌、激光武器的效果和防护,以及在宇宙、航天科学试验中,实验动物都作为人类的替身而取得有价值的科学【7】 (一)影响动物实验结果的因素

医学实验动物学选择题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第一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概论(5) 1.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协会的简称是____。 (A) A.ICLAS B.CIOMS C.IUBS D.WHO 2.《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是____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技部颁布的第2号令,这是我国政府颁布的一部实验动物管理法规,是全国实验动物工作的法律依据和管理准则。(D) A.1981年B.1983 年C.1986年 D.1988年 3.实验动物科学自____诞生以来,至今已成为一门具有自己理论体系的独立性学科。(C) A.19世纪50年代B.19世纪7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70年代 4.____的出现,为分子生物学、特别是人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最好的技术平台。(A) A.转基因动物B.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 C.免疫缺陷动物D.近交系动物 5.我国《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是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于____联合制发的。 (B) A.1993年12月 B.1997年12月C.2000年12月D.2004年12月 第二章医学实验动物学标准(16) 1.为保持封闭群动物的遗传异质性及基因多态性,引种动物数量要足够多,小型啮齿类封闭群动物引种数目一般不能少于____对。 (C) A.15 B.20 C.25 D.30 2.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是指____。 (A) A.近交系B.封闭群C.杂交群D.重组系 3.下列属于封闭群命名的是____。 (B) A.A(F87) B.NIH C.B6D2FI D.CXBl 4.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____。 (B) A.近交系B.封闭群C.杂交群D.重组系 5.由不同品系或种群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称为____。 (C) A.近交系B.封闭群C.杂交群D.重组系 6.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的动物是——。 (A) A.普通级动物 B.清洁动物 C.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D.无菌动物 7.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于扰大的病原的动物是——。 (B) A.普通级动物 B.清洁动物 C.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D.无菌动物 8.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是

医学节肢动物

第十七章医学节肢动物 概论 节肢动物中有些种类通过刺蛰、寄生和传播病原生物体等方式危害人类健康,这类具有医学重要性的节肢动物称为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昆虫泛指危害人类健康的节肢动物,它们对人类的致病作用包括直接危害(骚扰、刺蛰、吸血、致病、毒害及寄生等)和间接危害(机械性或生物性传播疾病)两方面。 节肢动物主要特征: 虫体两侧对称,虫体及对称分布的附肢均分节。 体表骨骼化。 循环系统开放式,主体称为血腔,内含血淋巴。 发育史大多经历蜕皮和变态。 节肢动物的主要类群 1、昆虫纲:虫体分头、胸、腹3部。头部触角一对,具有感觉功能;胸部有足3对,具有运动功能。 2、蛛形纲:虫体分头胸和腹两部或头胸腹合为一体,即躯体。具足4对,无触角。 3、甲壳纲:虫体分头胸和腹两部,触角2对,步足5对,多数营水生生活。 4、唇足纲: 5、倍足纲: 6、五口纲: 生活史 昆虫从幼虫发育到成虫,需经历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及行为上的一系列变化,此过程称为变态,变态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特征,如有蛹期为全变态,没有蛹期为不完全变态。 全变态昆虫经历四期:卵、幼虫、蛹和成虫,前三个时期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明显差异。如蚊、蝇、蚤等;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整个生活史有三个期:卵、若虫和成虫,若虫和成虫形态上和生活习性相近,区别在于若虫体积较小,生殖系统发育不成熟。如虱、臭虫。 在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幼虫或若虫需蜕皮若干次,两次蜕皮之间的虫态称为龄期。 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 一、直接危害 1、骚扰和吸血:蚊、蝇 2、刺螫和毒害: 毒蜂、桑毛虫。 3、过敏反应: 节肢动物的涎腺、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的表皮都是异源性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 4、寄生:蝇类幼虫寄生引起蝇蛆病,疥螨寄生于皮下引起疥疮。 二、间接危害: 病原体通过节肢动物传播、扩散,引起各种传染病,即虫媒病。传播分为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1、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数量和形态均不发生变化。节肢动物对病原体的传播仅起着携带、输送的作用。 2、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经历发育繁殖而成为感染阶段,传播到新的宿主。 1)发育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仅有发育而无繁殖,即仅有形态结构及生理特性的变化,没有数量上的增加。如丝虫在蚊体内。 2)繁殖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经繁殖,数量增多,但无形态变化。如鼠疫杆菌在蚤体内 3)发育繁殖式: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不但发育而且繁殖,不仅有形态上的变化,而且在数量上增加。如疟原虫在蚊体内。 4)经卵传递式:病原体不仅在节肢动物体内繁殖,而且能侵入卵巢,经卵传递到下一代并使之有感染性。如森林脑炎病毒在全沟硬蜱。 在生物传播过程中,节肢动物不仅为病原体提供营养和发育繁殖的场所,而且起到长期贮存病原体的作用。 昆虫纲 昆虫纲为动物界种类最多(75万种以上),数量最大的一个纲,与人类经济和健康有极密切的关系。是医学节肢动物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主要特征: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1对;胸部有足3对,又称6足纲。 概述 头部:感觉和摄食。触角一对,司嗅觉和触觉;触须一对,复眼一对。口器分三类:咀嚼式,如蜚蠊;刺吸式,如雌蚊;舐吸式,如家蝇。 胸部:分前胸、中胸和后胸,各胸节均有足一对。多数昆虫的中胸和后胸的背侧各有翅一对,双翅目昆虫后胸翅退化为平衡棒。 腹部:11节,最后2节雌虫为产卵器,雄虫为外生殖器,其形态因种而异,为分类依据。 蚊 蚊属于双翅目。主要种属有伊蚊、库蚊、按蚊。 蚊类和其它双翅目昆虫的主要区别: 喙细长,比头部长几倍,便于吸食液体食物或穿刺吸血。 翅脉特殊,被有鳞片。

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与应用

常用实验动物的种类与应用 了解常用的实验动物的种类与应用范围,对组织实施实验研究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确立了实验研究题目及目标后,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对进行必要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现将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动物用途简介如下: 一、家兔 家兔品种很多,目前我国实验用的家兔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中国本兔又称白家兔,毛色多为纯白,红眼睛,是我国长育的一种品种,成年兔体重1.5~3.5 kg。 2.青紫兰兔(山羊青兔或金基拉兔)毛色银灰色,成年兔体重2.5~3.5 kg. 3.大耳白兔(日本大耳白兔)毛色纯白,红眼睛,两耳长大,血管清晰,便于静脉注射和采血,成年兔体重4~5 kg. 家兔常用于机能学实验教学的各项实验中,如直接记录呼吸、血压、泌尿调节、减压神经放电、膈神经放电、观察药物对心脏的影响、了解心电图的变化、中枢神经兴奋药实验、药物对肠平滑肌的影响、药物中毒及解毒,复制许多病理过程和疾病,如水肿、炎症、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失血、出血性休克、DIC、肺癌、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心律失常、慢性肺心病、慢性肺动脉高血压、肺水肿、肝炎、胆管炎、阻塞性黄疸、肾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家兔体温变化比较敏感,也常用于研究发热、解热药和检查致热源等。 二、小白鼠: 小白鼠能用于药物的筛选,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复制许多病理过程和疾病,如水肿、炎症、缺氧、多种癌、肉瘤、白血病、多种传染病、慢性气管炎、心室纤颤等。 小白鼠做实验动物有以下特点: 1.小白鼠是实验室最常用的一种动物,价格低廉,便于大量繁殖,对动物实验同种、纯种、性别和年龄的要求,比较容易满足,生活条件也容易控制。因而只要符合实验要求,应尽量采用。它特别适用于需要大量动物的实验,容易满足统计学的要求。如药物的筛选,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和安全实验,用于药物的效价比较及抗癌药的研究等。小白鼠也适用于避孕药的实验。 2.小白鼠对许多疾病有易感性,因而适用于研究下列疾病。如血吸虫病、疟疾、流感、脑炎等病。小白鼠的纯种品系很多,每系有其独特性,对某些疾病易感。如C1HA系,对癌瘤敏感,C5a系则抗癌;因此,纯系小白鼠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的研究。 3.当研究指标主要是观察组织学,特别是观察电镜下的结构时,应用小白鼠的器官较小,可节省人力、物力。如用于研究慢性气管炎时肺的变化。 4.小白鼠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能应用于复制神经官能症模型。 5.小白鼠对外界环境适应性较差,不耐冷热,经不起饥饱,比较娇嫩;因此,做实验时要耐心细致,动作要轻,不然会干扰实验结果。 三、大白鼠: 大白鼠常用于复制许多病理过程和疾病,如水肿、炎症、缺氧、休克、DIC、胆固醇、肉芽肿、心肌梗塞、肝炎、肾性高血压、各种肿瘤等。 大白鼠做实验动物有以下特点: 1.大白鼠与小白鼠相似,便于大量繁殖,对动物实验同种、纯种、性别和年龄的要求,比较容易满足,生活条件也容易控制,适合于需要大量动物,而当小白鼠不能满足实验要求时。如:不对称亚硝酸胺口服和胃肠道外给药,能诱发大白鼠食道癌,而在小白鼠则很少引起食道癌;因而,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大白鼠较为适合。

医学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学 一、概论 医学节肢动物:指与医学有关,即危害人畜健康的节肢动物。 医学节肢动物学:是研究节肢动物的形态、分类、生活史、生态、地理分布与传病的关系及防制措施的科学。 节肢动物的特征: 1.虫体左右对称,身体和附肢既是分节,又是对称结构; 1.体表骨骼化; 2.具有开放性的循环系统; 3.生活史中有蜕皮和变态现象。 与医学有关的节肢动物: 昆虫纲:如蚊、蝇、蚤、虱等。 蛛形纲:如蜱、螨、蜘蛛、蝎等。 甲壳纲:多作为一些寄生蠕虫的中间宿主,如蟹、蝲蛄、剑水蚤等。唇足纲:如蜈蚣。 强足纲:如马陆。 节肢动物的危害: 1.直接危害 (1)骚扰和吸血:蚊、蚤等吸血。 (2)螫刺和毒害:蜈蚣、螫刺的人。 (3)过敏反应:尘螨、粉螨等引起的过敏。 (4)寄生:蝇幼虫、疥螨的寄生 2.间接危害:指节肢动物传播疾病,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称为虫媒病。 传播疾病的方式: (1)机械性传病:病原体在形态数量上均未发生变化,如蝇传播痢疾杆菌。 (2)生物性传病: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经历了发育、增殖、发育增殖等阶段。 ①发育式:病原体只有发育,无繁殖; ②增殖式:病原体只有数量的增加,但无形态变化,如蚤传鼠疫杆菌; ③发育增殖式:上二者兼有之,如疟原虫蚊体期 ④经卵传递式:病原体经卵传给下一代如蚊传乙型脑炎等。 节肢动物的防制: 1.环境防制:通过改造节肢动物孳生栖息的环境。

2.化学防制:杀虫剂、驱避剂、引诱剂等。 3.生物防制:利用灭敌或其它代谢物防制害虫。 4.物理防制:利用声、光、电、热等捕杀或驱赶害虫。 5.遗传防制:改变害虫的遗传物质。 6.法规防制:通过国家制定或公布条例,以防止害虫入境。 二、昆虫纲概论 1.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成虫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一对,胸部有足3对。 头部:触角一对,复眼一对,有的昆虫可有单眼。 口器有三类:刺吸式、咀嚼式、舐吸式 胸部:分前、中、后胸。三对足,每足分基节、转节、股节、胫节、跗节,跗节又分为1~5节,翅一对或两对或无。 腹部:由11节组成,最后数节变为外生殖器。 几个常用名词: 1.变态:昆虫从幼虫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及行为和本能上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的总和称为变态。 (1) 全变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各期之间在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各不相同. (2)不全变态: 卵→幼虫(若虫)→成虫 幼虫(若虫)与成虫形态相似,习性相似。 蚊(Mosquito) 蚊属于双翅目,蚊科,医学上以按蚊属、库蚊属和伊蚊属三属较重要。成虫形态特点: 1.喙细长; 2.翅脉特殊,翅脉与翅缘有鳞片; 3.足细长,覆有鳞片。 [形态] 1.成虫:头部:复眼一对,触须一对,触角15节,分栖节、梗节和鞭节,每节有触角轮毛,轮毛的长短、疏密是雌雄鉴别的特征之一,蚊为刺吸式口器。 胸部:翅一对、足三对、平衡棒一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