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材料作文审题及阅卷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关于“碰撞”的作文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碰撞,生活中时有发生。
车与车的碰撞,鸡蛋与石头的碰撞,海浪与礁石的碰撞……当然,也有这样的碰撞:情与法的碰撞,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不同文化的碰撞……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立意指导:碰撞,正如材料中所给出的,既有物质层面“实”的碰撞,也有精神层面“虚”的碰撞。
我们既可以从“实”的碰撞中得到启示,也可对“虚”的碰撞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碰撞是个过程,它是碰触摩擦、切磋交流、取长补短、融合共生的过程。
碰撞,既要包容异己,也要不失自我。
碰撞,可以是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新与旧的纠葛、拉扯,也可以是自我内心不同意识或者矛盾思想的碰撞,是自我消灭、自我蜕变式的隐性混战之后,浪漫回落、复归平静的美,那是能力的拔高、思考的深沉、内蕴的丰厚、境界的升华。
碰撞,大大小小,时有发生,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越发精彩;当然,它有时也会给人带来痛苦,甚至是灾难。
而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碰撞,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不是非生即死的较量,而应是直面差异的交流、高下之间的竞争、取长补短的融合,应是差异中多元、迥异中相互协同的一体化繁荣。
二、存在问题:1、立意上,误将具有“对比点”与“对立性”的两种事物的“并列式”存在即视为“碰撞”,不合逻辑,准度不够。
2、论证以“例”代“理”,而非就例说理,叙多而议少,繁叙而浅议。
3、论证生搬硬套,穿靴戴帽,贴“标签”,叙议虽能结合,但不能做到“明点”与“暗合”相得益彰,论证无力。
4、论证缺少梯度,不分角度,平面打转,没有深度与高度。
5、文章主次不分,详略无别,东拉西扯,面面俱到,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6、书写潦草,随意涂抹,语言平淡,缺少亮度。
【精彩片段】碰撞本反映出的是两种物体的接触与摩擦,或激烈得迸发出一瞬间的火花,又或轻柔得像无事来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三则材料选其一即可)(一)碰撞,可能源于双方的差异和无预设的相遇;碰撞,也会让人感到冒犯和不快;但更多时候,碰撞带来了交流,激发了兴趣,引起了探索。
在一个多元的世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碰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生活中有很多种味道。
味道可以尝,可以嗅,可以品。
舌尖上有美味,芝兰之室有香味,一本好书有滋味……不同的味道是不同的体验,不同的味道丰富了不同的人生。
(三)距离,是时空相隔的长度,也是认识、感情上的差距。
远距离欣赏,等距离交往,零距离沟通……善于调适距离,彰显处世之道、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
【试题来源】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高三五月考前调研测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思想碰撞,向上的车轮石头与石头的碰撞,摩擦出人类文明的小火花;乐器与乐器碰撞,造就了人类艺术花园的百花齐放;思想与思想碰撞,才有了世界进步的车轮滚滚向前。
与物物碰撞不同,思想上的碰撞意义重大。
不同的思想相遇了,碰撞了,其激发出的火花四射,彼此相互启迪,互学互鉴,取长补短,就如同那有了源头活水的半亩方塘,“天光云影共徘徊”。
思想上的碰撞,会让你的心胸更加宽广。
不断与新思想碰撞,会你不再闭目塞听,而是拥有灵活的思考方式,在这样的思考方式下,整个人会变得通脱,气质一点点沉淀,最终心灵如经受无数次打磨的圆润玉石,坚韧高洁。
苏轼便是这样的人,一个能够在儒释道之间自由行走的人。
苏轼一生遭遇多次贬谪,贬谪的生活苦不堪言,而他与几位僧人好友的交流,让他逐渐看淡了人生的失意,笑对挫折,“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正是思想上的碰撞,让苏轼参透了一切,历经磨难而依旧乐观豁达,处变不惊。
思想上的碰撞,会让你在蜕变中成长。
有的时候,碰撞会将双方“击碎”,然后才逐渐形成新的生命,这大概也是科技发展、文明进步必须经历的一种痛苦的裂变重组过程。
物理界争论数百年的波动说和粒子说困扰了无数科学家,然而最终波粒二象性的结论一出,震惊了科学界。
高中作文“碰撞”解析及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碰撞,生活中时有发生。
车与车的碰撞,鸡蛋与石头的碰撞,海浪与礁石的碰撞……当然,也有这样的碰撞:情与法的碰撞,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不同文化的碰撞……碰撞造成了损失,也擦出了火花,带来了成长,创造了奇迹……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语。
材料主要讲“碰撞”,主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分析“碰撞”带来的结果。
“碰撞”,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不是非生即死的较量。
它是直面差异的交流、高下之间的竞争,取长补短的融合,是差异中多元、迥异中相互协同的一体化繁荣。
是一个过程,是碰触、结合、交流、融合、取长补短的整个过程;“碰撞”,在包容异己,也在不失自我;“碰撞”,也可以是自我内心之间的碰撞。
胜人者力,自胜者方强。
美与丑、善和恶、真与假、新与旧的纠葛、拉扯,自我消灭自我蜕变式的隐性混战之后,复归平静的美,那是能力的拔高、思考的深沉、内蕴的丰厚、境界的升华。
如结合孟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分析,引出论点“人生需要磨练、碰撞”。
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人生没有碰撞,就难以折射出人生的价值,就难以散射出人生的光芒,就难以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人生,没有碰撞,就没有火花、激情、辉煌,人生需要碰撞,碰撞能磨炼人的意志,碰撞能陶冶人的情操;在碰撞中学会独立、坚强,在碰撞中靠近成功,如刘邦敢于“碰撞”,面对“碰撞”不退缩,反而在“碰撞”中磨炼了自己的心志等。
最后可以写自己的做法或期待,如人生需要碰撞,碰撞能磨炼人的意志,碰撞能陶冶人的情操;我们当志愿在于生活的碰撞中,敢于承受“痛”,使碰撞之处成为我们心灵“最坚硬的地方”,使其成为永久的财富。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高二语文作文批阅细则一、材料审题立意分析:这次作文材料,由两则新闻构成,两则新闻分别是三轮车撞宝马车和中学生骑自行车撞宝马车,两则材料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肇事者是事故的弱势群体,而不同之处在于,肇事者对自己行为和责任的认识,以及受害者对肇事者的态度。
通过对这几组关系的对比,首先,肇事者对于自己行为的认识和对于自己所承担责任的态度。
三轮车主在交警判定责任后,仍然以自己穷,宝马车主富为理由,拒不理赔。
从法理上来说,三轮车主损害了宝马车主利益,对其进行赔偿,这件事没有任何争议。
但今天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中普遍存在着仇富心理,而三轮车主拒不理赔,正是这一心态的反映,但我们必须看到,社会发展对于对规则的遵守,如果三轮车主按照规则行驶,并不会造成事故,即使造成事故,也不用赔偿,而且材料中的赔偿款是四千元,这应该也是三轮车主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有能力承担责任,却不去承担责任,所以,三轮车主的行为应该受到批评。
而作为和三轮车主做对比的骑自行车的中学生,在自己不小心撞上宝马车后,在没有人发现的情况下,主动留下道歉字条,并留下自己打工挣的三百元钱。
从中学生处理这起事故的态度来看,第一,在事故发生后,他没有逃避和掩盖,这可以看出他的诚信观念。
第二,主动拿出自己的打工挣来的钱进行赔偿,可以看出他的责任意识。
一个是罚而不陪,一个是主动赔偿,二人的道德高度高下立辩。
从这个角度入手,学生可以从担当、勇于承担责、规则意识这几个角度入手,进行讨论,可归为一类立意。
其次,是受害者的态度。
被三轮车主撞坏的宝马车主,坚决要求获得自己应得的赔偿,这是法理赋予他的合法权利,没有什么可非议的,但是第被中学生撞的宝马车主,不仅没要赔偿,而且主动资助中学生,对于这位车主的行为,我们必须进行赞扬。
这体现了他的宽容之心,获得赔偿本是他的权利,但考虑到双方条件的差距,他主动放弃了赔偿,并拿钱奖励了中学生诚实,有担当的行为。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关于“碰撞”的作文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碰撞,生活中时有发生。
车与车的碰撞,鸡蛋与石头的碰撞,海浪与礁石的碰撞……当然,也有这样的碰撞:情与法的碰撞,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传统和现代的碰撞,不同文化的碰撞……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立意指导:碰撞,正如材料中所给出的,既有物质层面“实”的碰撞,也有精神层面“虚”的碰撞。
我们既可以从“实”的碰撞中得到启示,也可对“虚”的碰撞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碰撞是个过程,它是碰触摩擦、切磋交流、取长补短、融合共生的过程。
碰撞,既要包容异己,也要不失自我。
碰撞,可以是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新与旧的纠葛、拉扯,也可以是自我内心不同意识或者矛盾思想的碰撞,是自我消灭、自我蜕变式的隐性混战之后,浪漫回落、复归平静的美,那是能力的拔高、思考的深沉、内蕴的丰厚、境界的升华。
碰撞,大大小小,时有发生,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越发精彩;当然,它有时也会给人带来痛苦,甚至是灾难。
而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碰撞,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不是非生即死的较量,而应是直面差异的交流、高下之间的竞争、取长补短的融合,应是差异中多元、迥异中相互协同的一体化繁荣。
二、存在问题:1、立意上,误将具有“对比点”与“对立性”的两种事物的“并列式”存在即视为“碰撞”,不合逻辑,准度不够。
2、论证以“例”代“理”,而非就例说理,叙多而议少,繁叙而浅议。
3、论证生搬硬套,穿靴戴帽,贴“标签”,叙议虽能结合,但不能做到“明点”与“暗合”相得益彰,论证无力。
4、论证缺少梯度,不分角度,平面打转,没有深度与高度。
5、文章主次不分,详略无别,东拉西扯,面面俱到,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6、书写潦草,随意涂抹,语言平淡,缺少亮度。
【精彩片段】碰撞本反映出的是两种物体的接触与摩擦,或激烈得迸发出一瞬间的火花,又或轻柔得像无事来过。
2020高考模拟考试作文“碰撞是催化剂”附范文【高考作文模拟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生活中,碰撞无处不在。
海浪与礁石的碰撞,鸡蛋与石头的碰撞……不仅如此,还会有情与法的碰撞、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不同文化的碰撞……碰撞带来了成长,也擦出了火花,创造了奇迹。
根据上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审题立意】材料关键词是“碰撞”。
材料告诉了我们很多种碰撞:表面的碰撞、深层次的碰撞。
材料还说到了碰撞的作用:带来了成长,擦出了火花,创造了奇迹……围绕“碰撞”行文即可。
碰撞是催化剂碰撞,是一种更深刻的成长。
人生路漫漫,即使荆棘丛生,也可开辟羊肠小道;即使没有康庄大道,也可寻到独木桥。
人生并不容易,没有所谓一帆风顺,却有雨过天晴;没有所谓一劳永逸,却有事半功倍。
哪怕是四处碰壁、一无所获,也会柳暗花明、满载而归。
苏子被贬至穷乡僻壤,他没有颓然恨世,而是毅然放弃官场明枪暗箭,投身于青山绿水,在波澜壮阔中找到自我,写就诸多千古名篇,以豁达心境直面生活中的碰撞,以超然心态战胜逆境。
在感叹“天公不作美”“命运弄人”之时,何不自勉“我命由我不由天”。
天赋决定了你的上限,心态决定了你的下限。
上天或许没有给你足够好的气运,你或许自认为行路坎坷,但不要垂头丧气,不要自怨自艾,这只是人生路上不起眼的土坑,也许你会一时不慎,却不会终身失足,终能跨越。
“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碰撞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不要将碰撞当做上天的惩戒,而要认作是考验,不断提升自我,不断突破自我。
碰撞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促使我们发掘不一样的潜能,成就不一样的自我。
碰撞就是逼着自己成长。
滂沱大雨的确会让花儿折腰,却也使其炼就坚韧,再遇之时不惧大雨无情冲刷,它能磨练意志,催化潜能的爆发。
哪怕是连绵不绝的高山,也都有低谷存在;哪怕是亘古不变的江河,也有上下游之分。
只有与学识再三碰撞,才能文思泉涌、一挥而就;只有与失败再三碰撞,才能再创辉煌、如日中天。
“碰撞”材料作文(2016黄浦二模)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碰撞”,大大小小,时刻发生,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能够精彩;当然,它有时也令人感到痛……一、解题命题类型:现象类核心话题“碰撞”,究竟是什么?“碰撞”,在物理学中表现为两粒子或物体间极短的相互作用。
作文当挖掘其比喻义:不同思想交锋、不同文化冲突、人生中遭遇骤变(理想和现实的“碰撞”、不成熟的个体性情遭遇严峻的考验)、国家之间的战争,网络上人与人之间骂战诋毁……故而,碰撞,并非就是你死我活的争斗、非生即死的较量,更是直面差异的交流、高下之间的竞争、取长补短的融合,是差异中多元、迥异中相互协同的一体化繁荣。
碰撞是个过程,它是碰触、结合、交流、融合、取长补短的一整个过程。
碰撞,在包容异己,也在不失自我。
当然,碰撞,也可以是自我内心的碰撞。
胜人者力,自胜者方强。
美与丑、善和恶、真与假、新与旧的纠葛、拉扯,自我消灭自我蜕变式的隐性混战之后,浪潮回落、复归平静的美,那是能力的拔高、思考的深沉、内蕴的丰厚、境界的升华。
诸如吴冠中、川端康成、海明威、陀思妥耶夫斯基、鲁迅、朱自清、陈寅恪……总体看来,碰撞的初衷有善意也有恶意,有故意也有无意;碰撞的过程有势均力敌也有力量悬殊,有人与他人外物也有与自己内心;碰撞的结果有两全其美也有两败俱伤,有四分五裂也有两相融合;……二、立意1、倾向于:有了碰撞,这个世界才能够精彩。
取火石之间的碰撞产生火花;科学技术的碰撞产生新的技术;科学家思维的碰撞产生奇思妙想;文化的冲突产生新的文化;翻译家的思想和作者的思想碰撞产生优秀的翻译作品;善意的(规劝)引人向前;思想交锋,百家争鸣;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让人更加沉勇有为,激发出更多潜能……2、倾向于:碰撞,有时也令人感到痛……不可控制(车祸);网络上的骂战;由于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医患矛盾;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悲壮;美洲印第安文化被西方文化撞碎……碰撞,有时会让人否定自我,扭曲自我,甚至完全失去自我,改变命运;有时会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付出代价,失去控制,无谓牺牲,曲折前进……3、对碰撞带来的痛与精彩进行辩证思考(并非痛和精彩同时出现在文中即可实现)如:恶性的竞争是冰冷的撞击,良性的竞争是柔性的撞击。
材料作文“碰撞”升格导写作者:王军姜有荣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8年第22期【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碰撞”,大大小小,时刻发生。
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能够精彩;当然,它有时也令人感到痛苦……【写作指导】这则材料较短,只需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碰撞” “精彩” “痛苦”,围绕这些关键词立意即可。
文章立意要想新颖独特,首先需要明确“碰撞”的具体指向——什么和什么碰撞。
它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也可以是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更替、融合。
既然碰撞会有精彩也会有痛苦,那么明晰写作的指向(哪方面的碰撞)后,就要重点去写为什么会有碰撞、如何碰撞以及如何对待碰撞,把这一系列的问题理清了,想透了,文章就有深度了。
参考立意如下:①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碰撞。
②经济的发展不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③不同文化的碰撞会让人生更精彩。
【习作原文】(46分)人生之路①(①标题过于宽泛,未能彰显主旨)□张子涵总有人说,人生如路,在这条未知旅途的路上,多多少少会发生摩擦与碰撞,但这却不妨碍反而能促使这条路变得满路风景。
②难免的碰撞与摩擦能够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精彩,人生亦是如此。
③在现实生活中曾看到这样的新闻:一辆小汽车与一辆中型车相撞,事故之后警察来调查事故原因,两位司机并没有开口辩解,反是在检讨自己的不是,并诚恳地向对方道歉。
这样的碰撞并没有使人感到痛苦,而擦出了世间难得的人间真情。
④读完它,我开始释然。
碰撞有一种魔力,它能够使人们的目光跟随着它,并且能够认真地分析它所蕴含着的技巧与方法,但不免排除失败而带来的痛苦,它会使世界变得明亮。
那么在人生路上的碰撞呢?是否也会使人生更加精彩呢?⑤(②③④⑤未能缘旨生发,有若即若离之感,语言不够简洁明了。
)人生之路,宽广而又陌生,总带着神秘的色彩。
生命中的辛酸和烂漫总会不经意地降临在人们的路上,我们应该接受碰撞,不要在乎那所谓的“山重水复”,碰撞在所难免,要相信“柳暗花明”。
作文阅卷报告
作文题目: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碰撞”,大大小小,时刻发生,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能够精彩;当然,它有时也令人感到痛苦……
一、作文审题
“碰撞”,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一种为物体相碰或相撞;另外一种冒犯、冲犯。
但就材料整体而言,更多的是指向“双方间的相碰相撞”这一义项。
“碰撞,大大小小,时刻发生”,小到微观世界的粒子,大到社会宇宙都可以发生碰撞,实的具体的人、事、物间可以发生碰撞,虚的观念、制度、文化等也可以发生碰撞,情与法、理想与现实、传统和时尚、农村和城市、自然和社会等等都可以发生碰撞。
这里,什么与什么碰撞,将会成为作文内容深浅的“分水岭”。
“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能够精彩”,是指碰撞的积极作用。
碰撞后直面差异的交流,取长补短的融合,差异中多元,迥异中协同,可以一体化发展繁荣,也可以包容异己又不失自我。
“当然,它有时也令人感到痛苦”,指碰撞所产生的影响和反应,在碰撞不可避免条件下的策略性选择,方法态度不一,碰撞的结果就各异了。
“碰撞”本身就隐含着矛盾的对立面,思考时最好从正反两面去挖掘延伸。
所以,“碰撞”不能理解为一个人的“拼搏”,也不能理解为“竞争”,因为竞争主要是两事物相比,而不是相撞。
二、存在问题分析
1.“碰撞”核心内涵把握不准确
1)碰撞理解成失败、挫折、苦难、失误等,缺少对碰撞内涵的阐释;;
2)碰撞理解成看见、遇见、相逢等,缺少对碰撞内涵的阐释;
3)表述性的错误,碰撞的内容、对象不对等,不能产生碰撞。
4)记叙文构思简单,写车祸、打架、与父母吵架等碰撞;
论证清楚是什么:碰撞,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不是非生即死的较量。
它是直面差异的交流、高下之争的竞争,取长补短的融合,是差异中多元、迥异中相互协同的一体化繁荣。
碰撞是个过程,它是碰撞、结合、交流、融合、取长补短的一个整体过程。
碰撞,在包容异己,也在不失自我。
碰撞也可以是内心之间的碰撞。
胜人者力,自胜者方强。
美与丑、善和恶、真与假、新与旧的纠葛、拉扯,自我消灭自我蜕变式的阴性混战后,浪潮回落、复归平静的美,那是能力的拔高、思考的深沉、内蕴的身后、境界的升华。
2.对材料缺少深入的分析和论证,甚至偏离材料中心,导致偏题。
1)只是表面上写了“碰撞”,缺少深入思考“为什么”碰撞;
2)只是举例写了“碰撞”,缺少观点支撑,以例代证;
3)只写了“碰撞”,没有“碰撞”的结果;
3)文章从“怎么做”切入,全文写“信念”“坚持”“宽容”等内容导致作文偏题;
论证清楚为什么:要能围绕材料的核心内涵“碰撞”论证清楚碰撞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额结果,但是在写作中部分学生只写出了碰撞的例子而没有加以分析,文章缺少观点支撑,内容肤浅不深刻。
还有部分学生的记叙文只写了车祸的碰撞,得出的结论是要珍爱生命。
3.构思结构混乱
谋篇布局是作文中的重中之重,一个清晰的论证思路也可以让老师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本次作文有以下几个问题:整体思路混乱,没有章法;平面结构,缺乏深度。
有部分学生正对“怎么办”写出三个分论点,写着写着就变成一篇穿靴戴帽的作文了。
三、作文教学建议
(一)引领学生仔细研究高考阅卷评分细则,围绕高考一类卷的作文要求进行审题、立意。
记叙文意蕴在材料的核心做到四有:
1.巧妙而机智的构思;
2.生动传神的细节;
3.有浓郁而清新的文采;
4.故事有真实感和亲近感;
议论文紧扣主要矛盾进行深入分析
1.对核心概念的界定准确,
2.论证有合理的逻辑性,深入分析;
3.体现出相当的思想和写作的智慧。
(二)加强审题训练
学生所暴露出来的偏题问题大多是审题方面的问题,针对学生审题草率,立意牵强等情况,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加强审题训练必不可少。
(三)多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中暴露出学生议论文缺乏例证,记叙文缺乏生活等问题,需要在平时的阅读中多做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