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审题议论性材料讲评
- 格式:doc
- 大小:168.50 KB
- 文档页数:18
作文审题议论性材料讲评在写作文之前,审题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只有正确理解题目要求,才能针对性地展开论述,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以下是对一篇议论性作文的审题讲评。
题目:电子书是否会取代传统纸质书?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题目中的关键词和要求。
题目中的关键词是“电子书”和“传统纸质书”,要求我们对这两者的关系进行讨论,即是否电子书会取代传统纸质书。
在审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论述观点:审题时,我们需要确定自己的观点,即是否认同电子书会取代传统纸质书。
这个观点将成为我们整篇文章的核心。
2. 分析关键词:审题时,我们需要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即“电子书”和“传统纸质书”。
我们可以从技术、环境、阅读体验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两者的优劣势。
3. 确定论证思路:审题时,我们需要确定自己的论证思路。
可以选择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比如技术发展、环境保护、阅读习惯等方面,结合具体的例子和数据进行论证。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种可能的论述思路:观点:电子书不会完全取代传统纸质书。
论证思路:1. 技术发展:虽然电子书的技术不断进步,但传统纸质书具有独特的阅读体验,比如翻页的感觉、书页的质感等,这是电子书所无法替代的。
2. 环境保护:传统纸质书的生产需要大量的木材资源,而电子书则可以节约资源、减少纸张浪费,有利于环境保护。
3. 阅读习惯:虽然电子书在一些特定场景下更加便捷,比如旅行时携带方便,但很多人仍然喜欢传统纸质书的阅读方式,对于他们来说,纸质书更能带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结论:尽管电子书在一些方面具有优势,但传统纸质书在阅读体验、环境保护和阅读习惯方面仍然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电子书不会完全取代传统纸质书。
以上是对题目“电子书是否会取代传统纸质书?”的审题讲评。
通过仔细理解题目要求,确定观点和论证思路,我们可以在写作时更加有针对性地展开论述,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讲解及例文赏析面对材料,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一、材料作文的特点近年来,材料作文命题采用新的设计思路,被称为新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
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侧面”是指材料的内容层次,“角度”是指材料含意的出发点,“角度”包含在“侧面”之中;新材料作文可写的内容和角度是多样的,考生可以从中选定一个来写。
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不得套作或抄袭;其中“材料范围”,是衡量考生作文是否符合题意的最后界限。
撤销话题,强化材料,使试题更具开放性,更能启动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典型例题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知。
等鲸以极快的速度接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
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解,把材料看透、看全。
材料的大概内容是鲸为了追捕沙丁鱼陷入海滩,而沙丁鱼却逃生了。
我们首先看巨大的鲸是怎样陷入沙滩的,因为它只看到沙丁鱼,没有看到险境沙滩,才会落得沙丁鱼没吃到,反而陷在沙中动弹不得的结局。
其次,在巨大的鲸眼中,沙丁鱼太渺小了,不足畏惧,只要逮住它,就是一顿美餐,哪里想到小小的沙丁鱼会引它入险境。
作文训练——阅读材料,把握中心论点,按要求写好作文开头叙事类材料——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时下浮躁的娱乐行业流行一种所谓的“炒作”,方法无奇不有,花样迭出,这种情况让人想起了挪威著名小提琴家欧雷?布尔的故事。
年轻的他在欧洲巡回演出时好评如潮,但米兰著名评论家在报纸上写到:“他是一位未经正式训练的音乐家。
如果他是一颗钻石的话,他还处于粗糙、未经雕琢的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年轻的欧雷至少有两种选择:一是置之不理,因为说他好的声音太多了;一是用时下流行的“炒作”,打官司。
但是欧雷却选择了听取评论家的建议,并根据评论家的意见,苦心钻研技艺,面壁十年,终于在26岁时成为世界级著名小提琴家。
材料分析:一1、从小提琴家的角度看:(1)人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2)要苦练自己的基本功,切实提高自身素质2、从评论家的角度看:人要敢于说真话,不管有多少人与自己的意见不同只要认为自己的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
3、从背景介绍看:背景介绍中提到“炒作”,这是作文容与当前生活联系的表现,行文时可以用对比的方式,从当前有些人的浮躁心理入手,谈论人应该怎样——正确看待自己,认真对待别人的意见。
确立中心论点——开头:概述材料——引出论点——论证训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
父亲却老泪纵横。
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材料分析:1、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1)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
准确立意,精准论述——作文讲评一、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哈佛大学期末布置了一门课程的开卷考试,让学生回家去做,开学后交卷。
老师改卷时发现有近一半雷同现象,学校认为是学生互相交流、无独立思考的结果,属严重作弊行为。
哈佛将家丑公布于众,一个个约见作弊学生,认真调查处理,最严重的要劝其休学一年。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应在材料范围之内,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导入:作文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普遍存在的,一个是立意有些偏差,有一些同学在审题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错误,另一个就是同学在论述材料的时候有一些偏差。
今天就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讲评。
二、正确立意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观点是一篇文章的统帅,立意的高度往往决定了一篇文章的高度。
对于高三作文,更要求立意先行。
但是这次作文,还是出现了不少利益错误的作文。
1、判断以下立意是否正确,并说说为什么?(你是基于怎样的思考立了这个意?)(1)思考需独立。
(2)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
(3)思考,成就未来。
(4)严格就是负责。
(5)诚信是立身之本。
(6)家丑宜外扬。
(7)教育需要诚信。
(8)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9)淡泊的心态。
立意提示:从学生角度看,出现考试雷同现象,表面看是缺乏独立思考思想,实质是不诚信的表现,属于作弊严重违纪行为,可以确定“要坚守诚信”、“诚信比学习考试成绩更重要”、“诚信也是一次考试”等立意;从老师角度看,发现此类作弊行为,没有视而不见,相反认真较劲,使得作弊学生受到了应有的处理,教育了学生,维护了学校的声誉,可以确定“严格就是负责”、“不能容忍学生的作弊行为”、“发现问题要及时制止”等立意;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非常重视学生考试中的不端行为,不隐瞒,一个个约见学生,认真调查,1严肃处理,可以确定“考试就须严格管理”、“严格管理才有好名声”、“揭家丑更让人钦佩”、“绝不容忍学生的错误行为”等。
高考作文材料讲评模板作文是高考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考察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考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因此,对于作文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高考作文的评价模板。
首先,作文的评价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
在内容方面,要考察学生的观点是否清晰,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有力。
同时还要考察学生的思想深度和文学素养。
在结构方面,要考察学生的文章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逻辑性,是否有层次感。
另外,还要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词汇的丰富性,语法的准确性,修辞的运用等方面。
其次,作文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创新。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风格,因此在评价作文时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展现出创新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不拘泥于传统的写作模式,而是敢于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和观点。
另外,作文的评价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写作过程。
写作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结果。
因此,在评价作文时,不仅要注重作文的成绩,更要注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思考和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最后,作文的评价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因此在评价作文时,要注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要关注学生在写作中的改进和突破,而不仅仅是看重作文的得分。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高考作文的评价模板应该注重内容和结构、个性和创新、写作过程和成长进步等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希望各位老师在评价作文时能够充分考虑这些方面,给予学生全面的评价和指导。
中学生如何写好材料作文议论性材料审题方法介绍
中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最怕的是什么?很多人大脑中就会出现“作文”二字,确实,作文是很多学生心理的痛处啊!每次语文考差了,凶手绝对是作文。
接下来小编就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聊聊如何写好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也就是通常给出一段材料,让你围绕着材料展开立意,按照要求写作。
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议论性材料的审题方法。
因为想要写好材料作文,审题一定要作文!
议论性材料就是给出一段议论性文字,让你围绕其中心立意构思。
其实,议论性材料的难点就在于如何读懂这段议论性文字?
我们首先要看这段议论性材料中心句在哪里,这个中心句就是这段材料的总结。
找到中心句有助于你理解这段文字。
接下来我们就要找到中心论点以及分论点是什么?论点也就是议论性材料的主要内容,看看它想告诉我们什么?最后根据中心句以及论点确立标题。
中心句一定要认真思考,这是突破关键!
审议论性材料,思路就在于你是怎么看懂议论文,就怎么去读题。
并且牢牢抓住议论中心在哪里,看看围绕着它具体表达了什么。
如果这些都做到了,你的立意绝对是符合题意。
并且接下来在整体布局上的构思将会变得更加容易!
想要写好议论性材料作文,就要学会读懂议论中心内涵,你知道怎么做了吗?。
议论文选材、分析讲评与升格存在问题:1、事例不够典型,不能有力地论证观点。
素材过于老套,缺乏时代感。
2、援引事例叙述过于详尽,犯了议论文写作“以叙代议”的大忌。
3、引用事例不符合观点,扣题不紧。
4、例举事例之后缺少必要的分析,使得观点与事例脱离,事例不能有效地证明观点。
升格建议:1、事例要有针对性——在表述事例时,要着力突出论点所需要的侧面,即用最能体现论点的词句来概括事例,紧扣观点定向概括。
(紧扣论点、针对论点)2、述例要简明扼要——应根据论点的需要,对事例论据进行加工改造:(1)、变具体记叙为概括叙述,一般不使用描写、对话;(2)、舍弃与论点无关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3、选例要多角度——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选例,会使论证全面,更有说服力。
典型事例的角度:(1)、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娱乐、体育等)(2)、不同性质(正面、反面);(3)、不同国别(中国、外国)(4)、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4、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文章要有时代气息。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以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
5、掌握并运用各种分析方法。
升格作文示范:升格作文1、修改、升格上一次的作文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头狮子醒来发现自己的尾巴上挂了张标签,上面写着“驴”,有编号,有日期,有圆圆的公章,旁边还有个签名……他想自己将其摘去是不行的,得合法地摘下这标签。
他愤愤地质问胡狼,“我是不是狮子?”“你是”胡狼慢条斯理地回答,“但依照法律,我看你是一头驴!”“怎么会是驴,我从来不吃干草!”“我是不是狮子?”他向袋鼠征询答案。
“你的外表,无疑有狮子的特征,”袋鼠说,“可具体是不是狮子我又说不清!”狮子又去问驴,驴说:“你倒不是驴,可也不再是狮子!”狮子徒劳地追问,低三下四,它求狼作证,又向豺狗解释,同情狮子的不少,但谁也不敢把那张标签撕去。
作文训练——阅读材料,把握中心论点,按要求写好作文开头叙事类材料——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时下浮躁的娱乐行业流行一种所谓的“炒作”,方法无奇不有,花样迭出,这种情况让人想起了挪威著名小提琴家欧雷?布尔的故事。
年轻的他在欧洲巡回演出时好评如潮,但米兰著名评论家在报纸上写到:“他是一位未经正式训练的音乐家。
如果他是一颗钻石的话,他还处于粗糙、未经雕琢的状态。
”面对这种情况,年轻的欧雷至少有两种选择:一是置之不理,因为说他好的声音太多了;一是用时下流行的“炒作”,打官司。
但是欧雷却选择了听取评论家的建议,并根据评论家的意见,苦心钻研技艺,面壁十年,终于在26岁时成为世界级著名小提琴家。
材料分析:一1、从小提琴家的角度看:(1)人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2)要苦练自己的基本功,切实提高自身素质2、从评论家的角度看:人要敢于说真话,不管有多少人与自己的意见不同只要认为自己的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
3、从背景介绍看:背景介绍中提到“炒作”,这是作文容与当前生活联系的表现,行文时可以用对比的方式,从当前有些人的浮躁心理入手,谈论人应该怎样——正确看待自己,认真对待别人的意见。
确立中心论点——开头:概述材料——引出论点——论证训练: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
父亲却老泪纵横。
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材料分析:1、从年轻人的角度立意:(1)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沉香”的经历,但往往不能发现并珍惜它,反而对别人的“木炭”羡慕不已,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利令智昏、本末倒置,让蝇头小利蒙蔽了自己智慧的双眼。
(2)做事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墨守成规,思想僵化,要像材料中的年轻人那样,改变想法,舍得放弃,才能达到“一抢而空”的效果。
2、从沉香的角度立意现实生活中,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十分严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如果你是一个人才,你就不能被动的去等别人来发现你,而应该主动去实现你的价值,让自己闪闪发光。
确立中心论点——开头:概述材料——引出论点——论证训练:寓言故事类材料——如果材料中有议论性的语句,要特别注意,它往往对寓意的理解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根据议论句立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这样一个传说,说的是有这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美妙动听。
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
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
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这是一曲无比美妙的歌,曲终而命绝。
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疼痛的巨创来换取。
它的歌声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
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材料分析:1概括主旨: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
1、从鸟这方面立意:(1)超脱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丽(2)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活中的荆棘(3)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2、从材料的议论部分立意(1)最美好的东西需要用最疼痛的的巨创来换取(2)以生命为代价,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热爱确立中心论点——开头:概述材料——引出论点——论证训练:二、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
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
”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材料分析: 1、从螃蟹的角度思考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2)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2、从青蛙的角度思考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3、从全面地把握材料来思考,可以提炼以下观点: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确立中心论点——开头:概述材料——引出论点——论证训练:“材料类”作文一、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美国校园枪声 1998年某天,美国阿肯色洲某中学突然枪声大作,年仅11岁的戈尔登和13岁的约翰逊在校园开枪扫射,打死了1名学生和1名教师,此外还大伤了11名师生。
美国前总统谈校园暴力自去年10月以来,美国校园发生的枪杀案导致14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作案人都是11岁至18岁的青少年。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事实:这些学校枪杀案件并非偶然,它们是我们的儿童采取暴力行动的正在演变的文化的反映。
”我国少年暴力现状据报道,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查获不满18岁的刑事作案成员约15万人,其中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占一半以上,不满14岁的作案成员1万人左右。
十一二岁的孩子杀人、伤害和恶性抢劫等暴力案件,也时有所闻。
材料分析:思考角度:材料的中心话题是是什么?围绕这一问题你会想到哪些东西?1、教育的问题:家庭、学校、社会2、文化的问题:凶杀、等垃圾文化的影响3、经济的问题:为钱而不顾一切甚至是不顾下一代和国家的前途;有钱而又失控4、管理的问题:口头上、形式上的严格管理,而事实上各方面都没有真正落实5、政治理念问题:我们成人到底该干什么?我们的社会走向、教育走向、民族走向——下一代的培养走向等问题错误:正视事实,(事实是什么?)积极寻找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正确途径是什么?)保护孩子的美好天性(材料中有吗)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心理教育(是师之过吗)确立中心论点——开头:概述材料——引出论点——论证训练:二、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三位年轻的海军新闻工作者在进行了一次特别采访,题目是:中国人,你还记得“甲午”吗?一位来自的三十多岁的东北汉子愣愣地问:“‘甲午’是个啥?”给他解释后,他说:“现在都兴公历了,连俺屯子里的庄稼人都不看皇历了,谁还弄得清什么‘甲午’!”。
从来京旅游的林小姐说:“甲午战争我是晓得的。
好像是在初中学过的吧。
林则徐这个海军司令没当好,让日本人打沉了好多条船,不过他禁烟还是有功的。
”一位在颐和园北窗门外卖各种纪念章的中年人说:“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知道了也没用。
打仗是当兵的事,做生意就是多赚点少赔点。
”材料分析:审题思考:这类材料作文给我们提供了多则“材料”,在审题立意时要通过比照找出几则材料人、事、物的共同点作为中心,切不可只抓其一,不顾其二、其三……否则就会偏题跑题。
三个人各谈了什么容?然后归纳三个人谈话的共同点。
这三个人或不知道甲午战争,或印象模糊,反应冷淡。
对此你有哪些想法?作为一个中国人该不该忘记甲午战争?该不该忘记邓世昌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民族气节?该不该进行中国近代革命史的教育……。
从反面发问:对甲午战争一无所知的青年人,能有历史的责任感、使命感吗?从三位年轻的海军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正面有历史责任感,有忧患意识确立中心论点——开头:概述材料——引出论点——论证训练:诗歌材料作文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材料分析:审题角度:1.同一事物在不同环境下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以此引申,可由物及人,由事及理。
)《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人生》2.环境(外物)对人(事……)的影响3.适应、顺应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活出不同的精彩》4.凭借……、依靠……,(“露珠”在“枫叶”上“红红的闪烁”“露珠”在“荷花”上就“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风云变幻不忘“借”》《只因有你》5.在不同的位置,可以展示不同的美(露珠选择枫叶就“红红的闪烁”,这是一种的美,选择了荷花就“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这是一种伤感美。
)6.选择合适的位置(露珠选择枫叶就可以快乐地“红红的闪烁”,选择了荷花就只能“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的伤感)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8.本质与现象,现象会或多或少的显现本质9.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审题立意:这是一首典型的意象派小诗,题目是“境”。
作者抓住露珠这个意象来观照和反映人生,意象是枫叶和荷花。
这首小诗的寓意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辨:一、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
以露珠观照人生,如果你是一滴露珠,你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应该选择能够实现梦想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尽显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的理想。
定位准确,看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
以此定位,可以拟题为“生命闪光的位置”“位置与价值”。
二、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社会。
成才是需要条件的,在大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不能改变的情况下,那“枫叶”就是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土壤,这是关于社会环境和人才之间的辨证关系,只有社会尽可能提供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才能更快地促进人才的“闪光”,这个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和谐;反之,人才的成长只有才良好的环境之下,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
由此可以拟题:“请给“露珠”一片火红的“枫叶”““环境与人才”。
三、用人问题。
由露珠的“闪光”和“苍白”,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对人才的使用问题,同样是一滴露珠,放在不同的地方是具有不同的价值的,这就给我们以启示,用人要用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信可以将兵,邦可以将将。
由此可以拟题:“请把“露珠”放在“枫叶”上”。
确立中心论点——开头:概述材料——引出论点——论证训练:小结1、叙事类材料:把握所记叙的人、事所表现出的主旨2、寓言故事类材料:把握其寓意,紧紧围绕寓意来立意。
如果材料中有议论性的语句,要特别注意,它往往对寓意的理解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根据议论句立意3、议论性材料:要找出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具体方法:审题,搜寻中心句,去掉原因、现象、事件等具体的容,反复研究中心句的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