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周 配对求和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6
第十三周乘除巧算专题简析:前面我们已给同学们介绍了加、减法中的巧算,大家学会了运用“凑整”的方法进行巧算,实际上这种凑整的方法也同样可以运用在乘除计算中。
为了更好地凑整,同学们要牢记以下几个计算结果:2×5=10,4×25=100,8×125=1000。
提高计算能力,除了加、减、乘、除基本运算要熟练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运算技巧。
巧算中,经常要用到一些运算定律,例如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等,善于运用运算定律,是提高巧算能力的关键。
例题1 你有好办法算出下面各题的结果吗?(1)25×17×4 (2)8×18×125(3)8×25×4×125 (4)125×2×8×5思路导航:(1)我们知道25×4=100,因而我们要尽量把25与4放在一块计算,这样比较简便。
所以我们先算25×4=100,再与17相乘即100×17=1700;(2)因为8×125=1000,因而我们先把8与125放在一块计算,8×125=1000,再乘18:1000×18=18000;(3)已知25×4=100、125×8=1000,因此这道题我们要通过移位的方法把25与4相乘,125与8相乘,然后再把1000与100相乘,1000×100=100000;(4)因为125×8=1000,2×5=10,因而这道题也要移一移,先计算125×8=1000和2×5=10,再计算1000×10=10000。
练习一1,计算:(1)25×23×4 (2)125×27×82,计算:(1)5×25×2×4 (2)125×4×8×25(3)2×125×8×53,想一想,怎样算比较简便? 125×16例题2 你有好办法计算下面各题吗?(1)25×8 (2)16×125(3)16×25×25 (4)125×32×25思路导航:(1)已知25×4=100,因为8=2×4,所以我们可以把25×8转化为25×4×2,然后先算25×4=100,再算出100×2=200。
五年级春季数学思维社团活动计划(表格呈现)
一、指导思想
以激发数学兴趣为指导,以培养数学素养为目标,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得,了解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意识。
二、教学目标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收获,感受数学魅力,获得愉悦感。
3、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容于活动中,使学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措施
1、结合教材,精选数学社团活动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学习的需要。
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解题思路方程化,教学活动实践化。
2、教学内容的选编体现教与学的辨证统一。
教学内容呈现以心理学的知识为基础,符合儿童认知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使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儿童思维发展能力相一致。
3、教学内容形式生动活泼,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赋予启发性,趣味性和全面性,可以扩大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活动时间:每周二、周四下午第2、3节课。
配对求和(简单整数数列的计算)知识要点:配对技巧项数的确定小朋友们,你听过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的故事吗?他从小就聪颖过人,还在他8岁的时候,老师给班上同学出了一道题:1 + 2+ 3+ 4+ + 99+ 100=? 8岁的咼斯很快报出了得数:505C。
这个答案完全正确!最让老师吃惊的是,小高斯计算的速度如此快捷!那么,小高斯是用什么办法算得这么快的呢?原来,根据所给算式的特点,他用了一种巧妙的方法一一配对求和。
采用这种方法,很多整数数列求和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
例【1】计算:1 + 2+3+4+5 + 6+7+8+9+ 10分析1在这个算式中,共有10个数,将和为11的两个数—配对,可配成5对。
1 2 3 4 5 6 7 8 9 10I I I解法一 1 + 2+3 + 4+5+6 + 7+8+9+ 10=(1+ 10) + ( 2 + 9) + (3+8) + (4 + 7) + (5 + 6)=11X 5=55分析2 将和为10的两个数----- 配对,可配成4对,另加一个10, 一个5。
1 2 3 4 5 6 7 8 9 10解法二 1 +2+3+4+5+6+7 + 8+9+ 10=(1 + 9) + (2 + 8) + (3+7) + (4 + 6)+5+ 10=10X 4 + 5+ 10=55例【2】计算:11 + 12+13+ 14+15+16+17+ 18+ 19分析将11与19、12与18、13与17、14与16配成4对, 再加11 12 13 14 15 16 17 19 15解 11 +12+13+14+15+16+17+18+19=(11 + 19) + ( 12+18) + ( 13+ 17) + ( 14+ 16)+ 15=30X 4+ 15=135例【3】计算:101 +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分析此题中每个数里都包含了一个100,可以把这10 个100 分离出来,转化为例【1】解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100X 10+( 1 + 2 + 3+4+5 + 6+7+8 + 9+ 10)=1000+ 11 X 5=1055例【4】计算500-( 11+ 13+ 15+ 17+ 19+ 21+ 23+ 25+27+ 29)分析先用配对的方法计算11+ 13+ 15+ 17+ 19+ 21+ 23+25+ 27+ 2911+ 13+15+17+19 +21+23 +25 +27 + 29=(11 + 29) + (13+ 27) + (15+ 25) + (17 + 23) + ( 19 + 21) =40 X 5=200解 500 —( 11 + 13+15+17+19 + 21 + 23+25+27+ 29) =500— 200=300例【5】 有一垛电线杆叠堆在一起,一共有 20层。
配对求和专题简析:被人称为“数学王子”的高斯在年仅8岁时,就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法又快又好地算出了1+2+3+4+…+99+100的结果。
小高斯是用什么办法算得这么快的呢?原来,他用了一种简便的方法:先配对再求和。
数列的第一项叫首项,最后一项叫末项。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一个不变的数,这样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这个不变的数则称为这个数列的公差。
计算等差数列的和,可以用以下关系式:等差数列的和=(首项+末项)×项数÷2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配对求和例题1 你有好办法算一算吗?1+2+3+4+5+6+7+8+9+10=()思路导航:1、2、3、4、5、6、7、8、9、10共10个数,我们可以把10个数分成5组:1+10,2+9,3+8,……,每组两个数的和是11,它们的和就有5个11即11×5=55。
01小试牛刀1,计算:1+2+3+4+ (20)2,你能迅速算出结果吗?1+2+3+4+ (100)3,想一想,该怎样计算方便?21+22+23+24+ (50)例题2 你能迅速算出下列算式的结果吗?1+2+3+4+5+6+7+8+9=()思路导航:1、2、3、4、5、6、7、8、9一共9个数,如果我们还像例1那样两个数组成一组,就有一个数多出来,那怎样做呢?我们可以这样想:9个10是90,90是两组1加到9的和,它的一半是90÷2=45。
当加数个数成单时,我们可以用第一个数与最后一个数相加,乘这组数的个数,再除以2,其实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加数个数成双的求和。
02小试牛刀用简单方法迅速算出下面的题。
1,1+2+3+4+ (55)2,1+2+3+4+ (99)3,56+57+58+ (76)例题3 计算:(1)32+34+36+38+40+42(2)203+207+211+215+219思路导航:(1)32、34、36、38、40、42共6个数相加,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相差都是2,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3组,每组的和都是74,那么几个数的和就是3个74即74×3=222;(2)203+207+211+215+219共5个数相加,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相差都是4,我们也可以仿照例2的方法进行计算,用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相加203+219=422,乘上数的个数5,即422×5=2110,再除以2得到2110÷2=1055。
配对求和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1+2+3+4+…+99+100=?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
高斯为什么算得又快又准呢?原来小高斯通过细心观察发现:1+100=2+99=3+98=…=49+52=50+51。
1~100正好可以分成这样的50对数,每对数的和都相等。
于是,小高斯把这道题巧算为(1+100)×100÷2=5050。
小高斯使用的这种求和方法,真是聪明极了,简单快捷,并且广泛地适用于“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
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之差称为公差。
例如:(1)1,2,3,4,5, (100)(2)1,3,5,7,9,...,99;(3)8,15,22,29,36, (71)其中(1)是首项为1,末项为10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是首项为1,末项为9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3)是首项为8,末项为71,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
由高斯的巧算方法,得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 1+2+3+…+1999=?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2,3,…,1999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末项是1999,共有1999个数。
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得:原式=(1+1999)×1999÷2=1999000。
注意: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之前,一定要判断题目中的各个加数是否构成等差数列。
例2 11+12+13+…+31=?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
所以原式=(11+31)×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
第十一周配对求和专题简析:被人称为“数学王子”的高斯在年仅8岁时,就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法又快又好地算出了1+2+3+4+…+99+100的结果。
小高斯是用什么办法算得这么快的呢?原来,他用了一种简便的方法:先配对再求和。
数列的第一项叫首项,最后一项叫末项。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一个不变的数,这样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这个不变的数则称为这个数列的公差。
计算等差数列的和,可以用以下关系式:等差数列的和=(首项+末项)×项数÷2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例题1 你有好办法算一算吗?1+2+3+4+5+6+7+8+9+10=()思路导航:1、2、3、4、5、6、7、8、9、10共10个数,我们可以把10个数分成5组:1+10,2+9,3+8,……,每组两个数的和是11,它们的和就有5个11即11×5=55。
练习一1,计算:1+2+3+4+ (20)2,你能迅速算出结果吗?1+2+3+4+ (100)3,想一想,该怎样计算方便?21+22+23+24+ (50)例题2 你能迅速算出下列算式的结果吗?1+2+3+4+5+6+7+8+9=( )思路导航:1、2、3、4、5、6、7、8、9一共9个数,如果我们还像例1那样两个数组成一组,就有一个数多出来,那怎样做呢?我们可以这样想: 1010101010101010+987654321109876543219个10是90,90是两组1加到9的和,它的一半是90÷2=45。
当加数个数成单时,我们可以用第一个数与最后一个数相加,乘这组数的个数,再除以2,其实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加数个数成双的求和。
练 习 二用简单方法迅速算出下面的题。
1,1+2+3+4+ (55)2,1+2+3+4+ (99)3,56+57+58+ (76)(1)32+34+36+38+40+42(2)203+207+211+215+219思路导航:(1)32、34、36、38、40、42共6个数相加,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相差都是2,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3组,每组的和都是74,那么几个数的和就是3个74即74×3=222;(2)203+207+211+215+219共5个数相加,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相差都是4,我们也可以仿照例2的方法进行计算,用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相加203+219=422,乘上数的个数5,即422×5=2110,再除以2得到2110÷2=1055。
第四讲配对求和(简单整数数列的计算)知识要点:配对技巧项数的确定小朋友们,你听过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的故事吗?他从小就聪颖过人,还在他8岁的时候,老师给班上同学出了一道题:1+2+3+4+……+99+100=?8岁的高斯很快报出了得数:5050。
这个答案完全正确!最让老师吃惊的是,小高斯计算的速度如此快捷!那么,小高斯是用什么办法算得这么快的呢?原来,根据所给算式的特点,他用了一种巧妙的方法——配对求和。
采用这种方法,很多整数数列求和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
典型例题例【1】计算:1+2+3+4+5+6+7+8+9+10分析1在这个算式中,共有10个数,将和为11的两个数一一配对,可配成5对。
1 2 3 4 5 6 7 8 9 10=(1+10)+(2+9)+(3+8)+(4+7)+(5+6)=11×5=55分析2 将和为10的两个数一一配对,可配成4对,另加一个10,一个5。
1 2 3 4 5 6 7 8 9 10解法二 1+2+3+4+5+6+7+8+9+10=(1+9)+(2+8)+(3+7)+(4+6)+5+10=10×4+5+10=55例【2】计算:11+12+13+14+15+16+17+18+19分析将11与19、12与18、13与17、14与16配成4对,再加15。
111213 14 15 16 1718 19=(11+19)+(12+18)+(13+17)+(14+16)+15=30×4+15=135例【3】计算: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分析此题中每个数里都包含了一个100,可以把这10个100分离出来,转化为例【1】解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00×10+(1+2+3+4+5+6+7+8+9+10)=1000+11×5=1055例【4】计算500-(11+13+15+17+19+21+23+25+27+29)分析先用配对的方法计算11+13+15+17+19+21+23+25+27+29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11+13+15+17+19+21+23+25+27+29=(11+29)+(13+27)+(15+25)+(17+23)+(19+21) =40×5 =200解 500-(11+13+15+17+19+21+23+25+27+29)=500-200 =300例【5】 有一垛电线杆叠堆在一起,一共有20层。
第十一周配对求和
专题简析:
被人称为“数学王子”的高斯在年仅8岁时,就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法又快又好地算出了1+2+3+4+…+99+100的结果。
小高斯是用什么办法算得这么快的呢?原来,他用了一种简便的方法:先配对再求和。
数列的第一项叫首项,最后一项叫末项。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一个不变的数,这样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这个不变的数则称为这个数列的公差。
计算等差数列的和,可以用以下关系式:
等差数列的和=(首项+末项)×项数÷2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例题1 你有好办法算一算吗?
1+2+3+4+5+6+7+8+9+10=()
思路导航:1、2、3、4、5、6、7、8、9、10共10个数,我们可以把10个数分成5组:1+10,2+9,3+8,……,每组两个数的和是11,它们的和就有5个11即11×5=55。
练习一
1,计算:
1+2+3+4+ (20)
2,你能迅速算出结果吗?
1+2+3+4+ (100)
3,想一想,该怎样计算方便?
21+22+23+24+ (50)
例题2 你能迅速算出下列算式的结果吗?
1+2+3+4+5+6+7+8+9=()
思路导航:1、2、3、4、5、6、7、8、9一共9个数,如果我们还像例1那样两个数组成一组,就有一个数多出来,那怎样做呢?我们可以这样想:
9个10是90,90是两组1加到9的和,它的一半是90÷2=45。
当加数个数成单时,我们可以用第一个数与最后一个数相加,乘这组数的个数,再除以2,其实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加数个数成双的求和。
练习二
用简单方法迅速算出下面的题。
1,1+2+3+4+ (55)
2,1+2+3+4+ (99)
3,56+57+58+ (76)
(1)32+34+36+38+40+42
(2)203+207+211+215+219
思路导航:(1)32、34、36、38、40、42共6个数相加,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相差都是2,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3组,每组的和都是74,那么几个数的和就是3个74即74×3=222;
(2)203+207+211+215+219共5个数相加,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相差都是4,我们也可以仿照例2的方法进行计算,用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相加203+219=422,乘上数的个数5,即422×5=2110,再除以2得到2110÷2=1055。
练习三
计算:
1,48+50+52+54;
2,128+138+148+158+168;
3,72+75+78+81+84。
993+994+995+996+997+998+999
思路导航:这题求几个连续自然数的和,它们都接近于1000,我们可以看作7个1000相加,这样就多加了7+6+5+4+3+2+1,就用7000-(7+6+5+4+3+2+1)=6072。
练习四
1,计算:
(1)97+98+99;
(2)1997+1998+1999。
2,你能迅速算出下题吗?
9995+9996+9997+9998+9999
1000―81―19―82―18―83―17―84―16―85―15―86―14―87―13―88―12―89―11
思路导航: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每两个减数相加的和是100,我们可以把81和19,82和18,83和17,84和16,85和15,86和14,87和13,88和12,89和11这几组数先加起来,和为9个100即900,然后再从1000中减900得100。
练习五
1,计算:
(1)1000―1―9―2―8―3―7―4―6―5―5―6―4―7―3―8―2―9―1
(2)1000―71―29―72―28―73―27―74―26―75―25―76―24―77―23―78―22―79―21
2,计算:
1000―91―1―92―2―93―3―94―4―95―5-96―6―97―7―98―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