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杠杆及其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3.56 MB
- 文档页数:23
研究杠杆的均衡条件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认识杠杆的构造,知道杠杆的均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经过察看和实验,认识杠杆的构造,经过研究,找寻到杠杆均衡的条件。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对生活中的杠杆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经过学生的研究实验活动,增强学生间互相协作的精神。
培育学生勇于着手参加科学实验的修养。
二、教课的要点和难点教课要点:经过实验研究总结杠杆的均衡条件。
教课难点:设计研究杠杆均衡的方案。
三、教课器具杠杆、钩码等杠杆均衡仪器一套〔21组〕,弹簧测力计,模拟小象四、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形激趣导入1、从阿基米德的名言曾说,“给我一个支杠杆,我能够撬起整个地球。
〞今日张老师说“给我一个弹簧测力计,我能够测出大象!〞同学们信吗?2、激趣实验,引入新课1〕教师演示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模拟小象高出量程,当将小象借助杠杆挂在杠杆的一侧,用弹簧测力计在另一侧拉发现示数不再超量程。
2〕此中借助了一个奇特的原理?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杠杆的均衡条件。
3〕铺垫学习明确杠杆的均衡状态〔2种〕:静止和匀速转动。
判断均衡状态,并画出水平均衡和倾斜均衡是的动力臂阻力臂,并请同学们试着找出它们的差别?〔二〕实验研究互动沟通1、提出问题教师演示杠杆的均衡与什么要素相关?这些要素之间又知足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定指引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3、设计实验方案组织学生议论实验方案,让学生用所供给的实验器械设计实验并考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自学课本77页出示实验步骤,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及要点步骤的思虑。
指引学生思虑与议论1〕调理杠杆两头的均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地点均衡的目的?实验中,在杠杆两头挂上不一样数目的钩码,调理钩码的地点,使杠杆在水平地点从头均衡的目的是什么?3〕为何要频频实验?4、学生实验研究实验步骤以下:〔1〕调理杠杆两头的均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地点均衡。
〔2〕在杠杆两头挂上不一样数目的钩码,调理钩码的地点,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从头均衡〔3〕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两次实验,并把所得数据填入78页表格中。
11.1《杠杆》说课稿安远县版石中学:叶华春一、教材内容:杠杆的概念、五要素,力臂的画法,探究杠杆平的条件,杠杆的应用及分类。
二、教材地位:本科为教科版八年级下册地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1)“探究杠杆平衝的条件”是中考理化实验考査的其中之一,要求学生掌握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杠杆平横条件的操作能力。
(2)杠杆的知识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延续和拓展,也是学习滑轮、轮轴等面单机械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的重点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出教学重点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完成好究杠杆平衝条件的实验。
难点是画杠的力臂。
所以本节课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认识杠杆,并知道杠杆的五要素;2、会画杠杆的力臂,并能区别动力臂与阻力臂;3、了解到了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通过实验探究,能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能力目标:学会观察分析、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善于学科迁移(三)情感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一步体会“科学源自生活,生活需要科学”的理念。
(2)通过小组探究学习让学生认识科学探究必须要有团队合作精神。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杠杆的五要素,会画力的力臂。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示意图,且能正确找出各种器具的支点。
四、学情分析(1)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这些力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
杠杆是力学的进一步拓展和应用,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同时又保持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
(2)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期,对于杠杆有很多感性认识,但这些认识可能是肤浅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另一方面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中归纳杠杆的特征。
初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不喜欢老师的单独说教,更喜欢自己动手实验,在实验操作和分析中,更能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杠杆》的原理与应用→ 《杠杆》的机制与运用杠杆的机制与运用1. 引言杠杆是一种重要的财务工具,可以用于提高投资回报率或者实现财务目标。
本文将介绍杠杆的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机制和运用。
2. 杠杆的原理杠杆原理是指通过借入额外资金来投资或经营,从而放大投资回报率。
杠杆可以增加投资的规模和利润,但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
杠杆效应的产生主要来自借款成本低于投资回报率的情况。
3. 杠杆的机制3.1 借款杠杆的核心机制是借款。
投资者可以通过贷款、发行债券或其他融资方式来获得资金。
借入的资金可以用于购买资产、扩大业务或进行其他投资活动。
3.2 投资借款获得后,投资者可以将这些资金用于不同的投资项目或经营活动。
通过杠杆,投资者可以以较少的自有资金投入实现更大规模的投资计划。
3.3 收益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将超过借款的成本,这样就提高了投资回报率。
借款的利益成为投资者的净收益,超出了原始投资的收益。
4. 杠杆的应用4.1 股票杠杆股票杠杆是指借入资金购买股票。
通过杠杆投资股票,可以扩大投资规模,提高投资回报率。
但是,股票市场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4.2 房地产杠杆房地产杠杆是指借款购买房产或进行房地产开发。
借助杠杆进行房地产投资,可以扩大规模,增加收益。
然而,房地产市场也存在波动和风险。
5. 杠杆的风险杠杆投资具有潜在的风险,包括借款成本上升、收益下降、债务违约等。
投资者在使用杠杆时应该谨慎,并充分考虑风险因素。
6. 结论杠杆是一种可以提高投资回报率的财务工具。
通过借入额外资金进行投资,可以放大收益。
然而,杠杆投资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投资者需谨慎管理借款和风险。
以上是有关杠杆的机制与运用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
11.1杠杆——杠杆的分类及其应用1.天平属于___ ____杠杆,船桨属于___ ____ 杠杆,汽水瓶起子属于___ __杠杆。
2.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有________(只填序号),这类杠杆在使用时的好处是____________.3.城市街道上的路灯离地面都是很高的,如果路灯坏了,电工师傅可以坐在如图的修理车上的吊箱里靠近路灯进行修理.该车___________ (填对应的字母)部分是一个杠杆,使用此杠杆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李同学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果园里的树枝时,他把双手尽量往剪刀柄的末端靠近,这样做是为了( )A.增大阻力臂,费力B.减小动力臂,费力C.增大动力臂,省力D.减小阻力臂,省力5.皮划艇是我国奥运优势项目之一,如图所示,比赛中运动员一手撑住桨柄的末端(视为支点),另一手用力划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省力,可将用力划桨的手靠近支点B.为省力,可将用力划桨的手远离支点C.为省距离,可将用力划桨的手远离支点D .将用力划桨的手靠近支点,既能省力又能省距离6.杠杆的平衡条件若用比例式表示,可以写成12F F =________,该式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________________.7.如图所示,将重为G 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 点,在其下端施一始终垂直于棒的拉力F ,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 ( )A .动力臂逐渐变大B .阻力臂逐渐变大C .动力F保持不变 D .动力F 逐渐减小8.如图所示,O 为支点,在A 端施加一个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这个杠杆( )A .一定省力B .一定费力C .不省力也不费力D .都有可能9.如图所示,大李和小李用一根均匀的木棒抬重物.大李为了减轻小李的负担,他可以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种合理的做法);假如大李要承担35的力,那么,小李的肩头到重物挂点O 的距离与大李的肩头到重物挂点O 的距离之比是__________.10.2017·哈尔滨改编 如图所示,杠杆水平放置且自重忽略不计,O 是支点,左侧挂一重物,动力F 1大小为4 N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物体的重力为________N .此时杠杆的动力臂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阻力臂,属于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11.如图所示,AOB为一轻质杠杆,O为支点(OA<OB,OD=OA),在A端悬挂一重物G,那么( )A.在B点施加力的作用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一定是省力的B.在C点施加力的作用不可能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C.在B点施加力的作用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沿竖直方向用力最省力D.在D点悬挂一个与G完全相同的物体能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12.小聪放学回家,发现爷爷做生意用的杆秤锤碰掉了一小块,他用这个秤称出1 kg黄豆,则这些黄豆的真实质量应 ( ) A.小于1 kg B.大于1 kgC.等于1 kg D.无法判断13.人体内也存在三种类型的杠杆,即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踮脚时主要靠腓肠肌收缩,骨骼和腓肠肌状况如图所示,踮着的脚可以看作________(填类型)杠杆.14.如图所示,OAB是杠杆,OA与BA垂直,在OA的中点挂一个10 N的重物,加在B点的动力F1始终使OA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杠杆重力及摩擦均不计).(1)当F1竖直向上时,F1的大小为________N.(2)当F1由竖直向上的位置沿逆时针方向缓慢转到水平向左的位置时,动力F1的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大后变小”或“先变小后变大”).15.假期里,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一个家庭游戏活动.活动要求是家庭成员中的任意两名成员分别站在如图所示的木板上,恰好使木板水平平衡.(1)若小兰和爸爸的体重分别为400 N 和800 N ,小兰站在距离支点2 m 的一侧,爸爸应站在距离支点多远处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2)若小兰和爸爸已经站在了木板上,现在他们同时开始匀速相向行走,小兰的速度是0.5 m /s ,爸爸的速度是多大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不被破坏?16.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 可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旋转,请在图中画出物体所受重力和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力F 的示意图.答案1.等臂 费力 省力2. ②③ 省距离3. OAB 省距离4. C5. B6. 21l l 几分之一 7. B8. D9. 向O 点靠近 3︰210. 6 大于省力11. D12. A13.省力14. (1)5 (2)先变小后变大15. (1)1 m (2)0.25m/s 16.。
教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1.1 杠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的第四章第一节,主要涉及杠杆的概念、分类和力臂的计算。
教材的具体内容如下:1. 杠杆的定义:杠杆是一种硬棒,能够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固定点转动。
2. 杠杆的分类:根据力与力臂的关系,杠杆可分为一端力臂杠杆、两端力臂杠杆和等臂杠杆。
3. 力臂的计算:力臂是力的作用线与杠杆转轴之间的垂直距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和力臂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的分类和力臂的计算。
2. 教学重点:杠杆的概念,杠杆的分类和力臂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力臂模型、直尺、粉笔。
2. 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如撬棍、剪刀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介绍杠杆的概念、分类和力臂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杠杆问题,如剪刀的使用,讲解杠杆的分类和力臂的计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杠杆问题。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杠杆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
7.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杠杆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概念2. 杠杆的分类一端力臂杠杆两端力臂杠杆等臂杠杆3. 力臂的计算七、作业设计例题:剪刀(一端力臂杠杆,力臂为5cm)2. 答案:(1)撬棍(一端力臂杠杆,力臂为1m)(2)天平(等臂杠杆,力臂为0.5m)(3)钳子(两端力臂杠杆,力臂分别为10cm和5c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杠杆的概念、分类和力臂的计算方法。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杠杆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理解不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