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适应症
- 格式:rtf
- 大小:47.49 KB
- 文档页数:1
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应用简介
一、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临床应用
1、鉴别昏迷原因,区别脑干功能障碍,是代谢性还是功能性所致。
2、用于脱髓鞘疾病,寻找亚临床病灶。
3、早期探测颅后窝肿瘤,对手术时机的选择具有很大价值。
4、耳毒药物应用的监测。
5、外周性听神经病的辅助诊断。
6、耳鸣病人的定位诊断。
7、糖尿病人是否合并听觉通路障碍。
8、术中监护。
9、对于头晕病人的定位诊断。
二、视觉诱发电位临床应用
1、视神经炎及多发性硬化的诊断。
2、视觉传导通路病变的诊断。
3、视觉功能的客观测定。
4、糖尿病人是否合并视觉通路障碍。
三、肌电图临床应用
1、主要用于脊髓,神经根,神经从,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肌肉疾病的定位诊断。
2、对于外伤引起神经,肌肉损伤的判定。
3、糖尿病周围神经损伤的判定。
四、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用于从周围到脊髓到大脑皮层的定位诊断。
肌电诱发电位检查报告1. 引言肌电诱发电位检查是一种通过测量肌肉神经传导速度和肌肉反应性来评估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方法。
本报告旨在详细描述肌电诱发电位检查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2. 检查准备在进行肌电诱发电位检查之前,患者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1. 术前禁忌在进行肌电诱发电位检查之前,应该注意以下禁忌情况:•血液凝块疾病:患者有出血倾向或正在服用抗凝剂的情况下应暂停检查。
•皮肤损伤:检查区域如果有开放性伤口或疹子,应先治愈后再进行肌电诱发电位检查。
•心脏起搏器:患者使用心脏起搏器的情况下应避免进行肌电诱发电位检查。
2.2. 检查设备准备在进行肌电诱发电位检查之前,需要准备以下设备:•电极:用于测量肌电信号的电极,通常有表面电极和针电极两种类型。
•放大器:用于放大电极采集到的肌电信号,以便于分析和诊断。
•计算机:用于记录和分析肌电诱发电位检查的结果。
3. 检查过程肌电诱发电位检查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1. 电极放置根据检测的部位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电极放置方式。
通常情况下,电极会粘贴在肌肉上或插入肌肉中,以便测量肌肉的电活动信号。
3.2. 电刺激在电极放置完成后,通过电刺激来刺激神经和肌肉。
电刺激可以通过传导电极或针电极进行,刺激会产生肌电诱发电位。
3.3. 信号采集在电刺激后,使用放大器将肌电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信号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记录和分析。
通过采集肌电信号,可以评估神经和肌肉的反应性和传导速度。
3.4. 数据分析通过对采集到的肌电信号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和诊断。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判断神经和肌肉功能是否正常,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
4. 检查结果根据肌电诱发电位检查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种可能的结论:•正常结果:肌电信号的传导速度和反应性在正常范围内,表明神经和肌肉功能良好。
•神经损伤:肌电信号的传导速度和反应性异常,可能表示神经受损或受阻。
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技术参数一、适用范围:能够完成神经电图、肌电图、诱发电位等检测项目。
二、硬件技术要求(一)放大器★1、外置放大器通道数:次通道2、输入阻抗:>1000MΩ3、噪声水平:<O.5uV4、共模抑制比:>120dB★5、采样率:NlOoKHZ/通道★6、AD:>24Bit(二)电刺激器1、电刺激器接口:2个2、刺激类型:恒流3、刺激强度:O-100mA4、输出极性:正相、负相、交替、双相(三)听觉刺激器1、刺激器输出:标准声学耳机2、数量:1套3、刺激极性:疏音、密音、交替音(四)视觉刺激器1、刺激模式:棋盘格翻转、水平条栅、垂直条栅2、刺激输出:视觉刺激器3、刺激视野:全视野、半视野、1/4视野4、注视点:2种以上,可移动5、背景色:黑、灰(五)计算机系统要求1、计算机主机:不低于酷睿i7,8G内存,硬盘NlT,光驱刻录2、Windows操作系统3、键盘、鼠标、≥22寸液晶显木屏(六)软件功能要求1、神经电图1.1运动传导速度测定1.2感觉传导速度测定1.3微移定位1.4F-波1.5H-反射1.6重复频率电刺激1.7瞬目反射1.8植物神经电反应2、肌电图2.1定量肌电图分析:静息电位、单MUP、多MUP自动及手动分析、干扰相自动分析。
2.2同心圆针肌电图耗材可实现做单纤维肌电检测。
3、诱发电位3.1体感诱发电位(上肢体感、下肢体感、脊髓诱发、三叉神经体感)。
3.2听觉诱发电位(脑干诱发电位、40Hz、客观测听等)。
3.3视觉诱发电位3.4事件相关电位(P300)4、全中文病历管理和中文报告生成系统。
5、中国人正常值数据库。
6、配套全中文软件及全中文报告系统,可根据需要自定义报告格式,表格、数据、图形自动进入中文报告系统,不需要手工输入数据或屏幕抓图粘贴完成中文报告。
报告结果可转入微软办公软件读取分析。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检查适应症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是利用神经肌肉的神经电生理变化来诊断神经肌肉疾病。
临床上主要用它来进行神经肌肉疾病的定性与定位诊断以及病情的预后判断。
;常见的有前角性病损:如脊髓灰质炎、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脊柱骨折导致的脊髓压迫;根性病损:颈椎病及腰骶椎间盘脱出所致的神经根的压迫、多发性神经根炎;周围性病损:各种性周围神经损伤、周围神经病、末梢神经炎。
神经肌肉接头病:重症肌无力症等。
各种肌炎、肌病如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皮肌炎、各种药源性肌炎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肌无力,肌萎缩及感觉障碍。
诱发电位包括运动诱发电位(MEP);体感诱发电位(S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
它们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定性与定位断及病情的预后辨别。
如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外伤、脊髓炎症、血管瘤、肿瘤、外伤及压迫所致的锥体束损害,脊髓后索损害以及听、视觉通路的损害。
肌电-诱发电位技术
肌电-诱发电位技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运动诱发电位(MEP)、感觉诱发电位(SEP)和H反射。
运动诱发电位测试通过
向大脑发出刺激来评估运动皮层的功能。
感觉诱发电位测试则用于
评估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皮层功能。
H反射测试则用于评估脊
髓和周围神经的功能。
肌电-诱发电位技术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医生
诊断和监测神经肌肉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和周围神经
病变。
此外,肌电-诱发电位技术也常用于术前和术后评估,以帮助
医生了解神经系统在手术前后的功能状态。
除了临床应用,肌电-诱发电位技术也在科研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项技术来了解神经肌肉系统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总的来说,肌电-诱发电位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神经生理学测试方法,对于诊断神经肌肉疾病、监测病情发展和进行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肌电-诱发电位技术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
理解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和疾病。
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在临床医学、体育科学、生物工程学、航空生理学及美容学领域皆有深入的应用。
在临床医学上,电生理检查是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是组织化学、生物化学及基因等检测仍不可替代的检测技术。
用于确定周围神经肌肉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及可疑病变,检出亚临床病灶,对病损精确定位。
对周围神经疾病、脊髓病、脱髓鞘病、颈椎病、糖尿病、各类神经损伤、康复治疗评价、感觉及运动功能评价等的诊察确定。
目前广泛应用于神经内外科、手外科、骨科、小儿科、康复科、内分泌科、肛肠科、耳科、眼科、泌尿科、性功能科、法医鉴定、职业病及运动医学等。
设备配置可固定四轮仪器台车EMG/EP主机抗干扰电源前置放大器电流刺激器听觉刺激器视觉刺激器宽屏液晶显示器键盘鼠标配件激光打印机LED目镜耳机导联线脚踏开关电极技术参数放大器通道:1、2、3、4,输入阻抗≥1000MΩ,输入短路噪声≤0.7μVrms(0.1Hz – 10kHz)灵敏度:0.05μV/格–20mV/格,1mS/格–500mS/格扫描时程:10mS – 5S记录长度:480S采样率:200kHz(50kHz/每通道)电刺激器:0-100mA,恒流声刺激器:0-120dB SPL光刺激器:17寸CRT,LED目镜模块配置2-4放大器通道MedcomWave处理系统MedcomData管理系统检测项目神经传导:感觉神经传导、运动神经传导、F波、H反射、瞬目反射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N400、CNV伴随负变化肌电图:标准肌电图、定量肌电图、干扰项分析、运动单元电位1、易于使用切合临床需要的设计理念,使用户迅速掌握系统;2、高共模抑制比使前置放大器检获微弱电生理信号轻而易举;3、高精度放大器严谨的工业设计获得稳定而的检测信号;4、可定制检查方案便于用户定制个性化方案并进行快速检查;5、全中文界面让用户免除需长期学习的苦恼,减少培训周期;6、多样化刺激系统为临床应用提供满足要求的多种刺激选择;7、MedcomWave迈康独有的波形后处理系统,为诊断提供支持;8、MedcomData面向对象数据管理系统,为病案管理提供便利;9、方案下载便于用户广泛交流使用心得,并获得更高效方案;10、TouchScreen触摸屏设计,操作可用触摸方式直观完成;11、WideScreen16:10宽屏设计,获得更为广阔直观软件视野;12、USB接口设计便于外接高速USB设备进行资料导入导出;产品操作说明:。
肌电图应用领域与适应症通过肌电图、诱发电位、神经传导等检测人体的神经、肌肉功能。
由神经系统引发的颈部、腰部、四肢疼痛,手指麻木、疼痛,肢体麻木、无力,肌肉萎缩,可疑单发性周围神经病,可疑周围神经病变,如糖尿病等内科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骨折或其他外伤引发的神经损伤,腰椎神经、大脑神经及大脑的认知功能检查等。
1. 主要用途划分A. 临床检查:根据应用的科室对象,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检查服务B. 功能评价:跟踪评价病人的感觉与运动功能状态及其他健康指标(以神经及肌肉系统为主)C. 运动研究:用于运动生理研究2. 临床应用科室与对应检查项目仪器可用于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科、儿科、康复科。
也可以用于神经肌肉功能方面的研究,类似于康复学,自然医学,职业医学,运动医学等。
1) 功能检查室:肌电图/ 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室、诱发电位室2) 神经内科:肌电图/ 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3) 神经外科:肌电图/ 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4) 骨科:肌电图/ 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5) 眼科:视觉诱发电位仪,视觉诱发电位、闪光诱发电位6) 耳鼻喉科:诱发电位仪,听觉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7) 精神科: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P300、P508) 儿科:肌电图/ 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9) 康复科:肌电图/ 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表面肌电3. 为多种临床疾病提供诊断思路各种周围神经、肌肉以及中枢神经疾病的定位诊断及甄别诊断等;听阈测定,听通路神经及脑干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的定位诊断等;视觉功能客观检查,视神经通路病变定位诊断,癔症与诈盲鉴定等;颈椎病、椎间盘突出辅助诊断,外伤定位诊断及功能恢复评价等;神经心理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痴呆、精神疾病及脑外伤测定等;可应用于多个科室,为各种临床疾病提供诊断依据和思路。
肌电-诱发电位临床应用临床上很多医生对肌电图还是比较陌生的,比较了解的可能也就神经内科、骨科、康复科等少数科室。
大家常说的肌电图一般都只是广义,肌电图其实包含很多检查项目,如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检查、肌电图(针极肌电图)、F波、H波、重复神经电刺激、瞬目反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P300等。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肌电图部分检查在临床上的应用,没讲到的以后有时间再逐渐跟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1、肌电图(EMG)在临床的应用常用的EMG检测方法:同心圆针电极肌电图:观察有无自发电活动、观察MUP的大小形态变化、鉴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排除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自发电活动:一块肌肉上至少两处记录到,为肯定的异常。
注意:自发电活动的出现有2~3周的潜伏期,肌电检查最好在神经损伤2~3周后进行正尖波纤颤波:代表单根肌纤维在失神经支配后的自发收缩。
纤颤电位和正尖波的出现往往提示失神经支配的病理过程,但在一些炎性肌病或肌营养不良时也可出现。
束颤电位:临床上表现为肉眼可见的肌肉跳动,代表一个MU或MU的部分肌纤维的自发放电,正常人也可有束颤电位,称为“良性肌束颤动”,束颤电位在某些病理状态下较为常见,如前角细胞疾病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病等。
束颤电位本身不能作为异常的绝对指征,除非伴有正尖或纤颤波。
肌肉轻收缩状态下,分析运动单位电位(MUP)运动单位的单次发放冲动,可引起其轴突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的同步收缩,通过针电极所记录到的波形即运动单位电位(MUP),它是单个前角细胞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电位的总和运动单位和运动单位电位波幅:峰—峰值时限:从偏离基线开始到再回到基线的时间相位:从偏离基线到再过基线为一个相位转折:没有过基线的电位改变 >50uV才有意义晚成分:与MUP有锁时关系,早期神经再支配上升时间:起始正相峰与紧接的大负峰之间的时间间隔神经源性损害:MUP时限-20%;波幅-70%,多相波百分比-,MUP复杂性增加和单纯的波幅增加没有特异性(早期轻度的损害较敏感),MUP不稳定提示正在进行再支配。
肌电图检查与临床应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科(200040)陈向军定义肌电图检查是记录神经肌肉的生物电活动,以判定神经肌肉所处的功能状态,从而有助于运动神经肌肉疾患诊断的检查方法。
肌电检查的内容包括直接记录肌电图(EMG)、刺激神经记录肌肉诱发电位(MCV、SCV、重复电刺激)、记录各种反射活动(牵张反射、屈肌反射、H反射等)。
肌电检查应用范围应用于临床诊断,科学研究,运动医学等。
一、临床诊断: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判定损伤部位和程度,决定治疗方案,推断预后,提供客观指征,判定疗效。
1、内科及神经内科:肌电检查主要应用于区别神经元性肌萎缩及肌源性肌萎缩,有助于各类神经肌肉疾患的鉴别诊断,以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提供鉴别诊断。
2、骨科,神经外科:确定神经损伤和神经压迫征的存在,判定损伤的程度和部位,判定神经再生以估计预后。
3、耳鼻喉科:诊断耳源性原因引起的周围面神经麻痹,判定损伤程度及恢复情况。
4、眼科:区别神经元性受损或肌源性受损引起的麻痹性斜视,分析眼肌功能。
5、口腔科:研究咀嚼肌的功能6、泌尿科:可测膀胱括约肌功能7、妇产科:有助于子宫肌功能的研究二、科学研究:在针灸和针麻机制的研究中帮助针灸、针麻、药物药理的研究工作提供有用的数据,在药物、药理的研究中提供有用的方法。
三、运动医学:分析各科运动时肌肉的作用、力量、疲劳检查方法:一、肌电图检查适应症:1、神经元性疾病:(1)脊髓前角C受损疾病(2)神经根、丛及周围N病2、肌源性疾病3、神经肌肉接头疾病4、锥体系及锥体外系统病二、检查前准备:1、病人准备:取得病员的配合2、针电极的选择与消毒:引导范围小,可引导出单个单位电位,其时限、电压、波形可供测量,临床应用最普遍。
三、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操作方法:1、体位:使肌肉得到自然放松又能作各种运动2、插针:使用针电极检查时,将针电极插入皮下,按顺时针向三点、六点、九点、十二点分别更换方向,提插探查3、检查程序:放松状态,轻用力收缩,重收缩;MCV/SCV/H反射/RNS4、肌肉选择:检查肌肉应根据疾病的性质及萎缩肌肉的分布决定。
时间:二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时间:二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肌电图适应症:之阿布丰王创作
2、 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疾病,呈现手足麻木、无力、疼痛及其他感觉异常.
3、 各种外伤招致的神经损伤,判断神经损伤水平,以及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4、 面神经瘫痪的诊断及判断可能恢复的快慢,是否会留下后遗症,及时指导治疗.
5、 颈椎病、腰椎病招致的神经损害.
6、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7、 各种肌肉疾病的诊断.
8、 对脊髓和年夜脑的病变亦有辅助诊断价值.
肌电图禁忌症:
1、 有出血倾向者,如血友病或血小板明显底下或出凝血时间不正常者等.
2、 沾染病患者.
3、 晕针者.
4、 装置心脏起搏器者.
5、 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血液病、糖尿病、精神障碍的患者须病情获得控制后再做检查
.孕妇最好不做此检查.。
肌电图、诱发电位常用检查项目中英文对照及适应症肌电图与诱发电位是利用神经肌肉的神经电生理变化来诊断神经肌肉疾病。
临床上主
要用它来进行神经肌肉疾病的定性与定位诊断以及病情的预后判断。
;常见的有前角性病损:如脊髓灰质炎、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脊柱骨折导致的脊髓压迫;根性
病损:颈椎病及腰骶椎间盘脱出所致的神经根的压迫、多发性神经根炎;周围性病损:各种性
周围神经损伤、周围神经病、末梢神经炎。
神经肌肉接头病:重症肌无力症等。
各种肌炎、肌
病如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皮肌炎、各种药源性肌炎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肌无力,肌萎缩
及感觉障碍。
诱发电位包括运动诱发电位(MEP);体感诱发电位(S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
它们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定性与定位断及病情的预后辨别。
如脑血
管病、脑肿瘤、脑外伤、脊髓炎症、血管瘤、肿瘤、外伤及压迫所致的锥体束损害,脊髓后索
损害以及听、视觉通路的损害。
BA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干病损多发硬化后颅窝肿瘤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眩晕
ABR听性脑干电反应耳鸣耳聋皮层聋听力下降的劳动及司法鉴定
婴幼儿听力损伤筛查
PR-VEP棋盘格视觉诱发电位视神经病损多发硬化青光眼脑肿瘤脑梗塞
视觉功能的客观测定
F-VEP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眼眶外伤婴幼儿视觉功能测定
ERG+VEP-F联合闪光视网膜、视觉诱发电位白内瘴眼外伤颅脑外伤视网膜病损
SEP体感诱发电位臂丛与颈神经根病损多发硬化亚急性联合
变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P300事件相关电位脑血管疾病痴呆病人脑瘫、弱智儿童精神病TSEP三叉伸经诱发电位三叉神经痛面部感觉障碍
SSR交感神经电反映调节直立性眩晕糖尿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F-Wave F-波格林巴利综和征糖尿病及尿毒症性神经病神经
丛及神经根病变
BR(Blimk Reflex)瞬目反射三叉神经、面神经病变(对Bell面瘫的早期诊断
及预后非常有价值)
面部感觉减退半侧面肌痉挛涉及脑桥、延髓的病
变
RS(Rep Stim)重复频率电刺激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征肉毒毒素中毒
H-Reflex H-反射颈神经根、腰骶神经根病变神经丛病变
M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元病脊肌萎缩症单肢肌萎缩神经
根与神经丛疾病格淋巴利
S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综和征
EMG肌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