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金寨县响洪甸村庄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11.07 MB
- 文档页数:200
安徽金寨多措并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小田并大田”
汪建浩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年(卷),期】2022()5
【摘要】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
本文总结了金寨县丘陵山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小田并大田”,集中连片,促进宜机化的一些经验,以及工作中存在改进的问题,期望为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汪建浩
【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农业农村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浙江桐庐:多措并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2.统筹谋划早安排多措并举抓落实——江苏扎实推进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3.创新机制多措并举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河南省在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视频会上的发言
4.江门市多措并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5.长寿区多措并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寨县响洪甸水库(大坝)简介响洪甸水库,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坐落在西淠河上游,齐云山畔,占地1431平方千米。
水库大坝1956年4月开工建设,1958年7月竣工,同期开始蓄水。
坝顶高程为143.4米,防浪墙顶高程为144.5米,最大坝高87.5米,坝顶弧长367.5米,弦长307米,坝顶宽5米,另加挑出部分共为6米;大坝上游面垂直,下游面自顶向下逐渐加宽,最大底宽39米,包括扩大部分为43米.一、我国自立更生建设的三个第一:是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等半径同圆心混凝土重力拱坝,响洪甸水库大坝以五百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五千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为一级水工建筑物,可抗八级烈度地震;1994年12月开工建设安徽省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响洪甸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安装2台4万千瓦的抽水蓄能机组。
蓄能电站利用响洪甸水库作为上库,在距响洪甸水库大坝8.8千米处建一拦河坝,利用两坝之间的河道蓄水形成下库。
使用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双水内冷发电机组发电二、水库淹没区“麻埠街”(今属于麻埠镇)走出三支红军:三、金寨为国家革命和建设贡献了三个十万,麻埠功有其半:参加红军、新四军、解放军、游击队的接近5万人,绝大多数牺牲在战场上;修水库淹没了麻埠镇、流波镇等,淹没面积71平方公里;淹没区总移民人口52272人。
附1:金寨麻埠(响洪甸库区)的将帅足迹:元帅:徐向前将军:徐海东(大将)、王树声(大将)、李国厚(上将)周纯全(上将)、洪学智(上将)、梁从学(中将)、徐深吉(中将)、皮定均(中将)、李耀(中将)、何柱成(少将)、梁金华(少将)、张贻祥(少将)、闵鸿友(少将)、陈宜贵(少将)方升普(少将)附2:革命先驱:许继慎、高敬亭、陈昌浩、叶挺等附3:麻埠镇有两千年历史,民间曾经流传“来时衣帽堂堂,走时钱都花光,岭上回头望望,筹钱再来逛逛”来形容麻埠街昔日的繁荣。
1937年-1945年国民党安徽省政府曾经设在这里,李宗仁等三位国民党将领在此主政;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皖西北道委、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安徽省委、解放战争中的鄂豫皖剿匪司令部等也曾经设在这里。
自然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2.06•【文号】自然资发〔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2.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自然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自然资发〔202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党委农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党委农办: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村庄规划编制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先规划的原则,科学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及时纠正一些地方村庄规划编制盲目追求全覆盖、脱离实际、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和倾向,切实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更好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县域统筹,整体优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布局。
各地要结合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优化细化县域镇村体系布局,明确重点发展村庄,引导人口、产业适度集聚紧凑布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优化县域产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空间布局,形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县域整体优势。
在符合“三区三线”管控要求,确保县域村庄建设边界规模不超过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村庄用地(203)规模的前提下,可结合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村庄建设边界,并预留部分规模作为规划“留白”机动指标,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二、从实际出发,分类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
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分类指导,推进有需求、有条件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不下达完成指标和完成时限,不盲目追求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不要求编制工作进度“齐步走”和成果深度“一刀切”。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1条规划目的与效力 (1)第2条规划原则 (1)第3条规划依据 (1)第4条规划期限 (1)第5条规划范围 (1)第6条规划内容 (2)第7条规划目标 (2)第二章保护要素和价值评估 (2)第8条保护对象认定 (2)第9条价值提炼 (3)第三章保护区划和保护措施 (3)第10条核心保护范围 (3)第11条建设控制地带 (4)第12条环境协调区 (4)第四章村落选址和空间格局的保护 (4)第13条村落选址的保护 (4)第14条空间格局的保护 (4)第五章建筑保护与整治 (4)第15条建议历史建筑的保护 (4)第16条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 (5)第六章历史环境要素的保护 (5)第17条历史环境要素的保护 (5)第七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5)第18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内容 (5)第19条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原则 (5)第20条非物质文化活态传承规划策略 (5)第21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措施 (6)第八章发展定位 (6)第22条发展定位 (6)第九章道路交通规划 (6)第23条保护区道路规划原则 (6)第24条机动车交通规划 (6)第25条步行交通规划 (6)第26条广场、停车场规划 (7)第27条竖向规划 (7)第十章基础设施改善规划 (7)第28条给水工程规划 (7)第29条排水工程规划 (7)第30条电力工程规划 (7)第31条电讯及有线电视规划 (8)第32条环卫环保规划 (8)第33条综合防灾规划 (8)第十一章产业发展 (8)第34条村庄特色与产业发展思路 (8)第35条生活、生产与旅游的关系处理 (8)第36条展示利用与旅游发展规划 (9)第十二章保护发展计划和保障措施 (9)第37条行动安排 (9)第38条近期 (9)第39条组织领导和社会监督 (10)第40条保障措施 (10)第41条资金筹措 (11)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与效力(1)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公布第三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的通知》(建村【2014】168号),六安市金寨县汤家汇镇瓦屋基村宴湾被列入第三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造林绿化先进事迹(共6篇)造林绿化先进事迹(共6篇)第1篇造林绿化先进事迹造林绿化先进个人事迹XXX,男,XXXX 年XX月出生,高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XXXX年XX月当选为XX村党支部书记。
自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他紧紧围绕乡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中心工作,按照“青山绿水无闲田”的发展思路,以饱满的热情.高度认真的态度组织并参与到造林绿化行动中。
经过他组织全村人民群众开展过造林绿化行动后,全村舞动着青春的绿潮。
一.加强学_,深刻认识造林绿化行动的重大意义他始终认为造林绿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体现,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要求,是福荫子孙后代的好事,他身为一名村支部书记,坚持谦虚上进好学的良好_惯,不断加强学_,从而使他充分认识到了造林绿化的重大意义,也为组织开展好本村的造林绿化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身先士卒,争当践行造林绿化行动的标兵。
他紧紧围绕乡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中心工作,按照“青山绿水无闲田”的发展思路,积极参与到植树造林.绿化乡村等工作中,几年来荒山造林2600多亩,积极组织并参与“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建设生态新春荣”活动,为村庄道路栽植行道树800多棵,倡导农户做好庄前屋后绿化工作,努力做到服务山川造林.服务乡村绿化,在造林绿化行动中走在广大群众的前面.挥洒辛劳的汗水。
三.宣传,做好开展造林绿化行动的宣传员。
他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村委会为骨干,进行系统宣传,要求每个村民每年新栽一棵树;通过开展“大手拉小手”结对子活动,将村干部划片与各村民小组结成对子,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到造林绿化行动中来,在全村兴起植树造林建设秀美山川的新高潮。
四.传递____,做好落实造林绿化行动的服务员。
年树木.百年育人。
肩负着带领全乡人民群众造林绿化的____,他倍感自豪。
他时刻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创新工作方式,在造林绿化行动中小有名气,全乡部分创业青年在他的带领下不断开发经济林,不仅绿化了环境,而且收入可观。
安徽省林业局关于《安徽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2030年)》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安徽省林业局
•【公布日期】2021.12.30
•【字号】
•【施行日期】2021.12.3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
正文
安徽省林业局关于《安徽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
规划(2021-2030年)》的批复
六安市林业局:
你局《关于申请批复安徽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2030年)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安徽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安徽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要严格按照《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布局、功能区划、保护建设内容实施,有力提升完善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功能,不断增强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具体详见附件)。
二、安徽金寨西河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严格按照《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落实禁止开发区管控要求。
三、你局要加强对《总体规划》实施的组织指导,督促金寨县健全保护区管理机构,及时完成自然保护区人员配置、勘界立标等基础工作,建立并落实各项规章
制度,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附件: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附表.pdf
安徽省林业局
2021年12月30日。
安徽省造林技术导则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安徽省林业厅二〇一二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林业区域和立地条件划分 (2)2.1林业区域划分 (2)2.2立地类型划分 (8)第三章造林绿化主要技术标准 (8)3.1最小面积标准 (8)3.2成活率(保存率、保存株数)标准 (9)3.3造林苗木标准 (9)第四章各区域主要造林树种与造林模式 (9)4.1淮北平原区 (9)4.2江淮丘陵区 (16)4.3沿江丘陵平原区 (20)4.4皖南与大别山区 (23)附件一:安徽省林业区域划分图 (31)附件二:安徽省立地类型划分及主要造林树种选择一览表 (32)附件三:安徽省人工造林主要树种造林模型表 (41)第一章总则1、为增加造林绿化科技含量,保证造林绿化质量,提高造林绿化成效,尽早实现我省千万亩森林增长目标,特制定本导则。
2、实现我省千万亩森林增长目标是落实胡锦涛主席“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蓄积要比2005年分别增长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的庄严承诺,是建设宜居宜业生态强省的重要战略措施。
应坚持政府主导,落实各级政府绿化目标责任制,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3、开展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人工造林,必须坚持以下原则:①生态优先,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兼顾原则;②遵循自然、经济规律,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③质量优先、速度与成效相统一原则;④在林种规划上,既考虑各林种平衡发展,又突出区域特色原则,如重点山区市、县仍应把用材林、竹林和传统用材树种造林放在重要位置;丘陵区重点发展经果林、工业原料林和特色薪炭林;平原区重点发展防护林、工业原料林和经果林。
各区域均须适当发展生物质能源林。
4、本导则参考依据:①有关“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文件、会议纪要、领导讲话;②《造林技术规程》(DB 34/ 1267-2010);③《安徽省苗木标准》(皖D/LY02-84);④《安徽省不同区域造林树种选择及栽培技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安徽沿淮蓄洪区及其它洼地征迁文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但城市的用地资源却越来越紧张。
为了解决用地资源紧张的问题,有很多地方开始将注意力放到了洼地这一块。
我国安徽省的沿淮蓄洪区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近年来,安徽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沿淮蓄洪区及其它洼地征迁的文件和政策,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用地资源。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沿淮蓄洪区的概念和特点沿淮蓄洪区是指淮河流域中,为防止防洪工程下游地区因淮河暴涨而发生灾情,而特别规划成专用蓄洪区。
这个地区的特点是土地资源丰富,但也很容易出现涝灾。
因此,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洪水灾害,政府在这个地区实行着较为严格的土地使用政策。
二、安徽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洼地征迁的政策为了合理利用用地资源,安徽省政府出台了许多关于洼地征迁的政策。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洼地的规划指导:政府将洼地的规划重点放在了保障农业生产、防汛防灾以及小城镇建设等方面。
同时,政府也规划了一些特殊用途的洼地,例如生态公园、休闲度假村等。
2. 洼地的统筹规划:政府将洼地的规划、用地和环境保护纳入到总体规划中,以统筹协调洼地的发展和保护。
3. 征迁政策:政府对于需要拆迁的洼地居民,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和安置。
同时,政府也规定了一定的征迁程序和标准,以维护征迁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三、洼地征迁面临的挑战和问题1. 一些地方对于洼地的开发仍然存在过度的冲动,存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 洼地征迁的补偿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一些地方的补偿标准存在不公平和争议问题。
3. 一些地区的征迁程序存在不规范和不透明的问题,导致一些居民的权益受到侵害。
四、结论总的来说,沿淮蓄洪区及其它洼地征迁政策的出台,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用地资源。
但是政策的执行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保证权益的公平保障。
同时,社会各界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洼地保护和征迁的宣传和协助,以共同推进洼地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