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分类
- 格式:docx
- 大小:10.82 KB
- 文档页数:4
危险化学品分类危险化学品是指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危害的化学物质。
为了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国际上对危险化学品进行了严格的分类和标识。
根据危险程度的不同,危险化学品分为以下几类:一、爆炸品爆炸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燃或者爆炸的物质。
根据不同的爆炸性质,爆炸品又可分为以下几类:1.火药类:包括黑火药、烟火药、炸药和推进剂等。
2.炸药类:包括炸药、炸弹和炸药废料等。
3.气体爆炸品:包括氢气、乙炔、丙烯等易于爆炸的气体。
4.易燃液体爆炸品:包括汽油、煤油、柴油、丙酮等易燃液体。
5.易燃固体爆炸品:包括硝酸铵、过氧化氢、硫酸铵等易燃固体。
二、氧化剂氧化剂是指在与其它物质接触后,能够引发氧化反应的物质。
氧化剂主要分为有机氧化剂和无机氧化剂两类。
有机氧化剂包括过氧化物、硝酸邻苯酚、硝化苯、硝化纤维素等;无机氧化剂包括氧气、氯酸、遇水氧化铝等。
三、毒害性物质毒害性物质是指能够对人体或者其他生物体造成损害和破坏的化学物质。
根据毒害程度的不同,毒害性物质又可以分为四类:1.高毒类毒害物质:包括氢氰酸、砷化氢、氰化物等。
2.中毒类毒害物质:包括甲醇、酚类、苯胺等。
3.低毒类毒害物质:包括乙醇、苯乙烯、丙酮等。
4.慢性毒害物质:包括铅、汞、砷等。
四、易燃物质易燃物质是指在接触到火源或者高温时能够自燃的化学物质。
易燃物质主要分为四类:1.气体类:包括甲烷、乙烯、氢气等。
2.液体类:包括乙醇、丙酮、甲醇等。
3.液化气体类:包括丙烷、乙烷、氯乙烯等。
4.固体类:包括硝酸母盐、黄磷、亚硝酸盐等。
五、腐蚀性物质腐蚀性物质是指对人体和环境有强烈腐蚀、腐蚀或者腐化作用的物质。
腐蚀性物质主要分为酸性和碱性两类,包括硫酸、盐酸、氢氟酸、氢氧化钠、氨水等。
六、其它危险化学品除以上几类外,还有一些化学物质可能由于特殊原因和行业要求而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如蒸馏煤焦油、染料等。
总之,危险化学品分类是为了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而设立的,对于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应该根据分类来加以严格控制和管理,确保其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方法
1. 咱先来说说爆炸品这一类呀,就像那过年放的鞭炮,“啪”的一声能吓人一跳!你想想,要是大量的爆炸品没管理好,那得多危险啊!
2. 气体类危险化学品也不能小瞧呢!就好比煤气罐,一个不小心泄露了,那可不得了哇!
3. 易燃液体这一类呀,像汽油,一点就着,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4. 易燃固体也得重视啊!像磷,很容易就燃烧起来了,是不是很可怕呀!
5.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就好像是火种的助力器,能让火变得更猛呢,多吓人!
6. 有毒品,那可真是碰不得呀!就像毒蘑菇,吃了可能就会危及生命,谁敢乱来呀!
7. 放射性物品,这就像是隐藏的杀手,看不见摸不着却很危险,想想都让人害怕!
8. 腐蚀品,像硫酸那样的,能把东西都腐蚀掉,要是沾到人身上可咋办哟!
9. 杂项危险化学品,范围可广啦,各种奇怪又危险的都在里面呢,可不能掉以轻心啊!
总之,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很重要,我们一定要了解清楚,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呀!。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分组简介危险化学品是指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过程中,具有毒害性、腐蚀性、爆炸性、燃烧性、放射性等特性,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的物质。
为了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管理和控制,国际上普遍采用了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及分组的方法。
分类方法根据国际上通用的方法,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 毒性:根据化学品对人体的毒性程度,将其分为不同毒性级别,例如高毒、中毒、低毒等级。
2. 燃烧性:根据化学品的燃烧性质,将其分为易燃、可燃、不燃等级。
3. 爆炸性:根据化学品的爆炸性质,将其分为易爆、不易爆等级。
4. 腐蚀性:根据化学品对物体的腐蚀能力,将其分为强腐蚀性、中等腐蚀性、弱腐蚀性等级。
5. 放射性:根据化学品的放射性程度,将其分为高放射性、中等放射性、低放射性等级。
分组方法危险化学品的分组是根据其危害性质和特点将其归类为相似的类别,方便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分组方法有以下几种:1. UN编号: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标准,为危险化学品分配唯一的UN编号,以区分不同种类和属性的化学品。
2. GHS分类:根据全球化学品分类系统(GHS),将危险化学品分为不同的类别,如爆炸品、氧化剂、毒性物质等。
3. 包装标志: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危害类别,在包装上标示相应的危险性标志,以便识别和防范风险。
例子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分组例子:1. 氨水:毒性-中毒,燃烧性-不燃,腐蚀性-强腐蚀性。
2. 乙醇:毒性-低毒,燃烧性-易燃,腐蚀性-中等腐蚀性。
3. 二氧化碳:毒性-非毒性,燃烧性-不燃,腐蚀性-无腐蚀性。
以上是对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分组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分组应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进行确认。
中国的化学品危险等级划分一、不同级别的危化品各种危化品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不同级别,共分为9个级别。
即:一级轻微危险品、二级较轻危险品、三级轻危险品、四级中等危险品、五级较重危险品、六级严重危险品、七级非常危险品、八级剧毒危险品和九级高度剧毒危险品。
不同级别的危化品危险系数不同,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巴洛仕专业危化品处置技术服务提供不同级别危化品的处置方法,采用科学环保的方式处理危化品。
并对储运场所进行严格的安全防范,杜绝危险事故的发生。
二、不同特征的危化品各种危化品在性质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远距离肺部刺激、可燃、爆炸、毒性、腐蚀等多个方面。
对于每种危化品的不同特征,要采取不同的应急处理方式,掌握应急处理操作技巧至关重要。
对于可能对人体造成较大危害的危险品,建议预先购买相应防护用品,以免在处理时受到伤害。
巴洛仕专业危化品处置技术服务了解不同危化品的特征,拥有各类处置危化品的设备,以科学的技术和安全的措施处理危化品。
为场所安全快速处理危险品提供了可靠辅助。
三、危化品的应急处理在危化品事故发生时,亟需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以防止事故扩大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应急处理包括疏散人员、避免燃烧和爆炸、控制泄漏、降低污染等环节。
应急处理步骤的具体要求根据不同情况而异,但总体目标就是要快速稳妥地控制事态。
巴洛仕专业危化品处置技术服务专业设备、专业人员、专业服务,可在事故发生后,迅速进行应急处理,对事态加以控制,并排除安全隐患,提高后续处置危化品的效率和准确性。
危化品是一种危险和特殊的物质,我们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提高对于危化品的认识,并注意从源头控制它们的泄漏和污染。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让人们更深入了解危化品等级:分类、特征、应急处理,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命和环境。
同样,巴洛仕专业危化品处置技术服务可以提供一系列危化品处理技术和服务,使我们在处理危化品时更加安全、专业、高效。
未来,我们需要更多拥抱新技术和方式、改变传统思路,推动危化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复杂分类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按中国已公布的法规、标准,将危险化学品分为九大类,每一类又分为若干项,即:第一类: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爆炸品在国家标准中分5项,其中有3项包含危险化学品,另外2项专指弹药等。
第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高氯酸。
第2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二亚硝基苯。
第3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如四唑并-1-乙酸.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它分3项。
第1项:易燃气体,如氨气、一氧化碳、甲烷、氢气、乙烷、乙烯、丙烯等。
第2项: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氮气、氧气、氩气、等。
第3项:有毒气体,如氯(液化的)、氨(液化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氟化氢、氯化氢等.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它分3项。
第1项:低闪点液体,即闪点低于-18℃的液体,如乙醛、丙酮、乙酸甲酯等.第2项:中闪点液体,即闪点在-18℃~<23℃的液体,如苯、甲醇、乙醇等.第3项:高闪点液体,即闪点在23℃~61℃的液体,如环辛烷、氯苯、苯甲醚、糠醛等。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按它的燃烧特性分为3项如金属钠、金属钾。
第1项: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如红磷、硫磺等。
第2项: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如黄磷、三氯化钛等。
简述危险化学品分类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感染性等特性的化学物质,它们可能对人体健康、环境和财产造成危害。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危险化学品,国际上通常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
本文将简要介绍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1. 毒性化学品:毒性化学品是指对人体健康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对人体的影响程度,毒性化学品又可分为高毒、中毒和低毒三类。
高毒化学品对人体的毒性较高,摄入或接触后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死亡;中毒化学品对人体的毒性较中等,接触后可能引起一定的健康问题;低毒化学品对人体的毒性较低,接触后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 腐蚀性化学品:腐蚀性化学品是指具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对金属、非金属和有机物质造成腐蚀破坏。
根据其腐蚀性的程度,腐蚀性化学品又可分为强腐蚀性和一般腐蚀性两类。
强腐蚀性化学品能够迅速破坏物体的组织结构,造成严重的腐蚀伤害;一般腐蚀性化学品腐蚀性较弱,但长期接触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害。
3. 爆炸性化学品:爆炸性化学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爆炸反应并释放大量能量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爆炸性的程度,爆炸性化学品又可分为高爆炸性、中爆炸性和低爆炸性三类。
高爆炸性化学品在一定条件下会迅速爆炸,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气体;中爆炸性化学品的爆炸性较中等,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爆炸;低爆炸性化学品的爆炸性较低,需要高温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刺激才能引发爆炸。
4. 易燃化学品:易燃化学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容易燃烧的化学物质。
根据其易燃性的程度,易燃化学品又可分为高易燃、中易燃和低易燃三类。
高易燃化学品在常温下即可燃烧,容易引发火灾;中易燃化学品需要较高的温度才能燃烧;低易燃化学品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其他条件才能引燃。
5. 放射性化学品:放射性化学品是指具有放射性的化学物质,它们能够通过放射性衰变释放出放射性粒子或射线。
放射性化学品对人体和环境具有辐射危害,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和放射病。
危险化学品分类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放射性物品、有毒品和腐蚀品等8类。
第1类爆炸品本类化学品系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或仅产生热、光、音响或烟雾等一种或几种作用的烟火物品。
爆炸品有以下主要特性:1、爆炸性是一切爆炸品的主要特征这类物品都具有化学不稳定性,在一定外界因素的作用下,会进行猛烈的化学反应,主要有以下特点:猛烈的爆炸性。
当受到高热摩擦,撞击,震动等外来因素的作用或其它性能相抵触的物质接触,就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和高热,引起爆炸。
爆炸性物质如贮存量大,爆炸时威力更大。
这类物质主要有:三硝基甲苯(TNT),苦味酸,硝酸铵,叠氮化物,雷酸盐,乙炔银及其它超过三个硝基的有机化合物等。
化学反应速度极快。
一般以万分之一秒的时间完成化学反应,因为爆炸能量在极短时间内放出,因此具有巨大的破坏力。
爆炸时产生大量的热,这是爆炸品破坏力的主要来源。
爆炸产生大量气体,造成高压,形成的冲击波对周围建筑物有很大的破坏性。
2、对撞击、摩擦、温度等非常敏感任何一种爆炸品的爆炸都需要外界供给它一定的能量----起爆能。
某一爆炸品所需的最小起爆能,即为该爆炸品的敏感度。
敏感度是确定爆炸品爆炸危险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敏感度越高,则爆炸危险性越大。
3、有的爆炸品还有一定的毒性例如:梯恩梯、消化甘油、雷汞等都具有一定的毒性。
4、与酸、碱、盐、金属发生反应有些爆炸品与某些化学品如酸、碱、盐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的生成物是更容易爆炸的化学品。
如:苦味酸遇某些碳酸盐能反应生成更易爆炸的苦味酸盐;苦味酸受铜、铁等金属撞击,立即发生爆炸。
由于爆炸品具有以上特性,因此在储运中要避免摩擦、撞击、颠簸、震荡,严禁与氧化剂、酸、碱、盐类、金属粉末和钢材料器具等混储混运。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1. 毒性化学品:具有对人体、动物或者环境具有毒性的化学品。
这类化学品被分为不同的毒性级别,包括致命、严重毒性、急性毒性、潜在毒性等级别。
2. 腐蚀性化学品:具有腐蚀生物组织、金属等性质的化学品,对人体和环境有危害。
3. 爆炸性化学品: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爆炸的化学品,对人员和环境造成重大危害。
4. 易燃化学品:在常温下易于燃烧的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易燃性等性质。
5. 放射性化学品:具有放射性的化学品,对人体和环境造成辐射危害。
此外,根据国际上的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危险化学品还可以根据其具体的危险性质和用途进行更详细的分类。
例如,根据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的相关规定,危险货物被分为九个类别,包括爆炸品、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剂、毒性物质、腐蚀品、放射性物质和其它危险品。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正确识别和分类危险化学品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不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也规定了对不同类别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运输和处理要求,以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危险化学品分类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化学品的使用和储存,以及对人员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除了根据化学品的危险性质进行分类,还可以根据化学品的用途、毒性级别等进行更细致的分类。
在国际上,许多国家都有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准和法规,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处理等方面做出了相关规定,以确保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对于化学品生产企业、使用单位以及相关管理部门都非常重要。
通过对化学品的分类,可以确保生产企业正确标识化学品的危险性质,为使用单位提供准确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和使用方法,以及对危险化学品的正确处理和储存方法。
同时,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分类还可以帮助管理部门更好地进行监管和安全管理,推动相关立法和监管措施的完善,从而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危险化学品的类别及分类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我国将危险化学品按照其危险性划分为8类21项。
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
1、爆炸品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磨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不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把爆炸品分为五项:1.整体爆炸物品: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2.抛射爆炸物品: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3.燃烧爆炸物品: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或较小抛射危险,或两者兼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4.一般爆炸物品: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万一被点燃或引爆,其危险作用大部分局限在包装件内部,而对包装件外部无重大危险;5.不敏感爆炸物品:非常不敏感的爆炸物质,比较稳定,在着火试验中不会爆炸。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1)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2)温度在21.2℃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57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 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气体。
本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会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爆炸,或导致气瓶阀门松动漏气,酿成火灾或中毒事故。
按其性质分为以下三项:①易燃气体;②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③有毒气体。
3、易燃液体指闭杯闪点等于或低于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是根据GB13690——19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和GB6944——2005《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分为以下9个类别:第一类——爆炸品,第二类——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第四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第五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第六类——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第七类——放射性物质,第八类——腐蚀性物质,第九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对于那些具有多种危险属性的化学品,一般按照“择重入列”的原则进行分类,即按照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险属性进行分类。
在“类别”下面又细分有“项别”。
一、爆炸品是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并产生高压冲击波(发生爆炸)对周围物体造成破坏的化学品。
又分为6各项别,其爆炸危险性依序降低。
1、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雷管、炸药、苦味酸、硝化甘油等。
2、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燃烧弹、催泪弹等。
3、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非起爆导火索、点火引信、苦胺酸钠等。
4、无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安全导火索、爆炸式铆钉等。
5、有整体爆炸危险但非常不敏感物质本项包括有整体爆炸危险性,但非常不敏感以致在正常运输条件下引发或由燃烧转为爆炸的可能性很小的物质。
6、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本项包括仅含有极端不敏感起爆物质、并且其意外引发爆炸或传播的概率可忽略不计的物品。
但是该项物品的危险仅限于单个物品的爆炸。
其危害:人有生命危险和物体被破坏。
对这类危险品,只有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一旦发生爆炸,是无法扑救的。
对于扑救爆炸品火灾,禁用酸碱灭火器,切忌用沙土覆盖,以免增强爆炸物品爆炸时的威力。
可用水或其他灭火器灭火,施救人员应配备防毒面具。
二、气体指在50度时,蒸气压力大于300KPa的物质。
危险化学品分类
按我国目前已公布的法规、标准,有三个国标:GB6944-8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大类,每一类又分为若干项。
即第一类: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
爆炸品在国家标准中分5项,其中有3项包含危险化学品,另外2项专指弹药等。
第1项: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高氯酸。
第3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二亚硝基苯。
第4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如四唑并-1-乙酸。
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等。
它分3项。
第1项:易燃气体,如氨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第2项: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氮气、氧气等。
第3项:有毒气体,如氯(液化的)、氨(液化的)等。
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类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它分3项。
第1项:低闪点液体,即闪点低于-18℃的液体,如乙醛、丙酮等。
第2项:中闪点液体,即闪点在-18℃—<23℃的液体,如苯、甲醇等。
第3项,高闪点液体,即闪点在23℃以上的液体,如环辛烷、氯苯、苯甲醚等。
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按它的燃烧特性分为3项。
第1项: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如红磷、硫磺等。
第2项: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如黄磷、三氯化钛等。
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就能燃烧或爆炸。
如金属钠、氢化钾等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按其组成分为2项。
第1项:氧化剂,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
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第2项: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是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
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
第六类:毒害品,指进入人(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如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等。
第七类:放射性物品,它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国家还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
第八类: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
这类物质按化学性质分3项。
第1项:酸性腐蚀品,如硫酸、硝酸、盐酸等
第2项:碱性腐蚀品,如氢氧化钠、硫氢化钙等。
第3项:其它腐蚀品,如二氯乙醛、苯酚钠等。
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将能够燃烧的液体分成甲类液体、乙类液体、丙类液体三类。
比照危险货物的分类方法,可将上述甲类和乙类液体划入易燃液体类,把丙类液体划入可燃液体类。
甲、乙、丙类液体按闭杯闪点划分。
甲类液体(闪点<28℃)有:二硫化碳、氰化氢、正戊烷、正已烷、正庚烷、正辛烷、1-已烯、2-戊烯、1-已炔、环已烷、苯、甲苯、二甲苯、乙苯、氯丁烷、甲醇、乙醇、50度以上的白酒、正丙醇、乙醚、乙醛、丙酮、甲酸甲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乙腈、丙烯腈、呋喃、吡啶、汽油、石油醚等;
乙类液体(28℃≤闪点<60℃)有:正壬烷、正癸烷、二乙苯、正丙苯、苯乙烯、正丁醇、福尔马林、乙酸、乙二胺、硝基甲烷、吡咯、煤油、松节油、芥籽油、松香水等;
丙类液体(闪点≥60℃)有:正十二烷、正十四烷、二联苯、溴苯、环已醇、乙二醇、丙三醇(甘油)、苯酚、苯甲醛、正丁酸、氯乙酸、苯甲酸乙酯、硫酸二甲酯、苯胺、硝基苯、糠醇、机械油、航空润滑油、锭子油、猪油、牛油、鲸油、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桐油、蓖麻油、棉籽油、葵花籽油、亚麻仁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