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申报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符合推荐资格名
- 格式:pdf
- 大小:145.47 KB
- 文档页数:8
主持人:赖斯捷课题研究·思想E-mail:371763559@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及其培育文︳刘正华2018年8月教育部公示了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湖南有6个项目拟获二等奖。
从总数上讲,湖南情况不太理想,相比2014年减少了一半,这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如何做好下一轮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及申报,应受到相关单位和个人的重视。
作为政府设立的教育领域最高业务奖励,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社会受到广泛关注。
该奖项按照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设立,每四年评审一次,特等奖为国务院批准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最高奖。
1989年在全国普通高校开展优秀教学成果评奖,2014年首次开展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
2018年是第二次开展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
该奖项接受各级各类学校、学术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个人申报,分别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授予相应的证书、奖章。
该奖项评审坚持标准、质量第一、宁缺毋滥,允许各个等级奖项有空缺。
综合最近两届评选结果分析,国家教学成果奖呈两个特征和趋势:第一,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必须在学校进行教学实践和应用,因为它是实践性的“教学成果”;第二,科研单位与其他性质的单位应注重与教学单位、尤其是基础教育学段学校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取得基础教育类教学成果奖。
一、评审要求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主要通过自主申报、层层选拔的四级评审进行,从区县到市、省级,都要进行初评、答辩和复评,一般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等优秀项目才会被推荐参加国家级评审。
根据规定,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奖励范围包括基础教育各阶段、各领域取得的教学成果。
凡按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的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个人,均可申报。
其成果要求反映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的重要成果,包括课程、教学、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在某些方面有所侧重。
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概述作为教育领域的顶级奖项之一,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设立旨在肯定和推广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进一步激发教育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2018年,在众多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并获得二等奖的教学成果无疑具有极高的教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本文将针对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为读者深入了解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标准和具体成果提供参考。
二、获奖作品简介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得者共有若干所学校和教育机构,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成果。
其中包括了以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研发、学科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教学项目。
这些获奖作品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成果,对于促进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获奖作品案例分析1.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项目某小学的数学教学改革项目“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与实际运用能力”的获奖成果在获奖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
该项目通过引入实践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联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字游戏、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项目某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改革项目“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获奖成果也是本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亮点之一。
该项目通过改革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引入了更多的实验探究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进行各种实验探究活动,提高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3. 高中历史教学课程改革项目某高中的历史课程改革项目“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思考能力”的获奖成果也给本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增添了亮眼之处。
该项目通过对历史课程内容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仅了解历史知识,更能够培养自主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附件2《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基础教育)》填报说明《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基础教育)》(以下简称《申报表》)是教学成果奖申请、推荐、评审、批准的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认真填写。
一、封面1.成果名称:应准确、简明地反映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
2.成果完成者:个人名义申报的,填写成果主持人姓名,并写上所在单位名称;以单位名义申报的,填写成果主持单位名称。
3.省级教学成果奖励等级:指该成果在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中所获得的奖励等级。
4.推荐单位: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5.推荐时间:指推荐单位决定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时间。
6. 序号: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填写。
组成形式为abcdef,其中:abc为省级代码(详见下表);def为省级推荐成果的顺序号。
例如:序号“********”为北京市推荐的、编号为001的成果,其中911为推荐单位北京市的代码,001为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的顺序号。
7. 编号:由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秘书处填写。
二、成果简介1. 研究起止时间:起始时间指提出问题、开始研究日期;完成时间指解决问题、形成最终成果的日期。
2. 成果概要:对成果的主要内容做说明,均应直接叙述,请勿采取“见××附件”的表达形式。
3. 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具体指出成果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阶段、所采用的方法等,问题要明确,思路、阶段要清晰,方法要有针对性。
4. 成果创新点:对成果在实践中的突破、理论上的创新进行归纳与提炼。
应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每个创新点相对独立。
三、成果应用及效果1. 实践检验起始时间指正式实施(包括正式试行)教育教学方案的时间,不含研讨、论证及制定方案的时间。
正在进行实践检验的截止时间为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的时间。
2. 成果应用及效果:对成果的应用情况、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阐述。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要求一、申报条件申报单位:申报单位应为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等法人单位,或经法人单位授权的非独立法人二级单位。
每个单位限报1项。
申报人:申报人应为成果的完成人或参与者,并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
申报人数量根据成果规模和复杂性确定,原则上不超过5人。
推荐单位:申报单位应选择一个推荐单位,一般为所属省市的教育行政部门或行业协会。
成果要求:申报成果应为原创性、创新性、实用性强的教学成果,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
二、申报材料申报表:申报单位需填写完整的申报表,包括成果简介、实践效果、创新点等内容。
申报表需加盖申报单位公章。
成果报告:申报人需提交成果报告,包括成果背景、研究过程、实验验证、效果评估等内容。
成果报告需按照规定的格式编写,并符合学术规范。
证明材料:申报单位需提供成果相关的证明材料,如实验数据、用户反馈、专家评价等。
证明材料应真实可靠,能够支撑成果报告的内容。
其他材料:申报人可根据需要提交其他辅助材料,如研究论文、获奖证书等。
三、申报流程网上申报:申报人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平台进行网上申报,按照要求填写相关信息,上传申报材料。
提交纸质材料:申报人需将网上申报材料打印成纸质版,并加盖申报单位公章,按照推荐单位的要求提交。
审核推荐:推荐单位将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提出推荐意见。
审核通过的申报材料将由推荐单位报送至教育部。
专家评审:教育部将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并组织现场答辩。
评审结果将公示15个工作日。
公示与表彰:最终评审结果将在教育部官网进行公示,并举行表彰仪式,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励资金。
四、成果要求原创性:申报成果应为原创性教学成果,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其他权益。
创新性:申报成果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题或提高教育质量。
实用性:申报成果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示范意义。
研究深度与广度:申报成果应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和广度,能够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特点。
2018年基础教育级教学成果奖什么是基础教育级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级教学成果奖是由教育部主管的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先进成果评选活动之一。
该奖项旨在推动和表彰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基础教育级教学成果奖分为一、二、三等奖,以及入围奖。
奖项设立在不同领域,包括中小学教育、幼儿教育、职业教育等。
每年都会有一批教学成果优秀的学校和学科荣获该奖项殊荣。
2018年基础教育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情况2018年基础教育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已于5月份结束,共有301个项目入选,其中一等奖项目11个,二等奖项目116个,三等奖项目174个。
此次评选覆盖了中小学、幼儿教育、职业教育等多个领域。
其中,中小学教育领域项目数量最多,有292个项目入选,占总数的97%。
此外,本次评选的“教育科技与信息化”领域,也吸引了众多参赛者的关注。
在该领域投出的项目中,比较受关注的有广东省增城区小学网络课堂建设、广州市荔湾区小学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与应用创新等项目。
一些优秀的项目下面列出一些获奖的优秀项目,以供大家参考:广东省莲花山小学“思维训练”课程广东省莲花山小学的“思维训练”课程获得了2018年基础教育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这个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思考和实践探究能力,涵盖了基础训练、话题探究和综合应用三部分,包含了数学、科学、语文等领域的综合知识,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该课程的实施方案非常具有创新和可操作性,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整体讲授相结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定制。
北京市丰台区二区小学“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北京市丰台区二区小学的“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获得了2018年基础教育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该课程针对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课程综合运用了幼儿园游戏教育、运动教育等特点,将幼儿视为学习的主体,以儿童游戏为载体,引导幼儿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开发幼儿的潜能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愉悦中学习,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及其培育作者:刘正华来源:《湖南教育·A版》2019年第01期2018年8月教育部公示了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湖南有6个项目拟获二等奖。
从总数上讲,湖南情况不太理想,相比2014年减少了一半,这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如何做好下一轮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及申报,应受到相关单位和个人的重视。
作为政府设立的教育领域最高业务奖励,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社会受到广泛关注。
该奖项按照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设立,每四年评审一次,特等奖为国务院批准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最高奖。
1989年在全国普通高校开展优秀教学成果评奖,2014年首次开展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
2018年是第二次开展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
该奖项接受各级各类学校、学术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个人申报,分别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授予相应的证书、奖章。
该奖项评审坚持标准、质量第一、宁缺毋滥,允许各个等级奖项有空缺。
综合最近两届评选结果分析,国家教学成果奖呈两个特征和趋势:第一,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必须在学校进行教学实践和应用,因为它是实践性的“教学成果”;第二,科研单位与其他性质的单位应注重与教学单位、尤其是基础教育学段学校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取得基础教育类教学成果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主要通过自主申报、层层选拔的四级评审进行,从区县到市、省级,都要进行初评、答辩和复评,一般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等优秀项目才会被推荐参加国家级评审。
根据规定,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奖励范围包括基础教育各阶段、各领域取得的教学成果。
凡按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的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个人,均可申报。
其成果要求反映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的重要成果,包括课程、教学、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在某些方面有所侧重。
对教学成果奖申报中若干问题的分析与建议作者:于雷郭霏霏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9年第07期【关键词】教学成果奖;申报;分析与建议【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2-0016-041994年,国务院颁发了《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教学成果奖与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哲学社会科学奖并列为国家级五大奖项。
2014年以前,教学成果奖评选主要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其后开始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类别。
其中,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包括高等教育阶段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
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
教学成果的主要形式包括有关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实施方案、研究报告、教材、课件(软件)、论文、著作等。
教学成果的申报主体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集体和个人,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学术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个人。
按其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产生的效果,教学成果分为国家级和省(部)级奖,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类奖项。
申报教学成果奖的相关成果要求经过两年以上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申报特等奖的要求经过不少于4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
一、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分析(一)各省(市)推荐项目与获奖情况分析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共451项,来自于31个推荐单位。
特等奖2项,分别由广东省教育厅和山东省教育厅推荐,一等奖50项,二等奖399项。
其中,北京市教委、江苏省教育厅、山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推荐的项目质量较高、数量较多,这5个省市推荐的项目数之和约占总获奖项目的50%。
另外,天津(推荐项目14项、获奖项目13项)与上海(推荐项目18项、获奖项目16项)两市的获奖比例最高。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推进教学理念的更新,落实教育部的改革要求,我国教育部每年都会评选出一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以奖励教育界的先进个人和单位,鼓励他们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方面取得更大的创新成果。
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经过层层筛选,终于评选出一批代表教育行业最高水平的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在教学成果方面有突出的表现,更将对全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一、《项目名称1》项目简介:该项目是教育部长期以来一直高度关注的重点项目,此次获奖主要是基于其在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取得的创新成果。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涵盖了多种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尤其是在STEM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成果亮点:该项目在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上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是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该项目的实施及成果,对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名称2》项目简介:该项目是一项基础教育领域的重点研究项目,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该项目通过对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的综合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富有创意的学习资源。
成果亮点:该项目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学习需求为依托,围绕教育部提出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基础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项目名称3》项目简介:该项目是一项涉及教师培训与教学实践的重要研究课题。
该项目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为目标,通过探索和实践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交流评台。
成果亮点:该项目的成果不仅在于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在于拓展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总结: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这些项目,是在当今教育改革大潮中涌现出的闪亮之星。
附件广东省申报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符合推荐资格名单序号成果名称申报人申报人所在单位省级拟获奖等次类别1基于智能机器人的“做学创”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王同聚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广州市电化教育馆)特等奖非一线2中学“情思历史”教学的建构与实践陈洪义湛江市教育局教育研究室特等奖非一线3“双系统三平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建与实施郑希付华南师范大学特等奖非一线4中学物理课例研究5×5联动式教研模式探索与实践张晓红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一等奖非一线5基于TLLM策略提升小学生英语学习力的实践与研究陈凤葵东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一等奖一线6国学经典吟诵方法和“三步五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姚霞晖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一等奖一线7先天盲和后天盲学生信息表征方式的实验及应用研究沈光银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一等奖一线8“三维四式”课程整合模型构建与开发的理论与实践黄志红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一等奖非一线9基于综合素养的中小学课程形态变革探究叶文梓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一等奖非一线10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培养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策略研究与实践陈式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一等奖非一线11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李 吉深圳市龙华区实验学校一等奖一线12器乐教学中的学生音乐素质培养周立清珠海市艺术高级中学一等奖一线13理科探究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教学范式的视角唐云波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一等奖非一线14初中整本书阅读课程区域推进的实践探索倪 岗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一等奖非一线15课堂的变革——习本课堂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刘荣青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一等奖非一线16六要素教学王定铜广州市黄埔区教师发展中心一等奖非一线17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操作实践与评价研究宾 华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与信息中心一等奖非一线18“拓展式”课例研究范式与物理教师实践共同体建构张建奋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一等奖非一线19幼儿个别化学习的“支架式”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建设王微丽深圳市莲花二村幼儿园一等奖一线20聚合资源,协同育人——创新信息学特长生协同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陈茂贤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一等奖非一线21语文课堂立体教学策略体系孙春成深圳市龙岗区教学研究室一等奖非一线22“五I”美好教学实践探索——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 唐文红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一等奖一线23在“小组研讨模式”中创建“班主任成长共同体”许 红惠州市南坛小学实验学校一等奖一线24高中思想政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研制与应用张云平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一等奖非一线25中学数学“导学—解疑—深评”螺旋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吴有昌冷芬腾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东莞市石龙第三中学一等奖非一线26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与环境教育整合研究温利广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北兴初级中学一等奖一线27幼儿园“快乐小镇”微社会体验教育模式李丽云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师范附属幼儿园一等奖一线28小学“班级读书会”建设研究杨伟娥茂名市向阳小学一等奖一线29地方文化融入国家课程校本调适与创生的研究李 臣深圳大学一等奖非一线30社会认知生涯理论视角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M-A-R-P”课程体系构建蓝 敏广东实验中学一等奖一线31小学英语4D课堂词汇教学模式李荣华东莞市大岭山镇人民政府宣传教育文体局一等奖非一线32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四动”教学方法与学业评价夏周强珠海市香洲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一等奖非一线33盲校定向行走校本教材与教学策略的研究罗观怀广州市启明学校一等奖一线34身体练习体验理论探索与实践邓若锋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一等奖一线35小学阅读教学的十种读诵模式汪秀梅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一等奖非一线36利用移动学习技术服务基础教育改革的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许晓艺华南师范大学一等奖非一线37基于区域常态课质量改进与提升的教、研、训一体化模式构建研究何 彪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一等奖非一线38高中历史感悟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梁础珊佛山市三水区华侨中学一等奖一线39基于六要素法的幼儿园精粹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史勇萍深圳市莲花北幼儿园一等奖一线4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范式”理论建构与实践黎耀威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一等奖非一线41用教育数学思想改革初中数学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朱华伟深圳中学一等奖一线42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话题设计及策略研究赵克婴珠海市香洲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一等奖非一线43幼儿园“教学观察—教师专业发展—幼儿成长”的三角共享模式探索与实践李思娴卢晓中广东教育学会一等奖非一线44指向拔尖科技人才培养的示范性高中STEM校本课程研发——以广东实验中学“格致课程”为例全汉炎广东实验中学一等奖一线45构建以美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实践研究许贤苏佛山市南海区大沥实验小学一等奖一线46初中体育“行政班+选项”教学研究与实践肖建忠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一等奖非一线47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改进创新及教学应用谢桂英广州市第五中学一等奖一线48以过程化训练优化初中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周华章江门市蓬江区教学研究室一等奖非一线49注重以学定教 实施谐趣教学——小学生年龄特征与教学范式探索实验廖碧娥梅州市梅江区化育小学一等奖一线50“粤彩”广府特色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叶丽诗广州市越秀区大南路小学一等奖一线51移动互联环境下的思想政治课知识管理研究林 华广东汕头华侨中学一等奖一线52基于学科素养的中学地理组件教学周 慧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广州市越秀区教师进修学校)一等奖非一线53交互技术促进小学课堂教学变革的研究与实践曹慧萍容 梅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一等奖一线54探索动画雕塑教学对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徐艳花江门市江华小学一等奖一线55在读写结合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陈永忠阳江市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学校一等奖一线56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叶 译湛江一中培才学校一等奖一线57小学音乐情境教学的探究吴 健茂名市乙烯小学一等奖一线58网络环境下的区域教研变革实践张伟春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一等奖非一线59以心理话剧为主体的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研究白 琦韶关市第一中学一等奖一线60幼儿安全主题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肖泽勋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善后工作办公室政工组组织干部处一等奖非一线61华阳小学“七彩生本自立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周 洁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一等奖一线62“微·博”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创新与实践娄红玉广州市景中实验中学一等奖一线63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张少娥佛山市顺德区大门小学一等奖一线64小学英语RLPR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高小兰广州市海珠区赤岗小学一等奖一线65“六环节立体引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研究钟革辉广东高州中学一等奖一线66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医学知识策略研究刘开湘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一等奖一线67运用愉快园本课程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佛山市机关幼儿园佛山市机关幼儿园一等奖一线68基于高素质现代人培养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模式研究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等奖一线69语文课程标准下实施有效教学和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邹振锋高州市第四中学一等奖一线70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的“元培计划”特色课程开发与实践许文学广州市执信中学一等奖一线71小学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初步形成的研究陈玉茂潮州市枫溪区枫溪小学一等奖一线72初中物理“自主合作式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陈进文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平洲第二初级中学一等奖一线73中小学书法教学法李汉宁深圳市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一等奖一线74“六步教学法”探索与实践魏秋梅珠海市金湾区外国语学校一等奖一线75合作办学视角下思想品德叙事教学法的研究谢 萍国华文江门市第九中学一等奖一线76诗画语文节奏教学法肖绍国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实验小学一等奖一线77“体验学习圈”在小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孔 虹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一等奖一线78拔萃课堂教学模式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实验小学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实验小学一等奖一线79开展机器人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叶观生东莞市石碣袁崇焕小学一等奖一线80中学书香校园创新发展的研究与实践王鸿飞珠海市第三中学一等奖一线81小学二年级写话“三梯”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熊 莺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一等奖一线82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陈泽宁台山市任远中学一等奖一线83培养小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江 梅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二等奖一线84好习惯教育的校本实践吴显峰东莞市樟木头镇实验小学二等奖一线85促进视障小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团体辅导研究邓晓红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二等奖一线86小学英语朗读训练有效策略的研究谢纯财东莞市常平镇中心小学二等奖一线87内地新疆高中班预科化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麦裕华广州市协和中学二等奖一线88低段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研究郭云林蕉岭县城东学校二等奖一线89幼儿园二十四节气课程张秀英广州市第二幼儿园二等奖一线90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经典篇目选编研究的应用实践邱海林广州市第二中学二等奖一线91智障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陈海苑广州市番禺区培智学校二等奖一线92中学生排舞在中学体育“选项教学”中的应用李应聪梅州市梅县区华侨中学二等奖一线93支架式教学模式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吴和贵广州市玉岩中学二等奖一线94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实践研究刘永红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二等奖一线95区域科学教育资源整合100例曾 威珠海市香洲区景园小学二等奖一线96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研究邱桂平广东高州中学二等奖一线97智趣教育理念的构建与实践研究刘道康中山市实验小学 二等奖一线98基于“刷新童年”立场的小学全科教育实践研究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二等奖一线99改善儿童问题行为的亲子沟通方式研究与实践陈 武佛山市南海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恒大南海学校二等奖一线100潮汕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与方法研究汕头市澄海实验高级中学汕头市澄海实验高级中学二等奖一线101小学英语“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刘 莎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二等奖一线102初级中学“我与化学”活动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朱少祥广州市花都区秀全外国语学校二等奖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