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慢性咳嗽调查总结报告(10819)
- 格式:pdf
- 大小:366.98 KB
- 文档页数:23
慢性咳嗽92例临床分析咳嗽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慢性咳嗽在呼吸科门诊亦非常常见,约占呼吸科门诊的25%~30%。
慢性咳嗽通常是指咳嗽时间超过8w,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或唯一症状,X线胸片无明显病变者[1]。
慢性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很多临床医生忽视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造成误诊。
在病因不明的情况下,往往反复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和止咳化痰药,疗效不佳,临床上此问题非常突出,也成为临床医生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本文对2013年03月~2015年06月我科诊治的92例成人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3年03月~2015年06月,本院内科诊治成人慢性咳嗽患者92例,其中男60例,女32例,年龄18~74岁(平均45岁)。
全部患者均以咳嗽为唯一临床症状,多为干咳、少痰或无痰,无咯血,无胸痛、呼吸困难,连续或反复咳嗽时间2个月~10月,经检查已排除如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肺癌等疾病。
92例均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痰找嗜酸性粒细胞,均行胸部X 线或CT检查,肺功能检查、气道激发试验,必要时摄鼻窦片、食管钡餐。
1.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两项均正常78例;白细胞20%;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2.2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是引起慢性咳嗽最常见病因之一,因鼻、咽、喉等部位也分布有丰富的咳嗽感受器,所以各种鼻、咽、喉的疾病均可引起慢性咳嗽。
它的特点是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以白天咳嗽为主,入睡后较少咳嗽,鼻后滴流和(或)咽后壁黏液附着感,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检查发现咽后壁有黏液附着。
慢性鼻窦炎影像学可见鼻窦黏膜增厚、鼻窦内出现液平面。
普通感冒引起咳嗽可能也是分泌物沿鼻后滴流刺激咽喉部所致。
2.3变应性咳嗽(AC)变应性咳嗽临床上亦不少见,患者多表现为慢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检查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具有下列指征之一:①有过敏性疾病史或过敏物质接触史;②变应原皮试阳性;③血清总IgE 或特异性IgE增高;④咳嗽敏感性增高,口服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141例慢性咳嗽的诊断及治疗体会近年来,慢性咳嗽已成为普遍发病的疾病,影响到了很多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
为了深入了解慢性咳嗽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本研究对141例慢性咳嗽患者开展了为期1年的调查研究,由此收集到的宝贵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诊断方面1、表现:慢性咳嗽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咳嗽持续时间超过3周,咳嗽期间发出干哔声或咳出黄白色痰,咳嗽伴有疼痛感。
另外还有一些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
2、检查:身体检查和血液检查对于确诊慢性咳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胸部CT和胸部X线片进行深入检查。
3、诊断分层:慢性咳嗽的诊断分层可分为:一级诊断、二级诊断和三级诊断。
一级诊断主要围绕症状,重点关注咳嗽的特点,根据病人表现进行仔细、全面的描述;二级诊断主要从检查方面入手,重点关注慢性咳嗽的检查;三级诊断主要从器官症状出发,依据胸锁乳突肌肉痉挛、肌间质病变、石膏状变等征象来确诊慢性咳嗽。
二、治疗方面1、西药治疗:主要根据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抗炎治疗,并给予抗感染能力的药物如抗生素等进行联合治疗;重点治疗包括:一是抑制咳嗽反射的表治药物,如止咳糖浆、止咳片等;二是抑制咳嗽紊乱信号传导的中枢药物,如阿托品、咪唑啉等;三是抑制炎症性物质的药物,如抗细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过敏药等。
2、中药治疗:中药治疗的治疗方案是个体化的,因为每个患者病情和体质状况都不一样,所以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情况,综合多种中医辩证,应用不同的中药技术组合,选择合理、安全、有效的中药配伍,形成科学、合理的方案,以更好地治疗慢性咳嗽。
三、调整生活方式1、饮食:建议患者多食用绿叶蔬菜、水果,以获得充足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同时减少高油脂、高糖类食物的摄入,以减轻负担。
2、运动:建议患者选择轻体力的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有氧性运动,每周运动3-4次,每次20-30分钟,时间可适当延长,可以起到补充皮肤所需营养,改善气血循环,促进机体健康的作用。
126例慢性咳嗽诊治分析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方法采用Irwin小组提出的慢性咳嗽的解剖学诊断流程,并补充痰液分类检查,分析126例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126例慢性咳嗽中,咳嗽型哮喘(CV A)占42.9%,鼻后滴综合征占(PNDS)26.3%,胃食道反流(GERC)占14.3%,嗜酸粒细胞支气管炎(EB)占9.5%,其他病因占7.0%,其他病因中支气管内膜结核4例,心功能不全2例,喉癌1例,气道异物1例,支气管癌1例,本组患者经相应治疗,123例症状明显缓解,缓解率达98%。
结论慢性咳嗽经规范的诊治程序,大多能明确病因,取得良好疗效。
标签:慢性咳嗽;诊断;治疗慢性咳嗽是内科门诊的常见病症,我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2009版)指南》指出[1],慢性咳嗽是指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咳嗽时间>8w,胸部X 线无明显异常。
由于慢性咳嗽病因复杂,涉及呼吸、消化、心血管及耳鼻喉等多学科领域,加之临床非专科医生对慢性咳嗽认识不足,致使大量慢性咳嗽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冶。
现将2005年1月~2012年3月诊冶的126例慢性咳嗽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6例为本人2005年1月~2012年3月门诊及住院部诊冶的患者。
其中男性51例,女性75例,年龄17~73岁,咳嗽时间3个月~5年,中位咳嗽时间8个月,所有患者符合慢性咳嗽诊断标准,并排除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和其他明确的心肺疾患,并排除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
1.2方法采用Irwin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程序+诱導痰细胞检查[2],分析并查找病因:①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检检查,对咳嗽伴胸闷、气短,且咳嗽以夜间和运动后明显,伴有过敏史和(或)家族史者,常规拍x线胸片,胸片正常,体检检查无异常者,则行肺通气功能检查+气道反应性测定,本组气道反应性测定87例,激发试验阳性51例(其中4例为4%高渗盐水激发阳性,其余为乙酰甲胆碱激发阳性,为在上级医院检查),舒张试验阳性3例,气道反应性判定阳性者诊断为咳嗽型哮喘。
全国多中心慢性咳嗽病因调查总结报告长春2010.08.16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西地区吉林项目进程•项目启动时间:2009.3.•项目中期会议:2009.7.•中期检查时间:2009.9.-2009.11.•项目结束时间:2010.3.研究目的明确国内各个地区慢性咳嗽病因分布特征及规律,为国内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治及研究提供依据。
全国多中心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使用统一的诊断程序、标准及治疗原则只有针对性治疗效果明显者,方可明确诊断研究方法根据既往报道: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中,EB调查样本量估算:时间从受试者年龄≥15岁。
咳嗽作为临床主要症状时间≥8周。
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
患者的籍贯及居住地均属于研究中心所在地域;或在研究中心所在的地域居住多年。
患者入选条件胸部无效或部分缓解进一步检查结果704 患者(315名男性vs 389名女性)平均年龄40.4±12.8岁平均咳嗽病程: 12 (2-696 )个月764 例次病因诊断(60 例患者为双重病因)一、基本资料各个单位纳入有效病例数量地华南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西地区总体病因分布各区域病因分布不同年龄层病因分布少见病因分布二、病因分布1.%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3. 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合并变应性鼻炎在704例患者中,按照ARIA定义,符合鼻痒、鼻塞、流涕、打喷嚏四个症状中的两个以上,并有相对应的SPT阳性者,共有109变应性鼻炎患者(15.5%)。
单纯根据临床临床症状诊断变应性鼻炎则为219 例(31.1%)不明原因咳嗽(65 例, 8.5%)感染后咳嗽(20例)ACE I 性咳嗽( 7 例)结核(2例)支气管扩张(2例)心律失常相关性咳嗽(1例)4. 少见病因分布结论(1)我国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为CVA、UACS、EB、AC,各个地区基本一致CVA是国内慢性咳嗽的首位病因。
咳嗽人群调研报告调研对象:咳嗽人群调研目的:了解咳嗽人群的特点、原因及治疗方式,以便提供相关建议和服务。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共计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5份。
调研内容:一、咳嗽人群特点1. 年龄分布:参与调研者中,20-30岁占30%,31-40岁占25%,41-50岁占20%,51岁及以上占25%。
2. 性别分布:参与调研者中,男性占45%,女性占55%。
3. 咳嗽类型:参与调研者中,干咳占35%,伴痰咳占50%,咳嗽伴咳痰占15%。
二、咳嗽原因1. 呼吸道感染:参与调研者中,50%的人咳嗽是由呼吸道感染引起的。
2. 过敏性咳嗽:参与调研者中,30%的人咳嗽是由过敏反应引起的。
3. 环境因素:参与调研者中,20%的人咳嗽是由环境污染、烟尘等因素引起的。
三、咳嗽治疗方式1. 药物治疗:参与调研者中,60%的人采用药物治疗,包括咳嗽止咳药、痰液稀化药等。
2. 自然疗法:参与调研者中,30%的人采用自然疗法,如喝蜂蜜水、吃梨等。
3. 休息调养:参与调研者中,10%的人通过休息和调整生活方式来治疗咳嗽。
四、服务建议1. 提供药物咨询:针对不同类型的咳嗽,提供相应的药物咨询和建议,帮助咳嗽人群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式。
2. 提供自然疗法指导:为倾向于使用自然疗法的人群,提供关于蜂蜜、梨等食物的功效、用法等指导。
3. 环境改善:提倡改善环境,减少污染和烟尘对咳嗽人群的影响。
结论:咳嗽人群主要分布在年龄在20-50岁之间,不同性别比例相对均衡。
咳嗽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感染和过敏反应,一部分人采用药物治疗,也有人选择自然疗法或休息调养。
针对咳嗽人群,我们可以提供药物咨询、自然疗法指导及环境改善等服务建议。
咳嗽人群调研报告咳嗽人群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咳嗽是一种常见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为了了解咳嗽现象在人群中的普遍性和相关特点,我们开展了一项咳嗽人群调研。
二、调研目的1.掌握咳嗽在不同年龄群体中的发生情况。
2.了解咳嗽的主要原因和病因。
3.分析咳嗽的严重程度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4.收集咳嗽患者对于咳嗽治疗的需求和评价。
三、调研方法我们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此次调研。
我们在不同地区的医院、社区和网上平台进行了问卷的发放和收集。
共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
四、调研结果1.咳嗽人群年龄分布:调研结果显示,咳嗽患者的年龄分布较为广泛,以18岁至60岁之间的人群占比最高,占总样本的60%。
2.咳嗽的主要原因和病因:感冒、过敏和气管炎是咳嗽的主要原因,占比分别为55%、20%和15%。
其他如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也是引起咳嗽的重要病因。
3.咳嗽的严重程度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约30%的受访者称咳嗽较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
近50%的受访者表示咳嗽对睡眠质量产生了影响。
4.对于咳嗽治疗的需求和评价:大多数受访者希望能够快速缓解咳嗽症状,89%的受访者反映咳嗽药物对其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五、调研结论1.咳嗽普遍存在于不同年龄群体中,尤其以中年人群为主。
2.感冒、过敏和气管炎是咳嗽的主要原因和病因。
3.咳嗽对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4.大多数咳嗽患者对药物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六、建议1.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加强咳嗽的预防工作,特别是加强感冒和过敏的防控。
3.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勤洗手、饮食健康等。
4.继续开展咳嗽治疗的研究,提高治疗效果和质量。
七、总结通过此次咳嗽人群调研,我们了解到咳嗽在人群中的普遍性和相关特点。
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咳嗽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结合调研结果提出的建议,为咳嗽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咳嗽人群调研报告范文引言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冒、过敏、病毒感染、支气管炎等。
咳嗽的出现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也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了解咳嗽人群的特点及其需求,本次调研对300名咳嗽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咳嗽人群提供更好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调研方法与流程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设计了一份包括基本信息、咳嗽类型、咳嗽频率、咳嗽症状、咳嗽的影响程度、咳嗽缓解方法、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等问题的调查问卷。
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共收集到300份有效问卷。
收集到的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调研结果1. 基本信息调研结果显示,参与者中男性占比52%,女性占比48%。
年龄分布较为均匀,18-30岁占比为25%,31-45岁占比为38%,46-60岁占比为30%,60岁以上占比为7%。
2. 咳嗽类型和频率问卷中咳嗽类型的选项包括干咳、有痰、咳痰等,参与者可以选择多项。
结果显示,干咳占比为36%,有痰占比为42%,咳痰占比为22%。
咳嗽频率方面,每天咳嗽1-3次占比为39%,每天咳嗽4-6次占比为35%,每天咳嗽7次以上占比为26%。
3. 咳嗽症状参与者在问卷中可以选择多项咳嗽症状,结果显示最常见的咳嗽症状为咳嗽伴有疼痛(52%),其次为咳嗽伴有胸闷(47%),咳嗽伴有呼吸困难(27%)。
4. 咳嗽的影响程度问卷中,参与者需要评价咳嗽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
结果显示,咳嗽对工作生活影响较大的占比为57%,影响一般的占比为35%,影响较小的占比为8%。
5. 咳嗽缓解方法问卷中,参与者需选择自己常用的咳嗽缓解方法。
结果显示,最常用的咳嗽缓解方法为服用咳嗽药物(64%),其次为喝热水(52%),多休息(39%),使用咳嗽止咳糖浆(32%)等。
6. 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调研结果显示,参与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咳嗽的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案(78%),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65%),提供咨询和康复指导(42%),提供在线医生问诊服务(35%)。
咳嗽人群调研报告引言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冒、过敏、支气管炎等。
了解咳嗽人群的特点以及相关的就医需求对于改善医疗服务和推动公共卫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咳嗽人群进行调研,了解其就医行为、影响因素以及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为了进行咳嗽人群的调研,我们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调查对象为年龄在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涵盖了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和居住地等方面的人群。
我们在社区、医院和线上平台发布了调查问卷,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收集了大约500份有效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咳嗽的频率、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平时的就医习惯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还针对咳嗽患者的求医过程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就医的渠道、选择医院的依据以及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等。
结果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咳嗽是常见的症状,超过80%的被调查者在过去一年内至少有一次咳嗽经历。
2.咳嗽的持续时间和频率差异较大,有的人只出现轻微咳嗽,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周,而有的人则长时间咳嗽,持续数月。
3.咳嗽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首选的医疗机构为社区医院,其次是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
4.就医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医院的声誉和医生的经验,而与就医费用相关的因素则对选择影响较小。
5.咳嗽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整体满意度较高,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对医生的沟通方式和医疗等待时间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讨论本调研报告对咳嗽人群的特点和就医需求进行了初步了解,但还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我们的调查对象主要来自社区和医院,可能无法涵盖所有咳嗽人群。
其次,由于调查采用了自愿参与的方式,存在自愿偏倚的可能性。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对于改善咳嗽人群的就医体验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对咳嗽的预防宣传,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减少咳嗽病例的发生。
2.提供更多的咳嗽相关知识和自我诊断工具,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咳嗽的原因和症状,减少不必要的就医需求。
3.加强医患沟通培训,提高医生的沟通技巧和对患者需求的理解,改善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一、调研背景咳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可能是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的表现。
为了解咳嗽人群的分布情况、病因特点及治疗需求,我们开展了一次咳嗽人群的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0份。
访谈对象为咳嗽患者及其家属,共访谈50人。
三、调研结果1.咳嗽人群分布调研结果显示,咳嗽人群主要集中在20-60岁年龄段,其中40-5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
男性咳嗽患者占比略高于女性。
2.咳嗽原因咳嗽原因多样,主要包括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
其中,感冒引起的咳嗽占比最高,其次是支气管炎。
3.咳嗽症状咳嗽症状主要包括干咳、湿咳、刺激性咳嗽等。
其中,刺激性咳嗽和湿咳较为常见。
4.治疗需求咳嗽患者对治疗需求较高,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物理治疗等。
其中,药物治疗最受欢迎,其次是中医治疗。
5.就医情况咳嗽患者就医情况较为复杂,部分患者选择自行购买药物进行治疗,部分患者选择去医院就诊。
在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多数患者就诊于呼吸科。
四、结论1.咳嗽人群主要集中在20-60岁年龄段,男性咳嗽患者占比略高于女性。
2.感冒是咳嗽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支气管炎。
3.咳嗽症状多样,其中刺激性咳嗽和湿咳较为常见。
4.咳嗽患者对治疗需求较高,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最受欢迎。
5.咳嗽患者就医情况较为复杂,部分患者选择自行购买药物,部分患者选择去医院就诊。
五、建议1.加强咳嗽疾病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咳嗽疾病的认识。
2.加强对咳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研究,提高治疗效果。
3.鼓励咳嗽患者积极就医,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4.加强对咳嗽患者的生活指导,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刺激性气体等。
5.加强对咳嗽患者的心理关爱,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总之,本次咳嗽人群调研有助于了解咳嗽疾病的现状,为今后的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高咳嗽疾病的防治水平,为广大咳嗽患者带来福音。
咳嗽人群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广泛存在于人群中。
不同的咳嗽病因会导致不同类型的咳嗽,如感冒引起的咳嗽、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咳嗽人群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咳嗽人群调研,以便有效地帮助这些咳嗽患者。
2.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探索咳嗽人群的特点、症状、治疗方式以及他们对于药物和其他治疗方法的认知和需求,以便为咳嗽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健康建议。
3.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
我们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调研问卷,包括关于咳嗽情况、症状、疾病史、治疗方式、药物使用情况、医疗保健需求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我们组织了一些面对面的访谈,以获取更深入的信息。
4. 调研结果及分析4.1 咳嗽人群特点根据我们收集到的数据,咳嗽人群主要分布在中青年群体,年龄在20-45岁之间的人数最多。
其中女性患者相对较多,占总人数的60%。
咳嗽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有吸烟史,吸烟与咳嗽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4.2 咳嗽症状调研结果显示,咳嗽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持续性干咳,占总人数的50%。
其他常见症状包括咳痰(25%)、胸闷(15%)和气急(10%)。
这些症状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社交方面受到困扰。
4.3 治疗方式和药物使用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咳嗽患者采取了药物治疗,其中常见的药物包括止咳药、祛痰药和抗生素。
然而,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没有咨询医生的建议,随意使用药物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的问题。
与药物治疗相比,一些咳嗽患者也尝试了非药物治疗方法,如中草药、针灸和按摩等。
他们认为这些方法对于缓解咳嗽症状有一定的效果,并且相对较安全。
4.4 医疗保健需求调研显示,咳嗽患者对于医疗保健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更加详细的咳嗽病因分析和诊断、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药物的合理用药指导、咳嗽的预防和自我管理等。
此外,他们还对于咳嗽相关疾病的宣传和教育需求很大,希望能够提供更多与咳嗽相关的健康知识和保健建议。
慢性咳嗽116例临床分析关键词慢性咳嗽临床分析资料与方法2005~2007年本院收治慢性咳嗽患者116例,其中男65例,女51例;年龄15~82岁(平均46.5岁)。
均以咳嗽为惟一临床症状,多为干咳、少痰或无痰,无咯血,无胸痛,连续或反复咳嗽2个月~2年,已排除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肺癌等疾病。
116例均行血常规、痰找嗜酸性粒细胞,均行胸部X线或CT 检查、肺功能检查、气道激发试验或支气管扩张试验,必要时摄鼻窦片、胃镜或24小时食管pH值测定。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正常105例;白细胞<4.0×109/L 11例;胸部X线显示肺纹理增多增粗40例;肺功能正常96例;气道激发试验或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42例;痰找嗜酸性粒细胞阳性16例;37例摄鼻窦平片示鼻窦炎32例;25例夜间顽固性咳嗽行胃镜或24小时食管pH值测定阳性18例。
诊断:最后诊断为变异性哮喘(CV A)42例(36.21%),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32例(27.59%),胃食管反流病(GERD)18例(15.52%),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16例(13.79%),精神性咳嗽2例(1.72%),不明原因6例(5.17%)。
结果116例均给予对症治疗。
与此同时,变异性哮喘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口服或吸入4周以上,症状完全缓解40例(95.24%),好转2例(4.76%);鼻后滴漏综合征主要使用抗组织胺药物,用氯雷他定或阿司咪唑,合并感染时加用抗生素,症状完全缓解25例(78.13%),好转7例(21.87%);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口服或吸入糖皮激素,症状完全缓解15例(93.75%),好转1例(6.35%);胃食管反流病口服奥美拉唑加吗叮啉或莫沙比利,症状完全缓解15例(83.33%),好转3例(16.67%);精神性咳嗽,采用心理暗示疗法,口服调节植物神经紊乱药物,缓解焦虑紧张症状,治疗1~4周2例症状完全缓解。
2022中国慢性咳嗽流行病学调查(全文)摘要慢性咳嗽是内科门诊最常见的主诉之一,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公共卫生资源负担。
目前我国仍未开展大规模的、高质量的慢性咳嗽流行病学研究,相关综述也匕匕较缺乏。
本文结合国内已发表的慢性咳嗽流行病学有关文献,分别从患病率、危险因素、病因分布、生活质量状况、经济负担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慢性咳嗽流行病学学科开展进行了展望及建议。
咳嗽按病程通常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慢性咳嗽。
全球各地区对慢性咳嗽定义基本达成共识: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病症、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成人咳嗽持续>8周,儿童咳嗽持续>4周者为慢性咳嗽[1, 2, 3,4, 5 L 慢性咳嗽常被认为是多种疾病的病症而被忽视,然而最近的证据说明:慢性咳嗽是一种以咳嗽高敏感性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学特征[6 L 慢性咳嗽是内科门诊最常见的主诉之一,占呼吸专科门诊的三分之一以上,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公共卫生资源负担[7, 8, 9 L因此,开展慢性咳嗽的流行病学研究,重视其疾病负担显得尤为重要。
慢性咳嗽的流行病学不仅能加强临床医生对慢咳防治工作的重视,还可为进一步规范治疗与管理、预防控制、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这对于提高我国国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有关慢性咳嗽患病率、危险因素及疾病负担等方面的综述比拟缺乏,本文结合国内已发表的慢性咳嗽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对中国慢性咳嗽流行病学的调查现状进行综述。
一、慢性咳嗽的患病率与人口学特征由于环境以及遗传因素的差异,不同国家地区的慢性咳嗽患病率不尽相同。
2015年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全球成人慢性咳嗽患病率为9.6% 95%CI : 7.6%〜11.7% ),其中亚洲的患病率为4.4% ,欧美国家的患病率高于亚洲[6 L近年来,各国也在更新患病率结果:加拿大为15.8% [10],美国为5.0% [11 ],日本为4.29% [12],德国为1.4%~2.1%[13]o 目前国内少见基于普通人群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只有一项在年龄240岁的成人中开展的横断面研究[14 L我们团队对我国发表的36个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总结,成人慢性咳嗽患病率为1.55%~24.04% ,儿童为 1.60%~26.42%(表1 \不同地区的患病率存在差异,北方地区患病率普遍高于南方地区,可能与南北方气候差异等环境因素相关[6,24 L基于一般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中,男性慢性咳嗽患病率普遍高于女性[14,16, 17,18,19 , 21 , 23 , 29 , 35 , 37 , 39,43, 44,48 ],但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中男女比例相近,30〜40岁的患者最多[52 1而全球调查认为慢性咳嗽患者中有三分之二为女性,最常见的发病年龄是60-69岁[53 L 中国和欧美国家患病率、慢性咳嗽人口学特征的差异原因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慢性咳嗽病因调查分析韩李周 陈苗【摘要】 目的 调查慢性咳嗽的病因, 提高慢性咳嗽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分析65例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EB)、过敏性咳嗽(AC)等。
经治疗, 有效率达84.6%。
结论 建立科学合理的诊断程序能使多数慢性咳嗽得到确诊。
【关键词】 慢性咳嗽;病因;回顾分析DOI :10.14164/11-5581/r.2016.13.202·经验交流·作者单位:454002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咳嗽是患者就诊呼吸内科门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其中X 线胸片无明显异常, 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 病程>8周者称为慢性咳嗽[1]。
近年随着慢性咳嗽关注的增多与检查手段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明确诊断, 现将本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7月~2015年9月本院呼吸科门诊或住院的65例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25例, 女40例, 年龄14~72岁。
入选标准:①年龄≥14岁;②咳嗽时间≥8周;③胸部X 线检查未见明显病变;④近8周内无急性呼吸道感染史;⑤无严重心脏疾病, 能够理解并配合支气管激发试验、诱导痰检查、支气管镜或喉镜等检查。
1. 2 方法 参考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1]建立诊断步骤:①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了解咳嗽的时间、诱因、频率、伴随症状、就诊经过等, 进行鼻、咽、心、肺等体格检查;②给予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清总IgE、变应原皮试、胸部DR 或CT、鼻窦CT 检查;③进一步给予肺功能与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诱导痰检查、电子支气管镜或喉镜等检查。
1. 3 诊断标准 CVA、UACS/鼻后滴流性咳嗽(PNDS)、EB、AC 等的诊断参考指南[1];由于本院无法进行24 h 食管pH 值监测, GERC 的诊断以喉镜表现为反流性咽喉炎或典型症状+排除其他慢性咳嗽病因+抗反流治疗有效为依据。
慢性咳嗽85例的诊断与治疗分析目的:总结分析我院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构成和特异性治疗效果。
方法:对慢性咳嗽患者在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进行胸部x线、鼻窦CT检查,如果不能明确诊断则进一步做支气管激发试验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食管24hpH 监测、胃镜、纤维支气管镜、肺脏cT扫描等检查,并且观察对特异性治疗的反应而明确诊断。
结果:85例慢性咳嗽患者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 A)35例(41.1%),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30例(35.2%),胃食管反流(GER)6例(7.0%),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3例(3.5%),CV A+UACS5例(5.8%),不明原因6例(7.0%)。
对这些病人进行特异性治疗后,76例(89.4%)患者咳嗽得到控制。
结论:CV A、UACS和GER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大部分患者对特异性治疗有效。
标签:慢性咳嗽;诊断;治疗慢性咳嗽是指临床上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超过8周、胸部x 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是呼吸内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我们根据慢性咳嗽的诊治流程对85例慢性咳嗽进行了诊治,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收集2009年0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慢性咳嗽患者,共85例,其中男46例(54.1%),女39例(45.8%);平均(53.2±9.18)岁;病程2.024.0个月。
选择标准如下:①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②咳嗽时间超过8周;③胸部影像学检查正常;④年龄18-65岁;⑤无吸烟史;⑥无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史;⑦8周内无上呼吸道感染史;⑧无慢性心肺疾病如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史。
1.2诊断方法根据《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的程序进行诊断。
首先对患者仔细询问病史、查体,胸部x线平片及血常规检查,若不能确诊则首选痰细胞分类检查加肺功能检查,根据肺功能情况选择支气管舒张或激发试验。
疑为胃食管反流者应接受食管钡餐、胃镜或食管24hpH值监测;疑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者,可对其进行鼻窦平片及CT等检查;根据需要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肺CT等检查(部分检查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
龙源期刊网
慢性咳嗽病因分布调查结果
作者:
来源:《亚太传统医药·都市健康人》2010年第10期
慢性咳嗽是一种常见病症,但因为病因复杂,治疗效果往往不佳,甚至会加重病情。
日前,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调查”活动公布了慢性咳嗽病因分布调查结果: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是主要原因。
钟南山院士表示,早期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区的慢性咳嗽病因存在很大差异,但这是不是由于不同研究者采用不同的诊断方法和标准而造成的差异尚不明确。
需要统一方法进行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调查,这种研究结果将为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提供参考。
为此,经钟南山院士和赖克方教授牵头,由中华医学会主办、默沙东公司协办的“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调查”研究项目于2009年正式启动。
调查涉及全国华南、华东、华西、华北、东北和华中等六个地区,参加单位包括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等。
本次调查历时一年,总计有效病例704例。
结果显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占33%,全国各个地区病因分布基本一致。
钟南山介绍说,在相当部分的咳嗽患者
中,变应性鼻炎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等同时存在,因此必须同时治疗变应性鼻炎。
钟南山认为,除少数与细菌感染有关外,单纯使用止咳药物或泛用抗生素不仅效果不佳,甚至会加重病情,并引起抗生素耐药。
参与调查的专家们认为,临床医生应花更多时间仔细诊断慢咳患者的病因,尤其是对哮喘和变应性鼻炎导致的慢性咳嗽应从源头控制。
咳嗽人群调研报告咳嗽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冒、流感、过敏、病毒感染等。
为了了解咳嗽人群的特点和对咳嗽的认知和处理方式,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
下面是我们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咳嗽人群的特点以及对咳嗽的认知和处理方法。
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共计发放了100份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85份。
二、调研结果分析:1. 咳嗽人群的特点:调研结果显示,参与调研的咳嗽人群以年轻人和中年人居多,占比分别为40%和50%。
而老年人占比较低,仅为10%。
这可能与老年人的免疫力下降和抵抗力差有关。
此外,男性和女性在咳嗽人群中的比例接近,男性占48%,女性占52%。
2. 对咳嗽的认知和处理方式: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调查者对咳嗽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
超过80%的受调查者认为,咳嗽是身体抵抗病原体的一种自然反应,有助于清除呼吸道中的异物。
并且,70%的受调查者知道咳嗽可以分为干咳和湿咳两种类型,且湿咳通常较干咳更容易缓解。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有40%的受调查者对咳嗽不做任何处理,抱有等待自然消失的想法,仅有60%的受调查者会采取措施进行缓解。
另外,调研结果还发现,大多数受调查者对于治疗咳嗽的方法比较熟悉,70%的受调查者会选择吃药缓解症状,40%的受调查者会进行喉部保湿和喝水等措施,60%的受调查者会寻求医生的建议并使用处方药物。
此外,有一部分受调查者还会选择使用中药或其他传统疗法进行治疗。
三、调研结论和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咳嗽人群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年轻人和中年人,这可能与其生活环境、工作压力和体质有关。
针对这一人群,可以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其对于咳嗽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2. 40%的受调查者对于咳嗽不做任何处理,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咳嗽会自然消失。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咳嗽可能是某种疾病的症状,需要及时治疗。
因此,建议大家在出现咳嗽症状时,及时寻求医生的建议。
慢性咳嗽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慢性咳嗽所属部位:胸部就诊科室:外科,呼吸内科病症体征:干咳,咽痛,哮鸣音疾病介绍:什么是慢性咳嗽?慢性咳嗽是怎么回事?慢性咳嗽的定义目前认为咳嗽时间持续在3周以上,又无明显肺疾病证据的咳嗽称为慢性咳嗽,咳嗽往往是患者唯一就诊症状,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慢性咳嗽以咳嗽变异性哮喘最为常见,该病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故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非常高,因此对于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应该想到该病的可能,由于约50%-80%的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可发展为典型哮喘病,约10-33%的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也可发展为典型哮喘,许多作者将咳嗽变异性哮喘视为哮喘病的前驱表现,因此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预防哮喘病是非常重要的症状体征:慢性咳嗽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慢性咳嗽有哪些症状的详细介绍:慢性咳嗽以咳嗽变异性哮喘最为常见,该病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故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非常高。
因此对于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应该想到该病的可能。
由于约50%-80%的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可发展为典型哮喘病,约10-33%的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也可发展为典型哮喘。
许多作者将咳嗽变异性哮喘视为哮喘病的前驱表现,因此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预防哮喘病是非常重要的。
主要有以下临床特点:1、发病人群:儿童发病率较高,已发现30%以上的儿童干咳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有关。
在成人中,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年龄较典型哮喘为高,约有13%患者年龄大于50岁,中年女性较多见。
2、临床表现:咳嗽可能是哮喘的唯一症状,主要为长期顽固性干咳,常常在吸入刺激性气味、冷空气、接触变应原、运动或上呼吸道感染后诱发,部分患者没有任何诱因。
多在夜间或凌晨加剧。
有的患者发作有一定的季节性,以春秋为多。
患者就诊时多已经采用止咳化痰药和抗生素治疗过一段时间,几乎没有疗效,而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物、2受体激动剂和茶碱类则可缓解。
3、过敏病史:患者本身可有较明确的过敏性疾病史,如过敏性鼻炎、湿疹等。
全国多中心慢性咳嗽病因调查
总结报告
长春2010.08.16
地区华南地区
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华东地区
华中地区华西地区
吉林
项目进程
•项目启动时间:2009.3.
•项目中期会议:2009.7.
•中期检查时间:2009.9.-2009.11.•项目结束时间:2010.3.
研究目的
明确国内各个地区慢性咳嗽病因分布特征及规律,为国内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治及研究提供依据。
全国多中心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使用统一的诊断程序、标准及治疗原则只有针对性治疗效果明显者,方可明确诊断
研究方法
根据既往报道: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中,EB
调查样本量估算:
时间从
受试者年龄≥15岁。
咳嗽作为临床主要症状时间≥8周。
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
患者的籍贯及居住地均属于研究中心所在地域;或在研究中心所在的地域居住多年。
患者入选条件
胸部
无效或部分缓解进一步检查
结果
704 患者(315名男性vs 389名女性
)平均年龄40.4±12.8
岁平均咳嗽病程: 12 (2-696 )
个月
764 例次病因诊断(60 例患者为双重病因)
一、基本资料
各个单位纳入有效病例数量
地
华南地区
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
华东地区
华西地区
总体病因分布
各区域病因分布
不同年龄层病因分布少见病因分布
二、病因分布
1.
%
0.00%
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
3. 0.00%
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
0.00%
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
合并变应性鼻炎
在704例患者中,按照ARIA定义,符合鼻痒、鼻塞、流涕、打喷嚏四个症状中的两个以上,并有相对应的SPT阳性者,共有109变应性鼻炎患者(15.5%)。
单纯根据临床临床症状诊断变应性鼻炎则为
219 例(31.1%)
不明原因咳嗽(65 例
, 8.5%)感染后咳嗽(20
例)
ACE I 性咳嗽( 7 例
)
结核(2
例)
支气管扩张(2
例)
心律失常相关性咳嗽(1例)
4. 少见病因分布
结论(1)
我国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为CVA、UACS、EB、AC,各个地区基本一致
CVA是国内慢性咳嗽的首位病因。
首次证实EB是我国各个地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
结论(2)
UACS比例相对较少,GERC比例不高(与美国相比)。
少数慢性咳嗽患者存在双病因,同时存在
ACEI咳嗽及其他少见病因(结核、支扩、心律失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