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深度研究报告【顶级版】共59页
- 格式:ppt
- 大小:5.47 MB
- 文档页数:59
移动互联网平台在慢性病病人康复管理中的研究进展朱雪琼,柴艳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310003Research progress on mobile Internet platform in rehabilitation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ZHU Xueqiong, CHAI Yanru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310003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HUXueqiong,E⁃mail:***************.cnKeywords chronic disease; mobile Internet; rehabilitation management; nursing; review摘要对移动互联网平台在慢性病病人康复管理中的构建、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目前实践中的不足及建议,旨在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高慢性病病人的康复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慢性病;移动互联网;康复管理;护理;综述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3.21.012据统计,我国慢性病病人约占总人口的19.0%,全世界由慢性病引起的死因占71%,在我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8.5%,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议题[1]。
康复可以改善功能,减少症状,提高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预防慢性病的发展,减少未来医疗保健的使用,并可能降低死亡率[2]。
康复参与度低下是全球目前面临的问题,只有不到3%的慢性肺疾病病人能够获得肺康复,超过80%的心脏疾病病人未参与康复[3‐4]。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5]等文件,明确指出支持医疗机构积极搭建互联网为病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积极完善“互联网+康复服务”,为慢性病病人康复及扩大康复服务人群提供了新思路。
慢病管理行业分析报告慢病管理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慢病管理行业是指通过建立慢病管理机制、慢病防控公共服务平台、疾病管理人员和病人自我管理机制等方式实现慢性病的高效管理和防控,提高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效果,达到减轻负担、增加寿命的目的的一种医疗服务体系。
二、分类特点慢病管理行业按服务对象可以分为产业化慢病管理和社区化慢病管理两种,其中,产业化慢病管理主要面向大型医疗机构和企业,以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为主,社区化慢病管理主要面向社区居民,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依托,侧重于基层预防、宣传教育和综合干预。
三、产业链慢病管理行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患者检测、疾病分级、个性化干预、康复治疗和医疗机构管理等环节。
四、发展历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慢性病也呈现出高发、频发、重发的趋势。
2011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意见》,此后,慢病管理行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长足进展。
五、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关于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意见》主要明确了以下内容:强调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和政府的责任,提出了慢病管理的各项措施和政策支持,明确了慢病监测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慢病管理。
六、经济环境我国的医疗保健事业处于整体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政府的医改政策为慢病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七、社会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升,这也为慢病管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八、技术环境慢病管理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而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未来慢病管理行业的技术支持将会更加完善。
九、发展驱动因素我国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健康意识的提升等因素都是推动慢病管理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十、行业现状目前,慢病管理行业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行业中的主要服务商和平台主要有中联健康、京东健康等。
十一、行业痛点一是慢病管理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二是目前慢病管理主要从单病种管理向多病种管理转变,但存在管理效率低、服务和理念不足等问题;三是个性化管理需要完善。
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一、发展现状慢病全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我国常见的慢病主要有恶性肿瘤、糖尿病、高血压、哮喘、肝硬化等。
慢病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受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的影响,2020年中国常见慢病出院人数呈下滑趋势,2020年中国公立医院恶性肿瘤出院人数为352.8万人,较2019年减少了33.7万人;糖尿病出院人数为212.0万人,较2019年减少了29.4万人;高血压出院人数为110.6万人,较2019年减少了23.7万人;哮喘出院人数为18.9万人,较2019年减少了4.5万人;肝硬化出院人数为39.9万人,较2019年减少了3.8万人。
虽然2020年中国常见慢病出院人数有所减少,但病死率却呈增长趋势,2020年中国公立医院恶性肿瘤病死率达2.87%,较2019年增长了0.08%;糖尿病病死率达0.15%,较2019年增长了0.01%;高血压病死率达0.11%,与2019年持平;哮喘病死率达0.12%,较2019年增长了0.01%;肝硬化病死率达1.14%,较2019年增长了0.17%。
随着中国医疗水平的提高,2020年中国常见慢病平均住院日均呈下滑趋势,2020年中国公立医院恶性肿瘤平均住院日为11.82天,较2019年减少了0.02天;糖尿病平均住院日为9.2天,较2019年减少了0.19天;高血压平均住院日为7.74天,较2019年减少了0.18天;哮喘平均住院日为7.4天,较2019年减少了0.23天;肝硬化平均住院日为10.38天,较2019年减少了0.17天。
2009年新医改后,国家基药目录的建立,使得常见慢病,如高血压、哮啱、糖尿病的花费保持稳定,而恶性肿瘤和肝硬化的慢病花费逐年增加,表明重型慢病患者面临沉重的治疗负担,2020年中国公立医院恶性肿瘤人均医药费用为22809.14元,较2019年增加了1271.39元;糖尿病人均医药费用为7766.69元,较2019年减少了166.19元;高血压人均医药费用为6235.41元,较2019年减少了278.78元;哮喘人均医药费用为6460.56元,较2019年减少了329.92元;肝硬化人均医药费用为12084.98元,较2019年增加了263.23元。
数字化慢性病管理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慢性病是指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对医疗资源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压力。
数字化慢性病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健康管理模式,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为患者提供更精准、便捷的医疗服务。
本文旨在对数字化慢性病管理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市场概况、发展趋势以及主要竞争对手情况,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2.正文"部分将对数字化慢性病管理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包括市场概况、发展趋势和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3.结论"部分将对市场前景展望、数字化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和本文的总结进行阐述和总结。
1.3 目的文章的目的是通过市场分析报告,对数字化慢性病管理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包括市场概况、发展趋势和竞争对手分析。
通过对市场前景展望和数字化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行业的决策者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同时促进数字化慢性病管理市场的健康发展。
1.4 总结在本文的引言部分,我们首先概述了数字化慢性病管理市场的背景和重要性。
随后,我们介绍了本文的结构以及我们的研究目的。
通过对市场概况、发展趋势和主要竞争对手的分析,我们对数字化慢性病管理市场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最后,我们得出了对市场前景展望和数字化慢性病管理重要性的结论,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正文2.1 数字化慢性病管理市场概况数字化慢性病管理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对患者的慢性病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以实现个性化、精准化的医疗服务。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给医疗系统和患者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数字化慢性病管理市场正日渐成熟,其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慢性病是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健康威胁之一,而互联网医疗平台为慢性病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径。
互联网医疗平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促进慢性病管理的智能化和个体化。
然而,关于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的研究还比较有限,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总结。
1.2 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并回答以下研究问题:- 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模式是怎样的?- 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效果如何评价?第二章:研究方案方法2.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综合性研究设计,包括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
2.2 数据收集通过文献综述,梳理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模式和相关效果评价指标。
基于相关指标,收集互联网医疗平台慢性病管理的实际数据。
2.3 数据分析利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评估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效果。
第三章: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3.1 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模式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慢性病管理中应用的不同模式,包括远程监测、健康管理平台和移动医疗应用等。
3.2 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效果评价根据收集到的实际数据,分析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患者满意度、疾病控制水平和医疗资源利用情况等。
第四章:结论与讨论4.1 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潜力和优势,能够提高患者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体验。
4.2 讨论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发展的建议,以期促进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为主题,通过研究问题、研究方案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得出结论与讨论,旨在探索和总结互联网医疗平台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模式和效果评价,为相关领域的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互联网+慢病管理研究进展摘要:基于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模式对于提高管理效率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至关重要。
慢性病是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医疗组织不断探索治疗慢性病的方法,以提高慢性病患者的效率和质量。
与传统的慢性病管理模式相比,医院互联网综合管理流程在慢性病管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智能化,易于使用,高效。
关键词:互联网医院;慢病管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社会在医疗需求和人口变化等诸多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平均年龄增大,疾病谱发生变化,我国目前有2.6亿人患有慢性病,这是一个严重居民健康问题。
我国已进入慢性病的严重阶段,国内外研究表明,慢性病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疾病的数量和对医疗需求正在迅速增加。
传统的专科诊所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变化一、“互联网+慢病管理”主要模式分析慢性疾病的特点是疾病的缓慢发展和不愈延迟,因此其服务的规律,连续性和互动性是优先事项,以确保有效治疗。
包括人机交互、模式识别、信息日志记录和即时反馈在内的互联网+技术,有效补偿了传统的慢性病患者治疗方法,并将广泛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模式中。
1.自我管理及互联网。
传统的慢性病自我管理是指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自身情况了解后,将学习信息,知识和技能,以改善生活方式,药物和行为等风险因素,监测疾病进展,预防疾病和减少并发症。
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帮助医务人员为慢性病患者培养适当的自我管理技能,改善患者的行为,生活,情绪管理和学习管理,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自信心。
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主要依靠知识共享平台、连续病例登记、自动评估等功能,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同时提供患者友好型社区、实践指导等功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该模式易于使用,适应慢性病的特点,更与个体行为相关,已成为慢性病人互联网+管理的主要模式之一,如医生高血压大夫、糖护士管理等主要是基于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依赖于病人自身,实施对病人自主性的影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往往通过社会效应和额外的激励来提高病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但仍存在着病人意志力不足、管理过程和治疗过程的连续性、管理效果受限等问题。
基于互联网 +的老年慢性病管理系统研究摘要: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趋势下,老年慢性病患者逐年增长,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关注与重视,慢性病相关管理系统急需发展完善。
基于以上问题,综合国内外已有文献资料,通过调查问卷、深度访谈等方式,旨在利用互联网优势,设计完善老年慢性病管理系统,做到切实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帮助老人解决慢性病管理问题。
关键词:慢性病管理,互联网+,医疗健康引言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18%,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
中国老龄协会在《认知症老年人照护服务报告》中指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认知症老年人照护服务需求总量持续增加,将带来长期护理保险扩展覆盖范围、养老服务机构逐步转型、社区增设照护服务项目等相应变化。
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日常治疗、健康监控、疾病管理和紧急救治等在这种情况下显得尤为关键。
一、文献综述近年来,国外在“互联网+”养老模式的研究方面取得巨大进步。
提出依赖型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智能医疗等,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以及设备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Lemlouma提出名为“AGGIR”的依赖型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框架,通过对老年人生活能力方面进行评估,进而掌握其基本情况,以便为老年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信息服务[2]。
Majid dadgar和K.D.Joshi提出了一个以理论为基础的框架,用于为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SM)系统。
Dou Kaili等人证实了智能手机健康应用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使用意愿与实际使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提出应该鼓励患者接受和使用智能手机健康技术,支持社区患者进行慢性病健康管理[3]。
意识到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后,我国众多学者也在该行业展开了深入探究。
段凯基于当时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将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设计实现一个不受时间空间约束,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监监测管理的健康系统[4]。
㊃卫生政策与管理㊃我国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白硕, 苗亚敏, 李晓敏, 张安琪, 张孜怡, 赵淑菡, 王劲松ʌ基金项目ɔ 江苏省干部保健科研课题项目(B J 17011)ʌ作者单位ɔ 扬州大学护理㊃公共卫生学院,江苏扬州,225009ʌ通信作者ɔ 王劲松,E -m a i l :w a n g js @y z u .e d u .c n ʌ摘要ɔ 目的 通过检索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研究的相关文献,探讨我国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研究的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㊂方法 以 互联网+ 慢性病 为相关主题,时间限定为2014年1月1日 2021年12月31日,对中国知网㊁维普期刊网站㊁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W e bo fS c i e n c e 核心数据库进行检索,将检索得到的文献样本,使用C i t e S p a c e 5.8.R3c 软件绘制出研究机构及单位合作网络图表㊁关键词时区图谱㊁聚类图表和突现词表等,对我国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㊂结果 共筛选出282篇文献纳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各研究单位间合作较少;相关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 互联网+ 与医养结合㊁分级诊疗㊁延续护理等方针政策相结合㊂结论 我国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研究前沿为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慢性病管理发展方向㊁基于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养护等;在未来的研究中,各机构应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我国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打造符合我国国情㊁具有我国特色的慢性病管理模式㊂ʌ关键词ɔ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 文献计量学; 信息可视化ʌ中图分类号ɔ R 197.1 ʌ文献标志码ɔ A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3-5625.2023.05.002R e s e a r c hH o t s p o t sa n dF r o n t i e rA n a l y s i so f"I n t e r n e tP l u s "C h r o n i cD i s e a s e M a n a g e m e n t M o d e l i nC h i n aB A I S h u o *,M I A O Y a m i n ,L IX i a o m i n ,Z HA N G A n q i ,Z HA N GZ i y i ,Z HA O S h u h a n ,WA N GJ i n s o n g .*Y a n g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Y a n g z h o u ,J i a n gs u ,225009,C h i n a ʌA b s t r a c t ɔ O b je c t i v e T oe x p l o r e t h e h o t s p o t s a n df u t u r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r e n d s o f "I n t e r n e t P l u s "c h r o n i c d i s e a s em a n ag e -m e n tm o d e l i nChi n a b y s e a r c h i n g r e l e v a n t l i t e r a t u r e s o f "I n t e r n e t P l u s "c h r o n i c d i s e a s em a n a ge m e n tm o d e l . M e t h o d s "I n -t e r n e t P l u s "a n d "c h r o n i c d i s e a s e s "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s t h e r e l a t e d t o p i c s ,a n d t h e t i m ew a s l i m i t e df r o mJ a n u a r y1,2014t oD e c e m -b e r 31,2021.C N K I ,V I P j o u r n a lw e b s i t e ,W a n f a n g D a t aK n o w l e d ge s e r v i c e p l a tf o r ma n d W e bo fS c i e n c e c o r ed a t a b a s ew e r e s e a r c h e d .C i t e S p a c e 5.8.R3c s o f t w a r ew a s u s e d t o d r a wt h e c o o p e r a t i o nn e t w o r k c h a r t ,k e y w o r d t i m e z o n e a t l a s ,c l u s t e r c h a r t a n d e m e rg e n c ew o r d l i s t o f r e s e a r chi n s t i t u t i o n s a n d u n i t s ,a n d a n a l y z e t h e r e s e a r c h s t a t u s a n d t r e n d o f "I n t e r n e t P l u s "c h r o n i c d i s e a s em a n a g e m e n tm o d e i nC h i n a . R e s u l t s At o t a l o f 282a r t i c l e sw e r es e l e c t e da n d i n c l u d e d i nt h es t u d y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t h a tt h er e s e a r c hu n i t so f"I n t e r n e tP l u s "c h r o n i cd i s e a s e m a n a g e m e n t m o d e l i n C h i n a w e r er e l a t i v e l y i n d e pe n -d e n t .R e l e v a n t r e s e a r c hh o t s p o t sm a i n l yf o c u s o n 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 "I n t e r n e t P l u s "w i t h p o l i c i e s a n d p o l i c i e s s u c h a s 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m e d i c a l a n d n u r s i ng c a r e ,g r a d e d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c o n t i n u i n gc a r e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r e s e a r c h f r o n t i e r s o f t h e "I n t e r n e t P l u s "c h r o n i cd i se a s em a n a g e m e n tm o d e l i nC h i n a i n c l u d e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d i r e c t i o nof c h r o n i c d i s e a s em a n a ge -m e n t i n t h e c o n t e x t of t h e n o r m a l i z a t i o n o f C O V I D -19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a n d h o m e c a r e f o r e l d e r l y c h r o n i c d i s e a s e p a t i e n t s b a s e d o n t h e "I n t e r n e t P l u s "c h r o n i c d i s e a s em a n ag e m e n tm o d e l .I n f u t u r e r e s e a r ch ,a l li n s t i t u t i o n s s h o u l d s t r e n g t h e n e x c h a n ge s a n d c o o p e r a t i o n ,p r o m o t e t h e r ef o r m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h i n a 's "I n t e r n e t P l u s "c h r o n i c d i s e a s em a n a ge m e n tm o d e l ,a n d c r e a t e a c h r o n i c d i s e a s em a n a ge m e n tm o d e l t h a t c o nf o r m s t oC h i n a 's n a t i o n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h a sC h i n e s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ʌK e y wo r d s ɔ I n t e r n e tP l u s ; C h r o n i c d i s e a s em a n a g e m e n t ; B i b l i o m e t r i c s ; I n f o r m a t i o n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 2030年)“显示,慢性病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因,占总体疾病负担的70%以上,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1]㊂因此,迫切需要借助更多力量来改善慢性病易发高发㊁难防控的问题[2]㊂近年来,随着网络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型传染病的出现,推动了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平台的加速发展[3]㊂通过疾病管理㊁教育和患者支持等一系列线上服务,帮助慢性病患者实现了在家自我监测和管理[4]㊂为了更好地探析我国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研究的热点以及发展趋势,本研究运用C i t e S p a c e 软件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㊂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㊁维普期刊网站㊁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W e bo fS c i e n c e 核115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3年10月第40卷第5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S o c i a lM e d i c i n e ,O c t o b e r 2023,V o l .40,N o .5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心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2014年1月1日 2021年12月31日㊂在中文数据库中以 互联网+ 慢性病 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在W e bo f S c i e n c e 核心数据库中检索式为 [(T S =(C h r o n i c I l l n e s s )O R T S =(C h r o n i cD i s e a s e s )]T S=(I n t e r n e t) ㊂共检索出402篇文章㊂去除征文通知㊁会议报道㊁评论以及重复的文献后,最终得到282篇文献作为研究样本㊂1.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采用C i t e S pa c e 5.8.R3c 软件作为可视化工具,对导出的282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㊂C i t e S pa c e 是由美国雷德赛尔大学陈超美教授率其团队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5],能够以图谱的形式展现特定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它具有分析能力强㊁可视化程度高㊁主题检索效果好等一系列优势㊂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这款工具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地㊁多维度分析[6]㊂本文通过此软件绘制出研究机构及单位合作图表㊁关键词时区图谱㊁聚类图表和突现词表等,以此对我国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㊂2 结果2.1 发文机构及单位合作网络分析本研究利用C i t e S pa c e 软件的可视化功能,总结出我国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及发文情况㊂在本次检索结果中得知,我国相关机构对此方向的研究并不多,其中,发文量最多的为福建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于2019年开始进行相关研究,已发文4篇;中信惠州医院㊁吉林医药学院㊁上海邮电医院等相关单位的发文量为2篇,其余单位均为1篇㊂各研究单位间合作情况共有246个节点,0条连线,网络整体密度为0,这说明我国关于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方向的研究相对独立,研究机构较为分散,各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较少甚至没有联系㊂见表1㊂表1 2014 2021年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主题研究机构及发文情况统计机构及单位名称起始年份/年发文量/篇福建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20194中信惠州医院20172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2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20162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20172吉林医药学院20202上海邮电医院2016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20202注:其余机构发文量均为1㊂2.2 研究热点分析关键词分析是C i t e S pa c e 软件最核心㊁最常用的功能,通过对所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高度的概括和凝练,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㊁系统地了解该领域的热点与核心[7]㊂在C i t e S p a c e 软件中选定 K e y w o r d 节点,时间片层选定1,并对结果进行处理㊂2.2.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并整理,得到关键词频次和中心度统计㊂既有高频次又有高中心度的词有:互联网+㊁慢性病㊁健康管理㊁互联网㊁慢病管理㊁分级诊疗㊁大数据㊁移动医疗㊁延续护理㊁居家护理㊁高血压㊂其中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是该研究领域最关键的核心词汇,其余关键词围绕核心可以归纳为慢性病的移动诊疗和慢性病的居家护理两类㊂本研究用C i t e S pa c e 软件绘制了主题研究关键词时区图谱来呈现研究的发展趋势㊂从图谱中可得知,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相关理论概念初步形成于2014 2016年,2016年之后,围绕该主题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分支逐渐增多㊁细化㊂随着2019年底新冠病毒疫情的发生, 新冠肺炎 在线审核医保结算 医疗健康微信平台 等词汇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㊂见图1㊂图1 2014 2021年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主题研究关键词时区图谱215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3年10月第40卷第5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S o c i a lM e d i c i n e ,O c t o b e r 2023,V o l .40,N o .5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2.2关键词突现分析利用C i t e S p a c e软件探测突现词的功能,得到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领域2014 2021年的突现词,关键词突现功能可以探究相关领域关键词的兴衰情况[8]㊂突现词的出现与国家政策文件㊁社会现状紧密相关[9],容易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引领相关领域的发展[10]㊂在突现词分析中,共出现13个突现关键词,其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关键词为 管理 ,持续突现时间为7年;突现强度最大的关键词为 移动医疗 ,突现强度为3.14; 医养结合 移动医疗 专科护士 管理模式 为近5年的突现词㊂见表2㊂2.2.3关键词聚类分析利用C i t e S p a c e工具的聚类图谱分析功能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它是根据文章的关键词㊁主题等对文章进行系统归纳,方便研究人员对文献的整体情况进行把握和分析㊂当Q>0.3,S>0.5时可认为聚类是合理的,本聚类分析Q=0.601,S=0.848,因此聚类合理㊂从有意义的6个聚类内容中抽取各自的标签词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得出近年来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促使互联网技术与慢性病健康管理有机结合方面㊂见表3㊂表22014 2021年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主题研究突现词表关键词突现强度开始年份结束年份老年人2.8120142019居家护理1.9720142018管理1.8920142021高血压2.7720152019医改1.5520162021双向转诊1.2120162021医养结合2.6720172018移动医疗3.1420192021慢性病1.7520142015使用意愿1.4020142019专科护士1.4020192021管理模式1.8720192019糖尿病1.6920142018表32014 2021年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主题研究关键词聚类名称及标签词表聚类标签聚类名称聚类规模轮廓值标签词#1互联网+470.77医养结合㊁老年人㊁影响因素㊁远程医疗#2慢性病460.84管理模式㊁综述㊁综合医院#3健康管理390.81高血压㊁医院㊁信息平台㊁生活质量#4慢病管理300.85大数据㊁信息化#5研究现状210.96需求㊁延续护理㊁互联网+护理㊁综述文献#6医联体130.87双向转诊㊁分级诊疗㊁医疗服务㊁健康水平3讨论本文采用C i t e S p a c e软件对2014 2021年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相关文献的关键词和聚类词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发现我国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慢性病信息化管理㊁医养结合㊁延续护理㊁医联体等方面㊂通过关键词图谱和突现词表分析,预计未来我国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热点将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㊂3.1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的发展方向虽然目前新冠疫情在我国整体上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11],但全国各地不断有零星病例的出现与传播,因此要做好与新冠疫情打持久战的工作准备㊂新冠病毒人群普遍易感,但患有高血压㊁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感染风险㊁死亡率均高于正常人群[12]㊂在疫情防控期间,慢性病患者在慢性病常规诊疗服务㊁自我管理及用药㊁心理健康等方面都面临巨大挑战[13]㊂因此,搭建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平台,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信息化管理[14],减少患者来院就诊排队等候时间,避免人群聚集,减少新冠感染风险,将会是此研究的一项热点㊂3.2基于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居家养护我国自从实施计划生育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结构日趋老化,我国已经进入 老年型 国家行列[14]㊂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退化,加上心理㊁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15]㊂移动医疗服务促进了传统慢性病管理模式的转变[16],打破了慢性病管理在时间㊁空间上的局限性[17]㊂将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与医养结合相融合,开展老年慢性病人家庭病床㊁居家护理等服务[18],推动慢性病管理向家庭延伸,此为研究的另一项热点㊂4建议4.1加强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相关监管由于我国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刚刚起步,正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19],加上网络信息平台的虚拟性,使得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和电子健康档案在存储㊁复制㊁传输等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使患者的隐私权受到侵犯,给其个人和家庭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20]㊂因此,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监管政策,规范化管理网络信息平台㊂315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3年10月第40卷第5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S o c i a lM e d i c i n e,O c t o b e r2023,V o l.40,N o.5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4.2加强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各研究领域之间的合作由C i t e S p a c e软件分析可知,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研究机构之间的网络密度为0,说明各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非常分散,缺少合作㊂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涉及到了多个领域,因此,可以进一步探索跨领域的合作研究,各领域之间实现资源共享[21],优势互补㊂由于我国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正处于摸索阶段,导致相关团队的人员配置业务水平参差不齐[22],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推广和发展㊂因此,要健全技能培训体系,加强信息技术人员能力建设[23],提高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团队的专业化程度㊂参考文献[1]陈华东,廖晓阳,刘长明,等.‘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之重大专项行动核心要点解读与启示:全科医生视角[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0,37(12):958-960.[2] D a d k h a h M,M e h r a e e n M,R a h i m n i aF,e ta l.U s eo fi n t e r n e t o f t h i n g s f o r c h r o n i cd i s e a s em a n a g e m e n t:a no v e r v i e w[J].JM e dS i g S e n s,2021,11(2):138-157.[3]娄阁,李辉,曾新颖,等.移动健康技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0,28(11):856-861.[4]邢秋燕,李凤云,刘莹,等.家庭医生模式下老年慢性病护理管理体系的构建[J].护理研究,2020,34(19):3382-3388.[5]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 i t e S p a c 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6]张兆璐,郑炜,张宗久,等.基于C N K I数据库的即时检测研究热点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20,36(7):610-613.[7]王文婷,乐燕娜,黄进宇,等.基于C N K I数据库的医院党建工作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20,36(5):426-430.[8]廖生武,朱宏,谭碧慧.社区老年慢性病人群 互联网+医养结合 健康管理服务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7):770-776.[9]周龙德,尹文强,马广斌,等.我国医养结合政策执行情况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20,36(5):362-365.[10]郑胜华,徐玲晓.移动医疗平台的制度逻辑动态均衡与政府规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0):193-200.[11]胡以松,王卫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成人慢性病治疗及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1,25(4):395-399.[12]陈颖,王利华,苑向威,等.后疫情时代社区慢性病患者精准健康管理实践[J].承德医学院学报,2021,38(3):262-265.[13]齐士格,王志会,王临虹.慢性病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互影响及其防控管理策略[J].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44):3551-3555.[14]郝军,戚淼杰,韩优莉.在线医疗社区的发展现状及启示:以北京市为例[J].卫生经济研究,2020,37(11):18-22.[15] O m b o n i S,C a m p o l oL,P a n z e r iE.T e l e h e a l t h i nc h r o-n i cd i s e a s e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t h er o l eo f t h e I n t e r n e t-o f-M e d i c a l-T h i n g s:t h eT h o l o m e u s(R)e x p e r i e n c e[J].E x p R e v M e dD e v,2020,17(7):659-670.[16]韩云,徐宇红,叶新华,等.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7):789-794.[17]聂丽,张凯丽.慢性病患者移动医疗服务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38(6):468-472.[18]娄阁,李辉,张吉玉,等.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A P P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1,29(5):351-355.[19]武雨,孙松蔚,宋蕾,等.青岛市居家失能老年人 互联网+ 长期护理服务使用意愿的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21,21(8):1152-1157.[20]李诗杨,严寒,蹇洁.基于社群经济的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转型策略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21,38(8):49-53.[21]应亮,杨辉.澳大利亚慢性病管理计划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4):4184-4189.[22]王琦,张红梅,张倩,等.我国社区护士慢性病管理现状及培训模式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9,33(18):3182-3184.[23]黄靖,陈宪泽,沈富儿,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20,36(6):580-583.(收稿日期2022-11-23)(本文编辑熊月琳)415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3年10月第40卷第5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S o c i a lM e d i c i n e,O c t o b e r2023,V o l.40,N o.5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