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研究方向最新修改版5页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5
北邮导师及研究方向(比较全)信息与信号处理专业的导师是胡春静,刘文京,王文博,孙少凡胡春静:姓名: 胡春静性别: 女所属专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专业代码:)职称: 副教授副教授,北邮硕士毕业,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
先后进行过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无线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的招生专业是信号与信息处理,主要研究方向: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
联系方式:电话:EMail:hucj@刘文京:姓名: 刘文京性别: 男所属专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专业代码:)职称: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联系方式:电话:王文博:姓名: 王文博性别: 男所属专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专业代码:)职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文博,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无线通信中心副主任,纤维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院长,IEEE会员,北邮学报编委,北京通信学会理事。
曾主持或参加过多项国家和部级科研项目。
1993年和1999年分别两次获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前从事的科研工作有新一代移动通信体制的研究,信号处理在移动通信中应用的研究等。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与Nokia、华为、大唐、松下等多家通信企业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已完成多项合作项目和科研成果。
联系方式:孙少凡:姓名: 孙少凡性别: 男所属专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专业代码:)职称: 高工,硕士生导师联系方式:26 数字视频、数字图像处理27数字视频处理与通信28移动通信理论与应用信号与信息处理30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1数学一④401通信原理01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博士生导师02生物医学工程中的信号与信息处理03移动通信应用与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30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1数学一④401通信原理或403数据结构与计算机组成原理01 INTERNET及其应用02 INTERNET应用、移动通信03电信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面向对象的电信管理系统04计算机网络、智能信息处理05宽带移动通信新技术研究、移动应用技术、通信电源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4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1数学一④401通信原理01电磁生态学02智能信号处理其他的导师:张杰,男,29岁,副教授,1993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现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系,获通信工程专业学士学位和管理工程专业辅修学士学位。
导师的研究方向导师的研究方向是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领域和主题。
不同导师的研究方向可能会有所不同,取决于他们的专业背景、兴趣和经验。
以下是一个700字的例子:我的导师的研究方向是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
他对于生物学、基因组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他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利用生物技术和工程学的方法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生物制药、种植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生物技术领域,我的导师主要关注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
他致力于通过修改生物体的基因组,改变其遗传特征,从而达到改善农作物产量、耐受性和质量的目的。
例如,他的团队研究了一种能够抗虫害的水稻品种,通过转基因技术,将一种来源于昆虫的毒素基因嵌入水稻基因组中,从而使得水稻具有自身产生抗虫复合物的能力。
这个研究的目的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农作物产量,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对食品的需求。
在生物工程领域,我的导师的研究关注点主要是生物制药。
他的团队致力于开发和优化生物制药工艺,用来生产抗体、蛋白质和其他生物药物。
他们利用生物反应器和细胞培养技术,培养和生产大量的工程细胞,这些细胞能够表达目标蛋白质。
通过优化培养条件、选择适当的细胞系和基因表达载体,他的团队确保高效、稳定和纯度高的工程细胞产生高质量的生物制药产品。
此外,我的导师也对生物信息学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关注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算法分析大规模的生物数据,从而获取有关基因组、蛋白质和代谢途径等方面的信息。
他的团队研究如何应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来挖掘生物数据中隐藏的规律,揭示基因与表型之间的关系,并为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总而言之,我的导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的应用。
通过利用生物技术和工程学的方法,他致力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生物制药、种植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
他的研究对于推动生物技术的发展,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肝胆外科导师拟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培养目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肝胆外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其研究领域涉及肝脏和胆囊等器官的疾病诊治、手术技术创新及康复等方面。
针对肝胆外科领域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我作为一名肝胆外科导师,拟招收并培养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肝胆外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将首先介绍肝胆外科导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背景,包括导师的背景和实力,以及肝胆外科领域的研究需求。
接着,将阐述研究方向的选择与意义,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研究方向以及其对肝胆外科领域的意义和价值。
然后,将明确培养目标的设定,包括知识技能的培养、科研能力的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最后,将介绍具体的培养计划与方法,包括研究生培养的时间安排、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使对肝胆外科领域感兴趣的硕士研究生能够全面了解导师及其团队的实力和研究需求,明确自己在研究方向上的选择,并设定明确的培养目标。
同时,本文也旨在让学生了解到导师和团队提供的培养计划和方法,以便学生能够做好个人发展规划和学习安排。
通过对本文的阐述和介绍,读者将能够更好地了解肝胆外科导师拟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培养目标,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出明智的选择,并为肝胆外科领域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进行概述,并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三个小节:2.1 肝胆外科导师拟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背景。
在这一小节中,将介绍肝胆外科领域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并阐述为何导师拟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
2.2 研究方向的选择与意义。
这一小节将探讨导师在招收硕士研究生时如何选择研究方向,并分析这些研究方向的重要性和意义。
2.3 培养目标的设定。
在这一小节中,将详细阐述导师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以确保他们具备在肝胆外科领域深入研究和创新的能力。
彭华:男, 1982年1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学士学位。
现任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教授,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与旅游研究所所长,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丹霞地貌及旅游开发硕士生导师。
吴晓松: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伦敦大学博士后。
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袁媛:讲师,中共党员,国家注册规划师,工学硕士。
研究方向: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与设计郭红雨:同济大学博士,副教授,广州“主色调”研究小组负责人。
研究方向为城市景观规划。
胡燕:讲师,博士学历,研究方向是人文地理和城市规划,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管制。
张尽晖:女,1972年生,云南省昆明市人。
获中山大学学士、硕士学位。
1999年9月至2000年3月在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环境管理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
授经济地理专业《工业地理学》《城市经济学》课程。
已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
胡华颖:讲师,中山大学本科学位,教学经验丰富,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和经济地理,现教授课程数量地理学等。
邓毅梅: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是岩土工程,现教授本科生建筑制图和房地产评估等课程。
柳意云: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讲师。
周春山: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
多研究方向,主要为城市地理学。
总体规划、土地规划等。
主讲课程:《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地理学》、《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结构与形态》、《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土地经济学》等。
李玲:女,副教授,博士,区域开发与城市规划方向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广东省人口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人口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发展、城市与区域规划、人口发展与人口迁移、妇女发展。
李立勋:男,博士,副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主讲课程:城市战略规划(硕士)城市地理学(本科)城市发展战略(本科)项目可行性研究(本科)。
博导研究方向马克思政治哲学
博导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方向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研究: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论,探讨其在政治学上的应用和意义。
2. 阶级斗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分析阶级矛盾和社会变革的动力机制。
3. 国家与政治:研究马克思主义对国家和政治的理论观点,探讨国家的本质和功能,政治权力的来源和运行机制。
4.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构想,探讨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途径、条件和发展模式。
5.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流派的对话: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政治哲学流派(如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实用主义等)的对比和对话,探索不同理论视角下的政治观点和政策建议。
这些研究方向可以在理论层面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核心思想,并且可以在实践层面探讨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和发展。
博士导师修改研究计划方案引言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研究计划方案的编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一个合理、可行并且有深度的研究计划,对于保证博士研究的顺利进行和成果的取得至关重要。
因此,经历了多次讨论和修改,并获得导师的指导支持,下文将对博士研究计划进行调整与修改,以期能够更好地符合研究目标和导师的指导意见。
研究背景我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针对于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为医学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并且已经在一些领域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技术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通过研究并应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对解决医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标在医学应用领域中,研究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方法,以提高医学图像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改善医学领域的临床实践,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具体目标包括:1. 开发一种新的机器学习算法,用于医学图像诊断中的肺癌早期检测;2. 构建一个多模态的医学图像数据集,并对其进行标注和整理;3. 设计一种新的模型结构,提高医学图像分类任务的准确性和效率;4. 开发一种自适应机制,以提高模型在不同数据集上的泛化能力。
研究计划为了达到上述的研究目标,我制定了以下详细的研究计划: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数据准备(3个月)1.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当前医学图像诊断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掌握相关技术和方法。
2. 收集和整理医学图像数据集,包括肺部CT扫描图像、MRI图像等,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和标注。
第二阶段:算法设计与实现(6个月)1. 设计和实现一种新的机器学习算法,用于医学图像中肺癌早期检测任务。
2. 在收集到的医学图像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和测试,评估算法的准确性和效率。
第三阶段:模型优化与改进(9个月)1. 针对模型在医学图像分类任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2. 设计一个新的模型结构,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和迁移学习,提高模型的性能。
开题报告导师修改建议说起开题报告导师修改建议这事儿,我可太有话想说了。
我之前弄开题报告的时候,那真叫一个惨,被导师改得那是“体无完肤”啊。
首先呢,我觉得导师看开题报告,最在意的就是你的选题有没有价值。
就像你去市场买菜,得挑新鲜有用的菜一样。
我当时选了个题目,我感觉特新颖,自己可满意了。
结果导师说这题目虽然新,但是研究范围太窄了,就像你在一个小水坑里钓鱼,能钓到的东西很有限。
这个时候就需要重新审视选题,要是选题太宽呢,也不行,就好像你想一下子抓住一群乱跑的羊,根本抓不住。
所以我觉得选题这一步得综合考虑研究可行性、价值以及创新性。
比如说我同学研究古代文化对现代艺术的影响,这题目就很不错,不大不小,研究对象明确,还很有研究价值呢。
哦对了还有,开题报告里的研究目的得写得清清楚楚。
我当时写的时候就模棱两可的,自己都不太明白到底要干什么。
导师就说这像你出去旅游,没有目的地,光在路上瞎溜达,这哪儿行啊。
所以你得明确自己这个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是探索一个新的现象,还是找到某个问题的解决办法。
再有就是研究方法。
这一块可不能随便乱写。
我那时候就是乱写一气,觉得随便找几个方法凑凑数就好了。
大错特错啊。
研究方法就像你做菜的工具,你要是用错了工具,这菜肯定做不好。
比如说你要研究社会现象,用实验法可能就不太合适,你就得用问卷调查、访谈之类的方法。
而且你得说清楚为啥用这个方法,你看比如说研究消费者购买意愿,用问卷调查法可以触及到广泛的群体,得到比较全面的数据,这就是合理的理由。
关于文献综述,这可是个大坎儿。
我原来以为只要把相关文献罗列出来就可以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
导师说这就好比你盖房子,没有牢固的地基不行。
文献综述得体现对前人研究的理解和分析,指出人家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你的研究在这个基础上能有什么新的贡献。
我当时就少了这一步,被导师批得很惨。
我知道我的这些建议也不是完美的,毕竟不同学科、不同导师可能要求也不一样。
但是呢,我感觉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通用的要注意的点。
国家科学图书馆硕研导师与研究方向简介(5)5、指导老师:钟永恒,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副馆长,武汉分馆馆长。
武汉大学历史系、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工学硕士学位。
1992-1994年在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2003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图书馆作访问学者。
长期从事情报研究和数据库建设方面的研究。
发表论文数十余篇。
从2007年担任国际图书馆联合会(简称国际图联,IFLA)参考咨询及信息服务专业组常务委员。
正在主持或参与过多项课题研究:包括国际图联(IFLA)研究项目“How do you say reference”,“院一线文献情报工作评价与监测办法”、所级文献情报服务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国科图“十二五”科研一线知识服务体系重点建设任务、国家科学图书馆“创新2020”科研一线知识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方案等多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评估中心项目“基于文献计量学的院评价数据支撑研究”,湖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湖北科技数据平台建设”等。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极大丰富,网络日益宽带化、泛在化,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信息过载和知识发掘的困难,如何进行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迫在眉睫的任务。
本研究方向主要是研究信息服务机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理论和方法、模式与技术等。
研究信息知识的生成、积累、管理、交流和应用的过程,研究知识服务的模式和方式、运行机制等。
包括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的定位、环境建设,集成模式,服务体系,平台构建,系统互操作,服务组织与实现,支撑机制等内容。
6、指导老师:黄金霞,女,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副研究馆员。
在本馆一直从事资源建设,曾作为中科院公派访问学者到在美国Cornell大学图书馆进行学习交流。
2008年以来,主要从事综合科技信息建设、知识组织体系建设及知识环境建设工作,主要参与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专业领域知识环境关键技术研究”、“数字知识环境开放组织引擎建设”,以及国家科学技术部的“面向外文文献信息的超级词表和本体建设”项目,研究兴趣在知识组织体系建设和面向用户的知识环境建设,发表图书馆学论文10余篇。
究4、自孕育半固态制浆技术研究5、半固态成形合金优化研究21 李亚敏副教授1、不锈钢;2、镍基高温合金;3、Fe3Al金属间化合物。
22 李文生副教授新型抗磨材料及表面工程技术23 刘洪军副教授1、陶瓷膏体制备及其流变性能研究2、陶瓷膏体挤出工艺研究3、基于CT图像三维反求的模型数字化处理4、冰模铸造技术研究24 路阳教授1、新型耐磨蚀材料的研究与应用2、铜合金粉体材料涂层性能研究3、铜合金粉体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的研究25 路文江教授1、表面改性技术及涂层材料2、快速凝固技术及钎料制备3、金属焊接性26 罗永春教授1、汽车动力电池关键电极材料2、高密度储氢材料与合成3、储氢材料晶体微结构分析表征及储氢性质的理论计算与模拟4、材料电化学。
主要研究纳米结构材料的电化学合成、电化学超级电容特性、表面电镀修饰与腐蚀5、其它新型功能材料27 喇培清研究员1、块体纳米金属材料制备及其应用2、块体纳米陶瓷材料制备及其应用3、低镍不锈钢材料4、纳米金属材料凝固过程的相场法模拟5、先进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及其应用28 马颖教授1、镁合金强韧化2、镁合金的腐蚀与防护3、有色金属微弧氧化表面改性4、微弧氧化膜着色及后处理5、镁合金热处理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的优先考虑。
29 马跃洲教授1、微弧氧化脉冲电源研制2、微弧氧化工艺研究3、微弧氧化成膜机理研究30 马勤教授1、超高温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技术2、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表面技术3、超轻型有色金属材料及其成型技术4、材料热处理及其新技术5、材料信息学(计算材料学)6、材料史学31 牛显明高级工程师1、铜和铜合金的制备技术,以及在氧枪喷头、高炉风口研发中的应用;2、金属耐磨材料及高锰钢改性技术的研究;3、风电轮毂低温铸态高韧性球墨铸铁件的工艺研究。
32 乔及森副教授1、铝镁合金等温热挤压工艺及材料性能研究2、铝镁合金等温热挤压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工艺优化设计33 石玗副教授1、焊接机器人及焊接过程智能控制2、焊接自动化设备及高效焊接方法3、焊接过程建模及信号处理34 苏义祥教授级高工表面工程强化材料及工艺35 王宏教授1、机械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2、机械加工机床计算机控制技术3、中药制造技术现代化改造36 王希靖研究员先进连接技术、焊接设备自动化:1、钢--铝摩擦焊过程质量控制2、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晶粒细化机制3、相位摩擦焊设备研制4、铜--钛电阻钎焊工艺研究5、搅拌摩擦焊接头疲劳行为6 搅拌摩擦焊接头金属流动过程研究37 王玉棉教授1、粉体材料制备技术2、冶金废渣综合利用3、化工冶金技术开发38 王智平教授1、计算机在铸造行业中的应用2、数值模拟3、新型耐磨蚀合金材料的研究与应用4、新型模具材料研究与应用39 王晓军副教授1、新材料的焊接工艺评定研究2、石化炉管服役后合金的焊接性研究3、镍基合金熔体净化技术研究40 王大辉副教授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理论与技术41 吴有智副教授有机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42 夏天东教授1、有色金属及其合金晶粒细化机理与细化技术2、异质焊接接头再制造理论与技术3、石油天然气钻采、储运与炼化装备焊接及表面保护技术4、自蔓延高温合成材料及其结构宏观动力学5、新型碳材料及其应用其中对研究生本科专业要求:第1方向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3方向为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焊接方向,4、5方向为无机非金属或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业。
第1篇尊敬的[学院名称]学院领导:您好!我是[专业名称]专业[班级名称]的学生[姓名],学号[学号]。
在即将步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为了确保论文的质量和进度,我特向学院申请[导师姓名]教授担任我的毕业论文导师。
在此,我谨向[导师姓名]教授表示诚挚的敬意和感谢,并就相关事宜提出如下申请:一、申请背景自入学以来,我一直秉承着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态度,在专业课程学习、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毕业论文对于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我决定选择一位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厚的导师进行指导。
二、导师选择理由1. [导师姓名]教授在[研究领域]领域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在学术界具有较高的声誉。
2. [导师姓名]教授对学生要求严格,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使我受益匪浅。
3. [导师姓名]教授治学严谨,关注学生的成长,能够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
4. [导师姓名]教授的科研团队氛围良好,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我的学术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个人情况介绍1. 学习成绩: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获得奖学金。
2. 实践能力:在校期间,我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如实习、竞赛等,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科研经历:曾参与[导师姓名]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名称]项目,负责[具体工作内容],在此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查阅文献、分析数据、撰写论文等。
4. 综合素质:我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适应各种工作环境。
四、毕业论文选题及研究计划1. 选题背景:[简要介绍选题背景,阐述选题的意义和价值]2. 研究内容:[详细阐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3. 研究计划:[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进度安排等]五、申请期望1. [导师姓名]教授能够对我的毕业论文进行全程指导,确保论文的质量。
(完整版)本研究方向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1. 研究方向本研究计划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 领域一- 领域二- 领域三2. 研究目标通过本研究计划,我们的主要目标是:-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3. 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3.1 阶段一:文献综述与调研- 时间安排:第一周至第三周时间安排:第一周至第三周- 任务: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和调研,了解当前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任务: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和调研,了解当前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3.2 阶段二:研究设计与数据采集- 时间安排:第四周至第六周时间安排:第四周至第六周- 任务:设计研究方法和采集所需数据,确保能够有效地回答研究问题。
任务:设计研究方法和采集所需数据,确保能够有效地回答研究问题。
3.3 阶段三:数据分析与结果解释- 时间安排:第七周至第九周时间安排:第七周至第九周- 任务: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解释研究结果,支持研究结论的得出。
任务: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解释研究结果,支持研究结论的得出。
3.4 阶段四:撰写研究报告与论文- 时间安排:第十周至第十二周时间安排:第十周至第十二周- 任务: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并进行修改和完善。
任务: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并进行修改和完善。
4. 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计划,我们预期获得以下成果:- 成果一- 成果二- 成果三5. 风险与应对措施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以下风险:- 风险一- 风险二- 风险三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风险,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措施一- 措施二- 措施三6. 经费预算本研究计划的经费预算如下:- 经费项一:X元- 经费项二:X元- 经费项三:X元7. 资源需求为了顺利完成本研究计划,我们需要以下资源支持:- 资源一- 资源二- 资源三以上为本研究方向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的完整版本。
我们将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研究,并努力达到预期目标。
第1篇尊敬的[学院/系/导师组]领导:您好!我是[学院/系]专业[年级]的[姓名],学号[学号]。
自入学以来,我一直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在[原导师姓名]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关怀下,我的学业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然而,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在某些领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与原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指导风格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发挥我的潜力,提升我的学术水平,我特此申请变更导师。
一、原导师指导情况概述1. 原导师研究方向[原导师姓名]导师的研究方向为[原导师研究方向],在[原导师研究方向]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 原导师指导成果在[原导师姓名]导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项目名称]项目,负责[具体工作内容],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下:(1)发表学术论文[篇数],其中SCI/EI检索[篇数]。
(2)申请发明专利[项数]。
(3)参与学术会议[次数],发表会议论文[篇数]。
3. 原导师指导评价[原导师姓名]导师在指导过程中,严谨治学,关心学生成长,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科研环境。
然而,随着我对学术研究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在[具体研究领域]方面有更浓厚的兴趣,而原导师的研究方向与此存在一定差异。
二、变更导师原因及动机1. 研究兴趣差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研究,我发现自己对[具体研究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原导师的研究方向与此存在一定差异。
我认为,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提升学术水平,有必要选择一个研究方向与自己兴趣相符合的导师。
2. 指导风格差异在原导师的指导下,我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如[具体方面]。
而我认为,更换导师后,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指导风格的人,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3. 个人发展需求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我认为有必要选择一个能够为自己提供更多学术资源和指导的导师。
在了解其他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指导风格后,我发现[新导师姓名]导师的研究方向与我的兴趣高度契合,且其指导风格与我的学习习惯相吻合。
彭华:男, 1982年1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学士学位。
现任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教授,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与旅游研究所所长,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丹霞地貌及旅游开发硕士生导师。
吴晓松: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伦敦大学博士后。
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
袁媛:讲师,中共党员,国家注册规划师,工学硕士。
研究方向: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郭红雨:同济大学博士,副教授,广州“主色调”研究小组负责人。
研究方向为城市景观规划。
胡燕:讲师,博士学历,研究方向是人文地理和城市规划,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管制。
张尽晖:女,1972年生,云南省昆明市人。
获中山大学学士、硕士学位。
1999年9月至2000年3月在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环境管理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
授经济地理专业《工业地理学》《城市经济学》课程。
已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
胡华颖:讲师,中山大学本科学位,教学经验丰富,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和经济地理,现教授课程数量地理学等。
邓毅梅: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是岩土工程,现教授本科生建筑制图和房地产评估等课程。
柳意云: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讲师。
周春山: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
多
研究方向,主要为城市地理学。
总体规划、土地规划等。
主讲课程:《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地理学》、《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结构与形态》、《城市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土地经济学》等。
李玲:女,副教授,博士,区域开发与城市规划方向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广东省人口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人口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发展、城市与区域规划、人口发展与人口迁移、妇女发展。
李立勋:男,博士,副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主讲课程:城市战略规划(硕士)城市地理学(本科)城市发展战略(本科)项目可行性研究(本科)。
研究兴趣:城市与区域规划、区域战略与区域营销、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论证、城市消费空间、城中村更新改造。
已成立个人工作室。
林琳:女,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注册城市规划师,工学学士,工学硕士,理学博士。
研究兴趣: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地域建筑文化研究、老龄化社区研究、骑楼建筑的研究、控制性详细规划。
薛德升:男,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系主任兼中心主任,教授。
中山大学地理系,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研究领域:城市与区域发展与规划、城市社区发展与规划、小城镇规划、乡镇企业及产业集群。
曹小曙:副教授,理学学士、史学硕士、理学博士、硕士、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山大学土地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
交通运输空间布局、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乡村发展与规划、历史文化地理与遗产保护、物流地理等。
吴箐:女,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理学博士,主教课程:管理学、城市规划法规等。
林耿,男,广东潮州人,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为商业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
主教课程: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
沈静:女,城市与区域规划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区域规划,产业集群等,现教授课程有城市规划原理等。
孙艳:女,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实验中心副主任,工程师。
擅长建筑设计和城中村问题研究。
周素红:女(1976-),博士,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工学和经济学双学士学位;工学硕士学位;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城市商务、GIS在城市与区域规划中的应用等。
黄代伟:男,副教授,中山大学理学学士(经济地理学方向) 德国不来梅大学经济学硕士(M.Sc.)(项目规划与项目评价方向) 德国不来梅大学哲学博士(Dr. Phil.)(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方向)。
研究兴趣:经济地理学:、理论与应用、区域发展理论与区域政策、区域与城市规划、德国的空间规划: 制度,理念与方法。
李志刚:武汉大学规划工学学士,南京大学城市资源学系硕士,主修城市与区域规划。
同年获英国ORS奖学金(Overseas Research Student Awards),留学英国,由吴缚龙教授指导,在南安普敦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地理学院就读城市地理学博士。
2005年经中山大学批准,以‘百人计划’引进。
目前在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工作,研究方向为全球化与转型背景下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
主要方向偏重社会学。
李郇: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博导,注册规划师,经济学博士,经济地理学硕士。
研究方向主要为经济地理学。
刘云刚:男,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
东京大学广域科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理学博士,日本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客员研究员。
中国地理学会、日本地理学会、日本经济地理学会、东京地学协会会员。
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2006年5月回国。
擅长政治地理学方面。
袁奇峰:男,教授、同济大学建筑系城市规划专业毕业。
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曾任职广州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擅长于研究型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区域发展研究、地区发展策略研究、大尺度的城市设计。
朱竑;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
主要从事区域文化地理和区域旅游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擅长文化地理学方面。
陶伟: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
2000年8月进入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工作,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领域参加过多个横向项目,发表论文10余篇。
主要研
究方向是城市形态的研究和遗产保护。
Werner Breitung:德国,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研究社区和城市边界问题。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3、蔚蓝的天空虽然美丽,经常风云莫测的人却是起落无从。
但他往往会成为风云人物,因为他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